随着网络的兴起,很多游戏纷纷出现。不管是那个年龄阶层的人,接触了游戏之后,都会觉得有趣,甚至会上瘾。尤其是自控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陈先生和妻子都是白领,他们的儿子乐乐今年8岁了。和很多孩子一样,乐乐非常喜欢玩游戏。孩子还小的时候,陈先生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基本每天都要加班,疏于对乐乐的陪伴。不过他们发现只要把手机给孩子,他就自己安安静静地玩,不用人管。这个发现让陈先生“如获至宝”,平时休息在家不想带孩子,就把手机给乐乐玩。然而,因为疏于管教,乐乐现在每天晚上都要玩,已经完全上瘾了,一旦没得玩就大哭大闹。现在,陈先生觉得很苦恼,孩子上小学了还一直那么贪玩,还玩游戏上瘾,肯定会影响学习。但每次明令禁止孩子玩游戏,他就哭闹甚至威胁被不去上学了。02孩子玩游戏上瘾是贪玩?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贪玩,才会玩游戏上瘾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一般情况下,孩子玩游戏上瘾有三个因素:①游戏自身的因素很多游戏,自身的趣味性很足、互动性和竞争性很强,还有便利性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孩子接触之后对游戏的黏着度很高,每天都想着玩游戏。②个体因素既孩子自身的内在动机和需求。其实游戏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必要的需求,而让他们沉迷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孩子自身内在动机和需求,比如在游戏里可以寻求自信心满足、寻求陪伴等等。假设孩子成绩不好,不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可,但游戏里孩子一级一级地升级,变得越来越厉害,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自信心就会被找回。再比如,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想要在游戏里寻求安慰,而游戏的虚拟好友,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③环境因素周围环境的因素,使得孩子想要逃避,而恰巧游戏就是一个很适合的工具。比如孩子逃避暴脾气父母的打骂、孤独的家庭环境、失败的现实等,进而选择沉溺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这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安全需求,是孩子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综上所述,其实孩子沉迷游戏,很多时候他们在意的也许不是玩!也许是在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03提到自我需求满足,马斯洛需求模型父母得了解,才能更好地育儿,助娃成长!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这5个需求,是逐层递进的。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当人同时极端缺少食物、安全环境、爱和尊重时。如果只可以选择一种需求来满足,那么毫无疑问几乎所有人都会优先选择食物,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级的需要,如吃饱喝足后才会考虑爱和尊重。而当人有需求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想办法从其他途径寻求满足。比如没有食物,人自然而然会想着去买,但没钱怎么办?极端情况下要么偷要么抢。04那么这个理论和孩子沉迷游戏有什么关系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看,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是满足的,而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可能会出现空缺。后面的三个需求,很大程度上来自身边的人和环境。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爱和陪伴,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归属感;孩子在生活中不被尊重、无法自我实现等等,都会有可能会让孩子玩游戏上瘾。因为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这3个需求,大多情况下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里有帮派、段位排名等等,游戏里的人物越厉害,这3个需求就越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玩游戏也许在意的不是玩,而是满足自我需求的一个途径。因此,满足孩子的需求是防止他们沉迷游戏的有效途径:父母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在生活中,孩子的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等需求都被满足了,那么他们还需要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寻找寄托吗?05那么父母要如何做呢?①多给孩子爱和陪伴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沉溺游戏的几率更高,人数也更多。原因也很明了,农村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对家庭没有爱和归属感。游戏世界就成为他们的寄托。所以说,父母要多给孩子爱和陪伴,下班回家后多多进行亲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孩子对家庭有归属感,别让游戏成为“电子保姆”。②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其实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父母也得需要一些技巧。孩子玩游戏无非是追求内心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那么父母可以通过其他的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一起出去游泳、和孩子玩益智游戏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其让孩子内心产生的愉悦感,并不会比电子游戏差;而且一些具有挑战的项目,孩子成功做完后也能获得很强的成就感。这也是很多课余生活丰富的孩子,不会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因。③适当让接触游戏,不完全禁止最后,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父母也没必要矫枉过正。所谓物极必反,如果父母明令禁止孩子玩游戏,可能会让他们对游戏更加感兴趣。有的孩子为了自我需求(满足好奇心、吸引父母注意等),故意违抗父母的命令去玩游戏。因此,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游戏,甚至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组队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教育一下孩子,让他们不要沉迷。慢慢地,孩子就会把游戏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工具,而不是满足自我内心需求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