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之痕手游哪里抓坐骑,《仙之痕》手游今日开启安卓首测
作者:本站作者通天教主也不可能和一个小坐骑动手,未免太丢身份了吧?故此本人结论,两位都是准圣级别,不是坐骑。那么羽翼仙是不是燃灯的坐骑呢?在下认为不是,原因有三;第一、师徒关系刚才已经说明,燃灯收下羽翼仙为徒,既然是师徒关系就不可能是坐骑,例如,云中子徒弟雷震子,闻仲徒弟辛环,两位后者也会飞,为什么不是坐骑呢?因为,师者领受之意,属于传承关系,后来燃灯入佛教做了燃灯古佛,羽翼仙做了金翅大鹏冥王菩萨,身份这么高怎么可能是坐骑呢?第二、坐不惯众所周知,燃灯以前的坐骑是一只梅花鹿,被赵公明打死了,我们凡人和小动物相处长了感情都会很深,更何况有道之士,我想燃灯会找一只梅花鹿充当坐骑,这也是一种习惯,好比我们,开惯了汽车,突然开飞机肯定不适应,也不方便。
《封神榜》中有哪些神兽坐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封神榜》的神兽坐骑。四不象——姜子牙的坐骑原为元始天尊的坐骑,后送于姜子牙,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鳞头豹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州随意遍,叁山五岳刹时逢。姜子牙帮元始天尊在人间跑腿封神,元始天尊自然不能太亏待自己的徒弟,于是送了限量级的坐骑——四不像。
黑虎——赵公明坐骑被赵财神下山时临时捉住,充做脚力,非常凶猛。闻太师前往峨眉山罗浮洞请来赵公明相助。经过一座高山时,见山脚下狂风大作,突然跑出一头黑虎。赵公明见了大喜,心想:我此去无坐骑,正好用得着它。便用丝带套住黑虎的脖子,跨上虎背,降服了他。”扳角青牛——太上老君的坐骑扳角青牛:上古瑞兽"兕",兕这种生物长的很像水牛,但皮毛是青黑色,头顶额心正中长有一根冲天牛角。
奎牛通天——教主的坐骑是一头乌黑色水牛,牛身周围有祥光瑞霭、五彩庆云腾腾而起。两只牛角形如弯月,牛头额间正中有太极八卦图纹。苍灰色,出入水必有风雨,能发出雷鸣之声,并伴以日月般的光芒。九龙沉香辇——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的代步銮舆,乃是鸿钧老祖以乾坤鼎足足炼制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久的无上宝物。以鸿蒙沉香木为车基。
上采九天五彩神石、下集九幽五气玄金,吸日月星辰之精华、纳天地山河之神秀。阴阳极气流转,五行灵光游曳。七彩祥云——鸿钧老祖鸿钧老祖也叫鸿钧道人,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在小说中,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
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是什么来历?
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里,牛是一种充满“神”气的动物。以《西游记》来说,里面就描写了多种与牛有关的神魔鬼怪,如野牛精、牛魔王、太上老君的青牛等。其中太上老君的青牛更是令读者印象深刻,它凭借一个小小的钢圈,就将孙悟空和天兵天将耍的团团转。那么,太上老君这只厉害的坐骑到底有什么来历呢?根据《录异记》和《列异经》的记述,秦文公砍伐千年古木——大梓树,梓树被砍断后,突然从巨大的树干中走出一头青牛,很快青牛径直走入丰水中。
后人因为这个典故,而用“青牛文梓”来指代参天古木。以上是关于青牛来历的最早出处,由千年古树化成青牛,这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却出现在古人的思想世界里。这或许反映出的是古人的“崇牛”心态。因为在农耕时代,牛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也是极为重要祭祀用品。当然,牛一般是充当耕田犁地的劳动工具,它们缓慢的速度决定了它们不太适合作为骑乘对象,将青牛作为太上老君的坐骑或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为什么没有神仙把猪八戒抓去当坐骑?
我们先看看西游记中有那些坐骑和它们的主。观音菩萨 金毛犼文殊菩萨 青狮普贤菩萨 白象地藏菩萨 谛听(白犬)南极仙翁 白鹿太上老君 青牛金蝉子 白龙马太乙天尊 九头元圣牛魔王 避水金睛兽有坐骑的神佛,级别都很高。他们讲究法相庄严,给凡人一个好的示现。
上古神话中,犼的战力就连女娲都畏惧,为何后来却沦为坐骑?
原著党答一波。注意,这个原著是指的《封神》而非《西游》,原因就是《西游》中女娲从来没有出场过。当然,也要用到一些别的典籍。先要强调的是,犼的战力的确强大,不过在女娲面前就是个渣;而又正因为它太强大,因此被高手收为坐骑乃是必然。一、上古神话的真面目最早记载犼的应该是南北朝时的《玉篇》,只有区区四字:音吼,似犬;其次是北宋时期的《集韵》,照样简略异常:犼,北方兽名,似犬,食人。
通过这两则记载可以发现两点:1、犼并非出自上古神话。首先,真正的神话母本《山海经》中并无犼的记载;其次,《玉篇》和《集韵》中在解释时,并无一个字涉及到远古之时。这说明犼实在和上古时代没有什么关系。2、其战力其实相当呵呵。犼也不过就是“似犬”且“食人”而已,长得像狗,能吃人。这与《聊斋》中吃人的野狗子很相似,但它们吃的是战场上战死的普通士兵,且只敢在夜里出动。
它们是凶恶的,甚至也是恐怖的,但要说战力强大无边,甚至连女娲也畏惧,那也是搞笑的、不自量力的。袁枚在《续子不语·卷三》中也写到犼:佛所骑之狮、象,人所知也;佛所骑之犼,人所不知,犼乃僵尸所变。为什么呢?袁枚跟着又作出了解释:或曰: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犼有神通,口吐烟火,能与龙斗,故佛骑以镇压之。意思是说,人死后的尸体因为某些特别的机缘(比如风水、阴阳、气场等)变为旱魃,旱魃又因为特别的机缘进化,即是犼。
犼神通广大,与龙有一拼之力,所以观音菩萨以之为坐骑,以佛法镇压它的凶性。到了东轩主人所辑的《述异记》(非祖冲之、任昉之作,是清时仿书)中,着重写了犼与龙争斗的情节: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
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这应该就是“一犼可斗二龙三蛟”的原始出处了。袁枚与东轩主人都是清朝时人,他们的记载采自时人传说,可能确实也受到了《封神》的影响,但与上古神话是无论如何不沾边的。二、战力《聊斋》中的野狗,吸食人脑,袁枚还有一本《子不语》中写到一种叫“山和尚”的妖怪,也是吸食人脑:有李姓者客中州,遇大水,登山避之。
水势骤涨,其人更上山顶。时已暮,见矮草屋,乃山民耕在夜巡者所居,内悉借以草,旁置一竹梆,其人宿焉。中夜,闻踏水声,视之,见一黑短胖和尚游水面将至。其人大呼,此怪稍却,少顷又前。其人窘急,取梆大击。山民都集,怪遂去,终夜不复至。次日水退,询山人,云:“山和尚也,斯人孤弱,便食人脑。”大约写的是同一种怪物。
内在的故事逻辑还可能有某种传承关系。袁枚生于蒲松龄之后,而东轩主人又比袁枚晚了100来年。袁枚一代大豪、见多识广,他的两本书未必是受了《聊斋》的影响,但东轩主人一定是受了袁枚的影响。蒲松龄死于1715年,第二年袁枚出生,两人完全有可能听过同一个传说,然后分别写出了野狗子和山和尚的故事。根据以上几个故事,我们大体能还原清朝传说中犼的战力:犼是僵尸所化,修成大神通,能够与龙争斗,其战力大于一龙二蛟而小于二龙三蛟。
如此战力,倘在封神中,相当于什么水平呢?封神中,龙王三太子敖丙在哪吒手下连一合也没走上,被混天绫一裹,就滚下逼水兽;复被乾坤圈一圈,元身就被打出,随即被哪吒抽了龙筋。整个过程中,敖丙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敖丙死后,其父敖光上天庭告状,不料却在南天门外又被哪吒一顿暴揍。哪吒仗着隐身符,偷袭龙王,扑倒了用脚踏住,在他左胁下连抓数把,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痛伤骨髓。
敖光贵为东海龙王,身躯可大可小,号称“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虽然是被哪吒偷袭,但是一被踏住就再也翻不了身,则其战力即使在全盛时期、两人当面堂堂正正对垒,也只有被哪吒碾压的份儿。敖丙是龙宫太子,敖光是东海龙王,两人怎么着也被“二龙三蛟”这种普通龙族加起来强一些。犼虽强,却是经过三日三夜苦战才杀了一龙二蛟,既然战力弱于二龙三蛟,那也势必弱于一个龙王。
而龙王是不如哪吒的。哪吒的战力又是什么水平呢?他是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之徒,那么当然弱于太乙真人。而太乙真人与女娲之间还差着一个境界。封神中的实力划分,大略可以分为:普能修士→真仙→金仙→准圣→圣人→鸿钧级圣人。哪吒是真仙境界,女娲的境界有争议,但都公认为她的境界至少应该是圣人。圣人之下皆蝼蚁,女娲之下,准圣是蝼蚁,太乙真人这种金仙也是蝼蚁,哪吒更是蝼蚁中的蝼蚁了。
所以,清朝笔记中的犼永远都不具备让女娲害怕的能力。三、沦为坐骑比来比去,其实还是封神原著中的犼最强大。封神第83回,万仙阵中,通天随侍弟子之一的金光仙看守分阵四象阵,在虬首仙、灵牙仙两位师兄皆已现了原形,成为阐教坐骑的情况下,慨然而出,大呼邀战。作歌曰:妙法广无边,身心合汞铅。今领四象阵,道术岂多言。
二指降龙虎,双眸运大玄。谁人来会我,方是大罗仙。 铅汞是内丹术语,铅为命,汞为性,为性命之根源。合汞铅就是性、命调和,已臻至道。张三丰《参禅歌》有云: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金光仙歌中云“方是大罗仙”,意思是谁打得过他才算真正的大罗金仙,这证明他自己也是大罗金仙。大罗即大罗天,在诸天之上,金仙的全称就是大罗金仙,是仙人之首。
慈航道人也不过是金仙境界,两人堂堂正正一战,鹿死谁手实未可知。不料在进阵之前,元始将自己的圣人之宝三宝玉如意赐给了慈航道人。圣人之下皆蝼蚁的定律再一次发挥了作用,金光仙干脆利落的被擒。南极仙翁奉老子之命,令他速现原形。于是金光仙就地一滚,现了原形,乃是一只金毛犼。无始分付在他颈上挂一牌,书其名讳,赐与慈航为坐骑。
紧跟着参与了三大士围攻金灵圣母之战。在封神中,金毛犼的战力是无可置疑的金仙,与十二金人并列。但要说令女娲恐惧,也仍然是痴人说梦。综上,结论如下:1、犼并非出自上古神话,而是最早出自南北朝笔记《玉篇》的一种犬类,后成为观音菩萨的坐骑;2、《玉篇》和《集韵》中的犼其实相当平庸;在明朝神魔小说和清人笔记中,犼的战力才获得了根本性的提升;3、无论如何,犼的实力不可能超过女娲娘娘;4、《封神》中,犼沦为菩萨坐骑,是遇到了他惹不起的高手,只能接受命运。
《封神演义》里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成为坐骑后为什么没有反抗?
在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等人破掉通天教主摆下的诛仙剑阵后,通天教主再次整合门下弟子,截教有教无类,法力神通、修为甚高者比比皆是,又称“万仙来朝”,这一次通天教主集结其门下所有弟子,摆出了一个超级大阵——万仙阵。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面对此阵,也无十足破阵的把握,所以力邀西方准提道人、接引道人二圣共同御敌破阵。
四圣集齐,一定会携带自身的看家法宝,四圣的法宝非平常金仙、散仙可比,全部是可攻可防的先天至宝。如:扁拐、蒲团、盘古幡、太极符印、三宝玉如意、七宝妙树、十二品金莲等先天至宝等等。虬首仙、乌云仙把守太极阵的被盘古幡所破,盘古幡的攻击力二仙实难招架。灵牙仙把守两仪阵被太极符印所破。金光仙把首的四象阵被三宝玉如意所破。
乌云仙被西方二圣用六根清净竹擒拿到西方世界。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三仙被南极仙翁打回了原形,又被原始天尊吩咐南极仙翁给三仙佩戴了符牌,三仙已被圣人制服,法力肯定会受到压制,肯定没有反抗的能力了。再说此时的通天教主眼见大势已去,本想去师父鸿钧老祖那里告状,却没想到师父不但不帮他,还批评他妄动无名,造成了无尽杀虐,师父又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圣人吞下了损圣丹,严禁他们私下再次争头。
《封神演义》中,孔宣和羽翼仙究竟是不是坐骑?其地位与哮天犬类似吗?
问题很好,史文今答;孔宣和羽翼仙是封神里有名的上古神兽,其修为已达到准圣级别。羽翼仙是封神第六十二回出场,本是蓬莱岛一位修行人士,被申公豹蒙骗说姜子牙要拔他羽毛,于是找姜子牙算账。本来姜子牙已经解释清楚了,羽翼仙刚要走,这时坏事坏在哪吒身上,大骂羽翼仙妖道、狂妄等等,随后哪吒、雷震子、黄天化、土行孙、杨戬五人合战羽翼仙,把羽翼仙打伤,羽翼仙一气之下要水淹西岐,姜子牙赶紧求助元始天尊,老天尊用琉璃瓶中,三光神水,洒向北海水面之上,又命四偈谛护住西岐,羽翼仙一夜无果,之后燃灯到来,诱使羽翼仙吃下一百零八颗念珠,这才降服羽翼仙,拜燃灯道人为师。
那么羽翼仙是不是燃灯的坐骑呢?在下认为不是,原因有三;第一、师徒关系刚才已经说明,燃灯收下羽翼仙为徒,既然是师徒关系就不可能是坐骑,例如,云中子徒弟雷震子,闻仲徒弟辛环,两位后者也会飞,为什么不是坐骑呢?因为,师者领受之意,属于传承关系,后来燃灯入佛教做了燃灯古佛,羽翼仙做了金翅大鹏冥王菩萨,身份这么高怎么可能是坐骑呢?第二、坐不惯众所周知,燃灯以前的坐骑是一只梅花鹿,被赵公明打死了,我们凡人和小动物相处长了感情都会很深,更何况有道之士,我想燃灯还会找一只梅花鹿充当坐骑,这也是一种习惯,好比我们,开惯了汽车,突然开飞机肯定不适应,也不方便。
第三、不需要神仙的坐骑无非是用来充场面的,是身份的体现,例如,元始天尊出现,华光万道,瑞彩千条,庆云围绕等等。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金仙以上,来去自由,想到哪去,一念即到,所以很多上仙没有坐骑,一是他们不愿意摆谱,比较低调。二是根本用不到,有坐骑反而是个拖累。孔宣是封神第七十回出场,乃是世界第一只孔雀,身后五色神光无所不收,曾瞬间抓住哪吒、雷震子,并打跑杨戬、燃灯、陆压等人,和羽翼仙打了两个多时辰(四个小时)战败羽翼仙,后被准提道人降服,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孔宣身上有很多疑点,但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所以不过多叙述。可以证明的是孔宣绝不是准提的坐骑,有两句诗说的好,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宣到西方直接就是大明王菩萨,以孔宣的修为和能力,到西方怎么也能排在接引、准提之后位列第三,诛仙阵和万仙阵时孔宣和准提联手对付通天教主,更能证明孔宣的级别很高,不然根本没资格和通天教主动手。
通天教主也不可能和一个小坐骑动手,未免太丢身份了吧?故此本人结论,两位都是准圣级别,不是坐骑。至于哮天犬和这两位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没法比。哮天犬却实很了不起,咬伤很多上仙,为杨戬屡立战功。但只是杨戬的法宝兼宠物,每次杨戬用哮天犬时都是“祭出”哮天犬,只有法宝才能用“祭出”这个词。所以两相不可同日而语。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多个神仙组合,例如福禄寿三星、七仙女、梅山七兄弟等等,这些神仙组合由于地位相当、工作内容相近或者兴趣爱好相同,往往会集体行动,甚至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组合,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密的交集,擅长的领域和修炼的场所也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却总是同时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整部《西游记》中,他们曾经多次同时现身,甚至连他们的坐骑也是结伴下界为妖。
那么,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到底有何渊源?为何总是同时出现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小说《西游记》来分析一下原因。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另外三大菩萨分别是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四大菩萨均有多次出场记录。此外,又与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以智慧、正德闻名,道场位于山西的五台山。
在小说中,文殊菩萨拥有两位坐骑,一位是狮猁王,另一位是青狮精,分别在乌鸡国和狮驼岭为妖。此外,文殊菩萨还拥有智慧神剑和照妖镜等法宝,实力非常强大。佛教中,文殊菩萨通常是持剑骑狮的形象,象征以智慧之剑斩断烦恼,以狮王怒吼来威慑妖魔。普贤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和华严三圣之一,与文殊菩萨有诸多交集。普贤菩萨以理德、行德著称,道场位于四川的峨眉山。
《西游记》中,普贤菩萨的坐骑为白象精,曾与青狮精一起在狮驼岭为妖,给唐僧师徒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甚至一度让孙悟空感觉束手无策以至于痛哭流涕。由此可见,普贤菩萨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传统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形象通常是身骑大白象,手持如意棒,象征着事事如意,物物通达,甘愿像白象一样为苍生背负重担,充分体现出普贤菩萨的慈悲和怜悯。
两位菩萨亲近的表现根据统计,在《西游记》中,文殊菩萨共出场六次,其中有五次与普贤菩萨共同出场。唯一一次单独出场是在乌鸡国收伏狮猁王。而普贤菩萨共出场五次,均与文殊同时出现。两位菩萨共同出现的五次中,三次间接共同出场,两次直接共同出场。间接共同出场第一次间接共同出场在小说第二十一回,黄风怪与孙悟空打斗过程中,由于体力不支渐渐处于下风,于是使出杀手锏——黄风来对付孙悟空。
原著中通过一首诗来形容这股黄风的厉害,其中有两句为“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第二次发生在小雷音寺,唐僧为了说服孙悟空允许自己进入寺中拜佛,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其中有两句为“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旨在说天下诸佛均不在一方。最后一次出现在小说最后一回,唐僧师徒顺利完成取经任务修成正果,受封完毕后,诸佛合掌皈依,都念“……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两位菩萨的法号第三次同时出现。直接共同出场第一次直接出场为四圣试禅心。当时,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完毕,黎山老母却在无意中发现队伍中有人凡心未改。于是,她召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友情出演,对取经团队进行了一次忠诚度测试。其中,文殊菩萨扮演了二女儿爱爱,普贤菩萨扮演了三女儿怜怜。第一次直接出场为狮驼岭降魔。
两位菩萨的坐骑青狮和白象趁主人不备来到狮驼岭一带为妖。孙悟空想尽办法均不能降伏,于是直接到如来佛祖那里请求援兵。佛祖了解情况之后,派人将文殊和普贤召集过来,共同前往狮驼岭降妖。通过以上列举,我们发现,无论是在非正式场合的聊天对话中,还是在正式的受封仪式上,两位菩萨都会同时出现。而同为四大菩萨的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多数情况都是单独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经常同时出现,与他们相同的工作内容,相近的修炼道场和相似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关系。
相同的工作内容在佛教题材和绘画或者雕塑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在中间讲经说法,两边有两位菩萨侍立,起协助作用,这两位就是胁侍菩萨。胁侍菩萨在所有菩萨中修为最高。而文殊和普贤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负责协助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由于工作内容相同,因而与其他菩萨相比,文殊和普贤同时出现的概率更高。
相近的修炼道场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的道场位于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位于峨眉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位于珞珈山,而地藏菩萨的道场位于九华山。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灵山位于西方,五台山与峨眉山相距灵山更近,两位菩萨无论是前往灵山上班,还是听讲,都非常顺路。而珞珈山位于茫茫南海,九华山位置更偏东方,想要拜访二位菩萨需要绕远路,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因此与他们交集比较少。
相似的工作状态在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相对而言空闲时间比较多,工作时间也比较一致。而观音菩萨由于一直在为西天取经操心,动不动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请求帮忙,因此鲜有空闲时间。地藏菩萨秉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理念,常年住在地府幽冥界,超度六道众生,更是没有什么时间。因此,文殊和普贤结伴而行的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