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张辽简介,三国传张辽资料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三国传张辽资料

曹操的将。

三国传张辽资料

2,张辽简介

00:00 / 00:4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张辽简介

3,张辽的大概简介

张辽,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善守!

张辽的大概简介

4,张辽是被谁杀的呢

张辽不是被杀的,而是因病逝世的。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再叛变,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与王凌等人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舟船。但张辽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张辽的生平简介。张辽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袭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无人敢挡,孙权撤军时,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军。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

5,张辽的一生

就吕布和曹操,而且跟曹操时期长且表现优于吕布时期
吕布曹操

6,张辽是怎样的人

武将
张辽 张文远 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1:五子良将之首 2:70合战平太史慈 3:连不可一世的关羽都说张辽武艺不在他之下 4:逍遥津一役更是声名大震 5:曹操曾说 权有甘兴霸 吾有张文远 可见张辽在魏营的地位 6:素有忠义之名 7:食邑方面 张辽2500户 是在夏侯惇之上的 这方面也可看出张辽的地位 这只是我的回答 如有不对的地方 望各位指正

7,张辽的生平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本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放冷箭暗射勇将太史慈,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追击时,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尚不敢与其一战。吴国有小孩哭声不止,其母言:“张辽来了”,孩童即无再啼。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8,三国魏之第一名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张辽指挥的最经典战争应该是对吴的合肥战役跟濡须口之战,战后东吴小儿闻“张文远”之名不敢夜啼,不仅仅得到了曹操的嘉奖,而且得到了孙权的尊敬!
张辽,字文远,籍贯:雁门马邑 特长:0~100千米,加速只要8秒,是不是很厉害呢
张辽一般吧,打起来跟吕布还是差一些呢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先从吕布,后归曹操.作战英勇,数有战功.官至争东大将军,封晋阳侯.卒年五十四岁。
顶起~~~张辽很了不起

9,三国之张辽

  1.从演义上看,张辽似乎和李典不和,而乐进整个一和事老,一看他二人意见不一,就立刻中立,不过他往往一中立,客观上帮了李典,把张辽气的直咬牙,看电视版的演义,这点最能体现。三人不和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曹操把三人派的合肥防线后,三人在对敌战术上的意见分歧,和张辽做了主将,李,乐二人为副将有关系。虽然我们现在找不到他们不和的原因,但是可以推断一下。张辽在击败孙权前,除了剿杀过山贼,就是招降过山贼,立的功劳和李,乐二人差不多。为啥他就做了主将,我二人就得做副将?自然心里很是不平,功劳可以让,但是位置未必就甘心让。立功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得一位置么?如今我位置还不如一个投奔了三个主子的张辽高,那心理能平衡么?再有,三人一到合肥就职,对于在合肥的防御和对敌进攻的战术,战略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张辽想法大胆,激进,敢于冒险,险中求胜,这点你看他招降山贼昌郗就知道了。李典则是以稳妥为主,主张稳打,老持成重,没把握的事,他坚决不干。这点也不难看的出来。三个人,三个想法,自然就会在制定军事计划中出现分歧,加上谁也说服不了谁,谁还都不服谁,矛盾自然就显露出来了。而且我们发现,提到三人不合时的时间恰恰是在三人都在合肥时,三人没到合肥前,史书和演义都未提及三人不合之事吧?可见三人的矛盾是到了合肥后才产生的,因此我估计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制定军事计划中三人想法不同而导致的意见不一,最后演变为不和。   2.知情者(如曹操)的态度是?   1从张辽、李典二人在合肥战役中的表现看,他们最后都能够抛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曹操此举,是看出二人都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通过工作上的配合来化解他们的隔阂。   2张辽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意气用事,好勇斗狠的。李典不仅胸怀韬略,而且心气平静。他们这种性格搭配是有利于事功的。   何况,合肥重地,李典、张辽调离一个,就少一份力量。从别的地方调整一个也不见得就性情相合。   我想我们还得考虑的是,曹操也非常希望通过这次合作,促成二将和解吧。   更为重要的是,当次重大时刻,除非李典、张辽二位不想活了,否则是不敢内讧的。   3一方面是互相节制;两一方面,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能够有与自己不和的人在身边反而能互相竞争,一起向前。而且曹操了解李典的为人,知道即使到了最坏的情况,他也会以大局为重。
文章TAG:张辽简介  三国传张辽资料  张辽  简介  三国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