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羽才秀吉攻略,羽柴秀吉到底是不是忠于织田家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羽柴秀吉到底是不是忠于织田家

刚开始时是忠心的~~后来主要是黑田官兵卫策划他谋反~假借为信长包仇夺取政权~~~
本能寺之变一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迷,网上流行各种版本的阴谋论,如秀吉阴谋论或家康阴谋论,不过都缺少直接证据

羽柴秀吉到底是不是忠于织田家

2,太阁立志传5霸道之章羽柴秀吉攻略

首先看你想怎么打,按照历史走?玩遍副职?迅速统一?太阁打仗太简单了,城防破坏到30-50,猴子自己就很强,一两个城门爆破基本收了。下面是盗版其他人的,以触发历史事件为重点。1575年开始游戏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以下情节: 不开会,睡到6月1日出家门,发生长蓧合战 之后仍然不开会继续做其它事情到1576年1月,上杉谦信上洛,回城,如果此时未被命令攻打毛利(条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一直睡到这个时候就会自动发生)则发生手取川合战,情节结束后紧接着上杉谦信病死(这个还要再实验一下,用其它人物只要发生了合战斗,上杉马上就死) 这之后就可以开始开评定了,在第一次评定会上首先是赤松家投降 之后是毛利和本愿寺联手,看到两个情节后出家门,接到命令转封到姬路。 到达姬路后不久别所长治谋反 荒木村重谋反 官兵卫自愿去劝降 官兵卫被捕 (似乎是时间的关系……)1576年11月织田家开始攻略丹波丹后 攻陷丹波龟山城后发生分封情节,明智,斋藤利三,明智秀满移封至丹波龟山城 1577年1月1日德川信忠切腹同时伊贺侵攻 之后的情节………… 武田必须消灭 当织田家占领南信浓后,开一次评定,就会发生信长和信忠一起去攻打胜赖居城的情节 几天后,武田家灭亡 这个时候如果织田家已经占有从越中到备前的全部领土,秀吉开评定就会发生攻击高松城的情节,当然就会发生本能寺之变。 传说中本能寺发生,明智这个废材终于动手了,哇哈哈哈哈 来精华``我来说下这代发生的要求 5代本能寺最基本的要求是 1、信长领地达到82年水准为最佳,多了也可以,必须和毛利接壤,同时和毛利是交战关系。羽柴在姬路,明智在丹波,柴田在北之庄,至于有人说到的丹羽,我想根本不用去管他,如果这时候他还不是城主级别的就是你人品严重有问题 2、信长领内最好没有任何从属势力,上杉,德川,毛利必须存在。武田一定要消灭,我就是消灭武田后立刻发生本能寺的。 3、信长的几个儿子必须元服并且存在 ps:需要补充的是: 1、很多剧情是打不出来的,像我就没打出久秀谋反和荒木谋反的剧情,似乎有人谋反就能出发谦信之死,武田上洛事件也没出现,因为他和德川是盟友,直到最后我才兵临城下逼迫他和德川解盟的。而你所消灭武田的城池在事变后会自动归德川所有`郁闷啊`,现在老乌龟地盘比我大多了。 2、本能寺前攻打毛利的城市未必会是历史上的城市,可能是随机选择的,我攻打的就是月山富田,没有城住,没有发生水淹事件,采取的似乎是断娘战法,因为没武将,所以也没人切腹,米意思啊```要看本能寺估计也是从1575打比较方便吧

太阁立志传5霸道之章羽柴秀吉攻略

3,丰臣秀吉在成为关白之前在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独立大名织田监护人

日本改名其来有自,通常所改之名来自天皇或主君,颇有恩宠之意。如中臣鎌足,改姓藤原,以成日本古代最大之外戚,而藤原氏在镰仓时代又分为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等家。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氏本名高氏,“尊”字是后醍醐天皇把自己名字(尊治)中的一字赐予他。大名、武将也是从小长大的,小时候都有小名,类似于中国的狗剩、二蛋啥的。织田信长——吉法师上杉谦信——虎千代武田信玄——胜千代德川家康——竹千代伊达政宗——梵天丸真田信繁——弁丸到15岁左右加元服,改名,就是成人礼了。加元服一般在一族守护神的神社进行,意即在氏神面前承认一个有名字的人。这里的名字有实名和假名,实名又称名讳,一般不直接称,日常称称呼的是假名,比如太郎、次郎啥的。大名、武将们的名字不同,或者频繁改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如上所述,由于名讳代表灵的人格,所以直呼其名是失礼的。所以名讳公开的机会很少,除在寺社相关文书、神誓证文、朝廷记录上用名讳之外,很少用到。所以有很多错误的记载,这是造成有很多别名的原因之一。其二,频繁的改名,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偏讳”,所谓“偏讳”就是主君将名字中的一字赐予部将。最有名的就是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的姓氏,改姓,上杉,又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偏讳”,改名上杉政虎,后又得到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改名上杉辉虎。每一次改名都意味着家格的上升。谦信是后来投入佛门而改名。其三,断绝关系也会改名,如:德川家康本为元康,元字为今川义元的“偏讳”,改名家康,以示从今川家独立。浅井长政本名贤政,贤为六角义贤的“偏讳”,改名长政,以示和六角绝缘。如战国名将真田昌幸之子真田信幸,父子后来属于不同的阵营。真田昌幸是反德川家康的,而真田信幸是德川阵营的。真田信幸后改名信之,去掉“幸”,以示与其父分道扬镳。至于改姓,从三方面看。其一为荣,羽柴秀吉和丰臣秀吉,分别从主君和天皇那得到;上杉谦信的本姓长尾,得到关东管领之姓上杉,这都是荣,是家格的上升。其二为繁衍。如武田为甲斐源氏,而真田为滋野氏,要说滋野,历史上还是出过大文人的。其三为避祸。如战败的武将,其后代可能改姓。
日本改名其来有自,通常所改之名来自天皇或主君,颇有恩宠之意。如中臣鎌足,改姓藤原,以成日本古代最大之外戚,而藤原氏在镰仓时代又分为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等家。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氏本名高氏,“尊”字是后醍醐天皇把自己名字(尊治)中的一字赐予他。大名、武将也是从小长大的,小时候都有小名,类似于中国的狗剩、二蛋啥的。织田信长——吉法师上杉谦信——虎千代武田信玄——胜千代德川家康——竹千代伊达政宗——梵天丸真田信繁——弁丸到15岁左右加元服,改名,就是成人礼了。加元服一般在一族守护神的神社进行,意即在氏神面前承认一个有名字的人。这里的名字有实名和假名,实名又称名讳,一般不直接称,日常称称呼的是假名,比如太郎、次郎啥的。大名、武将们的名字不同,或者频繁改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如上所述,由于名讳代表灵的人格,所以直呼其名是失礼的。所以名讳公开的机会很少,除在寺社相关文书、神誓证文、朝廷记录上用名讳之外,很少用到。所以有很多错误的记载,这是造成有很多别名的原因之一。其二,频繁的改名,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偏讳”,所谓“偏讳”就是主君将名字中的一字赐予部将。最有名的就是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的姓氏,改姓,上杉,又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偏讳”,改名上杉政虎,后又得到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改名上杉辉虎。每一次改名都意味着家格的上升。谦信是后来投入佛门而改名。其三,断绝关系也会改名,如:德川家康本为元康,元字为今川义元的“偏讳”,改名家康,以示从今川家独立。浅井长政本名贤政,贤为六角义贤的“偏讳”,改名长政,以示和六角绝缘。如战国名将真田昌幸之子真田信幸,父子后来属于不同的阵营。真田昌幸是反德川家康的,而真田信幸是德川阵营的。真田信幸后改名信之,去掉“幸”,以示与其父分道扬镳。至于改姓,从三方面看。其一为荣,羽柴秀吉和丰臣秀吉,分别从主君和天皇那得到;上杉谦信的本姓长尾,得到关东管领之姓上杉,这都是荣,是家格的上升。其二为繁衍。如武田为甲斐源氏,而真田为滋野氏,要说滋野,历史上还是出过大文人的。其三为避祸。如战败的武将,其后代可能改姓。这是后人杜撰的关于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据说曾有人问过他们三人一个问题“如果杜鹃不鸣叫,却又想要听它叫,那么有什么办法呢?”织田信长回答道:“如果杜鹃执意不叫,那我便杀了它。”丰臣秀吉则回答:“如果杜鹃不叫,我就想方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则是“如果是这样,我会等它叫。”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实上当织田信长纵横天下之时丰臣秀吉不过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尽管名义上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实际上却更像是部属,甚至迫于织田信长的压力而不惜杀妻灭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的在织田信长生前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够胆在织田信长面前如此卖弄聪明可信吗?尽管故事本身出自于后人的杜撰,不过却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织田信长一生致力于以武力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则是用尽一切办法协调各地诸侯大名的利益关系,使之臣服于自己;而德川家康却在前两人面前小心翼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机会,直到秀吉死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平手政秀的死对信长打击很大,不过他似乎没有改过的意思,仍然光着上半身到处跑。这时美浓的蝮蛇觉得出手的机会到了——他决定要会会这个传说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斋藤道三约信长在美浓和尾张之间的尾张富田正德寺见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几乎所有的织田家臣都反对信长前往,信长却胸有成竹。他带着数百支铁炮和一队长枪队浩浩荡荡跑到正德寺去见他的“蝮蛇”岳父。斋藤道三乔装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长,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光着上身,腰上挂着稀奇古怪杂七杂八玩意的“大傻瓜”,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蝮蛇眼前的信长又变成了另一个人——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大傻瓜”变成了一个帅女婿,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来想借机胁持信长的计划因信长准备充分只好流产。蝮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将来可能会为他牵马。”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信长对信友和信光两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拉一个打一个。拉谁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亲叔父。织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边,他已经不成为统一尾张的障碍了。至于信友,信长还要寻找一次机会去解决他。信友本人对信长这个“大傻瓜”也是深恶痛绝——他一直记得当年还没继位的信长就敢带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双方摊牌的机会很快来了:此时尾张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守护斯波义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老大其实却被织田信友控制,不过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试图进攻信长,结果斯波义统偷偷向信长告密。两年后斯波义统和织田信友的矛盾终于不可调和:信友“造反”杀死了斯波义统,这就给了信长一个口实——“为尾张的大老板斯波义统报仇。”这个口号名正言顺,非常有冲击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长一边,叔侄两人联手于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织田信友切腹自杀。信长迁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为 “答谢礼物”送给了叔父信光。信光对这个被称为“大傻瓜”的侄儿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信长方面的两大不利事件对信行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林秀贞和柴田胜家觉得时机已到,就精心策划向清洲城进军的行动。信行派出了1700人,从末森城一直杀到清洲城下,面对来势凶猛的弟弟信长只能派出700人来对抗。决战的地点位于清洲城东的稻生。信行军先行抢占了稻生原,下临信长屯军处的名砦,加上梅雨季节河水泛滥,这一切都对信长极端不利。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解决了信行,信长的内部就达到了空前团结,织田信安和织田信贤父子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信长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谁让你支持我弟弟来着?”永禄元年(1558)信长与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战,信长获胜,次年信长包围信安父子所住的岩仓城并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张宣告统一。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已成为尾张之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家康幼年时就作为人质在今川、织田等各家诸侯大名手中不断转让,这使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下养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织田信长正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为他的隐忍才得以最终取得天下。当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战胜号称“东海道第一弓”的今川义元而一战成名后德川家康抓住时机脱离今川而独立。小牧山·长久手之战的胜利使家康得以成为游离于丰臣政权之外的200万石级别的大大名,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急于同丰臣秀吉一争长短,而是谨慎地选择在名义上服从秀吉的领导。当秀吉发动旨在侵略朝鲜、图谋中国的战争时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从而保留了实力。甚至连秀吉都死了,他也没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积攒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他并没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去挑战丰臣政权,而是煽动起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将派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使自己从中渔利。德川家康终成霸业固然同时运有关,不过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极大的关系
日本改名其来有自,通常所改之名来自天皇或主君,颇有恩宠之意。如中臣鎌足,改姓藤原,以成日本古代最大之外戚,而藤原氏在镰仓时代又分为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等家。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氏本名高氏,“尊”字是后醍醐天皇把自己名字(尊治)中的一字赐予他。大名、武将也是从小长大的,小时候都有小名,类似于中国的狗剩、二蛋啥的。织田信长——吉法师上杉谦信——虎千代武田信玄——胜千代德川家康——竹千代伊达政宗——梵天丸真田信繁——弁丸到15岁左右加元服,改名,就是成人礼了。加元服一般在一族守护神的神社进行,意即在氏神面前承认一个有名字的人。这里的名字有实名和假名,实名又称名讳,一般不直接称,日常称称呼的是假名,比如太郎、次郎啥的。大名、武将们的名字不同,或者频繁改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如上所述,由于名讳代表灵的人格,所以直呼其名是失礼的。所以名讳公开的机会很少,除在寺社相关文书、神誓证文、朝廷记录上用名讳之外,很少用到。所以有很多错误的记载,这是造成有很多别名的原因之一。其二,频繁的改名,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偏讳”,所谓“偏讳”就是主君将名字中的一字赐予部将。最有名的就是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的姓氏,改姓,上杉,又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偏讳”,改名上杉政虎,后又得到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改名上杉辉虎。每一次改名都意味着家格的上升。谦信是后来投入佛门而改名。其三,断绝关系也会改名,如:德川家康本为元康,元字为今川义元的“偏讳”,改名家康,以示从今川家独立。浅井长政本名贤政,贤为六角义贤的“偏讳”,改名长政,以示和六角绝缘。如战国名将真田昌幸之子真田信幸,父子后来属于不同的阵营。真田昌幸是反德川家康的,而真田信幸是德川阵营的。真田信幸后改名信之,去掉“幸”,以示与其父分道扬镳。至于改姓,从三方面看。其一为荣,羽柴秀吉和丰臣秀吉,分别从主君和天皇那得到;上杉谦信的本姓长尾,得到关东管领之姓上杉,这都是荣,是家格的上升。其二为繁衍。如武田为甲斐源氏,而真田为滋野氏,要说滋野,历史上还是出过大文人的。其三为避祸。如战败的武将,其后代可能改姓。这是后人杜撰的关于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据说曾有人问过他们三人一个问题“如果杜鹃不鸣叫,却又想要听它叫,那么有什么办法呢?”织田信长回答道:“如果杜鹃执意不叫,那我便杀了它。”丰臣秀吉则回答:“如果杜鹃不叫,我就想方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则是“如果是这样,我会等它叫。”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实上当织田信长纵横天下之时丰臣秀吉不过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尽管名义上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实际上却更像是部属,甚至迫于织田信长的压力而不惜杀妻灭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的在织田信长生前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够胆在织田信长面前如此卖弄聪明可信吗?尽管故事本身出自于后人的杜撰,不过却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织田信长一生致力于以武力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则是用尽一切办法协调各地诸侯大名的利益关系,使之臣服于自己;而德川家康却在前两人面前小心翼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机会,直到秀吉死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平手政秀的死对信长打击很大,不过他似乎没有改过的意思,仍然光着上半身到处跑。这时美浓的蝮蛇觉得出手的机会到了——他决定要会会这个传说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斋藤道三约信长在美浓和尾张之间的尾张富田正德寺见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几乎所有的织田家臣都反对信长前往,信长却胸有成竹。他带着数百支铁炮和一队长枪队浩浩荡荡跑到正德寺去见他的“蝮蛇”岳父。斋藤道三乔装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长,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光着上身,腰上挂着稀奇古怪杂七杂八玩意的“大傻瓜”,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蝮蛇眼前的信长又变成了另一个人——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大傻瓜”变成了一个帅女婿,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来想借机胁持信长的计划因信长准备充分只好流产。蝮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将来可能会为他牵马。”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信长对信友和信光两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拉一个打一个。拉谁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亲叔父。织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边,他已经不成为统一尾张的障碍了。至于信友,信长还要寻找一次机会去解决他。信友本人对信长这个“大傻瓜”也是深恶痛绝——他一直记得当年还没继位的信长就敢带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双方摊牌的机会很快来了:此时尾张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守护斯波义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老大其实却被织田信友控制,不过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试图进攻信长,结果斯波义统偷偷向信长告密。两年后斯波义统和织田信友的矛盾终于不可调和:信友“造反”杀死了斯波义统,这就给了信长一个口实——“为尾张的大老板斯波义统报仇。”这个口号名正言顺,非常有冲击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长一边,叔侄两人联手于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织田信友切腹自杀。信长迁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为 “答谢礼物”送给了叔父信光。信光对这个被称为“大傻瓜”的侄儿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信长方面的两大不利事件对信行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林秀贞和柴田胜家觉得时机已到,就精心策划向清洲城进军的行动。信行派出了1700人,从末森城一直杀到清洲城下,面对来势凶猛的弟弟信长只能派出700人来对抗。决战的地点位于清洲城东的稻生。信行军先行抢占了稻生原,下临信长屯军处的名砦,加上梅雨季节河水泛滥,这一切都对信长极端不利。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解决了信行,信长的内部就达到了空前团结,织田信安和织田信贤父子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信长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谁让你支持我弟弟来着?”永禄元年(1558)信长与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战,信长获胜,次年信长包围信安父子所住的岩仓城并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张宣告统一。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已成为尾张之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家康幼年时就作为人质在今川、织田等各家诸侯大名手中不断转让,这使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下养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织田信长正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为他的隐忍才得以最终取得天下。当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战胜号称“东海道第一弓”的今川义元而一战成名后德川家康抓住时机脱离今川而独立。小牧山·长久手之战的胜利使家康得以成为游离于丰臣政权之外的200万石级别的大大名,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急于同丰臣秀吉一争长短,而是谨慎地选择在名义上服从秀吉的领导。当秀吉发动旨在侵略朝鲜、图谋中国的战争时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从而保留了实力。甚至连秀吉都死了,他也没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积攒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他并没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去挑战丰臣政权,而是煽动起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将派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使自己从中渔利。德川家康终成霸业固然同时运有关,不过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极大的关系在成为关白以前,丰臣秀吉其实算是织田信长死后的“织田体制”中的重臣。“本能寺之变”后的织田体制天正十年(1582年),明智光秀背义弑主,使得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在本能寺之变时,羽柴秀吉是织田家的负责日本的“中国(关西)”地区的军团长,得知事变后,羽柴秀吉率军回师京畿,与织田家的四国军团会合,击败了明智光秀。由于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忠父子都死于本能寺之变,因此织田家的重臣们便都来到了清州城召开会议,商议织田家的去向。参与清州会议的有织田信长的二子织田信雄、三子织田信孝、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堀秀政七人。最终确定,为了维持织田家的统治,由织田信忠之子三法师继承家督,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作为名代,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作为宿老,加上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负责关东攻略,由七人组成的“织田体制”正式诞生,堀秀政则是出任三法师的守护役。织田体制的崩坏不过,随着织田信雄、织田信孝的对立以及羽柴秀吉、柴田胜家的对立,二人拒绝履行之前的将三法师送往安土城的约定,使得羽柴秀吉在会见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两个家老以后,决定拥立织田信雄为织田家的家督,建立新的织田体制。在十一月一日,羽柴秀吉写信给德川家康,告知了此事。因此,贱岳合战时的织田体制是以织田信雄为家督,羽柴秀吉为首席家老,池田恒兴、丹羽长秀为次席家老、德川家康负责关东组成的。不过,随着贱岳合战的结束,羽柴秀吉开始摸索独立之路,因此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之间爆发了小牧长久手合战。随着小牧长久手合战的推进,羽柴秀吉出任了朝廷的近卫少将任官,而后池田恒兴战死,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均降服于羽柴秀吉,并成为了羽柴秀吉一手组建的新体制的重要家臣,标志着织田体制彻底崩坏。等到关白任官以及转封德川家时,织田体制的影响就已经彻底消亡了。
日本改名其来有自,通常所改之名来自天皇或主君,颇有恩宠之意。如中臣鎌足,改姓藤原,以成日本古代最大之外戚,而藤原氏在镰仓时代又分为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等家。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氏本名高氏,“尊”字是后醍醐天皇把自己名字(尊治)中的一字赐予他。大名、武将也是从小长大的,小时候都有小名,类似于中国的狗剩、二蛋啥的。织田信长——吉法师上杉谦信——虎千代武田信玄——胜千代德川家康——竹千代伊达政宗——梵天丸真田信繁——弁丸到15岁左右加元服,改名,就是成人礼了。加元服一般在一族守护神的神社进行,意即在氏神面前承认一个有名字的人。这里的名字有实名和假名,实名又称名讳,一般不直接称,日常称称呼的是假名,比如太郎、次郎啥的。大名、武将们的名字不同,或者频繁改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如上所述,由于名讳代表灵的人格,所以直呼其名是失礼的。所以名讳公开的机会很少,除在寺社相关文书、神誓证文、朝廷记录上用名讳之外,很少用到。所以有很多错误的记载,这是造成有很多别名的原因之一。其二,频繁的改名,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偏讳”,所谓“偏讳”就是主君将名字中的一字赐予部将。最有名的就是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的姓氏,改姓,上杉,又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偏讳”,改名上杉政虎,后又得到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改名上杉辉虎。每一次改名都意味着家格的上升。谦信是后来投入佛门而改名。其三,断绝关系也会改名,如:德川家康本为元康,元字为今川义元的“偏讳”,改名家康,以示从今川家独立。浅井长政本名贤政,贤为六角义贤的“偏讳”,改名长政,以示和六角绝缘。如战国名将真田昌幸之子真田信幸,父子后来属于不同的阵营。真田昌幸是反德川家康的,而真田信幸是德川阵营的。真田信幸后改名信之,去掉“幸”,以示与其父分道扬镳。至于改姓,从三方面看。其一为荣,羽柴秀吉和丰臣秀吉,分别从主君和天皇那得到;上杉谦信的本姓长尾,得到关东管领之姓上杉,这都是荣,是家格的上升。其二为繁衍。如武田为甲斐源氏,而真田为滋野氏,要说滋野,历史上还是出过大文人的。其三为避祸。如战败的武将,其后代可能改姓。这是后人杜撰的关于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据说曾有人问过他们三人一个问题“如果杜鹃不鸣叫,却又想要听它叫,那么有什么办法呢?”织田信长回答道:“如果杜鹃执意不叫,那我便杀了它。”丰臣秀吉则回答:“如果杜鹃不叫,我就想方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则是“如果是这样,我会等它叫。”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实上当织田信长纵横天下之时丰臣秀吉不过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尽管名义上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实际上却更像是部属,甚至迫于织田信长的压力而不惜杀妻灭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的在织田信长生前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够胆在织田信长面前如此卖弄聪明可信吗?尽管故事本身出自于后人的杜撰,不过却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织田信长一生致力于以武力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则是用尽一切办法协调各地诸侯大名的利益关系,使之臣服于自己;而德川家康却在前两人面前小心翼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机会,直到秀吉死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平手政秀的死对信长打击很大,不过他似乎没有改过的意思,仍然光着上半身到处跑。这时美浓的蝮蛇觉得出手的机会到了——他决定要会会这个传说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斋藤道三约信长在美浓和尾张之间的尾张富田正德寺见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几乎所有的织田家臣都反对信长前往,信长却胸有成竹。他带着数百支铁炮和一队长枪队浩浩荡荡跑到正德寺去见他的“蝮蛇”岳父。斋藤道三乔装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长,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光着上身,腰上挂着稀奇古怪杂七杂八玩意的“大傻瓜”,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蝮蛇眼前的信长又变成了另一个人——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大傻瓜”变成了一个帅女婿,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来想借机胁持信长的计划因信长准备充分只好流产。蝮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将来可能会为他牵马。”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信长对信友和信光两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拉一个打一个。拉谁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亲叔父。织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边,他已经不成为统一尾张的障碍了。至于信友,信长还要寻找一次机会去解决他。信友本人对信长这个“大傻瓜”也是深恶痛绝——他一直记得当年还没继位的信长就敢带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双方摊牌的机会很快来了:此时尾张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守护斯波义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老大其实却被织田信友控制,不过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试图进攻信长,结果斯波义统偷偷向信长告密。两年后斯波义统和织田信友的矛盾终于不可调和:信友“造反”杀死了斯波义统,这就给了信长一个口实——“为尾张的大老板斯波义统报仇。”这个口号名正言顺,非常有冲击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长一边,叔侄两人联手于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织田信友切腹自杀。信长迁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为 “答谢礼物”送给了叔父信光。信光对这个被称为“大傻瓜”的侄儿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信长方面的两大不利事件对信行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林秀贞和柴田胜家觉得时机已到,就精心策划向清洲城进军的行动。信行派出了1700人,从末森城一直杀到清洲城下,面对来势凶猛的弟弟信长只能派出700人来对抗。决战的地点位于清洲城东的稻生。信行军先行抢占了稻生原,下临信长屯军处的名砦,加上梅雨季节河水泛滥,这一切都对信长极端不利。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解决了信行,信长的内部就达到了空前团结,织田信安和织田信贤父子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信长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谁让你支持我弟弟来着?”永禄元年(1558)信长与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战,信长获胜,次年信长包围信安父子所住的岩仓城并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张宣告统一。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已成为尾张之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家康幼年时就作为人质在今川、织田等各家诸侯大名手中不断转让,这使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下养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织田信长正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为他的隐忍才得以最终取得天下。当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战胜号称“东海道第一弓”的今川义元而一战成名后德川家康抓住时机脱离今川而独立。小牧山·长久手之战的胜利使家康得以成为游离于丰臣政权之外的200万石级别的大大名,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急于同丰臣秀吉一争长短,而是谨慎地选择在名义上服从秀吉的领导。当秀吉发动旨在侵略朝鲜、图谋中国的战争时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从而保留了实力。甚至连秀吉都死了,他也没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积攒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他并没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去挑战丰臣政权,而是煽动起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将派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使自己从中渔利。德川家康终成霸业固然同时运有关,不过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极大的关系在成为关白以前,丰臣秀吉其实算是织田信长死后的“织田体制”中的重臣。“本能寺之变”后的织田体制天正十年(1582年),明智光秀背义弑主,使得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在本能寺之变时,羽柴秀吉是织田家的负责日本的“中国(关西)”地区的军团长,得知事变后,羽柴秀吉率军回师京畿,与织田家的四国军团会合,击败了明智光秀。由于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忠父子都死于本能寺之变,因此织田家的重臣们便都来到了清州城召开会议,商议织田家的去向。参与清州会议的有织田信长的二子织田信雄、三子织田信孝、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堀秀政七人。最终确定,为了维持织田家的统治,由织田信忠之子三法师继承家督,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作为名代,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作为宿老,加上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负责关东攻略,由七人组成的“织田体制”正式诞生,堀秀政则是出任三法师的守护役。织田体制的崩坏不过,随着织田信雄、织田信孝的对立以及羽柴秀吉、柴田胜家的对立,二人拒绝履行之前的将三法师送往安土城的约定,使得羽柴秀吉在会见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两个家老以后,决定拥立织田信雄为织田家的家督,建立新的织田体制。在十一月一日,羽柴秀吉写信给德川家康,告知了此事。因此,贱岳合战时的织田体制是以织田信雄为家督,羽柴秀吉为首席家老,池田恒兴、丹羽长秀为次席家老、德川家康负责关东组成的。不过,随着贱岳合战的结束,羽柴秀吉开始摸索独立之路,因此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之间爆发了小牧长久手合战。随着小牧长久手合战的推进,羽柴秀吉出任了朝廷的近卫少将任官,而后池田恒兴战死,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均降服于羽柴秀吉,并成为了羽柴秀吉一手组建的新体制的重要家臣,标志着织田体制彻底崩坏。等到关白任官以及转封德川家时,织田体制的影响就已经彻底消亡了。说这个事,肯定要先说一下背景。这是羽柴秀吉对关西毛利家进行攻略的时候出现的事。清水宗治是备中高松城的守将,羽柴秀吉在进行攻略的时候,周围的城基本都被拿下,只有高松城在清水宗治的死守下岿然不动。这种情况下,羽柴秀吉不得不冒险放缓攻势,采用了黑田官兵卫等人的计划,引水对高松城进行水攻,致使高松城的防守士气低落。以上是前提。所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看一下两家对比吧。毛利家对织田家这边的攻势颇为意外,关西除了毛利家之外,老狐狸宇喜多直家出乎意料的很快臣服;而这时候在丹波国大名波多野秀治也在这个时候在明智光秀的攻势下基本已成定局,虽然关西毛利家势力极大,但是在面对生龙活虎的织田信长手下羽柴秀吉的压迫(饿杀三木,渴杀鸟取),毛利家也出现了动摇,年轻的家主毛利辉元没了主见,两个叔父吉川元春主战,小早川隆景主和,局势比较乱。而同时织田家出现了变故,也就是著名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刺杀。消息被羽柴秀吉和黑田官兵卫得知,黑田官兵卫告知羽柴秀吉,抓紧结束战斗,一方面争取时间回程夺权,另一方面织田信长死后如果出乱子,羽柴秀吉就会被断退路。这个消息此时并没有传到毛利家,在这个条件下,羽柴秀吉就主动接洽毛利家说客,由小早川隆景派来的安国寺惠琼同意开启和谈。这个时候就很麻烦,站在羽柴秀吉这一边,肯定是想尽快结束战斗。但是如果表现出急于停战的目的,毛利家必然会起疑,因为毛利家还是有实力继续僵持;但是如果不松口逼,谈判崩了,这肯定不是羽柴秀吉想看到的。于是对话展开了。羽柴秀吉的理由很简单:自出兵以来,织田家攻势如摧枯拉朽,不臣服的都没什么好下场,打到高松城,高松城竟然敢不臣服,一定要接受惩罚!不过好在信长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我连夜和信长公求情,最终信长公同意,毛利家若是决意臣服,和谈就可以达成。但是条件是,死硬派清水宗治必须死,并且高松城守军也要有一百多人切腹,这些人要给之前攻城的织田家死亡的武士偿命。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胆敢反抗信长公的下场!如果不从,那么织田毛利家将继续开战!安国寺惠琼自然不能作主张,信息带回毛利家居城,对于这些条件,倒像是织田家横惯了的作风。但是这个条件可不可以接受呢?毛利家现今看来战斗里和织田家是没法比是确定的了,如果接受和谈,清水宗治一个人切腹可以终结战争,也不是很难抉择。于是毛利家同意了羽柴秀吉的要求,次日清水宗治连同毛利家一百余名武士切腹,羽柴秀吉撤退。随后“中国大返还”击杀明智光秀,控制了织田家。这是羽柴秀吉的高光时刻之一,完美的利用了信息差和心理战术,结束了战争。而清水宗治必死的原因,以上内容可以提炼出来:1,羽柴秀吉在攻略毛利家,目前是处于主动方,如果无条件提出和谈,等于把自己的优势局面给扔掉,自废武功后平等谈判,这样就等于葬送了大好局势。2,毛利家这边没有优势,也并不希望再打下去,毕竟偏安一隅仍然可以徐徐图之。这是他们并不知道织田信长已死,按照常理,如果不同意,织田信长的援军很快就会开到(实际上,按照计划,明智光秀就是织田信长安排给羽柴秀吉的援军,而很多士兵直到到了本能寺还不知道他们是来杀织田信长的)。3,清水宗治作为在抵抗羽柴秀吉的死硬派,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矛盾人物。羽柴秀吉提出拿他杀鸡儆猴,毛利家为了显示自己放弃抵抗的诚意,是可以接受用他换和平的。所以羽柴秀吉就赌毛利家不知道织田信长的死讯又急于求和,于是提出了一个在毛利辉元看来看似是让步的条件。那么如果羽柴秀吉不提出让清水宗治死呢?结果我们不能假设,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羽柴秀吉就是打过你一顿之后,左手握着拳头再伸出右手找你握手“我打累了,你让我再打你一拳我们就不打了。”大抵上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羽柴秀吉看来,这个极具威慑力的“拳头”,就是杀掉清水宗治。(个人根据自己接触的资料分析,如果有出入,欢迎指正。)
这是后人杜撰的关于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据说曾有人问过他们三人一个问题“如果杜鹃不鸣叫,却又想要听它叫,那么有什么办法呢?”织田信长回答道:“如果杜鹃执意不叫,那我便杀了它。”丰臣秀吉则回答:“如果杜鹃不叫,我就想方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则是“如果是这样,我会等它叫。”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实上当织田信长纵横天下之时丰臣秀吉不过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尽管名义上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实际上却更像是部属,甚至迫于织田信长的压力而不惜杀妻灭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的在织田信长生前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够胆在织田信长面前如此卖弄聪明可信吗?尽管故事本身出自于后人的杜撰,不过却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织田信长一生致力于以武力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则是用尽一切办法协调各地诸侯大名的利益关系,使之臣服于自己;而德川家康却在前两人面前小心翼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机会,直到秀吉死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平手政秀的死对信长打击很大,不过他似乎没有改过的意思,仍然光着上半身到处跑。这时美浓的蝮蛇觉得出手的机会到了——他决定要会会这个传说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斋藤道三约信长在美浓和尾张之间的尾张富田正德寺见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几乎所有的织田家臣都反对信长前往,信长却胸有成竹。他带着数百支铁炮和一队长枪队浩浩荡荡跑到正德寺去见他的“蝮蛇”岳父。斋藤道三乔装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长,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光着上身,腰上挂着稀奇古怪杂七杂八玩意的“大傻瓜”,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蝮蛇眼前的信长又变成了另一个人——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大傻瓜”变成了一个帅女婿,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来想借机胁持信长的计划因信长准备充分只好流产。蝮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将来可能会为他牵马。”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信长对信友和信光两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拉一个打一个。拉谁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亲叔父。织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边,他已经不成为统一尾张的障碍了。至于信友,信长还要寻找一次机会去解决他。信友本人对信长这个“大傻瓜”也是深恶痛绝——他一直记得当年还没继位的信长就敢带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双方摊牌的机会很快来了:此时尾张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守护斯波义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老大其实却被织田信友控制,不过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试图进攻信长,结果斯波义统偷偷向信长告密。两年后斯波义统和织田信友的矛盾终于不可调和:信友“造反”杀死了斯波义统,这就给了信长一个口实——“为尾张的大老板斯波义统报仇。”这个口号名正言顺,非常有冲击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长一边,叔侄两人联手于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织田信友切腹自杀。信长迁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为 “答谢礼物”送给了叔父信光。信光对这个被称为“大傻瓜”的侄儿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信长方面的两大不利事件对信行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林秀贞和柴田胜家觉得时机已到,就精心策划向清洲城进军的行动。信行派出了1700人,从末森城一直杀到清洲城下,面对来势凶猛的弟弟信长只能派出700人来对抗。决战的地点位于清洲城东的稻生。信行军先行抢占了稻生原,下临信长屯军处的名砦,加上梅雨季节河水泛滥,这一切都对信长极端不利。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解决了信行,信长的内部就达到了空前团结,织田信安和织田信贤父子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信长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谁让你支持我弟弟来着?”永禄元年(1558)信长与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战,信长获胜,次年信长包围信安父子所住的岩仓城并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张宣告统一。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已成为尾张之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家康幼年时就作为人质在今川、织田等各家诸侯大名手中不断转让,这使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下养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织田信长正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为他的隐忍才得以最终取得天下。当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战胜号称“东海道第一弓”的今川义元而一战成名后德川家康抓住时机脱离今川而独立。小牧山·长久手之战的胜利使家康得以成为游离于丰臣政权之外的200万石级别的大大名,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急于同丰臣秀吉一争长短,而是谨慎地选择在名义上服从秀吉的领导。当秀吉发动旨在侵略朝鲜、图谋中国的战争时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从而保留了实力。甚至连秀吉都死了,他也没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积攒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他并没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去挑战丰臣政权,而是煽动起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将派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使自己从中渔利。德川家康终成霸业固然同时运有关,不过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极大的关系
这是后人杜撰的关于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据说曾有人问过他们三人一个问题“如果杜鹃不鸣叫,却又想要听它叫,那么有什么办法呢?”织田信长回答道:“如果杜鹃执意不叫,那我便杀了它。”丰臣秀吉则回答:“如果杜鹃不叫,我就想方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则是“如果是这样,我会等它叫。”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实上当织田信长纵横天下之时丰臣秀吉不过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尽管名义上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实际上却更像是部属,甚至迫于织田信长的压力而不惜杀妻灭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的在织田信长生前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够胆在织田信长面前如此卖弄聪明可信吗?尽管故事本身出自于后人的杜撰,不过却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织田信长一生致力于以武力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则是用尽一切办法协调各地诸侯大名的利益关系,使之臣服于自己;而德川家康却在前两人面前小心翼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机会,直到秀吉死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平手政秀的死对信长打击很大,不过他似乎没有改过的意思,仍然光着上半身到处跑。这时美浓的蝮蛇觉得出手的机会到了——他决定要会会这个传说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斋藤道三约信长在美浓和尾张之间的尾张富田正德寺见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几乎所有的织田家臣都反对信长前往,信长却胸有成竹。他带着数百支铁炮和一队长枪队浩浩荡荡跑到正德寺去见他的“蝮蛇”岳父。斋藤道三乔装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长,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光着上身,腰上挂着稀奇古怪杂七杂八玩意的“大傻瓜”,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蝮蛇眼前的信长又变成了另一个人——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大傻瓜”变成了一个帅女婿,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来想借机胁持信长的计划因信长准备充分只好流产。蝮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将来可能会为他牵马。”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信长对信友和信光两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拉一个打一个。拉谁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亲叔父。织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边,他已经不成为统一尾张的障碍了。至于信友,信长还要寻找一次机会去解决他。信友本人对信长这个“大傻瓜”也是深恶痛绝——他一直记得当年还没继位的信长就敢带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双方摊牌的机会很快来了:此时尾张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守护斯波义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老大其实却被织田信友控制,不过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试图进攻信长,结果斯波义统偷偷向信长告密。两年后斯波义统和织田信友的矛盾终于不可调和:信友“造反”杀死了斯波义统,这就给了信长一个口实——“为尾张的大老板斯波义统报仇。”这个口号名正言顺,非常有冲击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长一边,叔侄两人联手于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织田信友切腹自杀。信长迁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为 “答谢礼物”送给了叔父信光。信光对这个被称为“大傻瓜”的侄儿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信长方面的两大不利事件对信行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林秀贞和柴田胜家觉得时机已到,就精心策划向清洲城进军的行动。信行派出了1700人,从末森城一直杀到清洲城下,面对来势凶猛的弟弟信长只能派出700人来对抗。决战的地点位于清洲城东的稻生。信行军先行抢占了稻生原,下临信长屯军处的名砦,加上梅雨季节河水泛滥,这一切都对信长极端不利。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解决了信行,信长的内部就达到了空前团结,织田信安和织田信贤父子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信长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谁让你支持我弟弟来着?”永禄元年(1558)信长与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战,信长获胜,次年信长包围信安父子所住的岩仓城并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张宣告统一。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已成为尾张之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家康幼年时就作为人质在今川、织田等各家诸侯大名手中不断转让,这使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下养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织田信长正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为他的隐忍才得以最终取得天下。当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战胜号称“东海道第一弓”的今川义元而一战成名后德川家康抓住时机脱离今川而独立。小牧山·长久手之战的胜利使家康得以成为游离于丰臣政权之外的200万石级别的大大名,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急于同丰臣秀吉一争长短,而是谨慎地选择在名义上服从秀吉的领导。当秀吉发动旨在侵略朝鲜、图谋中国的战争时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从而保留了实力。甚至连秀吉都死了,他也没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积攒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他并没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去挑战丰臣政权,而是煽动起丰臣家文治派和武将派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使自己从中渔利。德川家康终成霸业固然同时运有关,不过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极大的关系在成为关白以前,丰臣秀吉其实算是织田信长死后的“织田体制”中的重臣。“本能寺之变”后的织田体制天正十年(1582年),明智光秀背义弑主,使得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在本能寺之变时,羽柴秀吉是织田家的负责日本的“中国(关西)”地区的军团长,得知事变后,羽柴秀吉率军回师京畿,与织田家的四国军团会合,击败了明智光秀。由于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忠父子都死于本能寺之变,因此织田家的重臣们便都来到了清州城召开会议,商议织田家的去向。参与清州会议的有织田信长的二子织田信雄、三子织田信孝、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堀秀政七人。最终确定,为了维持织田家的统治,由织田信忠之子三法师继承家督,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作为名代,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作为宿老,加上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负责关东攻略,由七人组成的“织田体制”正式诞生,堀秀政则是出任三法师的守护役。织田体制的崩坏不过,随着织田信雄、织田信孝的对立以及羽柴秀吉、柴田胜家的对立,二人拒绝履行之前的将三法师送往安土城的约定,使得羽柴秀吉在会见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两个家老以后,决定拥立织田信雄为织田家的家督,建立新的织田体制。在十一月一日,羽柴秀吉写信给德川家康,告知了此事。因此,贱岳合战时的织田体制是以织田信雄为家督,羽柴秀吉为首席家老,池田恒兴、丹羽长秀为次席家老、德川家康负责关东组成的。不过,随着贱岳合战的结束,羽柴秀吉开始摸索独立之路,因此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之间爆发了小牧长久手合战。随着小牧长久手合战的推进,羽柴秀吉出任了朝廷的近卫少将任官,而后池田恒兴战死,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均降服于羽柴秀吉,并成为了羽柴秀吉一手组建的新体制的重要家臣,标志着织田体制彻底崩坏。等到关白任官以及转封德川家时,织田体制的影响就已经彻底消亡了。

丰臣秀吉在成为关白之前在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独立大名织田监护人

4,MD太阁立志传1自立门户以后如何提高羽才秀吉的官位我有4个城

军师说不合适申请就是说你的势力的支持力不够,再多打几个城就行了。城市多了,支持力高了,才能申请更高的官位。
你好!应该去京之町找去御所外交,给捐钱,朝廷贡献提升,自然会有官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5,太阁立志传5羽柴秀吉打完柴田没去打信孝

你好!大哥 你在打败柴田胜家 后随意打下织田信笑的一座城就行 按剧情的话织田信笑在丢城之后便投降了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你是用哪个人物,猴子吗?
信孝是投降的,再说 你的石山本愿寺还没变成大阪城

6,为什么太阁立志传5当中玩羽柴秀吉不能当大名

剧情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太阁5剧情发展比以往的宽松很多。 不能满足剧情需要,误入歧途那就不能按剧情走喽。。。 剧情中应该不是继承的信长的地位,应该和信长对立过。 印象里是信长给了秀吉一座城(秀吉一夜之间建起的城),后来就闹独立啦。
岛津家、德川家
太阁5的剧情需要你非常合适的引导才行,不满足条件的话是不会跟着主线发展的像本能寺之变就比较需要条件。引用如下 織田信長 信忠 信雄 信孝從屬于織田家(要1572年以後) 秀吉在姫路城 光秀在丹波亀山城 勝家在北ノ庄城而且都必須是國主 近畿圏全域完全支配 德川家同盟 武田家滅亡 毛利家沒有滅亡 宇喜多家滅亡或從屬于織田家 秀吉手下有黑田 參加劇情武將沒有出戰 滿足以上條件.織田家攻略目標是毛利家 本能寺之變就會發生.. 你可以参考游侠网的攻略进行游戏,祝你游戏愉快。

7,三国志10五十个追加武将头像都是谁最好说清楚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

1 韩信 2 吕尚 姜子牙 3 乐毅 4 岳飞 5 毛利元就 6 黑田孝高 7 项藉8 德川家康 9 高长恭 10 真田幸村 11 管仲 12 真田昌幸 13 岛睛义弘 14 刘邦 15 秦琼 16 蔺相如 17 立花道雪 18 张良 19 郑成功 20 直江兼续 21 彭越 22 前田利益 23 蒙恬 24 李斯 25 李舜臣 26 上杉谦信 27 明智光秀28 石田三成 29 陈庆之统率:30 白起31 鲍叔牙 32 伊达政宗33 吴起34 武田信玄 35 秦良玉36 孙膑37 杨大眼38 本多忠胜 39 孔丘40 尉迟恭41 范增 42 李绩 43 张仪 44 王翦 45 霍去病 46 竹中重治 47 羽柴秀吉 48 织田信长 49 赢政 50 英布
这些?
是游戏安装目录的grp文件夹里的grpaface.s10文件。

8,信长之野望羽柴秀吉怎么出装备

秀吉出装大致可分为两种:1、中路辅助型法师。裤子+电出城,补回蓝钢,血钢,跳戒,MM。回血技能和变形术互点,电拉钱,靠变形术辅助队友杀人。回蓝换落石,血钢视本方控制能力换巨龙或者吹或者鬼丸,电合成红电配合杀人,也可以换成水书配合队友,或者换法术书走纯辅助路线。纯辅助打钱能力较差,适合操作好的人使用。后期可以逐渐卖掉以上物品换成鬼撤,鬼丸,风伤的法师3套。如果实力有优势,也可以在早期用火书换掉电,后期出大焰。2、暴力法师,法术型弓箭手。依旧裤子+电出城,保证前期的威慑力和打钱。而后补回血钢,回蓝刚,酒,MM。直接出急速衣,主要靠物攻拉钱,把自己当成一个弓箭手。而后用落石换回蓝,回血钢合成和泉或者巨龙,9换成狂暴钢,后期可以合成狂暴法杖,再后期换船。电直接换成雪走,落石换成鬼丸。技能先升两级的E,而后W,R互点,1级大不升,全点技能和+,11级加1级T,12级加2级T推塔。杀人可以参考弓箭手,先和对方对攻,而后3连控制(W,R,鬼丸,白打9秒),最后用雪走,对方减速7秒,继续追杀。意识上,配合队友要注意加血,不管哪种出法,都要用自己卓越的控制力掩护主力。

9,羽柴秀吉和丰臣秀吉是不是一个人

都是一个人.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 一开始原名就叫木下藤吉郎. 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寻求援助,于是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在打败三好家后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朝仓家,结果因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战众负责殿后,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也就是这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 1585年,秀吉率联军攻打刚统一四国的长宗我部氏,迫使其归降并退回原居地土佐。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因为日本有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等“五摄家”世袭的传统),但秀吉最后放弃此计划,而要求朝廷赐予新的姓氏。于是朝廷便赐予他“丰臣”这个姓氏,并就任关白。丰臣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
不是
不是
丰臣秀吉和羽柴秀吉是“魔童计划”诞生出的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同时继承最强魔猴 木下藤吉郎的基因,一个继承全部最优基因,另一个继承最强基因。羽柴秀吉在知道自己是最差基因的继 承者之后非常愤怒,要向这个世界报仇,所以在阿拉斯加挟持了战国最强实验型核搭载双足步行战车—— 本多忠胜gear和几个掌握核弹启动密码的国会高层议员。丰臣秀吉只好只身潜入组织他。最后终于在其体 内注入死猴病毒,才将他打败。可是三年后,羽柴秀吉通过石田三成的右手复活,得知自己才是最强基因的继承者,自己一直被一个叫“光荣”的哲人们欺骗和利用,于是决定找他们报仇,这个时候,丰臣秀吉也在为找光荣而战斗,在一场自由之子行动中,他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剑客——宫本武藏……
最开始叫"木下藤吉郎 " 跟信长混之后信长说"藤吉郎"这名字太小儿科了 然后就改名为"木下秀吉" 后来为了讨信长高兴以及为了和信长的手下搞好关系 他就在信长的两个重臣"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姓里各取一字 改名为"羽柴秀吉" 一直到最后天下统一为了当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同级)才让天皇赐姓他"丰臣"才变成了"丰臣秀吉"
文章TAG:羽才秀吉攻略  羽柴秀吉到底是不是忠于织田家  秀吉  攻略  羽柴秀吉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