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攻略,战水淹七军攻略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怎么触发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战水淹七军攻略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怎么触发
,,樊城和襄城隔江相望,想拿下襄阳必先拿下樊城,而不是你所说的樊城不是襄阳中的小地方。现在襄阳仍有当时水淹七军的遗址,是离樊城还有几里的一个地方,地势较低,因此活捉了魏国上将于禁,欢迎过来旅游。
2,大战神水淹七军45层打法攻略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战神》水淹七军45层打法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需要3个68小号,小号进去后挂机范围5,丢到不出怪那边按Z站好。然后留下3天雷,1 减功,还剩一个随意。 主要兵魂灭天,一把窃魂,剩下的全生存向的防装,最好是全护甲,另外屠龙不要用,大坑! 灭天3号技能手动放,不要设置自动挂机 1-20波自动打怪,20波以后6号群攻技能取消自动,手动6号群攻拉怪 30-43,优先使用X,X完了下一波用6号技能拉怪,尽量少漏怪 43波,开灭天+X搞定,如果没有X,灭天3号技能果断开 44波,看到怪快靠近龙象直接陆吾,然后换小号吃一个天雷,再放X,灭天打几下完事 45波,往龙象中间一站,灭天开3号技能,切小号,按顺序吃减功-天雷-天雷,完成这步骤恭喜你,45波已过,连吕布都看不到 最后楼主武将张飞4,华佗左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战神》水淹七军45层打法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在游戏堡!
3,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立马退兵三国走势又将如何
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七军”的“军”不是像海陆空三军那样指兵种,而是部队建制。七军就是七个军一级的部队建制,这只是说明了军队数量而已。至于三国时的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两万人左右。有春秋末年著名兵书《司马法》和唐朝《通典》可以证明。(司马穰苴)古代的军,最早出现在周代,周朝制度,12500人为一军,作战时分左中右三军。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战争不断升级,形势大大变化。兵贵神速,而传统的军队模式缺乏机动性,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于是,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在其兵书《司马法》中,记载了新的军制改革: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三千二百人为一军的部队建制。如果3200人为一军,那七军就是22400人。这段内容被记载在唐朝著名的关于制度演变的百科全书《通典》中的《兵》部分,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唐朝名将李靖对于部队的划分方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这里直接出现了“七军”。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部队,七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七军共二万人。从春秋末年到唐朝,七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3200人一军、20000人左右七军,已经是一种固定下来的军事制度。那么在期间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显然用这种军制也是合理。(于禁)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看了野史小说,说于禁带的七军有十万多人,这真是信口雌黄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诸如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夷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大军云云,都是小说杜撰。就以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举国之力也就二十万人,孙刘联军合兵也就五万人。这已经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了。诸如关羽侵袭襄樊,于禁帅军救援,这样的战争规模,也就是双方各有个两三万差不多了。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七军”的“军”不是像海陆空三军那样指兵种,而是部队建制。七军就是七个军一级的部队建制,这只是说明了军队数量而已。至于三国时的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两万人左右。有春秋末年著名兵书《司马法》和唐朝《通典》可以证明。(司马穰苴)古代的军,最早出现在周代,周朝制度,12500人为一军,作战时分左中右三军。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战争不断升级,形势大大变化。兵贵神速,而传统的军队模式缺乏机动性,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于是,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在其兵书《司马法》中,记载了新的军制改革: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三千二百人为一军的部队建制。如果3200人为一军,那七军就是22400人。这段内容被记载在唐朝著名的关于制度演变的百科全书《通典》中的《兵》部分,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唐朝名将李靖对于部队的划分方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这里直接出现了“七军”。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部队,七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七军共二万人。从春秋末年到唐朝,七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3200人一军、20000人左右七军,已经是一种固定下来的军事制度。那么在期间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显然用这种军制也是合理。(于禁)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看了野史小说,说于禁带的七军有十万多人,这真是信口雌黄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诸如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夷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大军云云,都是小说杜撰。就以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举国之力也就二十万人,孙刘联军合兵也就五万人。这已经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了。诸如关羽侵袭襄樊,于禁帅军救援,这样的战争规模,也就是双方各有个两三万差不多了。关羽水淹七军以后,真的要躲在家里偷着乐了!因为白白给他送来了3万大军,还抓了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那都会飘的。关二爷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知道,二爷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水淹七军,不光是关羽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局势的转折点。下一步该怎么走,绝对是影响个人和天下的关键点,那么关羽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一、关羽应该及时收兵回荆州。关羽北伐,带走了十之八九的兵力,这事儿对荆州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镇守南郡的兵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糜芳选择投降东吴。南郡不光是关羽的老巢,也是关羽手下那几万荆州兵的老巢。荆州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待着,一旦南郡出了问题,那荆州可就完蛋了。荆州丢了,关羽连个归路都没有,更别提北伐成功了。再说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一旦南郡被别人攻破,那荆州兵顷刻间就会瓦解。关羽此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班师回荆州。大军回到荆州,一切就再次恢复原来的模样。利用这个时间点,想好怎么利用于禁的3万俘虏。让他们去攻打曹魏,基本上没戏,不过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我觉得问题不大。把脏乱差的活交给他们来做,以提升荆州的整体经济,还是有点作用的。二、关羽不能中断对东吴的监视。之所以说关羽飘了,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完全忘记了背后还有一个东吴。吕蒙假装生病回建康了,陆逊代理大都督,整天写信歌颂关羽,结果就把关羽给搞飘了。在关羽看来,江东都是鼠辈,因此他就没有做过多的防御。实际上对面的曹操是明面上的对手,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孙权这种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对手。过去关羽没有北伐的时候,时刻都在监视着孙权的一举一动。湘水之盟过后,孙权似乎给关羽打了一剂迷魂药。怎么说?过去孙权口口声声所说的,就是刘备借了他的南郡,必须要还,否则就要动武。结果关羽3万大军,刘备5万大军,直接就要跟孙权开战了,把孙权也吓得够呛。因为他们俩一旦打起来,双方就彻底完蛋了。这事儿刘备心里也清楚,于是刘备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去夺取汉中,大家商量一下,把荆州重新分配一下。湘水之盟的结局是,刘备用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区,跟孙权换取了南郡的归属权。这事儿过去以后,关羽似乎就有点松懈了。关羽似乎认为,签了合同的事情,总该不会变卦了吧?没曾想变卦是一种“传统美德”,在过去的文化里,就算签了合同,也没什么太大作用。有合同在,吕蒙又回去养病了,新上来的陆逊整天在拍马屁,不由得不让关二爷产生错觉,东吴不会搞事情!其实如果关羽想要保住荆州,最好的办法是,只带一半兵马北伐,剩下一半兵马交给心腹来带领,把守南郡。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放弃北伐,也不能放弃监视东吴。三、关羽应该增设驿站,积极和刘备取得联系。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没有准确记录的,如果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那么关羽就是在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因为刘备在五月份基本结束了汉中之战,七月份成为了汉中王。所以说关羽最迟在七月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迫使曹操早点放弃汉中。我认为这才是比较符合当时关羽北伐的动机的。结果似乎还是比较理想的,曹操不想两面作战,在汉中之战吃了亏以后,曹操就主动抽身回到了中原,准备对付关羽。这个时候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取得紧密联系,至少要让刘备知道关羽的一举一动。战场上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沟通十分重要。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件事刘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我认为关羽要想有好结果,必须要加强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驿站联系。大不了设立双倍数量的驿站,争取将前线的战报第一时间送到刘备那儿。因为刘备那儿有一整套谋臣班底,他们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由于信息不通畅,所以直接导致刘备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很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才收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报。如果刘备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关羽的动向,那么刘备就能够采取救援措施。哪怕关羽丢了荆州,至少也有援军前来接应,跟吕蒙在荆州打一仗,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你都不要联盟关系了,我还在乎曹操是否能笑到最后吗?总结:建安二十四年,三家都在下臭棋。建安二十四年很有意思,因为三国主公都做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以及延续半个世纪的战乱。首先做错事的就是刘备集团,关羽北伐不懂适可而止,刘备方面没有及时得到关羽的信息,这都是错误。其次曹操集团也做错了事。要想逐鹿天下,曹操就不能放弃汉中。放弃汉中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半个世纪的雷区,关中之地岌岌可危。再者孙权集团也在做错事。表面和刘备结盟,结果背地里捅刀子。最终造成了孙刘联盟正式破裂,东吴集团遭遇了刘备、曹丕的双方面打压,稍有不慎,都有灭亡的厄运。他运气好,顶住了而已。当然了,这里面任何一家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刘备集团不犯错,坐拥荆州、益州、汉中,夺取天下指日可待。曹操集团不犯错,稳住汉中,时刻都有挺进益州的机会。孙权集团不犯错,参与北伐,夺取合肥,拿下兖州,东边半壁江山就是他的了!海盐的炼制权就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参考资料:《三国志》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七军”的“军”不是像海陆空三军那样指兵种,而是部队建制。七军就是七个军一级的部队建制,这只是说明了军队数量而已。至于三国时的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两万人左右。有春秋末年著名兵书《司马法》和唐朝《通典》可以证明。(司马穰苴)古代的军,最早出现在周代,周朝制度,12500人为一军,作战时分左中右三军。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战争不断升级,形势大大变化。兵贵神速,而传统的军队模式缺乏机动性,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于是,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在其兵书《司马法》中,记载了新的军制改革: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三千二百人为一军的部队建制。如果3200人为一军,那七军就是22400人。这段内容被记载在唐朝著名的关于制度演变的百科全书《通典》中的《兵》部分,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唐朝名将李靖对于部队的划分方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这里直接出现了“七军”。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部队,七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七军共二万人。从春秋末年到唐朝,七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3200人一军、20000人左右七军,已经是一种固定下来的军事制度。那么在期间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显然用这种军制也是合理。(于禁)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看了野史小说,说于禁带的七军有十万多人,这真是信口雌黄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诸如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夷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大军云云,都是小说杜撰。就以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举国之力也就二十万人,孙刘联军合兵也就五万人。这已经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了。诸如关羽侵袭襄樊,于禁帅军救援,这样的战争规模,也就是双方各有个两三万差不多了。关羽水淹七军以后,真的要躲在家里偷着乐了!因为白白给他送来了3万大军,还抓了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那都会飘的。关二爷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知道,二爷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水淹七军,不光是关羽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局势的转折点。下一步该怎么走,绝对是影响个人和天下的关键点,那么关羽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一、关羽应该及时收兵回荆州。关羽北伐,带走了十之八九的兵力,这事儿对荆州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镇守南郡的兵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糜芳选择投降东吴。南郡不光是关羽的老巢,也是关羽手下那几万荆州兵的老巢。荆州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待着,一旦南郡出了问题,那荆州可就完蛋了。荆州丢了,关羽连个归路都没有,更别提北伐成功了。再说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一旦南郡被别人攻破,那荆州兵顷刻间就会瓦解。关羽此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班师回荆州。大军回到荆州,一切就再次恢复原来的模样。利用这个时间点,想好怎么利用于禁的3万俘虏。让他们去攻打曹魏,基本上没戏,不过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我觉得问题不大。把脏乱差的活交给他们来做,以提升荆州的整体经济,还是有点作用的。二、关羽不能中断对东吴的监视。之所以说关羽飘了,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完全忘记了背后还有一个东吴。吕蒙假装生病回建康了,陆逊代理大都督,整天写信歌颂关羽,结果就把关羽给搞飘了。在关羽看来,江东都是鼠辈,因此他就没有做过多的防御。实际上对面的曹操是明面上的对手,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孙权这种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对手。过去关羽没有北伐的时候,时刻都在监视着孙权的一举一动。湘水之盟过后,孙权似乎给关羽打了一剂迷魂药。怎么说?过去孙权口口声声所说的,就是刘备借了他的南郡,必须要还,否则就要动武。结果关羽3万大军,刘备5万大军,直接就要跟孙权开战了,把孙权也吓得够呛。因为他们俩一旦打起来,双方就彻底完蛋了。这事儿刘备心里也清楚,于是刘备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去夺取汉中,大家商量一下,把荆州重新分配一下。湘水之盟的结局是,刘备用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区,跟孙权换取了南郡的归属权。这事儿过去以后,关羽似乎就有点松懈了。关羽似乎认为,签了合同的事情,总该不会变卦了吧?没曾想变卦是一种“传统美德”,在过去的文化里,就算签了合同,也没什么太大作用。有合同在,吕蒙又回去养病了,新上来的陆逊整天在拍马屁,不由得不让关二爷产生错觉,东吴不会搞事情!其实如果关羽想要保住荆州,最好的办法是,只带一半兵马北伐,剩下一半兵马交给心腹来带领,把守南郡。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放弃北伐,也不能放弃监视东吴。三、关羽应该增设驿站,积极和刘备取得联系。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没有准确记录的,如果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那么关羽就是在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因为刘备在五月份基本结束了汉中之战,七月份成为了汉中王。所以说关羽最迟在七月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迫使曹操早点放弃汉中。我认为这才是比较符合当时关羽北伐的动机的。结果似乎还是比较理想的,曹操不想两面作战,在汉中之战吃了亏以后,曹操就主动抽身回到了中原,准备对付关羽。这个时候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取得紧密联系,至少要让刘备知道关羽的一举一动。战场上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沟通十分重要。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件事刘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我认为关羽要想有好结果,必须要加强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驿站联系。大不了设立双倍数量的驿站,争取将前线的战报第一时间送到刘备那儿。因为刘备那儿有一整套谋臣班底,他们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由于信息不通畅,所以直接导致刘备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很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才收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报。如果刘备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关羽的动向,那么刘备就能够采取救援措施。哪怕关羽丢了荆州,至少也有援军前来接应,跟吕蒙在荆州打一仗,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你都不要联盟关系了,我还在乎曹操是否能笑到最后吗?总结:建安二十四年,三家都在下臭棋。建安二十四年很有意思,因为三国主公都做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以及延续半个世纪的战乱。首先做错事的就是刘备集团,关羽北伐不懂适可而止,刘备方面没有及时得到关羽的信息,这都是错误。其次曹操集团也做错了事。要想逐鹿天下,曹操就不能放弃汉中。放弃汉中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半个世纪的雷区,关中之地岌岌可危。再者孙权集团也在做错事。表面和刘备结盟,结果背地里捅刀子。最终造成了孙刘联盟正式破裂,东吴集团遭遇了刘备、曹丕的双方面打压,稍有不慎,都有灭亡的厄运。他运气好,顶住了而已。当然了,这里面任何一家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刘备集团不犯错,坐拥荆州、益州、汉中,夺取天下指日可待。曹操集团不犯错,稳住汉中,时刻都有挺进益州的机会。孙权集团不犯错,参与北伐,夺取合肥,拿下兖州,东边半壁江山就是他的了!海盐的炼制权就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参考资料:《三国志》一个人,到达他人生巅峰的时候,恰恰才是他最容易露出破绽,最容易失败的时候。在巅峰状态下,免不了会生出骄傲自满的心理。自古以来,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乃兵家之大忌。骄兵必败,这句至理名言,从古至今,是经过了无数次的验证,而且毫无例外的。关羽围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浩浩荡荡,气势如虹。这时候的他,飘飘然不知所终,全然沉浸在了胜利的喜悦之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对事物的理性判断,导致了兵败被斩的结果。况且关羽这个人,骄傲自满,傲上而不忍下一直都是他做人的人生准则。他的骨子里本来就有一种自傲自大的性格,这如今又打了打胜仗,他的骄傲心理,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可谓比常人更胜。最终失败被斩,身首异处,合情合理。别的朝代不说,单单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例子就不在少数。曾经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普天之下最大的诸侯袁绍,在官渡一战,不也是因为骄傲自满,听不进逆耳忠言,最终导致兵败身死吗?曹操灭袁绍,灭吕布,灭袁绍,统一中原北方大地,威震天下,当时找不出那路诸侯,再敢正面去与曹操作对了。荆州刘琮被迫投降,更加增添了曹操骄傲自满的心态。他迫不及待的想去接收刘备集团,迫不及待的想去接收东吴的地盘,以至于各大谋士的进言,毫无例外的成了耳边风。不想,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必败的战役。刘备得荆州,并益州,下汉中,也可谓打出了他生平最为豪华的战绩。在登基称帝之后,便开始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番拒绝东吴的主动巴结,踏上了一场死亡战争。所以,不用再去分析其他的原因,关羽从人生巅峰到身首异处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应该归咎于他“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必败心态。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关羽水淹七军以后,真的要躲在家里偷着乐了!因为白白给他送来了3万大军,还抓了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那都会飘的。关二爷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知道,二爷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水淹七军,不光是关羽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局势的转折点。下一步该怎么走,绝对是影响个人和天下的关键点,那么关羽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一、关羽应该及时收兵回荆州。关羽北伐,带走了十之八九的兵力,这事儿对荆州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镇守南郡的兵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糜芳选择投降东吴。南郡不光是关羽的老巢,也是关羽手下那几万荆州兵的老巢。荆州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待着,一旦南郡出了问题,那荆州可就完蛋了。荆州丢了,关羽连个归路都没有,更别提北伐成功了。再说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一旦南郡被别人攻破,那荆州兵顷刻间就会瓦解。关羽此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班师回荆州。大军回到荆州,一切就再次恢复原来的模样。利用这个时间点,想好怎么利用于禁的3万俘虏。让他们去攻打曹魏,基本上没戏,不过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我觉得问题不大。把脏乱差的活交给他们来做,以提升荆州的整体经济,还是有点作用的。二、关羽不能中断对东吴的监视。之所以说关羽飘了,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完全忘记了背后还有一个东吴。吕蒙假装生病回建康了,陆逊代理大都督,整天写信歌颂关羽,结果就把关羽给搞飘了。在关羽看来,江东都是鼠辈,因此他就没有做过多的防御。实际上对面的曹操是明面上的对手,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孙权这种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对手。过去关羽没有北伐的时候,时刻都在监视着孙权的一举一动。湘水之盟过后,孙权似乎给关羽打了一剂迷魂药。怎么说?过去孙权口口声声所说的,就是刘备借了他的南郡,必须要还,否则就要动武。结果关羽3万大军,刘备5万大军,直接就要跟孙权开战了,把孙权也吓得够呛。因为他们俩一旦打起来,双方就彻底完蛋了。这事儿刘备心里也清楚,于是刘备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去夺取汉中,大家商量一下,把荆州重新分配一下。湘水之盟的结局是,刘备用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区,跟孙权换取了南郡的归属权。这事儿过去以后,关羽似乎就有点松懈了。关羽似乎认为,签了合同的事情,总该不会变卦了吧?没曾想变卦是一种“传统美德”,在过去的文化里,就算签了合同,也没什么太大作用。有合同在,吕蒙又回去养病了,新上来的陆逊整天在拍马屁,不由得不让关二爷产生错觉,东吴不会搞事情!其实如果关羽想要保住荆州,最好的办法是,只带一半兵马北伐,剩下一半兵马交给心腹来带领,把守南郡。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放弃北伐,也不能放弃监视东吴。三、关羽应该增设驿站,积极和刘备取得联系。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没有准确记录的,如果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那么关羽就是在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因为刘备在五月份基本结束了汉中之战,七月份成为了汉中王。所以说关羽最迟在七月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迫使曹操早点放弃汉中。我认为这才是比较符合当时关羽北伐的动机的。结果似乎还是比较理想的,曹操不想两面作战,在汉中之战吃了亏以后,曹操就主动抽身回到了中原,准备对付关羽。这个时候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取得紧密联系,至少要让刘备知道关羽的一举一动。战场上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沟通十分重要。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件事刘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我认为关羽要想有好结果,必须要加强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驿站联系。大不了设立双倍数量的驿站,争取将前线的战报第一时间送到刘备那儿。因为刘备那儿有一整套谋臣班底,他们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由于信息不通畅,所以直接导致刘备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很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才收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报。如果刘备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关羽的动向,那么刘备就能够采取救援措施。哪怕关羽丢了荆州,至少也有援军前来接应,跟吕蒙在荆州打一仗,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你都不要联盟关系了,我还在乎曹操是否能笑到最后吗?总结:建安二十四年,三家都在下臭棋。建安二十四年很有意思,因为三国主公都做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以及延续半个世纪的战乱。首先做错事的就是刘备集团,关羽北伐不懂适可而止,刘备方面没有及时得到关羽的信息,这都是错误。其次曹操集团也做错了事。要想逐鹿天下,曹操就不能放弃汉中。放弃汉中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半个世纪的雷区,关中之地岌岌可危。再者孙权集团也在做错事。表面和刘备结盟,结果背地里捅刀子。最终造成了孙刘联盟正式破裂,东吴集团遭遇了刘备、曹丕的双方面打压,稍有不慎,都有灭亡的厄运。他运气好,顶住了而已。当然了,这里面任何一家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刘备集团不犯错,坐拥荆州、益州、汉中,夺取天下指日可待。曹操集团不犯错,稳住汉中,时刻都有挺进益州的机会。孙权集团不犯错,参与北伐,夺取合肥,拿下兖州,东边半壁江山就是他的了!海盐的炼制权就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参考资料:《三国志》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关羽水淹七军以后,真的要躲在家里偷着乐了!因为白白给他送来了3万大军,还抓了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那都会飘的。关二爷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知道,二爷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水淹七军,不光是关羽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局势的转折点。下一步该怎么走,绝对是影响个人和天下的关键点,那么关羽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一、关羽应该及时收兵回荆州。关羽北伐,带走了十之八九的兵力,这事儿对荆州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镇守南郡的兵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糜芳选择投降东吴。南郡不光是关羽的老巢,也是关羽手下那几万荆州兵的老巢。荆州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待着,一旦南郡出了问题,那荆州可就完蛋了。荆州丢了,关羽连个归路都没有,更别提北伐成功了。再说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一旦南郡被别人攻破,那荆州兵顷刻间就会瓦解。关羽此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班师回荆州。大军回到荆州,一切就再次恢复原来的模样。利用这个时间点,想好怎么利用于禁的3万俘虏。让他们去攻打曹魏,基本上没戏,不过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我觉得问题不大。把脏乱差的活交给他们来做,以提升荆州的整体经济,还是有点作用的。二、关羽不能中断对东吴的监视。之所以说关羽飘了,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完全忘记了背后还有一个东吴。吕蒙假装生病回建康了,陆逊代理大都督,整天写信歌颂关羽,结果就把关羽给搞飘了。在关羽看来,江东都是鼠辈,因此他就没有做过多的防御。实际上对面的曹操是明面上的对手,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孙权这种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对手。过去关羽没有北伐的时候,时刻都在监视着孙权的一举一动。湘水之盟过后,孙权似乎给关羽打了一剂迷魂药。怎么说?过去孙权口口声声所说的,就是刘备借了他的南郡,必须要还,否则就要动武。结果关羽3万大军,刘备5万大军,直接就要跟孙权开战了,把孙权也吓得够呛。因为他们俩一旦打起来,双方就彻底完蛋了。这事儿刘备心里也清楚,于是刘备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去夺取汉中,大家商量一下,把荆州重新分配一下。湘水之盟的结局是,刘备用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区,跟孙权换取了南郡的归属权。这事儿过去以后,关羽似乎就有点松懈了。关羽似乎认为,签了合同的事情,总该不会变卦了吧?没曾想变卦是一种“传统美德”,在过去的文化里,就算签了合同,也没什么太大作用。有合同在,吕蒙又回去养病了,新上来的陆逊整天在拍马屁,不由得不让关二爷产生错觉,东吴不会搞事情!其实如果关羽想要保住荆州,最好的办法是,只带一半兵马北伐,剩下一半兵马交给心腹来带领,把守南郡。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放弃北伐,也不能放弃监视东吴。三、关羽应该增设驿站,积极和刘备取得联系。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没有准确记录的,如果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那么关羽就是在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因为刘备在五月份基本结束了汉中之战,七月份成为了汉中王。所以说关羽最迟在七月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迫使曹操早点放弃汉中。我认为这才是比较符合当时关羽北伐的动机的。结果似乎还是比较理想的,曹操不想两面作战,在汉中之战吃了亏以后,曹操就主动抽身回到了中原,准备对付关羽。这个时候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取得紧密联系,至少要让刘备知道关羽的一举一动。战场上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沟通十分重要。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件事刘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我认为关羽要想有好结果,必须要加强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驿站联系。大不了设立双倍数量的驿站,争取将前线的战报第一时间送到刘备那儿。因为刘备那儿有一整套谋臣班底,他们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由于信息不通畅,所以直接导致刘备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很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才收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报。如果刘备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关羽的动向,那么刘备就能够采取救援措施。哪怕关羽丢了荆州,至少也有援军前来接应,跟吕蒙在荆州打一仗,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你都不要联盟关系了,我还在乎曹操是否能笑到最后吗?总结:建安二十四年,三家都在下臭棋。建安二十四年很有意思,因为三国主公都做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以及延续半个世纪的战乱。首先做错事的就是刘备集团,关羽北伐不懂适可而止,刘备方面没有及时得到关羽的信息,这都是错误。其次曹操集团也做错了事。要想逐鹿天下,曹操就不能放弃汉中。放弃汉中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半个世纪的雷区,关中之地岌岌可危。再者孙权集团也在做错事。表面和刘备结盟,结果背地里捅刀子。最终造成了孙刘联盟正式破裂,东吴集团遭遇了刘备、曹丕的双方面打压,稍有不慎,都有灭亡的厄运。他运气好,顶住了而已。当然了,这里面任何一家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刘备集团不犯错,坐拥荆州、益州、汉中,夺取天下指日可待。曹操集团不犯错,稳住汉中,时刻都有挺进益州的机会。孙权集团不犯错,参与北伐,夺取合肥,拿下兖州,东边半壁江山就是他的了!海盐的炼制权就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参考资料:《三国志》“七军”的“军”不是像海陆空三军那样指兵种,而是部队建制。七军就是七个军一级的部队建制,这只是说明了军队数量而已。至于三国时的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两万人左右。有春秋末年著名兵书《司马法》和唐朝《通典》可以证明。(司马穰苴)古代的军,最早出现在周代,周朝制度,12500人为一军,作战时分左中右三军。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战争不断升级,形势大大变化。兵贵神速,而传统的军队模式缺乏机动性,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于是,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在其兵书《司马法》中,记载了新的军制改革: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三千二百人为一军的部队建制。如果3200人为一军,那七军就是22400人。这段内容被记载在唐朝著名的关于制度演变的百科全书《通典》中的《兵》部分,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唐朝名将李靖对于部队的划分方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这里直接出现了“七军”。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部队,七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七军共二万人。从春秋末年到唐朝,七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3200人一军、20000人左右七军,已经是一种固定下来的军事制度。那么在期间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显然用这种军制也是合理。(于禁)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看了野史小说,说于禁带的七军有十万多人,这真是信口雌黄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诸如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夷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大军云云,都是小说杜撰。就以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举国之力也就二十万人,孙刘联军合兵也就五万人。这已经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了。诸如关羽侵袭襄樊,于禁帅军救援,这样的战争规模,也就是双方各有个两三万差不多了。水淹七军里的“军”是汉代的军事编制单位,七军就是7个“军”。现在的军队编制,大家熟知的一般是军棋里的规则,由上到下通常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古代也一样,也有类似的编制方法,只是各代略有不同。东汉军队编制通常是:军、营、部、曲、屯、队、什、伍。一个“军”有多少人呢?,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可先从最小的“伍”算起。“伍”,顾名思义就是由5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这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主官为伍长。“什”,由2个“伍”组成,也就是10人,主官为什长,类似于现在的班长。“队”,由5个“什”组成,也就是50人,主官为队率,略大于现在的排长。“屯”,由2个“队”组成,也就是100人,主官为屯长,略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曲”,由5个“屯”组成,也就是500人,主官为军侯,略大于现在的营长。“部”,由2个“曲”组成,也就是1000人,主官为司马,可以理解为团长,别部司马可以理解为独立团团长。“营”,由5个“部”组成,也就是5000人,主官为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或师长。“军”,由2个“营”组成,也就是10000人,主官一般是各类将军,这些将军在汉末三国被称为“杂号将军”,因为他们的名号比较杂且并不固定,如荡寇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等,他们都相当于军长,裨将军、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杂号将军之上就是所谓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如平西将军、安东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左将军等,他们相当于战区副司令、司令。为什么都是“四”呢?因为全国一般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江东,陇右即陇西,左将军就是东部战区司令,右将军是西部战区司令。这些“战区司令”也有顺序,从四安到四平、四镇、四征、四方是升序,也就是说四方将军最高。如果同一战区这些“四字头”的将军都设了,那四方将军是司令,其他人是副司令。但通常他们不会都设,不管设几个,最高的那一位就是司令,比如西部战区里如果只设了一个安西将军,上面都没设,那安西将军就是战区司令。这些“四字头”的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由卫将军到骠骑将军也是升序排列。再往上就只有一个人了,就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如果没有大将军,那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依此类推。弄清楚这些就好理解“水淹七军”了,它指的就是7个“军”,7万多人。于禁当时的职务是左将军,相当于曹魏东部战区司令,本应在东南战场,但当时襄阳、樊城形势更紧张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所以来到了荆州战场。于禁作为四方将军,麾下至少辖有7名杂号将军,但他们的名字史书没有详记。关羽水淹七军以后,真的要躲在家里偷着乐了!因为白白给他送来了3万大军,还抓了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那都会飘的。关二爷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知道,二爷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水淹七军,不光是关羽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局势的转折点。下一步该怎么走,绝对是影响个人和天下的关键点,那么关羽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一、关羽应该及时收兵回荆州。关羽北伐,带走了十之八九的兵力,这事儿对荆州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镇守南郡的兵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糜芳选择投降东吴。南郡不光是关羽的老巢,也是关羽手下那几万荆州兵的老巢。荆州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待着,一旦南郡出了问题,那荆州可就完蛋了。荆州丢了,关羽连个归路都没有,更别提北伐成功了。再说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南郡,一旦南郡被别人攻破,那荆州兵顷刻间就会瓦解。关羽此时最好的出路,就是班师回荆州。大军回到荆州,一切就再次恢复原来的模样。利用这个时间点,想好怎么利用于禁的3万俘虏。让他们去攻打曹魏,基本上没戏,不过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我觉得问题不大。把脏乱差的活交给他们来做,以提升荆州的整体经济,还是有点作用的。二、关羽不能中断对东吴的监视。之所以说关羽飘了,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完全忘记了背后还有一个东吴。吕蒙假装生病回建康了,陆逊代理大都督,整天写信歌颂关羽,结果就把关羽给搞飘了。在关羽看来,江东都是鼠辈,因此他就没有做过多的防御。实际上对面的曹操是明面上的对手,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孙权这种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对手。过去关羽没有北伐的时候,时刻都在监视着孙权的一举一动。湘水之盟过后,孙权似乎给关羽打了一剂迷魂药。怎么说?过去孙权口口声声所说的,就是刘备借了他的南郡,必须要还,否则就要动武。结果关羽3万大军,刘备5万大军,直接就要跟孙权开战了,把孙权也吓得够呛。因为他们俩一旦打起来,双方就彻底完蛋了。这事儿刘备心里也清楚,于是刘备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去夺取汉中,大家商量一下,把荆州重新分配一下。湘水之盟的结局是,刘备用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区,跟孙权换取了南郡的归属权。这事儿过去以后,关羽似乎就有点松懈了。关羽似乎认为,签了合同的事情,总该不会变卦了吧?没曾想变卦是一种“传统美德”,在过去的文化里,就算签了合同,也没什么太大作用。有合同在,吕蒙又回去养病了,新上来的陆逊整天在拍马屁,不由得不让关二爷产生错觉,东吴不会搞事情!其实如果关羽想要保住荆州,最好的办法是,只带一半兵马北伐,剩下一半兵马交给心腹来带领,把守南郡。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放弃北伐,也不能放弃监视东吴。三、关羽应该增设驿站,积极和刘备取得联系。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没有准确记录的,如果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那么关羽就是在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因为刘备在五月份基本结束了汉中之战,七月份成为了汉中王。所以说关羽最迟在七月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迫使曹操早点放弃汉中。我认为这才是比较符合当时关羽北伐的动机的。结果似乎还是比较理想的,曹操不想两面作战,在汉中之战吃了亏以后,曹操就主动抽身回到了中原,准备对付关羽。这个时候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取得紧密联系,至少要让刘备知道关羽的一举一动。战场上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沟通十分重要。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件事刘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我认为关羽要想有好结果,必须要加强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驿站联系。大不了设立双倍数量的驿站,争取将前线的战报第一时间送到刘备那儿。因为刘备那儿有一整套谋臣班底,他们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由于信息不通畅,所以直接导致刘备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很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才收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报。如果刘备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关羽的动向,那么刘备就能够采取救援措施。哪怕关羽丢了荆州,至少也有援军前来接应,跟吕蒙在荆州打一仗,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你都不要联盟关系了,我还在乎曹操是否能笑到最后吗?总结:建安二十四年,三家都在下臭棋。建安二十四年很有意思,因为三国主公都做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以及延续半个世纪的战乱。首先做错事的就是刘备集团,关羽北伐不懂适可而止,刘备方面没有及时得到关羽的信息,这都是错误。其次曹操集团也做错了事。要想逐鹿天下,曹操就不能放弃汉中。放弃汉中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半个世纪的雷区,关中之地岌岌可危。再者孙权集团也在做错事。表面和刘备结盟,结果背地里捅刀子。最终造成了孙刘联盟正式破裂,东吴集团遭遇了刘备、曹丕的双方面打压,稍有不慎,都有灭亡的厄运。他运气好,顶住了而已。当然了,这里面任何一家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刘备集团不犯错,坐拥荆州、益州、汉中,夺取天下指日可待。曹操集团不犯错,稳住汉中,时刻都有挺进益州的机会。孙权集团不犯错,参与北伐,夺取合肥,拿下兖州,东边半壁江山就是他的了!海盐的炼制权就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参考资料:《三国志》“七军”的“军”不是像海陆空三军那样指兵种,而是部队建制。七军就是七个军一级的部队建制,这只是说明了军队数量而已。至于三国时的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两万人左右。有春秋末年著名兵书《司马法》和唐朝《通典》可以证明。(司马穰苴)古代的军,最早出现在周代,周朝制度,12500人为一军,作战时分左中右三军。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战争不断升级,形势大大变化。兵贵神速,而传统的军队模式缺乏机动性,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于是,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在其兵书《司马法》中,记载了新的军制改革: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也就是说,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三千二百人为一军的部队建制。如果3200人为一军,那七军就是22400人。这段内容被记载在唐朝著名的关于制度演变的百科全书《通典》中的《兵》部分,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唐朝名将李靖对于部队的划分方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这里直接出现了“七军”。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部队,七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七军共二万人。从春秋末年到唐朝,七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3200人一军、20000人左右七军,已经是一种固定下来的军事制度。那么在期间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显然用这种军制也是合理。(于禁)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看了野史小说,说于禁带的七军有十万多人,这真是信口雌黄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诸如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夷陵之战刘备七十万大军云云,都是小说杜撰。就以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举国之力也就二十万人,孙刘联军合兵也就五万人。这已经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了。诸如关羽侵袭襄樊,于禁帅军救援,这样的战争规模,也就是双方各有个两三万差不多了。谢谢邀请,如果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立马退兵,那么荆州就不会丢。但是,必竞刘,关,张,年纪也都很大了,他们也活不了几年了,到他们死了之后,孙权也是会取到荆州的,因为荆州在孙权眼中是很重要的战略要地。三国的走向也是同样的,最终也是晋来统一天下的。
4,QQsg水淹七军JS攻略抄人请左拐 00
QQ三国本就是个砸钱的游戏(网游都一个样三国更胜一筹)赚钱:现在赚钱就靠副职(高级)低级的赚了啥钱,低级副职玩家一大堆,然后就是刷行脚,然后就是做装备(现在一套做下来也不一定能赚钱不过视区而定咯)还可以打装备分魂来卖。要是你级别够高可以试试
5,历史战役怎么触发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樊城之战 发生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 是襄樊大战中关羽取得的最大战果 ,他一生的才能和人格在此战中都得以施展。但是,他却骄傲轻敌遭东吴大将吕蒙偷袭州,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斩首。
6,qq三国湖北水淹七军怎么玩才能很快的升级
1.做定期的任务:如:1、3、5的黄榜任务。
2.做每天必做的任务:如:定军山、推举孝廉、国令和运送物资(15级可以做定军山,20级可以做推举孝廉,25级可以做国令,30级可以做运送物资)
3.委任发布任务(有铜30级,银40级.金50级,白金60级之分)
4.打怪的时候,可以用双倍经验丸,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双倍经验。
5.组队打怪时,用齐心(在商城购买,需要1三国币,24小时每人可以购买三个;或用回归证书去主城那里领齐心)
6.可以购买商城的道具来增加经验。如:委托书和神游丸。
7.做周6的谋士大赛任务和千里追凶任务。
7,水淹七军 副本任务攻略
第一图蜀国蓄水场任务1:大战前夕.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蜀国蓄水场 任务:收集5把长刀.5把链锤.5把长剑.5把飞刀 2:铲除前锋队.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蜀国蓄水场 任务:取得“陌刀”奔波霸的一对鲤鱼胡须第二图魏国民兵工工事1:扭转乾坤.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魏国民兵工工事 任务:收集5颗鲛灵珠2:兄弟同路.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魏国民兵工工事 任务:取得“水将军”霸波奔的一对鲤鱼胡子 第三图虎口川水底洞穴1:扫除障碍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 任务:5个鲶鱼刺须、5个蚌珠、5片蛇鳞、5只蟹爪注意了:巨蟹射手可以晕人2:斩杀嗣子队.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 任务:龙太子1:龙宫外侧.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 任务:5颗夜叉额珠.5枚龟丹.5根鱼翅.5根腕足 注意了:在这里的蛮龟锤将是可以晕人的2:痛下杀手.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 任务:洞庭小龙女 第五图洞庭龙宫直捣黄龙.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龙宫 任务:斩杀洞庭龙王注:洞庭湖龙宫为PK地图,可PK,和国战相同道理,开PK不粉名,不红名,也不会掉装备,也不掉经验.死后的复活地点是在副本的第一关,也就是蓄水场。另外在这里强调一点.这地图会碰上其他玩家.大家就要自己注意安全了其次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队伍先抵达龙宫,杀死龙王后,副本就结束。三个国家的队伍都会在三分钟之内被系统强制返回。所以此副本需要一队的人员一起努力http://games.qq.com/tencent/qqsg/ 这个是资料网站 这上面很全
8,QQ三国水淹七军FB的所以任务要详细的哈
副本怪物均为65—70精英级别,进入副本必须组队,需要由队长申请,在此过程中需要排队等待
解释:精英级别就是这里面的小怪将会比外面的怪强一个档次.大家注意安全0.0
进入方式:蜀国玩家可通过临江魏延进入副本;吴国玩家可通过江夏蒋钦进入副本;魏国玩家可通过襄阳张辽
进入副本条件:同一线.三个国家都有至少2人以上的组对队伍.等待排队即可进入地图.
蜀:临江.NPC:魏延
吴:江夏.NPC:蒋钦
魏:镶阳.NPC:张辽
提示:每一图要打完BOSS与NPC对话才可以进入下一图.
第一图蜀国蓄水场任
1:大战前夕.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蜀国蓄水场
任务:收集5把长刀.5把链锤.5把长剑.5把飞刀
2:铲除前锋队.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蜀国蓄水场
任务:取得“陌刀”奔波霸的一对鲤鱼胡须
第二图魏国民兵工工事
1:扭转乾坤.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魏国民兵工工事
任务:收集5颗鲛灵珠
2:兄弟同路.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魏国民兵工工事
任务:取得“水将军”霸波奔的一对鲤鱼胡子
第三图虎口川水底洞穴
1:扫除障碍.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
任务:5个鲶鱼刺须、5个蚌珠、5片蛇鳞、5只蟹爪
注意了:巨蟹射手可以晕人
2:斩杀嗣子队.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虎口川水 第四图洞庭湖龙宫外侧
1:龙宫外侧.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
任务:5颗夜叉额珠.5枚龟丹.5根鱼翅.5根腕足
注意了:在这里的蛮龟锤将是可以晕人的
2:痛下杀手.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
任务:洞庭小龙女
第五图洞庭龙宫
直捣黄龙.
进入方式:吴国→蒋钦.魏国→张辽.蜀国→魏延
地点:洞庭龙宫
任务:斩杀洞庭龙王
注:洞庭湖龙宫为PK地图,可PK,和国战相同道理,开PK不粉名,不红名,也不会掉装备,也不掉经验.死后的复活地点是在副本的第一关,也就是蓄水场。
注意:此怪为晕怪.
瞧.这就是最后的帅哥龙王老大.大家心目中向往的55书也就是由它爆.但是不要小瞧他了.非常难杀
大家这时候千万别着急.打死了龙王帅哥.他还会变身的.别为了抢几个装备而疏忽.送了小命
另外在这里强调一点.这地图会碰上其他玩家.大家就要自己注意安全了
其次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队伍先抵达龙宫,杀死龙王后,副本就结束。三个国家的队伍都会在三分钟之内被系统强制返回。所以此副本需要一队的人员一起努力
要做完一个接一个``说不说都一样``自己去论坛看吧
9,水淹7军副本
不行,属性太差,不过抗性要是号就没问题
副本_水淹七军
副本说明:故事背景、魏国专属任务、吴国专属任务、蜀国专属任务
基本说明:QQ三国副本之一,怪物等级:66—70,副本怪物均为精英级别,在您级别不高的时候,建议组队前往。
进入方式:蜀国玩家可通过临江魏延进入副本;吴国玩家可通过江夏蒋钦进入副本;魏国玩家可通过襄阳张辽进入副本
QQ三国研究学院攻略推荐:水淹七军 副本任务攻略(作者:мē"天﹎意)
怪物名字:长刀鲛兵
怪物等级:66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靴、流云冠、疾锻黑铁靴、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链锤鳅兵
怪物等级:66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靴、疾锻黑铁盔、流云靴、出云幻星剑秘籍
怪物名字:持剑鱼人
怪物等级:66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疾锻黑铁靴、金缕巾、流云冠、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飞刀蟹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靴、金缕巾、疾锻黑铁盔、狂沙百战秘籍
怪物名字:电鳗法师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冠、疾锻黑铁盔、金缕巾、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战刀鲛兵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靴、流云冠、疾锻黑铁靴、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战锤鳅兵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靴、疾锻黑铁盔、流云靴、出云幻星剑秘籍
怪物名字:利剑鱼人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疾锻黑铁靴、金缕巾、流云冠、狂沙百战秘籍
怪物名字:喷箭鳐人
怪物等级:68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靴、金缕巾、疾锻黑铁盔、狂沙百战秘籍
怪物名字:闪电鳗法师
怪物等级:68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冠、疾锻黑铁盔、金缕巾、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刺须巨鲶前锋
怪物等级:68
出没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甲、疾锻黑铁铠、纯均剑、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巨蚌精
怪物等级:68-69
出没地点:魏国民兵工事(副本)、虎口川水底洞穴(副本)、洞庭湖龙宫外侧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流云甲、疾锻黑铁铠、出云幻星剑秘籍
怪物名字:多头蛇护卫
怪物等级:68
出没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纯均剑、巨灵斧、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巨蟹射手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巨灵斧、流云甲、疾锻黑铁铠、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龙人法师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纯均剑、巨灵斧、狂沙百战秘籍
怪物名字:迅湖夜叉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甲、疾锻黑铁铠、纯均剑、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蛮龟锤将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流云甲、疾锻黑铁铠、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巨鲨前锋兵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纯均剑、巨灵斧、出云幻星剑秘籍
怪物名字:章鱼喷射手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巨灵斧、流云甲、疾锻黑铁铠、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虬龙战法师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洞庭龙宫(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纯均剑、巨灵斧、疾风术秘籍
怪物名字:毒瘴蟾法师
怪物等级:70
出没地点:洞庭龙宫(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紫异丹霞杖、流云甲下装、月影狂澜扇、炼狱阴魔咒秘籍
怪物名字:巨鳄参将
怪物等级:70
出没地点:洞庭龙宫(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月影狂澜扇、流云甲下装、疾锻黑铁铠下装、出云幻星剑秘籍
怪物名字:铁腭鱼护卫
怪物等级:70
出没地点:洞庭龙宫(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金缕衣下装、紫异丹霞杖、疾锻黑铁铠下装、狂沙百战秘籍
怪物名字:“陌刀”奔波霸(BOSS)
怪物等级:67
出没地点:蜀国蓄水场(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流云护手、疾锻黑铁护手、
金缕护手、凝霜甲、魔御镔铁铠、青冥法袍、残影蚀心剑秘籍、神龙探海秘籍、暗炎凋残星秘籍、碧海潮生秘籍
怪物名字:“水将军”霸波奔(BOSS)
怪物等级:68
出没地点:魏国民工工事(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凝霜靴、泰阿剑、辟地斧、紫蕴丹阳杖、紫雨清霜扇、魔御镔铁靴、残影蚀心剑秘籍、神龙探海秘籍、暗炎凋残星秘籍、碧海潮生秘籍
怪物名字:洞庭小龙女(BOSS)
怪物等级:70
出没地点:洞庭湖龙宫外侧(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青冥法袍下装、凌风甲、如意玄铁铠、幽冥法袍、凝霜护手、魔御镔铁护手、青冥护手、残影蚀心剑秘籍、神龙探海秘籍、暗炎凋残星秘籍、碧海潮生秘籍
怪物名字:洞庭龙太子(BOSS)
怪物等级:69
出没地点:虎口川水底洞穴(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青冥靴、魔御镔铁盔、青冥巾、凝霜冠、凝霜甲下装、魔御镔铁铠下装、残影蚀心剑秘籍、神龙探海秘籍、暗炎凋残星秘籍、碧海潮生秘籍
怪物名字:狂龙(洞庭龙王变身boss)
怪物等级:70
出没地点:洞庭龙宫(副本)
掉落物品:厚鱼鳞、珍珠、龙泉剑、血杀斧、赤血龙牙杖、潇湘暮雪扇、斩风靴、嵌金龙骨靴、仙灵靴、剑气冲九霄秘籍、嗜血破天秘籍、江山烽火啸秘籍、莲华出水术秘籍
祝你玩得开心几率小得可怜,要求的是抗15 15 15,全身60+装备有爱完美的……
建议吧55JN学了然后带点必杀散去 不行, 全身得60以上的,65刷龙王有点危险,建议升多一两级
文章TAG:
水淹七军攻略 战水淹七军攻略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怎么触发 水淹七军 攻略 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