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孙权,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孙权他指的是谁呢

孙权指的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又得张昭、周瑜等委心服事,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占有荆州,挥兵南下。议者多劝迎操,惟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大破操军于赤壁。 建安二十四年,派吕蒙成功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孙权的在位期间的举措: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孙权他指的是谁呢

2,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版本一: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版本二: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版本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版本四: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词语解释: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3,当涂:当道,当权4,辞:推托5,务:事务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9,邪(Yé):通“耶”,语气词10,涉猎:粗略的阅读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2,乃:于是,就。13,及:到了…的时候14,过:到15,寻阳:县名16,才略:才学和谋略17,非复:不再是18,更:重新19,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0,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1,见事:认请事物。
一、原文   ? ?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 ? ? ?版本一: ? ?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 ? ?版本二: ? ?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 ? ?版本三: ? ? ?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 ? ?版本四: ? ?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 ? 词语解释: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3,当涂:当道,当权4,辞:推托5,务:事务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9,邪(Yé):通“耶”,语气词10,涉猎:粗略的阅读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2,乃:于是,就。13,及:到了…的时候14,过:到15,寻阳:县名16,才略:才学和谋略17,非复:不再是18,更:重新19,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0,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1,见事:认请事物。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 ? ? ? ? ? ? ? ? ? ? ? ? ? ? ? ?这个好 请采纳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版本一:?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版本二: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版本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版本四:?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词语解释:?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3,当涂:当道,当权?4,辞:推托?5,务:事务?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9,邪(Yé):通“耶”,语气词?10,涉猎:粗略的阅读?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2,乃:于是,就。?13,及:到了…的时候?14,过:到?15,寻阳:县名?16,才略:才学和谋略?17,非复:不再是?18,更:重新?19,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0,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1,见事:认请事物。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版本一: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版本二: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版本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版本四: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词语解释: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3,当涂:当道,当权4,辞:推托5,务:事务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9,邪(Yé):通“耶”,语气词10,涉猎:粗略的阅读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2,乃:于是,就。13,及:到了…的时候14,过:到15,寻阳:县名16,才略:才学和谋略17,非复:不再是18,更:重新19,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0,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1,见事:认请事物。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始:开始。  30、与:和。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复:再。  36、即:就。  37、拜:拜见。  38、待:看待。  39、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0、更:重新。  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2、邪(yé):通“耶”,吗;语气词。  43、乎:啊。表感叹语气。  44、以:用。  45、见事:认清事物。  46、岂:难道。  47、当:应当。  48、益:好处。  49、而:然后,表顺承。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涂:通“途”,道路。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省略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司马光是猪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解释争议  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有些人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根据:三国时代的淮南袁术自立为帝的时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有四种解释。   1.是孙坚为了怂恿袁术自立为帝,解释成了公路。“涂假途也,乃路之意!”涂,即途。途,即路。 这个解释用在这里显然不符。   2.涂高:本来解释是魏。《三国志》:“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吕蒙乃东吴官吏显然不会跑到魏国谋职,所以也不符。   3.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结论:因为孙权和袁术都是南方人,而且两人所处时代相同,所以字词用法也应该相同。所以推断孙权所书的当涂高,可能是指当涂县令的意思。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

3,孙权简介

如下分享的是关于孙权简介的资料内容,大家敬请关注下文: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简介

4,关于孙权的生平故事介绍

  孙权,字仲谋,是 三国 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关于孙权的 故事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孙权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权射虎的故事   孙权射虎的故事是源于《三国志》中的一段记载,本以为是 传说 ,但在《辞源》中却可以看到对孙权射虎之地吕城的注释为“三国孙权曾射虎与此”,以此证实了孙权射虎的英勇传说 事迹 。   丹阳吕城是东吴根据地之一,且孙权父母逝世后便葬于丹阳一带,此地便广为流传着孙权勇猛的射虎事迹。且说当时孙权已为东吴帝王,建立东吴帝业,定都于建都(如今的南京),在一次早朝过后,孙权因天气凉爽便心生雅致欲外出打猎。   孙权便带上身边的近侍张世等人出城打猎,一路上欣赏着这金秋美景甚是愉悦,后至狩猎处,见芳草萋萋、獐鹿群群引得孙权不禁弯弓搭箭,遂在此时忽闻远处传来的哭泣声,便驱马循声找寻。   只见哭泣声来自一位老者,孙权询问后得知老者与小孙子来山林中砍柴,不料刚才一只猛虎从树丛中蹿出将小孙子叼走,孙权了解后甚是气愤,便驱马紧追猛虎。孙权这一追便是两百多里,孙权坐骑为千里马,不知疲倦,猛虎见不得脱身,便回身张口欲攻击孙权,千里马因此受到惊吓,孙权险些落马。   孙权大怒,将双亁投向猛虎,未中,便急取弓箭射之,击中猛虎胸口,猛虎被激怒便猛扑孙权,恰逢孙权近侍张世以一柄场戈击中老虎脑袋,使其一命呜呼。   回过神来的孙权便才发现已骑马百里远至丹阳吕城之地,而此地百姓闻讯而来,将此事广为流传,为纪念此事还将老虎倒地之地为“虎落里”。   孙权和大乔的故事   东汉末东吴世家乔玄家业丰厚与孙坚家是世交,往来频繁,早有结亲。据说乔玄家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是古代少有的美人。不仅长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绝代佳丽。后来大女儿嫁给孙策,小女儿嫁给了周瑜。由于史书上关于江东二乔的记载很少,至于她俩的芳名也无人知晓,后人以大乔小乔来区别。   大乔的丈夫孙策是一代英杰,威震江东谋略过人。二人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令世人羡慕。可惜天妒红颜,孙策英年早逝,大乔青春年华就守了寡,诞下一子孙绍。关于孙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史书记载东汉献帝五年,孙策因为打猎遇刺,大乔不分昼夜的陪在他的床榻一旁,茶饭不思,悉心照顾,但孙策仍不治身亡。大乔悲痛欲绝打算随他而去。   孙策临终前曾嘱托大乔一定要照顾好幼弟孙权,辅助孙权接掌大权,铲除奸逆,统治江东。当时孙权十八岁,在古时十八已成年,但中国传统伦理上有长嫂如母一说,大乔便放下了以身殉夫的打算,不负重任。大乔对孙策的情爱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孙权当政,对大乔万分尊重。孙权在大乔的协助下,另外再加上一些大臣如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在江东建立起很高的威望,进而掌控大局,后建立起吴国。大乔在孙权成为一国之君后便不再过问世事,深入简出,安详天年。   孙权的故事   孙权为吴国君王,有勇有谋,善用能人,故成就如此伟业。孙权是一位极好喝酒的君王,且世人道酒后常乱事,孙权喝酒的故事有很多,不过他最特别的是酒后能听取大臣之谏,改正错误。   且说孙权初为吴王时,宴请群臣,至宴会结束前亲自向大臣们行酒。后至虞翻时,虞翻装醉趴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位置上时发现虞翻又已经坐在位置上,便心生怒气,欲拔剑杀他。众大臣受惊吓不敢制止,只有刘基上前制止且劝说孙权不该酒后杀害贤才之人,这样不仅破坏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威望且会丧失更多能人投靠。   孙权闻之便渐消怒气,因此免去虞翻的死罪,而在宴席后,孙权还对手下人表明今后若酒后杀人,定要制止,切勿杀害贤臣能人。由此可以看出孙权以此为警告,能虚心听取大臣之谏。   且有一次,孙权又是因为喝酒之事惹怒将军张昭,当时孙权已是酩酊大醉,执意要用水洒向坐席上的大臣们,并且要求大家醉倒在这酒席上。因此张昭怒而离席,孙权不明白张昭为何怒,便表明如今这只是为了取乐,何必那么较真,张昭则以纣王之事向孙权解释,当时纣王建筑酒池用来享乐荒废朝政,因此孙权愧而撤席。猜你喜欢: 1.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 2. 孙权劝学的故事 3. 三国志人物故事 4. 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 5. 马良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6. 三国演义故事简写

5,孙权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1】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和曹操在南郡旷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经过一年的血战,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全面对峙。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在张辽的指挥下,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唯一的选择。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时,的谋士鲁肃提出了一个主意:把占有的南郡让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这个建议立刻付诸实施,刘备进入江陵后,把行政中心设在了这里。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一方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同时也给了刘备一个人情;刘备虽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曹操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对手,但却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军事要塞江陵,东可以抑制的势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离地威胁中原,向西攻击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门户洞开,实在是太合算了。难怪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从此,荆州七郡刘备几乎占其六五,成为当时影响中国的第。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为什么向魏求和并主动要求去魏做官【2】在屈身曹魏的十余年里,并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闲人,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孙策去世,孙仲谋作为他的弟弟则顺理成章的继承他哥哥的位子。原来在孙策底下做事的等人将重心转而放在了孙仲谋身上,一心一意的辅佐他。试想,如果只是一个泛泛之辈,周瑜、张昭这样的重臣能用心的辅佐他吗?这也证明了孙仲谋也是一个有才能有谋略的人。拥有一个这样性格特点的人,能够在曹魏隐匿差不多十年,这也有说的过去的理由了。建安二十五年,不是一个老练的军事家的,成功的钻了一个大空子,这就是著名的“关羽失荆州”事件,当时,孔明先生让关羽筑兵荆州决不能失去荆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关羽出兵袭击曹操军。千算万算,没有人能够算到,在此时抓住这个好时机袭击荆州,最后成功的从关羽手中夺下荆州,从此荆州成功被仲谋收入麾下,三分局面由此成定局。正当所有人都要开始准备让仲谋登基成为一方霸主的时候,仲谋一个人冷静了,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坐上龙位,静静享受胜利给他带来的享受,直到建安三十四年,仲谋才称帝,然后才开始进行迁都和建业。尽管,仲谋的个性不如三国里其他人物的鲜明,而且与其他人物相比之下他性格中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柔寡断,他的“英雄感”也不如其他人物强烈,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孙仲谋的能屈能伸不仅表现在“关羽是荆州”这次事件中,更表现在此次事件之后。在孙仲谋夺取荆州后,袭击了关羽,并将其“拿下”,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更让很多人没有想通一点是,历史上的一些大枭豪——曹操、刘备等人,竟然会败在他们的晚辈孙仲谋手中。但是,在仲谋做出这一系列让世人震惊的事情后,他还做出了更让世人大跌眼镜的事情,那就是向魏求和,主动要求去魏做官,很多人认为傻啊,没有眼光啊,但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孙仲谋这种能屈能伸的性格,这才使得他最后获得成功走上帝王之位。其实这是孙仲谋的一个谋略而已,仲谋因为成功收入了荆州,这一举动导致所有人对他虎视眈眈,他为了避免“两方开工”,所以最后才主动向魏求和,为了更长远的计谋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这也正体现了的足智多谋和强大的内心。如今世人对仲谋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个人魅力很大,能够让陆逊、周瑜等人对他忠心耿耿,其实忠心这种事,也是靠双方对彼此的一个信任,作为一个战场新人,他能够让众多大将在他手下,任他使用,这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这些大将心中正真的想法,但正是因为他们双方之间的那种信任,仲谋刚继承他哥哥的位置的时候,手下的大将哪一个不是比他有谋略有才能,没有哪一个人逊色于他,但仲谋依旧非常放心的给这些大将很多重要的任务,因为他知道这些大将都对他忠心耿耿。仲谋也确实能够担起其兄长之位,但没有这些大将的辅助,孙仲谋或许就不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个孙仲谋了。孙仲谋年轻时,其品质中大多都是隐忍、有谋略、眼光长远的特点,但凡是都具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晚年的孙仲谋已经不如他年轻时的那般,他性格逐渐变得扭曲起来,猜疑心也越来越重,甚至变得残暴不堪,与年轻时的他相差甚远。东吴日后动荡的政局和衰败的情况也和老年性格大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客观上分析来说,他确实也没有他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军事敏感度,甚至是说他没有其兄父独特的关于军事方面的才华。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10几岁就开始自己面对所有事情的少年,无论怎样这种精神气魄都是让人敬佩的。在仲谋称帝后,他对吴国所做的的一切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不管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说,都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在位的时候,派人到江南考察,并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他设置了专门从事农业管理的官员,并实施屯田制,让吴国的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些都体现出仲谋优越的政治才华和优秀的治国方针。尽管孙仲谋不如曹操、刘备等人在性格谋略等方面大方光彩,但其作为一代帝王,也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最大作用,其性格中的最大的一个特点隐忍,却也是三国里几大豪杰中最能够凸显出来的。虽然仲谋在历史上的“戏份”不如其他另外几位多,也不如另外几位收到的关注多,但正是因为这样,孙仲谋这种独特的气质让人无法从他身上转移注意。 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3】  赤壁之战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候爷,在汉朝末年仍然很值钱,刘备虽是皇叔,可在称帝前最大也只是个将军,而候爷那叫爵爷,汉朝时没几个,当年飞将军李广到死都没封上。曹操自己都不是。虽说汉室衰微,但所有的政令都是出自朝廷之口。并不是皇帝没本事,朝廷就不行,朝廷仍然很强大,强大就在于,是曹操在主持工作。有了朝廷的册封,才是正牌的,没有,就是山寨货,服你行,不服你,你就自封多大的官也不行。而虽然朝廷是曹操在主持工作,但人家封的官,谁要敢不承认而去讨伐对方,那就是跟朝廷过不去,朝廷就可以调集大军去讨伐你。不听调的,就是反叛,照样打你。  当年赤壁时东吴是怎么跟曹操打起来的?  刘备在反了曹操以后,曹操说刘备反了朝廷,刘备不承认,刘备说我只是反对曹操的专横,并不是反对朝廷,我要代表朝廷跟老曹做斗争。刘备投刘表,刘表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刘表收留了刘备。刘备小日子混的不错,这一呆就是十来年。自己也有些力量了。这期间曹操没闲着,将西北和东北地区都平定了。然后要南下收拾刘备了。正赶上刘表要玩完,结果家里出事,出现了立嫡方面的问题。刘表的二小子刘琮被他妈和舅保着代替了长子刘琦。这时曹操一看有机会,就以打刘备为名来收刘琮。  小说当中,把刘表说成是个二百五,老好人。实际上,刘表是相当牛逼的。要不刘表身板硬实的时候,曹操怎么不敢来呢?曹操只是认为,刘表并无吞并天下的野心,这是对的。但刘表绝不是个废物。当年刘表是只身带着朝廷的委任状来荆州地区上任的,他刚来时,这里连一个汉朝官军都没有,正是他,带着家奴和委任状,通过各种文治和武工,将当地豪强和名门以及大批的流寇收为已用,才建立了那么大的基业。当然,他只想做个中兴之臣,并无取天下之心,这是对的。  所以,刘表身体好时,刘备在他那里过的很舒服。现在刘表死了,二小刘琮倒没什么,但当初他妈和他舅要立刘琮时,刘备可是反对过的。所以刘备这下呆的就很难受了。这时曹操来打刘备,刘琮集团正好借这机会除了刘备。小说中说,刘琮集团投降了曹操,交了顺表。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刘琮集团仍是汉朝的官员,而曹操这次来,就是来考察干部的,你刘琮的老爸当年收留了朝廷的叛徒刘备,那时没功夫搭理你们,现在你老爸死了,荆州是大汉朝的,你刘子想接就接吗?我来看看,你怎么样,行不行,再研究继承的事吧。一是刘琮集团早想除刘备,二来他们没有实力跟曹操代表的朝廷或是中央作对,三是正好这次讨好曹操,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是最  不买帐,经过考核,他认为刘琮并不能胜任荆州敀这一官职,就把他给免了,但给了个别的官,让他到外地上任去了。这下亏大了。但刘备这回直接以新野一县之力对抗朝廷,怎么可能?打了几次,仍然不行,就退了。以前就打过。刘备这十几年也不是一点事没有,之前曹操来打过刘备的,刘备用计火烧了夏候敦的,不过后来把这事记到孔明的功劳上了,但实际上那时小孔明还太小,才十几岁,在家读书呢,没他什么事。  但这次不行了,刘备不准备再打了,直接走人哪。但当地民众对刘备有感情。刘备这个人挺厚道的,被人称为“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句千古名言就是他教导自己的子女和臣下是说的。当初确实非常有名望。所以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没有扔下群众,而是带群众一起转移。他们准备前往夏口投奔刘琦。  因为刘琦当年为了躲避弟弟和后母的加害,自己要求来镇守夏口,远离了家门。这为刘备也留了一手。但是,投了刘琦,刘琦当时也没有能力跟曹操相对抗啊,怎么办?孔明同志想到了东吴。  当然,这不是他才想到的,隆中对时就想到了。于是他去找。也是汉朝的臣哪,人家曹操是中央主持工作的首辅大臣,代表中央传达指示,这次来,抓刘备是一方面,是南巡,北方的反对曹操的势力都被消灭了,南边的刘表虽没有反对过,但收留了刘备,也是一罪,现在把他的继承人赶跑了,虽未反对过曹操的中央,但他哥那时很坏,带走了传国玉玺,也是有罪的。  所以曹操这次来,安定了荆州以后,就要来东吴考察干部,你能不能继承你哥哥孙策的职位,还得朝廷开会研究才行,开会前得先考核你。但曹操在荆州做的有点急了,刘琮的下场让很是担心,而这正给了孔明和刘备一个机会。  孔明来东吴,陈述了历害,要求跟刘备一起对抗曹操,不要听他的摆布,不承认这个朝廷。很犹豫,一是曹操目前尚未明确表示就不能接孙策的位,二是也没有实力跟曹操的中央政府对抗。基本所有大臣都反对跟中央翻脸,要求不要接纳刘备,刘备不过是一个朝廷的叛徒,是丧门星,接收了他,就等于反对朝廷,这事不能干,应接曹操来,把委任状先拿到手再说。  金陵名人孙权【4】  东吴大帝孙权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争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计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5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遂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到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魏军只得引退。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肥,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四年。

6,孙权的简介

  孙权(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十九岁时兄长孙策遭刺杀身亡后,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219年,孙权派吕蒙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229年称帝。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的。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晚年“多嫌忌,果于杀戮”,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252年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大皇帝。  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孙权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早期经历  十五而立  孙权是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字仲谋,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稳固江东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 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年仅二十六岁。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龙图霸业  辅佐孙权的大臣们中,除了张昭和周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肃。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与刘备一样,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名为榻上策:“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以便对抗曹操。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再等待有利时机,四处征讨,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剿抚山越  孙权听从了鲁肃的谋略,开始稳固江东,适时地出击,扩充领地。首先他解决了山越人骚扰的问题。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逐渐将山越人的领袖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占领夏口  解决山越人之后,孙权开始进攻割据在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208年,黄祖部将甘宁因不受黄祖赏识, 孙权雕像而投奔孙权。孙权知人善任,待他如同旧臣,甘宁于是提出划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此时江东已大体稳固,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这一计划的提出更坚定了孙权出兵的信心。黄祖匆忙备战,他先将两艘大船横着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将士,准备用弓箭击退孙权的战船。同时,又用大绳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来固定大船。这样,两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墙一样横断了长江。  孙权的江东水军并没有畏惧,将军董袭率领敢死队,每人身上穿双层甲胄,猛冲到了黄祖的大船边,董袭用刀砍断了两根拴巨石的大绳。面对江东水军的强大攻势,黄祖赶忙派将迎战,结果被杀。黄祖只好败退,最后还是被追杀丧命。战胜了黄祖后,孙权将夏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三分天下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当时的荆州牧(即荆州的行政长官)刘表刚病死,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合,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去劝说他们与江东合作,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奠定帝王大业。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形势危急,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听了很兴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孙权很不高兴,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来,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说别人投降都可以,惟独他孙权不能,否则性命难保。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周瑜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说要投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赤壁一战,曹操大伤元气,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有些夸大,对周瑜的描写也比较多,但忽视了孙权的作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  分割荆州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在别处用兵大举进攻合肥,这次经历了一次凶险。合肥守将张辽、李典等都是勇将,虽然兵力对比悬殊,但挑选的敢死队却使孙权无法取胜。孙权围攻十多天见无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张辽在后边紧追不舍,孙权撤到河边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张辽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长,根本无法过河。最后还是大将谷利猛抽孙权的马,使马腾空一越过了断桥,化险为夷。  到后来,孙权为了集中精力和刘备争夺荆州,便和曹操讲和了。曹操见无法取胜,也顺水推舟表示同意。荆州原是为了联合刘备抗曹暂时借给刘备的,后来孙权想和刘备联合夺取巴蜀(即今四川)一带,但刘备想以后自己独占,拦截孙权的军队不让通过。刘备后来真的得到了益州,孙权气愤不已。  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最后因为曹操进军关中,威胁了刘备后方,刘备提出讲和,孙权也因为兵力不足,结果双方商议将荆州地区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刘备管辖,而长沙、江夏和桂阳划归江东。其实孙权并不满足于此,他想以后借机再夺取整个荆州。鲁肃也常劝说孙权要和荆州的守将关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孙权于是提出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但关羽却将求亲的孙权使者大骂一顿,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嫁给孙权那窝囊废一样的儿子。这使孙权非常生气,于是下决心夺回全部荆州。  智胜关羽  开始,孙权怕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一时没有什么良策。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这样,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那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偷袭荆州必然成功,到那时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关羽也能斩杀。” 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等吕蒙回来后,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这个陆逊也并非等闲之辈,以后就是他火烧了替关羽报仇、发兵来攻的刘备八百里连营,最后使刘备连病带气死在了白帝城。陆逊到任之后,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说他神勇无敌,自己仰慕已久,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他让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到了南郡时守城的糜芳很吃惊,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加上兵力无法守城,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吕蒙对关羽部下很照顾,没有妄加杀戮。  彝陵之战  关羽知道南郡失守后,连忙撤兵南下,然后派使者到南郡探听消息。吕蒙热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还让他和关羽将领的家属们见面。吕蒙这一手软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后,将领们听说自己的家属照顾得比原来还好,便没有了收复南郡的士气了。关羽见将士们毫无斗志,只好到麦城(即今湖北当阳东南)固守,孙权派人去劝降,关羽假装投降,将旗帜和假人树立在城墙上,自己趁夜突围。将士们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随他仅有十几个亲信。孙权最后还是将关羽父子抓获,开始不想杀关羽,但众人一致劝说,最后将关羽父子斩首,荆州到此全部夺回。  在孙权收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次子曹丕建立了魏朝。孙权为了防备刘备报仇夺取荆州,便和魏朝讲和,还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贺。登基  公元222年,孙权被封为吴王,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始终不肯,总是找借口推辞,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说孙权心不诚,于是发兵攻打江东。孙权为了对抗曹丕,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也同意了。  江东和魏国断交,和刘备重新修好,这使曹丕很是恼火,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东吴。孙权采纳了徐盛的计策,一夜之间在长江南岸用木桩和芦苇造了无数的假城楼,连绵数百里远。第二天,曹丕以为江东早有防备,只得丧气地退兵而去。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趁魏明帝年轻(时年26岁)、吴国与蜀汉关系较好的时机,称帝建立了吴朝,改元黄龙。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帝孙权。去世  晚年昏庸  到了晚年,孙权却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如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坏法制,结果在隋炀帝的继续“努力”下隋朝终于灭亡了。 孙权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让他做皇帝了。公孙渊的称臣让孙权非常高兴,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派将领率兵一万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极力劝止,说这是公孙渊背叛魏国之后受到了魏国压力,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只派个使者去就行了。孙权不听,还是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张昭见孙权如此刚愎自用,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也很生气,让人弄来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张昭更干脆,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门了。孙权比其他时期的一些皇帝毕竟还是宽厚了许多,和大臣斗气也很有风度,不是任意杀戮,而是采用堵家门的方式来泄愤,一来出了气,二来也不会影响到大局。孙权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气,要杀一个大臣,因为别人劝说而没有杀成。等第二天大臣们说起此事,他竟什么也不记得了。孙权非常懊悔,特别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他醉酒之后如果再要杀人,一律不准杀。  这次,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孙权大怒:“我活了六十岁,还没有被这样的人所骗,要不杀掉这个鼠辈,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以解我心头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劝说下,孙权终于没有发动这次没有结果的战争。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校事和察战。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  公元251年的冬天,阴历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十二月,孙权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第二年的四月,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所以后来便称他为东吴大帝孙权。谢谢望采纳!
文章TAG:孙权  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  孙权劝学  原文  原文和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