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守城图v924最终攻略,推荐魔兽RPG守城图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推荐魔兽RPG守城图

决战围城2.2E,虽然图没有名气,但我个人觉得是最好的守城图(真是守城,防守一座很大的城池),场面很宏大。神器及BOSS的技能很华丽,很多英雄的技能也华丽,一共有49个英雄可选,通过十多个指令可以调出上百种等级的难度,适合所有水平的玩家

推荐魔兽RPG守城图

2,守城图V923空劫之境攻略新手开局怎么玩

进入游戏之后,选择难度,自然要选择萌新了,找找感觉先。选择好英雄,之后,我们回来到城的旁边,我们点击一下城,也就是我们的家。先用金币购买一些经验书,让自己达到3-4级左右的样子,因为金币会长得很快,前期有一些,不过不要都买,我们还有用处。升级之后,来到后面的办步道境强者,点击他。在这里面选择第一个道具,叫做凝气,我们买两个。我们买的东西可能在小熊猫身上,把物品放在英雄身上。可以合成一个大件。然后去水池里处理掉这个传送门,因为会出来很多怪,处理掉之后,我们就可以掉落一个传送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刷钱刷树木更好的防守了。

守城图V923空劫之境攻略新手开局怎么玩

3,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万大军一天能不能破城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而非坚守成都,玉石俱焚,甚至以身死社稷,从他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而论,几乎是必然选择。刘备临终前听闻刘禅“气量甚大、过于所望”,甚为欢喜,诸葛亮对刘禅也有“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评价,都认可刘禅是个心胸极为豁达之人。刘备留给阿斗的遗言,并不是让儿子去如何承继遗志争夺天下,如何施展帝王心术去驾驭百官,而就是要求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就仅仅是做个对得起良心的好人,和一个最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一般无二。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但总揽蜀汉的朝堂大权,而且对刘禅私生活也严加管束。哪怕每次出兵北伐时,仍要安排了亲信董允,统帅宫中宿卫。在董允的监督下,刘禅既不能扩充后宫人数,也不能给自己亲近的宦官升官。即使如此,刘禅却依然对诸葛亮这位严师满是敬慕,无论诸葛亮生前死后,始终如一。诸葛亮的亲信,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得到刘禅的信任和重用,执掌军国大权。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8岁,也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成为国家重臣。由是可知,刘禅虽然从12岁那年,受封汉中王太子起,便注定要承担为君之责,却绝无任何雄才大略帝王的“嗜权”“雄猜”本性,才能和诸葛亮情谊深厚,和谐共处。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刘备的皇位继承人,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学生和事业接班人,和两位生平事迹叱咤风云、功铭千古的父辈相比,更贪图安逸和个人享乐的刘阿斗,才能和性情确实显得过于平庸了。当邓艾上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占险关,诸葛瞻率领的成都留守兵力,在绵竹之战被打得全军覆没,兵败身亡后,刘禅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婿,更关键是“【诸葛】大旗”这个精神支柱的破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不止是邓艾乘胜兵临成都城下,钟会十余万大军也姜维的野战军团牢牢拖住,司马昭和贾充的几十万大军已在长安枕戈待旦,谯周代表本地大族的投降宣言,更表明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刘禅,一如半个世纪前放弃刘璋一样。从这些益州士族的利益立场,在魏晋九品中正制下当地方豪强的前景,怎么也比在蜀汉政权下,既要为北伐中原出钱出力,还一直被荆州士人等外来户排挤打压,要更强上许多。因此,指望刘禅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竟能如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一般神武天纵,力挽狂澜,只能说实在要求太高。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于成都开城投降之日,杀死妻子,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大哭自尽,固然是血性刚烈,可钦可佩,却恰恰背离了刘备的生平作风。北地王:刘谌想想刘备生平遭遇多少失败挫辱,四处寄人篱下,不断奔波流离,投公孙瓒,投陶谦,投袁绍,投刘表,甚至向死敌吕布和曹操屈服归顺,被孙权的妹妹挟制得“进退狼跋”,却终于等到了打垮刘璋,夺占益州,逼退曹操,翻然翱翔,最终建国称帝的那天。如果刘备真和《三国演义》的“大仁大义刘皇叔”那般动辄抹脖子寻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蜀汉政权了。且不说贪生怕死,本是人之常情,刘禅效仿其父,忍辱负重、留待有为之身以图将来的打算,同样并不算错。当姜维谋划“二桃杀三士”,欲将邓艾、钟会和攻蜀魏军一网打尽,图谋复国之时,同样也和软禁中的刘禅取得了联系。刘禅并不曾为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就检举揭发姜维自行主张的计划,而是默认此事,静观其变,也等于将自己父子亲族的身家性命都绑在姜维身上,赔他去赌一个希望渺茫的复国计划,又岂是当真“全无心肝”之人?看看曹魏和司马氏对谋叛者的一贯作风可知,此事一旦失败了,陪着姜维一起全家杀头,是完全可以想见的结局。哪怕刘禅再说一万句“此间乐不思蜀”,原本也无济于事。在姜维失败后,魏军大肆杀戮泄愤,刘禅的长子刘璿也死于这场成都兵乱中。司马昭竟没有大肆株连和追究,对刘禅一家来说,实在是侥天之幸。姜维被杀刘禅其余五个儿子,随他一起到了洛阳,他的后宫宫人则被赐给灭蜀有功的魏国无妻将士,刘禅之妾李昭仪也在发配中,以此为辱自杀。自古无不亡之国,亦无不灭之朝,亡国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不由人,任凭宰割实属必然。这亦是每个如刘备这样的开国枭雄,在逐鹿天下的伊始就当有的觉悟。这倒也证明了刘禅确是个有魅力的男人,才让一个女子不愿做新朝功臣的正妻,而宁愿为他殉死。对比千年之后的花蕊夫人之事,虽然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嘲讽,却也甘心入了赵匡胤的后宫,侍奉起敌国皇帝来,则足可证明同为"后主",刘禅强于后蜀皇帝孟昶多矣。花蕊夫人此时年已57岁的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皇帝,临老却遭受亡国、丧子、失爱之耻,他向邓艾递交降表时,他在司马昭的宴席上装痴卖傻的时候,自己未必不在遗憾,为何不早死几年,好避开亡国之辱。乐不思蜀然而相比于刘谌那般,以死殉国博一个“天子死社稷”的壮烈之名,如刘禅这般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着含垢忍辱着活下去,才更为顽强和坚韧。他绝对不是什么“投降为和平为百姓”“乐不思蜀保命有急智”,而是期待着侥幸和奇迹,等到如他父亲那般输光筹码还能东山再起的运气,等到如他父亲那身陷囚笼却能重新展翼高飞的机遇,才是此时刘禅的所思所想。只是历史何其无情,刘禅苦等八年,终于没有等到司马氏中枢分崩离析,再一次天下大乱的那天,这等留给野心家和枭雄的机遇,直到20年后才到来。(公元271年,刘禅去世,公元291年,西晋“八王之乱”。)随着刘禅的死去,从刘备、诸葛亮到刘禅,三兴汉室的理想历时数十年,终究成为梦幻泡影,实为天数使然,气运已绝。皇土霸业,皆归尘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而非坚守成都,玉石俱焚,甚至以身死社稷,从他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而论,几乎是必然选择。刘备临终前听闻刘禅“气量甚大、过于所望”,甚为欢喜,诸葛亮对刘禅也有“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评价,都认可刘禅是个心胸极为豁达之人。刘备留给阿斗的遗言,并不是让儿子去如何承继遗志争夺天下,如何施展帝王心术去驾驭百官,而就是要求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就仅仅是做个对得起良心的好人,和一个最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一般无二。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但总揽蜀汉的朝堂大权,而且对刘禅私生活也严加管束。哪怕每次出兵北伐时,仍要安排了亲信董允,统帅宫中宿卫。在董允的监督下,刘禅既不能扩充后宫人数,也不能给自己亲近的宦官升官。即使如此,刘禅却依然对诸葛亮这位严师满是敬慕,无论诸葛亮生前死后,始终如一。诸葛亮的亲信,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得到刘禅的信任和重用,执掌军国大权。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8岁,也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成为国家重臣。由是可知,刘禅虽然从12岁那年,受封汉中王太子起,便注定要承担为君之责,却绝无任何雄才大略帝王的“嗜权”“雄猜”本性,才能和诸葛亮情谊深厚,和谐共处。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刘备的皇位继承人,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学生和事业接班人,和两位生平事迹叱咤风云、功铭千古的父辈相比,更贪图安逸和个人享乐的刘阿斗,才能和性情确实显得过于平庸了。当邓艾上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占险关,诸葛瞻率领的成都留守兵力,在绵竹之战被打得全军覆没,兵败身亡后,刘禅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婿,更关键是“【诸葛】大旗”这个精神支柱的破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不止是邓艾乘胜兵临成都城下,钟会十余万大军也姜维的野战军团牢牢拖住,司马昭和贾充的几十万大军已在长安枕戈待旦,谯周代表本地大族的投降宣言,更表明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刘禅,一如半个世纪前放弃刘璋一样。从这些益州士族的利益立场,在魏晋九品中正制下当地方豪强的前景,怎么也比在蜀汉政权下,既要为北伐中原出钱出力,还一直被荆州士人等外来户排挤打压,要更强上许多。因此,指望刘禅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竟能如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一般神武天纵,力挽狂澜,只能说实在要求太高。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于成都开城投降之日,杀死妻子,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大哭自尽,固然是血性刚烈,可钦可佩,却恰恰背离了刘备的生平作风。北地王:刘谌想想刘备生平遭遇多少失败挫辱,四处寄人篱下,不断奔波流离,投公孙瓒,投陶谦,投袁绍,投刘表,甚至向死敌吕布和曹操屈服归顺,被孙权的妹妹挟制得“进退狼跋”,却终于等到了打垮刘璋,夺占益州,逼退曹操,翻然翱翔,最终建国称帝的那天。如果刘备真和《三国演义》的“大仁大义刘皇叔”那般动辄抹脖子寻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蜀汉政权了。且不说贪生怕死,本是人之常情,刘禅效仿其父,忍辱负重、留待有为之身以图将来的打算,同样并不算错。当姜维谋划“二桃杀三士”,欲将邓艾、钟会和攻蜀魏军一网打尽,图谋复国之时,同样也和软禁中的刘禅取得了联系。刘禅并不曾为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就检举揭发姜维自行主张的计划,而是默认此事,静观其变,也等于将自己父子亲族的身家性命都绑在姜维身上,赔他去赌一个希望渺茫的复国计划,又岂是当真“全无心肝”之人?看看曹魏和司马氏对谋叛者的一贯作风可知,此事一旦失败了,陪着姜维一起全家杀头,是完全可以想见的结局。哪怕刘禅再说一万句“此间乐不思蜀”,原本也无济于事。在姜维失败后,魏军大肆杀戮泄愤,刘禅的长子刘璿也死于这场成都兵乱中。司马昭竟没有大肆株连和追究,对刘禅一家来说,实在是侥天之幸。姜维被杀刘禅其余五个儿子,随他一起到了洛阳,他的后宫宫人则被赐给灭蜀有功的魏国无妻将士,刘禅之妾李昭仪也在发配中,以此为辱自杀。自古无不亡之国,亦无不灭之朝,亡国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不由人,任凭宰割实属必然。这亦是每个如刘备这样的开国枭雄,在逐鹿天下的伊始就当有的觉悟。这倒也证明了刘禅确是个有魅力的男人,才让一个女子不愿做新朝功臣的正妻,而宁愿为他殉死。对比千年之后的花蕊夫人之事,虽然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嘲讽,却也甘心入了赵匡胤的后宫,侍奉起敌国皇帝来,则足可证明同为"后主",刘禅强于后蜀皇帝孟昶多矣。花蕊夫人此时年已57岁的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皇帝,临老却遭受亡国、丧子、失爱之耻,他向邓艾递交降表时,他在司马昭的宴席上装痴卖傻的时候,自己未必不在遗憾,为何不早死几年,好避开亡国之辱。乐不思蜀然而相比于刘谌那般,以死殉国博一个“天子死社稷”的壮烈之名,如刘禅这般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着含垢忍辱着活下去,才更为顽强和坚韧。他绝对不是什么“投降为和平为百姓”“乐不思蜀保命有急智”,而是期待着侥幸和奇迹,等到如他父亲那般输光筹码还能东山再起的运气,等到如他父亲那身陷囚笼却能重新展翼高飞的机遇,才是此时刘禅的所思所想。只是历史何其无情,刘禅苦等八年,终于没有等到司马氏中枢分崩离析,再一次天下大乱的那天,这等留给野心家和枭雄的机遇,直到20年后才到来。(公元271年,刘禅去世,公元291年,西晋“八王之乱”。)随着刘禅的死去,从刘备、诸葛亮到刘禅,三兴汉室的理想历时数十年,终究成为梦幻泡影,实为天数使然,气运已绝。皇土霸业,皆归尘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后(622年)就死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先说说罗成,这就是个虚构人物。就是存在于隋唐系列小说而已,真实历史未见其名。说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事实上历史并未记载罗艺儿子的名字,他儿子也根本没有什么事迹。而秦琼跟罗艺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表弟。那罗成的原型是谁呢?最早提到罗成的小说,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说到罗成,字士信。再加上罗成的经历,先属瓦岗,后归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后在与刘黑闼作战时战死也与罗士信的经历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罗成显然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那罗士信有没有资格上凌烟阁呢?显然没有。罗士信早年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效力,虽然早有威名,但此时还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谷州期间才率千余人投降李渊。罗士信的所有功劳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众投降;二,随军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镇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杀。所以这就是罗士信仅有的功劳了。而在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比一下排名最后的秦琼,之前经历与罗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帐下,后归王世充。秦琼也是在此时投奔李唐。但之后的功劳,秦琼大多了。先是在抵挡宋金刚时大破并帮助成功收降尉迟恭,随后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在攻打窦建德时率先冲破其阵。在对阵刘黑闼时又立大功,成功将其主力击破。最重要的一点,秦琼之后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这些都是早死的罗士信不能比的。所以,罗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将。在唐军中短短三年,功劳不足以得过高赏赐。若让他上凌烟阁,群臣断然不服。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张作霖仿造的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由于性能太烂,在日军中大体已经退入二线,不再一线作战。上图是南京作战日军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它很快就不再使用。下图为武汉作战日军大正4年式150mm榴弹炮轰击国军阵地,这种榴弹炮是取代38式150榴弹炮的,它比较新式,射程也能够达到近10公里,是日军侵华主要使用的重炮之一。下下图则是威力更强的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也是中国战场常见的重炮。这种火炮射程高达18公里多,威力也很强,还可以用车辆拖曳!1945年冲绳战役中,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纳粹铁拳--莱茵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直到今天,也是全世界最赫赫有名的军火制造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恐怕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火炮生产商之一,在二战时期,他们制造了诸如黑豹的主炮75毫米 Kwk 42(L/70)坦克炮,以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今天美国的M1A1、M1A2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Ⅳ的主炮,也全部是莱茵金属120毫米炮。莱茵金属公司本来是工程师海因里希·勒哈尔德,于1889年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当时正是德国的铁血扩军时期,全国到处都兴起这种生产军火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在几年之内就倒闭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运气倒是很好,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小公司,于建立后第9年成功研发了一款无坐力炮。德国陆军经过评估后认为,这款无坐力炮没有实用的价值,不予采购。不过,德军参谋总长却对莱茵金属公司优良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的探索精神很是赞赏。于是,1901年开始,莱茵金属公司得到德国陆军的支持,开始为德军生产包括子弹,炸药,手枪在内的武器。之后欧洲军事大竞赛开始,莱茵金属公司也就借着这股东风飞速发展。到了一战爆发后,他已经从100,20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员工近5万人的大型集团了。不过一战失败后,莱茵金属公司也被打击,被迫要求停止军事生产,改为民用制造。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生产了诸如火车机车,铁路设备,农业机械,大型蒸汽机,甚至打字机等等各种东西。在德国军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莱茵金属公司仍然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它通过将设备和专家转移到境外的瑞士苏罗通公司和荷兰的HIH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1933年纳粹上台,该公司则正式重建。整个二期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德国陆军的各个方面,从各类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轨道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五花八门。中国购买的莱茵公司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其实早在1920年就开始研究,目的是淘汰一战时期的sFH 13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规避国际联盟的监视,除了将研究工作放在国外,还将这种1920年以后研发的火炮,故意命名为sFH18,以好像是1918年一战没有结束之前的改进型。sFH18中的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 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sFH也就是远程野战榴弹炮的意思!由于国际联盟的监视严密,这种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从1920年开始偷偷研发,直到1930年才研发成功,而且莱茵金属公司仅仅生产了炮身,炮架和底盘则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看来德国人也真不容易啊,难怪希特勒一提到凡尔赛条约就气的 发抖!传承德国优秀的火炮制作工艺,该炮的钢材绝佳,制作技术极高,全炮非常精良,堪称一件艺术品。在1934年,经过仔细考察,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比较满意的,同意先订购一批共50门,组建第一个重炮旅。莱茵金属是一家商业公司,有生意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德国政府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很好,双方在2年后就签定了结盟性质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所以,日本政府得知中国要向德国购买重炮以后,立即跳出来反对,这让希特勒感到很难办!同时,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并没有现金可以支付,只能通过物资来交易。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物资卖给德国政府,然后德国政府再将钱款交给莱茵金属攻丝,这点又让德国政府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蒋介石见状,急忙命令外交官去希特勒那里游说!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是很厉害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说服了希特勒。其实他也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德国最需要的大量钨矿沙。要知道,钨矿是现代军事工业的骨骼,军事工业如果离开钨是不能运作的。尤其装甲部队,更是离不开钨!当时希特勒正在全力扩军备战,更全力组建装甲部队,自然急需要大量钨矿。而中国又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钨矿,别处真买不到,这样一切都好办了!希特勒权衡日本的抗议和德国本国的利益,认为钨矿更为重要。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国防部宣布批准了这笔生意,并且同意由德国政府负责这笔钱款的支付。毕竟日本人也是盟友,不能太得罪。德国人决定1937年之前不会交付火炮给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要求的穿甲弹等也给予拒绝,最终榴弹炮只有最基本的榴弹。这样,双方在1934年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批出售24门榴弹炮,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和一战期间的传统重炮不同,它不需要马来拖着走,可以使用车辆直接拖曳。大家都知道,马拖拽重物的速度,比人步行还要慢得多。而卡车行驶的速度再慢,至少也有20,30公里/小时。这样一来,榴弹炮移动的速度就很高,远远超过马拉的重炮,甚至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了。这个特性,让国军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很多极为不利的时候,能够从容撤出战场,保住自己有生力量。虽然不值得夸耀,但实战中,这个性能确实是很重要的。由于是先进的机械化火炮,该炮配属的东西极多。每门炮都需要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每2门炮还需要同型卡车担任弹药运输任务,另外还有炮兵观察车,指挥车,侦察车,联络车,通讯摩托车等等,光是配属的各种车辆就有近500辆之多。为了这24门榴弹炮,需要2000多人为其服务。这样算下来,每门炮包括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设备,总价大约是法币80多万元。这样24门火炮总值,高达2000万元法币(约600万美元)。这是一笔令人震惊的巨款!要知道,当时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黄牛,也就说这24门重炮就可以买40万头牛了!相当于每门大炮可以买1万多头牛了!事后来看,这2000万法币花的完全值得,是中国抗战期间最精明的投资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sFH18 150毫米在二战中不属于最顶尖的重炮,虽然它的精度,威力都相当了得,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射程较近。好在中国人提出特殊的要求,将这个最大的缺点解决了。 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火炮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000多门,任何一个德军作战的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火炮。这几张图都是国军购买的柴油越野载重汽车拖曳 大炮的场面。这种载重汽车本来是履带结构,为了提高寿命,卖到中国来改用轮式结构,专门用来拉这种中国人买的重炮。在双方政府还在激烈交涉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已经开始生产了。总体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主要的150毫米榴弹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整个二战中,德军共生产了540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将这种榴弹炮做成了著名的野蜂式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也生产了700多门。虽然在二战中后期看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有着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它的射程较近!它的射程约为13公里,不如苏军主力152毫米榴弹炮的17公里,也不如美国M1 155榴弹炮的14.5公里。不过,苏美两种火炮都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诞生10年以后的产物。诸如美军M1 155榴弹炮干脆是1941年才研发成功的,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德军解决的办法是在1941年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将射程增加到16公里,后来采用新式的普通榴弹,也将射程增加到15公里。不过,这些都和中国完全无关了,因为中德关系在1939年已经完全中断了。就1935年来说,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无人能企及的。无论精度,机动性,威力,它均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射程这个几乎唯一的缺陷上,精明的中国人也做了一些特殊要求。在中国人的要求下,对于第一批2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莱茵金属公司将其炮管长度从30倍口径加到32倍。这样虽然总重量大了一些,但射程也提到了15公里多。这样一来,这个唯一的缺陷也就不存在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当时日军1932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式,射程也不过才13公里,而老式的大正4年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9多公里。而1937年研发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12公里。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由于花了大价钱,所以国民政府对这批火炮是极为重视的。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期间,中国安排精选技术人员赶赴德国监督制造,同时也学习火炮制造和组装技术。这些人的态度比德国人还严谨,分管炮管验收的王国章回忆说:验 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从锻造、铸造毛坯开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的毛 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须有验收员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有符 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不可少的。1935年,在希特勒的首肯下,德国陆军也开始装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而中国的这批在5月就已经全部生产验收完毕。由于日本人的作梗,这批火炮真的到了1936年才运送到中国。国民政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炮10团。这个炮10团有2000多人,光是车辆就有近500辆,对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超级奢侈豪华了。在多次实弹测试和后来的演习中都证明,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精度极高,甚至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在沪宁军事演习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固定目标的炮击精度,几乎做到弹无虚发。他的炮兵们甚至自豪的宣称:只要是固定不动的东西,不管再小,我们三炮之内一定打掉!使用这款火炮的炮兵们,在几十年后风烛残年时,还对克虏伯大炮的精度赞叹不已(其实是莱茵金属的炮),在他们心目中,德国火炮就是高精度的代名词。威力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极为可怕的。很 多朋友惊讶于:为什么各国都要花费巨资制造这种重型野战炮?因为它有着轻型火炮无法替代的巨大威力。以国军当时最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为例,它的弹片杀伤 半径最远只有75米,也就是超过75米范围,士兵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这只是理论数字,在75米这个距离只有零散的弹片,并不是密集的弹片雨,是否击中 敌人主要还是看运气了。而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杀伤半径,更是只有25米左右!这两种山炮的榴弹,都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勉强对付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半永久 性工事,对于永久性工事无能为力的。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超过75毫米山野炮的炮弹一倍有余!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不管是永久还是半永久,哪怕再坚固,也不可能抵抗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正面打击。一炮砸过去,连工事带里面的人,直接炸碎加活埋了!在有效射程之内,使用150毫米榴弹如果直接命中,可以击穿近1米的混凝土墙壁,普通土木工事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杀伤有生力量更是可怕,150毫米榴弹威力巨大。榴弹爆炸的15米半径内,人体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也会被冲击波活活震死,内脏震碎,炸成一堆人肉。一战战场很多炸成碎末的官兵的尸体,基本都在这个距离内被炮弹爆炸波及的。50米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那么大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活命,甚至连小树都被拦腰切成两段!即使是150米半径外也不保险,不规则飞射的弹片也可能造成致命伤。比较安全的距离是200米外,但仍然也有少量弹片能飞出几百米。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在安全距离200多米上,如果炮弹爆炸,你不做有效的保护,一样会耳骨骨折,也就说所谓的暂时性耳聋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就是在100多米外,被一块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由于生命力超级顽强才侥幸生坏,却留下终生残疾,最终还是送了命!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医生目睹了一个士兵被一块大口径榴 弹弹片击中,导致脸部五官全毁,弹片深入面部额骨: 担架上抬着一个伤势特别吓人、血肉模糊的不幸者。一块炸开的炮弹壳碎片把他的脸炸得不成样子,嘴唇、舌头成了一团血酱,可是人还没死,那块弹片牢牢地卡在 削掉了面颊的那个部位的颌骨缝里。这个重伤员发出轻微的、断续的呻吟,完全不像是人的声音,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在请求尽快了结他,解除这不可想象的拖长 的痛苦。护土仿佛看出,旁边走着的两个轻伤员在这种呻吟声的影响下,正准备徒手从这人的面颊上把那块可怕的铁片拔下来。“你们要干什么,难道能这样?这得 外科医生来做,要用专门器械。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戈尔东在心里说:“上帝啊,上帝,请把他召去吧,可别让我怀疑你的存在!”眨眼之间,就在上台 阶的时候,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喊叫了一声,全身一抖,就断了气。死去的这个五官残缺不全的人是预备役的士兵吉马泽特金,在树林里吵嚷的那位军官是他的儿子加 利乌林少尉。由于看到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如此优秀,国民政府准备追加购买75门,以凑齐100门,编组为2个重炮兵旅,共4个炮兵团,每个团25门火炮。对于这个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自己求之不得,德国政府也没有反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1937年卢沟桥就打响了。当时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生产尚且没有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强烈抗议,要求不得交货,并且取消后续所有订单。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相比,显然是日本更为强大,希特勒心理上自然是倒向日本一边的。不过作为莱茵金属公司来说,生意毕竟是生意。该公司的总裁找到希特勒游说,说明炮已经造好,不交付的话损失太大。希特勒也就同意将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紧急交付中国,装作是抗战爆发前就已经运输过去的。其实莱茵金属公司根本没有完成这批火炮的建造,他们紧急从已经准备交付给德国国防军的火炮中,抽调了20门,连夜运送到中国。这批火炮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时,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火炮试射,以确定性能。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是新炮了!1937年底,中国方面在湖南的衡阳接受了这20门榴弹炮。不过炮有明显发射过的痕迹,而且射程也不是15公里,还是之前的13公里。只是中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德国人能够顶住压力卖给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你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后面第三批的所谓50门新炮的订单,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最终,国军一共接收了44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编组了2个炮兵团,也就是炮10团和炮14团。这就几乎是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唯一的重炮了!这个数字,是相当凄惨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德军编制,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炮兵团,下辖2个重炮营,共36门150毫米重炮。换句话说,整个中国的重炮仅仅比德军一个师稍多一些。而德军在二战中,动辄出动上百个师作战。相比起来,国军炮兵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由于重炮数量太少,显然一个团一个团这样使用是不行的,因为到处都需要重炮,最终只能分成一个营一个营为单位,每个营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价格很高,不过在实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总体来说是物超所值!上面已经说了!在抗战前,中国只有2个重炮团。一个是炮兵第8团,装备的是张作霖仿造的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产物,总数只有21门,射程仅有6公里,是日本早在1911年研发的老古董。到了二战已经超过25年,早就过时了!以前中国国内军阀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都没有什么火炮,东北军这些重炮自然无敌。可是现在对付现代化的日军,就完全不同了!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野炮和山炮,射程都在6公里以上,野炮甚至达到近9公里。而当时日军装备的大正4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射程也有近9公里。换句话说,这种辽1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在实战中,有效对抗炮兵,会被敌人轻松压制。所以这批日本重炮处境艰难,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基本就是略胜于无而已!经常开炮以后,很快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炮弹击中。在抗战开始不到2年,该团就全军覆没了,其中一个营的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很快压制摧毁,全部毁南京城内!可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完全不同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外形非常威武!此次淞沪会战,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打垮了所有其他目标,却对日军永久性要塞工事无能为力。日本方面已经通过德国盟友获得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对工事进行了加固。真可惜,就差了一点。德国在二战期间将这种重炮改装成自行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蜂!淞沪的遗憾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淞沪很快也打响。当时国军集中最精锐的德械87师,88师等部队,试图一举重创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约1万人,迫使日军将增援华北的部队拉到上海来。而因为有1932年128上海战役的先例,日军在战后的5年内,在上海日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当时国军总指挥张治中认为,75毫米火炮很难有效对付这些工事,必须使用大口径重炮。于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的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了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随后8月14日,八字桥中日两军正式打响。得知八字桥已经打响的张治中将军在14日15时下达总攻命令,以88师向东进攻北火车站、八字桥、持志大学一线之敌;以87师向南进攻新港、金家宅、沪江大学(黄浦江西岸)一线之敌。18时开始国军的炮兵和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国军首先以150毫米重炮向日军各据点猛烈开火,重炮弹纷纷落在日军的据点上。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很大,日军精心修筑的据点,在国军重炮打击下纷纷粉碎。日 军在国军炮兵和步兵的猛烈打击下,遭受相当的伤亡。精心修筑的工事尚且不保,更别说日军临时建立的一些工事!在开战之前。日军抢先占领了租界外面一些重要 的要地,设置了临时火力点。这些火力点仅有一些街垒和土木沙包构成,全部被重炮击的粉碎,炮弹着弹点附近连机枪的枪管都被炸成扭曲的钢条!国军步兵在弹幕掩护下冲锋,当天收复之前全部失地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八字桥并且深入日租界。开始的进攻比较顺利,国军突入日租界以后,则遭遇日军防御核心区域的坚固工事的拦截,其中最让国军头疼的就是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线。国军花费巨资进口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目标,就是摧毁日军要塞型工事。所以购买的时候,国军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实战中,让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却不能击毁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实中国人的估算本没有错误,之前的海军司令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要塞型工事,墙壁虽然厚达近一米,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sFH18 150毫米榴弹是可以有效击穿的。可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国军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本来就是盟友,在得知中国购买了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以后,又岂能坐视不理。总体来说,日本民族是个很积极的民族,他一切宁可做无用功,多受累一些,也要抢在别人前面。所以在得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主要性能以后,日军在战前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经过精心加固。司令部所有关键部位,除了增加钢筋水泥以外,更加上大量厚钢板,不要说150毫米榴弹炮的榴弹,连203毫米榴弹炮也可以抵挡。这就是国军方面始料不及的!当时国军炮兵回忆:这是我在813战场上所经历的一个终生难忘的场面。我随着重炮3营5连到虹口进入阵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大火似乎与大楼的灯光同时消失。但由于我们的炮弹火力不够,目标没被摧毁,敌人开始藏匿。不过,其实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要塞型工事!如果当时这些重炮配有烧夷弹,穿甲弹,还是有可能对击毁这些工事的,只是德国方面并没有卖给中国。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日本人为什么拼死阻挠这些弹药运送到中国了!即使炮弹不行,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可以把在后方10公里外隐蔽炮击的重炮,开到一线,距离敌人几公里,然后用重炮抵近直接瞄准射击。这样炮弹威力会大很多,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工事。可惜的是,首先国军炮兵没有这种射击技术,德国人根本没有交给我们。其次就算有这种技术,当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我们将一门重达6吨的火炮移动到第一线,也完全是痴人说梦!恐怕还没靠近,就被炸碎了!由于国军最有威力的重炮无力摧毁海军司令部,也就无力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指挥中枢,下面只能靠步兵一点点的强攻才行了,这些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就是国军经过苦战,始终没有能够将上海地区的一万日军全部吃掉,上海的作战也就陷入了残酷的持久战。随后,日军逐步抽调重兵赶赴上海,大量日军飞机和军舰随机赶到。此时上海地区到处都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体积较大,又不能拆卸,所以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在这种劣势下,国军重炮部队冒着日军舰炮和飞机的轰炸奋力作战,仍然发射了大量炮弹,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国军地面部队。结果炮10团有一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因为炮击强度太高,出现膛线受损。而质量较差的日式重炮,更是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炮击。炮8团的日式重炮有一门膛炸,一门无法射击。情 况越来越恶化,日军逐步掌握了全部制空权,而且将数百门大炮运送到上海。日军海陆军还击都极为猛烈猛烈,国军重炮炮击以后很快会遭到反击,被迫改变战术。 国军重炮只能开几炮就转移阵地,并且将8门火炮分散开以1,2门为一个单位使用,不然很容易被日军一锅端了。炮10团通信连无线电报务员鲁鋆回忆说:“日 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我重炮兵阵地侦察轰炸,日夜不停。重炮兵团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即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 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虽然国军炮兵拼尽了一切力量,但最终国军的炮火每一天都逐渐削弱下去,被迫只能进行一些游击战了。9月底,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一部分地区。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的起降全部依靠航空母舰或者从台湾长距离飞来,非常的不方面。他们在占领的原上海跑马厅广场开辟了一块草地,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主要起降在空战中受伤或者油料不够的飞机。国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命令炮兵尽快将这个临时机场破坏。不过,当时75山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到跑马厅,那么只能依靠150毫米榴弹炮来完成了。任务下给炮10团团长彭孟缉,这个黄埔毕业后,又在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深造过的团长,认为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他计划安排两门炮,连夜向前方移动几公里,然后猛烈开炮50发,随后立即彻底,防止日军火炮报复。命令下给3营营长胡克先,胡克先和部下商量后回答: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精度很高,根本不需要2门,1门就足够了!彭孟缉说:你别大意啊,要求10分钟内发射完毕,立即撤离!胡克先说:不用10分钟,就能把机场摧毁!随后胡克先带着部下,冒着枪林弹雨,仔细去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各种测算。心有成竹以后,当晚10点,由排长张士英和15个部下用一辆卡车将大炮拉到前线一个测算好的炮位,然后放下大炮,立即开炮。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射速很快,几分钟内就将50发炮弹全部砸在日军跑马厅机场上。日军那边从第一发炮弹爆炸开始,就大乱!人奔马跳,机场上对方的弹药和汽油很快被点燃,燃气熊熊大火。由于认为国军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开始日军认为是飞机轰炸,一面仓皇命令战斗机起飞,一面用探照灯对准天上乱照一通。随后他们发现是被炮击,才恶狠狠的持续炮击1个小时,发射了400发多炮弹。只是,国军那门重炮早就由卡车拖曳,迅速转移了。第二天上海日军向司令官报告:跑马厅临时机场被一次炮火急袭摧毁,数架飞机被击毁,人员物资伤亡很大!10月,炮10团又抽调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对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炮击。由于日军军舰的主炮很多在200毫米以上,数量更是达到200门,所以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也是打了就跑。此次炮击偷袭中,sFH18 150毫 米榴弹炮以极高的精度,3发就击中了一艘日军轻型炮舰。之前国军在浦东的几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也多次炮击日军军舰,由于威力小,对日军军舰只能伤到皮 毛。但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它的威力虽然不足以对付大型战舰,对付轻型战舰还是没有问题。这一炮就导致日舰重伤,勉强搁浅未沉。随后日军几十艘军舰立即还击,一瞬间几百发炮弹飞过来。好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是机械化火炮,抢在敌人还击之前迅速彻底阵地,才逃过一劫,但也非常的危险。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种游击炮击,不可能改变国军炮兵的窘境!到了淞沪会战中旬,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已经很难有效在上海作战,只能处于后方进行远距离的拦阻性炮击。这种炮击的精度较差,基本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随着日军11月从金山卫侧翼登陆,上海国军为了避免合围只得撤退。炮10团3营以前提前从上海转移到江阴,准备协助江防。炮10团2营则坚守到最后,才跟随步兵部队撤退!由于重炮目标太大,只能分散成连撤退。没想到其中一个连退到方家窑的一座公路桥的时候,发现工兵在桥上放了地雷。当时日军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地雷一旦部署就难以拆卸。撤退的步兵可以跳入河中涉水过去,甚至可以从桥上地雷中间走过去,但大炮显然是过不去的。彭孟缉团长沉痛的说: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没有办法,最终该连所有的4门大炮,都被破坏后推入河中!只是3营的噩梦还没有完!该营剩下的那个连退到南京以后,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该连和炮兵8团的日式150重炮合作,以区区十几门的数量,面对数量惊人的日军火炮。当时统计,进攻的日军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可 以说,国军的炮兵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敢于这样以一当几十啊!此战中,国军毙伤日军7000多人,而国军火炮尽一切力量给予支援。只是随后日军包围了南 京城的三面,只留下一个长江可以撤退。150毫米重炮,需要专门的轮船才可以运载,一般的民船是装不了的。于是,剩下的着4门火炮最终也被破坏,丢在了长 江里!这样一来,炮10团的24门榴弹炮,在南京会战结束以后,已经损失了8门,还剩下16门了!至于老旧的日式重炮,只剩几门而已!---------------------上图是正在装炮弹的大炮!它的威力惊人,在台儿庄发挥很大作用,更重要是给日军很强的心理震撼力!它的机动性也不错,用牵引车拖曳,所以最终全身而退!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门火炮的水平滑契式炮栓!血战台儿庄好在很快又有第二批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到!1937年底,德国顶住日本的压力,将第二批20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运送到中国的湖南,由此组建了炮兵14团!不过炮兵14团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在随后的半年内,国军仍然依靠炮10团的16门重炮,支撑从南到北,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说起来可笑,苏德战争中,这么大范围内,苏军和德军使用重炮数量最少数百!而中国居然只有区区10几门,还要为高达300万的步兵服务,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这样悬殊的战争,能够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随后徐州会战爆发,炮10团尽数赶往徐州一线参战,一部去台儿庄支持孙连仲守城,一部则交给汤恩伯的20军团,负责最后一举击溃日军。炮10团1营一个连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赶赴到台儿庄运河南岸,协同炮7团1营的8门老式克虏伯野炮作战。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周边每天落弹量至少有七八千发。国军炮兵赶赴台儿庄一线以后,立即猛烈炮击,压制日军火炮,并且杀伤进攻的日军步兵。27日刚刚到阵地,双方猛烈炮战,激战2个多小时,阵地上都一片狼藉。炮7团1营阵亡士兵三人,被击毁野炮一门,炮10团也损失炮车一辆,但因为重炮射程远,日军火炮够不到,所以火炮完全没有损伤。随后几天,国军炮兵尽全力炮击,掩护台儿庄内已经伤亡殆尽的国军步兵。而日军步兵由于屡遭炮击,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力急剧减弱,难以攻的动台儿庄了。步兵的张轸师长回忆说:“本师未经严格之训练而装备又差,居然担负如此重任,所恃者,拨归我指挥的有十五生的榴弹炮及七十五生的野炮各一营。”实事求是来说,区区2门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起到的战果毕竟是有限的,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战效果。由于150火炮射程远远高于日军所有火炮,所以日军单靠炮兵很难对付它,实际上基本无能为力,基本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而sFH18 15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大,每次炮弹落下,都引起日军步兵较大恐慌,更重要的是150重炮炮弹飞跃空中的声音,是相当特殊的,很容易辨认,所以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国军官兵听到重榴炮响起,立即士气高涨,甚至高声欢呼。而日军步兵听到重榴炮的声音,往往张皇失措,四散需找掩体躲避。由于150榴弹炮很可怕,在日军中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一个巨大的谣传!东史郎回忆:目标徐州,目标徐州,列车飞奔。  长长的一串列车从前线开回来了。呀,车上满载着伤员:穿白衣的,头上扎绷带的,吊挂着膀子的,脚绑着绷带的,苍白得面无血色的。这是辆伤员列车。  “为我们报仇啊!”他们恨恨不已地吼着。  “怎么个情形?他们拼命顽抗吗?”  “够厉害的。”  “不是说有五六十门炮吗?不是说有帆布水桶那么大的、还有炉子那么大的炮弹会像机关枪似的飞过来吗?据说还有铁桶那么大的炮弹飞落下来。他们有很多这么厉害的炮吗?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吧?”   “那么说嘛有点夸张了,不过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左右的家伙是会掉下来的。估计两三门是有的。其余是野战炮和迫击炮,迫击炮像是有二三十门。刚开始我们还以 为二十厘米的炮是要塞炮呢。后来发现,我们往后退时,炮也跟着往后射过来,所以好像是个移动的家伙。一个中队有三十个左右的人进攻呢!”  “给打得够呛吗?”  “嗯,相当厉害。现在是两个师团在打,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师团,因为人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要给炮弹打中可就惨不忍睹了。”而跟随汤恩伯20军团作战的重炮部队,发挥的也很好。由于20军团是中央军精锐,拥有从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75毫米博福斯山炮到150毫米在内的各种武器,所以极少数局部作战的炮兵火力甚至还强于日军。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军进攻就会极为顺手。其实道理就是这样,sFH18 150毫米榴弹炮一炮可以解决的一个工事,国军步兵攻上一天死伤上百人也不见得能成功。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也大撤退,以躲避日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由于有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此次炮兵10团发挥机动性的优势,最终全身而退,只是过程也狼狈了一些。第20军团战地服务团团员贡献之目睹了这一幕:“当时称之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七门重炮,用发出鸟鸣似的喇叭声的装甲汽车牵引,跟着我们突围。突围部队在快要成熟的麦田里践踏出约五十米宽的道路。”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可谓是中国战场的救火龙,基本历次大战都有他的影身。在兰封会战中,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协同国军猛烈进攻日军14师团,一度将14师团打的很是狼狈,攻陷了14师团固守的很多据点。这个时期,榴弹炮参加部队为炮10团1营,归属胡宗南的17军团指挥。兰封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除3营几乎归属胡宗南,北上参与河南境内作战以外,余部全部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根据苟吉堂所著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记实》一书,彭孟缉当时担任第一游动炮兵群群长,指挥炮10团1营、2营,炮8团3营7连、8连,炮42团10 连,炮43团2连等部。炮10团1营1连的四门“十五榴”位于码头镇、6连的三门“十五榴”位于大冶沙铺;炮10团2营2连的三门“十五榴”和4连的二门 “十五榴”均位于半壁山。可见,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参加了武汉会战多个战场的作战,出名的是半壁山作战。此次榴弹炮主要作为游动炮兵使用,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也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战中,从日本国内来的一批记者和作家,他们从上海乘军舰 赶赴九江采访冈村宁次。但这艘军舰前后被炮击多达70多炮,吓得这些记者面无人色。而半壁山要塞也是经过激战以后,才被日军攻占的!波田重一的台湾旅团同第9师团,第27师团配合,从9月11日开始向阳新县的富池口江岸要塞和半壁山要塞发动进攻。主动富池口要塞的为台湾旅团,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沿着瑞武线向西进攻,以牵制包括18军在内的国军部队。日军台湾旅团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联队,1个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重炮大队这样强大兵力霞,又在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下,居然经过5天激战才前进10公里距离,杀到富池口要塞附近。霍揆彰的第54军18师奋力抵抗日军,造成台湾旅团很大的伤亡。随后,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全线进攻 富池口和半壁山要塞。半壁山要塞驻守的31集团军第98军193师385旅旅长马骥回忆当时一幕,还心有余悸。每到天亮,长江中日军军舰就排成一线猛烈炮击各要塞,其中炮击半壁山的日本军舰最多有13艘。我要塞只有6门火炮,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同时,日本空军也赶来轰炸,我军4门高射炮无法对付这么多日军飞机,只能不开炮还击,重炮也只好暂时隐蔽起来。当时日军的重型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我军精心修建的工事,不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部被日军500公斤以上的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碉堡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被活埋在地下。我军火炮只有日军飞机不在时,才敢于还击。由于白天战斗激烈,我们根本顾不上别的,甚至连饭都没法吃。只有在晚上战斗停止以后,才将活埋和被炸死的战友尸体清理出来,顺便修复一些损害较小的阵地,顺便 吃几口冷饭。此战我旅死守半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我(旅长)和团长一直到勤务兵,伙夫,饲养员,无论在地域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一起合作,竭尽全力。关键时候,勤务兵拿枪去一线作战,伙夫帮助搬运伤兵,饲养员帮助修复工时,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人所谓不拿枪作战的人。由于日军炮火轰炸实在猛烈,我旅官兵伤亡很大。我军每个重炮和高射炮掩体都被日军炸毁,一些火炮也被炸伤,从营部到旅部,几乎每一个指挥所也都被日军击中,我自己左臂也被炸弹击伤。虽然这样,因为有要塞重炮的存在,日军军舰无法顺利通过,步兵强攻伤亡也惨重,所以日军的攻坚战是相当艰苦的。台湾旅团又苦战3天3夜,9月24日,几乎被炸成废墟的富池口要塞才被台湾旅团攻占。当时张发奎要求18师师长李芳郴必须继续坚守3天,李芳郴认为要塞已经被炸成这样,还怎么继续固守呢?难道让数千弟兄们在废墟里面做日军火炮的靶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李芳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总撤退,不能做无谓的牺牲。9月23日夜晚,18师残部破坏了炮台以后,放弃富池口西撤半壁山要塞。为了占领富池口要塞,台湾旅团在10公里的进攻距离上花费了整整8天时间,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距离。武汉会战中,火炮又有一定损失,会战结束以后,炮10团、炮11团、炮14团归炮7旅统辖。当时炮7旅剩余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20多门了!--------------------其实sFH18不太适合山地作战,它的重量太大,如果没有公路就很难运输。昆仑关作战,重炮就是千辛万苦才运到一线!下图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平原地带使用这种重炮,到了山地,它们也是寸步难行!铁血昆仑关1939年,昆仑关战役爆发,为了攻坚的需要,炮10团1营又奉命协同杜聿明的第5军作战。当时防御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炮兵很有水平。荣誉1师 师长郑洞国回忆日军炮兵道: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 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安然无恙。有几位 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 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昆仑关战役中,榴弹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时候支援很小。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国军继续激战4日,以惨重的代价,终于攻陷了界首高地和同兴堡这两个高地,同时扫荡了日军剩下来的441阵地。主攻界首高地的荣誉1师,此时每个团仅剩2个连兵力,却仍然奋勇进攻。此次进攻还是和攻占罗塘一样,重炮猛烈轰击,然后由火炮精确炮击,尽量摧毁日军火力点,再由步兵冲锋。最终界首高地日军三个小队全军覆没,而昆仑关出动兵力几次反扑,都被国军击退。期间的战斗无比惨烈,主攻界首高地的国军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号兵也中弹牺牲。这三个高地的日军仍然咬牙死拼,很多战壕都拼到最后一个人。无奈此时国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军无力回天了。这样一来,昆仑关主阵地就完全孤立了,四面都被国军包围,仅剩南面还有一条退路。当时日军士气已经非常低下,国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此时昆仑关日军陷入进退为难的地步。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苦战,其实昆仑关的日军大体都已经增援到外围各个阵地,大部分已经死光,昆仑关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倒是有大量的伤兵。此刻在昆仑关上的21联队长三木大佐认为,昆仑关已经没有办法防守,总不能靠伤兵去打,所以必须立即放弃昆仑关撤退。昆仑关战役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有150榴弹炮的参加。可惜由于长期不能补充,炮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个战区只有1个连2门的地步。有趣的是,大家看到这里似乎发现一个问题。150毫米榴弹炮到昆仑关战役,已经参战了3年时间的血战,每场战役都发射了大量炮弹。当年随炮进口的每门炮区区1000发炮弹,如何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仿造炮弹成功了。抗 日战争爆发后,由第十一、一工厂等,利用旧药筒整修而制成德制150毫米榴弹、32倍150毫米榴弹炮炮弹。两者材料皆为半硬钢,前者TNT炸药先装在纸 制壳内,再装入弹体。两者均装23式延期(0.8秒)碰引(又称苏罗通式150二动引信),两种弹装药皆为变装药,有1~8号。当为8号装药 时,30倍150毫米榴弹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32倍150毫米榴弹,初速为601米/秒.最大射程15100米。第十一、一工厂尚 用生铁制造过以上两种炮弹弹体,并用不同标志区别。虽然制造技术并不高明,毕竟早出了大量的炮弹,而150榴弹炮毕竟数量不多,自产的炮弹也就足够使用了!--------------------上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炮兵总指挥王若卿在sFH18旁的留影。下图是长沙会战中的sFH18!此次sFH18在会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毙伤众多日军。它的威力惊人,让日军具有很强的畏炮心理!显威第三次长沙会战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50榴弹炮仅有2门参战。步兵死守的同时,岳麓山上的8门火炮,不断朝着进攻日军猛烈开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前,在炮兵旅长王若卿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将战区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部署在岳麓山,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火力支柱。在这之前的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火炮都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给师,每个师2到3门而已。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火炮一定要集中使用,才会有较大的威力,2,3门火炮只能作为步兵所属的大型迫击炮而已,增添防御部队的一些火力,但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国军为什么如此部署,也是有难言之隐。在之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炮火极为强大,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新墙河一线日军重炮高达300多门。师团配属的重炮尚且不谈,光是额外配属给这些日军师团的山炮联队,不但可以有效通过复杂地形赶到长沙一线,更有高达48门75山炮。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山炮联队就有2个,还有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而整个第九战区火炮仅有10来门,双方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真正集中起来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这些地方使用,怕是刚打上几炮就立即被日军炮群反击干掉了。所以之前国军被迫将火炮分散使用,也就是略胜于无。不过此次既然是要求坚守长沙,炮兵旅长王若卿就强烈要求将火炮集中到岳麓山使用。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岳麓山海拔300米,远高于长沙外的进攻的日军,易于居高临下消灭日军,可以在炮战中获得绝对优势。第二,岳麓山植被很多,山势崎岖,只要精心修筑炮兵阵地,就基本不可能被日军火炮摧毁,实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将火炮分散以逃避日军火炮反击。第三,日军和国军装备悬殊,进攻日军预计至少有七八十门山炮野炮,如果长沙国军没有可靠的大口径火炮支援,单靠轻武器和迫击炮是很难守住阵地的。薛岳经过再三思考,同意了王若卿的主张,将战区火炮全部交给王。说是全部交给,其实只有区区8门火炮,其中2门为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4门为苏制76.2毫米M1900/30野炮,2门则为150毫米德制克虏伯sFH18重型榴弹炮。早在1月1日的战斗中,下午和晚上8门火炮都开始发挥威力,造成进攻日军相 当惨重的伤亡。尤其在1月1日晚上,国军火炮仍然猛烈开炮,掩护防御部队,杀伤大量日军。而当时火炮其实没有夜晚炮击的技术,日军火炮虽多,根本无法精确 炮击,只能根据国军机枪的火焰估算开炮,自然很难打中。而由于国军火炮其实只是静对静的打自己的标点,所以根本不受影响。1月1日当晚加藤素一少佐的夜袭部队,就是被国军火炮封锁撤退路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被国军全部歼灭的。2日当天,由于进攻日军数量更多,进攻方向更广,岳麓山的火炮也尽全力高速炮击。开始日军山炮还试图,对岳麓山的炮兵阵地还击,但根本无法击中。国军炮兵立即精确开炮,打得日军山炮部队人仰马翻,山炮被摧毁,打成了炮管向天的高炮,日军炮兵火力顿时削弱了下去!需 要说明的是,日军炮兵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华作战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炮兵技术。以他们炮击190师的阵地为例,日军认为长沙内中山路百货大楼 有一个大型玻璃窗的第三层,是国军火炮观测所,立即对准其开炮。第一轮炮击就有三发炮弹准确穿入玻璃窗爆炸,造成楼内官兵伤亡。这种精确炮击,在全世界炮 兵里面也是很少有的。只是这次国军炮兵占尽上风,日军炮兵也吃瘪了。日军山炮联队长由于炮战对付不了国军,狂怒之下迁怒于日军炮兵观察员,开枪将其中一人打死。击溃日军炮兵以后,国军炮兵继续打击日军步兵。当时日军也是非常顽强的军队,在伤亡惨重之下,他们仍然奋力进攻。国 军炮兵以火炮容纳射速的上限,连续发射,在国军阵地前几百米形成弹幕,炮弹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到东。二战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实际作战时候由于防御一方火 力强大,进攻一方都以小分队接近敌人,甚至一个班也分为几个小组。所以真正逼近国军阵地200米内的日军数量不多,大量日军在200米以外。现在国军这种 炮击,不但让200米内进攻的少数日军伤亡惨重,更让连国军都没有碰到的200米以外的日军干挨打无法还手。日军步兵进入这个弹幕区,立即遭受惨重损失,尸体残肢被炸飞七八米高。其中苏制76野炮,博福斯75山炮还算其次,最厉害的是德国的150毫 米重炮。150毫米榴弹爆炸后,以爆炸点为中心的30,40米内敌军士兵,在四射的弹片中无法幸存。而如果这些敌兵不巧的正好在爆炸点10米内,光是被冲 击波的冲击,就可以导致内脏破裂,惨死。就算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不死,耳朵的骨头也会骨折,成为聋子。150毫米重炮每炮下来都震动大地,不但对日军威胁很 大,更重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午日军暂停进攻,国军炮兵也休息一会,搬运补充炮弹。而战场上,国军炮弹的落点密密麻麻,尤其在阵地前几百米内,就像鱼鳞一样。到了下午日军进攻更为疯狂,国军炮兵拼劲全力开炮,炮管高温灼热,一度高达300度。国军炮兵准备了大量麻袋片,浸水以后覆盖到炮管上,等到温度一低就立即继续开炮。这样高强度的开炮,德制火炮制造优秀,采用全世界最优质的钢材,还可以顶住。但苏制老古董火炮却顶不住了,其中一门苏制野炮出现了炸膛的严重事故,好在国军炮兵早有准备,没有受伤。这样只剩下7门火炮了!日军以往攻击的法宝是火炮,但此次由于新墙河到长沙的道路完全被破坏,日军大口径火炮全部丢在后方,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国军坚固碉堡。75野炮因为要6匹马拖曳,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经过1月1日一天炮兵猛烈炮击,现在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开始需要依靠飞机空投不急。所以虽然国军一些碉堡建的水平不高,高达2,3米,但日军火炮却仍然无力。此次又在国军岳麓山炮兵压制下,日军火炮作战艰难,一度停止开炮。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听说炮兵支援不利,无奈之下亲自到宫永盖世的炮兵观测所进行指挥。没想到丰岛房太郎刚刚钻进炮兵观测所,就被岳麓山上的国军重炮发现。8门大炮立即开炮,将观测所炸塌。好在宫永盖世这个炮兵军官的经验丰富,看到国军第一法试射,就急忙拖着丰岛房太郎向外冲。一行人狼狈的从这里逃出,前脚逃出去,后脚观测所就被摧毁,幸运的没有受伤。见炮兵对付不了岳麓山国军火炮,丰岛房太郎急忙想空军求援。日军出动5到10架飞机反复攻击岳麓山。不过,由于炮兵阵地很巧妙,高空投弹基本不可能命中,俯冲投弹又有数挺国军高射机枪扫射,太过于危险。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无法击中,被迫扔下来大量的燃烧弹。好在国军炮兵早就挖好了防火墙,大火烧到阵地外100米也就无法前进了。可惜,空袭中,炮兵营营长沈庆霖上校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年仅29岁。鉴于炮兵无法有效作战,丰岛房太郎命令沼崎恭平的工兵第3联队,采用炸药包爆破的方式对付国军碉堡。也就是像董存瑞一样拿着炸药包冲锋,这在国军密集机枪火力下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进展很小。激战中,由于日军炮兵炮弹缺乏,又被国军岳麓山重炮完全压制。第六师团军官写到:重庆军从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以重炮(150榴)应战,猛死轰击,下午(第6师团)各部队虽继续在城墙外围,由于重炮(150榴)的集中轰击,我方不断伤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以日军惨败告终,岳麓山上的重炮起到极大作用。---------------------------上图就是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它在缅北攻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这种火炮根本就没有运到国内,对中国抗战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始终就靠下图的sFH18!下图是1944年滇西远征军攻打松山的场面,炮兵10团的sFH18正在猛烈炮击!可怜的150炮兵部队,激战松山其实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已经和美国宣战。而我国自抗战以来,除了从德国获得20门150榴弹炮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苏联曾经提供一批沙俄时期老式115毫米重炮,但国民政府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根本也就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该炮射程仅仅6公里,连日军75毫米火炮都不如,实战中根本没法用。而美国在整个抗战期间,只援助了一批老旧的155毫米重炮给在缅甸的驻印军,其他借口无法运输不予提供到中国国内。这批老式的美制火炮为M1918 155毫米榴弹炮。 该榴弹炮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重炮。虽然是美国人使用,其实这是法国施耐德155毫米重炮,是法国人提供给在法国作战的美国大兵的。一战结束 以后,美国人感觉这种武器威力大,射程远,也购买了特许生产权在国内大肆仿造,成为美军制式重炮。在20年代,美国对此种火炮进行一次改进,让其能够用汽 车拖曳,不再是只能用马车才能机动了。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2年,该炮才由先进的M1 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不过仍然有一小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意大利,太平洋等次要战场使用,其余都送给盟友或者装备美国国内卫戍部队。二战中,除了美国以外,还有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大量装备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在1943年将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运到印度,装备了这里的中国驻印军。需要说明的是,这36门重炮,并不是美国在一战后生产的新炮,而是在一战中使用的老炮,战后改进了一 下而已。这些火炮到了二战时期已经用了20多年,虽然美国方面保存的很好,但毕竟已经过时,加上使用时间太长,不可能装备美军正规部队的。这36门M1918 155毫米榴弹炮组成了驻印军的炮12团!客观来说,M1918 15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并不算什么好炮,不过也是可以用的。它的射程为12公里,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威力很大,缺点在于重量约10吨,好在有专业的机械化牵引车,运输也不算什么问题。这个炮12团在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口径榴弹炮的威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当时老兵回忆,在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中,155毫米重炮的炮弹几乎将整个密支那打成一片平地,一发炮弹就可以击垮一座坚固的二层民房。密支那战役中的日军被打死3000多人,逃走800人,但逃走的者800多人基本人人带伤,大部分都被炮弹炸伤的,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有了这种重炮,日军任何一座固守的据点,驻印军都不在话下了。主要类似于松山那种极少有的要塞型工事,日军任何防御在155毫米重炮面前,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遗憾的是,这36门155毫米重炮,却没有一发炮弹用在中国,全部都是在缅甸作战。所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境内的国军只能依靠着区区20多门150榴弹炮作为唯一的重炮兵,苦苦支持!之 后仍然是所有战役都有150重炮的身影,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松山战役中炮10团的150重炮还参战。只是当时炮弹消耗殆尽,只能一发一发打 了,一天最多打个10发。这相比缅甸的驻印军一天动辄打几千万炮弹,真是无法相比。好在美国人够义气,将在北非缴获德军的大量150毫米炮弹赠送给国军, 这才解了围。松山战役中,150榴弹炮还是稳健的发挥作用。曾在炮10团担任连附的阎启志后来回忆说:“这天拂晓,我炮连奉命对敌射击,先是每两分钟一发,继而一分钟一发,最后是尽量快速发射,一气打了两个小时, 共发射炮弹三百余发,松山的树木都被炮击起火,烟雾滚滚。当我步兵向敌阵冲锋之时,本来炮兵应延伸射击,拦阻增援之敌,但第8军军长何绍周仍令我炮连向敌 阵射击。他说:敌人拼刺刀比我们强,与其在白刃战中我单兵被敌人刺死,不如双方同归于尽。”随后的一号作战,国军的150重炮有着抗战以来第二次较大的损失。桂柳战役中,炮10团1营6连的两门炮加入了保卫桂林的战斗。日本战史记载:“8时20分,重庆军炮兵,特别是独秀峰的炮兵猛然开始反击。大量炮弹落在我炮兵阵地带,战场上双方的炮声响彻桂林平地。”只是当时150榴弹炮区区的数量,已经无法对付绝对优势的日军火炮,没有多久就被压制了!日本战史:“在我方优势炮兵面前,重庆军炮兵,特别是发挥最大威力的独秀峰附近的三门十五公分重榴炮终于沉默。但我方也有损失。”最终此战以国军失败告终,桂林也丢失了,这2门炮也都损失掉了!而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也没有保住长沙,岳麓山上的6门150榴弹炮也损失掉了。到了1945年,剩余的150榴弹炮已经不到10门!剩余的少量150榴弹炮,坚持作战到了抗战结束!而解放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日式美式火炮。诸如炮10团,也全部换装了美式105榴弹炮,这些老旧的德制150榴弹炮早就被送入仓库,不再使用了。时至今日,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还有一门150榴弹炮。但是,奶奶个熊啊,老萨几个月前特地跑去看,却没看到,说是在装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装修已经有2年了吧!什么蜗牛速度,有完没完!皇帝如牲口,嫔妃成玩物,可以说有史以来,亡国耻辱莫过于北宋的靖康之耻,而被金人掳走的北宋皇后,沦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6),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等共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部被金军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这个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政权,仅仅经过一百余年,就在极其惨烈的情况下,走向覆灭。不仅皇帝如同猪狗一般被金人俘虏至异邦,至死再没回到故土,另外还包括如皇后、妃子、公主等皇族女眷也成为了金人任意凌辱的玩物,或发泄完杀掉,或长期占有,甚至宋钦宗的皇后,还成为了金人的生育工具。历史上不乏有亡国惨相,但如同北宋这般惨烈的,绝无仅有,其耻辱程度,就连后世的史官在记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都称之为“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在将领完颜宗望的命令下,金军并未马上攻打内城,只是将兵力布置在外城四周,并发出消息,要和北宋朝廷议和。完颜宗望真的要议和吗?肯定不是,只不过犹如猫戏老鼠一般,在破城前,好好地戏耍一下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室。此时的北宋皇帝宋钦宗,已经吓得如惊弓之鸟,对于金军围城,焦急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可奈何,听闻金军想议和,宋钦宗犹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居然信以为真,马上安排人到金营商谈“议和”之事。金军之意,在于割地,因此要求宋徽宗亲自来谈,但宋徽宗不敢赴这个鸿门宴,在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又不敢忤逆金军的要求,只得以宋徽宗身体不适为由,自己代为前往。这一去,堂堂大宋,耻辱称臣。在宋钦宗带领大臣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却避而不见,并要求宋钦宗写出降表方才罢休,在大臣孙觌连改四遍后,金人方才满意,安排向北摆香案,令宋钦宗君臣等人面北而拜,以尽臣子之礼。当夜,风雪交加,北宋的君臣在寒风中,完成了投降仪式,金人心满意足后,才放宋钦宗等人回城。堂堂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还在自己的国都旁,向敌人乞求宽恕,为求活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即便是事后,宋钦宗赵恒失声痛哭,但又能如何呢?要想不被欺辱,只能自身强大,但很可惜,赵恒永远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这次前往金营让宋钦宗深感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刷新人们的认知,金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再一次证明,欺辱永远是没有上限的,而不知廉耻,也是没有下限的。在宋钦宗刚回去不久,金人就前来索要战利品,开出了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的巨额条件,并且要求在十日内付清,这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年的征战,使朝廷的国库日渐空虚,面对金人开出的这个天价,为了凑齐金人所需的银两,宋皇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先是成立一个由四位大臣直接负责的“收款小组”,在宋钦宗的授意下,上至权贵,中含富户,下至商民,全部必须出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宋钦宗的郑皇后,因为抗拒征缴钱款,被宋钦宗下令强行抄家,其他达官贵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即便是如此,在短短十日之内,北宋是不可能完成“收款”任务的,总共才搜刮金六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距离金人所要求的数字,相距甚远。因此,负责搜刮金银的四位大臣,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被处死,其他被仗责的官员比比皆是,而普通富户、百姓,因为无钱上缴,被逼的自尽的人数不胜数。开封城上下,一片哀嚎,一片狼藉。带着这些金银,宋钦宗胆战心惊的前往金营去交割,上次被囚禁的阴影还未散去,这次又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再次前往,在他赶赴金营之后,开封城风雪就没停过,百姓们无以为食,先是将树叶。猫狗吃完,后又出现吃死尸的骇人事件,而冻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凑齐所需银两,金人对宋钦宗十分的不满,而实际上,金人十分清楚宋皇室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些钱,因此,金人十分“贴心"的又提出另外一个置换条件。置换条件就是,用北宋的女人来抵账,如果是宋皇室中漂亮、尊贵的女人,那就最合适不过。并且,金人还给出了相应的价目表,白纸黑字的写明,什么身份的女人能抵多少银两。“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 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 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个条件,已经不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己,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只能说,这样的男人,实在是窝囊至极。但宋钦宗,依然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挖地三尺地找钱上缴金人后,又开始大费周章的全城寻找女性,为了凑数,宋钦宗不惜的将北宋皇室的女眷,赶出宫外,送到金兵大营中。上至嫔妃,下至乐户,但凡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都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为了完成指标,整个开封府,全体出动,疯狂掠夺大宋女子,以供金人玩乐,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是掠夺女人最卖力的一个,还被百姓们送了个外号,叫做“金人外公”。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怕那些蓬头垢面、病恹恹的女子惹金人老爷不高兴,居然自掏腰包,“自置钗衫,冠插鲜衣”,把掠夺来的女子乔装打扮一番后,整车送入金营。强迫自己的子民,去被敌人任意凌辱,还担心敌人不高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此等奇耻大辱,前所未闻,开封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十户九空,人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但由于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太大,即使这样掠夺,还是没能按成指标,不得已之下,宋徽宗、宋钦宗亲率自己后宫的大小女眷,前往金营,把自己和老婆孩子当做战利品,送给金人。赔偿把自己赔进去,还把老婆跟孩子也搭进去,堂堂大宋,居然沦落至此,可叹,可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将宋钦宗废为庶人,次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小女眷被迫前往金营,在金人要求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大臣李若水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掉,并骂不绝口的斥责金人,最终,李若水被金兵歌喉而死。与此同时,金人对于开封城的搜刮依旧没有停止,并将搜刮的“重任”交给了开封府,开封府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出一个主意,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兑换市场,用官仓里的粮食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由于开封被围困已久,因此大多百姓都缺粮,于是纷纷来换,这样开封府又搜刮来数万两金银之物。公元1127年四月初,在开封城肆意搜刮两个月之多的金人,开始分批撤退,在撤退时,金人烧毁开封城内外房屋无数,并在开封城内任意杀人,生生的将曾经繁华的开封,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焚烧....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农历的四月,北方天气还有些许寒冷,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数千人组成的“北宋俘虏团”,在金兵的押解之下,开始缓缓向北而行,此一去,徽、钦二帝此生再没能回到故土中原。靖康之耻,是历朝历代亡国惨状最甚者,如北宋这样的任金人欺辱,使百姓遭殃,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许多因素,宋朝的“重文轻武”、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奸佞当道等,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只能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北宋遭此欺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谁。既然是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包括在北去的路上以及达到金人地盘后,宋皇室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没什么优待,相反,是受尽凌辱,其中北宋的女眷,更是成为了金人发泄欲望、任意玩乐的对象。根据《开封府状》的记载,从开封城内,金人掳走的皇室嫔妃有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等二十二人,从各赵宋宗室家中掳走的王妾、宗姬、御女等合计一百五十八人,另从皇室旁支、王公大臣家中掳走的族姬等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一人,至于宫女、采女、歌女等更是无数。这些女子,大部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她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冷冰冰的名单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们可能是丈夫宠爱的妻子,也可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某个少年郎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只不过,此时此刻,她们的身份都是一样。被北宋抛弃的子民,被金人肆意玩弄的对象。金军统领完颜宗翰的儿子设也马,看上了宋徽宗之女赵富金,于是完颜宗翰就要求宋徽宗将赵富金交给设也马,但此时的赵富金已经是蔡京的儿媳妇,宋徽宗以此为由拒绝完颜宗翰,但最终,赵富金还是在金军撤退时,被设也马强行掳走,一路凌辱北上至上京。至于其他女眷,惨状就更不用提了。“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在到达上京后,有1500名身份不一的女眷,在路途中死去,剩余的,一部分被赐给金国大小将领,另一部分留在浣衣院,以供金国皇族随时挑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迫在上京参加了献俘仪式,包括宋徽宗的朱皇后等人,“露上体,披羊裘”,成为了“牵羊礼”中被金国人围观取笑的对象。朱皇后在仪式结束后,不堪受辱,回去便要自缢,被人救下又投井而死,类似于朱皇后这样的刚烈女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只能选择忍辱偷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宋徽宗的妃子韦氏,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被掳往金国,在金国期间,先是在浣衣院,后又被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看中,纳其为小妾,并在此期间,为完颜宗贤生下两个孩子。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无论是韦氏忍辱偷生,还是朱皇后的不堪而死,她们的选择都没有错,在混乱的时代面前,像她们这样的柔弱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就没有一丁点的掌控,毕竟,北宋的男人们都下跪投降了,还让让这些弱女子做什么呢?小结:靖康之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亡国最为耻辱的一次,历史上不乏有亡国之主,但如同徽、钦二帝这般的亡国,绝无仅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原子民对于这场亡国之耻的愤恨,而那些被掳走的北宋女子,无论曾经是贵为皇后,或者是金枝玉叶,均逃不过一个结局,就是在金人的凌辱中,魂归异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而非坚守成都,玉石俱焚,甚至以身死社稷,从他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而论,几乎是必然选择。刘备临终前听闻刘禅“气量甚大、过于所望”,甚为欢喜,诸葛亮对刘禅也有“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评价,都认可刘禅是个心胸极为豁达之人。刘备留给阿斗的遗言,并不是让儿子去如何承继遗志争夺天下,如何施展帝王心术去驾驭百官,而就是要求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就仅仅是做个对得起良心的好人,和一个最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一般无二。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但总揽蜀汉的朝堂大权,而且对刘禅私生活也严加管束。哪怕每次出兵北伐时,仍要安排了亲信董允,统帅宫中宿卫。在董允的监督下,刘禅既不能扩充后宫人数,也不能给自己亲近的宦官升官。即使如此,刘禅却依然对诸葛亮这位严师满是敬慕,无论诸葛亮生前死后,始终如一。诸葛亮的亲信,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得到刘禅的信任和重用,执掌军国大权。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8岁,也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成为国家重臣。由是可知,刘禅虽然从12岁那年,受封汉中王太子起,便注定要承担为君之责,却绝无任何雄才大略帝王的“嗜权”“雄猜”本性,才能和诸葛亮情谊深厚,和谐共处。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刘备的皇位继承人,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学生和事业接班人,和两位生平事迹叱咤风云、功铭千古的父辈相比,更贪图安逸和个人享乐的刘阿斗,才能和性情确实显得过于平庸了。当邓艾上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占险关,诸葛瞻率领的成都留守兵力,在绵竹之战被打得全军覆没,兵败身亡后,刘禅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婿,更关键是“【诸葛】大旗”这个精神支柱的破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不止是邓艾乘胜兵临成都城下,钟会十余万大军也姜维的野战军团牢牢拖住,司马昭和贾充的几十万大军已在长安枕戈待旦,谯周代表本地大族的投降宣言,更表明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刘禅,一如半个世纪前放弃刘璋一样。从这些益州士族的利益立场,在魏晋九品中正制下当地方豪强的前景,怎么也比在蜀汉政权下,既要为北伐中原出钱出力,还一直被荆州士人等外来户排挤打压,要更强上许多。因此,指望刘禅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竟能如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一般神武天纵,力挽狂澜,只能说实在要求太高。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于成都开城投降之日,杀死妻子,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大哭自尽,固然是血性刚烈,可钦可佩,却恰恰背离了刘备的生平作风。北地王:刘谌想想刘备生平遭遇多少失败挫辱,四处寄人篱下,不断奔波流离,投公孙瓒,投陶谦,投袁绍,投刘表,甚至向死敌吕布和曹操屈服归顺,被孙权的妹妹挟制得“进退狼跋”,却终于等到了打垮刘璋,夺占益州,逼退曹操,翻然翱翔,最终建国称帝的那天。如果刘备真和《三国演义》的“大仁大义刘皇叔”那般动辄抹脖子寻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蜀汉政权了。且不说贪生怕死,本是人之常情,刘禅效仿其父,忍辱负重、留待有为之身以图将来的打算,同样并不算错。当姜维谋划“二桃杀三士”,欲将邓艾、钟会和攻蜀魏军一网打尽,图谋复国之时,同样也和软禁中的刘禅取得了联系。刘禅并不曾为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就检举揭发姜维自行主张的计划,而是默认此事,静观其变,也等于将自己父子亲族的身家性命都绑在姜维身上,赔他去赌一个希望渺茫的复国计划,又岂是当真“全无心肝”之人?看看曹魏和司马氏对谋叛者的一贯作风可知,此事一旦失败了,陪着姜维一起全家杀头,是完全可以想见的结局。哪怕刘禅再说一万句“此间乐不思蜀”,原本也无济于事。在姜维失败后,魏军大肆杀戮泄愤,刘禅的长子刘璿也死于这场成都兵乱中。司马昭竟没有大肆株连和追究,对刘禅一家来说,实在是侥天之幸。姜维被杀刘禅其余五个儿子,随他一起到了洛阳,他的后宫宫人则被赐给灭蜀有功的魏国无妻将士,刘禅之妾李昭仪也在发配中,以此为辱自杀。自古无不亡之国,亦无不灭之朝,亡国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不由人,任凭宰割实属必然。这亦是每个如刘备这样的开国枭雄,在逐鹿天下的伊始就当有的觉悟。这倒也证明了刘禅确是个有魅力的男人,才让一个女子不愿做新朝功臣的正妻,而宁愿为他殉死。对比千年之后的花蕊夫人之事,虽然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嘲讽,却也甘心入了赵匡胤的后宫,侍奉起敌国皇帝来,则足可证明同为"后主",刘禅强于后蜀皇帝孟昶多矣。花蕊夫人此时年已57岁的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皇帝,临老却遭受亡国、丧子、失爱之耻,他向邓艾递交降表时,他在司马昭的宴席上装痴卖傻的时候,自己未必不在遗憾,为何不早死几年,好避开亡国之辱。乐不思蜀然而相比于刘谌那般,以死殉国博一个“天子死社稷”的壮烈之名,如刘禅这般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着含垢忍辱着活下去,才更为顽强和坚韧。他绝对不是什么“投降为和平为百姓”“乐不思蜀保命有急智”,而是期待着侥幸和奇迹,等到如他父亲那般输光筹码还能东山再起的运气,等到如他父亲那身陷囚笼却能重新展翼高飞的机遇,才是此时刘禅的所思所想。只是历史何其无情,刘禅苦等八年,终于没有等到司马氏中枢分崩离析,再一次天下大乱的那天,这等留给野心家和枭雄的机遇,直到20年后才到来。(公元271年,刘禅去世,公元291年,西晋“八王之乱”。)随着刘禅的死去,从刘备、诸葛亮到刘禅,三兴汉室的理想历时数十年,终究成为梦幻泡影,实为天数使然,气运已绝。皇土霸业,皆归尘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什么?100挺马克沁还被人困兽孤城?为什么直接缴械送人头?为什么还要受这罪?在冷兵器时代,马克沁重机枪绝对在每场战斗获得碾压式的胜利,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这就是马克沁机枪,战场上的收割机!)只要有足够的子弹,100挺马克沁绝对可以统一整个世界!能不能给我一张详细的世界地图,我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战略问题!虽然这是虚构的一个设定,不妨来看一下。100挺马克沁机枪,300名专业的机枪手和副机枪手,突然穿越到一个即将崩溃的城池,这个城池的陷落,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覆亡!100挺重机枪如何扭转乾坤?其实很简单,(缺少远程输出的冷兵器,在机关枪面前都是土鸡瓦狗一般!)第一阶段,在小城周边布置20个机枪堡垒,每个堡垒3挺机枪,另外有40挺机枪安放在马车或者交通要道。敌人如果赶来,不管是强弓硬弩的秦国黑色军团,还是擅长长途奔袭的蒙古骑兵,或者是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勇士,统统干翻!在马克沁冒着蓝火的怒吼下,这些都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第二阶段,利用前期获得的战利品扩张地盘,很明显100挺机枪不够用了,怎么办?召集工匠进行逆向研发、进行复制,制造更多的枪,步枪,机枪,制造更多的装甲车,制造更多的机枪堡垒,这样的战争机器一旦有了工业基础的支持,任何农业国只有臣服的份!第三阶段,当农耕民族臣服后,开始一步步进行工业化改造,只要方向正确,人口密集的农业国必然产生工业革命,之后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纷纷送上门来舔脚趾头!(这样的机枪堡垒,来多少人杀多少人!)回到问题,如果单纯用100挺机枪来守城墙,完全就是等死!古代军事理论中,有一个定律是“大城不守”,就是当征服者看到北京、南京、西安这样的大城的城墙时,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坐好等着对方的三个动作,投降、逃跑或者自杀。为什么大城池没办法坚守?原因很简单,大城池城墙太长、城门太多,城内人口太多,一旦人心浮动,整个城池就面临灭顶之灾!以现存的西安城墙为例,城墙总周长达到13.74公里,每一米站一个士兵,都需要137400人,14万大军,只能做到站在城墙上,一旦爬上来三五个人,这个点就失守了。面对敌人重点攻击的城门,士兵们需要在几公里之间的城门不断调动,避免被发现弱点。(每100米布置一挺重机枪,西安城至少需要1374挺机枪!)同样的道理,如果20万人守西安城,有20万人来攻城,攻城军队可以集中力量攻击某一个城门,或者直接开展宣传攻势造成城内的军心人心浮动,这样的城池就失守了。现在给你100挺马克沁机枪,你准备这么安排?与其放在城墙上,不如每个城门和城内每个交通要道设置机枪堡垒。只要那些大刀长矛敢来,来100万也能杀光!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问题是你是山西东部什么城市,就以运城临汾(晋城)为起点吧,差别不大,建议如下:第一天:运城临汾-壶口瀑布-平遥古城 150公里左右(晋城可能远些),2小时左右到达壶口瀑布,景点较小,观看2小时,就可以撤了,直接驱车270公里平遥古城,住古城赏夜景。第二天: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大同),390公里,车程4.40小时,上午起床游平遥古城,下午驱车云冈石窟,晚上住大同或云冈石窟酒店。第三天:大同-恒山,80公里,今天游云冈石窟,九龙壁,大同周边,晚上直接到浑源或大同第四天:恒山-五台山,166公里,恒山海拔不高,风景听说普通,一天来回可以。今天登北岳恒山,下午下山去五台山,最好能上山住山上。第五天:五台山-太原 185公里,车程2h50小时,昨晚如果住山里,今天游完五台山,下午晚点下山直接太原住太原。也可以住多一晚,明早太原。第六天:太原-回家 今天起床继续继续太原周边游,晋祠乔家大院游,最后驱车回家。公里数不算太多。乔家大院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问题是你是山西东部什么城市,就以运城临汾(晋城)为起点吧,差别不大,建议如下:第一天:运城临汾-壶口瀑布-平遥古城 150公里左右(晋城可能远些),2小时左右到达壶口瀑布,景点较小,观看2小时,就可以撤了,直接驱车270公里平遥古城,住古城赏夜景。第二天: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大同),390公里,车程4.40小时,上午起床游平遥古城,下午驱车云冈石窟,晚上住大同或云冈石窟酒店。第三天:大同-恒山,80公里,今天游云冈石窟,九龙壁,大同周边,晚上直接到浑源或大同第四天:恒山-五台山,166公里,恒山海拔不高,风景听说普通,一天来回可以。今天登北岳恒山,下午下山去五台山,最好能上山住山上。第五天:五台山-太原 185公里,车程2h50小时,昨晚如果住山里,今天游完五台山,下午晚点下山直接太原住太原。也可以住多一晚,明早太原。第六天:太原-回家 今天起床继续继续太原周边游,晋祠乔家大院游,最后驱车回家。公里数不算太多。乔家大院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岳飞沐浴更衣后,两个狱卒用大铁棍猛击岳飞两肋,岳飞在惨叫声中死去,死前在墙上留下八字血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年39岁,守在外面的万俟卨随即进来检查了一下尸体,确定其已经死亡后方才离开。岳飞惨死,有人欢喜有人悲伤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三次投军,戎马一生,在河南汤阴有着“一县无敌”的称号,他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相当于180公斤的弓),后背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在《满江红》中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豪言壮语,国仇一天不报,寝食难安。就是如此的良将却遭到了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宋高宗力挺主和派代表,受到了金朝大将完颜宗弼的威胁“如果一日不杀岳飞,则不必和谈”。正是因为岳飞的存在,让战无不胜的金人屡遭败仗,从灭掉南宋转为平分天下,没有岳飞等一众武将的存在,南宋极有可能像北宋一样再次被灭。生性胆小的宋高宗一看到形势逆转,立刻举起了白旗,献出了岳飞的首级。秦桧身边也聚集了无数的奸诈小人。一开始秦桧想要除掉大将韩世忠,削除其兵权,向岳飞提议平分韩世忠的背嵬军,遭到岳飞的拒绝“怎么能干这种下三滥勾当?”秦桧不得不秘密逮捕韩世忠的部下胡访,逼他诬告韩世忠谋反。岳飞得知后立刻告知了韩世忠,韩世忠连夜面见宋高宗,声泪俱下地澄清事实,历诉战争之苦,终于保住了性命。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他故伎重演,收买岳飞军前军副统制王俊,让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然后顺理成章地累及主帅,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弥天大谎,解除了岳飞枢密副使职务,投入大牢。岳家军对岳飞忠心耿耿,可宋高宗提前颁布了一系列铁血政策,让王贵引疾辞职;牛皋莫名猝死,有说被人毒死;徐庆被调到地方任职;董先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李道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军中幕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被发配编管。胡闳休为了保命以装疯度日。岳家军的头头脑脑死的死,散得散,哪里还能行得起号令,为主帅伸张正义呢?很多有良知的人看到岳飞受到迫害内心为之悲痛,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被特命为正、副主审官。可何铸不忍构陷岳飞,反而竭力替岳飞辩解,力证其无罪,秦桧立刻上奏宋高宗,宋高宗改任阴险歹毒的万俟卨为御史中丞,万俟卨曾用金钱美女收买过岳飞,被岳飞破口大骂“狼子野心”,万俟卨终于得到了报复的机会,对岳飞酷刑毒打,无所不用其极。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始终没有松口,更是誓死不在“抗命供状”上画押。可宋高宗一心只要岳飞死,不管三七二十一,愣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岳飞的死亡让一位刚入职不久的狱卒隗顺看不下去了,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冒着被处死的风险,偷偷将岳飞尸体藏了起来。隗顺为其守墓20年代表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岳飞死后,他的尸体被就地埋葬在大理寺的墙角下,以防被人偷走,此地就相当于一个乱坟岗,让如此忠臣葬在此地明显不妥。于是隗顺深夜偷偷挖出了岳飞的尸体,又将原先埋葬的地方伪装好,然后背着岳飞的尸体,流着眼泪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为了日后祭祀方便,他解下岳飞的玉环系在其腰上,将英雄简单包裹,埋在九曲丛祠附近山麓的平地上(即今杭州昭庆寺以北一带),又在土丘上种上了两棵松树为记。眼看着大理寺已经无法再待,隗顺也就没有回去,终日守护在岳飞墓前。他心中坚守着这个秘密,直到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了床前,告诉他“岳飞将军属于冤死,世人都铭记他的不朽英名,终有一日他会沉冤得雪,你要代替父亲继续守护着岳飞的坟墓”。隗顺儿子答应了父亲最后的要求,成为了岳飞坟的又一代守坟人。与此同时,岳飞全家受此牵连,他41岁的妻子李娃带着3 岁的岳霭被流放于岭南。岳飞的两个女儿也很惨。正史中没有太多记载,据《说岳全传》记载:次女岳银瓶为给父兄伸冤,逐级上访、辗转奔走,却遭到官军的阻挠和打压,一怒之下,13 岁的她“抱银瓶坠井而死”,因此民间称她为银瓶娘子。岳飞家属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朝廷配给的那点微薄米粮,生活如此艰难情况下,马屁精漳州知州却极为不爽,他上书朝廷,强烈建议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米粮供应,意在斩草除根。朝中大臣王明清气得大骂“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王明清连知州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唯恐他玷污了缙绅的清名,气愤程度可想而知。宋朝历来重文抑武,这是其灭国的根本原因,当局者害怕武将拥兵自重,结果却不是被武将谋反灭国,反而被外部势力消灭。宋孝宗登基,与宋高宗主和派的做法不同,宋孝宗一直都主战,而此时一件事让局势彻底反转。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乃人心所向1161年,金废帝完颜亮公然撕毁和平条约侵略南宋,此时再去谈论割地赔款已经没有意义,朝中主战派势力抬头,大家又想到了戎马一生的岳飞,他死的也太冤了!民间一直都将岳飞视为忠臣,朝中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也纷纷上奏,请求“昭雪岳飞,录其子孙,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这时岳飞家属还羁管于岭南,处境堪忧。随着为岳飞案平反呼声高涨,大将韩世忠的儿子,时年担任户部尚书的韩彦直也发出了正义之声,宋孝宗不得不顺应民意,在1162年为岳飞下诏平反“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没过多久又下诏肯定其功绩“故遣少保岳飞,拔自偏裨,骤当方面。志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事上以忠,至无名之难掩,众所共闻”。此时,岳飞的妻子李娃62岁,岳霖33岁,岳震28岁,岳霭24岁。距离岳飞蒙难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这时,宋孝宗才想起来没将岳飞下葬,于是立刻下令以500贯白银悬赏寻找岳飞遗体。这时,临安监狱的狱卒隗顺儿子才出现在世人眼中,他们隐姓埋名只为守护忠骨,冒着的是杀头的风险。当年,岳飞的遗体躺在冰冷的地面,满朝文武皆知岳飞含冤而死,可畏于秦桧淫威,谁也不敢为其收尸。而岳飞亲人被流放千里,一些正直之士被贬得贬,撤得撤,门生故吏则唯恐避让不及。只有隗顺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捍卫英雄不屈的意志!此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给岳飞“定谥”,太常寺定下“忠愍”二字,意味着岳飞精忠报国,赤心救民,被害后万民悲哭。可宋孝宗认为“愍”字意味着宋高宗杀死忠臣是昏聩之举,没有采用。可“定谥”言论不断提出,最终被孝宗拍板,定谥“武穆”。武:折冲御侮;穆:布德执义。合起来是武穆谥公。意为岳飞“内平群盗,外捍丑虏,治军甚严,定乱安工”,也算对岳飞外御强侮、精忠报国的充分肯定。不过岳飞的后人却没有再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岳霖终其一生都在搜集岳飞遗文以修编成书。他的儿子岳珂在其整理的资料上写下了《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桯史》,为研究岳飞事迹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可能真的是被那场迫害伤透了心。结语:隗顺只是临安监狱的一名小小狱卒,但他却代表了全国有良知的人们,敢于逆时代洪流而动,为岳飞守墓,这种精神日月可鉴,如果岳飞没有得到平反,可能他的事迹永远不会浮出水面,隗顺不求名不求利的事迹非常让人感动。
除非敌我差距太大,否则守城不可死守,困守孤城这仗就不好打了。敌人如果围城,必然会大肆掠夺周围的村庄、建筑,如果是秋季,还会抢收稻谷,践踏田地。坐视敌人纵横,对士气影响太大,就会试着背靠坚城跟敌人干一架,以挫敌人锐气。打不赢也可以在城墙火力的掩护下撤退,至少比野战稳多了。一般守城,只要有余力,就会留下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夜袭、袭扰、拆攻城器械,想尽办法给攻城部队制造麻烦。等城破再以主力决战,那是想当然了。打仗不是打游戏,一般城墙一破,士气直接崩了,到时候能拢的起一半人就不错了。而且敌人占据城墙,更方便指挥,外加可以远程支援。如果敌人心一横,直接城墙上不下去,四面放火烧房子,你怎么打?守城打巷战那是万万不得已的无奈之策,从古到今没几个能反败为胜的。00庄生荒谷刚刚 · 文化领域创作者三国战将单兵作战能力排名,神魔级如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本人见解为主,不抄袭。第一名,兀突骨。南中乌戈国国主,身高丈二,肋生鳞甲,以生蛇恶兽为饭,骑象,赵云不敢与战。后来魏延奉诸葛亮将令诱敌,均是一沾即走,大败而逃,虽云诱敌诈败,也见其实力非凡。此人单挑能力胜过吕布、赵云等一筹。第二名,吕布。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吕布,吕布都能全身而退。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其中大将武艺大多在伯仲之间,常因环境而受影响,故总而录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夏侯霸、诸葛尚、文鸯、许褚、典韦、曹彰、夏侯惇、庞德、张辽、夏侯渊、徐质、邓艾、孙坚、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颜良、文丑、张任。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魏延、关平、关兴、张苞、李严、张郃、高览、文聘、韩当、周泰、凌统、陈武。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塔防游戏,即指一类通过在地图上建造炮塔或类似建筑物,以阻止游戏中敌人进攻的策略型游戏。塔防游戏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可以随意摆放炮台让怪兽按照你摆的炮塔的阵型来回移动的,一种是固定炮台位置防守的,还有一种是进行单侧防御的。那么今天小白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鉴于没有手游或者PC的要求,这里就随便推荐了。《要塞围城》要塞围城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策略塔防类手游。游戏将塔防,RPG还有即时战略融合了起来。游戏特有的城堡建设模式,可以打造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城堡,当你发现敌人的千军万马倒在你精心设计的城堡前会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围建城墙,建设城堡,放置城门,放置机关,放置障碍物和塔楼,在地面上涂抹沥青来火攻敌军,还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物来增加士兵的作战力,制造魔法塔可以使用魔法,各种大小不一的箭塔和投石塔可以和城墙组成坚固的防线。《Taur》《Taur》是一款科幻类的机器人建造PC塔防策略游戏。这是一款玩法非常独特的科幻风塔防游戏。塔防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大家自己建防御塔进行防御的(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都多算在这类里),另一种是第一人称射击的,最有名的就是“抢滩登陆”了。而本作可以看做是第三类塔防,将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射击相结合。游戏中我们的基地是固定的,可以扩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地不被攻陷,至于炮台和防御塔则都建设在基地内部,玩家需要操作各式各样的炮台对敌人进行攻击。《异形:地球战区》《异形:地球战区(Anomaly :Warzone Earth)》是由11 Bit Studios制作的一款PC科幻塔防游戏。这是一款融合了回合制与即时战略两大特色的塔防游戏。与传统塔防游戏不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其他塔防游戏中怪物的角色,我们需要冲过敌人的重重防守,到达终点。在地图模式,玩家需要策划小队前进各城市的路线,当选定路线以后,就将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玩家需要辅助自己的部队,为部队加BUFF。通过战斗获得金钱,可以用于提升自己部队的装备,玩家的部队也是各有特色的,每个兵种的作用不同,需要玩家搭配组合使用。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好玩的塔防游戏推荐了~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屯兵金满城,手下只有区区数百汉军,却遭到匈奴两万铁骑的围攻。所幸耿恭准备了大量剧毒箭矢,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暂时后撤。耿恭当然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匈奴人这次只是稍避锋芒,等他们铲除附近车师国的残余抗匈力量,巩固了局势,就会卷土重来。而金满城虽地扼咽喉,但地势低缓,水源也不充沛,绝非久守之地。为了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援兵到来,耿恭决定换个地方继续跟匈奴人玩儿!图:车师古道,当年耿恭他们从这里撤离金满城这个地方,叫做疏勒。注意,这不是班超驻节的那个西域南道之疏勒国,而是在金满城东南不远处的一个要塞。其残骸至今尚存,为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就在今新疆奇台县以南六十公里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石城子这个地方。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瞻仰。其实说是城堡,也就一个方圆不过半里的小土围子罢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还没半个足球场大,耿恭几百人守在里面也够挤的。不过正是小城才最好守,因为需要防守的城墙短,进攻一方兵再多施展不开也没用。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建在天山半腰,海拔高达1770米,北靠一面陡坡,两边都是天然的悬崖峭壁,下临万丈深渊,放眼望去,高峻险要直入云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疏勒城东面傍依一条常年不绝的麻沟河,流入城中可为水源。在西域想要守城,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东西了。于是这年五月,耿恭率部移驻疏勒城,积储粮食与饮水,整修军械,加筑城防,准备长期坚守。两个月后,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北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不拔掉耿恭这颗讨厌的钉子,他决不罢休。可北单于万万没想到,就算这样,耿恭居然还是没屁滚尿流的投降,甚至也没龟缩城中,反而率领一支敢死队,又一次主动从城中杀了出来,顿时打了匈奴大军一个立足未稳,丈二摸不着头脑。然而关于这次战役,范晔《后汉书》给我们留了一个不小的疑点,我们先看原文:“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这就奇怪了,我们前文明明提到,按照汉军编制,耿恭和关宠这对戊己校尉手下各只有数百兵马,这一下子怎么又跳出数千人的敢死队来,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小生认为,史书这句应为笔误,可能刻错了,把“十”刻成了“千”。也就是说,这支敢死队其实只有数十人。当然也有人说,这数千敢死队可能是耿恭在疏勒城里招募的车师民兵,可是这更不可能。车师后国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不过一万五千,军队不过三千(见《后汉书西域传》)。耿恭去哪里招数千壮丁来参战,还愿充当敢死队给汉军打先锋,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再说方圆不过一里的小小疏勒城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而对照司马彪的《后汉纪》:“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斩首数十级。”可见范晔此处果然笔误。竟然只有四十人,耿恭这锋芒初露,真是摸透了用兵之道——以小规模的最彪悍的特种部队对匈奴人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匈奴人还没从金满城阴影中走出来,就又在疏勒倒了大霉,遭到汉军如鬼魅般的夜袭,顿时炸营而逃,一路狂逃至山下十余里,见耿恭敢死队没有追来,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再也不敢妄自攻城。然而,大单于毕竟是大单于,果然比左鹿蠡王诡计多端,他见疏勒城无法一时拿下,便转换思路,使出了切断汉军水源的损招。大单于命令,派重兵去到疏勒城下麻沟河的上游,筑起堤坝,堵塞河道,竟将这汉军的唯一水源给生生切断了。图:疏勒城与麻沟河谷歌地图这下耿恭傻眼了。没料到匈奴单于竟能想出这等损招,简直比汉人还要阴险狡诈。这可怎么办呢?如今又是初秋干旱时节,等到老天开恩下雨还不知猴年马月,而城中储备的饮水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如果再没水来,大家都得活活渴死。匈奴单于笑了,大笑。常言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却能被水憋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图:这就是当年被匈奴人截断的水源耿恭当然不投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挖井!地表水没有了,还有地下水。咱们掘地三尺,不,三丈,还怕整不出几百人喝的水来?然而,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上下齐上阵,连耿恭都亲自上工地挖土,可大家一气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井竟然都没有水。这不是他们挖的不够深,别说三丈,最深的井都有十五丈了,这已经是超过十层楼的高度,然而,还是不见水,一滴水都没有!其实这也很正常。疏勒城建在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那地下水得在多深!又值秋七月天根水涸之时,打井?我看也这不过是将士们在求生本能的促使下,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希望微乎其微。图:疏勒城地势一般来说,人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七天以上,但是断水超过三天,大部分人就会因为脏器脱水而死亡。面对死亡阴影的一步步逼近,汉军将士们这些天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当然是只得喝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了。包括露水、草汁、马尿,甚至到最后,史书记载:“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也就是用布从马的粪便中榨取出水汁来,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为了生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汉军将士誓死不降,日夜掘井不休,十五丈,十六丈,十七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赫日当空,很多人竟活活累死渴死在了干涸的井边。再这样下去,大家恐怕就要“笮人粪汁而饮之”了。不到最后时刻,他们绝不杀马求生,对于一个战士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战友与伙伴,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天一天煎熬,又眼看着将士们如沙漠中的鱼儿般一个一个绝望死去,即便是汉兵如神一般景仰的最坚强的战士耿恭,也不免有些灰心了。终于,在人力无果的情况,耿恭决定求天。说干就干,第二天,耿恭率领将士们来到枯井边,翕动干裂的嘴唇,仰天高呼:“昔苏武困于北海,犹能奋节,况恭拥兵近道而不蒙佑哉?又闻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时,大军缺水,乃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我等岂能困死于此?”说罢耿恭整理战服,长跪于地,对井再拜,极尽虔诚,祈求苍天赐水于汉军将士。然后一个人下到井中,发疯了一般的挖,挖,挖……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只见十余丈的深井之中,突然一道飞泉喷涌而出,转眼功夫就漫了上来,哗哗流动,堪比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井边所有将士都跳了起来,前歌后舞,欢声雷动,一个个高呼万岁,兴奋到忘乎所以。耿恭湿淋淋的爬上地面,俯身喝了一口井水,但觉甘甜无比,醉人心脾,堪比世上最好喝的美酒。大家全围上耿恭,一边互相泼水,一边哈哈哈哈的转圈,简直乐疯了。清洌的泉水泼在耿恭的头上、脸上,只觉舒爽无比,他的眼前也不由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但耿恭毕竟是统帅,他第一个冷静了下来,止住大家,让他们暂且别忙喝水,不如趁此时机先演一场好戏给匈奴人看。将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的抄起水桶冲上城头,开始用水活泥来涂抹、缮修城墙,然后朝着发呆的匈奴人,把成桶成桶的水泼了下去。匈奴人被水从头浇到脚,井水很凉,他们的心也被浇的哇凉哇凉的啊……怎么水源断了半个多月了他们还有水,而且还敢如此浪费,这有没搞错啊!难道汉人真的与老天同在,什么山神、水神、风神、雨神的都向着他们?唉,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像前次那样,先撤吧,等哪天这些神仙们都打盹的时候再来!读史至此,大家一定觉得《后汉书》这里夸大其词了,拜一拜竟然就枯井飞泉,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还是范晔一时想象力丰富把史书写成了小说?当然不可能。范晔是个忠实正统的史家,这世上也没有神仙和救世主,一切只缘于耿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其实,从地质学角度来讲,疏勒城一带植被繁茂,土壤温润,就算地表溪流被匈奴人截断,但水依然会沿着山体中的缝隙向下运动,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刻发生。所以,当耿恭他们挖井到一定深度,等到一定时间后,这些水才因自身压力的作用喷涌而出,成为疏勒飞泉。一切神迹,源自科学。匈奴人虽然暂时不啃耿恭这块硬骨头了,但还有很多软骨头可以供他们啃。不久,单于领军远远绕过耿恭,穿越天山,侵入车师前国,将汉军己校尉关宠团团围困在柳中城内。与此同时,匈奴帮凶、即西域北道的焉耆、龟兹二国也同时动手,出兵围攻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陈睦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两千汉家将士,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大震,北道诸国全面背汉,就连远在南道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驻节的班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遭匈奴之北道属国龟兹、姑墨的围攻,班超以其威信,组织西域南道诸城邦奋力抵抗,但还是险象环生,局面危殆。万幸耿恭这颗硬钉子尚楔在天山北麓,匈奴主力一时还不敢放手全面南侵,否则班超也早玩完儿了。图:疏勒城南倚博格达山脉,北控丝路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匈奴大军的猛烈攻势,车师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苦侯救兵不至,于是全体投降匈奴。如此匈奴如虎添翼,又联合倒戈的车师前、后国军队攻至疏勒城下。这次匈奴单于学乖了,既然耿恭有天神相助,那我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了。把军队全撤到山下,将疏勒城远远的围起来,渴不死你我还饿不死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不如在这里跟你耗上了。你运气再好,你再能挖井,算你掘地一百五十丈,也不可能从地里挖出粮食来吧!图:疏勒城遗址但是匈奴人又错了,耿恭他就是一个奇迹的发动机,在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精神之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夏到冬天,耿恭兵团数百将士,竟然在孤城缺粮之几近绝境中,坚持了数月之久。不过这一次奇迹的发生,却不是天神相助,而是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车师后王的夫人,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伟大女性。正是她甘冒弥天大险,充当内应,为汉军偷送匈奴情报与宝贵粮草,这才使疏勒城得以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数月岿然不倒。胡服虽然穿在身,但王后的心是中国心。祖先的教诲她一刻未忘,祖国的军队就由她来拯救。图:车师王宫门前设耿恭台,立马提枪的耿恭雕像然而,车师王后所掌握的资源毕竟有限,再说匈奴人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数月后,外援彻底断绝,耿恭兵团断粮了。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实在饿到不行,只好流着眼泪杀死心爱的战马充饥;再后来又学起了苏武,在山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野鼠都吃完了,就在墙脚找些蜘蛛、蚂蚁往嘴巴里送;再不行就吃草根煮树皮。最后入冬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他们就只好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牙口,咬不动的人就没辙了。就这样,匈奴人围攻了疏勒整整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直到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将士终于吃完了他们最后一副铠甲,最后一张弓弩。在这最后的断粮时刻,耿恭环顾城头上他最后数十个弟兄,笑道:“恭与诸公跋涉万里至绝域抵敌匈奴,前后已一载有余矣!一年以来,历寒暑,当锋镝,我等同袍弟兄,心相结交,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义如断金。今不幸粮尽兵穷,至于绝境,恭愿与诸位立生死之约,拼将玉碎以报国恩,何如?”图:耿恭率部孤立无援坚守了一年多的天山支脉疏勒山众人闻言皆感奋流涕,齐声道:“将军推诚相待我等,我等自当誓死报国,绝无二心,以扬大汉神威,气震胡虏,方不负我丈夫之志!”耿恭大笑:来吧,我们唱首歌,给城下的匈奴人打打气。彼等鼠辈,坐拥数万大军,攻伐累月,竟不能近我金城半步,实可笑也!于是全体将士,在城头齐声唱起了汉家战歌,其声慷慨豪壮,响彻云霄。匈奴人闻歌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片骚乱。没想到汉军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唱歌,他们简直不是人!当然不是人,他们是神,汉家战神!歌罢,战神耿恭傲立城头仰天长啸,慨然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此情此景,北匈奴单于也不由衷心佩服起耿恭来。此人节过苏武,才比李陵,智勇双全,豪气万千,杀之可惜啊!趁着现在他穷途末路,不如派个使者试试看招降他?条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封白屋王(白屋为匈奴中一部族,后称靺鞨),妻以公主,如何?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图:疏勒城遗址正门城楼,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读史至此,实赞范晔笔锋传神:“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他们不幼小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匈奴单于大怒:“今不杀耿恭,本单于誓不为人!”发疯一般向疏勒城增兵,日夜围攻!然而,在耿恭将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布满硝烟的汉军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天山风雪之中——疏勒地势太险要了,匈奴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只能弃马攀爬,可爬上去也是送死。汉军虽然没了弓弩,但城里石头还是很多的,砍树做些发石机,居高临下随便一通砸,爬坡的匈奴人就得摔下去一大片。论城池攻防战,匈奴人永远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没有弓弩算什么呢?还可以飞石头砸,烧开水浇,用火油淋,砍大树挡,又或在城下挖几个陷阱几条壕沟,里头再插些尖木桩啥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总之金木水火土,什么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只有城里还有能动的活人在,你多少部队也攻不上来!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魏延要求继续北伐。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问题是你是山西东部什么城市,就以运城临汾(晋城)为起点吧,差别不大,建议如下:第一天:运城临汾-壶口瀑布-平遥古城 150公里左右(晋城可能远些),2小时左右到达壶口瀑布,景点较小,观看2小时,就可以撤了,直接驱车270公里平遥古城,住古城赏夜景。第二天: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大同),390公里,车程4.40小时,上午起床游平遥古城,下午驱车云冈石窟,晚上住大同或云冈石窟酒店。第三天:大同-恒山,80公里,今天游云冈石窟,九龙壁,大同周边,晚上直接到浑源或大同第四天:恒山-五台山,166公里,恒山海拔不高,风景听说普通,一天来回可以。今天登北岳恒山,下午下山去五台山,最好能上山住山上。第五天:五台山-太原 185公里,车程2h50小时,昨晚如果住山里,今天游完五台山,下午晚点下山直接太原住太原。也可以住多一晚,明早太原。第六天:太原-回家 今天起床继续继续太原周边游,晋祠乔家大院游,最后驱车回家。公里数不算太多。乔家大院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岳飞沐浴更衣后,两个狱卒用大铁棍猛击岳飞两肋,岳飞在惨叫声中死去,死前在墙上留下八字血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年39岁,守在外面的万俟卨随即进来检查了一下尸体,确定其已经死亡后方才离开。岳飞惨死,有人欢喜有人悲伤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三次投军,戎马一生,在河南汤阴有着“一县无敌”的称号,他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相当于180公斤的弓),后背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在《满江红》中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豪言壮语,国仇一天不报,寝食难安。就是如此的良将却遭到了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宋高宗力挺主和派代表,受到了金朝大将完颜宗弼的威胁“如果一日不杀岳飞,则不必和谈”。正是因为岳飞的存在,让战无不胜的金人屡遭败仗,从灭掉南宋转为平分天下,没有岳飞等一众武将的存在,南宋极有可能像北宋一样再次被灭。生性胆小的宋高宗一看到形势逆转,立刻举起了白旗,献出了岳飞的首级。秦桧身边也聚集了无数的奸诈小人。一开始秦桧想要除掉大将韩世忠,削除其兵权,向岳飞提议平分韩世忠的背嵬军,遭到岳飞的拒绝“怎么能干这种下三滥勾当?”秦桧不得不秘密逮捕韩世忠的部下胡访,逼他诬告韩世忠谋反。岳飞得知后立刻告知了韩世忠,韩世忠连夜面见宋高宗,声泪俱下地澄清事实,历诉战争之苦,终于保住了性命。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他故伎重演,收买岳飞军前军副统制王俊,让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然后顺理成章地累及主帅,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弥天大谎,解除了岳飞枢密副使职务,投入大牢。岳家军对岳飞忠心耿耿,可宋高宗提前颁布了一系列铁血政策,让王贵引疾辞职;牛皋莫名猝死,有说被人毒死;徐庆被调到地方任职;董先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李道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军中幕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被发配编管。胡闳休为了保命以装疯度日。岳家军的头头脑脑死的死,散得散,哪里还能行得起号令,为主帅伸张正义呢?很多有良知的人看到岳飞受到迫害内心为之悲痛,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被特命为正、副主审官。可何铸不忍构陷岳飞,反而竭力替岳飞辩解,力证其无罪,秦桧立刻上奏宋高宗,宋高宗改任阴险歹毒的万俟卨为御史中丞,万俟卨曾用金钱美女收买过岳飞,被岳飞破口大骂“狼子野心”,万俟卨终于得到了报复的机会,对岳飞酷刑毒打,无所不用其极。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始终没有松口,更是誓死不在“抗命供状”上画押。可宋高宗一心只要岳飞死,不管三七二十一,愣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岳飞的死亡让一位刚入职不久的狱卒隗顺看不下去了,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冒着被处死的风险,偷偷将岳飞尸体藏了起来。隗顺为其守墓20年代表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岳飞死后,他的尸体被就地埋葬在大理寺的墙角下,以防被人偷走,此地就相当于一个乱坟岗,让如此忠臣葬在此地明显不妥。于是隗顺深夜偷偷挖出了岳飞的尸体,又将原先埋葬的地方伪装好,然后背着岳飞的尸体,流着眼泪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为了日后祭祀方便,他解下岳飞的玉环系在其腰上,将英雄简单包裹,埋在九曲丛祠附近山麓的平地上(即今杭州昭庆寺以北一带),又在土丘上种上了两棵松树为记。眼看着大理寺已经无法再待,隗顺也就没有回去,终日守护在岳飞墓前。他心中坚守着这个秘密,直到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了床前,告诉他“岳飞将军属于冤死,世人都铭记他的不朽英名,终有一日他会沉冤得雪,你要代替父亲继续守护着岳飞的坟墓”。隗顺儿子答应了父亲最后的要求,成为了岳飞坟的又一代守坟人。与此同时,岳飞全家受此牵连,他41岁的妻子李娃带着3 岁的岳霭被流放于岭南。岳飞的两个女儿也很惨。正史中没有太多记载,据《说岳全传》记载:次女岳银瓶为给父兄伸冤,逐级上访、辗转奔走,却遭到官军的阻挠和打压,一怒之下,13 岁的她“抱银瓶坠井而死”,因此民间称她为银瓶娘子。岳飞家属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朝廷配给的那点微薄米粮,生活如此艰难情况下,马屁精漳州知州却极为不爽,他上书朝廷,强烈建议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米粮供应,意在斩草除根。朝中大臣王明清气得大骂“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王明清连知州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唯恐他玷污了缙绅的清名,气愤程度可想而知。宋朝历来重文抑武,这是其灭国的根本原因,当局者害怕武将拥兵自重,结果却不是被武将谋反灭国,反而被外部势力消灭。宋孝宗登基,与宋高宗主和派的做法不同,宋孝宗一直都主战,而此时一件事让局势彻底反转。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乃人心所向1161年,金废帝完颜亮公然撕毁和平条约侵略南宋,此时再去谈论割地赔款已经没有意义,朝中主战派势力抬头,大家又想到了戎马一生的岳飞,他死的也太冤了!民间一直都将岳飞视为忠臣,朝中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也纷纷上奏,请求“昭雪岳飞,录其子孙,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这时岳飞家属还羁管于岭南,处境堪忧。随着为岳飞案平反呼声高涨,大将韩世忠的儿子,时年担任户部尚书的韩彦直也发出了正义之声,宋孝宗不得不顺应民意,在1162年为岳飞下诏平反“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没过多久又下诏肯定其功绩“故遣少保岳飞,拔自偏裨,骤当方面。志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事上以忠,至无名之难掩,众所共闻”。此时,岳飞的妻子李娃62岁,岳霖33岁,岳震28岁,岳霭24岁。距离岳飞蒙难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这时,宋孝宗才想起来没将岳飞下葬,于是立刻下令以500贯白银悬赏寻找岳飞遗体。这时,临安监狱的狱卒隗顺儿子才出现在世人眼中,他们隐姓埋名只为守护忠骨,冒着的是杀头的风险。当年,岳飞的遗体躺在冰冷的地面,满朝文武皆知岳飞含冤而死,可畏于秦桧淫威,谁也不敢为其收尸。而岳飞亲人被流放千里,一些正直之士被贬得贬,撤得撤,门生故吏则唯恐避让不及。只有隗顺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捍卫英雄不屈的意志!此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给岳飞“定谥”,太常寺定下“忠愍”二字,意味着岳飞精忠报国,赤心救民,被害后万民悲哭。可宋孝宗认为“愍”字意味着宋高宗杀死忠臣是昏聩之举,没有采用。可“定谥”言论不断提出,最终被孝宗拍板,定谥“武穆”。武:折冲御侮;穆:布德执义。合起来是武穆谥公。意为岳飞“内平群盗,外捍丑虏,治军甚严,定乱安工”,也算对岳飞外御强侮、精忠报国的充分肯定。不过岳飞的后人却没有再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岳霖终其一生都在搜集岳飞遗文以修编成书。他的儿子岳珂在其整理的资料上写下了《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桯史》,为研究岳飞事迹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可能真的是被那场迫害伤透了心。结语:隗顺只是临安监狱的一名小小狱卒,但他却代表了全国有良知的人们,敢于逆时代洪流而动,为岳飞守墓,这种精神日月可鉴,如果岳飞没有得到平反,可能他的事迹永远不会浮出水面,隗顺不求名不求利的事迹非常让人感动。十万大军攻打守城的五千士兵,看起来是20:1的比例,实际上攻城战是冷兵器时代所有战争中最难打的,即使是十万大军面对五千人驻守的城池,别说一天时间,一年时间拿不下都实属正常。比如赤壁之战后紧跟着发生的南郡之战,周瑜、刘备率领的5万孙刘联军攻打曹仁仅数千兵力驻守的江陵城,虽然不断有曹军南下支援,但曹仁仍然顶住了5万大军一年的进攻。再比如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的陈仓之战,诸葛亮率领3万大军攻打郝昭仅一千多人驻守的陈仓城,硬是打了二十多天没有拿下。更强大的蒙古军队攻打南宋的襄阳城,攻城攻了六年才拿下襄阳城,以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野战,基本是无敌,但是攻城战,蒙古军队照样花了六年时间,最后还是靠改革兵器,才拿下襄阳城。如果是野战,十万大军攻打五千士兵,那么分分钟会灭了五千士兵,别说一天时间,就是一个时辰都有可能,但攻城战不是野战,攻城战十万大军首先要攻击的是城池。为什么攻城战难打?因为攻城战面对的不仅仅是五千士兵,还有为五千士兵防守的城池,城池作为五千士兵的防御设施,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冷兵器时代修建的城池,是很有讲究的,城池一般据险而建,或依靠崇山峻岭而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比如著名的函谷关和潼关城池,或者建在交道要道上,当道而建,比如襄阳城、江陵城。古代城池的防御设施是相当完善的,首先是外围防御,城池的外围一般有护城河,将整个城池与外界隔离开来,如果要攻城,就首先要解决如何过河的问题,就得有相应的设施,比如船,或者架浮桥,就增加了攻城的难度,十万大军是不可能那么设施渡河的。城池除了护城河,首当其中的就是坚固的城墙,古代的墙壁在明朝之前,一般都是用夯土筑成,再辅以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这种材料建成的城墙比石头还要坚固,不信可以去看看万里长城。城墙的坚固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御设施,一般越是重要的城池,城墙就会修建得越是坚固,同时,城墙还修建得非常高,一般的城墙高度都有6米到十多米。这个高度虽然看起来不太高,但是敌军如果要攻城,想要攀爬是不可能爬得上去的,就得准备比城墙高的云梯或者攻城车,也就是说得有攻城设备,十万大军即使人数再多,没有攻城设备,也只能望城兴叹。而且攻城武器都极其笨重,携带非常不方便,严重受地形影响,如果城池边上还有河,或者地面凹凸不平,攻城武器也会无法使用。城池靠近城门的位置还会修建城楼,城楼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担负警戒或者作为前线指挥所存在,这么高的位置对于守城的人来说,完全在战场上掌握了视野,而攻城的敌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攻城的人在明,守城的人在暗,守城的知道有多少人攻城,但攻城的未必知道有多少人守城,这就是守城的优势。《孙子兵法》曾经对用兵的方法有过这样的记载: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如果十万大军攻打五千人驻守的城池,则完全可以将城池团团围住,并且还有空余的兵力用来攻城,但是攻城一定是需要攻城武器的,比如投石车,攻城车,云梯,攻城塔等等。只要守城的主将不是白痴,手下的五千士兵愿意战斗而不愿意投降,那么即使是十万大军攻打五千守城士兵,仍然只能望城兴叹,最终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双方的意志、实力和战场状况,但是一天时间,十万军队是绝对攻不下城池的。即使攻下城池,拿下城池的时间长短也并不固定,蒙古人打襄阳也是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打了足足六年时间,可见攻城战的难打。当然了,难打并不意味着攻不下城池,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争天平的不同倾斜。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万大军一天能不能破城

4,火影最新守城图

火影忍者羁绊,最新版本是2.4 http://war3.uuu9.com/Soft/201010/18060.shtml
http://war3.uuu9.com/Soft/List_1_125.shtml 火影防守图很多版本 这个网站里都有可以看看

5,守城图v923空劫之镜不朽精血只有一个么

进入游戏之后,选择难度,自然要选择萌新了,找找感觉先。选择好英雄,之后,我们回来到城的旁边,我们点击一下城,也就是我们的家。先用金币购买一些经验书,让自己达到3-4级左右的样子,因为金币会长得很快,前期有一些,不过不要都买,我们还有用处。升级之后,来到后面的办步道境强者,点击他。在这里面选择第一个道具,叫做凝气,我们买两个。我们买的东西可能在小熊猫身上,把物品放在英雄身上。可以合成一个大件。然后去水池里处理掉这个传送门,因为会出来很多怪,处理掉之后,我们就可以掉落一个传送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刷钱刷树木更好的防守了。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6,魔兽RPG图 动漫守城后期小龙怪怎么打

小黑(黑化的那个)<力量型后期顶好点>夏娜<打BOSS>蔷薇水晶<前2关小怪打不死而且技能对BOSS伤害高>卡雅<技能强 后期+血(辅助)>犬夜叉(跟小黑一样)<色碎牙-防>还有那个骑扫帚的巫女跟奈叶(辅助<无敌>)都可以第3.4关都要召唤支援兵!!
夏娜+技能 一刀 天壤的劫火 强化一刀 剑术 蔷薇+技能 人偶之身 水晶剑 前期学习水晶弹幕<第一关木都给夏娜>后期学习强夺跟强化人偶之身 犬夜叉++色碎牙跟金刚枪破 学习技能妖化 火鼠袍 金刚枪破 小黑学什么无所谓的 建议学能击晕的技能跟最最后那个技能 法师最先强化+回蓝的(就不用买蓝了) 卡雅强化+血跟盾的技能(职业辅助一看就知道为什么的) 奈叶学习技能天神烈焰跟星光爆破 <烈日模式有个强化后+30秒持续时间 所以1级就可以了 17级技能也能减少cd时间而不减少威力> 明白吗

7,守卫剑阁V122最后攻略

你说的是威严吧 威严 怎么说呢 可以卡(有些版本)有些不能,没玩过1.22的不过我们一般是强杀 一个人是很难杀的 带轩辕 东皇会好点 对于1.22不熟悉 所以楼主还是多玩两遍吧 建议你玩难1买属性 属性高了自然能过去
你已经很不错了,都坚持到杨义当家了 最后的boss是魏延(叛徒啊) 门口做塔卡到他没蓝 直接上去k他 下面的文章有详细攻略 〖新手进阶帖之卡怪打法篇〗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bs.uuu9.com%2fviewthread.php%3ftid%3d688179%26extra%3dpage%253d1%2526amp%253bfilter%253ddigest" target="_blank">http://bbs.uuu9.com/viewthread.php?tid=688179&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a> 图片有 卡右魂兵建筑模型,卡左魂兵建筑模型,三塔卡刑天建筑模型,四塔卡刑天建筑模型,无青龙卡右魂兵建筑模型,卡完刑天后的农民的归处,给孔明最理想的装备,右边堵井模型,左边堵井模型, 最有效的防护孔明建筑, 左边城们卡魏延建筑模型, 卡魏延建筑模型,最安全的迎接师跟昭建筑模型, 最安全的迎接师跟昭建筑模型b, 葫芦口卡上左兵建筑模型。 不明之处请发消息,上线必答。

8,非常难的英雄守城图番外27通关秘籍

杀孤独的神的时候告诉你个bug,用天道在那里用吸血把他活活吸死他就会爆2个黑色灵魂,前提孤独的神没被攻击还是中立单位用吸血杀了才会爆2个。天道用恶魔猎手的地狱之火可以直接秒杀,左下角的红魔会爆地狱剑用地狱之火也可以直接秒杀。爆封尘的阿尔塞斯让恶魔猎手带上地狱剑变身了就可以杀死的右下角的觉悟的刃其实有办法杀了的只要你选恶魔猎手然后身上带上一把地狱剑一个或两个黑色灵魂一个封尘魔剑就行了。先对自己放一个邪恶狂热然后变身去打他这样很快就可以杀掉他第一条命,然后等他复活了马上放地狱之火之后他就会被地狱之火秒杀掉爆出1个封尘魔剑和1个天道(话说这图好像没人可以顶住地狱之火5秒钟)接下来通关就不说了装备都无敌了阿尔塞斯几下就死了
非常难英雄守城图番外2.6 最新的 才更新的 我只玩番外的 其他版本的都有漏洞 几分钟就通关了`没意思 告诉你个白痴攻略哈 只定三个英雄 工程师 练金术师 红魔 这三个英雄 一开始等升六级 等你到6级了`第一个boss就来了 建好塔抗那白痴boss 练金6级jn点钱 最低3000 有钱马上给工程师建死亡之塔 3000一座 一开始起一两座 再给钱红魔买装备 丢5500块给红魔去打酱油就差不多了 前期就靠死亡塔来抗 boss来攻的时候`自己尽量不要死 死了就吃不到经验 红魔买好装备 把左的死神 右边的马里恩干死就15了 直接转 红魔转后技能升3级就可秒怪片杀 基本后面就靠红魔来清怪 杀boss 还有一开始有钱就给红魔买个破产武器 把塔起在复活点上面一点 和基地前面一点比较合适 我刚通完 我是跟路人玩的 我拿的4d 打到最后基本剩我跟红魔了 就这样

9,非常难的守城奥义最终正式版攻略

要过主要是靠英雄的配合,以下我给你推荐一个组合吧:大法 圣骑 游侠 兽王千山鸟飞绝 剑圣 深渊。  大法先升个暴风雪再把光环升满,让大法到左边的无限之主的村民那下暴风雪(要小心地雷)引那个叫贤者的boss下来,杀了就会很快升级。圣骑第一时间升治疗守卫,一有魔就放下几个,有了大法的光环就不怕没魔了。如果遇见boss来千万别打(除了那个叫贤者的)等游侠6级用魅惑可以把boss变成自己人,如果魅惑不了就杀了吧。兽王是主要的军队输出,在这个图兽王的熊被改成能多次召唤,1级一次召唤一个2级一次召唤两个以此类推,猪也一样,有大法的光环在估计召唤二十多个兽没问题因此兽王也是赚钱最快的哈哈。千山则不必多介绍了他的射程很远让他躲得远远的来打怪吧。深渊先升个火雨再把吼叫升满就行了。剑圣不要经常死免得升级慢让剑圣15级转一次再10级转一次(要转最右边的那一个啊)然后15了就在家再转一次就会变成作者的样子(剑神)BT的很呢让剑神一个守家都能守住转剑神后升级又特快。  剑神15级了就该打黑暗骑士了,黑暗骑士在地图的右边的中间位置和佩恩作者在一起。先合资买两个死亡面罩一个给剑神一个给作者(让圣骑顶着无敌穿过地雷区去,注意不要惊动boss)让千山 深渊和圣骑跟着剑神一起去,剑神和变身了的千山(千山的时间到了就跑)打boss,圣骑放治疗守卫深渊在旁边吼,保正打的赢。打下的装备给剑神,然后让剑神去打地图左上角的佩恩就会得到一个强大的装备能造出一个佩恩,接着深渊买个无敌和剑神一起去打他们基地那个真的黑暗骑士(要等作者和佩恩一起去),打死了后邪恶作者就会来保护基地,让作者和作者打吧邪恶作者打不死作者的,作者可一不断复活。剑神就在旁边打基地吧,要看好作者的血量如果快被邪恶作者打死就先躲到一边去不然邪恶作者就要打剑神了,就这样便过了。主要是的剑圣成剑神这段时间难等。  头一回打这么多字,选成最佳吧。
一般要4人吧 那会我就是4人通了 我选的是剑圣 最后三转剑魔 10倍伤害 很bt的 先把地狱冥寒剑(商店里的生锈的锄头可以升级成 升级方法:杀人 要多杀 到最后有点难升 忍住)出了 让剑魔单挑他们 先打弱的黑暗阿尔塞斯 拿上尘封魔剑-天地深红 就可以单挑他们主基地的阿尔塞斯了 (如果你不放心基地的话 其实只要队友会玩就行 把左上角的天堂道杀了 召唤一个天道 让他辅助去杀 ) 其余玩家主要是守主基地 只要让剑魔拿着上面说的两把武器 和其他装备 比如吸血面罩(其实真到单挑的时候 无所谓的 主要是杀怪用的) 配合是关键 我那时是剑圣 马里恩 村民 还有一个忘了 不过主要输出是剑圣和村民 其余两个路人不会玩 被我拿来当炮灰了(嘿嘿) 好吧 没什么可说的 多玩玩 你就知道了
黑骑士就是地图中间右边作者和佩恩那里,打死他掉最厉害的神器!过关必备,没有很难过关!
文章TAG:守城图v924最终攻略  推荐魔兽RPG守城图  守城  最终  攻略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