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玩什么游戏家长不同意,为什么有一些家长不同意孩子去打游戏的职业联赛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有一些家长不同意孩子去打游戏的职业联赛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电竞不等于打游戏。你说的打游戏参赛,这是职业选手,而电竞行业是个更宽泛的概念。2019年的高考,电子竞技可以作为艺考特长的,2019年的考察范围是炉石传说,英雄联盟,CSGO和星际争霸,不考操作,考游戏概念。培养目标是比赛解说、赛事组织、视频制作等行业。和职业选手走的路完全不同,且没有任何交集。如果你只是一时觉着游戏好玩,想通过打职业联赛的方式获得玩游戏的机会,我劝你还是冷静一下,因为一旦游戏成了职业,你会发现它和学习工作一样枯燥无味。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玩过当年很火的cf穿越火线,但是就算没有玩过,我觉着通过我说的这些也可以对真正的职业电竞略知一二职业联赛这个东西,其实不只是家长不同意,真正的职业选手也不会劝你来打的,我身边也有几个之前的cf职业选手,进过百城预选赛的那种,他们一天要训练近8个小时,重复不同的战术配合,每天早上去电竞馆,晚上五六点钟回家,虽然这战队还算是地区小有名气,有一些网吧电竞馆的老板资金赞助,但是他们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去掉生活费,一个月也剩不下几百块钱了。职业选手想赚钱,只有去比赛。比赛的奖金是比较高的,但是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光百城联赛有预选赛和区赛,最后是决赛。决赛的奖金非常丰厚,但是杀到决赛的往往都是那些名气很大,训练很严格的队伍,我这几个朋友的战队一般连区赛都进不去,也就靠预选赛拿个名次,然后拉网吧和电竞馆的赞助。就算你成功打到了决赛拿下冠军【比彩票中头奖的几率都低】,算是电竞金字塔的顶尖选手了,可是你也没办法挣大把的钱。乒乓球和羽毛球之类的国家运动员都有国家补助,是中央给他们发工资,可是电竞没有,纵使你电竞全国第一,你也只能靠奖金和赞助生活,当然你也可以开直播,但是直播界同样水深。还有就是游戏的时效性。cf这游戏当年火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想去打职业,现在cf人气下降,赛事举办也少了,大把大把的cf前职业选手都失业了,我那几个朋友也早出去创业或者打工去了。试问,你用了好几年训练成为这个游戏的职业选手,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个游戏不火了,没有职业比赛了,你学的东西还有用吗?其实我觉着职业电竞选手这条路,真的很难走,我个人非常尊敬有电竞梦想的人,但是家长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不愿意让他走上电竞这条路,也是可以理解的。我2018年答的这个问题好像挺多人看的,2020年我再来回答几段。2012年,如果你CF很厉害,你可以通过参加百城联赛、校园赛、全民星赛等比赛来一步一步向上爬,现在的职业选手曾经都是民间高手,通过这种比赛被所有人熟知,被俱乐部签约,正式踏上职业之路。这段时间,是全民竞技时代,是的,只要你有梦想,你随时都可以成为职业选手,然后去往上爬。虽然你99%的可能会被淘汰,但是你起码有资格进入这个行业。13年,我也报名参加了山东地区的百城联赛选拔赛,在选拔赛被淘汰。虽然失败了,但是我的的确确参与了比赛。在这个时代,无论你多菜,你都可以参与电竞中(然后被其他人淘汰掉)而现在,俱乐部管理逐渐规范,开始出现青训队,发现电竞天才,从14岁甚至12岁就开始训练。电竞是青春饭,一个电竞选手的黄金时期只有五年左右,随着年龄增长,他很快就跟不上比赛节奏。因此大部分职业选手需要在短短五年之内挣够一辈子的钱,或者期待完成转型。这个时代,职业电竞不对大部分人开放。你有电竞梦想,但是你没有往上爬的路。在现在,如果你足够厉害,会有俱乐部主动发掘你。如果你很菜,那么你没有资格参与电竞。那么如果你顺利成为职业选手,并且站在了顶尖,那么你的的确确是名利双收,吃喝不愁了。但是你很快就要为未来铺路,正如我上面所说,职业选手退役之后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只能去打工。所以大部分职业选手都会转型,例如厂长,PDD,以及被封的某伟,都是职业选手成功转型主播的例子。穿越火线的白鲨,退役后借着名望组建俱乐部,当了老板。职业电竞路很难走很难走。并且大多数玩家没有资格走。时隔两年,我还是那句话,我尊重有电竞梦想的人,我为中国电竞选手夺冠而骄傲自豪,2012年,中国在穿越火线比赛里刀杀日本选手的时候,我也幻想挥出那一斧子的选手是我。现在我也看LOL比赛,喊过IG牛掰,喊过FPX牛掰,但无论热血如何上涌,都要保持冷静。
2,为什么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
青少年沉迷游戏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似乎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周围的小朋友,一旦有时间就会捧着手机玩游戏。有些家长觉得只要给了手机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大人也会得到片刻的安宁。也有很多家长为此倍感担忧,生怕游戏毁了孩子的前程和健康。漫画:张建辉家长有家长的担忧,孩子沉迷游戏也有他们的理由,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呢?家长为啥不让孩子玩游戏?答:耽误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实例一:学习成绩下滑严重金阿姨被问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时,一脸愤懑又略显无奈的说道“要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金阿姨的女儿小琳是名初中生,自从接触了手机游戏之后,便沉迷其中,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半夜家人睡着后,还会偷偷爬起来继续玩。虽然小琳小升初的成绩还不错,但是自从玩了游戏之后,从起初的班级前10名,掉到了现在的20多名。如今只要提到小琳的学习成绩,金阿姨就甚是头疼。实例二:影响孩子身体健康:高度近视引担忧除了影响学习成绩外,不少家长也反映,孩子玩游戏后视力情况就特别糟糕。一位学生爸爸王先生苦恼的说道“如果正常学习、正常用眼、根本不可能这样。这两年没怎么管他,如今视力高达500多。”这位王先生打趣的说“儿子班里的学霸也就200度,儿子考试成绩比他少300分,倒是在眼睛上给我找回来了!”实例三:母子二人斗智斗勇难逃游戏“魔掌”张阿姨多年来就想要让儿子小睿戒掉游戏,母子二人斗智斗勇也没能让儿子戒掉。起初小睿玩网游,家里便断网;小睿便玩起了单机游戏(不用联网);随后张阿姨听信了同事的建议,每天上班将显示器的连接线拔下来带走,天真的以为这样就能阻挡儿子玩游戏了!网络配图就是这个举措,让儿子“逼”到了网吧打游戏。张阿姨得知儿子去网吧打游戏就更气愤了,表示“网吧环境多乱啊,学坏了怎么办?”此后张阿姨对小睿各种严格管制,同时也引起了小睿的逆反心理,张阿姨很不开心的说:“我们俩这几年吵的所有架,几乎都是因为他打游戏。”实例四:原本温和的孩子突变“暴躁”同样的烦恼也困扰着胡女士,她11岁的弟弟平时性情很温和,从来没有和同学吵架过。“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被打断就会很暴躁,甚至还会说出一些比较暴力的话。还会拿着玩具枪,模仿者游戏里面的场景射击。”网络配图上面说到的都是家长的担忧和烦恼,那么事件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为啥非要玩游戏?答:为社交和放松、图荣誉和满足实例一:玩游戏的同学聊天时插不上嘴:“尴尬!”小帅是一名初中生,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时下热门的手机游戏,相比较以往的单机手游,这些网络游戏比较注重好友之间的互动。一下课,小伙伴们就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游戏。小帅说”如果你不去了解这些游戏的话,周围人聊天你插不上嘴,其实挺尴尬的。”而刚开始玩游戏的动机仅仅不想被同学们叫“书呆子”。而这一解释,也代表了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很喜欢玩,只是迫于社交压力,需要了解一下。实例二:我爸妈搞了这么多“幺蛾子”,让我压力更大!“你们那个时代的娱乐是打纸牌,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打游戏。同样是娱乐,为什么你能打牌,我就不能打游戏啊?”一位今年刚升入高中的小强面对质疑这样回应。小强表示对于父亲限制自己打游戏的行为十分不理解,他还认为,游戏不过是一种轻松方式,不必妖魔化。网络配图小强还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控制游戏时间,并不会因为游戏而荒废学业。希望父母可以相信他。反而和家长的争辩中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此外小强还认为“我都不觉得学业压力有多大,倒是我爸妈搞了这么多“幺蛾子”,让我压力更大。”只要聊到游戏相关话题,小强就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实例三:论操作和意识,他们都得服我一位高二学生小钰常年打游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她却是某款游戏的“全服第三公会”会长。小钰在接受采访时扶了扶眼镜说道:“论操作和意识,他们都得服我。在这款游戏里,我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吧。”网络配图小钰平均每天打游戏的时间有7个小时左右,因为在游戏里可以得到生活中所不能提供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这也是她玩这款游戏3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家长的担忧 孩子的理由,社会应该怎么办?答:封堵不如引导、鼓励社会实践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社会各界都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其中就包括:游戏公司核实用户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统、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网络配图学生的看法:高中生小玉认为:“你要好好学习的话,就不会玩游戏了,但是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算你不玩游戏,也会干别的。”在小玉看来,粗暴地制止,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老师的看法:“对于沉迷游戏的学生来说,游戏的刺激太强了。而社会、学校的交往和学习,如果无法提供对等的刺激,自然对他们不具有吸引力。”已有10年教龄的米老师说,如果学校为孩子提供参与校园生活的成功体验,家长给予孩子关心陪伴及一些积极的刺激,比如:旅游、打球、唱歌、画画等有趣味的活动,就更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世界拽回到现实生活。校长的看法: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深有同感。她认为,与其封堵,不如正面引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与现实社会发生联系。“10年来,我们寒暑假从不给孩子留大量的作业。我们的作业,都是实践、体验项目,而且是家庭亲子项目,引导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学校总结归纳出了PDC理念。这是英文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的简写,强调通过项目驱动方式,达成育人目标。”马骏解释说,“这样的理念,就是希望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重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以致用;希望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重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互联网+我的阅读之旅马骏还表示,现在的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防沉迷不能因噎废食、把他们与互联网的联系彻底屏蔽。“我们正在共同做一个项目——互联网+我的阅读之旅,引导孩子们更多地发布阅读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创作文学作品,同时可以建立书友圈、交朋友。通过这些,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她说,“网络并不都是风险,它还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东西。”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还需要各界人士进行良好的引导。如今仍有很多成年人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更何况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呢。网络游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控制的“人心”。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吧。
文章TAG:
现在学生玩什么游戏家长不同意 为什么有一些家长不同意孩子去打游戏的职业联赛 现在 学生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