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又俗称腰痛,为下背部、腰骶、臀部疼痛,是肌肉、神经、骨骼三者产生生物力学紊乱的一组常见症候群,是临床上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的第二位常见症状。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但随着 “久坐族”人数的增加,目前已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引起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肌肉韧带扭伤以及骨质增生引起椎管狭窄。日常生活、运动中姿势不正确,支配脊柱各种动作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受伤或机能异常都会造成这种运动系统的疾病。▲怎样判断你是不是腰肌劳损呢?一般,腰肌劳损出现在青年、中年人群,最常见原因是过度劳累、扭伤或外伤。通过运动腰方肌,躯干可完成小范围的自转。如果猛烈扭腰,就有可能扭伤腰部肌肉和韧带,出现腰部疼痛,比如打网球、高尔夫球的时候猛烈转身瞬间腰部闪电样疼痛;久坐、不正确坐姿、运动方式不当,会导致腰方肌慢性劳损,也会出现腰背疼痛。腰肌力量薄弱,它的功能就会下降。就像一个弹簧的弹性下降,猛用力牵拉就可能出现裂痕。(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是不是出现腰痛就是腰肌劳损?你的年龄、性别及腰部疼痛急缓可以帮助你判断:① 45岁以下急性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过度劳累、扭伤或外伤,比如打网球、高尔夫球的时候猛烈转身瞬间腰部闪电样疼痛;② 青年人群,逐渐发生且难以缓解的下背痛提示潜在的骨异常,如脊柱关节病或椎体前移;③ 青春期男性缓慢发病高度提示脊柱关节病;④ 超过65岁的老年人则以肿瘤、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管狭窄和主动脉瘤更常见。▲怎样自查腰肌劳损呢?想要了解自己的腰肌是不是出现劳损问题,就要先定位具体的压痛部位。如果你从髂骨两侧沿着腰肌向肋骨按压,也就是下背部的肌肉起止点附近有明确的固定压痛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或触压,疼痛反可减轻,就提示腰肌劳损。但是,特定部位的局部压痛,且叩击后不能缓解,往往提示为背部本身的病变而非骨盆内或腹膜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向小腿或足部有放射痛; 下背痛的治疗针对慢性、急性下背痛,虽然有不同的治疗办法,缓解时间也有长短区别,但是一般都建议保守治疗。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发布的无创治疗下背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慢性下背痛患者,临床医生和患者应首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多学科康复、针灸、正念减压(中等质量证据)、太极、瑜伽、运动控制练习、渐进式放松、肌电图生物反馈、弱激光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或脊柱推拿(低质量证据)。鉴于大多数急性或亚急性下背痛患者,不论治疗与否,都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善,所以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如浅层热疗(中等质量证据)、按摩、针灸或脊柱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