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手游玩转跨界新方式,手游寻仙秦红玉在哪里
作者:本站作者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始皇帝在时,朝政尚能掌控,军队部署也算妥当,民间的矛盾尚能压服。正当始皇帝为万世基业而寻长生不老药时,没想到民间已经暗潮涌动,在他驾崩之后,秦帝国二世而亡了。在加上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偏信宦官赵高,朝堂之上“指鹿为马”,乌烟瘴气,满朝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免官流放、冤死族诛的太多。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国力军力达到巅峰,为什么却二世而亡?
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国能复灭六国,统一天下,老秦人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不可想象的。正当始皇帝为万世基业而寻长生不老药时,没想到民间已经暗潮涌动,在他驾崩之后,秦帝国二世而亡了。秦始皇治国靠法家,对待百姓律法森严,动辄刑罚加身。长此以往,这就给秦帝国的覆灭带来了隐忧,到了陈胜吴广起义时,原六国属地一呼百应,加之秦二世之昏庸无能,秦帝国突然崩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之富足强大始于商鞅变法,以“法”治国,有好有坏,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两面性:1、当他是秦王时,秦国百姓已经适应这样的法律制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更容易整合国内的各种人力物力,秦国上下一心,实现统一大业,这是良法。2、秦帝国建立后,这个政策就成了恶法。一般来说,一个帝国初建,经历了战争和动荡,民心思安。
但始皇帝还是按照以前的秦律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必然会遭到激烈的反抗。都说秦帝国“苛政猛于虎”,那到底都有哪些苛政,使百姓过不下去了,不得不造反呢?1、繁重的徭役。史书记载,按照秦律规定,男子年龄到了17岁就需要在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国家和地方上的徭役,直到年满60岁才能停止,要知道那时人的平均寿命尚不足40岁。
也就是说,男子成年开始,就要给秦帝国干到死为止。据统计,当时秦帝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北筑长城一次征调了三十万民夫;南戌岭南又派遣五十余万;修建立阿房宫、骊山陵墓又增加七十余万,再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壮劳力不下三百万人。为了始皇帝的私欲和野心,百姓家的男丁,每年忙碌在外,而且受伤乃至死亡的几率还不低,老百姓怨声载道成为必然。
2、沉重的赋税。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据史书记载,到了秦朝末期,所有赋税加起来,占到一户农家收获的三分之二。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勉强能维持生计,可是遇到灾荒,老百姓交不上税,那只能等待残酷的刑罚。3、严重的刑罚。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呢?因为受到肉刑(又称体刑,是残人肢体的刑罚)的人太多了。
秦律森严,除了死刑外,对于肢体上的摧残尤为严重包括:黥、劓、斩、宫等,当然还包括相对较轻的仗刑和徙刑。举个例子:不交赋税重则斩腿,轻则鞭笞;偷人东西黥面、劓鼻……总之,刑罚条目之多,处罚之细让人瞠目结舌。虽然,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终于统一天下,使得国力和军力达到鼎盛,但架不住民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始皇帝在时,朝政尚能掌控,军队部署也算妥当,民间的矛盾尚能压服。等到始皇帝已死,原本贤明宽仁的长子扶苏又被逼死,秦帝国之灭亡已经不可逆转。在加上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偏信宦官赵高,朝堂之上“指鹿为马”,乌烟瘴气,满朝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免官流放、冤死族诛的太多。等到大泽乡揭竿起义之时,全国响应,诸侯并起,秦帝国二世而亡也就成了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