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水浒手游农夫在哪里
作者:本站作者宋江见李逵的场景很特别,是在与戴宗在楼上喝酒时,忽然听到楼下喧闹。见今在此牢里勾当。《水浒》从反面着笔,在全书故事的开端,就以批判的笔调写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好在,晁盖是大气魄,上了梁山,除了感谢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依然不忘这位在牢中,背着叛徒名声的白胜。
怎么看待《水浒传》中的好汉?
梁山108将,多数人都是官逼民反,走投无路,逼上梁山,啸聚山林,招兵买马,聚在一起打家劫舍,揭竿而起,谱写了一曲反对封建专权的农民起义的赞歌。不过,梁山上的108将中真正配得上英雄好汉的人并不多,个人认为鲁智深、武松、阮氏三兄弟、李逵等不多的重要人物在个人品行、侠肝义胆、替天行道等方面均无甚污点,配得上英雄好汉这几个字。
不过,很多所谓的梁山好汉就只能说呵呵了,真的是人品堪忧啊,他们充其量就算上个强盗小人而已,而其人其事,我每次读来,都会气得七窍生烟。下面,我列举几人几事,看其罪行何其深重,为人何其无耻!1、假扮秦明,断其归路。在“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一回中,抓到秦明后,宋江为赚秦明入伙,叫众人将秦明灌醉,并派一小卒连夜假扮秦明,一方面攻打青州府,一方面把沿途老百姓都杀了,房子都烧了。
第二天秦明酒醒欲回青州,宋江等便不再劝,放秦明走,没想到秦明一到青州城门下,慕容知府便翻脸不认人,秦明此时还蒙在鼓里。此阴谋的直接后果是,秦明一家老小都被杀了,老婆的脑袋被挑出来示众。秦明被断了后路,不得不入伙。宋江歹毒之心在水浒传里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此时他还没有上梁山,却为了赚秦明为他卖命,不惜害了秦明一家老小。
秦明也是糊涂脑瓜子,他也不想想虽然直接杀他家一家老小的是慕容知府,但是间接杀人者,是宋江啊!秦明的反应更是让人恨其没有骨气:“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他只是说道:‘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只撂下一句话,其余他都忍了!这若是武松,必然要报仇雪恨,可秦明把被打掉的牙生吞进自己肚子里去了,所以不用说他是个软骨头,配不上好汉二字。
2、董平杀太守娶其女,是可忍孰不可忍。宋江在攻打东平府时,东平府的兵马都监是董平,太守是程万里。而董平其时无妻,后来,宋江设计生擒董平,董平归顺,掉过头来赚开城门,“董平迳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古人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样的人间悲剧一般只出现在肥皂剧中,可水浒传中,这样的无耻的事竟然发生在替天行道的所谓好汉董平身上,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一个人,高衙内,他的行径和被书中被批判的反面典型高衙相信林冲的夫人,设置陷阱陷害林冲的阴谋有何二致?董平不但不是好汉,是一禽兽而。
3、无独有偶,梁山上还有一人的所作所为可以与董平比肩,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在。扈三娘许配王矮虎之前,文中写道:宋江在青风山时,打破刘高的南寨,把刘家一家老小都杀了,王英自夺了那刘高的老婆欲做押寨夫人,却被燕顺一刀杀了。话说王英也真是个见色忘友的汉子,直接拎刀要跟燕顺单挑,被宋江劝住,并答应日后帮王英再找一个。
后来,三打祝家庄时,李逵一把火烧了扈家庄,将扈家一家老小杀个干干净净,只走了扈成一个。宋江叫宋太公将扈三娘收为义女,然后将扈三娘许给了王英。只可怜扈三娘一个女英雄,竟然忍辱贪生,下嫁王英。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扈三娘在梁山上,白天与杀害自己满门的李逵做同僚,替梁山冲锋陷阵,夜晚又要与帮凶王英同床共枕,真不知道她每天怎么活的,我读到这里真心佩服扈三娘心灵的强大。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是《水浒传》比较独特的存在,因其个性鲜明,豪迈爽直,很受读者喜爱。民间谚云:打不死的李逵,则把他比作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多以正面形象被夸赞和传扬。然而,这都是被选择性过滤了的李逵,施耐庵文本中真实的黑旋风,其实就是一个“黑杀才”,是一个被诅咒了的草莽豪强。李逵出身低微梁山好汉来自各个阶层,有朝廷将官、官府小吏、耕地农夫、打鱼渔民、江湖艺人、勾栏浪子、江洋大盗、梁上君子、医巫僧道、……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囊括了七十二行,更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李逵,绰号黑旋风,上应天杀星,小名李铁牛。梁山排座次时,位居第二十二位十大步军头领第五名。别看李逵名号吓人,排位很高,但李逵的出身却很低微。宋江发配到江州牢城,因吴用推举,宋江认识了戴宗。这天,宋江、戴宗在一家酒楼上喝酒的时候,李逵出场了。戴宗是这样向宋江介绍李逵的: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
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他酒性不好,人多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棍。见今在此牢里勾当。从戴宗的介绍中,得知李逵是在江州牢城里做事,充当一名狱卒,书中写作“牢子”。因为打死了人,李逵从山东沂州逃到江州。遇到赦免之后,李逵不愿意回乡,流落到了江州。
大概遇到戴宗之后,把他招做临时工,安排在自己所管辖的牢城之中,做了一名狱卒。狱卒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古时比较低贱的四大行当“娼尤皂隶”,李逵就属于“隶”。明朝的时候,皂隶的后代连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据戴宗所说,李逵是一个乡下人,即便是乡下人,地位都比“隶”要高出几个档次,旧时三教九流中,种田属于“上九流”,“皂隶(走卒)”则属于“下九流”。
即便如此,李逵都不愿意回乡,因为,李逵家实在是太清苦了。李逵探母那回书中,写了铁牛家中的状况:李逵看时,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进门便道:"娘,铁牛来家了!"娘道:"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养娘全不济事!李逵的哥哥李达是个长工,老实巴交的干活,生怕惹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壮劳力,连老娘都难以养活。这等贫苦,李逵自然宁愿做个狱卒,也不愿意回到乡下受苦。李逵出身低微,属于社会最底层人物,很值得同情。他生性率直,充满了野性的鲁莽,有时竟然还有几分可爱。但是,如果把戴宗的话与李逵的家境联系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李逵的身世,具备蜕变的性质。李逵出场时已经蜕变俗话说,家贫思孝子,李逵打死人后逃亡在外,尽孝是不可能了。
因而,他的母亲为此哭瞎了双眼。但是,遇到赦免后,李逵却情愿流落江湖,也不回去养活母亲。因为,江州城多好玩啊。宋江见李逵的场景很特别,是在与戴宗在楼上喝酒时,忽然听到楼下喧闹。宋江不知是谁在楼下闹腾,戴宗从过卖的那里打听到,此人正是自己手底下的小牢子李逵。原来,李逵赌博输了个精光,便问店主借十两银子翻本。
主人不愿意借,李逵便大闹起来,准备把店主家砸个粉碎。李逵的这段自我表白,彻底暴露了黑旋风的秉性,这个从赤贫蜕变为恶徒的黑大汉,所到之处便有暴力。在家乡不知为何就杀了人,亡命江湖后,又沾染上了喝酒、赌博、打人的恶习。这样的李逵还是好人吗?还值得同情吗?李逵的恶习还在这座酒楼中表演。宋江为了结识这个黑大汉,很慷慨的给了李逵十两银子。
得了这十两银子,李逵又去赌,这回依旧又输掉了。李逵照样耍赖,动手要抢回输掉的银子,便与十二三个赌徒打了起来。李逵说,自己平常都很直,这次不直一回。黑旋风似乎一点都不爽直,刚刚才强行跟店主借钱,转过身来却说自己一贯很直。李逵大闹酒肆,这家店子是不能再去了。宋江、戴宗便换了家酒楼,来到了琵琶亭。因为宋江要吃鲜鱼,李逵又到浔阳江闹事,结果,被浪里白条张顺引诱到水中淹了个半死。
《水浒传》中有句话,说的是“恶人只需好汉磨”,李逵差点被淹死,便是被张顺狠狠的磨了一遭。不过,张顺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独霸浔阳江,于他哥哥张横一样,都是一方黑势力。这两个恶人因为浔阳江一场搏斗,还是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宋江、戴宗、李逵、张顺很快便在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事务,却被一个二八女娘开唱打断了话头,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上一点。
那女娘大叫一声,蓦然倒地。店家救了半晌,那卖唱的女子才苏醒过来。他的爹娘听得说点晕他女儿的是黑旋风,先自惊得呆了半晌,那里敢说一言。李逵恶名远扬,打人不分对象,不问青红皂白。黑旋风兽性未退旋风就旋风罢,施耐庵为何要冠之黑呢?原本,李逵就是很黑的人。一出场,施耐庵就说他是一个黑大汉。江州劫法场,李逵赤膊上阵,一对板斧专往人堆里杀,他才不管杀的是官军还是百姓。
只杀得“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我不认为施耐庵是在赞扬李逵的豪迈,而是在谴责这个黑旋风真的很黑,就是一股席卷他人生命的妖魔旋风。宋江打下祝家庄,李逵又去嗜血,提着一对板斧杀到了扈家庄。扈成牵羊担酒来到宋江军中投降,作为宋江身边的人,李逵应当是见到扈家庄投降队伍的。但是,因为兽性大发,只要闻到血腥便要杀人。
可怜扈三娘一家老幼尽皆死于李逵的板斧之下,只逃脱了扈成一人。如果是李逵这般杀人是战场上的变态,那么,另外两件事情则远远超出了生理上的变态,简直就是兽性大发。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李逵为在宋江面前表达忠心,竟然就着炭火,用利刃将黄文炳的肉一块块割下来烤熟,做了下酒菜。活剐黄文炳替宋江出气情有可原,但人能吃人肉吗?除非野兽、恶魔。
偶尔为之也则罢了,同样的事情,李逵又干了第二次。这便是去沂州百丈村接母亲上梁山途中,把李鬼的肉做了下饭菜。第二件事就是斧劈四岁儿童。为了赚朱仝上山,吴用、雷横、李逵联手,在沧州盂兰盆大会的前半个月,从朱仝身边用蒙汗药迷倒的沧州太守四岁的小衙内,弄到树林子里用板斧砍开了无辜儿童的头颅。这节故事中,施耐庵特意设置了一个背景,就是盂兰盆大会前十五天。
简单而言,盂兰盆大会在道教传说中叫盂兰盆节,也就是中元节,时间是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这也是中国的鬼节。《水浒传》所说,李逵斧劈小衙内的事情发生在盂兰盆节的前半个月,指的是从这一天起到七月十五,阎王解除鬼的拘禁,已经去世的祖先可以得到自由。于是,子孙们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祖先。道教把中元节叫“盂兰盆节”,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寓意为生父母添福添寿,祈祷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施耐庵以道教、佛教的双重隐喻,来谴责李逵的兽行,从而,也以此进一步诅咒谴责李逵。既然是进一步诅咒,那么,李逵之前是否还被施耐庵诅咒过一回呢?李逵遭遇施耐庵严厉诅咒宋江把父亲、兄弟接到了梁山,公孙胜也下山去探视母亲。
此时,唤醒了李逵心底的一丝人性,也向晁宋二位头领告假,前往百丈村接老母亲到山上快活。但是,途中出大事了。李逵到得家中,见老母瞎了双目,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趁哥哥前去报官的当口,背着母亲便往梁山跑。到了沂岭之上,老母亲忽然感到格外口渴,李逵便把母亲放在岭上一块大青石上坐地休息,自己挎着腰刀下到溪涧里取水。
到了溪边,却没有盛水的容器,李逵爬上另一座山头,来到泗洲大圣祠堂,拔掉了门前的一座香炉,再下到溪里洗刷干净,装了水又爬上沂岭。然而,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了。于是,黑旋风便奋勇杀掉了老虎一家四口。李逵取水,根本就没有必要拔掉香炉,他腰中的刀鞘可以盛水,泗洲大圣祠堂里总会有破罐破碗可以盛水。然而,李逵眼中只有这座香炉,根本就没进庙中寻找。
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呢?是在赞扬李逵的孝道,亦或是憨人做憨事,竟然以石香炉当水具而让人感动黑旋风很可爱吗?绝对不是,施耐庵是以此来诅咒李逵。泗州大圣,本是西域僧人,世称“僧伽大师”、泗州佛,是观音的化身。观音在民间是普度众生之佛,又是帮助百姓传承香火的菩萨,即“送子观音”。李逵的母亲念佛,李逵则要断掉观音的香火,这样的悖论多具讽刺意味啊。
既然李逵拔掉了香火炉,自然就是无后了。梁山泊很多好汉单身,缘故却在这里。施耐庵的诅咒实际上是一种愿望,他希望李逵这样的妖魔就此绝迹,不再繁衍生息,以期天下太平。《水浒传》从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建立大宋太平天下开篇,七十回又以“天下太平”四个青字结尾,便是《水浒传》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因而,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道家最高阶神告诫宋江要斩断魔心,去邪归正,“还道”正道。
水浒一百单八将排名谁的排名最冤枉,严重不符合他的能力?
林冲、武松、李俊、孙立、扈三娘,我认为这五人的排名很冤枉,严重不符合他们的能力,他们都受委屈了。梁山108将的排名其实并不是按照绝对公平的方式进行的。很大程度上,是以宋江的个人意志进行的。宋江对于排名的先后,自然有着私心:首先,一定要照顾自己的嫡系。比如说戴宗、李逵、朱仝等人。其次,要照顾到较为有实力的团体。
最典型的就是三山派系的人,比如说二龙山的鲁智深、武松,少华山的史进、朱武等等。最后,还要照顾到那些能力很强而立场又和他一致的的降将。比如说关胜、秦明、呼延灼等人。显而易见,梁山好汉排名既然是从宋江的个人角度出发,就势必会有一部分人的排名比较冤枉,没能符合他们的能力。那么,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我选出的五个典型人物。
1、豹子头林冲:功勋宿旧,枪挑天下就人物形象好评度而言,《水浒传》的林冲类似于《三国演义》的赵云,都是枪挑天下、英武脱俗的勇将,广受大家的喜爱。林冲的武艺自不用说,东京城80万禁军教头,那可是京城卫戍部队的武艺教官。如果武艺不拔群,根本就站不住脚。从资历上看,林冲算是梁山最早一批入伙的元老。他辅佐晁盖火并王伦,占据梁山,奠定了日后的梁山基业。
后来又先后参与了梁山的一系列战役,为梁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以林冲的实力和功绩,他却只排在了第6位。有的人可能觉得第6位已经很高了,做人岂能得便宜卖乖?其实不然。第1、2位的宋江、卢俊义,两人都是首领级的,暂且不提。第3、4位的吴用和公孙胜两位大军师,作为梁山的头脑智囊,屈居其后也就罢了。但是后来的关胜却排在了林冲前面,这是难以服众的。
关胜从武艺上来说,并没有强过林冲。而从资历和功劳上来说,他作为一个加入梁山较晚的降将,更是差林冲十万八千里。那么宋江把关胜捧这么高,一方面可能是仰慕关胜是关羽的后人,关胜沾了关老爷的光,另一方面林冲本是晁盖的人,又有功高盖主的趋势,所以宋江需要关胜这么一个人,在位次上稍微压林冲一头,以对林冲形成牵制。
但如此一来,林冲在排位上,明显是受了委屈的。别小看一名之差,天罡前六差多少算多?2、行者武松:百姓心中的打虎英雄打虎的武松应是《水浒传》中的流量明星,老百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武松的实力自不用多说,一身武艺甚是高强,然而他却只排在第14位。前面的马军五虎将也就忍了,通常来说骑兵压制步兵倒也说得通。
再往后看,有第10、11位的柴进和李应挡路,虽然不甘但也不得不忍,因为柴进和李应是掌管钱粮的大管家,一文钱也会难到英雄好汉嘛。而第12位的朱仝就很奇怪了,明明本事不如武松,但也挡在了武松前头。原来,朱仝过去是郓城县的马兵都头,是宋江的同事旧识。而且朱仝这人很仗义,曾经救过晁盖,也救过宋江。因而宋江把他当嫡系照顾一下,便不难理解了。
至于第13位的鲁智深,实力也很强,但他真正压武松一头的原因是当初在二龙山时,鲁智深是大当家。所以他排名在武松之前倒还说得过去。但不管理由多充分,武松上面的关系户还是有些多了,如果凭实力讲,武松绝对是受委屈了。3、混江龙李俊:未来的海外国主李俊这个人最初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但后来再看,就更觉得他相当了不起了。
他不但是一名优秀的水军统领,而且在经历多次激烈的战役后,不但没死,反而在征方腊后扬帆出海,带着童威、童猛等人去了暹罗国,做了一方国主。从梁山的排名来看,水军天生就矮陆军一头。身为水军统领中排名最高的李俊,也只在三十六天罡中排到了第26位,相当的靠后。如果凭真本事的话,他前面那些关系户诸如宋江的同事雷横、宋江的铁杆小弟李逵、刘唐、戴宗,这些人都得靠后站。
可惜归可惜,但好在李俊自己争气。在梁山这艘大船路子越走越飘的情况下,他及时止损,带着自己的小团队去海外打造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以他未来成为暹罗国主的成绩,他的领导力一定不在宋江之下,这绝对是一个被梁山排名埋没的优秀人才。4、病尉迟孙立:拥有天罡实力的地煞孙立原本是登州兵马提辖,擅使鞭枪,有“病尉迟”之称。
他曾在弟弟孙新,弟妇顾大嫂的劝说下营救了解珍、解宝兄弟。后来他还卧底祝家庄,助梁山攻破强敌。现今通行的水浒传版本,孙立被列在了七十二地煞之中,但其实在早期,被认为是水浒传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所记载的36人天书名单中,病尉迟孙立是列在第24位的,这其实才比较符合孙立的实力。后来不知为何,他在流传的版本中演变成了排名第39位。
诸如孙立救过的解珍、解宝都被安排进了天罡,刘唐、李逵这些人更不必说,按照这个实力标准,孙立进入天罡绰绰有余。有人说宋江是为了派系平衡故意压制孙立的,我觉得不排除此种可能。不管怎么样,民间对孙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民间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天上孙立,表字悟空。”的俗语来称赞孙立的武艺。所以孙立被排名到地煞,绝对是屈才了。
5、一丈青扈三娘:梁山独秀一枝花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三位女将之一,也是梁山上武力最高的女性。他本是扈家庄扈太公的女儿,年轻貌美,武艺高超,可惜被宋江嫁给了王英这么个丑货,宋江的用心还真是够自私的。武艺方面,扈三娘善使一对日月双刀,活捉过矮脚虎王英。又在欧鹏、邓飞、马麟的轮番缠斗下,全身而走,最后不敌“万夫不当”的林冲,被活捉,但这并不丢人。
后来的防御战役中,扈三娘娘还用套索捉住过呼延灼的副将彭玘和关胜的副将郝思文。打东平府时,胡三娘和孙二娘又一同捉住了董平。所以,扈三娘的武艺不俗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却只能排在丈夫王英的后面,位列第59位。在扈三娘的前面充满了各种她的手下败将,比如第41位的郝思文、第43位的彭玘第48位的欧鹏、第49位的邓飞还有第58位的王英。
剩下人中还有一些关系户,就不一一点评了。扈三娘作为梁山武力最高的女性,一枝独秀,清丽脱俗。但她的排名与她的实力严重不符,我个人认为她的排名至少要再提升10位。结语以上就是我认为在梁山排名中,比较受委屈的5位经典人物。其实,梁山的排名中还有很多人受了冤枉,没能与他们的真实实力相称。期待大家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水浒传》王进到底去了哪里?史进为何不再继续寻找师父?
王进走,史进来 《水浒》出现的第一个英雄,不在百零八将之中,却是引出百零八将的一个人,他就是王进。为什么用这样一个人来引出底下的百零八将呢?因为他叫“王进”。王进本该是“王道”推进之意,却因来了高俅,将其逼退了。但“王道”对天下负有责任,是不该一走了之的,因此让王进在史家庄停留了一下,收了个徒弟,这徒弟不叫别的名字,偏叫做史进。
史进也就是历史的推进或历史的形成,正如金圣叹说的,“作者盖自许其书‘进于史’矣”。历史在王道难以存在的情况下,就只能由史太公的儿子、满县人都口顺称他“九纹龙”这样的“后生”和“大虫”来担负其责了。“史太公”者,历史之父也。王道远退,而后才有刀光血影的现实历史,这就是作者的历史观,也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历史观。
作者与孔子一样,对此洞若观火而又无可奈何。但史进本来玩的只是“花棒”,是“嬴不得真好汉”的。王进对史进“十八般武艺,从头指教”,经过“半年之上”,让“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重新学得十分精熟”,只有王进教的武艺才真的上得战场。不得已用非常的手段来继续王道的事业,正符合着王道的精神。王道是既退而又不退的。清静无为的王道,不得不让史进这些“魔王”,来大有作为一番。
金圣叹说,“王进……进之于王道”。“王进去后,而有史进。史者,史也”。这说得是不错的。 《水浒》从反面着笔,在全书故事的开端,就以批判的笔调写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这样的一个高俅,其实恰恰不符合一个较正常较好的封建朝廷的用人标准,然而他竟被气味相投的皇上“抬举”成了“殿帅府太尉”。
所以全书写的也就是“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把好人们,从林冲这样端正善良的武官,到普通农夫渔父,尽皆“逼上梁山”。 “大宋朝”的这幅景象,正是孔子最为痛心疾首的“邦无道”。所谓“邦无道”,就是朝廷社会从上到下“礼”的崩溃。“仁、义、德……”这些说起来很好的东西,还有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东西,集中起来用一个字说,就是“礼”,上面如果带头背离了“礼”,下面也就统治不住了,俗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柱不正倒下来”,也就是天下大乱。
可见这个“礼”真是命根子,“国之干也” ,正是“中柱”的意思。“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孔子说,“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作者找到了他写《水浒》这本书的合法的思想根据,那就是:“礼失而求诸野”(孔子语,见“汉书·艺文志”)。《论语》中好些话是和这句“礼失而求诸野”有联系的,比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孟子也说过,“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这些,都大可用来为“水浒英雄”作辩护。施耐庵没有明说“礼失而求诸野”的话,他是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贯穿了这句话所体现的思想精神。从以上所引孔孟之言可证,这一思想精神,确实是正统儒学所含有的。但施耐庵有时也在书中某些诗句、某些只言片语里,用文学的生动语言,直接地说出他的这一思想根据。比如,“只为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第二回),“只为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第五十一回)。
而全书的定位是:“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设除(即任命)滥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并无异心”(第六十四回)。于是,“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引首),也就言之成理了。 在这样坚实的攻不破的思想立足点上,《水浒》说出的许多话,在正常思维之下,显得是“奇谈怪论”,其实,它正体现了“礼失而求诸野”,说是的“礼失”之后的情况,形成一种逆向思维的话语,“反话”能够“正说”。
比如,“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盈余盗是公”(第十六回)。“剥民官府过于贼”。“官赃应与盗赃同”。“莫疑官府能为盗,自有皇天不肯容”(第十八回)。林冲这些梁山英雄的行为,也就都有了最合法的依据,“忠义立身之本,奸邪坏国之端。狼心狗幸滥居官,致使英雄扼腕”(第四十九回)。“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第十九回)。
书中可以公然夸奖宋江是“仁义礼智信皆备,替天行道动天兵”(第四十二回),这简直是对比着“仁义礼智信……这些却不会”的高俅来写的。还有第五十五回夸奖宋江,“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百八人”。书中也可以公然夸奖那些被刺配充军的罪犯,“尽是咬钉嚼铁汉,无非沥血剖肝人”(第九回)。
甚至作者也可以站出来为自己作的书辩护:“《水浒》请看忠义士,死生能守岁寒心”(第二十回)。所谓“岁寒心”,不是一句用熟的形容词,而是引用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指的是朝廷社会上下“礼崩”了,天下不可收拾了,而水浒英雄却能出来补天,为“礼”的恢复而浴血奋战,好比岁寒之中的松柏。蔡京高俅这些人是高踞在“庙堂”之上的,宋江这些人是鼠窜在“草野”的,这正是“礼失而求诸野”。
所以才写到招安之后皇上见了打着“顺天、护国”旗帜的梁山好汉,“喜动龙颜,心中大悦”,说“真英雄也”。 高俅要打王进,众牙将劝高俅,“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头,权免此人这一次”,金圣叹评点说,“得此一笔,王进为无瑕之璧,不似后文众人身犯刑法”。后来的好汉被施以刑法的第一人是林冲,身上挨了打,脸上刺了字,称不上“无瑕之璧”了。
王进因为担负着“王道”的象征意义,他是不应当被高俅这等奸人有所玷污的。金圣叹跟踪作者对王进的描写,评点出王进体现儒家王道的气象,如:“写王进,全是孺子之色,不作英雄身份”,“宛然一幅孝子慈母行乐图也”,“全是高眼慈心,亦复儒者气象”,“写王进全是儒者气象,妙妙”。这些确实揭示出了王进性格特征的一个要点,而作者何以在第一回写这样一个人,也就发人深思了。
王进其人,列为“开书第一筹人物”,正是他引出无数英雄来整治高俅,他象征着“王道”在“邦无道”情况下对梁山泊的默许以至称赞,王进“神龙无尾”一样的远走,象征着对梁山泊的选择是“王道”不得已而为之的。金圣叹说,“何用知天下无道,曰,高俅来,而王进去矣”,又说,“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矣”。这些说得也是不错的。
王进走了,史进与少华山上的强盗(当中是“神机军师”,左右是“跳涧虎”、“白花蛇”,正是用兵的象征)联结上了,从今后,“直使天罡地煞一齐相会。直教芦花深处屯士兵,荷叶阴中治战船”。一部《水浒》英雄故事由史进而正式开场了。王进走到何处去呢?是去投军“镇守边庭”。这简单一笔,是点醒宋朝严重的边患,是说宋朝国内在昏君与奸臣统治下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最后又屠戮宋江不能利用于边境,而北国虎视眈眈有亡宋之心,宋室终于南迁以至于为金元所灭。
假如你是《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宋江跟晁盖内斗你会支持谁?
假如我是《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宋江与晁盖内斗,我会支持宋江。一、晁盖与宋江内斗的根本原因。晁盖与宋江的根本分歧,不是个人恩怨。晁盖等八人抢夺了梁中书的生辰纲,官府活捉了白胜,白胜忍受不住折磨,供出了晁盖。在官府派兵捉拿晁盖前,郓城县押司宋江通风报信,给晁盖等人的逃跑赢得了时间,宋江可以说是宋江的救命恩人。
他们二人的根本分歧是梁山前途的大事。晁盖的主张是“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宋江的主张是谋求朝廷招安。晁盖的“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夺取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矛头直指大宋皇帝,有企图推翻宋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意向。其宗旨是积极的,也是最得《水浒传》的广大读者赞许和支持的。宋江的招安决策,无疑是最受诟病的。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投降派”和“反面教材”。
但初晓儿支持宋江,不支持晁盖,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路线的本身,而主要在于他们对各自推行的路线具体做法。且看下文。二、晁盖的理想达成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最后必须推翻宋王朝统治,夺取国家政权。否则将很快被宋王朝扑灭。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推翻宋王朝是不可能的。1、军事力量不够。梁山泊仅一洼之水及所谓一百八将。
而宋王朝用“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来形容,并不为过。历史上,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起义,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便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剿灭,宋江被活捉。历时不到两年。梁山泊的实力,其实是远远不及方腊义军的。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这里不去说它。就是在小说《水浒传》也直接写明方腊占有江南六州五十二县。是梁山泊不能比拟的。
至于《水浒传》写宋江招安后灭了方腊,那只是小说家言。另外宋江打方腊,是有宋朝廷做后盾的,并非梁山泊孤军作战。2、实际措施缺乏。晁盖除了严格规定,山寨里的弟兄们外出打劫时,不得伤人,只图财不害命。其实,这种做法,与一般绿林强盗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并无多大区别。晁盖的“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想法,并没有付诸实施。
他所决定的两次作战,一次是江州救宋江,第二次是打曾头市。前者是报恩,后者是挽救大权旁落的困境。3、晁盖缺乏笼络人心的韬略。杨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盖因为与他俩同时上梁山的时迁被祝家庄活捉,二话不说,直接命名下属把杨雄、石秀拉出去砍了。理由是“折了梁山泊的锐气!”要想真正地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必须广纳天下英才。
时迁是小偷出身,但他并非一无是处,后来上山后他在“盗甲”引徐宁上山,和多次的刺探军情中,起了很大作用。杨雄、石秀后来都是“三十六天罡”中人,是步军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八将里排位很高。假如真的杀了他们,会直接影响梁山泊的发展壮大的。仅此三点,晁盖领导下的梁山泊,不会兵强马壮,不会有多大前途。只要朝廷愿意,很容易会被剿灭。
三、宋江的招安决策,是《水浒传》里梁山泊的唯一出路。《水浒传》里,水泊梁山军队,没有群众基础,只是一群啸聚山林的草寇。如果他们坚持占山为王,与当时人民大众的愿望并不一致。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复杂,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代。人民大众的普遍愿望是抵御外侮,捍卫国家主权。《水浒传》所在的时代,宋徽宗在头一年禅位给太子赵桓,第二年三月就与宋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国俘虏。
可以说他等同于北宋的末代皇帝。比《水浒传》发生的事件稍迟,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宋高宗时代。驱除鞑虏,还我河山,是那时候人民大众一致的呼声。《水浒传》里的梁山泊人马归顺大宋,与宋王朝共同抗击侵略者,才是正途。李逵的所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无非是粗鲁的愣汉胡言乱语罢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并非长久之计。
梁山泊一百八将里,绝大多数人,包括所有朝廷降将都是奔着宋江的招安决策而留在梁山泊的。花荣、朱仝、雷横、杨雄等人也是期待朝廷招安,重回体制内的。吴用、卢俊义,前者是招安派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后者是宋江的牵线木偶。江州派的李俊、穆弘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当上朝廷的大官,就是他们追求宋江的目的。所以说,《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唯一出路就是被招安。
《水浒传》其实不是写农民起义的,你知道作者真实的意图吗?
《水浒传》确实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要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必须从《水浒传》的实际描写出发,并把这些描写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加以认识。宋江起义的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宋徽宗不以国事为念,沉迷于声色犬马;“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江南的应奉局、造作局豪夺巧取,运送花石至京师的船只络绎不绝,广大民众不堪重负,中产之家也至卖妻鬻子;山东、河北等地设西城司,增加赋税,水旱不免;还有每年进贡给辽、夏的银绢以百万计,都要从老百姓身上榨取。
不堪忍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广大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方腊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水浒传》并没有去反映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本质特点,读者很难从作品中看到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所引起的反抗斗争的正面描写。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中,除一部分原是朝廷将官外,其余的主要是梁山泊周围大大小小山头上的头领。
然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头很难说有一个是农民起义的据点。例如,桃花山上强要民女做压寨夫人,专门“下山拦劫过路客人钱财”的周通;少华山上“薅恼村坊”、不让附近居民上山打捕野味的朱武、陈达、杨春;白虎山上“和本乡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众占山,打家劫舍的地主少爷孔明、孔亮;清风山上“因为消折了本钱,流落在绿林丛内打劫”的燕顺;枯树山上“平生只好杀人”的鲍旭;芒砀山上“商量了要吞平梁山泊”的樊瑞、 项充、李衮;对影山前“比并戟法”、争强斗胜的吕方、郭盛;以及登云山里聚众打劫的邹渊、邹润等等,说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袖,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正如很难让人承认原来占着二龙山“聚集着四五百人打家劫舍”的邓龙一伙是农民起义,承认扬子江里以劫人钱财为生的截江鬼张旺和油里鳅孙五是造反英雄一样,如果硬要将后者与前者加以区别,只不过前者后来归顺了梁山泊、参加了宋江的事业而已,而后者只是一伙乌合之众。宋江所领导的梁山泊,与以上所说的大大小小的山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宋江起义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严密的组织建制,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后实现了起义的目标。
在《水浒传》作者的心目中,宋江起义与方腊起义是完全不同性质的起义,因而他对这两种起义有着爱憎鲜明的不同态度。在作者笔下,方腊是歙州山中樵夫,“因朱勔在吴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恐,人心思乱”,便 “乘机造反”,他们“占据州郡,擅改年号”,“自为国主,独霸一方”,真正和腐朽的赵宋王朝有不共戴天之势,非推翻赵宋王朝不会放下武器。
这样的起义,应该说是真正的农民起义。然而《水浒传》对方腊的起义却持否定态度,对方腊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宋江等人将方腊起义镇压后,作者深有感触地说:“神器从来不可干,僭王称号讵能安!”谁胆敢凯觎皇权,谁胆敢犯上作乱,方腊的结局就是榜样。而“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州占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赃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
”所以受到作者的同情和肯定。在《水浒传》的描写中,“聚义”与“造反”是绝不相同的。宋江等大闹江州,火烧无为军后,李逵曾说:“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的?”并且喊出了“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口号,却遭到戴宗的呵斥。李逵的意见显然是不被宋江等人所接受的。在作者看来,宋江这伙人的行为不是“造反”,只是打击贪官污吏,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
正如阮小五在抗拒官军时所唱的渔歌那样,他们是“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为了避免梁山泊一伙走到方腊式的造反道路上去,《水浒传》安排有造反倾向的晁盖被曾头市的史文恭射伤而死,并让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竖起“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所谓“忠义”,按作者的说法就是“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权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
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替被奸臣蒙蔽的赵宋天子来整顿社会秩序,惩治贪官污吏。既然《水浒传》作了“在晁盖恐托胆称王,故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的安排,作者怎么可能把宋江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英雄来进行塑造呢?说《水浒传》描写农民起义的,显然与作品实际不符。有一种传统的看法,以为梁山全伙受招安标志着这支起义军的失败。
其实,《水浒传》作者并不这样看,他把宋江等人的接受招安描绘成节日庆典。你看那“从梁山泊直抵济州地面,扎缚起二十四座山棚,上面都是结彩悬花,下面陈设笙箫鼓乐”,宿太尉骑在马上,张叔夜在后相陪,吴用等乘马跟着,至梁山泊水滨,“香烟拂道,宋江、卢俊义跪在前面,背后众头领齐齐都跪在地下,迎接恩诏”;“三关之上,三关之下,鼓乐喧天,军士导从,仪卫不断,异香缭绕,直至忠义堂前”——这场面写得何等瑰丽壮观!这种节日气氛的渲染,胜过梁山泊上重阳佳节的酒会,也胜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大典。
在《水浒传》作者眼里,梁山泊全伙受招安是这支起义军的真正胜利,因为梁山泊上绝大多数头领多年的夙愿实现了,梁山泊起义的基本目标实现了。作者所要描写和歌颂的正是这种以招安为目的的起义。以招安为目的的起义是宋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只有了解这种文化现象,才能够对宋江的起义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属于什么性质的起义?前面笔者已经做了介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宋江故事在南宋流传中呈现出新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认为宋江起义是与方腊起义不同性质的起义。
在人们心目中,宋江是受了九天玄女娘娘天书而“广行忠义,殄灭奸邪”的“呼保义”。而“保义郎”正是两宋之交朝廷招安忠义军头领所授的基本武官官阶,在宋代武官中属于很低的一个职级。宋江自呼保义,说明他没有野心,所谓“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迹”,因此得到南宋士大夫的普遍欢迎,朝廷也允许讲说宋江的故事。龚开在《宋江三十六赞并序》中给宋江的赞语是:“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
”正是对宋江故事在南宋流传特点的一种概括。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由于宋江故事在流传中突出了“忠义”的特点,所以南宋时期的许多忠义故事被整合到宋江故事中来,极大地丰富了宋江故事的内容。在南宋流传的宋江36人中,有不少是南宋著名的忠义军头领和爱国将领。现略举几例如下:大刀关胜本是济南府(今山东济南)的一员将领,骁勇善战。
建炎二年(1128)冬,金兵围攻济南,关胜引兵拒敌,金人无机可乘。济南府知府刘豫早已心怀不轨,于是杀关胜降金,后来刘豫在金人扶植下建立了伪齐政权,为人民所唾弃。《水浒传》作者为了纪念关胜这位抗金英雄,让他上了梁山泊。铁鞭呼延绰(《水浒传》为双鞭呼延灼)的原型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手下将领呼延通。绍兴六年(1136),呼延通在宿迁县(今属江苏)与金人牙合孛交锋,两人苦战多时,最后扭打在一 起,从马上坠落于坑坎中。
牙合孛用篦刀刺呼延通腋下流血,呼延通死死掐住牙合孛的咽喉不放,终于生擒牙合孛,《水浒传》中呼延灼活捉韩存保便是前一故事的翻版。 船火儿张横和浪里白条张顺,一为南宋初年太行山忠义军头领,一为南宋明末年襄郢西山民兵部将。张横是抗金英雄,绍兴五年(1135)秋,张横败金人于宪州(今山西静乐),擒其守将。张顺则是抗元英雄,咸淳八年(1272),张顺与张贵带领西山3000民兵顺汉水援救襄阳 (今湖北襄樊)。
这时襄阳已经被元军围困5年,宋军多次救援都遭失败。张顺等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转战百余里,到达襄阳城下,给予城内守军极大鼓舞。及收军点视,独失张顺,几天后有浮尸溯流而上,披甲胄,执弓矢,直抵浮梁,军中惊以为神,襄阳军民将其敛葬,并立庙祭祀。《水浒传》中“涌金门张顺归神”一节便是这段史实的摹写。《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农民起义,除了宋江起义的历史事实,水浒故事流传的社会背景和材料来源,以及《水浒传》的实际描写以外,还有《水浒传》成书以后的遭遇,也能够说明《水浒传》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尽管《水浒传》何时成书现在还有争论,但是现在所知《水浒传》的最早刻本不是民间坊刻本,而是明嘉靖年间都察院刻本,都察院是朝廷监察各级官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机构,由都察院出面刊刻《水浒传》,自然如鲁迅所说:“世人视若官书”。如果说明朝都察院刊刻一本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来鼓励民众造反,这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水浒传》在明代流传时,都冠有“忠义”二字,书名就叫《忠义水浒传》,或者就干脆叫做《忠义传》,这与宋江故事在宋元时期流传的基调是一致的。如果硬要说历代统治者都容忍人们公开宣扬造反,那就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了。当然,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 六月二十三日由朝廷发出第一道禁毁《水浒传》的命令以后,《水浒传》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朝廷由推崇《水浒传》变为禁毁《水浒传》。
清代统治者 也沿袭崇祯皇帝的这一政策,坚持禁毁《水浒传》。这当然说明《水浒传》确实有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内容,不过,细致分析,这里还有其他原因。崇祯十四年 (1641)二月,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贯华堂刊行,金本《水浒》只保留了《水浒传》前七十回,所谓“削忠义而仍《水浒》”,并通过评点大骂宋江“假忠义,真强盗”,凸显了《水浒传》中的反抗性内容,加上当时正是农民起义如火如茶的年代,这自然会引起统治者对《水浒传》的反感和恐惧。
清代在多次禁毁《水浒传》时,都注明“即《五才子书》”,如乾隆十九年(1754)、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七年(1868)的禁令,无不如此,说明所谓统治者禁毁《水浒传》主要是针对金(圣叹)本。事实上,清代所流行的《水浒传》,全部是金批《第五才子书》,以至于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般人还不知道有多于70回本的《水浒传》,后来发现120回的《水浒传》还惊喜不已,出版时特意取名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
《水浒传》中唯一的农民九尾龟陶宗旺的武力究竟是什么水平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围绕陶宗旺身上的最大“敏感点”就是他的农民身份以及加入的这场没有农民的农民起义罢了。但在逻辑文史姨看来,把陶宗旺定义成唯一的农民并不合适,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不少人上山前或者是落草前家里都是以务农为生,比如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本来也是农民。而只是因为施公在介绍陶宗旺时加了一句“庄稼田户”就被大家广泛的定义了,但如果陶宗旺没去黄门山的话,仅凭农民身份的他是不可能上梁山的。
另一方面,人家陶宗旺本质上是建筑师,所以上山后负责的是维修之类的工作,大家可不要混淆了。既然能被欧鹏接纳,陶宗旺除了具有建筑方面的才华外,武功也是不错的,施公对其的设定是“颇有气力,也能使枪抡刀”。话说梁山上力气大的人很多,像鲁智深、武松那样的神人也有机会秀自己的肌肉,陶宗旺的力气仅限于文字阶段,不少恶心的自媒体作者居然开始吹陶宗旺的大力王,真是不可思议。
黄门山四人组得知宋江在江州遇难后,就准备去劫法场,没想到走慢了一步宋江已经救下了,四人只能选择半路主动入伙,宋江见小弟来投靠自然很高兴,于是欧鹏、马麟、蒋敬、陶宗旺就正式成为了梁山的一员。上山后的陶宗旺并没有什么亮点可言,充其量就是在混战中收拾收拾小兵,摆摆架子诱诱敌之类的。如果我们按照“一力降十会”的观点来看,那陶宗旺还是能掀翻不少人的,但很无奈,陶宗旺给我们的表现更多时候还是局限于技术层面,盖楼造刀我可以,冲锋陷阵我也不怂,但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陶宗旺在梁山攻打润州时被乱箭射中,接着被马活活踩死。
总的说陶宗旺这种技术型人才其实完全可以被赵佶召入宫中任命,但我们发现能被朝廷接纳之人除了昔日的朝廷旧将外就是无前科的文艺青年了,所以为什么即使朝廷中工笔人才满满,萧让、金大坚还是能被召入宫中,纵使陶宗旺手艺再高超,单凭黄门山悍匪这条“黑历史”,陶宗旺也不可能吃皇粮了。总的来说陶宗旺的武力水平在梁山上不会垫底,毕竟有力量和勇气的加成。
《水浒传》里白胜被捕变节,为何还能以地耗星排在第106位?
一是白胜虽然被捕,也供出了一些人,但事实上,他从来没有供出官府没有掌握的信息,他供出的都是官府已经知道的。另外,白胜其实是有能力的。(这一版的白胜很经典)再说了,白胜也是生辰纲的一员,在梁山上坐把交椅不成问题吧,偷马贼段景柱都有位置啊。下面我们讲一下白胜这个人,讲讲江湖中的小弟。白胜,一个在梁山上极容易被忽视的人,排名106位。
他的梁山之路,完全是一种偶然。晁盖商议劫生辰纲时,算来算去少了一个落脚地。晁盖随口提了一句: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要是何涛的弟弟何清住得近黄泥冈,那劫生辰纲的就是何清而不是白胜了。所以,白胜的命运改变非常随机。白胜的人生就此改变,以前的他不过是一个闲汉赌棍,没钱时还需要向大户讨钱。
他的加入也轻描谈写,吴用招抚阮家兄弟,要亲自跑一趟,苦心经营话术才把阮家兄弟招了过来。而白胜似乎不用费任何口舌,也不通知,也不存在商量,晁盖数人在庄园里就决定了他的命运。白胜去不去,有什么条件,似乎不在晃天王的考虑之内。此时的白胜或在赌桌上抹冷汗,或者在不太漂亮的老婆身边抹热汗,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一群并不相干的安排了。
出场时,白胜已经成为生辰纲集团的一员。只见他挑了一个担子,“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不知道这歌词是他的原创 ,还是吴用的创作。这简直太有才了,每一句都暗含机关。是专为杨志一行人创作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唱的是热,是苦。“农夫心内如汤煮”唱的是军汉心中的烦闷。
“公子王孙把扇摇!”唱的是梁中书的悠闲,唱的是杨志的跋扈。这群军汉听在耳中,不由得多了三分燥热,或许这首歌确实是吴用写的,但白胜将它完美的展示了出来。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生辰纲这场戏,他一个闲汉赌棍突然成了一群英雄好汉的核心人物。在下面的应答中,白胜应对自如,毫无破绽,要是寻常人,做这等劫生辰纲的大事,只怕早就腿软舌打结,说不利索了。
吴用们与白胜故意演戏,白胜演得生动自如。【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噪!”】一夺、一赶将、一劈手、一倾、一盖、一丢,动作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绝对是骨灰级的老戏骨。
生辰纲这场戏,白胜台词最多,动作最多,他在这里的演出戏份超过了他后面的七十余章的总和。没有白胜这场超水平的发挥,怎么可能骗过已经吃过亏上过当的老江湖杨志?事情发了后,官府第一个找到他,把他从老婆的被窝里揪了出来。世人都说白胜背叛过组织。其实白胜真的一句都没有多说。直到官府的人喝破晁盖的名字,他又捱了一歇,他才肯说出晁盖的名字,多余的六人,官府未能掌握的,却是怎么也不说了。
【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府尹喝道:“贼首,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了,你这厮如何赖得过!你快说那六人是谁,便不打你了。”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
”知府道:“这个不难。只拿住晁保正,那六人便有下落。”】只是何涛面见宋江,到了宋江嘴里,已经成了:“只不知道白胜供指那七人名字?”宋江见了晁盖。【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白胜叛徒的名声被大哥一定性就再难洗脱,任他后面如何努力,也难往前跃升座位。
生辰纲主谋,皆是八人所为,世人再谈起时,只道是七星聚义,七星上的一道白芒白胜,大家已经不愿不耻谈起了。好在,晁盖还是大气魄,上了梁山,除了感谢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依然不忘这位在牢中,背着叛徒名声的白胜。【晁盖再与吴用道:“俺们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于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
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白胜上了梁山,也没有负过晁盖,曾头市一战,晁盖身中暗箭。救他的五人,皆是生辰纲派系,这其中,赫然就有武功羸弱的白胜。【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