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继妃上位攻略无防盗,如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但是这家公司规定永无假日还规定春节不放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如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但是这家公司规定永无假日还规定春节不放

可以收集证据请律师告公司
没有,可走!不给钱就告!

如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但是这家公司规定永无假日还规定春节不放

2,继妃上位攻略 txt下载

《继妃上位攻略》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oGBGZHuflkpWhw7kTkbgQ继妃上位攻略.txt0.73M 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pzed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pzed 《继妃上位攻略》是已完结的一部爱情类网络小说,作者是骨生迷。

继妃上位攻略 txt下载

3,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

《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Rl80T1g2bHLBgs6AoWdfg?pwd=bsl8 提取码:bsl8简介:本王给你的,你只需接受。安分守己,本王不会亏待你。别自作聪明兴风作浪,小心尸骨无存!他星眸冷湛,嗓音凉薄。是,王爷!她眉目低垂,温顺恭谦。她所求,本就是一世安稳、与世无争,还多了一座大大的靠山庇护,简直就是运气好到爆,为毛要起别的心思?他们的嫁与娶,与情爱无关,各取所需罢了!只是后来,这个强势、骄傲、冷峻而又霸道的男人缠着她要她为他生孩子,这又是抽什么风?她从没想过先抓住他的胃、再抓住他的心,他吃她做的菜却上了瘾,一辈子也戒不掉。

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

4,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真的与阿巴亥有暧昧关系吗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人称永乐大帝。朱棣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抢来的,这说明朱棣还是很有能力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他呢?从当时历史背景和朱元璋的打算,我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大家看看,不知是否对?第一,朱棣出身低微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他生母只是朱元璋的一个普通妃子。在古代都比较注重出身,嫡出和庶出往往都有巨大的差别。而太子朱标是嫡出皇长子,而且他性格善良,心肠仁慈,朱元璋很看重这个。朱标死后,朱元璋于是皇位传给了他的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建文帝很像他的父亲朱标,以仁慈著称。所以,建文帝自然而然当上了大明的皇帝。第二,朱棣生性残暴朱棣生性残暴,朱元璋怕他当皇帝后对他的子孙下毒手。因此,朱元璋有备无患,把朱棣派到北方镇守边关。不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残暴,如,诛杀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以及活剐三千宫女的事等等。综上所述,朱元璋没有把地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的原因。所以,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于是发动了政变,打着清除朝中奸臣的借口,发动了靖康之役,攻打南京,逼建文帝退位。可以说,朱棣造反并不是建文帝所逼。最大的原因是朱棣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我的回答结束了,感谢阅读。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史海闲聊,欢迎关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给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高见哟~~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人称永乐大帝。朱棣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抢来的,这说明朱棣还是很有能力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他呢?从当时历史背景和朱元璋的打算,我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大家看看,不知是否对?第一,朱棣出身低微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他生母只是朱元璋的一个普通妃子。在古代都比较注重出身,嫡出和庶出往往都有巨大的差别。而太子朱标是嫡出皇长子,而且他性格善良,心肠仁慈,朱元璋很看重这个。朱标死后,朱元璋于是皇位传给了他的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建文帝很像他的父亲朱标,以仁慈著称。所以,建文帝自然而然当上了大明的皇帝。第二,朱棣生性残暴朱棣生性残暴,朱元璋怕他当皇帝后对他的子孙下毒手。因此,朱元璋有备无患,把朱棣派到北方镇守边关。不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残暴,如,诛杀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以及活剐三千宫女的事等等。综上所述,朱元璋没有把地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的原因。所以,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于是发动了政变,打着清除朝中奸臣的借口,发动了靖康之役,攻打南京,逼建文帝退位。可以说,朱棣造反并不是建文帝所逼。最大的原因是朱棣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我的回答结束了,感谢阅读。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史海闲聊,欢迎关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给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高见哟~~这部剧播到最后,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了,于梅长苏而言,他身上背负的赤焰军洗刷冤屈的使命已经完满,朝堂便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至此,他的生与死,都与那个金陵城再无关系,而他要做的,便是找一个合适的由头离开,是生是死,什么样的方式都行,于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帘子后面伸出的一双手这样的彩蛋。至于那双手是谁的,观众想怎么解读都行。假如,就是梅长苏的手,梅长苏是真的没死,事情又该如何?其实,即便梅长苏没死,大梁天下关于梅长苏的历史已经过去了,金陵城再也不会有梅长苏这个人的出现,只有一个在琅琊阁隐居的“无名氏”,此时的梅长苏,因为这些年的身体损耗,势必也活不长了,因此,那些能放心交给萧景琰的事,他不会再插手,那些未了的隐患,相信他也是会妥善安排的。那么,朝廷内外,还会有哪些大事可能发生呢? 这里仅指关键之事。朝堂中的变化主要包括三个靖王上位后的军政改革九安山一战,大梁军力危殆,不久后,大梁周遭各国,举兵来犯,一下子打乱了梅长苏原本的许多部署,也暴露了大梁朝廷的军制问题非常严重。这些问题,其实靖王早已提到过,只不过那时候他没有改革的能力和资格,只能作罢。经过誉王发兵九安山之后,靖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了,为此,他在立为储君后,很快地就召集兵部尚书一同商讨,改革军制。尤其是,誉王能够轻易地号令五万大军的问题,士兵因为长年累月的地克扣军饷,军粮,乃至军需之后,早已没了士兵的血气,军心不稳的问题,大梁朝廷将官接班人不足的问题等等。尤其是,大梁周遭各国过来的时候,梅长苏跟靖王,霓凰郡主三人的部署中,已经暴露了大梁无人守国的局面。“卫峥通晓水战,派他去东海最为合适,夜秦只是疥廯之患,地方军足矣,至于南境对峙之局,只有你亲自回去,才能应付局面,避免南楚妄动,不让朝廷腹背受敌。”“霓凰明白,我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其实现在最难的还是北境”“其实聂大哥的话,旁人听得不太懂,但是冬姐已经听得十分顺畅了,如果让他们夫妇二人同行,再配上几个好的校尉偏将,拓拔昊绝对讨不了好”“既然北燕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大渝呢?”“既然你不能去,我想……”梅长苏未尽之言,直接被靖王否决了。但是细品他们这些对话里的安排,霓凰本就守南境,可以不说,但是东海,北燕,大渝,用的都是当年赤焰军的旧人。若无这群旧人,早已因为党争而内耗严重的大梁,拿什么撑住大梁赫赫扬扬的江山?这也间接地透露了大梁的军事储备力量早已经薄弱不堪了。靖王上位后,改革的正是这个,于是才有我们最后看到的那一幕“长林军”的整编完成画面,靖王这一举动,毫无疑问是重新打造了一个堪比当年赤焰军的战队,以震慑周边各国。这是梅长苏不会再出现过问的大事之一。滑族余孽仍活跃在朝堂内外这一点倒是不难理解,梅长苏回到金陵城以后,一直暗中追溯当年璇玑公主留下来的人,包括琅琊阁也在帮忙做这件事。但最终滑族余孽并没有完全拔除,仍有许多过于隐秘,他们无法查出的人潜藏着。临近结局,四姐为救童路而死,秦般弱落网,璇玑公主留在皇宫里的眼线,有许多都被静妃所整治并送出宫廷。萧景琰的太子妃上位前,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便是太子妃是如何知道她身边的嬷嬷真实身份的,她们柳家除了嬷嬷,还有哪些太子妃无法触及,又或者没有发现的滑族后人?还有夏江最后一次进入皇宫前,曾经交代一个属下:“如果陛下信我,就是悬镜司重生之日,若是再生变数,恐怕我是很难活着走出来了……即便我此去难回,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你便可依我吩咐过的,将京城内外,所有的暗藏人马尽数启动,不论宫里宫外,搅他个天翻地动,鱼死网破”这直接就暴露出一个点,那便是夏江还留有不少人手,而且都是誓死效忠的,非要跟大梁过不去的,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以他/她们对大梁的仇恨程度来看,足以见得这些人极大可能就是后面煽动周遭各国来犯的人,而这些人隐藏太深,也不是梅长苏一时之间能拔除干净的。这些人马,最终会不会变成大梁的隐患其实很难预料得到,毕竟,并不是每个滑族女子都像四姐一样,看透了这些仇恨,只想隐居度日的。但已经从朝堂中退下来的梅长苏,也许还会关注滑族人的动态,追踪她们的处事,但他已经“诈死”了,势必已经退出江左盟了,要做这些事,只能依靠琅琊阁的“情报”,又或者,他没有精力再管,任大梁朝廷按照自己的命数走呢?萧庭生和誉王遗腹子的身世会成为大梁朝廷的不定时炸弹这部剧的最后,看着萧庭生和萧景琰的儿子一起耍弄那面旗子,墙边上起风了,此时,作为全剧智商一直在线,而且隐藏颇深的高公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不是起风了,是这宫墙内,这风从来就没停过”此时的萧庭生是作为萧景琰义子的名分重回皇城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作为一个掖幽庭的罪奴,小小年纪,能够爬上当今帝王的义子的身份,以他的年纪和萧景琰的脾性揣度,很难保证,会不会有心人的挑唆。原本,在萧景琰提出要收庭生为义子的时候,梅长苏就曾经有过疑虑,大概,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若撇开《琅琊榜2》不谈,谁知道萧庭生长大以后的境遇会如何变呢?除了他,誉王的遗腹子,也是被安排在外的,梅长苏的本意是让他远离朝堂,得以安生,可誉王妃毕竟是知道许多内情事实的人,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长大后,会不会重回萧家,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可以说,祁王遗腹子萧庭生和誉王遗腹子,都会是一颗定时炸弹,会不会爆发,都是未知数。但宫廷之中,确确实实的一点是,即便萧景琰如何努力维持朝政,也很难保障大梁天下永远不被侵扰,挑拨,祸害。只是,既然梅长苏一早将誉王的遗腹子送走,必然也会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受侵扰,唯一的变数庭生的未来,主导者还是萧景琰,已经离开的梅长苏,自然也是鞭长莫及了。江湖上的变化江左盟仍在,未来如何,得看继任者的能耐梅长苏没死也不会继任江左盟了,而江左盟的继位人选,决定了江左盟未来的走向。我们曾经分析过,江左盟最大的可能,是在梅长苏之前就有了,只不过经过了梅长苏的手,从而壮大起来,加上有了许多赤焰旧人的支持,梅长苏的人脉圈子渗透到江湖内外,这才让江左盟成了江湖上的第一大帮。剧中,出现的江湖帮派有三个,一个是江左盟,一个是天泉山庄,还有一个是仅仅只出现了一次的双刹帮。当时,双刹帮跟庆国公的人有所牵连,是不是也说明,其实双刹帮身后,也有朝廷人脉的支持呢?而经过谢玉一案,天泉山庄受到重创,卓鼎风也受了重伤,一家子回到天泉山庄,只怕会沉寂一些时候。作为第一大帮的江左盟呢?江左盟经过大梁最后的那一次战斗中,其实可以发现,江左盟的许多人力,作为赤焰旧部,都回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战场上,那么江左盟还剩下些什么人呢?这些问题,责任心重的梅长苏,想必会妥善安排好,比如说,江左十四州的官府原本在夺嫡乱战中,并不顶用,很多时候都是多亏了江左盟的匡扶。江左盟当时的定位,既是江湖帮派,却也是百姓的庇护所,但萧景琰上位后,朝堂进行大力整顿,江左十四州是否还需要江左盟的匡扶且不说,但至少会弱化江左盟原本的定位。定位弱化了,原本的很大部分赤焰军旧人都上战场了,江左盟还依靠什么在江湖上立足?这就要看梅长苏选定了谁上位了,只是,没有了梅长苏的能耐,只怕江左盟的处境,也未必能保持第一大帮的姿态吧。蔺晨从此和梅长苏隐居度日琅琊阁原本就不管朝堂事,是因为要完成梅长苏的心愿,蔺晨才亲自上阵,任凭梅长苏驱遣,他们之间,本就是互相取暖的好友,知己。梅长苏一旦卸下所有责任离开朝堂,以蔺晨的格局和性格,只怕不会为家庭停留,更不会轻易娶妻生子。他的结局,只怕会跟《琅琊榜2》里的结局更像一些。寿数不长的梅长苏陪伴蔺晨不了多少时间,最后只会剩下立场你很一个人闲云野鹤,潇洒度日。蔺晨从不是爱管闲事的人,没了梅长苏,萧景琰如何,大梁朝堂如何,又干他什么事呢?除了这些大是大非的人和事,也没什么可以让梅长苏放不下心的了,非要说有,也就只剩下霓凰郡主和飞流了吧。但梅长苏给霓凰留了书信,飞流还有蔺晨照管,梅长苏不在了,他们仍旧会按照原定的轨迹走,也没什么需要特别说明的了。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人称永乐大帝。朱棣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抢来的,这说明朱棣还是很有能力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他呢?从当时历史背景和朱元璋的打算,我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大家看看,不知是否对?第一,朱棣出身低微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他生母只是朱元璋的一个普通妃子。在古代都比较注重出身,嫡出和庶出往往都有巨大的差别。而太子朱标是嫡出皇长子,而且他性格善良,心肠仁慈,朱元璋很看重这个。朱标死后,朱元璋于是皇位传给了他的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建文帝很像他的父亲朱标,以仁慈著称。所以,建文帝自然而然当上了大明的皇帝。第二,朱棣生性残暴朱棣生性残暴,朱元璋怕他当皇帝后对他的子孙下毒手。因此,朱元璋有备无患,把朱棣派到北方镇守边关。不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残暴,如,诛杀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以及活剐三千宫女的事等等。综上所述,朱元璋没有把地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的原因。所以,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于是发动了政变,打着清除朝中奸臣的借口,发动了靖康之役,攻打南京,逼建文帝退位。可以说,朱棣造反并不是建文帝所逼。最大的原因是朱棣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我的回答结束了,感谢阅读。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史海闲聊,欢迎关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给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高见哟~~这部剧播到最后,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了,于梅长苏而言,他身上背负的赤焰军洗刷冤屈的使命已经完满,朝堂便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至此,他的生与死,都与那个金陵城再无关系,而他要做的,便是找一个合适的由头离开,是生是死,什么样的方式都行,于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帘子后面伸出的一双手这样的彩蛋。至于那双手是谁的,观众想怎么解读都行。假如,就是梅长苏的手,梅长苏是真的没死,事情又该如何?其实,即便梅长苏没死,大梁天下关于梅长苏的历史已经过去了,金陵城再也不会有梅长苏这个人的出现,只有一个在琅琊阁隐居的“无名氏”,此时的梅长苏,因为这些年的身体损耗,势必也活不长了,因此,那些能放心交给萧景琰的事,他不会再插手,那些未了的隐患,相信他也是会妥善安排的。那么,朝廷内外,还会有哪些大事可能发生呢? 这里仅指关键之事。朝堂中的变化主要包括三个靖王上位后的军政改革九安山一战,大梁军力危殆,不久后,大梁周遭各国,举兵来犯,一下子打乱了梅长苏原本的许多部署,也暴露了大梁朝廷的军制问题非常严重。这些问题,其实靖王早已提到过,只不过那时候他没有改革的能力和资格,只能作罢。经过誉王发兵九安山之后,靖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了,为此,他在立为储君后,很快地就召集兵部尚书一同商讨,改革军制。尤其是,誉王能够轻易地号令五万大军的问题,士兵因为长年累月的地克扣军饷,军粮,乃至军需之后,早已没了士兵的血气,军心不稳的问题,大梁朝廷将官接班人不足的问题等等。尤其是,大梁周遭各国过来的时候,梅长苏跟靖王,霓凰郡主三人的部署中,已经暴露了大梁无人守国的局面。“卫峥通晓水战,派他去东海最为合适,夜秦只是疥廯之患,地方军足矣,至于南境对峙之局,只有你亲自回去,才能应付局面,避免南楚妄动,不让朝廷腹背受敌。”“霓凰明白,我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其实现在最难的还是北境”“其实聂大哥的话,旁人听得不太懂,但是冬姐已经听得十分顺畅了,如果让他们夫妇二人同行,再配上几个好的校尉偏将,拓拔昊绝对讨不了好”“既然北燕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大渝呢?”“既然你不能去,我想……”梅长苏未尽之言,直接被靖王否决了。但是细品他们这些对话里的安排,霓凰本就守南境,可以不说,但是东海,北燕,大渝,用的都是当年赤焰军的旧人。若无这群旧人,早已因为党争而内耗严重的大梁,拿什么撑住大梁赫赫扬扬的江山?这也间接地透露了大梁的军事储备力量早已经薄弱不堪了。靖王上位后,改革的正是这个,于是才有我们最后看到的那一幕“长林军”的整编完成画面,靖王这一举动,毫无疑问是重新打造了一个堪比当年赤焰军的战队,以震慑周边各国。这是梅长苏不会再出现过问的大事之一。滑族余孽仍活跃在朝堂内外这一点倒是不难理解,梅长苏回到金陵城以后,一直暗中追溯当年璇玑公主留下来的人,包括琅琊阁也在帮忙做这件事。但最终滑族余孽并没有完全拔除,仍有许多过于隐秘,他们无法查出的人潜藏着。临近结局,四姐为救童路而死,秦般弱落网,璇玑公主留在皇宫里的眼线,有许多都被静妃所整治并送出宫廷。萧景琰的太子妃上位前,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便是太子妃是如何知道她身边的嬷嬷真实身份的,她们柳家除了嬷嬷,还有哪些太子妃无法触及,又或者没有发现的滑族后人?还有夏江最后一次进入皇宫前,曾经交代一个属下:“如果陛下信我,就是悬镜司重生之日,若是再生变数,恐怕我是很难活着走出来了……即便我此去难回,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你便可依我吩咐过的,将京城内外,所有的暗藏人马尽数启动,不论宫里宫外,搅他个天翻地动,鱼死网破”这直接就暴露出一个点,那便是夏江还留有不少人手,而且都是誓死效忠的,非要跟大梁过不去的,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以他/她们对大梁的仇恨程度来看,足以见得这些人极大可能就是后面煽动周遭各国来犯的人,而这些人隐藏太深,也不是梅长苏一时之间能拔除干净的。这些人马,最终会不会变成大梁的隐患其实很难预料得到,毕竟,并不是每个滑族女子都像四姐一样,看透了这些仇恨,只想隐居度日的。但已经从朝堂中退下来的梅长苏,也许还会关注滑族人的动态,追踪她们的处事,但他已经“诈死”了,势必已经退出江左盟了,要做这些事,只能依靠琅琊阁的“情报”,又或者,他没有精力再管,任大梁朝廷按照自己的命数走呢?萧庭生和誉王遗腹子的身世会成为大梁朝廷的不定时炸弹这部剧的最后,看着萧庭生和萧景琰的儿子一起耍弄那面旗子,墙边上起风了,此时,作为全剧智商一直在线,而且隐藏颇深的高公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不是起风了,是这宫墙内,这风从来就没停过”此时的萧庭生是作为萧景琰义子的名分重回皇城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作为一个掖幽庭的罪奴,小小年纪,能够爬上当今帝王的义子的身份,以他的年纪和萧景琰的脾性揣度,很难保证,会不会有心人的挑唆。原本,在萧景琰提出要收庭生为义子的时候,梅长苏就曾经有过疑虑,大概,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若撇开《琅琊榜2》不谈,谁知道萧庭生长大以后的境遇会如何变呢?除了他,誉王的遗腹子,也是被安排在外的,梅长苏的本意是让他远离朝堂,得以安生,可誉王妃毕竟是知道许多内情事实的人,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长大后,会不会重回萧家,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可以说,祁王遗腹子萧庭生和誉王遗腹子,都会是一颗定时炸弹,会不会爆发,都是未知数。但宫廷之中,确确实实的一点是,即便萧景琰如何努力维持朝政,也很难保障大梁天下永远不被侵扰,挑拨,祸害。只是,既然梅长苏一早将誉王的遗腹子送走,必然也会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受侵扰,唯一的变数庭生的未来,主导者还是萧景琰,已经离开的梅长苏,自然也是鞭长莫及了。江湖上的变化江左盟仍在,未来如何,得看继任者的能耐梅长苏没死也不会继任江左盟了,而江左盟的继位人选,决定了江左盟未来的走向。我们曾经分析过,江左盟最大的可能,是在梅长苏之前就有了,只不过经过了梅长苏的手,从而壮大起来,加上有了许多赤焰旧人的支持,梅长苏的人脉圈子渗透到江湖内外,这才让江左盟成了江湖上的第一大帮。剧中,出现的江湖帮派有三个,一个是江左盟,一个是天泉山庄,还有一个是仅仅只出现了一次的双刹帮。当时,双刹帮跟庆国公的人有所牵连,是不是也说明,其实双刹帮身后,也有朝廷人脉的支持呢?而经过谢玉一案,天泉山庄受到重创,卓鼎风也受了重伤,一家子回到天泉山庄,只怕会沉寂一些时候。作为第一大帮的江左盟呢?江左盟经过大梁最后的那一次战斗中,其实可以发现,江左盟的许多人力,作为赤焰旧部,都回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战场上,那么江左盟还剩下些什么人呢?这些问题,责任心重的梅长苏,想必会妥善安排好,比如说,江左十四州的官府原本在夺嫡乱战中,并不顶用,很多时候都是多亏了江左盟的匡扶。江左盟当时的定位,既是江湖帮派,却也是百姓的庇护所,但萧景琰上位后,朝堂进行大力整顿,江左十四州是否还需要江左盟的匡扶且不说,但至少会弱化江左盟原本的定位。定位弱化了,原本的很大部分赤焰军旧人都上战场了,江左盟还依靠什么在江湖上立足?这就要看梅长苏选定了谁上位了,只是,没有了梅长苏的能耐,只怕江左盟的处境,也未必能保持第一大帮的姿态吧。蔺晨从此和梅长苏隐居度日琅琊阁原本就不管朝堂事,是因为要完成梅长苏的心愿,蔺晨才亲自上阵,任凭梅长苏驱遣,他们之间,本就是互相取暖的好友,知己。梅长苏一旦卸下所有责任离开朝堂,以蔺晨的格局和性格,只怕不会为家庭停留,更不会轻易娶妻生子。他的结局,只怕会跟《琅琊榜2》里的结局更像一些。寿数不长的梅长苏陪伴蔺晨不了多少时间,最后只会剩下立场你很一个人闲云野鹤,潇洒度日。蔺晨从不是爱管闲事的人,没了梅长苏,萧景琰如何,大梁朝堂如何,又干他什么事呢?除了这些大是大非的人和事,也没什么可以让梅长苏放不下心的了,非要说有,也就只剩下霓凰郡主和飞流了吧。但梅长苏给霓凰留了书信,飞流还有蔺晨照管,梅长苏不在了,他们仍旧会按照原定的轨迹走,也没什么需要特别说明的了。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比起第1位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的褚英只小三岁。因此,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代善跟随着努尔哈赤几乎参与了八旗的创立崛起的所有战役,奠定后金立国之战的萨尔浒之战,代善更是居功至伟。代善因此,当短暂崛起的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废弃并囚禁处死以后,军事才干显著,更难得是还拥有相当政治眼光的次子代善开始进入八旗集团的眼帘。代善开始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也就是说,哥哥褚英死后,代善成为八旗集团事实上的“太子”。然而,代善的继承人没当多久,他不但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飞黄腾达,最终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反而差点掉入深渊。虽然代善没有褚英结局那么惨,但是,从此代善也彻底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而让代善失去继承人位置的关键因素,就包括清初著名的代善与大妃阿巴亥有染的桃色风波。代善之所以失宠于努尔哈赤,并最终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究其原因一共有两件事,一个是代善与儿子硕托骨肉不和,另一件事则是著名的桃色风波。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后金天命5年3月,努尔哈赤后宫中的一个叫代音察的小妃,突然像努尔哈赤告发了一个影响后金政权朝野的事情,她对努尔哈赤说: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代音察还举出例子说,阿巴亥多次给代善和皇太极送饭,皇太极没有吃,但是代善每一次都接受并吃了,平常的时候,阿巴亥也浓妆艳抹的跟代善眉来眼去。因此,代音察告发大妃阿巴亥不甘寂寞,与年轻的代善有染。这个告发代善与他名义上母妃有暧昧关系的状,使得后金政坛掀起了巨大波澜,并最终导致了代善失去的继承人的位置。努尔哈赤事实果真如此吗?一向表现的文武双全、颇具政治头脑的代善,真的色欲熏心,办出如此蠢事吗?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大妃阿巴亥必然是十分漂亮的。因为,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宠爱的妃子就是大妃阿巴亥。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多尔衮三兄弟最终能平分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由努尔哈赤亲掌的两黄旗,也可见努尔哈赤对于这三兄弟以及其母妃的宠爱。素来以无情残忍著称的努尔哈赤能够如此宠爱阿巴亥,除了阿巴亥的性格特点之外,其长相必然给了努尔哈赤巨大的吸引力。阿巴亥但是,作为统治东北地区的后金政权继承人,作为久经上位的八旗旗主,代善见过的美女应该不在少数,阿巴亥真的已经美丽到能让代善色欲熏心,乃至于失去理智吗?显然不至于,也不可能。因为,代善自此之后虽然失势,但他依然是四大贝勒之一,一直到顺治年间去世,失势后的几十年的生涯中,代善从未表现出任何沉迷美色的情况,因此可见,阿巴亥虽美,但并不足以令代善失去理智。而且,从代音察的告发内容来看,唯一能够拿出证据的,仅是阿巴亥给代善送饭一事。但是,首先,阿巴亥并没有只给代善一人送饭,同时享受这待遇的还有皇太极,其次,阿巴亥也并没有私下送饭。唯一不同的是,代善把阿巴亥送的饭吃掉了,但是皇太极没有吃。但是,此事显然并没有严重到两人有暧昧甚至有私情的境地。皇太极阿巴亥给代善等人送饭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此时阿巴亥年纪虽年轻,但是在名义上也是代善等人的长辈,而此时代善的势头很猛,已经成为八旗集团的继承人,年轻的阿巴亥担心努尔哈赤死后没有着落,因此提前讨好继承人,这显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同时,以部落起家、始终处于带有奴隶制色彩的后金时期,也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界限分明的回避制度,此时努尔哈赤的后宫中,不受重视的妃子们甚至还在睡着大通铺。因此,阿巴亥与代善有交集是十分正常的。八旗而且,与阿巴亥有交集的也绝不仅仅只有代善一人。因此,阿巴亥和代善有暧昧关系的告发,不过是一场针对代善的阴谋罢了。而根据谁受益谁怀嫌疑最大的原则,很显然,代善失势后,得利最大,最终成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嫌疑最大。而素来狡诈精明、手段高超的皇太极,既有动力、也有能力实施这样的告发。而对于努尔哈赤而言,他未必不知道代善是冤枉的,因为以努尔哈赤一贯的残暴来看,如果真的确定阿巴亥与儿子有染,努尔哈赤会直接杀掉阿巴亥,而不是一年之后还再次将其扶上大妃之位。努尔哈赤但是,对于此时进入暮年但权力欲望丝毫没有减弱的努尔哈赤而言,八旗集团及后金政权是由他一手创立的,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能够威胁到他的位置。而代善成为2号人物之后,迅速地获得了大量的人的支持,再加上代善本人文武双全,已经具备了威胁努尔哈赤位置的可能,为了扼杀这种可能,努尔哈赤可以对长子痛下杀手,自然也可以借着告发之机,彻底抹杀代善继承人之位。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一说起张裕妃,这个被皇帝老公朱由校饿死的女人,你就得愤怒,为什么呢?她怀着孩子呢!不是别人的,就是朱由校的,将怀着自己血脉的老婆饿死,还有人性吗?老天呀,你长长眼吧,你不是爱劈雷吗,来一道,劈死客印月!关客印月啥事?我真没喝醉,虽然没花生米,这酒也没少喝,但这事真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有关,张裕妃的结局很惨,都是这个女人害的。唉,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客印月的舒服日子客印月,不靠才华吃饭,靠得是脸蛋,这原因很简单,皇上要吃了丑妇的奶,长成其丑无比的人,朱元璋也要急,虽然朱元璋长得也不咋样。客印月那就是妲己一样的人物,朱由校喜欢干木匠活,都是被这个女人害的。朱由校这个皇帝,没啥事干,无聊就得找点事做呗,客印月就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好家很厉害的样子,要不你去试试?朱由校一拍大腿,这主意好,一心扑腾在木匠活上去了。你别说,还真被他折腾出了名堂,天上飞的木鸟,水里游的木鸭,地上跑的木狗,都活灵活现。这时客印月就会一把搂住朱由校,死死地将其头按在怀中,而朱由校呢,跟小猪一样拱来拱去,有莫大的满足感。好吧,我承认,这朱由校有点恋母情结。朱由校大婚后,朝廷大员上奏请求将客印月逐出皇宫,这事儿没得商量,于是客印月住进了朱由校在宫外建造的豪华府邸。没过多久,朱由校犯病了,痛心兼失眠,吃饭没有节奏,晕乎乎地办不了政事,病根就在思念乳母客印月,在大臣们无奈的目光中,客印月悠悠闲闲地四了宫。客印月的确很美,美到朱由校失了分寸,“不是天香并倾国,如何亦得倚阑频”,反正两人一起赏月观花,暖昧到月亮都羞到云里去了。乳母,毕竟还是有别于亲疏,可朱由俭不不理这茬,允许客印月住咸安宫,这可是皇太后才该有的待遇,吃客印月煮的“老太家膳”,看客印月漂亮的脸,这人生啊,perfect!朝政大事还得理,可有那么多木匠活得干,朱由校有点为难,干脆把政事都扔给乳母客印月,反正客印月不会害他的,但又怕累着了乳母,怎么办呢,就给客印月找了个帮手,一个致命的帮手,魏忠贤。魏忠贤不敢要朱由校的命,但能要朝廷的命,不过朱由校不知道,还觉得找对了人。太监嘛,大伙都懂得,朱由校也放心,毕竟皇家的脸还是要的,帽子上长绿草好看是好看,风一吹,满天下飘香也不是好事。这客印月跟魏忠贤勾搭在了一起,还能有什么好事呢?“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两人过起了夫喝妇随的好日子,客印月在魏忠贤的照顾下,人生走到了巅峰。客印月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宫后坐八抬大轿,百人护卫,前有八名太监掌灯不路,后有荷兰晶灯随行,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巡游呢。有的大臣犯贱,喊着圣母娘娘、千岁夫人,干娘、义母扑哧哧跪了一路,这些人在家可没跪过他爸妈;上朝时朱由检还在御案旁专设着一个凤座,给乳母客印月坐的。这份孝心,朱元璋肯定会勃然大怒道:“你没亲娘?”被迷了心窃的朱由校肯定会答:“我娘早死了。”这就是冤孳所在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生活,客印月觉得满足了,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人来威胁到这地位,于是张裕妃悲剧了。张裕妃的悲惨生活张裕妃本是是个6岁入宫的小宫女,自由烂漫,无拘无束直性子,快乐地在宫中成长着。朱由校玩木匠活,张裕妃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朱由校觉得有意思,问道:“你感兴趣。”“有点。”一个问得无心,一个答得无意。朱由校其实心里蛮不痛快的,大臣们可当这现意儿是玩物丧志,没少上奏,这钻出来个能说上话的人,小姑娘不错。一来一去熟了,朱由校干脆娶进了后宫,小夫妻有共同语言。客印月想拉拢张裕妃,结果没成;魏忠贤威逼利诱,张裕妃也不买帐,对这两人,正直的张裕妃真地瞧不起。可惜张裕妃不知道一张黑网正罩在她头上。1、毒害皇子客印月深得朱由校的敬重和信任,大权在握,与皇太后并无二样。但如果有妃子产下皇子会怎样呢?客印月想都不敢想,所以她与魏忠贤联手,悄悄地铲除着一个又一个威胁。张皇后怀孕了,朱由校大喜,这可是首子,将来的太子呀,嘘寒问暖着,整天挂着笑,除了木匠活第一等大事外,这是第二等大事。孕妇腰酸背疼是很正常的事,可张皇后不知道呀,打算打个会按摩的人来缓解一下疼痛。这落在客氏眼中,乐开了怀,于是魏忠贤出马找来了按摩师,一按,孩子死在了胎中,再也不能怀孕。慧妃怀孕,不敢招惹客印月,一心警惕着,这孩子就活蹦乱跳到快到一岁了,还没等松一口气,孩子夭折了,把慧妃哭成了个泪人。朱由校也很难过,但很快又去玩木头了,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玩出花样来。容妃怀孕生子,也没逃脱一岁夭折的命,朱由校认命了,直到张裕妃怀孕。2、裕妃有孕客印月与魏忠贤一边清除着皇位继承人,一边找着“养女”,进献给朱由校,希望留个一儿半女,牢牢地拴住皇上的心,将两人的地盘经营成铁板一块。可惜一直没成功,如果不是有贵妃怀孕,他俩真会以为朱由检身体有问题,而且,客印月一直在帮朱由检补身子。当张裕妃怀孕,客印月很不开心,因为张裕妃此前拒绝做她“养女”,不是亲人自然是仇人,于是魏忠贤出场了。客印月给朱由校泼了盆冷水:别开心太早,裕妃是为讨你欢心而假怀孕。朱由校傻眼了:不能吧?这可是欺君大罪!传太医一查便知!客印月替朱由校拿了主意。太医头顶魏忠贤阴森森的威胁,怀揣魏忠贤给的银票,背贴客印月冷冷的目光,结果可想而知,淑妃假孕!朱由检还没来得及回神,儿子一再早夭,如今好不容易有桩喜事,却是个假胎,心灰意冷之下,后事全由客印月操办。淑妃被打进冷宫,遣散了宫女,并且不准任何人靠近,连起码的饮食也断绝了。怀着孩子的淑妃舍不得流泪,怕一软弱就再也坚强不起来,她倔强地活着,抚摸着怀中的孩子,只是痴痴念道: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孩儿你至少能活命,是娘害了你呀,别恨娘。日夜交替,淑妃已经饿得没了力气,无神地躺在地上,这时屋外下起雨,打得瓦面扑哧哧直响。淑妃努力翻起身,一步一步往外爬,有了这雨水,也许能救得孩子的命。母性的力量支撑着她来到了屋外,她张开嘴,努力去接雨滴;最后干脆伏下身子去饮地下的积水。一股寒冷袭上身来,她感觉好冷,试着用最后的力气想翻个身,避免压坏孩子,但动不了。她一头栽了下去,一滴泪水滑落。明史含着悲愤记载这事,“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后续张淑妃去世,太医医检,证实身怀有孕,而朱由校闻言只看了一眼镇定的客印月,他的好乳母,叹息了一口气道:“烧了吧!”堂堂贵妃,只是如一个丫环去世火化,然后草草下葬,在明史中仅留下了一个名字,几句故事。朱由校病危,张皇后再也不忍朝廷如此荒唐下去,力阻客印月以怀孕的“养女”充填子嗣的做法,并劝说朱由校立弟为皇,以免皇权落于外人之手。朱由校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为自己纵容客印月赎罪,同意立弟朱由检为皇,来收拾自己丢下的烂摊子。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抄没魏忠贤家产,逼迫魏忠贤自杀。笞死客印月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替冤死的张淑妃和未见面的侄子复仇雪恨。即使崇祯帝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挽救明朝这架堕下悬崖的马车,1644年,清兵入关,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亡。(图片均来自网络)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一说起张裕妃,这个被皇帝老公朱由校饿死的女人,你就得愤怒,为什么呢?她怀着孩子呢!不是别人的,就是朱由校的,将怀着自己血脉的老婆饿死,还有人性吗?老天呀,你长长眼吧,你不是爱劈雷吗,来一道,劈死客印月!关客印月啥事?我真没喝醉,虽然没花生米,这酒也没少喝,但这事真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有关,张裕妃的结局很惨,都是这个女人害的。唉,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客印月的舒服日子客印月,不靠才华吃饭,靠得是脸蛋,这原因很简单,皇上要吃了丑妇的奶,长成其丑无比的人,朱元璋也要急,虽然朱元璋长得也不咋样。客印月那就是妲己一样的人物,朱由校喜欢干木匠活,都是被这个女人害的。朱由校这个皇帝,没啥事干,无聊就得找点事做呗,客印月就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好家很厉害的样子,要不你去试试?朱由校一拍大腿,这主意好,一心扑腾在木匠活上去了。你别说,还真被他折腾出了名堂,天上飞的木鸟,水里游的木鸭,地上跑的木狗,都活灵活现。这时客印月就会一把搂住朱由校,死死地将其头按在怀中,而朱由校呢,跟小猪一样拱来拱去,有莫大的满足感。好吧,我承认,这朱由校有点恋母情结。朱由校大婚后,朝廷大员上奏请求将客印月逐出皇宫,这事儿没得商量,于是客印月住进了朱由校在宫外建造的豪华府邸。没过多久,朱由校犯病了,痛心兼失眠,吃饭没有节奏,晕乎乎地办不了政事,病根就在思念乳母客印月,在大臣们无奈的目光中,客印月悠悠闲闲地四了宫。客印月的确很美,美到朱由校失了分寸,“不是天香并倾国,如何亦得倚阑频”,反正两人一起赏月观花,暖昧到月亮都羞到云里去了。乳母,毕竟还是有别于亲疏,可朱由俭不不理这茬,允许客印月住咸安宫,这可是皇太后才该有的待遇,吃客印月煮的“老太家膳”,看客印月漂亮的脸,这人生啊,perfect!朝政大事还得理,可有那么多木匠活得干,朱由校有点为难,干脆把政事都扔给乳母客印月,反正客印月不会害他的,但又怕累着了乳母,怎么办呢,就给客印月找了个帮手,一个致命的帮手,魏忠贤。魏忠贤不敢要朱由校的命,但能要朝廷的命,不过朱由校不知道,还觉得找对了人。太监嘛,大伙都懂得,朱由校也放心,毕竟皇家的脸还是要的,帽子上长绿草好看是好看,风一吹,满天下飘香也不是好事。这客印月跟魏忠贤勾搭在了一起,还能有什么好事呢?“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两人过起了夫喝妇随的好日子,客印月在魏忠贤的照顾下,人生走到了巅峰。客印月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宫后坐八抬大轿,百人护卫,前有八名太监掌灯不路,后有荷兰晶灯随行,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巡游呢。有的大臣犯贱,喊着圣母娘娘、千岁夫人,干娘、义母扑哧哧跪了一路,这些人在家可没跪过他爸妈;上朝时朱由检还在御案旁专设着一个凤座,给乳母客印月坐的。这份孝心,朱元璋肯定会勃然大怒道:“你没亲娘?”被迷了心窃的朱由校肯定会答:“我娘早死了。”这就是冤孳所在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生活,客印月觉得满足了,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人来威胁到这地位,于是张裕妃悲剧了。张裕妃的悲惨生活张裕妃本是是个6岁入宫的小宫女,自由烂漫,无拘无束直性子,快乐地在宫中成长着。朱由校玩木匠活,张裕妃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朱由校觉得有意思,问道:“你感兴趣。”“有点。”一个问得无心,一个答得无意。朱由校其实心里蛮不痛快的,大臣们可当这现意儿是玩物丧志,没少上奏,这钻出来个能说上话的人,小姑娘不错。一来一去熟了,朱由校干脆娶进了后宫,小夫妻有共同语言。客印月想拉拢张裕妃,结果没成;魏忠贤威逼利诱,张裕妃也不买帐,对这两人,正直的张裕妃真地瞧不起。可惜张裕妃不知道一张黑网正罩在她头上。1、毒害皇子客印月深得朱由校的敬重和信任,大权在握,与皇太后并无二样。但如果有妃子产下皇子会怎样呢?客印月想都不敢想,所以她与魏忠贤联手,悄悄地铲除着一个又一个威胁。张皇后怀孕了,朱由校大喜,这可是首子,将来的太子呀,嘘寒问暖着,整天挂着笑,除了木匠活第一等大事外,这是第二等大事。孕妇腰酸背疼是很正常的事,可张皇后不知道呀,打算打个会按摩的人来缓解一下疼痛。这落在客氏眼中,乐开了怀,于是魏忠贤出马找来了按摩师,一按,孩子死在了胎中,再也不能怀孕。慧妃怀孕,不敢招惹客印月,一心警惕着,这孩子就活蹦乱跳到快到一岁了,还没等松一口气,孩子夭折了,把慧妃哭成了个泪人。朱由校也很难过,但很快又去玩木头了,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玩出花样来。容妃怀孕生子,也没逃脱一岁夭折的命,朱由校认命了,直到张裕妃怀孕。2、裕妃有孕客印月与魏忠贤一边清除着皇位继承人,一边找着“养女”,进献给朱由校,希望留个一儿半女,牢牢地拴住皇上的心,将两人的地盘经营成铁板一块。可惜一直没成功,如果不是有贵妃怀孕,他俩真会以为朱由检身体有问题,而且,客印月一直在帮朱由检补身子。当张裕妃怀孕,客印月很不开心,因为张裕妃此前拒绝做她“养女”,不是亲人自然是仇人,于是魏忠贤出场了。客印月给朱由校泼了盆冷水:别开心太早,裕妃是为讨你欢心而假怀孕。朱由校傻眼了:不能吧?这可是欺君大罪!传太医一查便知!客印月替朱由校拿了主意。太医头顶魏忠贤阴森森的威胁,怀揣魏忠贤给的银票,背贴客印月冷冷的目光,结果可想而知,淑妃假孕!朱由检还没来得及回神,儿子一再早夭,如今好不容易有桩喜事,却是个假胎,心灰意冷之下,后事全由客印月操办。淑妃被打进冷宫,遣散了宫女,并且不准任何人靠近,连起码的饮食也断绝了。怀着孩子的淑妃舍不得流泪,怕一软弱就再也坚强不起来,她倔强地活着,抚摸着怀中的孩子,只是痴痴念道: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孩儿你至少能活命,是娘害了你呀,别恨娘。日夜交替,淑妃已经饿得没了力气,无神地躺在地上,这时屋外下起雨,打得瓦面扑哧哧直响。淑妃努力翻起身,一步一步往外爬,有了这雨水,也许能救得孩子的命。母性的力量支撑着她来到了屋外,她张开嘴,努力去接雨滴;最后干脆伏下身子去饮地下的积水。一股寒冷袭上身来,她感觉好冷,试着用最后的力气想翻个身,避免压坏孩子,但动不了。她一头栽了下去,一滴泪水滑落。明史含着悲愤记载这事,“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后续张淑妃去世,太医医检,证实身怀有孕,而朱由校闻言只看了一眼镇定的客印月,他的好乳母,叹息了一口气道:“烧了吧!”堂堂贵妃,只是如一个丫环去世火化,然后草草下葬,在明史中仅留下了一个名字,几句故事。朱由校病危,张皇后再也不忍朝廷如此荒唐下去,力阻客印月以怀孕的“养女”充填子嗣的做法,并劝说朱由校立弟为皇,以免皇权落于外人之手。朱由校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为自己纵容客印月赎罪,同意立弟朱由检为皇,来收拾自己丢下的烂摊子。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抄没魏忠贤家产,逼迫魏忠贤自杀。笞死客印月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替冤死的张淑妃和未见面的侄子复仇雪恨。即使崇祯帝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挽救明朝这架堕下悬崖的马车,1644年,清兵入关,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亡。(图片均来自网络)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一说起张裕妃,这个被皇帝老公朱由校饿死的女人,你就得愤怒,为什么呢?她怀着孩子呢!不是别人的,就是朱由校的,将怀着自己血脉的老婆饿死,还有人性吗?老天呀,你长长眼吧,你不是爱劈雷吗,来一道,劈死客印月!关客印月啥事?我真没喝醉,虽然没花生米,这酒也没少喝,但这事真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有关,张裕妃的结局很惨,都是这个女人害的。唉,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客印月的舒服日子客印月,不靠才华吃饭,靠得是脸蛋,这原因很简单,皇上要吃了丑妇的奶,长成其丑无比的人,朱元璋也要急,虽然朱元璋长得也不咋样。客印月那就是妲己一样的人物,朱由校喜欢干木匠活,都是被这个女人害的。朱由校这个皇帝,没啥事干,无聊就得找点事做呗,客印月就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好家很厉害的样子,要不你去试试?朱由校一拍大腿,这主意好,一心扑腾在木匠活上去了。你别说,还真被他折腾出了名堂,天上飞的木鸟,水里游的木鸭,地上跑的木狗,都活灵活现。这时客印月就会一把搂住朱由校,死死地将其头按在怀中,而朱由校呢,跟小猪一样拱来拱去,有莫大的满足感。好吧,我承认,这朱由校有点恋母情结。朱由校大婚后,朝廷大员上奏请求将客印月逐出皇宫,这事儿没得商量,于是客印月住进了朱由校在宫外建造的豪华府邸。没过多久,朱由校犯病了,痛心兼失眠,吃饭没有节奏,晕乎乎地办不了政事,病根就在思念乳母客印月,在大臣们无奈的目光中,客印月悠悠闲闲地四了宫。客印月的确很美,美到朱由校失了分寸,“不是天香并倾国,如何亦得倚阑频”,反正两人一起赏月观花,暖昧到月亮都羞到云里去了。乳母,毕竟还是有别于亲疏,可朱由俭不不理这茬,允许客印月住咸安宫,这可是皇太后才该有的待遇,吃客印月煮的“老太家膳”,看客印月漂亮的脸,这人生啊,perfect!朝政大事还得理,可有那么多木匠活得干,朱由校有点为难,干脆把政事都扔给乳母客印月,反正客印月不会害他的,但又怕累着了乳母,怎么办呢,就给客印月找了个帮手,一个致命的帮手,魏忠贤。魏忠贤不敢要朱由校的命,但能要朝廷的命,不过朱由校不知道,还觉得找对了人。太监嘛,大伙都懂得,朱由校也放心,毕竟皇家的脸还是要的,帽子上长绿草好看是好看,风一吹,满天下飘香也不是好事。这客印月跟魏忠贤勾搭在了一起,还能有什么好事呢?“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两人过起了夫喝妇随的好日子,客印月在魏忠贤的照顾下,人生走到了巅峰。客印月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宫后坐八抬大轿,百人护卫,前有八名太监掌灯不路,后有荷兰晶灯随行,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巡游呢。有的大臣犯贱,喊着圣母娘娘、千岁夫人,干娘、义母扑哧哧跪了一路,这些人在家可没跪过他爸妈;上朝时朱由检还在御案旁专设着一个凤座,给乳母客印月坐的。这份孝心,朱元璋肯定会勃然大怒道:“你没亲娘?”被迷了心窃的朱由校肯定会答:“我娘早死了。”这就是冤孳所在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生活,客印月觉得满足了,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人来威胁到这地位,于是张裕妃悲剧了。张裕妃的悲惨生活张裕妃本是是个6岁入宫的小宫女,自由烂漫,无拘无束直性子,快乐地在宫中成长着。朱由校玩木匠活,张裕妃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朱由校觉得有意思,问道:“你感兴趣。”“有点。”一个问得无心,一个答得无意。朱由校其实心里蛮不痛快的,大臣们可当这现意儿是玩物丧志,没少上奏,这钻出来个能说上话的人,小姑娘不错。一来一去熟了,朱由校干脆娶进了后宫,小夫妻有共同语言。客印月想拉拢张裕妃,结果没成;魏忠贤威逼利诱,张裕妃也不买帐,对这两人,正直的张裕妃真地瞧不起。可惜张裕妃不知道一张黑网正罩在她头上。1、毒害皇子客印月深得朱由校的敬重和信任,大权在握,与皇太后并无二样。但如果有妃子产下皇子会怎样呢?客印月想都不敢想,所以她与魏忠贤联手,悄悄地铲除着一个又一个威胁。张皇后怀孕了,朱由校大喜,这可是首子,将来的太子呀,嘘寒问暖着,整天挂着笑,除了木匠活第一等大事外,这是第二等大事。孕妇腰酸背疼是很正常的事,可张皇后不知道呀,打算打个会按摩的人来缓解一下疼痛。这落在客氏眼中,乐开了怀,于是魏忠贤出马找来了按摩师,一按,孩子死在了胎中,再也不能怀孕。慧妃怀孕,不敢招惹客印月,一心警惕着,这孩子就活蹦乱跳到快到一岁了,还没等松一口气,孩子夭折了,把慧妃哭成了个泪人。朱由校也很难过,但很快又去玩木头了,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玩出花样来。容妃怀孕生子,也没逃脱一岁夭折的命,朱由校认命了,直到张裕妃怀孕。2、裕妃有孕客印月与魏忠贤一边清除着皇位继承人,一边找着“养女”,进献给朱由校,希望留个一儿半女,牢牢地拴住皇上的心,将两人的地盘经营成铁板一块。可惜一直没成功,如果不是有贵妃怀孕,他俩真会以为朱由检身体有问题,而且,客印月一直在帮朱由检补身子。当张裕妃怀孕,客印月很不开心,因为张裕妃此前拒绝做她“养女”,不是亲人自然是仇人,于是魏忠贤出场了。客印月给朱由校泼了盆冷水:别开心太早,裕妃是为讨你欢心而假怀孕。朱由校傻眼了:不能吧?这可是欺君大罪!传太医一查便知!客印月替朱由校拿了主意。太医头顶魏忠贤阴森森的威胁,怀揣魏忠贤给的银票,背贴客印月冷冷的目光,结果可想而知,淑妃假孕!朱由检还没来得及回神,儿子一再早夭,如今好不容易有桩喜事,却是个假胎,心灰意冷之下,后事全由客印月操办。淑妃被打进冷宫,遣散了宫女,并且不准任何人靠近,连起码的饮食也断绝了。怀着孩子的淑妃舍不得流泪,怕一软弱就再也坚强不起来,她倔强地活着,抚摸着怀中的孩子,只是痴痴念道: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孩儿你至少能活命,是娘害了你呀,别恨娘。日夜交替,淑妃已经饿得没了力气,无神地躺在地上,这时屋外下起雨,打得瓦面扑哧哧直响。淑妃努力翻起身,一步一步往外爬,有了这雨水,也许能救得孩子的命。母性的力量支撑着她来到了屋外,她张开嘴,努力去接雨滴;最后干脆伏下身子去饮地下的积水。一股寒冷袭上身来,她感觉好冷,试着用最后的力气想翻个身,避免压坏孩子,但动不了。她一头栽了下去,一滴泪水滑落。明史含着悲愤记载这事,“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后续张淑妃去世,太医医检,证实身怀有孕,而朱由校闻言只看了一眼镇定的客印月,他的好乳母,叹息了一口气道:“烧了吧!”堂堂贵妃,只是如一个丫环去世火化,然后草草下葬,在明史中仅留下了一个名字,几句故事。朱由校病危,张皇后再也不忍朝廷如此荒唐下去,力阻客印月以怀孕的“养女”充填子嗣的做法,并劝说朱由校立弟为皇,以免皇权落于外人之手。朱由校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为自己纵容客印月赎罪,同意立弟朱由检为皇,来收拾自己丢下的烂摊子。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抄没魏忠贤家产,逼迫魏忠贤自杀。笞死客印月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替冤死的张淑妃和未见面的侄子复仇雪恨。即使崇祯帝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挽救明朝这架堕下悬崖的马车,1644年,清兵入关,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亡。(图片均来自网络)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所谓“烛影斧声”,最早来源于《宋史纪事本末》的记载: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976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患病未愈,急召晋王议事,兄弟二人屏退宫女和太监后独处。期间,屋外有人看见烛光下的赵光义时而离席,时而躲避,还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场面非常的激烈。宋太祖当夜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史称宋太宗。此后,关于“有子不传却传弟”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纷纷质疑晋王以斧砍死兄长后强行篡位。宋太宗继位后,逐渐又有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声言这次皇位传承是杜太后生前就定下的,并非谋逆夺权。但是,后世关于这个悬案却从来没有盖棺定论,至今都有许多的声音。那么,宋太宗究竟有没有杀兄篡位?本着尊重事实和揭秘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宋太祖和宋太宗,走进备受争议的“两宋王朝”。为了抵制恶意抄袭,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附加标识实属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故,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立即引起了朝局的不稳。到了正月初一,前方传来了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更加剧了政权的动荡不安。实际掌权的符太后毫无主见,慌乱之下只好求助于宰相范质,重新对赵匡胤委以重任领兵御敌。当后周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东南陈桥镇),蓄谋已久的兵变终于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等人在军中大肆散布消息,鼓吹“皇帝幼弱不能亲政,为国效力破敌又有谁人知晓”?受此影响,将士们的情绪立即被煽动了起来,赵光义等人将准备好的龙袍披在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伏地皆呼万岁。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下登基称帝,率兵回师开封,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政权,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在这个夺权过程中,有个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同胞弟弟赵光义。功成名就后,赵匡胤立即犒赏群臣,任命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任命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任命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任命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任命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任命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而对于陈桥兵变最大的功臣赵光义,他又是如何封赏的?起初,赵光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之职,后又担任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后,他被加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还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消灭北汉后,更被任命为东都留守并且加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在赵匡胤看来,弟弟对自己不错,而自己也没有亏待他。可是,赵光义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还有第二步棋要走,那就是未来也要当皇帝。问题来了,这“皇帝”的名额非常有限,不像是在学校当个组长或者课代表,名额特别多。为了抢夺这唯一的名额,他开始蠢蠢欲动,终于对老哥赵匡胤下手了。于是,在称帝九年后的一个夜晚,年仅50岁的赵匡胤就毫无征兆地驾崩了。事发当夜,赵光义奉诏后入宫面圣,哥俩在屏退左右后推杯换盏,聊到关键时刻还发生了剧烈争执,最终形成了“烛影斧声”。第二天凌晨,赵光义独自从殿内走出,声称皇帝刚刚驾崩了,自己就当仁不让地继承了皇位。之后,他继续完成哥哥未尽的事业,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事。由于过分自信和好大喜功,宋太宗主导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国力消耗非常严重。一看外战不行,他立即调整了政策,开始执行“守内虚外”,为日后的“积贫积弱”局面埋下了伏笔。自古以来,王位或者皇位的传承都是事关大局的重中之重。从商朝开始,继承制度基本都是按照“父死子承”,辅之以“兄终弟及”,逐渐成为了惯例。据《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父死子继和兄死弟及之辞也。不过,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血缘亲疏来看,“父死子承”都是首选,“兄终弟及”都是备选。问题来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驾崩了,但他并非没有儿子,除了滕王赵德秀和燕王赵德林早夭外,还有两个儿子活到了成年,他们分别是次子赵德昭和幼子赵德芳。也就是说,这二位正主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宋太宗在即位之初,朝野始终都议论纷纷,认为他的皇位得来不正。面对严峻的信任危机,他开始茶饭不思,开始寝食难安,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找到依据。通过冥思苦想,宋太宗终于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他声称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当年临终前,曾当着宋太祖的面留下一道懿旨,要求老哥死后传位于自己,而自己去世后再传位于弟弟赵廷美。这套说辞俨然有鼻子有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还有一份懿旨藏于金匮之中作为实物证据,更增加了可信程度,史称“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暂时让宋太宗度过了信任危机,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难道,自己真的要传位于弟弟赵光美吗?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太宗又一次下手了。于是,赵氏皇族内部开始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都是“天外横祸”,离奇得让人目瞪口呆!97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被叔叔赵光义痛斥一顿,理由是不思进取。结果,他回家后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具体死因高度成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自杀。981年,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也离奇死了,年仅23岁。经过又一次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病死,可问题是他正值盛年,而且从无病史。于是,在赵氏皇族内部,仅存的隐患就剩下了赵光美。怎么办?赵光义开始天天犯愁。到了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终于等到了机会。也许,就是他自己创造的机会,自导自演了一出戏。赵廷美被人揭发阴谋篡位,立即遭到有关各方的密切调查,很快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到了西京,后来又贬到了房州。据说,他因为“羞愧难当”进而患病,在984年就一命呜呼了。短短四年时间,潜在的皇位争夺者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都相继离世,而且非常的匪夷所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与宋太宗及其子孙们争夺皇位了,他终于笑了!但是!也有人认为“金匮之盟”是真实的。赵德昭出生于951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通过历练,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他出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上形同宰相。赵德芳出生于959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和他的哥哥轨迹如出一辙。在此历练期间,他的表现有些平庸,并没有赢得父亲宋太祖的认可。最关键的一点,宋太祖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册立太子,甚至没给两个儿子封王。而很早之前,他已经晋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孰轻孰重明显一目了然。有人认为,赵匡胤的北宋是在五代十国的乱象中建立起来的,是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来的。因此,他深知“国赖长君”的重要性,要不是柴宗训年幼无知,要不是符太后毫无主见,陈桥兵变或许根本不会成功。为了延续来之不易的赵宋王朝,赵匡胤更愿意传位于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当时传位长者为君也并非没有先例,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样得位的,是郭威心甘情愿这样做的。很多人认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为了宋朝的基业,为了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把皇位传给更具政治手腕、更有战略眼光、更能稳定朝局的赵光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北宋在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并不顺畅。由于鼠目寸光和因循守旧,金国在1127年攻破了都城开封,还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绝大部分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文臣武将共计三千多人都虏走,北宋的传承就此结束。期间,只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侥幸逃脱,还跑到临安被拥立为皇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不过,由于他长年无子,只好就近从赵匡胤的子孙中选出一位继承皇位。1162年,赵构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将皇位禅让于赵昚,史称宋孝宗。从此以后,被赵光义中途截胡的皇位,又传回到了赵匡胤后人的手中。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宋朝的皇位传承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邪性。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这一支脉;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构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匡胤的这一支脉。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天定?@文史不假
前言:皇帝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未必个个都是美女。据记载,适合选秀年龄的女子,在参加选秀之前先要进行海选,而当时没有照相机,只得请画师画像,但是你得打点画师,如果银子给的少了,即便你是美女,在画师手里你也会变丑,如此一来,家里不殷实的美女,反倒是选不进宫的。但就慈禧的长相来说,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在慈禧身边待过,所以这个描述应该说还是客观的。 但是皇帝身边也不乏美女,仅靠容貌是不可能很快上位的,所以慈禧上位并不是靠他的容貌。至于出身他是八旗里的下五旗,根本算不上尊贵。那么他是靠什么快速上位的? 在写慈禧的技能之前先说一下咸丰皇帝 ,他是一个风流的忧患皇帝,懦弱而无能。也是命不好吧,登基8个月,便遇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无力镇压,直到他死这场农民起义都还未平息,这是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攻克广州,天津,直逼北京,吓得咸丰逃到热河去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感到无力,郁闷,压力山大,但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满清外史》载:“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首先咸丰皇帝乐于游园,而慈禧就是从这开始着手的。本身慈禧只被封为兰贵人,如果不主动点,咸丰根本不会宠幸她,有可能一辈子就落寞在这深宫中了,但慈禧不甘心于这种结局,于是他便买通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给他安排了一次游园偶遇。据说慈禧歌声很好听,咸丰皇帝游园时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有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这才是开始。 其次是慈禧聪明,善解人意。《清稗类钞》记载:"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 《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说明慈禧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咸丰皇帝有一个怪癖,他整天面对的都是满人女子,时间久了便感乏味,于是他便喜好上了汉人的小脚女子,满人是不兴裹脚的,慈禧天生足小,为了迎合咸丰皇帝还曾裹过脚。咸丰皇帝还吸食鸦片,慈禧也一起陪着吸食,这些迎合举动赢得了咸丰皇帝的宠幸。慈禧只用了四年时间,从贵人升到了贵妃。这个速度赶上坐火箭了。 最后是慈禧能写会画,还懂汉文。虽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份亲笔手书中,仅仅224个字,其中就有11个错字,就这水平在当时的宫中已经算是出众的了。咸丰皇帝长久纵情声色,身体越发不堪,所以有时候让慈禧代批奏章,有时候口谕,让慈禧记下来。《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 开始只是协助,慢慢便开始参与朝政。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有时咸丰皇帝遇事焦虑,她便进上一言,如果皇帝不高兴,他便赶紧蛰伏起来。慢慢试探皇帝的底线,毕竟清朝的后宫不准参与政事。 结束语,在一点点成功上位,博得咸丰皇帝的青睐之后,最后凭借母凭子贵,要知道清朝的最后几个皇帝,子祠都很少,如果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那地位一下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咸丰六年三月,慈禧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光绪皇帝。 至此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了。参考资料:《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满清外史》,《清稗类钞》,《慈禧外纪》,《慈禧传信录》文:唯恋无名图:来源网络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唯恋无名。正如题主所说,明朝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发生后宫及外戚乱政的事情。在探究其原因之前,我们来共同捋一捋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吧。明朝各个时期的后宫之主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孝慈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被册立为皇后。马氏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是与朱元璋共患难的夫妻,在主政后宫时期,以身作则、粗茶淡饭、缝补旧衣,朱元璋也非常敬重这位原配夫人,对于马氏的建言也能听取和采纳。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氏病逝,时年51岁,被朱元璋追谥为孝慈皇后,之后被明太宗朱棣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明世宗朱厚熜加尊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此后后宫之主一直空着。二、明惠宗朱允炆时期皇太后吕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其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吕氏是大臣吕本之女,最初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朱标的太子妃,吕氏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封为太子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但不久朱允炆的皇位被其叔叔朱棣篡去,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熙为懿文太子守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孝愍让皇后马氏,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封为皇后。马氏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朱允炆生子朱文奎、朱文圭。朱棣攻克京师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也自焚而死。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三、明太宗朱棣时期仁孝皇后徐氏,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氏是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为朱棣生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女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孝翼太后吴氏,朱祁钰之母。吴氏身份一直存疑。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吴氏得以和孙氏并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后2天暴死,失去儿子的吴太后被降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1462年)吴贤妃默默死去,谥号荣思。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所以又为孝翼太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即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氏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氏与朱祁钰生育两女无子,同情皇嫂钱氏遭遇,经常劝解安抚。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太子之位,触怒朱祁钰被废。朱祁镇复辟后,降景帝朱祁钰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但汪氏由于皇嫂钱氏照顾,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居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因感恩汪氏当年维护自己之恩,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正德元年(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历经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五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肃孝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汪氏皇后册封贵妃杭氏为皇后,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太子。杭氏出身在民间,身为皇后不到一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杭氏崩逝。朱祁钰追谥为肃孝皇后。八、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孝庄睿皇后钱氏,也就是那位与朱祁镇相濡以沫的女人,可惜一生没有儿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其母周皇贵妃为皇太后。此后,钱氏一直在后宫不理世事,但是之后反对朱见深废除吴皇后而立万氏,开始与朱见深决裂,因为吴氏为朱祁镇为儿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在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朱见深为其追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孝肃皇后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周氏的在其后的生命里,一直想做皇后,奈何丈夫朱祁镇始终念着那个无子而又残疾的钱氏,没有给周氏任何机会。直到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自己为皇太后,而那个自己讨厌的女人为慈懿皇太后,还是压自己一头。儿子驾崩后,孙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崩,明孝宗朱祐樘追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吴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即位后封吴氏为皇后。吴氏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是怀宁侯孙镗之外甥女,是羽林卫指挥使吴瑛之妹,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为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朱见深却宠的是宫女万氏,欲立万氏为皇后而不得,只得立为贵妃,宠幸如故。吴皇后在吃醋之际,杖责了万贵妃。看到心肝宝贝被打后,朱见深怒火可想而知,最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只做了一个月的吴皇后废掉了。指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将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三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下葬。孝贞纯皇后王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吴皇后,册立王氏为皇后。王氏也曾是朱祁镇为儿子准备的皇后人选之一,可惜最后落选。由于吴皇后杖责万贵妃后,惹怒了宪宗朱见深,准备废除吴皇后然后立万氏为皇后,遭到反对才不得不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朱见深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始终没有找到废后理由。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逝世,年60多岁,历经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三朝皇帝。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此外,还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纪氏为明孝宗朱佑樘生母,邵氏为明世宗朱厚熜祖母,为后追的皇后。当然,还有一位不是皇后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贵妃。恭肃皇贵妃万氏,成化二年为生下明宪宗朱见深生下皇长子,被加封为皇贵妃。当然不久皇长子就夭折了。万氏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由于朱见深幼年的遭遇,所以对万氏特别依赖。朱见深成为皇帝后,万氏独宠后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权。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宪宗朱见深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葬了万氏,八个月后,朱见深在郁郁寡欢追随万氏而去。九、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孝康敬皇后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祐樘即位后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其父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张氏与朱佑樘关系和睦,在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同时朱祐樘不立妃嫔。生育二子朱厚照、朱厚炜,一女太康公主。十、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后张氏,也就是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名武宗朱厚照即位,尊其母张氏为太后。由于朱厚照无子,张氏只得同意迎立朱厚熜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被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改称圣母为伯母。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改谥张氏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氏是庆阳伯夏儒的女儿,温婉贤淑。夏氏与朱厚照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但是朱厚照一生随心所欲,有人说荒淫无道,有人说仅是嬉游玩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一生无子。只得迎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进京即位。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册封叔嫂夏皇后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夏氏崩,朱厚熜为其追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之后第二年改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孝洁肃皇后陈氏,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经选美入宫,随后被朱厚熜册立为皇后。陈氏与朱厚熜关系一直很融洽,后来一件小事彻底毁了这对美满的夫妻。嘉靖七年(1528年)夫妻二人坐在一块聊天,张顺妃、方妃进茗,朱厚熜挨着给妃子们看手相,结果陈氏生气把茶杯丢了。这下朱厚熜生气了,陈氏受到惊吓就流产了,不久去世了。朱厚熜追谥为悼灵,后改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张废后,嘉靖元年(1522年)选美入宫,册封为顺妃。 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被吓死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十三年(1537年)被废,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1537年)薨,年约30岁左右,无谥。孝烈皇后方氏,嘉靖十年(153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德嫔,晋德妃。嘉靖十三年(1537年)张皇后被废后,方氏被册封为皇后。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坤宁宫大火中遇难,追谥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此后,朱厚熜在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追封生母康妃杜氏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但人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去世。十二、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孝安皇后陈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氏病故后被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册立为皇后。陈氏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之女。陈氏无子且多病、备受冷落,被责令迁居别宫。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对其多有关心,尊为仁圣皇太后,移居慈庆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尊号贞懿,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加尊号康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在陈皇后之前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懿庄皇后李氏,但其实在没有真正做过一天皇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选入宫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病故于裕王府。穆宗朱载垕即位后追封皇后,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十三、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尊其生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太后、嫡母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由于神宗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重用张居正,推行变法,明朝几于富强。严格约束自己亲属,对神宗教育颇为严格。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孝端显皇后王氏,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立为皇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年57岁。明神宗朱翊钧追谥号孝端皇后。明光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明神宗朱翊钧除过在位时期册封的王皇后之外,还有后面皇帝追封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太后王氏,由其孙熹宗朱由校尊谥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孝宁太皇太后郑氏,即郑贵妃,由其孙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谥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李氏,即李敬妃,由其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追尊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但是她们在世没有做过一天皇后。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时期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皇帝位,结果在位仅一个月变因病去世,被称为“一月天子”。他的皇后有孝元皇后郭氏,为原配妻子、太子妃;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1621年)被选入宫中,册封为皇后。张皇后个性严正,痛恨魏忠贤与客氏,经常对明光宗朱常洛劝谏注意二人的过失。遭到魏忠贤、客氏的嫉恨,暗中陷害其流产,此後张皇后一生未曾再生育。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出力很大,被尊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张氏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十六、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庄烈愍皇后周氏,天启六年(1626)由懿安皇后张氏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为信王朱由检挑选为信王妃,天启七年(1627年)信王朱由检即位后册封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在未选为信王妃之前,周氏之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周氏出身贫寒,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之际于坤宁宫自尽殉国。清军入关后,被顺治皇帝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后改谥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明朝没有后宫和外戚乱政原因探究一、最初制度设计,预防后宫干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都做了打算,包括每一代子孙名字怎么取都规定好了,至于保证皇位始终能够牢牢抓在自己子孙手里,朝廷制度使后宫失去干预政治机会,甚至皇帝死后,妃嫔都需要殉葬,就是防止那些在后宫中权力比较大的妃嫔们干政。二、明朝选妃的日趋平民化,门第已不是首选因素。明朝的妃子出身不在重视门第,皇后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周皇后,全是平民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各个地方,父亲们大多都是低级官员,很多都不在京城,家庭能力有限。一旦成为妃嫔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有可能几十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三、文臣集团的日趋强大,对后宫干政的限制。明朝文官集团势力日趋强大,处处于皇权斗争,有的皇帝甚至通过罢工来与文臣集团对抗,后宫干政无疑成为文臣们攻击的籍口。而且后宫干政一般出现在皇帝年幼弱小时期,此时后宫太后们更是依靠文臣来辅政,至于外戚集团更是消灭在萌芽之中了。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年长一岁,反正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两人都是少不经事的小屁孩,可见年纪小是问题,但不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朱允熥娘家势力太大了。开平王常遇春是他的外公,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外公,他的三个舅舅也曾在军中经营多年。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随时可能驾崩西去,如果是小屁孩朱允熥接班,那么大权难免旁落到朱允熥的娘家手中,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外戚干政。而朱允炆虽然也是小屁孩,但娘家势单力薄,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只是个普通官员,且于洪武十年就死了,他也没儿子。因此,朱允炆将来继位是不太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的。不过,为了弥补对朱允熥的歉意,朱元璋还特地交待了建文帝,以后要封弟弟为吴王,就藩杭州。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就是吴王。而且这个藩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换句话说,朱元璋几乎是给了他皇帝的待遇,只是没给名分罢了。可惜,朱允熥是真的倒霉,无故错失了皇位不说,还要被自己那个蠢哥哥给牵连,靖难之后被朱棣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最后死得不明不白。一说起张裕妃,这个被皇帝老公朱由校饿死的女人,你就得愤怒,为什么呢?她怀着孩子呢!不是别人的,就是朱由校的,将怀着自己血脉的老婆饿死,还有人性吗?老天呀,你长长眼吧,你不是爱劈雷吗,来一道,劈死客印月!关客印月啥事?我真没喝醉,虽然没花生米,这酒也没少喝,但这事真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有关,张裕妃的结局很惨,都是这个女人害的。唉,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客印月的舒服日子客印月,不靠才华吃饭,靠得是脸蛋,这原因很简单,皇上要吃了丑妇的奶,长成其丑无比的人,朱元璋也要急,虽然朱元璋长得也不咋样。客印月那就是妲己一样的人物,朱由校喜欢干木匠活,都是被这个女人害的。朱由校这个皇帝,没啥事干,无聊就得找点事做呗,客印月就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好家很厉害的样子,要不你去试试?朱由校一拍大腿,这主意好,一心扑腾在木匠活上去了。你别说,还真被他折腾出了名堂,天上飞的木鸟,水里游的木鸭,地上跑的木狗,都活灵活现。这时客印月就会一把搂住朱由校,死死地将其头按在怀中,而朱由校呢,跟小猪一样拱来拱去,有莫大的满足感。好吧,我承认,这朱由校有点恋母情结。朱由校大婚后,朝廷大员上奏请求将客印月逐出皇宫,这事儿没得商量,于是客印月住进了朱由校在宫外建造的豪华府邸。没过多久,朱由校犯病了,痛心兼失眠,吃饭没有节奏,晕乎乎地办不了政事,病根就在思念乳母客印月,在大臣们无奈的目光中,客印月悠悠闲闲地四了宫。客印月的确很美,美到朱由校失了分寸,“不是天香并倾国,如何亦得倚阑频”,反正两人一起赏月观花,暖昧到月亮都羞到云里去了。乳母,毕竟还是有别于亲疏,可朱由俭不不理这茬,允许客印月住咸安宫,这可是皇太后才该有的待遇,吃客印月煮的“老太家膳”,看客印月漂亮的脸,这人生啊,perfect!朝政大事还得理,可有那么多木匠活得干,朱由校有点为难,干脆把政事都扔给乳母客印月,反正客印月不会害他的,但又怕累着了乳母,怎么办呢,就给客印月找了个帮手,一个致命的帮手,魏忠贤。魏忠贤不敢要朱由校的命,但能要朝廷的命,不过朱由校不知道,还觉得找对了人。太监嘛,大伙都懂得,朱由校也放心,毕竟皇家的脸还是要的,帽子上长绿草好看是好看,风一吹,满天下飘香也不是好事。这客印月跟魏忠贤勾搭在了一起,还能有什么好事呢?“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两人过起了夫喝妇随的好日子,客印月在魏忠贤的照顾下,人生走到了巅峰。客印月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宫后坐八抬大轿,百人护卫,前有八名太监掌灯不路,后有荷兰晶灯随行,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巡游呢。有的大臣犯贱,喊着圣母娘娘、千岁夫人,干娘、义母扑哧哧跪了一路,这些人在家可没跪过他爸妈;上朝时朱由检还在御案旁专设着一个凤座,给乳母客印月坐的。这份孝心,朱元璋肯定会勃然大怒道:“你没亲娘?”被迷了心窃的朱由校肯定会答:“我娘早死了。”这就是冤孳所在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生活,客印月觉得满足了,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人来威胁到这地位,于是张裕妃悲剧了。张裕妃的悲惨生活张裕妃本是是个6岁入宫的小宫女,自由烂漫,无拘无束直性子,快乐地在宫中成长着。朱由校玩木匠活,张裕妃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朱由校觉得有意思,问道:“你感兴趣。”“有点。”一个问得无心,一个答得无意。朱由校其实心里蛮不痛快的,大臣们可当这现意儿是玩物丧志,没少上奏,这钻出来个能说上话的人,小姑娘不错。一来一去熟了,朱由校干脆娶进了后宫,小夫妻有共同语言。客印月想拉拢张裕妃,结果没成;魏忠贤威逼利诱,张裕妃也不买帐,对这两人,正直的张裕妃真地瞧不起。可惜张裕妃不知道一张黑网正罩在她头上。1、毒害皇子客印月深得朱由校的敬重和信任,大权在握,与皇太后并无二样。但如果有妃子产下皇子会怎样呢?客印月想都不敢想,所以她与魏忠贤联手,悄悄地铲除着一个又一个威胁。张皇后怀孕了,朱由校大喜,这可是首子,将来的太子呀,嘘寒问暖着,整天挂着笑,除了木匠活第一等大事外,这是第二等大事。孕妇腰酸背疼是很正常的事,可张皇后不知道呀,打算打个会按摩的人来缓解一下疼痛。这落在客氏眼中,乐开了怀,于是魏忠贤出马找来了按摩师,一按,孩子死在了胎中,再也不能怀孕。慧妃怀孕,不敢招惹客印月,一心警惕着,这孩子就活蹦乱跳到快到一岁了,还没等松一口气,孩子夭折了,把慧妃哭成了个泪人。朱由校也很难过,但很快又去玩木头了,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玩出花样来。容妃怀孕生子,也没逃脱一岁夭折的命,朱由校认命了,直到张裕妃怀孕。2、裕妃有孕客印月与魏忠贤一边清除着皇位继承人,一边找着“养女”,进献给朱由校,希望留个一儿半女,牢牢地拴住皇上的心,将两人的地盘经营成铁板一块。可惜一直没成功,如果不是有贵妃怀孕,他俩真会以为朱由检身体有问题,而且,客印月一直在帮朱由检补身子。当张裕妃怀孕,客印月很不开心,因为张裕妃此前拒绝做她“养女”,不是亲人自然是仇人,于是魏忠贤出场了。客印月给朱由校泼了盆冷水:别开心太早,裕妃是为讨你欢心而假怀孕。朱由校傻眼了:不能吧?这可是欺君大罪!传太医一查便知!客印月替朱由校拿了主意。太医头顶魏忠贤阴森森的威胁,怀揣魏忠贤给的银票,背贴客印月冷冷的目光,结果可想而知,淑妃假孕!朱由检还没来得及回神,儿子一再早夭,如今好不容易有桩喜事,却是个假胎,心灰意冷之下,后事全由客印月操办。淑妃被打进冷宫,遣散了宫女,并且不准任何人靠近,连起码的饮食也断绝了。怀着孩子的淑妃舍不得流泪,怕一软弱就再也坚强不起来,她倔强地活着,抚摸着怀中的孩子,只是痴痴念道: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孩儿你至少能活命,是娘害了你呀,别恨娘。日夜交替,淑妃已经饿得没了力气,无神地躺在地上,这时屋外下起雨,打得瓦面扑哧哧直响。淑妃努力翻起身,一步一步往外爬,有了这雨水,也许能救得孩子的命。母性的力量支撑着她来到了屋外,她张开嘴,努力去接雨滴;最后干脆伏下身子去饮地下的积水。一股寒冷袭上身来,她感觉好冷,试着用最后的力气想翻个身,避免压坏孩子,但动不了。她一头栽了下去,一滴泪水滑落。明史含着悲愤记载这事,“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后续张淑妃去世,太医医检,证实身怀有孕,而朱由校闻言只看了一眼镇定的客印月,他的好乳母,叹息了一口气道:“烧了吧!”堂堂贵妃,只是如一个丫环去世火化,然后草草下葬,在明史中仅留下了一个名字,几句故事。朱由校病危,张皇后再也不忍朝廷如此荒唐下去,力阻客印月以怀孕的“养女”充填子嗣的做法,并劝说朱由校立弟为皇,以免皇权落于外人之手。朱由校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为自己纵容客印月赎罪,同意立弟朱由检为皇,来收拾自己丢下的烂摊子。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抄没魏忠贤家产,逼迫魏忠贤自杀。笞死客印月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替冤死的张淑妃和未见面的侄子复仇雪恨。即使崇祯帝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挽救明朝这架堕下悬崖的马车,1644年,清兵入关,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亡。(图片均来自网络)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近半个世纪的掌权者,其一生的经历非常曲折,从最初选秀入宫的咸丰皇帝的贵人一步步成为大清王朝手握皇权的皇太后。她作为皇帝的嫔妃,先是战胜了皇帝的宠妃丽妃,初为太后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于同治、光绪两朝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两宫垂帘变为一共独裁,慈禧太后随后便将恭亲王及其党羽全部清除出中枢,至此成为一宫独裁唯我独尊的老佛爷。初入宫禁,成为贵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清王朝举行了咸丰朝有史以来从第一次选秀大典,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杏贞的17岁女子被选入宫,因为出身满洲八旗,所以即便没落官僚家族的秀女,依旧被咸丰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并赐号“兰”。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柔情似水,低眉顺眼的女子会成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当时与叶赫那拉氏一同入选的还有一位被封为贞嫔的钮祜禄氏以及被封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 这两位就是日后咸丰皇帝后中之中与慈禧太后同为主角的皇后慈安和丽妃。一举得男,荣升为妃:从咸丰二年入宫后,慈禧便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众多嫔妃中的一位,咸丰皇帝生性风流好色,对于嫔妃的宠幸也飘忽不定,宫中很难有谁成为皇帝的独宠之人,初入宫禁的慈禧也是一样,虽然偶然会得到咸丰皇帝的临幸,但是如果此时说他是皇帝的宠妃,显然还是差的太远。但是相对于其他嫔妃而言,咸丰皇帝对于这位叶赫那拉氏得恩宠,还是很不错的。入宫两年后,慈禧太后被咸丰皇帝晋升为嫔位,并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懿”,昔日的兰贵人变成了今朝的懿嫔。又过了两年,懿嫔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这是咸丰皇帝登基六年来的得到的第一个儿子,咸丰皇帝大喜过望,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母凭子贵,升为了懿妃,虽然在慈禧封为妃位后不就,丽嫔他他拉氏也被封为丽妃,但是丽妃仅有一个女儿,地位已然不能与慈禧比肩,此时的慈禧,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宠冠六宫,唯一贵妃:咸丰七年,皇长子载淳满周岁,作为皇长子生母的懿妃因为抚育皇子有功,因而被咸丰皇帝封为懿贵妃,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一位贵妃,因为当时并没有皇贵妃,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贵妃,事实上成为了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荣宠的上升,咸丰皇帝先天身体不好加上后天的纵欲无度,因此身体逐渐变坏,精力也变得不足,但是大量繁杂的朝政事务却又不得不处理,因此咸丰皇帝在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事务之时经常让慈禧代笔。工于心计的懿贵妃因此开始接触政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圣母太后,两宫垂帘: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将两枚象征权力的印章分别赐予皇后和太子的生母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遗命的八大臣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咸丰皇帝托孤的八大臣,从而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禧太后则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东后崩逝,一宫独裁:同治元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从同治元年共同垂帘到光绪七年东太后慈安病逝,两宫皇太后共同听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期间,慈禧太后还并没有完全从掌握掌政大权,当时朝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然热衷权力,但是在垂帘听政中仅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掣肘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清朝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至此结束,从此朝堂之上变为慈禧太后一人独裁听政。罢黜恭党,实行独裁:慈安太后去世后,原本深受慈安太后所倚重的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则变得更为孤立,也因此与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慈安太后去世的三年之后,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慈禧太后人生之中发动的第二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慈禧太后将恭亲王奕?集团全部逐出权力中枢,代之以已成为驯服工具的醇党集团,并瓦解了早已为其所不满的清流派。至此,慈禧天后才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太后病重,在精神尚好之时,老谋深算的慈禧故伎重演,企图在病愈后继续垂帘听政,于是遗命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但是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之后的几个小时中,慈禧太后还是没能够痊愈,并最终去世,者相比也是慈禧太后自己没有想到的吧。原创:历史课课代表所谓“烛影斧声”,最早来源于《宋史纪事本末》的记载: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976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患病未愈,急召晋王议事,兄弟二人屏退宫女和太监后独处。期间,屋外有人看见烛光下的赵光义时而离席,时而躲避,还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场面非常的激烈。宋太祖当夜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史称宋太宗。此后,关于“有子不传却传弟”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纷纷质疑晋王以斧砍死兄长后强行篡位。宋太宗继位后,逐渐又有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声言这次皇位传承是杜太后生前就定下的,并非谋逆夺权。但是,后世关于这个悬案却从来没有盖棺定论,至今都有许多的声音。那么,宋太宗究竟有没有杀兄篡位?本着尊重事实和揭秘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宋太祖和宋太宗,走进备受争议的“两宋王朝”。为了抵制恶意抄袭,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附加标识实属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故,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立即引起了朝局的不稳。到了正月初一,前方传来了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更加剧了政权的动荡不安。实际掌权的符太后毫无主见,慌乱之下只好求助于宰相范质,重新对赵匡胤委以重任领兵御敌。当后周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东南陈桥镇),蓄谋已久的兵变终于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等人在军中大肆散布消息,鼓吹“皇帝幼弱不能亲政,为国效力破敌又有谁人知晓”?受此影响,将士们的情绪立即被煽动了起来,赵光义等人将准备好的龙袍披在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伏地皆呼万岁。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下登基称帝,率兵回师开封,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政权,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在这个夺权过程中,有个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同胞弟弟赵光义。功成名就后,赵匡胤立即犒赏群臣,任命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任命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任命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任命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任命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任命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而对于陈桥兵变最大的功臣赵光义,他又是如何封赏的?起初,赵光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之职,后又担任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后,他被加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还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消灭北汉后,更被任命为东都留守并且加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在赵匡胤看来,弟弟对自己不错,而自己也没有亏待他。可是,赵光义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还有第二步棋要走,那就是未来也要当皇帝。问题来了,这“皇帝”的名额非常有限,不像是在学校当个组长或者课代表,名额特别多。为了抢夺这唯一的名额,他开始蠢蠢欲动,终于对老哥赵匡胤下手了。于是,在称帝九年后的一个夜晚,年仅50岁的赵匡胤就毫无征兆地驾崩了。事发当夜,赵光义奉诏后入宫面圣,哥俩在屏退左右后推杯换盏,聊到关键时刻还发生了剧烈争执,最终形成了“烛影斧声”。第二天凌晨,赵光义独自从殿内走出,声称皇帝刚刚驾崩了,自己就当仁不让地继承了皇位。之后,他继续完成哥哥未尽的事业,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事。由于过分自信和好大喜功,宋太宗主导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国力消耗非常严重。一看外战不行,他立即调整了政策,开始执行“守内虚外”,为日后的“积贫积弱”局面埋下了伏笔。自古以来,王位或者皇位的传承都是事关大局的重中之重。从商朝开始,继承制度基本都是按照“父死子承”,辅之以“兄终弟及”,逐渐成为了惯例。据《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父死子继和兄死弟及之辞也。不过,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血缘亲疏来看,“父死子承”都是首选,“兄终弟及”都是备选。问题来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驾崩了,但他并非没有儿子,除了滕王赵德秀和燕王赵德林早夭外,还有两个儿子活到了成年,他们分别是次子赵德昭和幼子赵德芳。也就是说,这二位正主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宋太宗在即位之初,朝野始终都议论纷纷,认为他的皇位得来不正。面对严峻的信任危机,他开始茶饭不思,开始寝食难安,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找到依据。通过冥思苦想,宋太宗终于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他声称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当年临终前,曾当着宋太祖的面留下一道懿旨,要求老哥死后传位于自己,而自己去世后再传位于弟弟赵廷美。这套说辞俨然有鼻子有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还有一份懿旨藏于金匮之中作为实物证据,更增加了可信程度,史称“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暂时让宋太宗度过了信任危机,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难道,自己真的要传位于弟弟赵光美吗?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太宗又一次下手了。于是,赵氏皇族内部开始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都是“天外横祸”,离奇得让人目瞪口呆!97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被叔叔赵光义痛斥一顿,理由是不思进取。结果,他回家后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具体死因高度成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自杀。981年,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也离奇死了,年仅23岁。经过又一次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病死,可问题是他正值盛年,而且从无病史。于是,在赵氏皇族内部,仅存的隐患就剩下了赵光美。怎么办?赵光义开始天天犯愁。到了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终于等到了机会。也许,就是他自己创造的机会,自导自演了一出戏。赵廷美被人揭发阴谋篡位,立即遭到有关各方的密切调查,很快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到了西京,后来又贬到了房州。据说,他因为“羞愧难当”进而患病,在984年就一命呜呼了。短短四年时间,潜在的皇位争夺者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都相继离世,而且非常的匪夷所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与宋太宗及其子孙们争夺皇位了,他终于笑了!但是!也有人认为“金匮之盟”是真实的。赵德昭出生于951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通过历练,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他出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上形同宰相。赵德芳出生于959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和他的哥哥轨迹如出一辙。在此历练期间,他的表现有些平庸,并没有赢得父亲宋太祖的认可。最关键的一点,宋太祖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册立太子,甚至没给两个儿子封王。而很早之前,他已经晋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孰轻孰重明显一目了然。有人认为,赵匡胤的北宋是在五代十国的乱象中建立起来的,是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来的。因此,他深知“国赖长君”的重要性,要不是柴宗训年幼无知,要不是符太后毫无主见,陈桥兵变或许根本不会成功。为了延续来之不易的赵宋王朝,赵匡胤更愿意传位于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当时传位长者为君也并非没有先例,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样得位的,是郭威心甘情愿这样做的。很多人认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为了宋朝的基业,为了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把皇位传给更具政治手腕、更有战略眼光、更能稳定朝局的赵光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北宋在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并不顺畅。由于鼠目寸光和因循守旧,金国在1127年攻破了都城开封,还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绝大部分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文臣武将共计三千多人都虏走,北宋的传承就此结束。期间,只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侥幸逃脱,还跑到临安被拥立为皇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不过,由于他长年无子,只好就近从赵匡胤的子孙中选出一位继承皇位。1162年,赵构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将皇位禅让于赵昚,史称宋孝宗。从此以后,被赵光义中途截胡的皇位,又传回到了赵匡胤后人的手中。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宋朝的皇位传承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邪性。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这一支脉;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构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匡胤的这一支脉。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天定?@文史不假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比起第1位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的褚英只小三岁。因此,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代善跟随着努尔哈赤几乎参与了八旗的创立崛起的所有战役,奠定后金立国之战的萨尔浒之战,代善更是居功至伟。代善因此,当短暂崛起的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废弃并囚禁处死以后,军事才干显著,更难得是还拥有相当政治眼光的次子代善开始进入八旗集团的眼帘。代善开始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也就是说,哥哥褚英死后,代善成为八旗集团事实上的“太子”。然而,代善的继承人没当多久,他不但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飞黄腾达,最终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反而差点掉入深渊。虽然代善没有褚英结局那么惨,但是,从此代善也彻底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而让代善失去继承人位置的关键因素,就包括清初著名的代善与大妃阿巴亥有染的桃色风波。代善之所以失宠于努尔哈赤,并最终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究其原因一共有两件事,一个是代善与儿子硕托骨肉不和,另一件事则是著名的桃色风波。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后金天命5年3月,努尔哈赤后宫中的一个叫代音察的小妃,突然像努尔哈赤告发了一个影响后金政权朝野的事情,她对努尔哈赤说: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代音察还举出例子说,阿巴亥多次给代善和皇太极送饭,皇太极没有吃,但是代善每一次都接受并吃了,平常的时候,阿巴亥也浓妆艳抹的跟代善眉来眼去。因此,代音察告发大妃阿巴亥不甘寂寞,与年轻的代善有染。这个告发代善与他名义上母妃有暧昧关系的状,使得后金政坛掀起了巨大波澜,并最终导致了代善失去的继承人的位置。努尔哈赤事实果真如此吗?一向表现的文武双全、颇具政治头脑的代善,真的色欲熏心,办出如此蠢事吗?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大妃阿巴亥必然是十分漂亮的。因为,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宠爱的妃子就是大妃阿巴亥。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多尔衮三兄弟最终能平分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由努尔哈赤亲掌的两黄旗,也可见努尔哈赤对于这三兄弟以及其母妃的宠爱。素来以无情残忍著称的努尔哈赤能够如此宠爱阿巴亥,除了阿巴亥的性格特点之外,其长相必然给了努尔哈赤巨大的吸引力。阿巴亥但是,作为统治东北地区的后金政权继承人,作为久经上位的八旗旗主,代善见过的美女应该不在少数,阿巴亥真的已经美丽到能让代善色欲熏心,乃至于失去理智吗?显然不至于,也不可能。因为,代善自此之后虽然失势,但他依然是四大贝勒之一,一直到顺治年间去世,失势后的几十年的生涯中,代善从未表现出任何沉迷美色的情况,因此可见,阿巴亥虽美,但并不足以令代善失去理智。而且,从代音察的告发内容来看,唯一能够拿出证据的,仅是阿巴亥给代善送饭一事。但是,首先,阿巴亥并没有只给代善一人送饭,同时享受这待遇的还有皇太极,其次,阿巴亥也并没有私下送饭。唯一不同的是,代善把阿巴亥送的饭吃掉了,但是皇太极没有吃。但是,此事显然并没有严重到两人有暧昧甚至有私情的境地。皇太极阿巴亥给代善等人送饭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此时阿巴亥年纪虽年轻,但是在名义上也是代善等人的长辈,而此时代善的势头很猛,已经成为八旗集团的继承人,年轻的阿巴亥担心努尔哈赤死后没有着落,因此提前讨好继承人,这显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同时,以部落起家、始终处于带有奴隶制色彩的后金时期,也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界限分明的回避制度,此时努尔哈赤的后宫中,不受重视的妃子们甚至还在睡着大通铺。因此,阿巴亥与代善有交集是十分正常的。八旗而且,与阿巴亥有交集的也绝不仅仅只有代善一人。因此,阿巴亥和代善有暧昧关系的告发,不过是一场针对代善的阴谋罢了。而根据谁受益谁怀嫌疑最大的原则,很显然,代善失势后,得利最大,最终成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嫌疑最大。而素来狡诈精明、手段高超的皇太极,既有动力、也有能力实施这样的告发。而对于努尔哈赤而言,他未必不知道代善是冤枉的,因为以努尔哈赤一贯的残暴来看,如果真的确定阿巴亥与儿子有染,努尔哈赤会直接杀掉阿巴亥,而不是一年之后还再次将其扶上大妃之位。努尔哈赤但是,对于此时进入暮年但权力欲望丝毫没有减弱的努尔哈赤而言,八旗集团及后金政权是由他一手创立的,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能够威胁到他的位置。而代善成为2号人物之后,迅速地获得了大量的人的支持,再加上代善本人文武双全,已经具备了威胁努尔哈赤位置的可能,为了扼杀这种可能,努尔哈赤可以对长子痛下杀手,自然也可以借着告发之机,彻底抹杀代善继承人之位。

5,龙腾世界 主线任务 无所不知的老人 在哪里交

71..52坐标
游戏里按M键然后可以打开查询NPC名称便可看见 226,317

6,继妃上位攻略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继妃上位攻略》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s0AFo-qF0DmTBguK2rTiQ继妃上位攻略_骨生迷.txt1.06M 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cx8j复制提取码跳转?pwd=cx8j 提取码:cx8j简介:文案:林锦仪被挑选成了镇南王的继妃,换了个芯子的她一脸懵逼,因为镇南王死掉的元妃,也是她而且,就是被镇南王给弄死的。雷点x,下个文见。慢成长,慢慢‘上位’。32656497,敲门砖任意角色名。二)入V,当天更新9k,作者领养处■:作者君的完结文:★待开新坑★《春闺纪事》古代少女春闺花事记嫡姐重生了,通晓未来,庶妹穿越了,才艺加身原住民谢莞夹在中间,日子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水深火热!《饲皇》大皇子和二皇子争皇位老皇帝把小皇子送到了边关逃难结果老大老二同归于尽小皇子被接回去当皇帝了遗诏附赠武力值爆表皇后一枚!还想反抗?皇后桀桀怪笑,上了龙床。

7,无手风车技巧

POWER的动作要求。。。就是。。。你要对力的感觉很好。。。风车NO HAND....你可以先尝试一下BABY ONE THE MILE 就是陀螺转的感觉。。。用背来借力把人带动起来
你得告诉我有手你会不啊 ?有手会的话无手就简单多了 无手风车后背着地的时候腿多用力向下压 转身要快 一定掌握好压腿弹起后的空当转身就行了!轮腿挂腿的劲儿和有手风车是一样的!

8,心跳回忆GS2里若王子老师怎么不收礼物

1、你不是攻略老师的吧?送不了那么说明你和老师的好感度不够高……如果好感度够高(老师是约不到的,想要提高好感度,那么平时他叫班里的人去户外教学时,你去的话选对选项、看/触摸他一下(要点对位置)就可以提升了,如果每次都去后来他还会经常私底下约你)他会很开心,然后破例收下 2、如果你现在只是到了第一年的话,刚刚开始玩,好感度不够高也是当然的 慢慢来,很快他就会收你的礼物了 若王子那个萌啊……天才什么的最有爱了…… 对了……这个虽然与好感度无关,但是如果要达到告白的ed,一定要达到学习150,体贴、流行120

9,货物已经申报但是未能通关收货人一直不提货如何让收货人提货

去年11月份已经到港,应该产生不少费用了. 客人已经申报,但没有提货,这比较麻烦. 退运的话对你们也是很大的损失,计算一下在码头产生的费用和如果退运产生海运费的比例. 费用已经产生了,这个无法避免,那客人货物的钱已经付给你们了吗?如果没付的话你们可以和客人商量,在目的港产生的费用可以按各分摊多少来解决,这些可以在货款当中给予扣除. 货物的折扣这个不太好答应,因为现在美元的汇率和去年相比是有了很大的折扣. 所以哪果这样跟客人协商还是没结果的话,那只有办理退运,这样的客人不做也算了. 具体可不可以办理退运也可以找比较信得过的货代问一下.

10,续订无固定合同劳动者有权做主根据规定在连续工作满10年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是强制的,符合缴存条件(外省市城镇常住户口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除外)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 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对象为本市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与上述类型单位有劳动关系的,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在职职工,另外,在本市参加工作的外省市城镇常住户口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参加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 看你是否符合以上条件 它与工作10年是没有关系的。
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并不是法律强制的,所以跟连续工作多少年,是否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了,如果公司有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业务,但是你却没有享受,那么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

11,你喜欢一个女生一直想要让她关注你但是一直没有办法也没那个

其实不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会被女生认为是在哗众取宠。 最好也不要装酷。女生最讨厌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男生了。 最好先讨好女生的朋友。先建立良好的印象。不要让女生发现。 女生最讨厌空口说白话的男生。要追。就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只是嘴上说说。 脸红,其实不见得的是什么坏事。至少会让女生觉得你很真诚。
慢慢的接近她,为她做一些事,能够吸引她就行、不要太热情了。欲擒故纵、
1.学变魔术吧! 如果你是男生,那就学学魔术吧。女生学魔术其实也挺不错的,会让人家刮目相看。然后在其他同学面前表演,她如果是个活泼的女生就会自动来关注你的。而且会缠着你教,或是叫你多变几个。这招真的很有效哦,我们班少数几个会变魔术的男生都围绕了好多莺莺燕燕的。女生骄傲的心理会让她不由自主地享受打败所有人的感觉。 2.看着她! 找个她的余光能看到的地方,柔情似水地看着她。她总会感觉到的。当她忍受不了扭过头来的时候,你就装作惊慌失措的感觉,并且眼睛立刻游离(最好余光看她的反应)。坚持几天,等过几天她不耐烦了,就会来找你,这个时候就可以大胆地说出你的心意了!多数成功哦~ 我是女生。这两招对我反正是很有效的。
是啊
努力去了解她,了解她的生活习惯,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去靠近她...
什么也不要做,故意疏远她,久了,她会主动来找你,如果她对你也有感觉的话
文章TAG:继妃上位攻略无防盗  如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但是这家公司规定永无假日还规定春节不放  继妃  上位  攻略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