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保卫战攻略,王国保卫战前线全部怪物BOSS攻略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王国保卫战前线全部怪物BOSS攻略
王国保卫战前线游戏中,你将面对汹涌而至的敌人,通过在地图上建造和升级炮塔或其他防御建筑物,当消灭完所有敌人后方可达成过关。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下面为大家附上一篇王国保卫战:前线全部怪物BOSS详细解析。敌人资料:?沙漠暴徒:最初级的兵种,攻击较低、血量较低,没有物抗、魔法抗性,移动速度中等!沙漠突袭者:血量160点,拥有初级物理抗性,移动速度中等。沙漠弓箭手:攻击力中等,但是攻击速度非常快,号称小兵杀手。没有物理抗性,魔法抗性为初级。沙漠猎犬:移动速度非常快,通常是成群出现。物理和魔法抗性均为零!可以闪避混乱中攻击战斗猎犬:血量为100较高,物理抗性为零,魔法抗性为中等。同样移动速度快,能够闪避混乱中的攻击。不死者:血量较高同时物理抗性为中等,并且拥有两条命,死后可以变为木乃伊。木乃伊:不死者死后的样子,血量较低,攻击中等,双抗没有!行刑者:血量很高达到了1600,同时攻击力也是达到30-60,对于小兵应该是直接秒杀的节奏。巨型蝎子:血量为400,但是物理抗性为高,而魔法抗性则是没有,拥有两条命。大黄蜂:飞行生物,血量较低并且移动速度中等,没有双抗。巨型蜂后:血量为320点,双抗没有移动速度中等,死后可以变身为5只大黄蜂继续战斗。沙虫:血量较低、移动速度也较低。需要注意如果地上没有小兵的话,沙虫会一直进行潜伏,直到碰到人才出现。沙漠幽灵:自身血量就非常高,同时攻击也是达到了30-60。虽然没有双抗但是可以召唤木乃伊棺材,并且自身也是远程攻击的,打英雄都十分痛!丛林蜘蛛:血量较低、攻击力中等但是魔法抗性为高,移动速度中等。丛林黑寡妇:血量为400,攻击力也比较高。物理抗性为零魔法抗性为高。其可以召唤蜘蛛卵,从中则是有小蜘蛛跑出。野蛮人战士:血量为200移动速度中等,同样没有物理抗性和魔法抗性。野蛮人猎人:通过毒镖进行攻击,攻击速度较高,同样没有物理抗性和魔法抗性。巫医:血量较高为480点,能够对友军进行治疗。同样没有物理抗性和魔法抗性大地萨满:血量较高为480点,而自身的物理抗性也为高,而其还能够为友军提供光环,将他们的物理抗性提升为高灵魂萨满:血量依旧为480点,同时自身魔法抗性为高,能够为友军提供光环,将其魔法抗性提升为高。血祭无赖:血量为640点,虽然双抗都没有,但是能够将死去的野蛮人复活为僵尸野蛮人,并且自身也是远程攻击。野蛮人僵尸:血量较高为400,并且攻击也较高为30-50点,好在移动速度比较缓慢,双抗依旧为零。大猩猩:血量达到了2240并且攻击力也非常高,虽然双抗为零但是拥有五条命,并且能够造成范围攻击。巨鸟骑士:血量为200点移动速度中等,但是背上搭载着野蛮人,能够进行远程攻击。在背上的野蛮人死后,则是会快速的冲向要塞!寄生虫:移动速度非常的快,并且拥有100的血量和中量的魔法抗性。当将士兵杀死后,则是可以寄生为收割者!收割者:非常恐怖的生物,拥有400的血量,同时攻击力也高达30-60,普通士兵基本直接秒,另外自身也是拥有中量魔法抗性。飞行蜴兽:飞行生物血量为80,移动速度则为中等,没有物理抗性和魔法抗性。巨型蜥蜴:血量比较高为400点,并且飞行速度较快。其在飞行过程中会释放出三只小的飞行蜴兽,同样物理抗性、魔法抗性为零。蜥蜴人孵蛋守卫者:血量为240点,而攻击力较低,作为蜥蜴人最初始的兵种魔法抗性、物理抗性均没有。蜥蜴人追随者:血量达到了640点,并且攻击也不俗。能够对士兵进行血腥撕咬!物理抗性为中等,同时拥有两条命。蜥蜴人未来战士:手持来自未来世界的武器,能够直接将小兵秒杀。自身血量为480点,并且拥有高量的魔法抗性!蜥蜴人潜伏者:自身血量为280点,同时攻击力也较高为28-42,,拥有中量魔法抗性。当收到攻击残血时候,会进行隐身并向前行一段距离。这个敌人非常恶心,而通过图腾箭塔的净化图腾,则是可以限制其隐身。蜥蜴人跃动者:血量为220点,移动速度为中等,自身双抗业为零。当收到攻击或是CD时间好了,能够向前闪现一段距离。蜥蜴人虐杀者:血量高达3520,并且攻击力也是高达60-120.虽然没有双抗,但是能够进行范围攻击,将小兵残忍的秒杀。蜥蜴人学者:拥有800点的血量,并且攻击力高达34-66,。虽然没有双抗但是能够进行远程攻击,但是能够召唤传送门,利用蜥蜴人军团进行战斗。火怪苏丹:由Nazeru召唤出来的爪牙,血量为200点,攻击高达30-60点,虽然没有双抗但是拥有两条命。一号BOSS Nazeru:在第六关出现血量为8000点,而攻击力为500-800点。虽然没有双抗但是移动速度很快,并且会释放出20个小怪。猿猴:能够进行跳跃,自身血量为960点同时攻击力也高达50-100,虽然双抗为零但是拥有两条命。二号Boss Quincon:在第11关出现,其血量高达12000点,并且攻击力也是非常的高,会释放出20个小怪。攻击方式会随机进行跳跃,然后释放小怪。暗影元素者:来自于最终boss暗影umbra的分身,血量360,攻击力120-170,同时没有双抗。最终BOSS暗影:暗影umbra虽然血量为9000,但是够玩家们好好打上一阵子的。其死后的分身总共会进行三次充足,玩家们要将分身都消灭为止。
2,莫斯科保卫战中双方共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帝国大厦没那么重要说点颠覆认知的事儿吧,其实当时苏军玩命攻打的“帝国大厦”只对他们自己有象征意义。因为纳粹的议会和总理府全都不在那,对德军来说那里就是一个堡垒,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时他还不是国会议员,任命发出的第三天兴登堡就下令解散第七届国会了。下一次国会召开时帝国大厦已经烧了,新一届议员大会是在科罗尔剧院举行的。后来纳粹党彻底掌权,所有国事会议必须由纳粹党员参加并决策,议会完全啥蛋用了。纳粹党懒得回来开会,就继续留在科罗尔剧院,原来的帝国大厦被改成了展览馆+真空管生产厂+医院妇产科......所以希特勒压根没在那开过一次会、发表过一次讲话、作出过任何重大决策。他的大部分政治军事行动都是在位于沃斯特拉大街上的新帝国总理府做的,在威廉大街上的旧总理府他都给希姆莱办公了,何况所谓的帝国大厦。诺德兰师没那么强题主提到的外籍志愿军应该是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师,代号“诺德兰师”,但是现代很多人把它和党卫军第5装甲师“维京人师”给弄混了。维京人师才真的是党卫军王牌,从巴巴罗萨行动一直打到战争结束投降。1944年1月那种惨烈局面下还能从毛熊的重重包围中杀出去,继而参加1945年的“春季觉醒行动”。而这个诺德兰师是在1943年3月从维京师里分离出去的一个团,补充了一个挪威团加一个丹麦团,再参合进去点匈牙利人组建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其实没啥战斗力,初次上阵打那瓦尔战役时只能用来对付苏军的袭扰。之后打坦能堡战役,指挥官舒尔茨加两个团长直接被毛熊给挂掉了,1945年1月才好不容易从海上逃到了德国。到柏林打外围攻防的时候又被毛熊的钢铁洪流糊了个满脸花,一个苏联小兵俘虏三个爆破手的事儿都出了。逃回柏林城内后,大约320名左右的法国人党卫军没处安置,就近加入了他们,算是完成了兵员补充,很快又被安排到赫尔曼广场参与防守。在那里他们抵挡了苏联渗透部队48小时,注意!是渗透部队哦!到了4月27日毛熊开始总攻的时候,当天就把他们炸出了阵地,退到齐塔德勒地区,第二天就把他们再次打散,分别退进了国会大厦(帝国大厦)和旧德国总理府。所以这帮哥们守帝国大厦根本不是为了与帝国同在,压根就是被毛熊打的没处跑了,只能去那里协防。帝国大厦攻防战4月29日凌晨,苏联第三突击军抵达了施普雷河北岸的莫尔特克大桥,德军则在大桥南岸的工事里严阵以待。帝国大厦已经遥遥在望,这时毛熊发现两件很可悲的事情,他们觉得有点蛋疼。第一,帝国大厦并非孤立的建筑,它建立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广场上,广场内还有盖世太保总部等其他建筑,这些建筑互为犄角形成数道交叉火力网,突破起来很麻烦。第二件事是大桥结构受损,他们的大炮没法用,修好桥才能有炮火掩护。德国这边也很闹心,这片工事里挤满了被压制进来的士兵,国防军、党卫军、警察、少年冲锋队,互相都不认识,别说配合,连统一指挥都难。4月29日黎明苏军在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发动了进攻,他们先是攻陷了盖世太保总部,但在德军屋顶炮火的轰击下实在没法还击,只能又撤了出来。毛熊们郁闷的退回莫尔特克大桥,专心开始修桥。4月30日早六点大桥修复,在重炮的掩护下苏军开始进攻,先后占领了盖世太保总部和国会大厦侧面的辅楼。15:30左右,希特勒于新总理府地下掩体内自杀,临死前下令允许守军突围,消息于17:00左右传达到帝国大厦,守军开始突围,但在苏军的重火力覆盖下突围的德军十不存一。夜间20:00左右,苏军攻入帝国大厦,并且很快在楼顶升起镰刀斧头旗。但大厦从1933年焚毁后一直没怎么使用,里面全是瓦砾堆,不少残余且没得到突围消息的德军躲进房间里继续抵抗,苏军只好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清理。到了5月2日,清理工作全部完成,苏军彻底占领这座只对他们有象征意义的大楼,同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占领新总理府。为了宣传胜利,他们摆拍了那张著名的《红旗升起在德国国会大厦》,之后还PS掉了士兵的手表......后记很多人说起了毛熊在柏林的军纪败坏,吐槽机到不是想给他们洗地,但这事儿真需要分开说。最开始毛熊进攻的主力部队军纪还是不错的,他们会清理马路恢复交通,修理水管继续给市民供水,还会开食堂给饿肚子的市民浓汤喝,颇有点人民武装的意思。可是后续部队到来时事情就全变了,俄罗斯历史学家奥列格·布尼茨基广泛访问了当时的战士得出了个事实,后来大规模的凌虐并不是早就怀有报复之心,基本上算是临时起意,原因也挺逗逼的。那些后续部队大部分是没出过国的工人、农民临时征召组成的,他们长期接受的教育是布尔什维克好,熊窝是人间天堂,外国老百姓只有失业、饥饿和残酷剥削,一个个惨的要死。这帮孩子怀着解放者的心情来到德国后才发现人家活的比他们滋润多了!被自己头目欺骗已经够窝火了,继而他们又想不通另一个问题,你们都过的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侵略我们?于是满腔怒火终于化成了惨烈暴行......总结起来吧,题主其实出了个伪命题,帝国大厦攻防战中并非只有外籍自愿军拼死抵抗。守军即不完全是外籍,而且没拼死抵抗,除了从地下室里突然跑出来的一支国防军外,基本没给毛熊造成太大的麻烦。扯淡完毕......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帝国大厦没那么重要说点颠覆认知的事儿吧,其实当时苏军玩命攻打的“帝国大厦”只对他们自己有象征意义。因为纳粹的议会和总理府全都不在那,对德军来说那里就是一个堡垒,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时他还不是国会议员,任命发出的第三天兴登堡就下令解散第七届国会了。下一次国会召开时帝国大厦已经烧了,新一届议员大会是在科罗尔剧院举行的。后来纳粹党彻底掌权,所有国事会议必须由纳粹党员参加并决策,议会完全啥蛋用了。纳粹党懒得回来开会,就继续留在科罗尔剧院,原来的帝国大厦被改成了展览馆+真空管生产厂+医院妇产科......所以希特勒压根没在那开过一次会、发表过一次讲话、作出过任何重大决策。他的大部分政治军事行动都是在位于沃斯特拉大街上的新帝国总理府做的,在威廉大街上的旧总理府他都给希姆莱办公了,何况所谓的帝国大厦。诺德兰师没那么强题主提到的外籍志愿军应该是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师,代号“诺德兰师”,但是现代很多人把它和党卫军第5装甲师“维京人师”给弄混了。维京人师才真的是党卫军王牌,从巴巴罗萨行动一直打到战争结束投降。1944年1月那种惨烈局面下还能从毛熊的重重包围中杀出去,继而参加1945年的“春季觉醒行动”。而这个诺德兰师是在1943年3月从维京师里分离出去的一个团,补充了一个挪威团加一个丹麦团,再参合进去点匈牙利人组建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其实没啥战斗力,初次上阵打那瓦尔战役时只能用来对付苏军的袭扰。之后打坦能堡战役,指挥官舒尔茨加两个团长直接被毛熊给挂掉了,1945年1月才好不容易从海上逃到了德国。到柏林打外围攻防的时候又被毛熊的钢铁洪流糊了个满脸花,一个苏联小兵俘虏三个爆破手的事儿都出了。逃回柏林城内后,大约320名左右的法国人党卫军没处安置,就近加入了他们,算是完成了兵员补充,很快又被安排到赫尔曼广场参与防守。在那里他们抵挡了苏联渗透部队48小时,注意!是渗透部队哦!到了4月27日毛熊开始总攻的时候,当天就把他们炸出了阵地,退到齐塔德勒地区,第二天就把他们再次打散,分别退进了国会大厦(帝国大厦)和旧德国总理府。所以这帮哥们守帝国大厦根本不是为了与帝国同在,压根就是被毛熊打的没处跑了,只能去那里协防。帝国大厦攻防战4月29日凌晨,苏联第三突击军抵达了施普雷河北岸的莫尔特克大桥,德军则在大桥南岸的工事里严阵以待。帝国大厦已经遥遥在望,这时毛熊发现两件很可悲的事情,他们觉得有点蛋疼。第一,帝国大厦并非孤立的建筑,它建立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广场上,广场内还有盖世太保总部等其他建筑,这些建筑互为犄角形成数道交叉火力网,突破起来很麻烦。第二件事是大桥结构受损,他们的大炮没法用,修好桥才能有炮火掩护。德国这边也很闹心,这片工事里挤满了被压制进来的士兵,国防军、党卫军、警察、少年冲锋队,互相都不认识,别说配合,连统一指挥都难。4月29日黎明苏军在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发动了进攻,他们先是攻陷了盖世太保总部,但在德军屋顶炮火的轰击下实在没法还击,只能又撤了出来。毛熊们郁闷的退回莫尔特克大桥,专心开始修桥。4月30日早六点大桥修复,在重炮的掩护下苏军开始进攻,先后占领了盖世太保总部和国会大厦侧面的辅楼。15:30左右,希特勒于新总理府地下掩体内自杀,临死前下令允许守军突围,消息于17:00左右传达到帝国大厦,守军开始突围,但在苏军的重火力覆盖下突围的德军十不存一。夜间20:00左右,苏军攻入帝国大厦,并且很快在楼顶升起镰刀斧头旗。但大厦从1933年焚毁后一直没怎么使用,里面全是瓦砾堆,不少残余且没得到突围消息的德军躲进房间里继续抵抗,苏军只好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清理。到了5月2日,清理工作全部完成,苏军彻底占领这座只对他们有象征意义的大楼,同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占领新总理府。为了宣传胜利,他们摆拍了那张著名的《红旗升起在德国国会大厦》,之后还PS掉了士兵的手表......后记很多人说起了毛熊在柏林的军纪败坏,吐槽机到不是想给他们洗地,但这事儿真需要分开说。最开始毛熊进攻的主力部队军纪还是不错的,他们会清理马路恢复交通,修理水管继续给市民供水,还会开食堂给饿肚子的市民浓汤喝,颇有点人民武装的意思。可是后续部队到来时事情就全变了,俄罗斯历史学家奥列格·布尼茨基广泛访问了当时的战士得出了个事实,后来大规模的凌虐并不是早就怀有报复之心,基本上算是临时起意,原因也挺逗逼的。那些后续部队大部分是没出过国的工人、农民临时征召组成的,他们长期接受的教育是布尔什维克好,熊窝是人间天堂,外国老百姓只有失业、饥饿和残酷剥削,一个个惨的要死。这帮孩子怀着解放者的心情来到德国后才发现人家活的比他们滋润多了!被自己头目欺骗已经够窝火了,继而他们又想不通另一个问题,你们都过的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侵略我们?于是满腔怒火终于化成了惨烈暴行......总结起来吧,题主其实出了个伪命题,帝国大厦攻防战中并非只有外籍自愿军拼死抵抗。守军即不完全是外籍,而且没拼死抵抗,除了从地下室里突然跑出来的一支国防军外,基本没给毛熊造成太大的麻烦。扯淡完毕......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前,德军已经有多个成功的大城市攻坚战的经验,甚至连塞瓦斯托波尔这样的要塞城市都被德军所攻陷,总得来说,德军只是不愿意进行这种代价高昂的城市攻坚战,但并不是说德军没有进行这种特种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但是斯大林格勒是德军第一个投入重兵却最终未能全部占领的城市,德军对列宁格勒并没有发起进攻,而一直是进行围困封锁,不能算作其中。德军对于城市的攻坚战还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对城市形成的严密的包围,以彻底估计城内的守军,使其无法得到任何的人员和弹药补给,这样守军的抵抗便会越来越弱,直至崩溃。另外就是要大量投入步兵单位实施全面的进攻,甚至是形成多波次的扫荡,不给守军以任何转移的机会,城市内局部的进攻只会击退守军,并使守军向别处转移,甚至是转移到德军的后方,对德军的补给单位和伤兵造成打击,所以德军特别强调进攻的规模。最后一点就是战术技巧,为了避免步兵过大的伤亡,巷战中应大量运用爆破技术,对于炸药、手榴弹、各种炮弹的消耗是巨大的,对于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对于上述的条件都没能具备,这也造成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倍感艰难,拖延的时日太过长久。斯大林格勒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本身很难被彻底包围,斯大林格勒是背靠伏尔加河而建的,整个城市呈一个狭长的矩形,德军无法对斯大林格勒形成真正的包围,除非德军能够前出到伏尔加河以东,而德军又没有这样的实力。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内的苏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增援,这应该是德军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最重要原因。苏军前后调入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增援部队是原守军的2倍多,也就是说如果斯大林格勒在彻底被包围下,德军早已经歼灭了城内的守军,德军在巷战中和苏军的损失比一直在1:2之上,可见德军即便在巷战中也有很大的战术优势。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要在战略上的高度才能得到清楚的认识,德军B集团军群7个集团军中只有2个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投入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进攻中,其他5个集团军都用于侧翼防线的掩护,也就是说整个B集团军群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可用于进攻,这表明德军的进攻已经到达了顶点,也就是所谓的强弩之末。为了维持进攻,德军不得不将所有可用的兵力都调往了前线,整个B集团军群后方没有任何战役预备队,一旦防线上出现巨大的危机,德军将无力做出有效的应对,迅速恢复原有的态势。反观苏军,虽然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争夺战中和对附近德军防线的反攻中损失很大,但是相比于之前的运动战中已经损失大减,如此苏军的兵力一直在稳定的增长中,直到集结出一支上百万的战略打击力量。对于当时的南翼战场来说,形势对于德军岌岌可危,整个战线被扩张到惊人的程度,德军主要的进攻兵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被牵制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并蒙受严重损失,丧失了关键的机动力。而两翼的联军集团军也由于赋予他们的防御阵地太宽而变得越来越脆弱,斯大林格勒方向的B集团军群已经陷入绝境。即便保卢斯能在11月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无关紧要了,你能指望已经没有坦克和燃料的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去阻止上百万苏军的突破吗,B集团军群的态势不是它自身实力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几个师的增援能够解决的,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完全的野战集团军,而这个集团军却在高加索苦战(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任何一个都行)。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德军是败于战略,败于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而苏军也正是利用了德军的致命错误,最终取得了这场大决战的胜利。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常德保卫战为何最后功亏一篑?其实是因为余程万第57师兵力不足所致,由于在之前的鄂西会战中有所伤亡,该师当时并不满编,官兵总数只有8000人左右,是故有“8000虎贲”之美誉。那么为什么不派一个满编军去防守常德呢?这也是第二个关键的问题。这是由于日军主将的狡猾和中方第六战区的无能造成的,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发起“常德攻略战”之前,保密工作和隐蔽集结做得极好,约五个师团10万日军集结战役准备时,重庆军事委员会居然判断不出日军的进攻方向。而横山勇在战役发起时,又玩了个狡猾的声西击东,把重庆军事委员会和位于鄂西恩施的第六战区长官部全给耍了。1943年11月1日起,日军首先以两个师团作为前锋攻向鄂西的渔洋关一线,此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调往云南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职,而以西北军将领孙连仲代理第六战区,实权掌握在参谋长郭忏手中。这两位在军事指挥上皆属庸才,日军发起进攻后,他们简单地判断为敌人攻击重点是鄂西和川东的沿江地区,于是调动战区所属部队分头迎敌。王耀武第74军在打完鄂西会战后,所部三个师分散在湘西北地区整补和驻防,此地区原由霍揆彰第20集团军驻扎,该集团军调往云南后,这个“鱼米之乡”的兵力确实有些空虚。王耀武以余程万第57师驻常德,军部和第51师、第58师分驻桃源等县。既然日军是进攻湖北省西部,那么第74军所在的湖南西北部就是战场后方,思想上比较麻痹,而王耀武也接到了立即率军主力北上驰援鄂西的命令。岂料日军在11月5日突然转向,各师团掉头杀向澧水,在行进间连续击破击破王敬久第10集团军和王瓒绪第29集团军等部,然后继续南下把常德切割开来,此时日军中路第116师团开始动作,纵兵直扑常德。等到孙连仲武器判明横山勇的战术意图时,常德已经被日军完成切割包围,成为孤城一座了。而在常德驻防将近半年的第57师,就这样转眼间就被顶上了战场第一线,开始了艰苦的守城作战。看懂了吗?如果国军高级将领的战场嗅觉或者战役指挥能力再灵动一些,能够判断出横山勇进攻鄂西是“虚晃一枪”,或者哪怕是再谨慎一些,让第74军迅速在常德完成集结而不是盲目北上增援,都不会酿成余程万偏师守城的窘境。而一旦日军完成了战役分割,再想派援兵过去可就是难上加难了,一方面是国军救火从来不怎么有力,另一方面是日军的阻援能力极强。正在开罗参加首脑会议的老蒋,闻讯立即部署进行常德会战:以余程师死守常德,再以第六战区和薛岳第九战区共同调动大军,分路出动对攻城日军遂行反包围。所以常德会战胜败的关键,就是余程万第57师能够守多久,能不能坚持到外围援军的到来,遗憾的是,第57师虽然打得非常英勇,并且给日军以重创,可是兵力太少了。正常情况下,第57师这样的中央军嫡系师,满编兵力在12000到13000人左右,其中战斗兵一般在8000人,现在余程万全师只剩下8000人,而且之前损耗的都是战斗兵,所以他的可战之兵只有5000人不到的样子。而日军却集中了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来攻城,敌我兵力对比其实超过了六比一。余程万坚持了整整14天,第57师除战死的将士外,最后只剩下不足500人(突围200多人,废墟里散落近300人),从11月18日的前哨战打到12月3日,57师终于失去了整建制抵抗能力。而到了第18天头上,最先到达的援军已经抵达常德城外,余程万就是跟随这支部队一起“光复”的常德,中间的时间差是三天,仅仅三天!也就是说,无论是傅作义的第35军(三个师20000余人)、方先觉的第10军(三个师30000余人),兹要是任何一个战斗力较强的满编军,都可以支撑到援军到来,哪怕是第74军有两个师守常德、或者是余程万能得到一个团的生力援军,再坚守三天也没有问题,那么常德会战的结果就将改写了。道理明摆着,横山勇要用大部兵力阻击中国军队的援军,能够用来攻城的就是两个师团30000来人,而余程万用三个步兵团撑了14天,并且给日寇以严重杀伤,攻击力锐减。那么如果余程万再有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坚持守上四、五天完全没有问题,所以结论是,不用换成什么一个主力军守常德,即便是第57师在满员状态下,也足可以撑到援军到达。在三路解围和决战部队中,王耀武的第74军主力最为积极,57师毕竟是他的所属部队,而横山勇也派出了第11军强悍的第13师团前往阻截,以两个师攻击日军一个甲级师团的防线,尽管第51师和第58师拼尽了全力,仍然没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突破。第六战区组织的其他增援部队均属弱旅,更是无力摆脱日军的纠缠,进展缓慢。需要负责任的是薛岳,之前因为常德属于第六战区作战区域,所以薛岳的增援并不积极,没有第一时间组织大兵团前来,反而担心日军会觊觎长沙(有点扯了,横山勇能用的机动部队都摆在常德战场了),仅派方先觉第10军分路增援,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反而使第10军遭遇重大损失,后来在衡阳保卫战中为什么第10军仅有17000人?就是增援常德时伤亡颇大没有恢复过来。军委会军令部搞不定薛岳,只好一面把常德划归第九战区作战范围,一面搬出老蒋和陈诚直接下令,薛岳这才认真起来,11月28日再派欧震兵团驰援常德,可惜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到11月28日这天,日寇已经突破城垣进入市区,余程万正率残部跟鬼子大打巷战,又坚持了整整四天!战役期间日军伤亡病患,减员多达10000余人,用什么傅作义,再给余师2000兵,马上被合围的横山勇就得逃跑。日本人完全占领常德,已经是1943年12月3日的上午,此时战场制空权易手,中美联合航空队狂轰滥炸日军部队,并且王耀武、欧震等援军也全面压了上来,所以横山勇几乎来不及打扫战场,象征性进城逛了一圈,就下令部队开始撤退。突围的余程万遇到了欧震兵团所属的第58军新编第11师,然后带着自己身边的83人和新11师的一个团,于12月7日杀回常德,此时鬼子已经跑了。废墟里站出来300名第57师的残存官兵,带头的是第171团团附高子曰,老蒋接报,立即下令扣押余程万,罪名是“抗命突围”。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常德保卫战为何最后功亏一篑?其实是因为余程万第57师兵力不足所致,由于在之前的鄂西会战中有所伤亡,该师当时并不满编,官兵总数只有8000人左右,是故有“8000虎贲”之美誉。那么为什么不派一个满编军去防守常德呢?这也是第二个关键的问题。这是由于日军主将的狡猾和中方第六战区的无能造成的,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发起“常德攻略战”之前,保密工作和隐蔽集结做得极好,约五个师团10万日军集结战役准备时,重庆军事委员会居然判断不出日军的进攻方向。而横山勇在战役发起时,又玩了个狡猾的声西击东,把重庆军事委员会和位于鄂西恩施的第六战区长官部全给耍了。1943年11月1日起,日军首先以两个师团作为前锋攻向鄂西的渔洋关一线,此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调往云南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职,而以西北军将领孙连仲代理第六战区,实权掌握在参谋长郭忏手中。这两位在军事指挥上皆属庸才,日军发起进攻后,他们简单地判断为敌人攻击重点是鄂西和川东的沿江地区,于是调动战区所属部队分头迎敌。王耀武第74军在打完鄂西会战后,所部三个师分散在湘西北地区整补和驻防,此地区原由霍揆彰第20集团军驻扎,该集团军调往云南后,这个“鱼米之乡”的兵力确实有些空虚。王耀武以余程万第57师驻常德,军部和第51师、第58师分驻桃源等县。既然日军是进攻湖北省西部,那么第74军所在的湖南西北部就是战场后方,思想上比较麻痹,而王耀武也接到了立即率军主力北上驰援鄂西的命令。岂料日军在11月5日突然转向,各师团掉头杀向澧水,在行进间连续击破击破王敬久第10集团军和王瓒绪第29集团军等部,然后继续南下把常德切割开来,此时日军中路第116师团开始动作,纵兵直扑常德。等到孙连仲武器判明横山勇的战术意图时,常德已经被日军完成切割包围,成为孤城一座了。而在常德驻防将近半年的第57师,就这样转眼间就被顶上了战场第一线,开始了艰苦的守城作战。看懂了吗?如果国军高级将领的战场嗅觉或者战役指挥能力再灵动一些,能够判断出横山勇进攻鄂西是“虚晃一枪”,或者哪怕是再谨慎一些,让第74军迅速在常德完成集结而不是盲目北上增援,都不会酿成余程万偏师守城的窘境。而一旦日军完成了战役分割,再想派援兵过去可就是难上加难了,一方面是国军救火从来不怎么有力,另一方面是日军的阻援能力极强。正在开罗参加首脑会议的老蒋,闻讯立即部署进行常德会战:以余程师死守常德,再以第六战区和薛岳第九战区共同调动大军,分路出动对攻城日军遂行反包围。所以常德会战胜败的关键,就是余程万第57师能够守多久,能不能坚持到外围援军的到来,遗憾的是,第57师虽然打得非常英勇,并且给日军以重创,可是兵力太少了。正常情况下,第57师这样的中央军嫡系师,满编兵力在12000到13000人左右,其中战斗兵一般在8000人,现在余程万全师只剩下8000人,而且之前损耗的都是战斗兵,所以他的可战之兵只有5000人不到的样子。而日军却集中了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来攻城,敌我兵力对比其实超过了六比一。余程万坚持了整整14天,第57师除战死的将士外,最后只剩下不足500人(突围200多人,废墟里散落近300人),从11月18日的前哨战打到12月3日,57师终于失去了整建制抵抗能力。而到了第18天头上,最先到达的援军已经抵达常德城外,余程万就是跟随这支部队一起“光复”的常德,中间的时间差是三天,仅仅三天!也就是说,无论是傅作义的第35军(三个师20000余人)、方先觉的第10军(三个师30000余人),兹要是任何一个战斗力较强的满编军,都可以支撑到援军到来,哪怕是第74军有两个师守常德、或者是余程万能得到一个团的生力援军,再坚守三天也没有问题,那么常德会战的结果就将改写了。道理明摆着,横山勇要用大部兵力阻击中国军队的援军,能够用来攻城的就是两个师团30000来人,而余程万用三个步兵团撑了14天,并且给日寇以严重杀伤,攻击力锐减。那么如果余程万再有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坚持守上四、五天完全没有问题,所以结论是,不用换成什么一个主力军守常德,即便是第57师在满员状态下,也足可以撑到援军到达。在三路解围和决战部队中,王耀武的第74军主力最为积极,57师毕竟是他的所属部队,而横山勇也派出了第11军强悍的第13师团前往阻截,以两个师攻击日军一个甲级师团的防线,尽管第51师和第58师拼尽了全力,仍然没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突破。第六战区组织的其他增援部队均属弱旅,更是无力摆脱日军的纠缠,进展缓慢。需要负责任的是薛岳,之前因为常德属于第六战区作战区域,所以薛岳的增援并不积极,没有第一时间组织大兵团前来,反而担心日军会觊觎长沙(有点扯了,横山勇能用的机动部队都摆在常德战场了),仅派方先觉第10军分路增援,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反而使第10军遭遇重大损失,后来在衡阳保卫战中为什么第10军仅有17000人?就是增援常德时伤亡颇大没有恢复过来。军委会军令部搞不定薛岳,只好一面把常德划归第九战区作战范围,一面搬出老蒋和陈诚直接下令,薛岳这才认真起来,11月28日再派欧震兵团驰援常德,可惜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到11月28日这天,日寇已经突破城垣进入市区,余程万正率残部跟鬼子大打巷战,又坚持了整整四天!战役期间日军伤亡病患,减员多达10000余人,用什么傅作义,再给余师2000兵,马上被合围的横山勇就得逃跑。日本人完全占领常德,已经是1943年12月3日的上午,此时战场制空权易手,中美联合航空队狂轰滥炸日军部队,并且王耀武、欧震等援军也全面压了上来,所以横山勇几乎来不及打扫战场,象征性进城逛了一圈,就下令部队开始撤退。突围的余程万遇到了欧震兵团所属的第58军新编第11师,然后带着自己身边的83人和新11师的一个团,于12月7日杀回常德,此时鬼子已经跑了。废墟里站出来300名第57师的残存官兵,带头的是第171团团附高子曰,老蒋接报,立即下令扣押余程万,罪名是“抗命突围”。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
文章TAG:
军团保卫战攻略 王国保卫战前线全部怪物BOSS攻略 军团 保卫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