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荀彧郭嘉,荀彧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荀彧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荀彧是杰出的政治家,算是曹操手下第一能臣,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一把手。郭嘉是年轻的谋略家,在出谋献策方面能力出众,拥有长远的眼光,反应机敏智慧绝顶。两个人擅长的方面不同,所以无法真正的去比较谁好谁差,一个是官吏一个是谋士,负责的方面也不一样,荀彧为曹操稳固统治壮大国力,郭嘉助曹操击溃敌人扩张领土,可以说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我个人认为是素有“鬼才”之称的郭嘉更厉害些 论政治方面的话 确实是诸葛亮更厉害 但当时是多战的时代 一般都论的是军事能力 郭嘉人称“鬼才”向来都以奇谋妙计出名 为曹操立下很多汗马功劳 要不是郭嘉帮助曹操的话 可能曹操早就被其他军阀打败啦 更不用说在后来的势力了 郭嘉在世时曹操几乎没啥败仗 而郭嘉一死 曹操便总是打败仗 可见郭嘉对于曹操是多么重要的 而诸葛亮多年帮助刘备却没让刘备真正匡复汉室 多次的北伐也总是失败 所以应当是郭嘉厉害些

荀彧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2,荀彧和郭嘉谁更厉害

荀彧与郭嘉相比,荀彧在国家政治以及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成就高于郭嘉,而郭嘉在战争谋略方面高于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荀彧和郭嘉谁更厉害

3,关于荀彧和郭嘉

郭嘉和荀彧是两种不同类型谋士,不具有可比性。 荀彧属于内政型谋臣,统筹规划、制定方针,为曹操集团设计政治走向、军事走向,筹谋粮草、军械,制定法度、税赋等等 郭嘉属于军事计谋型谋臣,出谋划策、分析敌情、善于利用敌军内部矛盾引敌自乱,不战而屈人之兵。经典谋略有预言孙策之死、预判刘表军动向、十胜十败论、水淹下邳、遗计定辽东等等。 郭嘉在其短暂的生命却绽放出奇光异彩,郭嘉奇计百出、眼光独到、善于分析敌人心理、善于引敌自乱,这一点上其他任何谋士都难望其项背(包括诸葛亮)。 荀彧,荀彧辅佐曹操成就功名大业,曹操起家之初,强敌环饲、粮草不济,荀彧能够周旋调度,供给不断,为曹操建立起强有力的后援、曹操能够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荀彧功不可没。 别说曹操谋士中难有与之媲美者,就三国时代而言,郭嘉、荀彧在其各自领域的能力都无出其右。因为像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诸葛亮、法正、庞统、周瑜、鲁肃、陆逊等等谋臣武将,其谋略性质、计谋角度、擅长方面各不相同,没法比较,更谈不上“媲美”。

关于荀彧和郭嘉

4,郭嘉和荀彧如果活着谁更厉害

荀彧是王佐之才,为曹魏指清战略性大方向 郭嘉无疑是杰出的谋士,聪明才智是不言而喻的,也不仅仅是谋士 但大方向上总策划师仍是荀彧,不要忘记是谁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为曹操推荐许多优秀人才,郭嘉亦是其一 就文臣论,荀彧 就谋士言,郭嘉 不过现在郭嘉的粉丝比较强大,其实还是要理性看待 有句话 郭嘉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死了 曹操赤壁战败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一定程度更神话了这位鬼才
在文学版块里,咱们只说演义不说历史。 应该荀彧和郭嘉不是同类型的谋士。荀彧偏于内政,郭嘉偏于谋略。 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出征打仗时只见郭嘉出来献计而不见荀彧。因为荀彧的工作是在后方筹备粮草支援前线。把他俩比作汉初名臣的话,荀彧可比萧何,郭嘉可比张良。所以不能讨论谁更重要,没有郭嘉,曹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谋臣,打仗就要吃亏(赤壁之战),没有荀彧,谁给他搞内政筹备粮草?
荀彧
郭嘉

5,荀彧和郭嘉谁更厉害

我觉得如果要奇谋的话,应该是郭嘉比较厉害,他是一个有着比较强大的军事才能的人,曹操赤壁失败以后就哭郭嘉么,认为如果郭嘉不死的话,他不会失败。郭嘉的名声不是很好,一直被人家诟病,但是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么……呵呵。从这点上来看,他也应该是一个奇才怪才一类的,不是主流社会所认同的那种人才。有点像汉高祖的陈平。荀彧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他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曹操早期的人才几乎都是经过荀彧推荐的。荀彧在治国方面也很有一套,他是一个相才。如果曹操当时可以看做君王的话,荀彧就是他的宰相。宰相不需要太高的军事才能,但是一定要有政治上面的远见。有点像汉高祖的萧何。所以说这两个人是很难比较的,萧何和陈平怎么比较呢?他们的才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么……但是如果从大局着眼的话。我认为还是荀彧比较厉害。因为奇谋将略之才是有很多的,经世之才却可与而不可求。
荀彧比郭嘉厉害。荀彧作为曹操的第一大谋士其谋略与郭嘉不相上下,但其沉稳的城府高于郭嘉,曹操对其极为器重与信任,比如征吕布,剿张绣,抗袁绍之时没有一次不是把守卫老巢 许昌的重任交与荀彧的,曹操绝对相信荀彧的才智和忠心,曹操知道荀彧的才智远胜自己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荀彧是萧何型人才,内政和规划很厉害
郭嘉!曹操手下最好的谋士,大局观啊计谋啊都很赞,就是五石粉吃多了,死的太早。

6,荀彧郭嘉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

我认为是郭嘉,据三国志记载,国家号称三国第一谋士,如果不是死得那么早,曹操在赤壁之战就不会败了 曹操就不会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这样的感叹,当然,就不会有以后的三国鼎立
首先说三人共同点都是智谋之士。 相比之下,荀彧稍逊下风。再看郭家和诸葛亮,对郭嘉而言,郭嘉只是个谋士,但所言必中,怪不得曹操当年败走华容道时大哭郭奉孝。郭嘉在时曹操对其言听计从。再说诸葛亮,作为一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卧龙无愧此名,同时在那个年代,郭嘉死得早,若是长寿,则与诸葛亮对垒的就应是郭嘉而不是司马懿了。 郭嘉诸葛二人年轻之时不分高下 诸葛后期辅后主,军事与内政事无大小均亲自决断,但在计策上还是保持犀利的眼光。二人都很少奇谋,只是洞察力都很强。单这方面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该自愧不如了。转入正题,若说计策上,郭嘉应是险赢此誉。在政治与统帅治军上,毫无疑问是诸葛亮了
荀彧,郭嘉,诸葛亮在打仗方面都挺牛X的,好像没什么史料能把他们具体分个高下。但是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比他们都强!
虽然各有千秋,但我认为郭嘉更胜一筹,从诸葛亮的世纪可以看出,他在军事方面不如郭嘉
诸葛亮比较厉害
都比楼主厉害!
其实打仗非诸葛强项,郭嘉对战事的把握优于诸葛,诸葛强于政事,而荀彧也就在谋断上可与前两者媲美,其他能力不如2人

7,荀彧比郭嘉哪个更厉害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谋臣,只可惜英年早逝,没能更有作为的施展才华。与诸葛亮相比,他最大的不足就是一没有军事理论著述,二没有独立领兵打仗的经历。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而诸葛亮不仅有《将苑》、《南征》、《兵要》、《传运》《军令》等军事理论著述,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弓箭等武器器材,更以书生身份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主公的信任上,郭嘉优;主公的任用上,郭嘉优。历史上诸葛亮并不被刘备所十分看中,刘备看中庞统,法正。在刘备得到这两个人时,他们总是后来居上。1荆州四郡是诸葛亮时期夺的,但是张飞的功劳不小,而形势是曹孙作战,刘备拣了便宜而已。其余关公与老黄的交战是演义里的时,几个郡只是投降过来的。 2庞统来投,刘备与其一起攻打西川。攻阁城是,在城下庞统被射死(非在落凤坡,演义的事)。庞统是很点悖的。但是他死时,已经完成了取川的大部分任务了,就是攻打成都和残余不降部队。而此时又是张飞起了作用,而诸葛亮水军几乎没有交战。 3取汉中都以为是诸葛亮的功劳,其实不然,关键人物是法正。法正的军事才华可谓很高,但定军山斩夏侯渊时,夏侯的参谋郭淮在长安养病。郭淮是曹丕曹睿时期让诸葛亮吃尽苦头的一个人,大家可以看《三国志》。取汉中也不完全是法正的功劳,张飞也是很重要的,后成为车骑将军,与关羽,魏延都为刘备所重视的大将。郭嘉在时,曹操基本一路凯歌,他的神算也是过诸葛亮的。郭嘉与曹操也有“隆中对”,由于诸葛亮这个人是鞠躬尽瘁的人,所以比较出名,也由于郭嘉的英才早逝和历代的褒刘贬曹。总结一下,郭嘉聪明于诸葛亮。
我个人比较喜欢鬼才郭0嘉。 我什么 你自己去读三国撒 记得赤壁之战曹操败了 曾今哭着对大臣们说 如果郭奉孝(郭嘉)还在 绝对不会这样 可见 郭家在曹操心中的位置 而 荀彧 最后 却被曹操暗杀 三国志有记载的 不过他也是了不起的谋臣啊 咳 我还是喜欢郭嘉
他们都差不多。荀彧有过统兵的经历,比如吕布夺青州,很多县失守,而荀彧的吕布却久攻不下,后吕败为李进所败。 荀彧与郭嘉不一样,他们的政治取向并不相同,荀彧是想通过曹操来恢复汉室,而不是让曹操取代汉室。这就是荀彧最终下场比较悲惨的原因。三楼说他不智,完全不对,正是因为他有理想,曹操才会重视,否则与一般的幕僚有什么不同!郭嘉的子孙没有荀彧的后代混得好,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郭嘉吧。。 荀彧最后 是因 反对 曹操 称王 而被逼死 可谓 不智郭嘉是 病死的 在 赤壁之战 后曹操 叹曰 若是郭嘉在 没有 赤壁 之败
郭嘉更厉害

8,荀彧和郭嘉谁更优秀

发现很多人过于偏重郭嘉,而轻视文若.其实如果熟读三国,就会发现,郭嘉不过是在曹操失去策士戏之才后,荀彧另推荐的一个谋划之士罢了,即使足智多谋,见识深远,也不过是一个战斗时的出谋划策者,在战略决策方面他根本说不上话,他和诸葛亮这样的决策者是无法比的,真正的曹营决策者是王佐之才荀彧,虽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线出现,但曹操早期的大动向都是他策划的,如剿黄巾壮声威,挟天子令诸侯等等决定曹营动向的大策略.他一直镇守后方,为曹操前方作战定下一个良好的战略策源基础.可以说是曹操的擎天支柱.曹操的几场战役的主要策划者就是他,破吕布,破袁绍的首功都是他的(三国演义中可看出,不过最好从三国志中来看),郭嘉的十胜之说就是源于他的四胜之说,从官渡之战开始他就预测到了袁军几乎所有人的弊病,指出了袁绍必败,且败的原因,而战斗最危及的时候又是他从战略角度指出了曹操坚守的重要性,直接推动了曹军的胜利.后来的赤壁之战他也是唯一一个从战略角度提出南征弊病,阻止南征的人.即使最后的死,也是因为劝阻曹操称王----曹操的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曹操的千古骂名.另外,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仅位居魏国高层的就占了3/4,如荀攸,郭嘉,戏之才,钟繇,王朗,陈群,程昱,司马懿......如果读过史记,你就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与汉初的张良有许多同工之处,同样让人看不出来,只是他没有做到功成身退这一点,不然三国第一名相绝对属于他(何博士备论,三国志,及裴松之的评注中都有相关叙述),司马懿等三国一流人物称他是前后百年来第一人才,甚至超过了人们称道的诸葛亮(原因后面可以看到).对天下大局了如指掌和对个别人物的推测如神,这就是一个谋士与策士之间的差别,也即是张良与陈平,即荀彧与郭嘉之间的差别.放眼一看,孰轻孰重即明了.如果各位不了解,可以好好看看史记一类的秦汉小说,在其中很难看出张良在战斗时有什么表现,仿佛只是个后方搞内政的(和荀彧一样),反而是陈平,韩信等人都很活跃(和郭嘉,程昱一样),但细心点就会发现,每次需要制定天下决策,决定汉军动向的时候,往往只是张良偶尔的一句话,其实这时战斗胜居已经定下来了,虽然具体的战役看着好像是夏侯婴,周勃,陈平等人完成的.就如同三国中,当荀彧劝曹操剿黄巾时,曹操在兖州创立威信已经是定局了;当荀彧劝曹操挟天子时,曹操的中原霸业已经成了;荀彧劝曹操屯田时,曹操已经注定要成为中原实力最强的诸侯了;当荀彧劝曹操坚持北伐时,曹操统一北方就已经是必然的了.相比与楚汉,当张良劝刘邦跟随项梁时,刘邦早期的威信就已经确立了(同曹操伐黄巾);张良劝刘邦先入关中时,刘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定了(同挟天子令诸侯);张良四处游说诸侯反项羽时,刘邦的首领地位已经铸成(同屯田);张良劝刘邦伪退入蜀中,伺机反攻时,刘邦的最后胜利已经确定(项羽对刘邦失去戒心,同曹操坚持防守官渡).这些表面上很容易的事其实都是在最好的时机提出来的,所以才会看似容易,其实因为他(和张良)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握了然于胸,知道什么时机作什么,怎么做,哪里是战略中心等等问题,做好这一切,胜利已经是囊中之物了.这一切并不是郭嘉,程昱之流可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是诸葛亮,周瑜之流人物,也不一定能把天下大势把握的这么好.所以荀彧被后世及当时无比推崇,认为是三国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绝对是有道理的,而且三国志魏志中中荀彧仅次于曹氏家族列在魏国第一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对比郭嘉与荀彧  发现吧里很多人过于偏重郭嘉,以前曾经发过一篇评论郭嘉与荀彧的帖子,很少人留意,所以整理之后,再发一贴,望大家斧正.  其实如果熟读三国,就会发现,郭嘉不过是在曹操失去策士戏之才后,荀彧另推荐的一个谋划之士罢了,即使足智多谋,见识深远,也不过是一个战斗时的出谋划策者,在战略决策方面他根本说不上话,他和诸葛亮这样的决策者是无法比的,真正的曹营决策者是王佐之才荀彧,虽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线出现,但曹操早期的大动向都是他策划的,如剿黄巾壮声威,挟天子令诸侯等等决定曹营动向的大策略.他一直镇守后方,为曹操前方作战定下一个良好的战略策源基础.可以说是曹操的擎天支柱.曹操的几场战役的主要策划者就是他,破吕布,破袁绍的首功都是他的(三国演义中可看出,不过最好从三国志中来看),郭嘉的十胜之说就是源于他的四胜之说,从官渡之战开始他就预测到了袁军几乎所有人的弊病,指出了袁绍必败,且败的原因,而战斗最危及的时候又是他从战略角度指出了曹操坚守的重要性,直接推动了曹军的胜利.后来的赤壁之战他也是唯一一个从战略角度提出南征弊病,阻止南征的人.即使最后的死,也是因为劝阻曹操称王----曹操的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曹操的千古骂名.另外,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仅位居魏国高层的就占了3/4,如荀攸,郭嘉,戏之才,钟繇,王朗,陈群,程昱,司马懿......如果读过史记,你就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与汉初的张良有许多同工之处,同样让人看不出来,只是他没有做到功成身退这一点,不然三国第一名相绝对属于他(何博士备论,三国志,及裴松之的评注中都有相关叙述),司马懿等三国一流人物称他是前后百年来第一人才,甚至超过了人们称道的诸葛亮(原因后面可以看到).  接下来说郭嘉,他确实可称的上是足智多谋,但越看三国,我越觉得他和楚汉的陈平很像,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人,虽然他能除掉范增,能除掉韩信,但决称不上是第一谋士,因为一个仅仅出谋划策策士还够不上制定决策的谋士资格,更不要说和萧韩等人比了.至于郭嘉对孙策的评价,虽然很贴切,很中肯,但是也就和陈平对范增,项羽,韩信的评价一样,综臻人物,不过是一般策士即可以做到的,袁绍手下的谋士推测曹操性格也一样准.但他们(包括郭嘉)能像荀彧一样,把诺大一个袁绍军团,主要文臣武将的性格缺点一一罗列,并指出其弊端与其间矛盾么?对天下大局了如指掌和对个别人物的推测如神,这就是一个谋士与策士之间的差别,也即是张良与陈平,即荀彧与郭嘉之间的差别.放眼一看,孰轻孰重即明了.如果各位不了解,可以好好看看史记一类的秦汉小说,在其中很难看出张良在战斗时有什么表现,仿佛只是个后方搞内政的(和荀彧一样),反而是陈平,韩信等人都很活跃(和郭嘉,程昱一样),但细心点就会发现,每次需要制定天下决策,决定汉军动向的时候,往往只是张良偶尔的一句话,其实这时战斗胜居已经定下来了,虽然具体的战役看着好像是夏侯婴,周勃,陈平等人完成的.就如同三国中,当荀彧劝曹操剿黄巾时,曹操在兖州创立威信已经是定局了;当荀彧劝曹操挟天子时,曹操的中原霸业已经成了;荀彧劝曹操屯田时,曹操已经注定要成为中原实力最强的诸侯了;当荀彧劝曹操坚持北伐时,曹操统一北方就已经是必然的了.相比与楚汉,当张良劝刘邦跟随项梁时,刘邦早期的威信就已经确立了(同曹操伐黄巾);张良劝刘邦先入关中时,刘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定了(同挟天子令诸侯);张良四处游说诸侯反项羽时,刘邦的首领地位已经铸成(同屯田);张良劝刘邦伪退入蜀中,伺机反攻时,刘邦的最后胜利已经确定(项羽对刘邦失去戒心,同曹操坚持防守官渡).这些表面上很容易的事其实都是在最好的时机提出来的,所以才会看似容易,其实因为他(和张良)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握了然于胸,知道什么时机作什么,怎么做,哪里是战略中心等等问题,做好这一切,胜利已经是囊中之物了.这一切并不是郭嘉,程昱之流可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是诸葛亮,周瑜之流人物,也不一定能把天下大势把握的这么好.所以荀彧被后世及当时无比推崇,认为是三国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绝对是有道理的,而且三国志魏志中中荀彧仅次于曹氏家族列在魏国第一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文章TAG:荀彧郭嘉  荀彧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荀彧  郭嘉  到底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