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朝廷的游戏,管理朝廷带兵打仗的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清朝的直隶总督是一个怎样的官?
直隶总督是一个大官,有多大呢?听我细说。总督,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从职权上来说,这个官相当于地方的军事行政首长,是国家某一片地区的实际或名义最高行政长官,这个一片地区通常是几个省,但也有例外,比如直隶总督就只管直隶一个省。清朝长期只有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湖/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后期还有个东三省总督,不管怎么算,在这些封疆大吏中,直隶总督地位最高,被称为“疆臣之首”。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管辖范围很是不小,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小部、山东小部等地域,拱卫京畿。总督掌管军政大权,或许你会觉得这可能给他们造反的机会,毕竟只要再夺得经济权,这些总督完全有自立的可能,但这些皇帝也想的透透的,以清朝为例,为了防止总督位久权重,总督名目繁多,尽量分权,而且经常换人,最靠近京城的直隶总督尤为如此。
清代直隶总督可谓五花八门,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五种,权力最大的当然是实授,但其他也有权力。从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87年间,总共经历直隶总督74人,99任,其中实授38人,署理30人,护理6人。平均下来,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如果是权力最大的实授,调换更加频繁,整个清朝任期超过十年的只有三人,最后一个是李鸿章,可见想要在这个位子上坐的久,获得清朝统治者的宠信是必须的,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忠诚。
换算到今天,其实没有跟直隶总督相似的职位,从职权上来说,直隶总督要比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军队的总司令员相加,兼三省共同省长,兼三省水利局总局长,兼三省纪检局总局长级别要低些,但比单独省长远远超过,应该在副国级左右。真要类比的,总督倒是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六大行政区政府军政委员会主席比一比,直隶总督可以跟华北地区相类似。
乾隆的弟弟弘昼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这个弟弟荒唐一生,乾隆对他都没脾气,全部接受,并且还让他掌管整皇宫安全,也就是“禁卫首领”,足见,乾隆多优容和信任这个“傻弟弟”了。乾隆亲历上一代人因争储君引发的血雨腥风,又目睹弘时忤逆而沦败。乾隆继位后,为了避免兄弟和皇族之间的斗争,所以采取怀柔政策,对他的两个弟弟也是优待有加,特别是“荒唐”的弟弟弘昼,可以称得上是纵容了。
弘昼的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弘昼生下来后,一直都是由熹妃来抚养,也就就有弘历的生母,熹妃视弘昼如亲生儿子,而且熹妃都很疼爱这俩孩子,弘历和弘昼关系也非常不错。其实,弘昼的能力并不差,雍正朝时,雍正交办的差事,都完成的很漂亮。不过,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且看透争夺皇权的下场,更是知道皇位与自己无缘,三哥弘时的前车之鉴,他心里都清楚。
他不仅不能惦记皇位,而且还要大张旗鼓让别人知道他没这心思,所以开始自暴自弃,并且仗着和乾隆的关系,行事愈发荒唐起来。一只有在《延禧宫略》里,弘昼能这么随意出入皇宫了,然而,他还做一件更“荒唐”的事,竟然把魏璎珞的姐姐侮辱了,可想而知,他不仅“荒唐”,还有点“混”那种。即便魏璎珞知道是这个“荒唐”王爷玷污她姐姐,照样拿他没办法,因为有乾隆罩着他,谁敢把他怎么样?弘昼行为乖谬,不仅魏璎珞拿他没办法,连朝廷百官都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很重要的朝会,一直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都没有结束,这时这个“荒唐”王爷可能饿的不行,便大声说道:“能不能让我出去吃个饭。”乾隆却不去理会,继续忙着开着他的朝会。过后,弘昼去向乾隆赔礼,还问道,为何当时没有直接批评他,乾隆瞄他一眼说道:“如果我当时直接说你,你可能直接被众大臣弹劾了。”由此可见,乾隆有多纵容和恩宠这个“荒唐”弟弟了。
只要弘昼不争皇位,他所做的一切“荒唐”之事,乾隆似乎都能接受,都不惩罚他。乾隆对弘昼好,也是他母亲的原因,他母亲特别宠爱弘昼,乾隆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孝子,所以这也是他对弘昼好的原因。而且他继位后,还把雍亲王府邸的财产,全部都赐给弘昼,那么就相当于雍正的祖产都由他继承了,这样看来,弘昼也不是差钱的人。但是他除了大办多次办理丧礼,就是成日在府邸里挥霍浪费。
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以“活出丧”疯狂的敛财,邀请当朝所有权贵参加,就是为了多手钱财。而这些似乎不满足他的“荒唐”举动,还干一件更“荒唐”之事。二“荒唐”到公然抢劫铸币局的车,有一次,铸币局的运钞装着满满的新钱,准备要送往户部,可巧了,途径弘昼的府邸,被弘昼碰到了,竟然直接连车带马直接劫到府中,公然抢劫当时铸币局的车,还关上了门,坚决不让出去。
根据大清律法,这可是大罪。拦截运钞车,是很严重性的行为,是要处流放惩罚之罪的。乾隆大怒,本来打算流放来着,结果想着母亲圣孝宪皇太后平日很宠爱弘昼,怕皇太后会不高兴。于是权衡之后,将惩罚弘昼去守皇陵,可乾隆的老娘就不同意,打点也要陪弘昼去守陵,最后乾隆只好作罢,撤销了对弘昼的惩罚。为此圣孝宪皇太后还想着法子给弘昼“弄钱”。
说她都快入土的人了,都不知道金山银山长什么样子的。乾隆皇帝为了讨好圣孝宪皇太后高兴,乾隆马上命户部去国库拿钱,堆成金山银山让皇太后见识,圣孝宪皇太后看后,还惦记着弘昼没钱,对乾隆说,你弟弟是没有钱,才会打劫运钞车的,他要是有这么多钱还用得着打劫吗?你干脆把这些钱都奖赏他,免得他日后没钱又出什么乱子。乾隆无奈的说,这可是国库的钱,我向户部打欠款借来的,这钱不归我的。
可是皇太后还是不罢休,非要乾隆把这钱给弘昼不可。最后,乾隆无奈,只好答应圣孝宪皇太后把这些金山银山都赏赐给了弘昼。弘昼就是仗着圣孝宪皇太后对他的娇惯,而眼里不揉沙子的乾隆皇帝,偏偏就对他偏袒有加,不管他怎么闹都不管,所以才做出“荒唐”的离谱的事情。三弘昼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太多印迹,他的一生也是顺风顺水,他有太多“荒唐”之事,让大家觉得他既是聪明又是“荒唐”,是大智如愚之举。
有时他在乾隆面前也是表现的赤胆忠心,有一次出去游玩时,乾隆的马受到惊吓,让乾隆也是陷入危险之中,这时弘昼把生死置之度外,拼命用所有的力气拉住马,像弘昼这么惜命的人,能够为了乾隆不顾生死,也算是一片忠心耿耿。平时看弘昼很“荒唐”,但是对乾隆也是赤胆忠心,所以他们的关系一直保持很好,乾隆也很恩宠和信任他这个弟弟。
弘昼就是闹出各种花样的“荒唐”事来自毁形象。他越这样,乾隆皇帝就对他越安心,曾经在朝堂上,当着乾隆的面,因事与军机大臣、一等公的讷亲一言不合,当满朝文武殴打讷亲。乾隆本人也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对此睁只眼闭一只眼,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从此大臣们对他都非常畏惧,再也不敢惹他了。所以弘昼从此在大臣那里再也没有威信了,朝廷百官对弘昼闻声就躲,都不想跟他打交道,这让乾隆去了一块心病,不用害怕弘昼与官员暗中勾结,对自己不利。
在当时清王朝皇亲贵族里,弘昼也是属于出名的实权人物,因此弘昼也狂得很,做事是不按套路的,想到什么就做,想说就说。哪怕对乾隆皇帝本人,弘昼有时候也是说话没有把门。有一次,乾隆在监考八旗子弟们考试,时间有点长,一直到中午,弘昼就劝乾隆先回去,先吃个午饭,挂念考试的乾隆没走,弘昼竟然当场质冲口而出:“难道你怀疑你弟弟我会徇私受贿?”乾隆没理会他。
到了第二天,乾隆见了弘昼,对弘昼说,你昨天的行为大有不敬,我要是当场反驳你,你现都成肉酱了。伴君如伴虎,弘昼大智若愚也好,真的“荒唐”也罢,有一点就是君心难测,弘昼为了保命也只能不断的在乾隆面前演绎着不同的桥段,疯疯癫癫的化解了乾隆对自己的猜忌。乾隆对这个弟弟一直都偏袒有加,但乾隆也是有底线的,弘昼重病时,乾隆去看望时,弘昼在一边指手画脚的,意思是想戴一下皇帝的帽子,让自己圆了这个皇帝梦,乾隆当然不会答应,关系到自己的权威和皇权,乾隆也是有自己底线的,断然拒绝了。
不过,乾隆最后答应给弘昼的后代铁帽子王的待遇,弘昼的子女,被乾隆封官加赏,这已经是对这个弟弟格外优待了。结语说到底,还是弘昼自己的身份太敏感,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如果勤勤恳恳工作,自己显得优秀,难免遭乾隆的猜忌,也难免会遭遇明枪暗箭。如果做个“荒唐”王爷,能保自己一生和子孙后代平安,那何乐不为呢?所以他“荒唐”一生,国家考试选人这类敏感事,弘昼张口就胡说,朝廷的重臣,弘昼说打就打,乍一看去,弘昼就是要作死的节奏,但不管弘昼怎么闹,乾隆都偏袒有加。
古代大牢里的条件是怎样的,朝廷又是如何管理?
说实话,古代牢房的条件真不咋地。有时候甚至觉得电视剧为了拍摄需要,将古代牢房的档次提高了不少。如果你在古代没有钱,又没有背景,是一个普通平民,那么你的牢狱之灾将过的十分艰苦,如果你有权有势,富甲一方,那么你的牢狱生涯或许还不是那么不堪。在我的家乡只要小孩一犯错,家里的长辈就会吓唬小孩说“下次再这样子的话,就要把你关到小黑屋了”。
“小黑屋”就是古代的牢房,古代牢房,门都不大和现在的地铁门差不多高,却要窄很多,大概两个人左右的宽度。前边有高墙挡着,因为牢房的低矮,很少能见到阳光,里边黑咕隆咚,一个3米见方的小屋子里,放着两个牢笼,牢笼里的两个人因为太黑,只能听见对方的声音,看不到对方的人。现在电视剧里的牢房都十分宽敞,地上还会铺点草,大概也因为拍摄需要,不然牢房太,房子太黑拍不到演员。
发配是犯人可能看到大牢房或者宫里边幽禁的条件好一些,一般县衙牢房都很小,估计一个人在里边站起来都费劲。每个人所呆牢房的大小和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的囚车大小一般。发配的犯人因为很多原因需要犯人“群居”,所以会大一些,所以在牢房里也会有打架等事情发生。古代想要坐牢有好一些的条件,也是有的。比如古代除了简陋的普通牢房,还会有专门的“豪华”牢房。
小编是北方人没有在南方的县衙旅行过,所以只能以北方县衙牢房为例子。北方县衙的豪华牢房 ,是一个人十平左右的小房子,里边有桌子,板凳还有“炕”。炕就是床的一种,由砖垒起来,空一个口可以烧火。北方冬天冷,烧火暖炕可以暖身子。夏天热的时候,砖吸热可以,夏天凉爽。至于朝廷管理的话,以清朝为例,清朝全国大大小小有上千个监狱。
都察院与中央六部是如何分设的?哪个职权更大?
其实,早在秦朝时,祖龙秦始皇就曾经确立中国式的“三权分立”。 秦始皇定下制度,在皇帝之下有三位高官,丞相总览行政,为最高行政长官;太尉总览军务,为最高军政长官;御史大夫总览司法诉讼,为最高法务长官。 之后的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虽然在细节上每个朝代各有不同,但大体构架与秦朝类似。
从隋朝开始,丞相权力被分割,尚书省之下设立六部,改为三省六部制。 明朝干脆将丞相废黜,让皇帝直接统辖六部。但事实是,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的宰相,继续统辖六部,掌握行政权。 为何避免内阁、六部独大,产生更多的腐败与滥权,必须保证司法监督系统的独立性。故此,都察院(即御史大夫一脉的演变)与六部并立,负责监察百官。
就现在来说,六部演变为各种具体只能的部委,都察院则变成中纪委,中宣部,最高法院,最高纪检等等多个组织。至于谁的职权更大,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都察院可以监察百官,可以弹劾首辅,甚至可以弹劾皇帝,但是,并不是说,都察院本身就比首辅大,比皇帝大。它的权力就是弹劾,纠察,而不能取代内阁,取代六部,更不能凌驾于内阁、皇帝之上。
秦始皇为什么选择了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来管理大一统的秦帝国?
秦始皇选择郡县制治国而废除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秦始皇对人性本质的透彻认识。秦国以法治国,在朝在野都有根深蒂固的法治传统,而法家追求的是中央集权制,而不是分封诸侯制。人的本性是欲壑难填,一旦掌握权力后就会追求更大的权力,追权夺利就会战祸连绵永无止境。因此秦始皇为避免天下再陷入无限战争中,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
一、分封制的发展分封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在三皇五帝之时就已经存在分封制了。当时地广人稀,交通十分不便利,中央对地方无法有限管控,于是各个部落、方国的首领成了第一批诸侯。西周建立后,除了夏(徐国、越国)、商时代存在的诸侯外,西周又分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姬姓诸侯。周朝分封诸侯的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拱卫王畿;其二、开疆拓土。
西周初期有八百诸侯,他们各管一地,对西周王室进行朝贡。 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是实封,所谓实封就是诸侯对封地有继承权、成军权、经济权、外交权、人事任命权,说白了分封的诸侯都是一个实体国家。春秋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人口大量增加,不少诸侯通过不断的兼并变得实力十分强劲,周王室无力控制各个诸侯,于是霸主产生了,他们代天子行使权力。
春秋时期的灭国战争,一般小的诸侯被灭掉后,其领土就被直接并入大国了,其国不再存在。当然这些小国的领土成了大诸侯内部贵族的封地,这也是三家分晋的物质基础。战国时代,分封制渐渐瓦解,各国都进行了变法。一个小国被灭后,其国土除了直接并入大国外,再不分封给国内贵族,而由国君任命郡守县令直接管辖。战国七雄的大部分国家,都将实封变成了虚封,所谓虚封就是将封地的治权、兵权、继承权收归国家,领主只有该封地的部分经济权,封地变成了诸侯的食邑。
秦朝统一后,所有大臣的食邑都没有了,大臣的俸禄按官阶爵位由国家按时发放金银粮食衣帛等,也就是变成了发工资!二、秦始皇选择郡县制的原因嬴政平定六国后,在朝庭之上展开了一次大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治国方略。如何治国主要有三派:其一、以孔博士(孔子的后代)为代表的儒生要求全面恢复分封制;其二、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要求全面推广郡县制;其三、以王绾(秦朝丞相,吕不韦学生)为代表的杂家要求郡县分封制并行,以郡县为主,以分封为辅。
《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丞相王绾等人上书提议:诸侯刚刚消灭,燕国、齐国、楚国离咸阳十分远,还没有设置诸侯王镇守。请皇帝分封儿子们去燕、齐、楚为王,希望皇帝允许。嬴政让群臣讨论此事,群臣们认为此议甚好。
王绾的建议在当时看来是最好的,秦、三晋推行郡县制、燕、齐、楚三国实行分封制,甚至可以将燕、齐、楚部分土地也纳入中央直管。最终丞相王绾的建议秦始皇没有采用,但是刘邦采用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在朝议上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53家姬姓诸侯,这些诸侯的后代关系疏远了,相互攻伐如同仇人,诸侯们互相兼并,周天子都不能禁止。现在依靠皇帝的英明神武,天下一统,皆为中央直管郡县,王子大臣们都按时发放工资,这样的制度很适合治理天下,群臣百姓都没有异议,分封诸侯是不对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秦始皇说:天下诸侯相互攻伐不断,是因为有分封的诸侯存在。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平定,现在又复立诸侯,是制造战争,有了诸侯而希望天下安宁,岂不难哉?廷尉李斯的建议是对的。秦始皇认为诸侯是天下战乱的根本原因,秦朝统一后再分封诸侯就是再制造战争,所以分封诸侯的事不能做。
古代最小的政府工作单位是县衙吗?古代的小镇子上有管理人员吗?
既然是讲古,不妨先论今。当下的政府体制,一种叫做公务员系统,一种叫做事业单位系统,两者的差别很大,但是出现在大众面前,其实都是官家人。古代也是如此,只不过一种叫官,一种叫吏,如此而已。咱们在这里,就拿水浒传里的宋朝官制做个例子,为大家分析一二。大家都知道宋江,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郓城知县时文彬。请注意时文彬的官衔,是知县而不是县令,这两个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
县令,是正式的一县之长。而为什么时文彬不叫县令而叫知县呢?就是因为他这个县官,其实是代理县长。那么,宋江在水浒里给人一种知县的代理人感觉,他是不是县官老爷的秘书长呢?不是,他只是郓城县的押司而已,正经的县府秘书长,叫做县丞。这个县丞,其实就是当下的副县长,主管一个县的文书和仓库管理,也就是现在的县府机要后勤局、资源管理局这一类。
而宋江这样的押司,其实就是官府里的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真正的角色,就是帮县丞打理文书杂务——换句话说,县丞是来当官的,他是来做事的。(宋江只能做押司而没有机会当县令,就是因为他科举不行,考不上去)但也就是因为宋江这样的押司是负责做事而不是当官,所以他在郓城县里就有着极大的社会接触面。县里的豪强富绅,哪个不得巴结他?县里的穷头百姓,更得仰着脖子看他——因为正经官员,县令县丞县尉这些个,整个县城里能有几人经常有机会见着?朱仝与雷横,在水浒里是宋江的好哥们,他们都是郓城县的都头,一个管步兵,一个管骑兵,那么他们是不是县里的公安局长呢?也不是,他们只能说是城管大队长,因为古代一本正经管一个县治安以及刑事军事的,是县尉。
所以我们读水浒,看到时文彬派人捕捉晁盖那一回,首先点的就是本县的县尉,然后才是两个都头。为什么这样?很简单,县尉就是正牌国家干部公安局长,都头却是参公的事业单位城管大队长,不管你本事有多大,都得听县尉的指挥调遣。相对押司宋江,朱仝与雷横其实更让老百姓害怕,因为他们手里拿的是代表大宋国家权力的棍子,谁敢抗拒他们,等于就是造大宋的反。
所以你看雷横出去看戏,就可以不付钱,为什么不付钱?因为他是本县的都头。若不是后来凑巧遇到一个跟县里老爷有勾搭的女戏子,雷横不肯给钱,结果惹出事端,这一切,其实原本是习以为常的。在这里,时文彬和县丞县尉,都是官。宋江、朱仝与雷横,其实就是吏。那么,古代官府的末端机构就是县衙,县衙以下又怎么办呢?其实就是交给民间来自己管理,譬如说晁盖,他的身份是保正。
宋代王安石变法,把十家人家编为一个保,选出一个大佬做保长(即保正)。五个保,便是一个大保,选出一个大保长。十个大保,便是一个都保,选出一个都保正。日常这些户口管理、治安巡逻,就是由保正来负责的——所以晁盖,其实就是最低的基层干部,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主任或是村民小组长。而这样的职务,当然不是正经的朝廷委任官员,也算不上吏,基本上不拿一分钱的朝廷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