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中国的不固定节日
作者:本站作者
1,中国的不固定节日
光棍节,大光棍节:11月11日小光棍节:1月11日
2,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这个没有固定日期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日是由“清明”这一节气发展而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一说是经常会被提起的。节气是上古时期的古人根据气候变化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时间体系,该体系中共包含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排在第五位的节气便就是清明。因为节气与太阳运转息息相关,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清明节本就是源自于清明这个节气,所以这个节日自然也是“继承”了节气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清明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古人判断清明节气是否到来的标准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是否指向“乙”这个方位。一旦斗柄对准这个方位,那便意味着清明节气以及清明节的到来。现在确定清明节气的办法则是当太阳处于黄经15度位置的时候便就是清明。清明节这个节日形成之初其实主要就只是为了扫墓,祭拜先祖,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又慢慢将寒食节以及上巳节这两个节日的某些风俗给融入了自身。这个变化主要发生于宋元时期,待清明节融合了其他两个节日的风俗之后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这也是现如今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而寒食节与上巳节则逐渐被淡忘的原因所在。现如今每到清明节除了会去扫墓祭祖之外,也有很多人会外出踏青,而这踏青郊游原本是上巳节才有的习俗。清明节从寒食节那“继承”过来的风俗习惯则是吃冷食,像山东地区在清明节时便都会食用鸡蛋、冷饽饽以及冷高粱米饭。此外清明节还有植树、插柳等风俗。
3,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
除夕、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4,我国农历节日
公历2月13日(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公历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公历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公历4月5日(农历二月廿一)——清明节; 公历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公历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公历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公历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说 明:公历按照2010年的日期,因为大部分的传统节日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每年的公历日期会有些差异。
5,中国农历24节气有没有固定的公历日期啊
阴历是依照月球的运转而定出的历法,农历里的“节气”则是依据太阳的位置而定,此举是为了方便农民在每年适合的季节里耕种。就是因为“节气”是依据太阳的位置而设,所以“节气”在阳历(公历)里有着“相当固定”的日期,只是相差那两三天罢了: === 春季 ===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 夏季 ===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 秋季 ===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 冬季 ===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6,清明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唐代是我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7,腊八节是什么节日是什么意思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文章TAG:
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 中国的不固定节日 我国 哪个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