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国魂甲午战争攻略,骑马与砍杀秘籍怎么赶牛到一个目的地
作者:本站作者
1,骑马与砍杀秘籍怎么赶牛到一个目的地
赶牛是不能用“传送”这个秘籍的,只能自己走,还有护送商队也一样,如果用“传送”秘籍,就很容易把目标弄丢
2,骑砍国魂你具备炮击条件怎么炮击
政治面板不能看,那么你是不是是用本地豪杰做的首席大臣; 如果是,本地豪杰作首席大臣有很多功能都无法开启,不仅是政zhi面板不能看,其他的功能诸如赐封领地的功能也开启不了,所以建议用手下NPC来做大臣,当然了,如果有老婆,老婆做最好;。
3,如果刘铭传任北洋水师提督北洋会在甲午失败吗
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段历史,它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人员与物质的损失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打击,则是民族自信心与国家骄傲的丧失。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挑起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完败而结束。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清军共有清军19148人死亡,5308人负伤,1790人被俘。而日本方面,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被清军俘虏的仅有11人!战俘比这么高,可见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糟糕。那么,这一千多被俘虏的清军士兵,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先看看这些清军俘虏的构成情况。第一批清军战俘,来自于甲午战争第一战,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的丰岛海战此战日本方面出动3艘防卫巡洋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突然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广乙舰受伤后搁浅自焚,济远舰受伤撤退,并在撤退途中击伤日舰吉野号。作战中,誓死不投降的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舰上1100余名清军中有800余人牺牲。满载军械的操江号炮船则在日舰秋津洲号的追逼下,无奈投降,舰长王永发等72名清军海军官兵被俘,他们也是甲午战争中最早被俘的清军战俘。此战日军大胜,无一人伤亡被俘。这批清军战俘在日本的遭遇丰岛海战结束后,日军把这72名清军战俘连同操江舰一起带回了日本。本来,日军对清军发动战争是否能够成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丰岛海战的顺利,让日军喜出望外,这些清军俘虏就成了日军向其国民炫耀的政治资本,必须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些战俘到达日本港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也就是说日军把他们当做战利品来炫耀了,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些战俘还被迫游街示众,被围观的日本人指指点点,各种凌辱,其中的辛酸谁能了解呢?日军在进行了一番炫耀之后,就把这批清军战俘囚禁在了佐世保海军监狱中。那艘被日本带回来的"操江"舰,则被按照原舰名编入了日本海军,日本入侵台湾的时候就有它的身影。第二批清军战俘,则来自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大会战,此战清军失败被迫离开朝鲜,日本占领朝鲜全境。此战日军兵力1.6万余人,清军1.3万人。经过15日的激战,清军被迫放弃平壤向中国境内撤退,路上又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此战清军阵亡约2千人、负伤约4千人,被俘683人,有25人因为患病得不到治疗而死,有47人因为企图逃跑被日军杀死,有3人则在临时关押期间死去,余下的608人同样被运回了日本。日军则被打死189人,负伤约516人,无人被俘。这608人的遭遇如何,其中一名被俘军官的日记就说明了问题。这些战俘刚被俘时双手都被绑着,头发用绳子连在一起;吃的饭菜里面一半都是泥沙,令人难以下咽,口渴了也就是给脏兮兮的一点点水。在被送往日本的船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小便都在屋里,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到日本后,路上有死了不少人,在战俘营里面,吃的是霉烂的萝卜,衣服脏烂不可直视。这些战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祖国。第三批被俘清军战俘,则来自平壤大会战后的几场战役,如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以及威海卫保卫战等等,又有高达1110名清军将士被俘。至此,被俘并被送到日本关押的清军人数,达到了1790人,他们都没有逃脱被日军游街示众的侮辱性待遇。这么多战俘,日本的监狱就不够用了。这些可怜的清军战俘就被日军分散到寺庙以及租来的场所关押起来。此后被俘的568名清军战俘,则不再运到日本,而是就地在中国境内辽宁海城关押了。日本在清军战俘待遇上的花招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有一部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日本之所以对他们好,完全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对国际社会宣传之用。当时的日本,一方面被西方列强视为未开化的野蛮国家,另一方面列强在日本依然享受着治外法权。日本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就极力向这些西方列强展示自己已经的开化的文明国家形象,就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自然要对战俘好一些,除了部分清军,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俄军战俘待遇就更好了,日本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也是西方列强放弃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西方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在各个战俘营采访参观拍照,进入他们的镜头的这些清军战俘,条件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不用干苦力活。当然,这自然是日本人为了宣传自己文明开化的宣传。而那些在寺庙和租赁的厂房里的战俘,就没有那么的好运气了,那里传染病等各种疾病横行,许多战俘经不住折磨,只能痛苦地死去。清军战俘茫茫回乡路日本在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双方就开始交换战俘了。1895年8月18日,日本遣返976名清军战俘至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释放,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在日本的1790名清军战俘,回来的只有976人,剩下的日本人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那么多清军战俘,应该是在日军关押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清军战俘被释放后的待遇这些经过九死一生返回祖国的战俘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被清政府各种处罚。军官一律被革职遣返,士兵则就地解散,连遣散费都给免了,还有的军官则被追究了责任。反观那11名日军战俘,回国后则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就是差距,让人无言以对。国弱被人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士兵,也是清军一败涂地的因素,这样对待自己士兵的军队,焉有战斗力?在入虎狼之师的侵略者面前,清政府只能是割地求和了。历史的教训,一刻也不能忘记。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段历史,它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人员与物质的损失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打击,则是民族自信心与国家骄傲的丧失。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挑起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完败而结束。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清军共有清军19148人死亡,5308人负伤,1790人被俘。而日本方面,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被清军俘虏的仅有11人!战俘比这么高,可见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糟糕。那么,这一千多被俘虏的清军士兵,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先看看这些清军俘虏的构成情况。第一批清军战俘,来自于甲午战争第一战,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的丰岛海战此战日本方面出动3艘防卫巡洋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突然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广乙舰受伤后搁浅自焚,济远舰受伤撤退,并在撤退途中击伤日舰吉野号。作战中,誓死不投降的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舰上1100余名清军中有800余人牺牲。满载军械的操江号炮船则在日舰秋津洲号的追逼下,无奈投降,舰长王永发等72名清军海军官兵被俘,他们也是甲午战争中最早被俘的清军战俘。此战日军大胜,无一人伤亡被俘。这批清军战俘在日本的遭遇丰岛海战结束后,日军把这72名清军战俘连同操江舰一起带回了日本。本来,日军对清军发动战争是否能够成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丰岛海战的顺利,让日军喜出望外,这些清军俘虏就成了日军向其国民炫耀的政治资本,必须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些战俘到达日本港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也就是说日军把他们当做战利品来炫耀了,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些战俘还被迫游街示众,被围观的日本人指指点点,各种凌辱,其中的辛酸谁能了解呢?日军在进行了一番炫耀之后,就把这批清军战俘囚禁在了佐世保海军监狱中。那艘被日本带回来的"操江"舰,则被按照原舰名编入了日本海军,日本入侵台湾的时候就有它的身影。第二批清军战俘,则来自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大会战,此战清军失败被迫离开朝鲜,日本占领朝鲜全境。此战日军兵力1.6万余人,清军1.3万人。经过15日的激战,清军被迫放弃平壤向中国境内撤退,路上又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此战清军阵亡约2千人、负伤约4千人,被俘683人,有25人因为患病得不到治疗而死,有47人因为企图逃跑被日军杀死,有3人则在临时关押期间死去,余下的608人同样被运回了日本。日军则被打死189人,负伤约516人,无人被俘。这608人的遭遇如何,其中一名被俘军官的日记就说明了问题。这些战俘刚被俘时双手都被绑着,头发用绳子连在一起;吃的饭菜里面一半都是泥沙,令人难以下咽,口渴了也就是给脏兮兮的一点点水。在被送往日本的船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小便都在屋里,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到日本后,路上有死了不少人,在战俘营里面,吃的是霉烂的萝卜,衣服脏烂不可直视。这些战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祖国。第三批被俘清军战俘,则来自平壤大会战后的几场战役,如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以及威海卫保卫战等等,又有高达1110名清军将士被俘。至此,被俘并被送到日本关押的清军人数,达到了1790人,他们都没有逃脱被日军游街示众的侮辱性待遇。这么多战俘,日本的监狱就不够用了。这些可怜的清军战俘就被日军分散到寺庙以及租来的场所关押起来。此后被俘的568名清军战俘,则不再运到日本,而是就地在中国境内辽宁海城关押了。日本在清军战俘待遇上的花招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有一部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日本之所以对他们好,完全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对国际社会宣传之用。当时的日本,一方面被西方列强视为未开化的野蛮国家,另一方面列强在日本依然享受着治外法权。日本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就极力向这些西方列强展示自己已经的开化的文明国家形象,就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自然要对战俘好一些,除了部分清军,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俄军战俘待遇就更好了,日本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也是西方列强放弃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西方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在各个战俘营采访参观拍照,进入他们的镜头的这些清军战俘,条件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不用干苦力活。当然,这自然是日本人为了宣传自己文明开化的宣传。而那些在寺庙和租赁的厂房里的战俘,就没有那么的好运气了,那里传染病等各种疾病横行,许多战俘经不住折磨,只能痛苦地死去。清军战俘茫茫回乡路日本在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双方就开始交换战俘了。1895年8月18日,日本遣返976名清军战俘至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释放,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在日本的1790名清军战俘,回来的只有976人,剩下的日本人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那么多清军战俘,应该是在日军关押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清军战俘被释放后的待遇这些经过九死一生返回祖国的战俘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被清政府各种处罚。军官一律被革职遣返,士兵则就地解散,连遣散费都给免了,还有的军官则被追究了责任。反观那11名日军战俘,回国后则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就是差距,让人无言以对。国弱被人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士兵,也是清军一败涂地的因素,这样对待自己士兵的军队,焉有战斗力?在入虎狼之师的侵略者面前,清政府只能是割地求和了。历史的教训,一刻也不能忘记。1894年9月17日,清晨的黄海一片宁静,稀疏的薄雾笼罩在海平面上,微波荡漾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远处,海天一线之间,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零星的海鸥错三落五地翱翔于天际,宛如一朵朵点缀在水墨画上的蝴蝶,翩翩起舞跃入人的眼帘。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不可言,对于久已离乡的北洋水师战士们来说,此次的任务是前去增援朝鲜半岛,驱逐狼子野心的日寇,然而,当他们刚刚登陆就获悉平壤失守,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势无可挽。既然为之付出的努力也没能挽救大厦将倾的“李氏王朝”,打道回府早点与亲人相聚也不失为一桩漫长出海归来的人生快事。当黎明前的曙光照亮黄海前,噩梦很快袭入了北洋水师战士们的梦乡。11时许,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对峙于黄海大东沟海域,日舰不顾大清国的警告直奔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顿时,黄海海域上中日两国舰队互相开炮,北洋水师10艘军舰和8艘附属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主战军舰和24艘鱼雷艇万炮齐发,整个黄海硝烟弥漫、海水沸腾,看来日舰此次以力量绝对优于北洋水师的阵容倾巢而出已是早有预谋。激战五个小时,“定远”、“超勇”、“扬威”三舰身遭重创,日舰“吉野”在黄海横行无忌,并向清国“致远号”发起了猛烈的袭击,“致远舰”全舰大火,船体倾斜。在即将沉没前的一刹那,“致远”管带邓世昌矗立于甲板高亢激昂地陈情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全速前进!撞沉吉野!”伴随着,管带邓世昌的一声令下,“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然,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全舰顷刻间沉入海底,邓世昌漂流于海面,随从欲救之,邓世昌高呼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试问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矣!”言罢旋即殁于汪洋,年仅45岁。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在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激战后,北洋水师几乎团灭殆尽,光绪皇帝闻悉海战惨败,乃扼腕痛惜,又见邓世昌壮烈殉国,垂泪大恸撰联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30年磨一剑的北洋水师,仅在成师6年后就败北于日本联合舰队,叫多少国人睹之心中隐隐作痛,而关于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历来仁智各见、众说纷纭,有人言,败于长期拖薪欠饷,舰队无钱更新换代;有人言,败于指挥体系拙劣,官兵懒散游勇;还有人言,败于运气使然等等。诚然,以上皆北洋水师败亡之因。然而,倘若将目光回转至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前八年,也就是长崎事件的当年,尚使北洋水师抓住历史赐予清王朝的天赐良机,彻底踏平日本,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海战之国耻。这一切还得从隐藏于历史背后的长崎事件说起。1861年,自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以来,中国近代海军在淮系首领李鸿章的牵头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886年,北洋水师经过前期25年的筹备,先后拥有了定远、镇远 、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一批世界级重量主力战舰。当时的北洋水师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强国海军名次,凭借着先进的主力战舰,中国完全有能力抵御亚洲任何国家对大清王朝的海上挑衅行为。甚至在1886年,清王朝为了提防俄罗斯帝国舰队占领朝鲜永兴湾,派出了以水师提督丁汝昌与洋人教习琅威理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奔赴朝鲜海域巡视。在结束完对永兴湾海域的巡视后,北洋水师进抵日本长崎进行修整。当时的日本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沿途看见北洋水师铁甲巨舰、龙旗高扬的日本民众内心无不充分羡慕与愤恨。8月13日,购物、狎妓的北洋水师官兵与长崎市区当地日本人发生斗殴,闻讯赶来的长崎警察将打斗的水兵予以逮捕,很快北洋水师官兵与日本警察、当地民众发生了械斗。日本人仗着人多势众将水兵团团围住,并用日本武士刀进行砍杀,事后统计显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伤、5人失踪。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伤。而长崎市民亦有多人受伤。长崎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舰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水兵们褪去炮衣,将巨炮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可李鸿章拒绝了琅威理的提议,只是语带威胁地向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道:“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在强大的北洋水师面前,刚刚起步不久的日本海军完全不是大清王朝的对手,面对北洋水师赤裸裸的威胁,日本赔付了中国52500元,中国也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事件也在草草处理中落下帷幕。倘若当时李鸿章采纳了琅威理的建议,凭借着实力远超日本的北洋水师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摧毁殆尽,焉有8年之后的甲午战争之耻?历史不容假设,然而,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惨败时,回忆起8年前的长崎事件,会不会感叹自己太仁慈呢?参考资料:1. 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之命运? .人民网2. 《洋务运动》(2)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3.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段历史,它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人员与物质的损失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打击,则是民族自信心与国家骄傲的丧失。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挑起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完败而结束。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清军共有清军19148人死亡,5308人负伤,1790人被俘。而日本方面,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被清军俘虏的仅有11人!战俘比这么高,可见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糟糕。那么,这一千多被俘虏的清军士兵,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先看看这些清军俘虏的构成情况。第一批清军战俘,来自于甲午战争第一战,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的丰岛海战此战日本方面出动3艘防卫巡洋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突然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广乙舰受伤后搁浅自焚,济远舰受伤撤退,并在撤退途中击伤日舰吉野号。作战中,誓死不投降的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舰上1100余名清军中有800余人牺牲。满载军械的操江号炮船则在日舰秋津洲号的追逼下,无奈投降,舰长王永发等72名清军海军官兵被俘,他们也是甲午战争中最早被俘的清军战俘。此战日军大胜,无一人伤亡被俘。这批清军战俘在日本的遭遇丰岛海战结束后,日军把这72名清军战俘连同操江舰一起带回了日本。本来,日军对清军发动战争是否能够成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丰岛海战的顺利,让日军喜出望外,这些清军俘虏就成了日军向其国民炫耀的政治资本,必须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些战俘到达日本港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也就是说日军把他们当做战利品来炫耀了,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些战俘还被迫游街示众,被围观的日本人指指点点,各种凌辱,其中的辛酸谁能了解呢?日军在进行了一番炫耀之后,就把这批清军战俘囚禁在了佐世保海军监狱中。那艘被日本带回来的"操江"舰,则被按照原舰名编入了日本海军,日本入侵台湾的时候就有它的身影。第二批清军战俘,则来自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大会战,此战清军失败被迫离开朝鲜,日本占领朝鲜全境。此战日军兵力1.6万余人,清军1.3万人。经过15日的激战,清军被迫放弃平壤向中国境内撤退,路上又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此战清军阵亡约2千人、负伤约4千人,被俘683人,有25人因为患病得不到治疗而死,有47人因为企图逃跑被日军杀死,有3人则在临时关押期间死去,余下的608人同样被运回了日本。日军则被打死189人,负伤约516人,无人被俘。这608人的遭遇如何,其中一名被俘军官的日记就说明了问题。这些战俘刚被俘时双手都被绑着,头发用绳子连在一起;吃的饭菜里面一半都是泥沙,令人难以下咽,口渴了也就是给脏兮兮的一点点水。在被送往日本的船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小便都在屋里,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到日本后,路上有死了不少人,在战俘营里面,吃的是霉烂的萝卜,衣服脏烂不可直视。这些战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祖国。第三批被俘清军战俘,则来自平壤大会战后的几场战役,如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以及威海卫保卫战等等,又有高达1110名清军将士被俘。至此,被俘并被送到日本关押的清军人数,达到了1790人,他们都没有逃脱被日军游街示众的侮辱性待遇。这么多战俘,日本的监狱就不够用了。这些可怜的清军战俘就被日军分散到寺庙以及租来的场所关押起来。此后被俘的568名清军战俘,则不再运到日本,而是就地在中国境内辽宁海城关押了。日本在清军战俘待遇上的花招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有一部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日本之所以对他们好,完全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对国际社会宣传之用。当时的日本,一方面被西方列强视为未开化的野蛮国家,另一方面列强在日本依然享受着治外法权。日本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就极力向这些西方列强展示自己已经的开化的文明国家形象,就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自然要对战俘好一些,除了部分清军,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俄军战俘待遇就更好了,日本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也是西方列强放弃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西方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在各个战俘营采访参观拍照,进入他们的镜头的这些清军战俘,条件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不用干苦力活。当然,这自然是日本人为了宣传自己文明开化的宣传。而那些在寺庙和租赁的厂房里的战俘,就没有那么的好运气了,那里传染病等各种疾病横行,许多战俘经不住折磨,只能痛苦地死去。清军战俘茫茫回乡路日本在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双方就开始交换战俘了。1895年8月18日,日本遣返976名清军战俘至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释放,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在日本的1790名清军战俘,回来的只有976人,剩下的日本人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那么多清军战俘,应该是在日军关押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清军战俘被释放后的待遇这些经过九死一生返回祖国的战俘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被清政府各种处罚。军官一律被革职遣返,士兵则就地解散,连遣散费都给免了,还有的军官则被追究了责任。反观那11名日军战俘,回国后则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就是差距,让人无言以对。国弱被人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士兵,也是清军一败涂地的因素,这样对待自己士兵的军队,焉有战斗力?在入虎狼之师的侵略者面前,清政府只能是割地求和了。历史的教训,一刻也不能忘记。1894年9月17日,清晨的黄海一片宁静,稀疏的薄雾笼罩在海平面上,微波荡漾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远处,海天一线之间,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零星的海鸥错三落五地翱翔于天际,宛如一朵朵点缀在水墨画上的蝴蝶,翩翩起舞跃入人的眼帘。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不可言,对于久已离乡的北洋水师战士们来说,此次的任务是前去增援朝鲜半岛,驱逐狼子野心的日寇,然而,当他们刚刚登陆就获悉平壤失守,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势无可挽。既然为之付出的努力也没能挽救大厦将倾的“李氏王朝”,打道回府早点与亲人相聚也不失为一桩漫长出海归来的人生快事。当黎明前的曙光照亮黄海前,噩梦很快袭入了北洋水师战士们的梦乡。11时许,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对峙于黄海大东沟海域,日舰不顾大清国的警告直奔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顿时,黄海海域上中日两国舰队互相开炮,北洋水师10艘军舰和8艘附属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主战军舰和24艘鱼雷艇万炮齐发,整个黄海硝烟弥漫、海水沸腾,看来日舰此次以力量绝对优于北洋水师的阵容倾巢而出已是早有预谋。激战五个小时,“定远”、“超勇”、“扬威”三舰身遭重创,日舰“吉野”在黄海横行无忌,并向清国“致远号”发起了猛烈的袭击,“致远舰”全舰大火,船体倾斜。在即将沉没前的一刹那,“致远”管带邓世昌矗立于甲板高亢激昂地陈情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全速前进!撞沉吉野!”伴随着,管带邓世昌的一声令下,“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然,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全舰顷刻间沉入海底,邓世昌漂流于海面,随从欲救之,邓世昌高呼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试问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矣!”言罢旋即殁于汪洋,年仅45岁。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在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激战后,北洋水师几乎团灭殆尽,光绪皇帝闻悉海战惨败,乃扼腕痛惜,又见邓世昌壮烈殉国,垂泪大恸撰联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30年磨一剑的北洋水师,仅在成师6年后就败北于日本联合舰队,叫多少国人睹之心中隐隐作痛,而关于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历来仁智各见、众说纷纭,有人言,败于长期拖薪欠饷,舰队无钱更新换代;有人言,败于指挥体系拙劣,官兵懒散游勇;还有人言,败于运气使然等等。诚然,以上皆北洋水师败亡之因。然而,倘若将目光回转至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前八年,也就是长崎事件的当年,尚使北洋水师抓住历史赐予清王朝的天赐良机,彻底踏平日本,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海战之国耻。这一切还得从隐藏于历史背后的长崎事件说起。1861年,自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以来,中国近代海军在淮系首领李鸿章的牵头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886年,北洋水师经过前期25年的筹备,先后拥有了定远、镇远 、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一批世界级重量主力战舰。当时的北洋水师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强国海军名次,凭借着先进的主力战舰,中国完全有能力抵御亚洲任何国家对大清王朝的海上挑衅行为。甚至在1886年,清王朝为了提防俄罗斯帝国舰队占领朝鲜永兴湾,派出了以水师提督丁汝昌与洋人教习琅威理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奔赴朝鲜海域巡视。在结束完对永兴湾海域的巡视后,北洋水师进抵日本长崎进行修整。当时的日本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沿途看见北洋水师铁甲巨舰、龙旗高扬的日本民众内心无不充分羡慕与愤恨。8月13日,购物、狎妓的北洋水师官兵与长崎市区当地日本人发生斗殴,闻讯赶来的长崎警察将打斗的水兵予以逮捕,很快北洋水师官兵与日本警察、当地民众发生了械斗。日本人仗着人多势众将水兵团团围住,并用日本武士刀进行砍杀,事后统计显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伤、5人失踪。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伤。而长崎市民亦有多人受伤。长崎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舰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水兵们褪去炮衣,将巨炮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可李鸿章拒绝了琅威理的提议,只是语带威胁地向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道:“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在强大的北洋水师面前,刚刚起步不久的日本海军完全不是大清王朝的对手,面对北洋水师赤裸裸的威胁,日本赔付了中国52500元,中国也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事件也在草草处理中落下帷幕。倘若当时李鸿章采纳了琅威理的建议,凭借着实力远超日本的北洋水师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摧毁殆尽,焉有8年之后的甲午战争之耻?历史不容假设,然而,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惨败时,回忆起8年前的长崎事件,会不会感叹自己太仁慈呢?参考资料:1. 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之命运? .人民网2. 《洋务运动》(2)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3.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首先要说一下,日本海军扩充早在甲午之前已经非常迅猛。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因为俄国的干涉不得不归还辽东半岛,有意扩军报复。而通过赔款日本又获得了扩充海军的资金,又有英国的支持,扩充的速度自然就更快了。“吉野”号防护巡洋舰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就大力扩充海军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有意对外扩张,积极扩军备战,而且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非常重视海军。所以日本新式海军的起步还早于清政府,远东第一艘铁甲舰也是日本海军所购买的“甲铁”号。“甲铁”号铁甲舰1883年日本正式以中国为假想敌,其中海军以赶超北洋水师为目标,制订了六次海军扩张计划。明治天皇也提出“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悔”,下令从内廷费用中支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虽然相比扩建海军的巨额开支,这30万日元不过杯水车薪,但是却显示了日本扩充海军的决心。因为受限于财政收入,日本的六次海军扩张计划完成度有限。不过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前,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了61373吨,成功的超过了北洋水师,而且这还没有计算日本在英国新订购的“富士”、“八岛”两艘新式战列舰。也正是靠着远远超过北洋水师的实力,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才得以击败北洋水师,取得最终胜利。“松岛”号海防舰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决意复仇,大力扩充海军甲午战争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夺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但是日本夺取辽东半岛以后影响了俄国的扩张计划,俄国纠集了法国、德国以武力威胁,迫使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日本国内上下对此都感到极为愤怒,认为“战果丢失了一半”。为了报仇,1895年12月,日本国会以俄国为假想敌,通过了了一个金额高达5亿日元的军备扩张计划。海军也制订了相应的对俄军备计划。“富士”号战列舰和之前因为财政压力多次半途而废的扩张计划相比,由于通过《马关条约》和此后的《辽东半岛返还条约》日本获得了巨额的赔款,预算要宽松的多。根据扩军计划,日本从赔款中拨出13925万日元用于海军扩充费,3000万日元用于发展水雷艇,5680万日元用于扩充日军。海军扩充的经费得到了保证。而另一方面,此时英国有意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因此和日本签署了《英日同盟》,大力扶持日本对抗俄国。根据《英日同盟》,日本在海军技术上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像日本在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的“三笠”号战列舰就采用了大量英国战列舰都没有使用的新技术,这使得日本的海军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三笠”号战列舰有扩军的动力,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有英国的技术支持,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海军规模迅速扩张到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组建了以“富士”、“八岛”、“敷岛”、“朝日”、“初濑”、“三笠”六艘战列舰,“浅间、“常磐”、“八云”、“吾妻”、“出云”和“磐手”六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的庞大舰队,足以和俄国远东海军一战。日俄战争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作者:金满楼简单地说,在甲午一战中,大清不但在军事上一败再败,就连在舆论上也是一败涂地。更直白地说,当时的大清,根本就没有运用舆论战的意识可言。舆论战?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日本人想了,而且做了。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当时世界舆论站在日本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总共有六十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前往战地采访,但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些媒体事实上沦为了侵略战争的鼓吹工具。对于域外媒体,日本方面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如战争爆发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即分别致电日本驻欧美各国公使,让他们密切关注当地主流媒体和通讯机构的持论倾向,以便有选择性的重金收买,务必压制、隐匿不利于日本的报道,而只发表“对日本产生好感”的新闻。日方的银弹策略确实很有效,当时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即先后被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用“丰厚的报酬”收买。在金钱的驱使下,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出现时,这两家新闻机构通常立即给予反宣传,如路透社压下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惨害”的电稿,而中央通讯社干脆闭上眼睛,鹦鹉学舌般的成了日本方面的传声筒。类似的被收买者,还有《华盛顿邮报》、《日本邮报》(外国人在日所办媒体)等。在贿赂《华盛顿邮报》的闹剧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报社要价6000美元,日方还价 1500美元,最后以1000日元汇票成交。由于钱花得太多,内田康哉不得不向陆奥宗光告急:“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唯一的例外是旅顺大屠杀。这是被纽约《世界报》所揭发并引起世界舆论轩然大波的一次事件,但日本方面百般狡辩,最终虽然受到谴责,但总体舆论上仍旧处于绝对优势。不可否认,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操控取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西方媒体,日军被塑造成了所谓的“文明进步之师”形象。战后不久,《布莱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的一篇文章即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日本人从战争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他们在战场上那样凭借其令人钦佩的远见和组织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正在传播光明——他们被基督教国家照亮的那种光明,这样他们首先消除了非议。在这种第一印象消失之前,他们又以军事胜利塑造了一个新印象。”反观当时的中国,除了租界的零星小报,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发育,因此不但战场失利,舆论场上也是一败涂地。1895年12月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报告:“倭自二十四日赴旅后,杀伤兵民甚多。……二十六日又搜山,后面长墙以内及水师营,大加杀戮。墙外各村庄,如有军衣军器者皆杀。逃跑者杀。”两日后,李鸿章又奏报称:“据从旅顺后城逃出的张万祥称:贼马步实有万余人,商民被杀甚多。”此时距大屠杀已有十余天,而清廷一方的信息仍旧混沌不清。1895年3月,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改正条约案》,这也意味着美国继英国之后承认了日本是“文明国家”的一员。在战场上、舆论上和外交上,日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甲午战争中一些记载:充满清军不堪一击;腐败吸大烟,军无斗志一打就跑,不打也跑;官员就爱钱财,寓昧无知。读到这些,我们心痛!老百姓在敌人面前木讷,麻木不仁,甚至助敌,爱慕钱财,有奶就是娘!我们民族在强敌面前丧失斗志,丧失血性!军人不敢上前线浴血拼杀,百姓心中没了国家!事实是这样吗?有报道说日本非常阴险,在甲午战争之前和甲午战争之中以及整个过程,充分收买欧美报纸及中国国内汉奸文人抵毁中国,甚至修改清朝历史文献《清实录》。甲午战争距现在已有124年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可以管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在国家遇到外敌入侵时的态度!1895年,辽东战场清军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战况吃紧,兵员不足!从安徽来到盘锦田庄台战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队伍,一行几百人,走了一个月,终于赶到抗曰前线!从安徽走到辽宁盘锦,二千多里路啊;一个月的行军,吃的喝的都需自理啊,他们不是国家军队,全部自费啊!最令人扼腕的是几百支援抗日民众的领头人是年愈67岁的老者。这位老英雄带着儿子亲戚乡邻组成队伍与日军激战!无庸讳言,我们国家民族每到危机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清军募军30营,很多都是象67岁老英雄那样,是自费自动赶往前线杀敌救国!只不过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成了无名英雄!不需赘言,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会有千千万万人起来!甲午战争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有的!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段历史,它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人员与物质的损失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打击,则是民族自信心与国家骄傲的丧失。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挑起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完败而结束。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清军共有清军19148人死亡,5308人负伤,1790人被俘。而日本方面,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被清军俘虏的仅有11人!战俘比这么高,可见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糟糕。那么,这一千多被俘虏的清军士兵,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先看看这些清军俘虏的构成情况。第一批清军战俘,来自于甲午战争第一战,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的丰岛海战此战日本方面出动3艘防卫巡洋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突然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广乙舰受伤后搁浅自焚,济远舰受伤撤退,并在撤退途中击伤日舰吉野号。作战中,誓死不投降的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舰上1100余名清军中有800余人牺牲。满载军械的操江号炮船则在日舰秋津洲号的追逼下,无奈投降,舰长王永发等72名清军海军官兵被俘,他们也是甲午战争中最早被俘的清军战俘。此战日军大胜,无一人伤亡被俘。这批清军战俘在日本的遭遇丰岛海战结束后,日军把这72名清军战俘连同操江舰一起带回了日本。本来,日军对清军发动战争是否能够成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丰岛海战的顺利,让日军喜出望外,这些清军俘虏就成了日军向其国民炫耀的政治资本,必须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些战俘到达日本港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也就是说日军把他们当做战利品来炫耀了,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些战俘还被迫游街示众,被围观的日本人指指点点,各种凌辱,其中的辛酸谁能了解呢?日军在进行了一番炫耀之后,就把这批清军战俘囚禁在了佐世保海军监狱中。那艘被日本带回来的"操江"舰,则被按照原舰名编入了日本海军,日本入侵台湾的时候就有它的身影。第二批清军战俘,则来自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大会战,此战清军失败被迫离开朝鲜,日本占领朝鲜全境。此战日军兵力1.6万余人,清军1.3万人。经过15日的激战,清军被迫放弃平壤向中国境内撤退,路上又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此战清军阵亡约2千人、负伤约4千人,被俘683人,有25人因为患病得不到治疗而死,有47人因为企图逃跑被日军杀死,有3人则在临时关押期间死去,余下的608人同样被运回了日本。日军则被打死189人,负伤约516人,无人被俘。这608人的遭遇如何,其中一名被俘军官的日记就说明了问题。这些战俘刚被俘时双手都被绑着,头发用绳子连在一起;吃的饭菜里面一半都是泥沙,令人难以下咽,口渴了也就是给脏兮兮的一点点水。在被送往日本的船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小便都在屋里,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到日本后,路上有死了不少人,在战俘营里面,吃的是霉烂的萝卜,衣服脏烂不可直视。这些战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祖国。第三批被俘清军战俘,则来自平壤大会战后的几场战役,如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以及威海卫保卫战等等,又有高达1110名清军将士被俘。至此,被俘并被送到日本关押的清军人数,达到了1790人,他们都没有逃脱被日军游街示众的侮辱性待遇。这么多战俘,日本的监狱就不够用了。这些可怜的清军战俘就被日军分散到寺庙以及租来的场所关押起来。此后被俘的568名清军战俘,则不再运到日本,而是就地在中国境内辽宁海城关押了。日本在清军战俘待遇上的花招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有一部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日本之所以对他们好,完全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对国际社会宣传之用。当时的日本,一方面被西方列强视为未开化的野蛮国家,另一方面列强在日本依然享受着治外法权。日本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就极力向这些西方列强展示自己已经的开化的文明国家形象,就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自然要对战俘好一些,除了部分清军,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俄军战俘待遇就更好了,日本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也是西方列强放弃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西方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在各个战俘营采访参观拍照,进入他们的镜头的这些清军战俘,条件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不用干苦力活。当然,这自然是日本人为了宣传自己文明开化的宣传。而那些在寺庙和租赁的厂房里的战俘,就没有那么的好运气了,那里传染病等各种疾病横行,许多战俘经不住折磨,只能痛苦地死去。清军战俘茫茫回乡路日本在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双方就开始交换战俘了。1895年8月18日,日本遣返976名清军战俘至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释放,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在日本的1790名清军战俘,回来的只有976人,剩下的日本人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那么多清军战俘,应该是在日军关押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清军战俘被释放后的待遇这些经过九死一生返回祖国的战俘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被清政府各种处罚。军官一律被革职遣返,士兵则就地解散,连遣散费都给免了,还有的军官则被追究了责任。反观那11名日军战俘,回国后则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就是差距,让人无言以对。国弱被人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士兵,也是清军一败涂地的因素,这样对待自己士兵的军队,焉有战斗力?在入虎狼之师的侵略者面前,清政府只能是割地求和了。历史的教训,一刻也不能忘记。1894年9月17日,清晨的黄海一片宁静,稀疏的薄雾笼罩在海平面上,微波荡漾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远处,海天一线之间,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零星的海鸥错三落五地翱翔于天际,宛如一朵朵点缀在水墨画上的蝴蝶,翩翩起舞跃入人的眼帘。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不可言,对于久已离乡的北洋水师战士们来说,此次的任务是前去增援朝鲜半岛,驱逐狼子野心的日寇,然而,当他们刚刚登陆就获悉平壤失守,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势无可挽。既然为之付出的努力也没能挽救大厦将倾的“李氏王朝”,打道回府早点与亲人相聚也不失为一桩漫长出海归来的人生快事。当黎明前的曙光照亮黄海前,噩梦很快袭入了北洋水师战士们的梦乡。11时许,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对峙于黄海大东沟海域,日舰不顾大清国的警告直奔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顿时,黄海海域上中日两国舰队互相开炮,北洋水师10艘军舰和8艘附属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主战军舰和24艘鱼雷艇万炮齐发,整个黄海硝烟弥漫、海水沸腾,看来日舰此次以力量绝对优于北洋水师的阵容倾巢而出已是早有预谋。激战五个小时,“定远”、“超勇”、“扬威”三舰身遭重创,日舰“吉野”在黄海横行无忌,并向清国“致远号”发起了猛烈的袭击,“致远舰”全舰大火,船体倾斜。在即将沉没前的一刹那,“致远”管带邓世昌矗立于甲板高亢激昂地陈情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全速前进!撞沉吉野!”伴随着,管带邓世昌的一声令下,“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然,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全舰顷刻间沉入海底,邓世昌漂流于海面,随从欲救之,邓世昌高呼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试问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矣!”言罢旋即殁于汪洋,年仅45岁。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在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激战后,北洋水师几乎团灭殆尽,光绪皇帝闻悉海战惨败,乃扼腕痛惜,又见邓世昌壮烈殉国,垂泪大恸撰联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30年磨一剑的北洋水师,仅在成师6年后就败北于日本联合舰队,叫多少国人睹之心中隐隐作痛,而关于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历来仁智各见、众说纷纭,有人言,败于长期拖薪欠饷,舰队无钱更新换代;有人言,败于指挥体系拙劣,官兵懒散游勇;还有人言,败于运气使然等等。诚然,以上皆北洋水师败亡之因。然而,倘若将目光回转至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前八年,也就是长崎事件的当年,尚使北洋水师抓住历史赐予清王朝的天赐良机,彻底踏平日本,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海战之国耻。这一切还得从隐藏于历史背后的长崎事件说起。1861年,自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以来,中国近代海军在淮系首领李鸿章的牵头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886年,北洋水师经过前期25年的筹备,先后拥有了定远、镇远 、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一批世界级重量主力战舰。当时的北洋水师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强国海军名次,凭借着先进的主力战舰,中国完全有能力抵御亚洲任何国家对大清王朝的海上挑衅行为。甚至在1886年,清王朝为了提防俄罗斯帝国舰队占领朝鲜永兴湾,派出了以水师提督丁汝昌与洋人教习琅威理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奔赴朝鲜海域巡视。在结束完对永兴湾海域的巡视后,北洋水师进抵日本长崎进行修整。当时的日本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沿途看见北洋水师铁甲巨舰、龙旗高扬的日本民众内心无不充分羡慕与愤恨。8月13日,购物、狎妓的北洋水师官兵与长崎市区当地日本人发生斗殴,闻讯赶来的长崎警察将打斗的水兵予以逮捕,很快北洋水师官兵与日本警察、当地民众发生了械斗。日本人仗着人多势众将水兵团团围住,并用日本武士刀进行砍杀,事后统计显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伤、5人失踪。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伤。而长崎市民亦有多人受伤。长崎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舰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水兵们褪去炮衣,将巨炮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可李鸿章拒绝了琅威理的提议,只是语带威胁地向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道:“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在强大的北洋水师面前,刚刚起步不久的日本海军完全不是大清王朝的对手,面对北洋水师赤裸裸的威胁,日本赔付了中国52500元,中国也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事件也在草草处理中落下帷幕。倘若当时李鸿章采纳了琅威理的建议,凭借着实力远超日本的北洋水师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摧毁殆尽,焉有8年之后的甲午战争之耻?历史不容假设,然而,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惨败时,回忆起8年前的长崎事件,会不会感叹自己太仁慈呢?参考资料:1. 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之命运? .人民网2. 《洋务运动》(2)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3.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首先要说一下,日本海军扩充早在甲午之前已经非常迅猛。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因为俄国的干涉不得不归还辽东半岛,有意扩军报复。而通过赔款日本又获得了扩充海军的资金,又有英国的支持,扩充的速度自然就更快了。“吉野”号防护巡洋舰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就大力扩充海军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有意对外扩张,积极扩军备战,而且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非常重视海军。所以日本新式海军的起步还早于清政府,远东第一艘铁甲舰也是日本海军所购买的“甲铁”号。“甲铁”号铁甲舰1883年日本正式以中国为假想敌,其中海军以赶超北洋水师为目标,制订了六次海军扩张计划。明治天皇也提出“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悔”,下令从内廷费用中支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虽然相比扩建海军的巨额开支,这30万日元不过杯水车薪,但是却显示了日本扩充海军的决心。因为受限于财政收入,日本的六次海军扩张计划完成度有限。不过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前,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了61373吨,成功的超过了北洋水师,而且这还没有计算日本在英国新订购的“富士”、“八岛”两艘新式战列舰。也正是靠着远远超过北洋水师的实力,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才得以击败北洋水师,取得最终胜利。“松岛”号海防舰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决意复仇,大力扩充海军甲午战争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夺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但是日本夺取辽东半岛以后影响了俄国的扩张计划,俄国纠集了法国、德国以武力威胁,迫使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日本国内上下对此都感到极为愤怒,认为“战果丢失了一半”。为了报仇,1895年12月,日本国会以俄国为假想敌,通过了了一个金额高达5亿日元的军备扩张计划。海军也制订了相应的对俄军备计划。“富士”号战列舰和之前因为财政压力多次半途而废的扩张计划相比,由于通过《马关条约》和此后的《辽东半岛返还条约》日本获得了巨额的赔款,预算要宽松的多。根据扩军计划,日本从赔款中拨出13925万日元用于海军扩充费,3000万日元用于发展水雷艇,5680万日元用于扩充日军。海军扩充的经费得到了保证。而另一方面,此时英国有意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因此和日本签署了《英日同盟》,大力扶持日本对抗俄国。根据《英日同盟》,日本在海军技术上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像日本在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的“三笠”号战列舰就采用了大量英国战列舰都没有使用的新技术,这使得日本的海军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三笠”号战列舰有扩军的动力,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有英国的技术支持,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海军规模迅速扩张到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组建了以“富士”、“八岛”、“敷岛”、“朝日”、“初濑”、“三笠”六艘战列舰,“浅间、“常磐”、“八云”、“吾妻”、“出云”和“磐手”六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的庞大舰队,足以和俄国远东海军一战。日俄战争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刘铭传是淮军名将,以中法战争中守台湾而闻名,后来在1885年成为台湾首任巡抚。也算是晚清历史上一个名人,不过如果让刘铭传出任北洋水师提督,那么北洋水师的建立都有问题,不要说在甲午战争里有所表现了。刘铭传在基隆之战中虽然一度击退法军,但是当时参战的法军是以海军军舰上的陆战队员和会计、厨师等闲杂人员组成的混合部队而已,击退这样的部队,实在算不上太大的荣耀。而且最终法军还是攻占了基隆煤矿,完成了预定的战术指标,所以刘铭传的能力也只能算一般,并不算太出色。关键是刘铭传在淮军中地位较高,早在西征时期就有资格去竞争陕西巡抚的职位。在后来更是出任台湾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北洋水师草创期间,尚未有提督一职,只有区区一个督操,即使在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以清朝文官地位高于武官来说,提督一职也比台湾巡抚要差的多。所以如果任命刘铭传去当督操筹办海军,那是连降好几级。而刘铭传脾气很差,当初竞争陕西巡抚失败以后,他就撂挑子称病告假没,导致留陕的铭军哗变。这次连降好几级,按照他的脾气,肯定也是不会好好筹办海军。海军又是很专业的技术兵种,刘铭传又不懂海军技术,也不可能像丁汝昌那样虚心向船政学堂学生学习,到时候肯定是一团糟。所以换刘铭传来管理北洋水师,在筹建期间就会出一堆乱子,到甲午时战斗力肯定比历史上差的多,变现只有更糟糕。
4,骑马与砍杀的问题
在选项里面设置
有一项是战斗规模,默认最大上限100人,双方各50人
也可以用战场人数修改器Battle Size Changer
最高可以设置1000人,但其实300~500就足够,再往上可能会当机
发你邮箱了
那你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属性了,属性点中的战术加得越高你和敌人一次出现的兵力比例越大
5,骑马与砍杀1011原版复国任务如何完成
等待一段时间,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某某势力已经退出。原有的领主将被其他势力录用。再过段时间,要你帮复国的npc会自动消失。再过很长一段时间,npc回来,复国成功,你从库吉特乱军变为库吉特势力。占领全部的城,干掉国王(俘虏他),过一段时间(好像是1个月),国王和这个势力会被抹掉,没有加入你的领主会逃到别的国家,然后复国任务就完成了。灭别的国也是这样。
6,骑马与砍杀
找到快捷方式,然后双击就可以玩了= =!~
你想问的是存档吧
My Documents\Mount&Blade Savegames\对应MOD文件夹我的文档里如果网吧允许的话
你可以带一个U盘
把游戏存档复制到U盘上
下次再到网吧 把存档在放到游戏目录下就行了
存档一般在我的文档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夹内
不过具体的我不知道了 你可以百度一下
不过 大多数网吧 你是不可以打开游戏目录的
7,骑马与砍杀怎么玩
首先,你有部队么?
酒馆里招募的武将,和你平时征集训练的普通士兵是你方的战力构成,如果你本身没有带兵,战斗中自然是没有部队的。
如果你有部队,默认情况下,会按敌我比例和你队伍里最高级的那个增加战场优势的技能加成,如果敌人太多,而你的那个技能又很低的话,也许会只有你一个人上场。
还有如果队伍里所有人都负伤了的话,也是只有你一个人上场的。
顺便说一下,如果战场上只有你一个人,自然那些1234什么的命令都没用了。
关于战场上敌我人数,可以通过选项里面的那个战场规模来调节,这样能够增加同时登场的总人数,如果你的兵被敌人挤掉了,调这个就可以了。
朋友你连基本操作的不知道,我怀疑你不知道怎么征兵,应该是我说的第一种情况啊。
至于怎么捡东西,按F,游戏中F的功能和一般RPG游戏里的空格是一样的,和人谈话,NPC互动,都是按F。
8,骑马与砍杀1011怎么玩啊
如果你不用作弊模式的话 赚钱可以到便宜的城买些 布 或一些杂货 到更贵的城市去卖 或者战斗 卖俘虏 (酒馆里有奴隶贩子) 军队可以在村庄里招募村民 战斗升级如果你是新手 建议用作弊模式 用法在属性界面按 Ctrl + X 加1000xp 物品界面按 Ctrl + X 加1000G 大地图界面按 Ctrl + T 全部显示 按住ctrl在大地图移动 瞬间移动战斗中 Ctrl + H 回满血自己去骑马与砍杀中文站找资料啦,懒鬼!(#‵′)凸不建议作弊 赚钱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跑商(来钱比较快) 可以帮领主做任务(不推荐) 还有就是可以去打竞技场大会 你可以问竞技场老板 最近哪里有竞技大会比赛(强烈推荐)配置没有问题,看是不缺少必要的驱动器,以下是玩3d游戏必备的驱动软件。 http://www.doyo.cn/soft/detail/18.html http://www.doyo.cn/soft/detail/26.html http://www.doyo.cn/soft/detail/62. 如果还是不行,有可能是下载的版本破解不够完美(不用说,很多游戏破解后或多或少会出问题),给楼主推荐个下载骑马与砍杀的游戏之家,这个在百度或360软件宝库都很容易找到,在里面下决定没问题。
文章TAG:
骑砍国魂甲午战争攻略 骑马与砍杀秘籍怎么赶牛到一个目的地 国魂 甲午 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