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作者:本站作者

1,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年满20岁的男子
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弱冠:古人二十岁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2,弱冠是指男子多少岁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在古代,男子20岁的时候即成年,就要在自家宗庙祠堂中加冠礼,冠礼一共加三次,分别代表行冠礼的青年自此以后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通常,冠礼由父亲主持,邀请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男子加冠,最后宣读祝词并赐字,整个冠礼才算完成。弱冠的来历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3,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就是所说的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4,弱冠是多少岁

10岁左右称为总角20岁左右称为弱冠30岁左右称为而立40岁左右称为不惑50岁左右称为花甲60岁左右称为知天命70岁左右称为古稀之年70岁以上称为耋耄(hao mao)之年,随心所欲不逾矩。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

5,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就是所说的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原来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由此又产生一个现象:“结发”。当然,“结发”还有指结婚或者妻子的意思。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6,古人常用有关称谓来代替年龄

总角,垂髫:指童年。孩提: 2-3岁。束发:指青少年。及笄:指女子15岁。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艾:指50岁。花甲: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白首:指老年。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dxk匿名
1、孩提—两三岁 2、龄年—男八岁 3、髻年—女7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黄口—10岁以下都称 6、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7、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8、金钗之年— 女孩12岁9、豆蔻年华—女13岁 10、及笄之年——女15岁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12、桃李年华——女20岁 13、花信年华—女24岁 14、标梅之年— 出嫁时15、半老徐娘——女30岁 16、弱冠— 男性20岁17、而立之年—30岁18、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 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年至90岁 25、期颐——迨至百岁

7,古代人叫20406080100分别是什么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弱冠 之年男子20岁40岁。 不惑之年60岁耳顺之年80耄耋之年
文章TAG:弱冠指男子多少岁  弱冠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弱冠  男子  多少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