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城镇保卫战,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作者:本站作者

1,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还有很多地盘没有,会逐渐增加的
这个么,可能得等你去设计
有些城区没有.

城镇保卫战,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2,dnf求城镇保卫战攻略

、首先要注意参战区域不一样,打到怪物后得到的pt点数是不一样的,pt点最高的地区是暗黑城广场,攒够500点才可以挑战BOSS.2、活动开始后各个区域就会开始刷新攻城怪物了,像这样的普通怪物 还有像这样的精英怪 注意精英怪的特点就是个头会比较大,打倒精英怪得到的分数对多一些。3、很多人都在问先锋怪物在哪,先锋部队补给箱怎么得。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 这个矮人就是大家找了许久的先锋怪物,打倒他就能得到先锋部队的补给箱,打他时要注意,和打其他的怪物不一样,打先锋怪物不要用鼠标点击,要用人物去碰他,碰到他就进入战斗状态了. 就是这个箱子,至于补给箱怎么打开,请继续往下看。 4、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家刷够500点了,该去杀BOSS了 BOSS很好找,小地图上的倒三角就是,消耗500点pt挑战一次,每次挑战成功能打掉BOSS一点血,给与BOSS最后一击的人有额外的领主神器罐子奖励。 不过BOSS真心小气,只给了我一个钥匙和进攻指令书,聊胜于无吧。 钥匙可以开启对应颜色的补给箱,注意每天能得到的箱子和钥匙颜色是不同的。 进攻指令书可以在夏普伦长老处可以利用【进攻指令书】兑换不同类别的攻城神器袖珍罐,使用后可以随机获得对应类别的Lv50-80领主神器!

城镇保卫战,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3,DNF城镇保卫战要疲劳吗

基本不用想了 百分之99不会有 本来TX就限制刷图次数 要是有这药剂有钱有G的人一天就能上60级了

城镇保卫战,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4,南宋政权建立后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困守大半年为何无友军援助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楚州保卫战 坚守十三个月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军分兵三路,第五次大举南下侵宋,宋高宗弃守两淮,逃过长江。金国东路军完颜昌(挞懒)企图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南下,进攻扬州,但在楚州遭到顽强抵抗,金兵围城攻打,朝廷调遣右武大夫、忠州刺史赵立前往楚州增援,赵立突破金兵层层阻击,进入楚州城。金兵数次进攻,均被击败,完颜昌率主力回到潍州(今山东潍坊),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建炎四年五月,宋高宗任命赵立为楚州知州兼楚州、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完颜昌率主力南下切断楚州粮道,宋军断粮后,只能吃野草、水草和树皮充饥,后来出现“易子相食”的惨状。九月,金兵加紧攻城,赵立在城墙指挥作战,被飞炮(抛石机)击头部身亡。赵立殉国后,金兵竟然认为是炸死,不敢趁机进攻,直到十几天后,才攻入城内,楚州军民与金兵巷战,但寡不敌众,楚州沦陷。楚州保卫战,从建炎三年八月到建炎四年九月,宋军坚守十三个月,杀伤金兵近万人,甚至还促使完颜昌逐渐转变为金国的“主和派”。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楚州保卫战 坚守十三个月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军分兵三路,第五次大举南下侵宋,宋高宗弃守两淮,逃过长江。金国东路军完颜昌(挞懒)企图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南下,进攻扬州,但在楚州遭到顽强抵抗,金兵围城攻打,朝廷调遣右武大夫、忠州刺史赵立前往楚州增援,赵立突破金兵层层阻击,进入楚州城。金兵数次进攻,均被击败,完颜昌率主力回到潍州(今山东潍坊),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建炎四年五月,宋高宗任命赵立为楚州知州兼楚州、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完颜昌率主力南下切断楚州粮道,宋军断粮后,只能吃野草、水草和树皮充饥,后来出现“易子相食”的惨状。九月,金兵加紧攻城,赵立在城墙指挥作战,被飞炮(抛石机)击头部身亡。赵立殉国后,金兵竟然认为是炸死,不敢趁机进攻,直到十几天后,才攻入城内,楚州军民与金兵巷战,但寡不敌众,楚州沦陷。楚州保卫战,从建炎三年八月到建炎四年九月,宋军坚守十三个月,杀伤金兵近万人,甚至还促使完颜昌逐渐转变为金国的“主和派”。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楚州保卫战 坚守十三个月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军分兵三路,第五次大举南下侵宋,宋高宗弃守两淮,逃过长江。金国东路军完颜昌(挞懒)企图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南下,进攻扬州,但在楚州遭到顽强抵抗,金兵围城攻打,朝廷调遣右武大夫、忠州刺史赵立前往楚州增援,赵立突破金兵层层阻击,进入楚州城。金兵数次进攻,均被击败,完颜昌率主力回到潍州(今山东潍坊),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建炎四年五月,宋高宗任命赵立为楚州知州兼楚州、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完颜昌率主力南下切断楚州粮道,宋军断粮后,只能吃野草、水草和树皮充饥,后来出现“易子相食”的惨状。九月,金兵加紧攻城,赵立在城墙指挥作战,被飞炮(抛石机)击头部身亡。赵立殉国后,金兵竟然认为是炸死,不敢趁机进攻,直到十几天后,才攻入城内,楚州军民与金兵巷战,但寡不敌众,楚州沦陷。楚州保卫战,从建炎三年八月到建炎四年九月,宋军坚守十三个月,杀伤金兵近万人,甚至还促使完颜昌逐渐转变为金国的“主和派”。

5,城镇保卫战在什么地方开始

在西海岸附近
每周六、日。下午02.30-03.00~赫顿玛尔、西海岸 地区。
赫顿玛尔
赫顿玛尔、西海岸

6,DNF城镇保卫战的胜负判断

1若整个服务器的用户获得的猎杀点数之和达到了各服务器的目标值,则判定为防御成功; 2若在怪物攻城结束之前,猎杀点数都没能达到目标值,则判定为失败;奖励与惩罚 无论大区服务器整个的成败如何,个人只要达到条件即可获得奖励;向怪物发起“挑战”,并除掉副本地图中的所有怪物,视为通关1次,通关时,系统邮件发送奖励,未参与保卫战的用户不能获得奖励。奖励条件奖励道具个数道具说明半小时内累计3次通关奖励防御药剂5恢复MP25%, 在90秒内 力量+20,智力 +20, 体力+20, 精神 +20半小时内累计7次通关奖励胜利之光药剂5恢复HP25%、 恢复MP25%,在90秒内 力量+30, 智力 +30,体力+30, 精神 +30半小时内累计10次通关奖励希望之守护袖珍罐1随机开出道具的袖珍罐半小时内累计25次通关奖励希望之守护袖珍罐2随机开出道具的袖珍罐半小时内累计50次通关奖励希望之守护袖珍罐3随机开出道具的袖珍罐 若整个服务器的用户获得的猎杀点数之和达到了各服务器的目标值,则判定为防御成功;( 1 )奖励“士气冲天”BUFF的条件:1.获得3次击退怪物奖励的用户,在大区服务器防御成功时可获得此buff;2.玩家在怪物攻城活动结束的时刻,站在城镇中才能获得此buff,在地下城与决斗场时无法获得; 3.重新连接频道时,buff效果就会消失,若想保持buff效果,则最好不要更换频道或重新登录,也请不要使用非正常的操作进入怪物地下城,如浏览个人商店、与NPC交易;4.buff效果仅在地下城中开始有效;5.怪物攻城结束后才登录游戏的用户不能获得buff;( 2 )“士气冲天”buff效果:效果1所有技能的冷却时间减少30%,攻击速度+5%,移动速度+5%,施放速度+5% ,效果持续一小时效果2恢复20点疲劳值,仅当天内有效效果3力量、智力、体力、精神 +50,持续一小时( 3 )在各大区中,获得最多猎杀点数的前3名玩家可获得称号:称号名称:城镇守护者(3天)称号属性:城镇移动速度+40%,力量、智力、体力、精神+18,每分钟恢复30点MP;防御失败整个大区惩罚若整个大区服务器获得的猎杀点数之和没有达到该大区的目标值,则判定为防御失败,若防御失败,则怪物攻城结束后的10分钟内:1.大区服务器内的所有NPC将暂时限制玩家使用其某些功能和商店交易(德利拉除外);2.玩家不可给NPC送礼物,但依然可以学习技能;3.NPC的对话也会发生变更;

7,城镇保卫战是甚么意思

怪物攻城,详情请看DNF官网。祝你好运 如果能带给您帮助的话, 那么就请楼主给我一个五星级的采纳 谢谢!!! SOSO感谢你的提问。
就是DNF快没人玩了,他就出新花样了
文章TAG:城镇保卫战  q宠大乐斗城市保卫战为什么没有藁城区  城镇  保卫  q宠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