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作者:本站作者

1,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有一天~ 只要你活的足够久!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2,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

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呀?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4世纪甘德的《星占》。正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6]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诗经》中提到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7]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3,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哪部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扩展资料彗星特点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周期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公转轨道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4,在中国古代编年史中什么书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

是《春秋》一书记载,是公元前613年.《春秋》上的记载,是人类历史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要比欧洲早几百年。
你好!春秋史上记载太多的东西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春秋》历史书上写的有嘛

5,我国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中国史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 前613 《春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秦厉共公十年 前467 《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秦始皇七年 前240 5月15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汉文帝后元二年 前163 5月12日 《汉书·天文志》 汉文帝后元二年正月壬寅,天 夕出西南。 ◆汉昭帝始元二年 前87 7月10日 《汉书·天文志》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 ◆汉成帝元延元年 前12 10月9日 《汉书·五行志》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明帝永平八年 66 2月2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 ◆汉顺帝永和六年 141 4月1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毕昴。甲申在东井,遂历舆贵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218 5月28日 《后汉书·天文志》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 ◆晋惠帝元康五年 295 4月23日 《晋书·天文志》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374 2月13日 《晋书·天文志》 宁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经氐、角、亢、轸、翼、张,至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451 6月26日 《宋书·天文志》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逼帝座,犯上相,拂屏,出端门,灭翼轸。 ◆北魏庄帝永安三年 530 9月27日 《魏书·天象志》 永安三年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东台中一丈,长六尺,正白色,东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台上星西北一尺,而晨伏。庚子夕见西北方,长尺,东南指,渐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渐见,癸亥灭。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3月18日 《隋书·天文志》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唐武帝后光宅元年 684 10月7日 《新唐书·天文志》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唐肃宗乾元三年 760 5月22日 《新唐书·天文志》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见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 ◆唐文帝开成二年 837 2月28日 《新唐书·天文志》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见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光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余丈,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无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 ◆梁太祖乾化二年 912 7月17日 《新五代史·司天考》 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于张,申戌彗出灵台。 ◆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 9月3日 《宋史·天文志》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宋英治平三年 1066 3月20日 《宋史·天文志》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在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泊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北,有星无芒。彗益东行,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座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有星孛气,如一升器,历营室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1145 4月18日 《宋史·天文志》 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1222 9月29日 《宋史·天文志》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凡两月,行历氐、房、心乃没。 ◆元成宗大德五年 1301 10月27日 《元史·天文志》 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1378 11月11日 《明史·天文志·客星篇》 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 ◆明景宗景泰七年 1456 6月9日 《明史·天文志》 景泰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明世宗嘉靖十年 1531 8月26日 《明史·天文志》 嘉靖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罇,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宿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1607 10月27日 《明史·天文志》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于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 ◆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9月15日 《清朝文献通考》 七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余,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余。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3月13日 《清朝文献通考》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余,指西南,每夜顺行,十余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 ◆清道光十五年 1835 11月16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彗星见。 ◆清宣统二年 1910 4月20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 四月十八日戌正三刻,正西偏南柳宿间彗星出见,尾指东南,翼宿名堂之间,测得彗星高二十六度,正西偏南十二度。日渐微,至五月三十日不见。 张钰哲先生在他的《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一文中认为,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淮南子·兵略训》中的:“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这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前1057或前1056,如果把它列为哈雷彗星的第一次回归(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找到比这更早的记录),那么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41次,我国记录了其中的33次,从前1057或前1056到前613有5次没有记录,从前613到前467有1次没有记录,从前467到前240有2次没有记录(这些缺失的记录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文献可以补充)。详细情况请阅读quasar的文章,1986年的那次没有列出,不过很容易查到。 世界公认最早、最可靠的记录是《史记》中前240的那次。西欧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66年。 这篇《中国史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是quasar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请珍惜!参考资料:牧夫天文论坛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rchive/o_t/t_8380/

6,最早记录历史的书是什么

西方第一部史书应该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国最早记录历史的书是《尚书》,《尚书》原名《书》,由孔子编定,战国以来,儒家尊称《书经》,两汉始用今名。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尚书》 是孔子整理的,共一百篇,其内容上起传说中的帝尧,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按时间顺序可分为《虞书》、 《夏书)、 《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告、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 《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 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下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7,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什么

《甘石星经》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楚国(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原著已散佚,现只能在同期之相关史籍中零碎抄录,如《开元占经》中。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并肉眼记录木卫二(甘德所载,1981年席泽宗指出,但国际上未被承认)。书中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书中提及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为纪念石申之发现,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其姓名命名)。据我国科学家席泽宗研究证明:甘德已发现木星的3号卫星,比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国麦依尔的同一发现早近2000年,甘德、石申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书中记有120颗恒星的位置,以现在的观察结果来看,还是比较准确的。它比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希腊伊巴谷的星表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8,哈雷彗星大概每隔多少年能在地球看见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也就是说差不多76年出现一次。但是不能用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因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和非重力效果,都可能使它的周期发生改变,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在76年到79年之间变化。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但是不能用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因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和非重力效果,都可能使它的周期发生改变,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在76年到79年之间变化。哈雷彗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猎户座流星雨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

9,春秋时期有关记录哈雷彗星的书是什么

就是《春秋》,最早记载的哈雷彗星,史书《春秋》中曾有: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它的轨道和时间判断此星孛即哈雷彗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左传》
有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

10,前四史是指哪四部史书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具体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前四史”即“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史书,分别是以下著作:《史记》《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后汉书》《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这部书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在整个《后汉书》中,范晔所撰的“纪”、“传”当然是最主要的部分。从思想上看,《后汉书》对东汉流行的谶纬迷信持批判态度,对东汉后期豪强专权下的黑暗政治也有所揭露。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注重道德品质。在体例上,《后汉书》把东汉一代在位时间短、事迹不多的殇、冲、质三帝附在其他帝纪后面,又开创了给皇后增作本纪的先例。这既反映了他对君权的尊崇,又反映出东汉一代皇后在政治地位上的日益强化。《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文章TAG: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哈雷彗星何时才能重现天空  最早  记载  哈雷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