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作者:本站作者

1,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第一关怎么过

先吃红黄蓝绿四个颜色菱形的东西,吃了后对应颜色的激光门就会关闭,一个在地图的左下角,一个在右上角,两个在中间部分。全吃了去找那些商标一样的东西,你经过时小地图上会有红色的点标出来,激光门全开了很好找,两个需要用枪打爆的。完成所有任务后,会有个EIXT的,吃掉就过关了。下面是BOSS关也很简单,打BOSS就会爆四个颜色菱形,激光门后有枪可以吃,很简单,打爆BOSS后,出现EIXT,吃掉过关,试玩版的话就两关。

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2,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你好好找找有4个钥匙 黄 红 蓝 绿 吃一个颜色就消失一个 你在游戏时按键盘的 M 键 是地图 一看就明白 就两关 游戏愉快 Y是接

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3,斗罗大陆唐三当年绝种过多少超稀有魂兽有没有从唐三手里侥幸逃脱的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说到当下的国产动漫,避免不掉的就会谈论起斗罗大陆了,毕竟这算得上是当下国漫的代表作品了。自从播出以来一直都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作为一部优秀的国漫作品,其中的那些角色也是大家印象很深的。在动漫中存在几种超稀有的魂兽,其中三种都被唐三灭绝了,只有一只侥幸逃脱,你知道是哪一只吗?泰坦巨猿:作为女主小舞的二弟,泰坦巨猿绝对是比较稀有的魂兽了,本身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不过数量绝对是超级稀有的。这只魂兽最后也是为了小舞和唐三献祭了自己,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也代表着世上再也没有这种魂兽了。天青牛蟒:这只魂兽相信大家也是有印象的,在斗罗大森林里面,绝对是最强的魂兽,甚至就连很多斗罗也不是它的对手。而天青牛蟒也是很稀有的,最后也是献祭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从此绝种了。千钧蚁皇:千钧蚁皇也是比较罕见的魂兽了,毕竟能够成长为族群中的统治者,本身就需要绝对的实力。而千钧蚁皇虽然个头比较小,可是拥有的力气却是很大的,不过最后依然是成为了唐三的魂环。深海魔鲸王:这只魂兽就不用多介绍了,作为一只半神的魂兽,绝对是最稀有的了,如果拥有神格的话,它就是一只神兽了。不过虽然如此,最后这只魂兽依旧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你还知道哪些稀有的魂兽呢?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说到当下的国产动漫,避免不掉的就会谈论起斗罗大陆了,毕竟这算得上是当下国漫的代表作品了。自从播出以来一直都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作为一部优秀的国漫作品,其中的那些角色也是大家印象很深的。在动漫中存在几种超稀有的魂兽,其中三种都被唐三灭绝了,只有一只侥幸逃脱,你知道是哪一只吗?泰坦巨猿:作为女主小舞的二弟,泰坦巨猿绝对是比较稀有的魂兽了,本身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不过数量绝对是超级稀有的。这只魂兽最后也是为了小舞和唐三献祭了自己,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也代表着世上再也没有这种魂兽了。天青牛蟒:这只魂兽相信大家也是有印象的,在斗罗大森林里面,绝对是最强的魂兽,甚至就连很多斗罗也不是它的对手。而天青牛蟒也是很稀有的,最后也是献祭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从此绝种了。千钧蚁皇:千钧蚁皇也是比较罕见的魂兽了,毕竟能够成长为族群中的统治者,本身就需要绝对的实力。而千钧蚁皇虽然个头比较小,可是拥有的力气却是很大的,不过最后依然是成为了唐三的魂环。深海魔鲸王:这只魂兽就不用多介绍了,作为一只半神的魂兽,绝对是最稀有的了,如果拥有神格的话,它就是一只神兽了。不过虽然如此,最后这只魂兽依旧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你还知道哪些稀有的魂兽呢?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
俄罗斯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废掉乌克兰武功,并不是占领乌克兰,所以这次行动都是精准打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并没有攻击城市居民区,这次战争后乌克兰会成为无牙老虎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枪。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操,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南宋联蒙灭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金国被消灭之后,南宋乘机收复了部分故地。但是随之却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就是“端平入洛”,此后南宋与蒙古正式成为敌国,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执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史弥远死后,血气方刚的宋理宗开始亲政,并趁着金国的灭亡,大有克复中原之志,而此时的蒙古则因为天气炎热、供给困难而正在向北撤军,于是河南之地成了不归属于蒙古和南宋的空白区。此时,赵范、赵葵兄弟以及在别后支持的宰相郑清之都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新策略——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他们制定的这个策略有一定的依据——金国曾经依靠潼关-黄河这一道防线抵御了蒙古长达二十年,而蒙古最终也是借道南宋才有条件攻打金国的后方。而宋理宗当然是支持这一策略的,毕竟靖康之耻已经百年未雪了,现在宋哀宗的尸首虽然被祭在南宋列祖列宗的陵墓之前,但是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还没有收复啊,北宋列位皇帝的陵寝还在沦陷区呢!于是,宋理宗下诏“求直言”。抱病在家的参知政事乔行简立即上书:“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即,南宋没将又没兵,还没有任何作战策略,凭一股脑热就能报仇雪恨吗?随后,真德秀、张煜等人都提出了反对。但是宋理宗早就决定出兵了。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初五,大将军全子才率兵进入北宋故都汴京,实现了靖康之变后一百年间所有皇帝以及百官的夙愿,但是他现在占领的汴京只有守军六百多人,居民一千多户——当年这里可是拥有数百万人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啊!但是收复故都的成绩依然是让南宋全国振奋。然而,全子才入汴不久之后,蒙古便反应过来,开始南下阻击,并切断了入汴第一梯队的南宋部队的补给线。在后来的战争中,宋朝部队一再败退,入汴第二梯队也被蒙古骑兵伏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端平入洛完全失败了。此后,蒙古开始派人到南宋谴责他们背信弃义,挑起战端。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持续半世纪的宋蒙之战开始了。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瘟神和天火,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一、召唤黑龙,挫敌狂锋《东江疏揭塘报》,这是毛文龙将他取得的战绩上报给大明朝廷的资料。黑色,北方壬癸水,这说明,毛文龙的叔丈北海龙王前来助战了。二、温元师助阵锄叛给大家介绍一下,镇守天庭南天门有四位元帅:马、赵、温、关。这位温元帅名叫温琼,是东岳大帝的部将,英勇善战,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恩遇,封他为“亢金大神”,还赐予他一面”无拘霄汉“金牌,就是特别通行证,使他能够自由出入天门,温元帅相貌狰狞,“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毛文龙与温元帅也是熟人。三、龙王献鱼子为食行军途中,海龙王得知毛文龙部缺少军粮,献上数千石鱼子,解决了大问题。四、温元帅施法医瘟病军队中瘟疫流行,毛文龙又把那位温元帅请下界来,治好了瘟疫。人家这关系,真够铁的!五、一日三潮显神通这次是天妃和龙神显灵了,一日三潮,神通广大。毛文龙上奏朝廷,朝廷还给赐了匾:“显应龙王护佑”。六、借来神风大破敌兵毛大帅厉害了,呼风唤雨,借来神风巨浪,将敌军的船队击得“倏成齑粉”。七、奇计杀敌两万余,战马三万多这是一次大胜仗,因为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总共也就两万多,这下被毛大帅几乎全歼了,还干掉战马三万多匹。从此,后金一蹶不振,奄奄一息。八、困杀敌军数万人。据北岸的侦察人员密报, 万分真确,这次战斗成果十分辉煌,杀得皇太极“手下兵马不满一万”,“心寒胆怯”,惶惶不可终日。按此推算,这次至少歼敌数万,不容置疑。从以上资料分析,毛文龙应该是主力部队,而关宁防线上的明军只是起牵制作用。说毛帅“牵制”清军,那是对毛帅的最大侮辱,对皮岛众将士的极度蔑视。大家觉得怎么样?毛大帅对辽东战局的影响巨大不巨大?好,到此为止。喜欢听假话的请在本行终止你的阅读,缩回到壳里去。因为下面部分将是真实的,怕你小心脏受不了。鳌拜,当时的职务是“牛录章京”,清军最基层的武官,什么概念呢?管理着一个“牛录”,五百人。但这并非是说他是个营长,有五百兵,而是他管理着五百个民众,这里面去掉二百女人,再去掉老幼,满打满算,顶多有二百个战士。相当于个连长。这次打皮岛,是鳌拜和准塔两个连队,最多四百人,也就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吧。直接就把皮岛军区给挑翻了。鳌拜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巴图鲁”。皮岛有多少驻军呢?据毛大帅说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应该是两万多,按照这个兵力对比,鳌拜他们是一个打五十多个,还打赢了。这都不算事,不要以为毛文龙虽然打不过八旗正规军,最起码能打败和杀掉人家的老百姓。往下看:三个满族妇女,与毛文龙部三百兵打了一场遭遇战。三个大脚婆“一同砍杀驱赶”,毛帅英勇的部下“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鳌拜所部一个兵打五十个毛皮岛都不算事,这三个满族沷妇一个能打一百个!这次战斗以后,清朝(后金)政府感慨:知道文中“披甲之懦夫”指的是谁们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可实际情况呢,看来我已经很保守了嘛。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伤自尊了,是明朝战神孙传庭对八旗兵的评价,心灵脆弱的可以不看:这比较伤心了,八旗兵数十骑浮渡,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百战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这就已经不是一个打你一百个的问题了。唉。有什么办法?现在那些觉得毛文龙部对辽东战局有影响的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吗?还有?没关系,我继续打击你。按照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懂军事,只要你还有最起码的智商和逻辑能力。当清军征服朝鲜以后,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还存在实际牵制意义吗?说清军没有水军的,我问你,朝鲜有没有水军?皇太极要碾死毛文龙太容易了。只要拿刀往朝鲜国王脖子上一架:“走,带上你的船队,载上我们勇士们,咱们去趟皮岛!”事情就解决了。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住八旗兵的那些人,大概也坚信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能牵制住四野,使其不敢南下平津吧?纯粹是笑话。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要迅速绕道蒙古入关。清朝当时的情况并不好,皇太极上位以后,内部的政局并不稳定,实际上,皇太极更希望与明朝谈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定。皇太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并不是真正想议和,而是暂时不想打仗,但对清朝的围堵和经济封锁并没有放松,以前与清朝做生意的那些明朝商人根本无法通过他的防区与清朝进行贸易。袁崇焕封死了陆路的商贸,但海路他是没有办法封锁的。而皮岛,恰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点。通过皮岛这个商业批发集散市场,清朝能够进行人参、东珠和兽皮的售卖而获得来自明朝浙闽等地的粮食、盐,铁、丝帛和茶叶等重要商品。岛中内地,有毛文龙家乡的浙江及其他省商人,域外有朝鲜、日本、暹罗等东、南洋客商,人户甚盛,蛇、ロ两岛,集户口万余。货物堆积山,这些多是南货,以手工业品为主,而北货大多来自朝鲜和后金控制的辽东陆上地区,以人参、貂皮等土产为主,东江镇成为百货中心。所以说,毛文龙对辽东局势的影响,主要的经济方面的,他有力促进了明、清、朝三方的经济交流。而袁崇焕对毛皮岛下了毒手,清朝对外贸易就面临着断绝。皇太极在与袁崇焕议和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互相贸易”,但袁崇焕敷衍了事的态度就彻底把皇太极逼上了华山一条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冒险绕道蒙古,入关进行劫掠。这仍然是一次军事冒险,因为当时的蒙古部落并不是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而更倾向于明朝,因为蒙古与明朝的贸易是有更多机会的。皇太极的冒险不在于能不能攻下明朝多少城池,而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如果兵力损失较大,清朝后面可就有大麻烦了。幸运的是,皇太极成功了。说到当下的国产动漫,避免不掉的就会谈论起斗罗大陆了,毕竟这算得上是当下国漫的代表作品了。自从播出以来一直都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作为一部优秀的国漫作品,其中的那些角色也是大家印象很深的。在动漫中存在几种超稀有的魂兽,其中三种都被唐三灭绝了,只有一只侥幸逃脱,你知道是哪一只吗?泰坦巨猿:作为女主小舞的二弟,泰坦巨猿绝对是比较稀有的魂兽了,本身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不过数量绝对是超级稀有的。这只魂兽最后也是为了小舞和唐三献祭了自己,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也代表着世上再也没有这种魂兽了。天青牛蟒:这只魂兽相信大家也是有印象的,在斗罗大森林里面,绝对是最强的魂兽,甚至就连很多斗罗也不是它的对手。而天青牛蟒也是很稀有的,最后也是献祭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从此绝种了。千钧蚁皇:千钧蚁皇也是比较罕见的魂兽了,毕竟能够成长为族群中的统治者,本身就需要绝对的实力。而千钧蚁皇虽然个头比较小,可是拥有的力气却是很大的,不过最后依然是成为了唐三的魂环。深海魔鲸王:这只魂兽就不用多介绍了,作为一只半神的魂兽,绝对是最稀有的了,如果拥有神格的话,它就是一只神兽了。不过虽然如此,最后这只魂兽依旧成为了唐三的魂环。你还知道哪些稀有的魂兽呢?

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4,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怎么玩

控制方法:<>FLY空战 我第一次用DirectXDraw做的游戏,总共有六关,打败BOSS剩10滴血以上(包含10)可以获得BOSS能力,<>各位加油吧!<>单人模式操纵:<P>上下左右 -gt; 方向键<P>子弹 -gt; Ctri(左右皆可)<P>暂停 -gt; Enter<P>退出 -gt; ESC<P>双人模式操纵:<P>P1:<P>上下左右 -gt; W、S、A、D<P>子弹 -gt; Ctri(左)<P>P2:<P>上下左右 -gt; 方向键<P>子弹 -gt; Ctri(右)<P>公用:<P>暂停 -gt; Enter<P>退出 -gt; ESC
文章TAG: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  求3D魂斗罗之灭绝地带完整版  魂斗罗  罗之  灭绝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