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的玩法和游戏规责,规则玩法和历史发展
作者:本站作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蹴鞠的情景。在宋代之前,蹴鞠玩法很多,但大多数是对抗性的,同今天的足球比较像。很多玩法就是2个队,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抗,将球射入门内(门的数量和位置不定)。有个叫项处的人是蹴鞠的狂热爱好者。关于蹴鞠的记录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说临苗富足饮食,人民安乐幸福,玩乐器的,踢鞠的很多。
中国蹴鞠和足球运动是一回事吗?两者的规则有什么区别吗?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只能算作足球雏形,真正的足球应该是近代由西方传入。关于蹴鞠的记录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说临苗富足饮食,人民安乐幸福,玩乐器的,踢鞠的很多。踢鞠也就是所谓的“蹴鞠”,也叫“蹴球”“踢圆”等。蹴鞠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齐宣王时已经很盛行。秦朝时,蹴鞠的较少,到了汉朝又开始兴盛。
并进入军营和宫廷,成为一种“治国习武”之道与贵族运动(类似于天子行猎,即是军事演习,也是娱乐运动)。汉代还有人写了一本专著《蹴鞠二十五篇》,可见当时之盛行。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球更圆,还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给球充气,唐代蹴鞠比赛,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着为胜,也开始出现女子蹴鞠,女子蹴鞠不射门,主要展示踢球技法。
到了宋代,蹴鞠更加兴盛。《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蹴鞠的情景。这时,球技已发展出很多动作花样,可调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身体各部位,使“球终日不坠”《水浒传》中高俅因擅长踢球而发迹的高俅,就是一个鲜明的证明。宋代的球,制作标准要求更高,工艺精湛。要求“密砌缝称,不漏线角”。做成的球要“正重十二两”,“碎凑十分圆”。
为何中国古代蹴鞠的球实心而不能落地,而今天的足球中空还可以在地上滚动,二者规则为何有差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并不是如此。蹴鞠在古代是非常复杂的,规则很多。所谓像踢毽子那种球不落地的踢法,主要是宋代以后。在宋代之前,蹴鞠玩法很多,但大多数是对抗性的,同今天的足球比较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就有了,主要是用来训练士兵的组织性、体力和灵活性,是一种军事运动。很多玩法就是2个队,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抗,将球射入门内(门的数量和位置不定)。
这种玩法的人数也有多有少,常见是每队五六人。然而,这种蹴鞠需要较大场地,而且耗费体力很大,也容易受伤。有个叫项处的人是蹴鞠的狂热爱好者。患病期间,他还去踢球。医生告诉他,根本不能从事剧烈运动,但是他不听,最终吐血而死。当时那种情况下,球没必要空心,都是实心球,不过里面都是羽毛之内,并不影响踢球,只是踢不了多远。
但宋代以后,蹴鞠就有很大变化,逐步演变为类似于今天的踢毽子那种,成为单人颠球的表演,叫做“白打”。踢球者围绕成一圈,以除手以外身体任何部位触球,表演各种动作而不使球落地。这种踢法,不强调团队配合,不太费体力,女人也可以踢,对于个人技术要求很高。高俅就是蹴鞠的高手,因为他有武功,身手灵活。对于普通人,踢蹴鞠也不需要场地,在家里院子、门口都可以踢,也可以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