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骗子是游戏的一部分 游戏新手指导员
作者:本站作者你因为什么而不玩吃鸡游戏了?
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你因为什么而不玩吃鸡游戏了?吃鸡游戏的兴起,开始于绝地求生的火爆,虽然绝地求生不是第一款大逃杀吃鸡类的游戏,但是毫无疑问是最火的一款,是将吃鸡模式发扬光大的一款游戏。2017年,2018年绝地求生应该算是最火爆的游戏。在移动端游戏兴起的如今,是绝地求生将玩家又带回到了端游时代,网吧时代,虽然现在不太玩这款游戏了,但是对它依然肯定。
个人接触绝地求生还是挺早的,早期看主播直播这款游戏时,就欲罢不能。当时在家下载之后,由于电脑配置太低,所以玩着非常的卡。无奈第二天和小伙伴开车满城的找可以顺畅玩这款游戏的网吧,在我们那个县城,网吧很多,一两百家是有的,找了大半天才找到配置能玩的网吧。刚玩的第一把就差点吃鸡,遗憾拿到第二名,刚玩时实话说确实有瘾,当时是在2017年的夏天,正好也没什么工作要忙,于是乎每天早上就起来跟朋友去网吧,抢配置最好的机子,一玩就是大半天,刚玩的那两个月还真是没多少挂。
和小伙伴开黑,还会因为游戏吵来吵去,很有上学时代的气氛。后来等绝地求生大火,几乎所有网吧都更新配置了之后,反而没有了刚玩时的那种感觉。在一起玩绝地求生的朋友中,本人被称为新手指导员,不少朋友刚玩这款游戏时,都是我教的,第一次吃鸡也是我带的。但是等他们玩熟了后,技术普遍比我高。要说,为什么不再玩吃鸡游戏了,外挂到还是其次。
主要是感觉玩够了,没有了新鲜感,再加上要工作没时间,所以才会慢慢的不玩。聊绝地求生肯定要聊聊外挂问题。其实当时最难忍受的是服务器优化的问题,掉线,卡顿,延迟才是最让人无奈的。外挂刚起兴起时,遇见了还会骂几句,但是时间长习惯后,反而没啥感觉,遇见外挂的第一反应是诛仙,想办法干掉,特别有劲,如果配合干掉后悔特别高兴,当然大部分情况是被外挂干掉。
FPS类游戏是无法杜绝外挂的,本地产生输出上传到服务器,而不是在服务器产生数据,导致FPS类游戏,无法有效的检测外挂,只能靠玩家举报。外挂在绝地求生中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外挂最猖狂的时候,每把游戏都有不少挂,曾经开挂的朋友聊过,当你开挂了才知道,每局比赛到底有多少挂。相信弃坑的玩家,有很多是因为外挂的原因。
虽然现在不怎么玩这款游戏了吧,手游也不太玩了,但是一些直播和比赛还是会关注。毕竟比赛几乎是没有外挂的,而且这款游戏的比赛确实好看,游戏本质就是如此。现在绝地求生的玩家流失量很严重,在STEAM又被DOTA2超越,在线玩家数量常年排在第二。不管怎么说吧,蓝洞这个公司虽然不咋地,但是绝地求生绝对是一款好游戏,经典,跨时代吧。
玩游戏,你们喜欢新手指导吗?
相信不少玩家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前期的新手指导实在是太烦人了,恨不得全部一键跳过,这种情况在MMORPG手游领域尤为明显。玩家只是在机械式的点击下一步,看着游戏角色在那边自动打怪自动完成任务,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而新手教程却还没有完成,这种情况下不禁让玩家们感到厌烦。其实手游的游戏设计师何尝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新手指引对于玩家来讲并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手游来说在KPI考核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点叫做用户在线时长。
作为一款游戏刚刚上线的时候,是冲KPI的黄金时期,依靠大量的福利和剧情内容迫使玩家长时间的在游戏中驻留,这是行业内的一个潜规则之一。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手游新手指引都没有任何用处,比如一些MOBA手游对于刚刚上手的玩家来讲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操作方式,但是对于有些开新号的老玩家来讲,这段长达半个多小时且无法跳过的新手指引就显得很尴尬。
但总的来说,玩家厌烦新手指引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一部分MMORPG手游明明就是一个换皮游戏,操作方式玩家们早就烂熟于胸,这时候设计师在逼着玩家像个小学生一样从如何攻击开始学起的确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但是在游戏界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新手指引,完美地将剧情和入门操纵结合到了一起,接下来在简单和大家说说有哪些游戏的新手指引做得很不错吧。
作为一个《星际争霸》的玩家首先要给大家第一个介绍的肯定是星际争霸啦。或许有不少人不知道,其实星际争霸2的战役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新手指引过程。由于RTS游戏较难上手的特点,如果单独做出一个教学模式就会给玩家们的感觉是枯燥且乏味,毕竟从造兵造建筑开始教起的话,这个教学模式没有2个小时是完不成的。因此暴雪就将教学模式和战役模式进行融合,大家会发现星际2的战役任务刚开始有很多的单位和建筑都是没有开放的,随着剧情的深入玩家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新单位,比如火蝠、坦克、地雷、维京,而在游戏刚开始玩家仅能生产枪兵和护士这两个单位。
暴雪用这种方式,既能让玩家体验到传统RPG游戏那种收集装备的乐趣,同时也不会让玩家一上来就面对几十个兵种导致一脸懵逼的状况。而且在剧情的推荐过程当中,游戏会告诉玩家哪些兵种是互相克制,在什么地形可以使用什么兵种,因此把自由之翼这个战役通关之后,基本上玩家对于人族的操控也就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玩家很难感受到星际2的战役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教学模式,毕竟游戏中大家已经被其故事内涵给深深吸引了。
当然在3A游戏界也有做得很生硬的,比如说《战地1》的战役模式。很明显,EA也是想将战地1的战役给设计成类似于大型新手教学,然而这个设计实在过于生硬,除了序章那个震撼的开场以外,后续的剧情给玩家的感觉就是教学大于故事。其实战地1单轮剧本还是不算太糟的,但就是游戏玩法上过于单调,缺乏像使命召唤那样优秀的游戏脚本,仿佛配音演员在棒读一般。
游戏指导员这职业长久不?前景怎么样?
游戏行业很暴利大家都知道 看这个职位的工资有多高 即使没有什么前景 但是工资很高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做几年攒了钱 可以随机应变相反那些画大饼的行业 或是老板 许诺未来怎样怎样好 这时就要特慎重 拿着不高的工资 几年下来没存下钱 年纪还大了 得不偿失 所以游戏指导员这个 工资高就干 不高坚决不干 我觉得这是个没事前途的工作。
史上最大游戏“骗局”《星际公民》前几天宣布众筹金额已达2.7亿美金!你怎么看?
星际公民的诞生跟众筹的兴起息息相关。由于项目没有依托任何大公司的投资,而是以克里斯·罗伯茨自己拥有的独立开发公司Cloud Imperium Games主要进行制作,因此资金的来源的确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2012年10月,《星际公民》选择在Kickstarter平台开始首次众筹,玩家反响格外强烈,之后便不断打破各种众筹纪录,2017年,《星际公民》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金额超过了平台内其他所有游戏的总和。
到了2018年,《星际公民》已经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截至8月24日,游戏众筹金额达到了1.92亿美元(约合13.2亿元人民币),尽管在达到6500万美元之后,制作者没有提出新的众筹目标,但众筹金额突破2亿美元已经指日可待。和游戏立项时人们的期望值相比,这些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而另一方面,由于游戏始终没有正式发售,关于《星际公民》的质疑也渐渐浮出水面。
立项6年、筹款近2亿美金,游戏完工依然遥遥无期,有些玩家将游戏戏称为“卖船神教”——在游戏开发了一段时间后,《星际公民》将出售宇宙飞船作为筹集资金的方式,有时飞船尚未制作完成,仅放出一张概念图就会要价几百上千美元,但依然有大量玩家买账。买账归买账,随着时间推移,玩家对游戏是否会在制作完成时已经过时的担忧也在渐渐增长。
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的担忧:“在2006年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可能听起来会很酷,可如果这款手机拖到2018年才做出来,那参照系可就完全不同了。”进度缓慢、版本迭代一再跳票,罗伯茨的团队还暴露出了管理上的问题,开发人员不断闹出内部纠纷,又不断整合,这都是令人十分担心的。好在罗伯茨并未携款跑路——这曾是一些玩家最大的担忧——他依然带领着世界各地的近500名员工工作着。
截止到目前,《星际公民》已经更新到了3.2.2版本,在最近一次大的功能更新中,制作组为游戏添加了采矿系统,并计划在10月份更新的3.3版本中增加环境混合渲染器和网络优化等功能看起来,在经历了此前几年的退款风波、财政漏洞、工作人员磨合等问题后,自2016年开始《星际公民》的开发已经进入正轨,在“Star Citizen: Around the Verse(ATV)”“Star Citizen: Reverse the Verse LIVE(RTV)”等各种视频频道,官方每周都会放出几个视频向玩家坦诚地汇报游戏制作进度。
在玩家中,较为乐观的说法是,游戏大约会在2022年左右完工,悲观的看法则认为,这款游戏可能永远无法完成。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星际公民》尚未完成就已在全球吸引了超过200万名玩家注册。这些被吸引的玩家,有的从小浸淫于“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等影视剧,对太空探险题材情有独钟,他们大多玩过《星战前夜》,可能还对《无人深空》抱有过期待,在得知《星际公民》“在宇宙间自由探索”的概念后,很难不被吸引;有的玩家则是制作人的铁杆粉丝,玩着《自由枪骑兵》长大的孩子们在听到罗伯茨的呼唤后很难不慷慨解囊;有些人则是在此前几年中被《星际公民》色香味俱全的“饼图”吸引,或看了某些报道后对游戏产生了兴趣,这些人有的热情支持众筹,有的保持着观望状态,静待游戏完工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星际公民》最大的玩家群体集中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很多人也同样想不到,在中国也有许多《星际公民》的拥趸——贴吧里的人气就是证明,尽管在200万《星际公民》玩家中中国玩家大约只有3万,真正在玩游戏的还要减半。
这个数字是心亚告诉我的。心亚自称是《星际公民》中国玩家的“新手指导员”,游戏进度、背景故事、基本键位和技术讲解都在她的指导范围内,至今已有数百人经她指引,入了《星际公民》的门。除了游戏方面的讲解,心亚还会给新手玩家澄清一些错误的科普和报导。“各方面,我就没见过多少对的,连百度百科都不对。”关于《星际公民》的报导中大量添油加醋,甚至歪曲事实的内容让她大为不满。
作为克里斯·罗伯茨的忠实粉丝,心亚是从小玩着《银河飞将》和《自由枪骑兵》长大的。在一次浏览游戏开发者大会的相关新闻时,心亚扫到了《星际公民》的相关消息,虽然不认识罗伯茨的脸,但对于这个名字她感到无比熟悉。在欧美地区,罗伯茨的《银河飞将》一度是装机必备游戏之一,如果连罗伯茨的游戏都没玩过,是没资格自称太空科幻游戏玩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