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流放者柯南材料攻略,流放者柯南熔炉坩埚及制革匠全材料配方详细攻略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流放者柯南施工锤怎么做

1、流放者制作柯南施工锤首先打开游戏进入游戏。2、其次把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全部集齐。3、最后前往背包并打开图纸点击制作即可。

流放者柯南施工锤怎么做

2,流放者柯南熔炉坩埚及制革匠全材料配方详细攻略

??《流放者柯南(conanexiles)》熔炉和坩埚的配方对玩家来说十分重要,有哪些配方?需要什么材料?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玩家“妖骨扇风琴”提供的熔炉及坩埚材料配方详细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攻略: ??熔炉: ?? ??学习工匠学徒以后,在10级是就可以学习 铁匠 技能,学会铁匠以后就可以建造熔炉和铁匠台了 ??先来科普下熔炉中冶炼矿石的燃料 ?? ??目前版本熔炉中只能添加这三种材料作为燃料,对应的每1单位的燃烧时间如图 ??燃料可以多组叠加时间,另外,如果熔炉中有复数类型的燃料,可以选择自动续加燃料的方式 ?? ??石块和烧硬的石块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石块用来造石块房子,属于二级建材 ??烧硬的石块用来造加固石块房子,属于三级建材 ??一级建材就是普通石头做的砂岩房子了,真是一碰就碎 ??现在刷地基的bug和谐了,大家只能自己凶残挖矿了,建议尽快更新成石块房子,也就是二级房 ?? ??铁块和钢块是后续建造中高级武器、盾牌和护甲的必备品,造房子也会用到 ??不用多说,有能力就要多存,现在游戏还不稳定,各种神奇bug ??多存点货总是对的 ??然后玻璃这玩意儿,现在没发现造什么东西是需要用到玻璃的 ??欢迎大家研究下玻璃干嘛的 ?

流放者柯南熔炉坩埚及制革匠全材料配方详细攻略

3,西游记原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和金角大王芭蕉扇来源相同吗火焰山的火是咋烧起来的

朱元璋不懂行政流程,昏头昏脑又残酷嗜杀,所以发动了“空印案”。如果这么理解,那就把朱元璋看简单了,也把“空印案”看简单了。朱元璋残酷嗜杀没错,却从不昏头昏脑。古之为官的三种境界,有子产的“不能欺”、有子产的“不能欺”、有西门豹的“不敢欺”。即“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那朱元璋这个明朝最大的官,属于哪一种?子产的“不能欺”,还要再加上西门豹的“不敢欺”。既然是“不能欺”,那就不要设想朱元璋能昏头昏脑。刘邦的风格是善于纳谏,最后证明谋士说得对;朱元璋的风格是力排众议,最后证明他这个主公说得对。朱元璋能从乞丐打到九五之尊,客观上说是他运气太好,而主观上说则是他的决策能力碾压群雄。既然是“不敢欺”,那也不要指望朱元璋能被人奸人蛊惑。老朱一朝,只有被错杀的忠臣,却少见漏杀的奸臣。大明洪武朝真正做到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胡惟庸、李善长都是人精级的存在。但这两个人精,哪一个把朱元璋给忽悠了,反倒都被朱元璋忽悠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朱元璋很可能是后者:大事英明、小事难免晕头 ,但残酷嗜杀一以贯之。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方孝孺《逊志斋集》称,“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而当时大明的官员总数也就2万来人。即便往少说,空印案也要牵扯上千人。上千人已经占比大明官员的5%。设想一下,现在一气干掉全国5%能掌印签字的官员,会是一个什么概念?不仅地震加海啸震动官场,而且连社会也跟着一起震。“空印案”绝对是大事。所以,朱元璋即便大事英明、小事糊涂,也不可能玩出“空印案”。这么玩,就等于地主老财朱元璋突然想不开,然后杀掉自家耕牛、赶跑自家长工,最后撂荒自家耕地。就中国历史而言,精打算盘加吝啬守财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隋文帝杨坚、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黄册、鱼鳞册,能把老百姓算到了骨子里。朱元璋死活也干不出撂荒自家耕地的事。一种可能是昏头昏脑了,一种可能是奸人蛊惑了,一种可能是小事糊涂了。这些个可能,统统不可能。“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难以置信,那也是真相”。在“空印案”这件事上,老朱不是“过失犯罪”,该预见到的、他都能预见;也不是“间接故意犯罪”,地主老财绝不会放任自家耕地撂荒。所以,他只能是“直接故意犯罪”。说得直白一点儿:老朱就是要这么干。这么干,不是蠢吗?平白无故地冤死那么多主印官员,““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并充军远方”,这不是蠢,还能是啥?有些蠢事,站高一个维度再去看,就不是蠢,而是高明。贾谊,西汉第一才子,笔下《治安策》堪称两汉第一雄文。但他的《过秦论》是怎么解释秦朝灭亡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能写出两汉第一雄文的西汉第一才子贾谊,就这种见地?苏洵,苏家一门三进士,他是老爹,大才子苏东坡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但是,他的《六国论》是怎么解释六国灭亡的?“弊在赂秦也”。“博辩宏伟”而以古之贤士自居的苏洵,就这种见地?但是,站高一个维度呢?西汉初年,一直照抄秦朝留下的制度作业。但天下疲敝,人民思治。这时候,继续秦政秦制,百姓受得了吗?北宋年间,北边贿赂契丹、西边贿赂党项。这时候,北宋的操作就是六国的操作。长此以往,结果会怎样?所以,这两个人都不是在说秦朝的事,而是拿秦朝说事,用过去的秦朝来说眼下的国事:不行仁义的汉朝,就是秦朝,秦朝怎么死、汉朝怎么死;贿赂敌国的北宋,就是六国,六国怎么灭、北宋怎么灭。然后,类比大明朝的“空印案”,朱元璋到底要干什么,也就清楚了:他不是在说“空印案”的事,而是拿“空印案”说事。所以,理解“空印案”,一定要探究朱元璋要拿“空印案”说什么事。那么,我们该怎么探究?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从小处着眼,就从办公室政治来看,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但三把火要烧谁?谁出头就烧谁。但烧谁不是目的、放火也不是目的,揽住权力、树立规矩以及改变接下来的生态风气,才是目的。你把自己所在的这个办公室放大,有多大就放多大,道理都是一样。甚至,一个时代的风气转变,都可以从放不放火和放多大火中,嗅出味道。既然是写历史,那就从历史上找类比。明朝有“空印案”,那清朝呢?清朝有“奏销案”,玩得比朱元璋还邪乎。被黜降的官员,被革掉功名的是秀才、举人和进士,多达一万三千余人。甚至,民间还出现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俚语。不就是催缴税款吗?有必要搞这么大动静吗?催缴税款,算得是经济账。但人家顺治皇帝、人家满清八旗,怎么可能只算经济账,而一定要算政治账。简单说就是:通过算经济账,跟江南缙绅算政治账,咱们一笔一笔地算,必须把你们这些人算得永世不能翻身。不多说了,继续说空印案,以及朱元璋要拿“空印案”说什么事。“空印案”的大概案情,非常简单,但需要详细交代一下。否则,理解不了大明官员到底有多冤。按照明朝的行政流程,每年年底,大明的地方政府都要派人向户部递报钱粮收支的税款账目。在明朝,这叫“考校钱粮”。地方政府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以及结余多少钱,皇帝和朝廷必须要知道。在秦汉,这叫上计。地方官要将境内的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派人呈报给皇帝和丞相。这种数目字管理,表面看是一种行政管理,而实质看则是一种统治。你只有盯着地方怎么算账,才能说你能统治了地方。记住这个定性,因为朱元璋的出发点就是统治的定性,而不是流程的变通。大体的运作流程,看着简单,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这种困难,不仅在古代无解,甚至现代也可能无解。秦汉时,是皇帝和丞相亲自主持考核。明朝有了专业化的衙门,即户部主持考核。“考校钱粮”的要求是:户部的数据,省布政司的数据、府的数据和县的数据必须严丝合缝、分毫不差。即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哪一级、哪一项都不能差。如果差了怎么办?官僚制低头走流程。流程走不通,那就重新走。于是,地方造册,也就是地方政府算的账,会被驳回,然后重新算账、重新造册,再重新跑到户部报批。但问题是:这些重新造的册是要盖印的。到这个时候,就不是统治的问题了,而是技术的问题。这个技术问题在当时纯属无解。因为没有电报、没有传真、没有电话,还没有高铁。“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期年不可”。但凡折腾一次,今年数据还没报完,明年数据又要开始报。你就是弄死地方官,他们也无法完成。但是,活人不会被尿憋死。上计这种事,从战国时代就开始搞;到宋朝,已经登峰造极,堪比现代财务制度。所以,明朝官员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变通经验。地方政府的报账人员,会带来若干盖有印章的空表格,现场出错、现场就改、改完再填、填完再报。考校钱粮的时候,朝廷的户部算多少、地方政府就填多少。这就相当于先打靶,打完再贴靶纸,自然分毫不差、枪枪十环。这种灵活变通的手段,由来已久。但是,这个行政“潜规则”被朱元璋发现了。而且,老朱不认历史的账、更不认流程的账,非要说大明官员集体舞弊。“考校钱粮”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地方政府。简单说,表面上是为了收钱,而实质上是为了统治。结果你们枪枪十环地不让监督,那监督还有什么意义?中央监督不了地方、皇帝监督不了官员,那还叫什么统治?于是,大明首席检察官朱元璋,提起公诉:大明官员集体舞弊;然后,大明首席大法官朱元璋,做出判决:大明官员集体入狱。所以,这场官司,大明官员死活也打不赢。以上就是“空印案”的大体过程。尽管首席检察官是朱元璋、首席大法官还是朱元璋,但大明官员就不辩解吗?可以不请律师,但被告总要说话、锦衣卫也要问话。即便被告不说、锦衣卫不问,关进监狱就是打,但大明的丞相、御史呢?这些人总不能看着同僚活活冤死吧?史载:时帝方盛怒,以为欺罔,丞相御史莫敢谏。看来,丞相和御史真得统统闭嘴了,惹不起朱元璋这个活阎王。但总有人要说话的,因为动静太大。皇帝肯定是不了解具体情况,但凡皇帝了解情况,那就不会发动“空印案”。这不是我们现在的臆测,而就是当时官员的想法。“士利叹曰:上不知,以空印为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于是,浙江宁海人郑士利上书朱元璋,把“空印案”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后世关于“空印案”的记载,都绕不过这个人的上书。但是,有用吗?根本没用。“帝览书,大怒,下丞相御史杂问,究使者”,“而空印者竟多不免”。上书的挨办、“空印”的不免。朱元璋难道没能看懂郑士利的上书吗?如果老朱看不懂,他会把郑士利薅过来猛揍一顿,然后接着看,一定要看懂为止。明朝有一个奇葩大臣,叫茹太素。这家伙的特点就是能写,动不动就来个万言折。有一次,朱元璋实在看烦了,就把这个人薅过来痛打一顿。但是,然后呢?然后,老朱接着看,文尾发现可取之处,还给采纳了。茹太素奇葩、朱元璋也奇葩,过是过、你写得太长,所以该打;功是功、你写得有理,所以采纳。郑士利的上书,朱元璋看到了;上书不到万字,朱元璋看不烦;讲得也清楚,朱元璋能看懂。既然是这样,那朱元璋到底安的什么心?空印案发生的时间,有1375年、1376年和1382年的不同说法。一般取1382年之说,因为这个时间来自《明史?刑罚志》。但这三个时间比较接近,所以不影响接下来的分析,只需要记住这个大体时间段就行了。我们以这个时间段为聚焦点,然后往前、往后推,看一看此时的大明正在发生什么事。1380年,朱元璋以丞相胡惟庸谋反为由,发动了胡惟庸案。这起大案,前后株连3万多人,而且一直办到1392年。在此期间,除空印案外,朱元璋还在1385年发动了郭桓案。这是一起举国反腐大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而且,郭桓案跟空印案,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官员能够随意涂改账册。这起案件之后,朱元璋将记账用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在胡党案后,朱元璋又在1393年发动了蓝玉案。胡党案,是丞相要造反;蓝玉案,是将军要造反。此案牵连诛杀一万五千余人,史载“元功宿将,相继尽矣”。1380年胡惟庸案、1382年空印案、1385年郭桓案、1393年蓝玉案,这就是明初四大案。明初四大案,不能分别看待。因为四起案件在时间上非常集中、在节奏上非常紧凑。它们不是一案刚结、一案又起的关系,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在时间上,还出现了叠加。现在看来,朱元璋是为了杀功臣。胡蓝案,的确打击了功勋集团。但空印案和郭桓案呢?而同时期,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6年,还有“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还有“罪妄言者”。这两起官场整风,连同空印案和郭桓案,统统不是打击功勋集团,而就是在打击官僚集团,甚至把老百姓拉过来一起打击。朱元璋不是在办案,而是在放火。胡蓝案,烧了功勋集团;空印案、郭桓案,烧了官僚集团。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要凑成一个三吧,那第三把火呢?第三把火,烧的是天下百姓。而且,这把火一直在烧,即朱元璋要以猛治国。烧谁不是目的、放火也不是目的,那么,朱元璋的目的是什么?“胡元以宽而失,朕收中国,非猛不可”,这就是目的。大明洪武朝的时代风气,就是猛。对天下百姓猛,对官僚集团更猛,对功勋集团最猛。猛只是程度,内容是严。因为元以宽亡,所以明以严惩。这就是朱元璋和大明洪武朝的时代逻辑。朱元璋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或者说,是不是我们臆测过度了?这个因为所以的逻辑关系能成立吗?纵观历代王朝更替,你会发现朱元璋不仅不是反应过度,而且是最合理、最应该的反应。同时,也不是我们主观臆测过度。因为王朝更替统统都遵循这套逻辑。甚至,这套逻辑还在大明洪武朝被人清楚明白地点了出来。点出这套逻辑的人,与朱元璋过从甚密。只不过最后的落脚点不是严,而是站高一个维度,站到了德这个层面。对臣子来说,朱元璋这种主公堪称噩梦。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之人,就是方孝孺。跟煊赫之人搞关系,一般有四个途径:为其做事当徒友、与其合作当盟友、情投意合当恋友、志同道合做志友,方孝孺属于第四种。前三种,基本都被朱元璋干废了。志同道合,也就是说方孝孺与朱元璋立场一致、观点一致。立场一致,就不用说了。方孝孺被灭十族,都是为了朱元璋所立的皇长孙、建文帝。观点一致,不是与朱元璋的大肆放火一致,而是与朱元璋的以严惩宽一致。而佐证就是方孝孺的《深虑论》,为了说明问题,截取摘录如下: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简言之,就是:秦孤立而亡,汉惩秦之孤立;七国诸侯乱政,武帝惩汉之诸侯;王莽篡位代汉,光武惩哀帝、平帝之政;后世继续如此,曹魏惩汉、西晋惩魏。再往后,还有唐太宗惩武氏之杀其子孙(PS:这一条太违和,与行文逻辑完全不符),宋太宗惩五代割据之乱,于是强干弱枝。前代王朝是因为什么亡国的,后代王朝就一定会惩之什么、戒之什么,即“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这是历代王朝标准操作。新王朝之一代风气,往往不是来自对前朝正确的继承,而是来自对前朝错误的纠正。方孝孺发现了这套逻辑,也点明了这套逻辑。但历史发展到明朝,毕竟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经验。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无论你怎么纠正前朝错误,最后总归还是要亡国,而且亡国的原因根本不是你能算到和你想到的,即“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于是,方孝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超越性的天命论,即“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进而为大明指出了出路,“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方孝孺的天命论,朱元璋大概率不信。因为老朱是个实干派。但是,实干派不是不关心未来,而是不能从超越性的层面来关心未来。老朱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一定关心未来,但实干着关心未来将会一头雾水,最后总要在超越性上寻找答案。所以,朱元璋属意的继承人太子朱标,行事风格与老朱截然相反,却与《深虑论》暗合。后来的皇长孙建文帝,也是如此,不是朱元璋的,而是《深虑论》的。天命论和超越性的问题,不多说了,回到朱元璋和“空印案”。元朝是怎么亡的?“以宽而失”,这是元朝的错误。那么,明朝会怎么办?以猛治国。大明洪武朝,是一个从严的时代。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从严?传统帝国始终存在一个悖论,即: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践的变通性。面对庞大国土,皇帝和朝廷要实现有效统治,就必须确立统一的制度,比如官僚制、郡县制,同时辅以刚性的监察制度,比如御史制、刺史制。这就是制度的原则性。但是,官员要因地制宜的治理地方和践行朝廷法制,就必须在制度之外进行各种变通,比如明朝的空印、清朝的火耗,等等。这就是实践的变通性。倾向于原则性,就是严;而倾向于变通性,就是宽。元朝,实际是行省大框架下的各种变通集合。别说对地方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就是收税这种事都能搞出竞标来:谁能收更多的税,那谁就去当收税官。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改,而改的方式就是一律向制度的原则性靠拢:正规制度之下,绝不变通。但是,新王朝都是从旧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肯定纠正了前朝的错误,但也肯定继承了前朝的衣钵。元朝有中书省、明初也有中书省,元朝有丞相、明初也有丞相,元朝有行省制、明朝有布政司,换个名字,实际差不多。甚至,明初中书省的六部还留用了大量元朝的旧官吏。而所谓的“空印”,恰是前朝往事,“元时,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后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的一切都是宽松软:老百姓中,唱歌演戏比辛苦种地,过得好;官员中,弄虚作假比清正廉洁,升得快;功勋中,躺在功劳簿上比斩首立功,活得久。所以,“空印案”这把火,也就不得不不放、不得不烧了。烧这把火,不是为了惩恶,而是为了惩宽,不是为了纠正当时瑕疵,而是为了纠正前朝错误。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创一个不同前朝的时代风气。按照这个逻辑,洪武朝的各种大案酷案、各种奇葩法令以及各种祖制国策,也就都有了合理解释。大明洪武朝,是一个从严的时代。严是手段,但严到内卷就是目的。这种制度刚性一以贯之,大明朝就是一个从严的朝代。甚至还穿越了朝代更迭,贯彻到了清朝。
朱元璋不懂行政流程,昏头昏脑又残酷嗜杀,所以发动了“空印案”。如果这么理解,那就把朱元璋看简单了,也把“空印案”看简单了。朱元璋残酷嗜杀没错,却从不昏头昏脑。古之为官的三种境界,有子产的“不能欺”、有子产的“不能欺”、有西门豹的“不敢欺”。即“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那朱元璋这个明朝最大的官,属于哪一种?子产的“不能欺”,还要再加上西门豹的“不敢欺”。既然是“不能欺”,那就不要设想朱元璋能昏头昏脑。刘邦的风格是善于纳谏,最后证明谋士说得对;朱元璋的风格是力排众议,最后证明他这个主公说得对。朱元璋能从乞丐打到九五之尊,客观上说是他运气太好,而主观上说则是他的决策能力碾压群雄。既然是“不敢欺”,那也不要指望朱元璋能被人奸人蛊惑。老朱一朝,只有被错杀的忠臣,却少见漏杀的奸臣。大明洪武朝真正做到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胡惟庸、李善长都是人精级的存在。但这两个人精,哪一个把朱元璋给忽悠了,反倒都被朱元璋忽悠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朱元璋很可能是后者:大事英明、小事难免晕头 ,但残酷嗜杀一以贯之。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方孝孺《逊志斋集》称,“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而当时大明的官员总数也就2万来人。即便往少说,空印案也要牵扯上千人。上千人已经占比大明官员的5%。设想一下,现在一气干掉全国5%能掌印签字的官员,会是一个什么概念?不仅地震加海啸震动官场,而且连社会也跟着一起震。“空印案”绝对是大事。所以,朱元璋即便大事英明、小事糊涂,也不可能玩出“空印案”。这么玩,就等于地主老财朱元璋突然想不开,然后杀掉自家耕牛、赶跑自家长工,最后撂荒自家耕地。就中国历史而言,精打算盘加吝啬守财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隋文帝杨坚、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黄册、鱼鳞册,能把老百姓算到了骨子里。朱元璋死活也干不出撂荒自家耕地的事。一种可能是昏头昏脑了,一种可能是奸人蛊惑了,一种可能是小事糊涂了。这些个可能,统统不可能。“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难以置信,那也是真相”。在“空印案”这件事上,老朱不是“过失犯罪”,该预见到的、他都能预见;也不是“间接故意犯罪”,地主老财绝不会放任自家耕地撂荒。所以,他只能是“直接故意犯罪”。说得直白一点儿:老朱就是要这么干。这么干,不是蠢吗?平白无故地冤死那么多主印官员,““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并充军远方”,这不是蠢,还能是啥?有些蠢事,站高一个维度再去看,就不是蠢,而是高明。贾谊,西汉第一才子,笔下《治安策》堪称两汉第一雄文。但他的《过秦论》是怎么解释秦朝灭亡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能写出两汉第一雄文的西汉第一才子贾谊,就这种见地?苏洵,苏家一门三进士,他是老爹,大才子苏东坡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但是,他的《六国论》是怎么解释六国灭亡的?“弊在赂秦也”。“博辩宏伟”而以古之贤士自居的苏洵,就这种见地?但是,站高一个维度呢?西汉初年,一直照抄秦朝留下的制度作业。但天下疲敝,人民思治。这时候,继续秦政秦制,百姓受得了吗?北宋年间,北边贿赂契丹、西边贿赂党项。这时候,北宋的操作就是六国的操作。长此以往,结果会怎样?所以,这两个人都不是在说秦朝的事,而是拿秦朝说事,用过去的秦朝来说眼下的国事:不行仁义的汉朝,就是秦朝,秦朝怎么死、汉朝怎么死;贿赂敌国的北宋,就是六国,六国怎么灭、北宋怎么灭。然后,类比大明朝的“空印案”,朱元璋到底要干什么,也就清楚了:他不是在说“空印案”的事,而是拿“空印案”说事。所以,理解“空印案”,一定要探究朱元璋要拿“空印案”说什么事。那么,我们该怎么探究?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从小处着眼,就从办公室政治来看,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但三把火要烧谁?谁出头就烧谁。但烧谁不是目的、放火也不是目的,揽住权力、树立规矩以及改变接下来的生态风气,才是目的。你把自己所在的这个办公室放大,有多大就放多大,道理都是一样。甚至,一个时代的风气转变,都可以从放不放火和放多大火中,嗅出味道。既然是写历史,那就从历史上找类比。明朝有“空印案”,那清朝呢?清朝有“奏销案”,玩得比朱元璋还邪乎。被黜降的官员,被革掉功名的是秀才、举人和进士,多达一万三千余人。甚至,民间还出现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俚语。不就是催缴税款吗?有必要搞这么大动静吗?催缴税款,算得是经济账。但人家顺治皇帝、人家满清八旗,怎么可能只算经济账,而一定要算政治账。简单说就是:通过算经济账,跟江南缙绅算政治账,咱们一笔一笔地算,必须把你们这些人算得永世不能翻身。不多说了,继续说空印案,以及朱元璋要拿“空印案”说什么事。“空印案”的大概案情,非常简单,但需要详细交代一下。否则,理解不了大明官员到底有多冤。按照明朝的行政流程,每年年底,大明的地方政府都要派人向户部递报钱粮收支的税款账目。在明朝,这叫“考校钱粮”。地方政府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以及结余多少钱,皇帝和朝廷必须要知道。在秦汉,这叫上计。地方官要将境内的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派人呈报给皇帝和丞相。这种数目字管理,表面看是一种行政管理,而实质看则是一种统治。你只有盯着地方怎么算账,才能说你能统治了地方。记住这个定性,因为朱元璋的出发点就是统治的定性,而不是流程的变通。大体的运作流程,看着简单,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这种困难,不仅在古代无解,甚至现代也可能无解。秦汉时,是皇帝和丞相亲自主持考核。明朝有了专业化的衙门,即户部主持考核。“考校钱粮”的要求是:户部的数据,省布政司的数据、府的数据和县的数据必须严丝合缝、分毫不差。即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哪一级、哪一项都不能差。如果差了怎么办?官僚制低头走流程。流程走不通,那就重新走。于是,地方造册,也就是地方政府算的账,会被驳回,然后重新算账、重新造册,再重新跑到户部报批。但问题是:这些重新造的册是要盖印的。到这个时候,就不是统治的问题了,而是技术的问题。这个技术问题在当时纯属无解。因为没有电报、没有传真、没有电话,还没有高铁。“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期年不可”。但凡折腾一次,今年数据还没报完,明年数据又要开始报。你就是弄死地方官,他们也无法完成。但是,活人不会被尿憋死。上计这种事,从战国时代就开始搞;到宋朝,已经登峰造极,堪比现代财务制度。所以,明朝官员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变通经验。地方政府的报账人员,会带来若干盖有印章的空表格,现场出错、现场就改、改完再填、填完再报。考校钱粮的时候,朝廷的户部算多少、地方政府就填多少。这就相当于先打靶,打完再贴靶纸,自然分毫不差、枪枪十环。这种灵活变通的手段,由来已久。但是,这个行政“潜规则”被朱元璋发现了。而且,老朱不认历史的账、更不认流程的账,非要说大明官员集体舞弊。“考校钱粮”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地方政府。简单说,表面上是为了收钱,而实质上是为了统治。结果你们枪枪十环地不让监督,那监督还有什么意义?中央监督不了地方、皇帝监督不了官员,那还叫什么统治?于是,大明首席检察官朱元璋,提起公诉:大明官员集体舞弊;然后,大明首席大法官朱元璋,做出判决:大明官员集体入狱。所以,这场官司,大明官员死活也打不赢。以上就是“空印案”的大体过程。尽管首席检察官是朱元璋、首席大法官还是朱元璋,但大明官员就不辩解吗?可以不请律师,但被告总要说话、锦衣卫也要问话。即便被告不说、锦衣卫不问,关进监狱就是打,但大明的丞相、御史呢?这些人总不能看着同僚活活冤死吧?史载:时帝方盛怒,以为欺罔,丞相御史莫敢谏。看来,丞相和御史真得统统闭嘴了,惹不起朱元璋这个活阎王。但总有人要说话的,因为动静太大。皇帝肯定是不了解具体情况,但凡皇帝了解情况,那就不会发动“空印案”。这不是我们现在的臆测,而就是当时官员的想法。“士利叹曰:上不知,以空印为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于是,浙江宁海人郑士利上书朱元璋,把“空印案”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后世关于“空印案”的记载,都绕不过这个人的上书。但是,有用吗?根本没用。“帝览书,大怒,下丞相御史杂问,究使者”,“而空印者竟多不免”。上书的挨办、“空印”的不免。朱元璋难道没能看懂郑士利的上书吗?如果老朱看不懂,他会把郑士利薅过来猛揍一顿,然后接着看,一定要看懂为止。明朝有一个奇葩大臣,叫茹太素。这家伙的特点就是能写,动不动就来个万言折。有一次,朱元璋实在看烦了,就把这个人薅过来痛打一顿。但是,然后呢?然后,老朱接着看,文尾发现可取之处,还给采纳了。茹太素奇葩、朱元璋也奇葩,过是过、你写得太长,所以该打;功是功、你写得有理,所以采纳。郑士利的上书,朱元璋看到了;上书不到万字,朱元璋看不烦;讲得也清楚,朱元璋能看懂。既然是这样,那朱元璋到底安的什么心?空印案发生的时间,有1375年、1376年和1382年的不同说法。一般取1382年之说,因为这个时间来自《明史?刑罚志》。但这三个时间比较接近,所以不影响接下来的分析,只需要记住这个大体时间段就行了。我们以这个时间段为聚焦点,然后往前、往后推,看一看此时的大明正在发生什么事。1380年,朱元璋以丞相胡惟庸谋反为由,发动了胡惟庸案。这起大案,前后株连3万多人,而且一直办到1392年。在此期间,除空印案外,朱元璋还在1385年发动了郭桓案。这是一起举国反腐大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而且,郭桓案跟空印案,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官员能够随意涂改账册。这起案件之后,朱元璋将记账用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在胡党案后,朱元璋又在1393年发动了蓝玉案。胡党案,是丞相要造反;蓝玉案,是将军要造反。此案牵连诛杀一万五千余人,史载“元功宿将,相继尽矣”。1380年胡惟庸案、1382年空印案、1385年郭桓案、1393年蓝玉案,这就是明初四大案。明初四大案,不能分别看待。因为四起案件在时间上非常集中、在节奏上非常紧凑。它们不是一案刚结、一案又起的关系,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在时间上,还出现了叠加。现在看来,朱元璋是为了杀功臣。胡蓝案,的确打击了功勋集团。但空印案和郭桓案呢?而同时期,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6年,还有“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还有“罪妄言者”。这两起官场整风,连同空印案和郭桓案,统统不是打击功勋集团,而就是在打击官僚集团,甚至把老百姓拉过来一起打击。朱元璋不是在办案,而是在放火。胡蓝案,烧了功勋集团;空印案、郭桓案,烧了官僚集团。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要凑成一个三吧,那第三把火呢?第三把火,烧的是天下百姓。而且,这把火一直在烧,即朱元璋要以猛治国。烧谁不是目的、放火也不是目的,那么,朱元璋的目的是什么?“胡元以宽而失,朕收中国,非猛不可”,这就是目的。大明洪武朝的时代风气,就是猛。对天下百姓猛,对官僚集团更猛,对功勋集团最猛。猛只是程度,内容是严。因为元以宽亡,所以明以严惩。这就是朱元璋和大明洪武朝的时代逻辑。朱元璋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或者说,是不是我们臆测过度了?这个因为所以的逻辑关系能成立吗?纵观历代王朝更替,你会发现朱元璋不仅不是反应过度,而且是最合理、最应该的反应。同时,也不是我们主观臆测过度。因为王朝更替统统都遵循这套逻辑。甚至,这套逻辑还在大明洪武朝被人清楚明白地点了出来。点出这套逻辑的人,与朱元璋过从甚密。只不过最后的落脚点不是严,而是站高一个维度,站到了德这个层面。对臣子来说,朱元璋这种主公堪称噩梦。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之人,就是方孝孺。跟煊赫之人搞关系,一般有四个途径:为其做事当徒友、与其合作当盟友、情投意合当恋友、志同道合做志友,方孝孺属于第四种。前三种,基本都被朱元璋干废了。志同道合,也就是说方孝孺与朱元璋立场一致、观点一致。立场一致,就不用说了。方孝孺被灭十族,都是为了朱元璋所立的皇长孙、建文帝。观点一致,不是与朱元璋的大肆放火一致,而是与朱元璋的以严惩宽一致。而佐证就是方孝孺的《深虑论》,为了说明问题,截取摘录如下: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简言之,就是:秦孤立而亡,汉惩秦之孤立;七国诸侯乱政,武帝惩汉之诸侯;王莽篡位代汉,光武惩哀帝、平帝之政;后世继续如此,曹魏惩汉、西晋惩魏。再往后,还有唐太宗惩武氏之杀其子孙(PS:这一条太违和,与行文逻辑完全不符),宋太宗惩五代割据之乱,于是强干弱枝。前代王朝是因为什么亡国的,后代王朝就一定会惩之什么、戒之什么,即“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这是历代王朝标准操作。新王朝之一代风气,往往不是来自对前朝正确的继承,而是来自对前朝错误的纠正。方孝孺发现了这套逻辑,也点明了这套逻辑。但历史发展到明朝,毕竟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经验。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无论你怎么纠正前朝错误,最后总归还是要亡国,而且亡国的原因根本不是你能算到和你想到的,即“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于是,方孝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超越性的天命论,即“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进而为大明指出了出路,“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方孝孺的天命论,朱元璋大概率不信。因为老朱是个实干派。但是,实干派不是不关心未来,而是不能从超越性的层面来关心未来。老朱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一定关心未来,但实干着关心未来将会一头雾水,最后总要在超越性上寻找答案。所以,朱元璋属意的继承人太子朱标,行事风格与老朱截然相反,却与《深虑论》暗合。后来的皇长孙建文帝,也是如此,不是朱元璋的,而是《深虑论》的。天命论和超越性的问题,不多说了,回到朱元璋和“空印案”。元朝是怎么亡的?“以宽而失”,这是元朝的错误。那么,明朝会怎么办?以猛治国。大明洪武朝,是一个从严的时代。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从严?传统帝国始终存在一个悖论,即: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践的变通性。面对庞大国土,皇帝和朝廷要实现有效统治,就必须确立统一的制度,比如官僚制、郡县制,同时辅以刚性的监察制度,比如御史制、刺史制。这就是制度的原则性。但是,官员要因地制宜的治理地方和践行朝廷法制,就必须在制度之外进行各种变通,比如明朝的空印、清朝的火耗,等等。这就是实践的变通性。倾向于原则性,就是严;而倾向于变通性,就是宽。元朝,实际是行省大框架下的各种变通集合。别说对地方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就是收税这种事都能搞出竞标来:谁能收更多的税,那谁就去当收税官。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改,而改的方式就是一律向制度的原则性靠拢:正规制度之下,绝不变通。但是,新王朝都是从旧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肯定纠正了前朝的错误,但也肯定继承了前朝的衣钵。元朝有中书省、明初也有中书省,元朝有丞相、明初也有丞相,元朝有行省制、明朝有布政司,换个名字,实际差不多。甚至,明初中书省的六部还留用了大量元朝的旧官吏。而所谓的“空印”,恰是前朝往事,“元时,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后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的一切都是宽松软:老百姓中,唱歌演戏比辛苦种地,过得好;官员中,弄虚作假比清正廉洁,升得快;功勋中,躺在功劳簿上比斩首立功,活得久。所以,“空印案”这把火,也就不得不不放、不得不烧了。烧这把火,不是为了惩恶,而是为了惩宽,不是为了纠正当时瑕疵,而是为了纠正前朝错误。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创一个不同前朝的时代风气。按照这个逻辑,洪武朝的各种大案酷案、各种奇葩法令以及各种祖制国策,也就都有了合理解释。大明洪武朝,是一个从严的时代。严是手段,但严到内卷就是目的。这种制度刚性一以贯之,大明朝就是一个从严的朝代。甚至还穿越了朝代更迭,贯彻到了清朝。如果要真细细说来,那可就太多了,毕竟二次元和三次元间隔了个次元壁。不过既然题主问了,那我就来简单说说漫中那些比较有意思的操作,如下:彩虹打码除了肉番中的圣光和马赛克,动漫中打码方式的精髓在于:无形打码。用别的东西巧妙挡住关键部位(不过这打码方式还是很明显)。要说最清新脱俗的打码方式莫过于:彩虹打码。这里的彩虹是指彩虹色,即七彩打码方式,常见于美少女变身时的画面,比如水冰月。这种打码方式的好处在于恰到好处,画面不是说黑就黑,而有一种含蓄美。要说真正的彩虹打码,还要看暴躁小哥Zack的口吐彩虹大法。发型稳如山怎么弄都不会乱的发型。对于动漫人物来说,发型还是很重要的,脸盲的人在动漫中,总是以发型来记住角色。而二次元人物的发型,比现实中的我们强多了,持续活动发型都不带乱的,尤其是睡觉或起床的时候,发型依旧稳稳的。反重力裙即使是倒立,也不能阻挡裙子稳稳的、不散开的神操作。这么省事,安全裤都不用穿了。反重力群也是动漫中很常见的操作了,个人表示已经见怪不怪了。眯眯眼是怪物这是动漫一大定律,眯眯眼,表面笑嘻嘻,实力深不可测。比如《柯南》中的冲矢昴,赤井秀一的另外一个身份,一出场就觉得他不凡。还比如《网球王子》中的不二周助,都是大佬。以上。
如果要真细细说来,那可就太多了,毕竟二次元和三次元间隔了个次元壁。不过既然题主问了,那我就来简单说说漫中那些比较有意思的操作,如下:彩虹打码除了肉番中的圣光和马赛克,动漫中打码方式的精髓在于:无形打码。用别的东西巧妙挡住关键部位(不过这打码方式还是很明显)。要说最清新脱俗的打码方式莫过于:彩虹打码。这里的彩虹是指彩虹色,即七彩打码方式,常见于美少女变身时的画面,比如水冰月。这种打码方式的好处在于恰到好处,画面不是说黑就黑,而有一种含蓄美。要说真正的彩虹打码,还要看暴躁小哥Zack的口吐彩虹大法。发型稳如山怎么弄都不会乱的发型。对于动漫人物来说,发型还是很重要的,脸盲的人在动漫中,总是以发型来记住角色。而二次元人物的发型,比现实中的我们强多了,持续活动发型都不带乱的,尤其是睡觉或起床的时候,发型依旧稳稳的。反重力裙即使是倒立,也不能阻挡裙子稳稳的、不散开的神操作。这么省事,安全裤都不用穿了。反重力群也是动漫中很常见的操作了,个人表示已经见怪不怪了。眯眯眼是怪物这是动漫一大定律,眯眯眼,表面笑嘻嘻,实力深不可测。比如《柯南》中的冲矢昴,赤井秀一的另外一个身份,一出场就觉得他不凡。还比如《网球王子》中的不二周助,都是大佬。以上。
一、两把芭蕉扇的来处1.金角大王的至阳芭蕉扇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烧炉的金银童子下界为妖的化身,金角大王手里的芭蕉扇来自于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是至阳,他的作用是扇火。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偷来的太上老君的五件法宝之一:太上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这扇也不是凡间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开辟混沌以来产成的珍宝之物。……”“那魔右手伸于项后,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虎刺的一扇子,扇将下来,只见那就地上,火光焰焰。原来这般宝贝,平白地扇出火来。”以上给出三个信息:①至阳芭蕉扇是开天辟地时产生的珍宝;②扇子被金角大王插在后巷衣领中,这说明老君芭蕉扇的尺寸不大,而且不能随意变化大小,携带并不怎么方便;③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扇出来的是火而不是风,并且在使用时一定要找准角度方位才能奏效。2.铁扇公主的至阴芭蕉扇。在原著的第59回,孙悟空被铁扇公主一扇扇得漂漂荡荡,浮浮沉沉一夜,直到灵吉菩萨的地头才停了下来。灵吉菩萨告诉孙悟空关于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来头:“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罗刹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假装牛魔王)道:“这个不是宝贝?”......大圣道:“这般小小之物,如何扇得八百里火焰?”罗刹女道:“大王,与你别了二载,你想是昼夜贪欢,被那玉面公主弄伤了神思,怎么自家的宝贝事情,也都忘了?只将左手大指头捻着那柄儿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哃嘘呵吸嘻吹呼,即长一丈二尺长短......”以上给出四个信息:①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是开天辟地时产生于天地间的灵物,与太上老君的芭蕉扇应该是同一时间生成的;②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随意大小,不用时放在口中,用时念一声咒语,可以长一丈二尺,可大可小,比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更有灵性。③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出来的是天地阴风,是用来灭火的,与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有本质区别;④这扇子原是牛魔王家里祖传的宝贝。太上老君的芭蕉扇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出处相同,只是一阳一阴,这也符合中国的道家文化的阴阳调和,天地、日月等都有阴阳两面,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二、火焰山的火是咋烧起来的?据文本记载,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时,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里面烧了四十九天。结果孙悟空不但没被火烧死,反而炼成了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出来后,大发雷霆,直接推到八卦炉,其中炉子里的一块砖掉下界来便形成了火焰山。火焰山的是孙悟空引起的,最后又是他灭掉的。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天不怕地不怕,性子刚烈,内心如熊熊燃烧的烈火;在五行山下经过五百年的反醒,又得佛祖和菩萨点化,经过修炼,他内心逐渐变得平和。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火既然是他引起的,烧了五百多年后,必也得他灭掉。孙悟空灭了火焰山的火,也相当于他离修成正果更近了一步。《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在好看的故事情节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读精彩故事,感悟生命的真谛,每一遍读西游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西游记原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和金角大王芭蕉扇来源相同吗火焰山的火是咋烧起来的

4,流放者柯南暗影饲料怎么做

1、流放者柯南暗影饲料需要玩家到饲料中心进行购买,然后进行收集即可。2、顶级材料暗影系列在炼金那做,普通的食草系喂纤维食肉的喂生肉。肥料在那个工作台做。流放者柯南暗影饲料这样做。

5,流放者柯南硬化皮革在啥工作台做

流放者柯南硬化皮革在在制革桌制作,需要原料为皮革,厚皮革,炼金基本成分,油,攻略如下:皮革要先打动物出动物皮,然后用十字镐挖树,必须十字镐不然没树皮,然后造制皮架,把树皮和动物皮丢进去就可以做皮革了。其他材料获取方法如下:兽皮:割皮刀割大部分动物尸体即可获得。厚兽皮:割皮刀割雪山巨人尸体或者大象、熊、犀牛的尸体获得,熊皮、犀牛皮也可以直接在制革处加工成厚皮革。皮革、厚皮革:在制革处加入树皮、兽皮、厚兽皮、或者各类动物毛皮(不要放大象皮,大象皮另有用处)制作,同时获得副产品焦油。物品合成1、焦油+硫磺=钢油(放在大锅)。2、芦荟=芦荟精油(放在大锅)。3、黄连花+芦荟精油=黄莲药水(放在大锅)。4、绳子+浓水=硬石剂(放在大锅)。5、铁匠台里硬石剂+石头/石块=硬石块。6、沙漠摄魂怪的毒腺+蛇毒=武器淬毒瓶。

6,流放者柯南全材料都有什么 全材料获得方法一览

流放者柯南全材料:1、不死龙骨:地图中间沙漠大洞内的不死古龙掉落,入口在地图右侧河道左岸2、不死龙角:地图中间沙漠大洞内的不死古龙掉落,入口在地图右侧河道左岸3、恶魔之血:地图掉落,打活的龙类和石鼻兽王获得4、树皮:使用镐头砸树获得,更高级的镐头砸到的树皮越多,但是推荐用石镐,因为容易修5、灵魂:米彻祭坛做的武器砸人尸体获得6、人心:赛特祭坛做的武器砸人尸体获得7、尸体:约格祭坛做的武器砸人尸体获得8、脓液:蜘蛛和蝎子身上砍到9、水晶:石鼻兽身上,地图上的地下洞穴里也能采到10、硫磺:石鼻兽身上,地图高地的金黄色硫磺矿石也有扩展资料流放者柯南玩还可占领多个不同的领地来建造城市、种植庄稼和狩猎。其他国家的军队也会突然袭击村庄来净化异端。玩家可以建造聚落并给他们打造装备,从而抵抗来犯的敌人。玩家仍然还是需要建造强大的防御工事,以备不时之需。玩家需要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武器,由于游戏中没有职业系统,玩家不需要达到相应的等级才能使用特定的武器。所有的武器都可自由独立地使用。在夏天开启的抢先体验阶段,游戏将会拥有53平方公里的地图,完全无缝衔接,而且还拥有多种不同区域,比如西米里族高地、湿地、沙漠和其它地貌。
文章TAG:流放者柯南材料攻略  流放者柯南熔炉坩埚及制革匠全材料配方详细攻略  流放  柯南  材料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