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地球的回忆,古今中外关于地球的故事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今中外关于地球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创造了地球,所有东西是美丽和完美的.有大海、山谷、河流、和清新的空气.动物没有仇恨和平的生活着.某一天、上帝又创造了人类.自从这个特别的日子开始,可爱的地球开始遭受他们的破坏.她的海域和空气受到了污染,汽车的尾气排入了空气里,油污和垃圾被倒入了河流.他们不断向海洋倾倒着“毒素”.谋杀了无数的鱼,由于他们不停的猎杀、某些动物已经灭绝了.现在地球存在着无数的危机.什么时候他们才可以停止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什么时候他们才去学习如何保护地球?如果没有了维持生命呼吸的清洁空气,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资源,所有生长在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要枯死.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都要灭亡.她的保护盾(臭氧层)的裂口越来越大现在他们可以听到她在尝试着什么.如果人类还不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和生态,最后他们也要消失在地球.衣服破了可以补,桌子坏了可以修,鞋子脏了可以洗,可地球要是病了,就无药可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

古今中外关于地球的故事

2,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答案 回忆整篇课文文章是从 的角度介

回忆整篇课文,文章是从(外表,资源)的角度介绍了(保护地球 )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仅限于(地球)的道理,说明了(目前无法移居,要保护地球)的意义.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答案 回忆整篇课文文章是从 的角度介

3,地球上有哪些远古的记忆

世界上绝大多数古老的民族,在追溯他们的文明源头的时候,几乎毫无例外地涉及到一场远古洪荒大灾变;反过来说,人类的文明意识和历史记忆,似乎是受到一场大灾难的刺激和启迪之后,才开始萌生的(当然,其条件之一是人类那时已掌握了某种记忆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即语言、传话、传说;在这里语言指面对面的交谈,传话指通过第三者转述信息,传说指上一代人通过中间一代或若干代人向后代传递的重大重要的信息)。在人类记忆中最早的自然灾变涉及到天火(与陨击事件有关)、大洪水(与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有关)、天开地裂(外来星体撞击地球,以及大地震、火山等)、日月长时期消失(全球性或大范围长时期的尘埃弥漫)等等。当时人们所采取的对策或某种愿望,曲折流传下来成为美丽的神话传说,例如:中国人熟悉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共工撞倒不周山、鲧禹治水。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记录越来越详尽;相比之下,我国的史书记录保存的古代自然环境变迁信息,尤其丰富和宝贵,对研究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极高的价值。例如,《竹书纪年》载有黄帝在位“一百年,地裂,帝陟;帝王之崩皆曰陟;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这条记载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关地震的最早记录,并将突发大灾变与政权更叠联系在一起,揭示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某种程度的冲击效应。《竹书纪年》还记有帝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盒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显然,这是一次突发的雷雨大风(龙卷风)灾害,所谓“舞人顿伏”是一种有效的避险自救措施,所谓“乐正狂走”则反映了某些人在突发性灾难中丧失了理智。有趣的是,帝舜经此事后,“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自己则退居幕后,看来这早已成为中国帝王的传统了。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地球上有哪些远古的记忆

4,地球经历了哪些时代

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震旦纪以前,也就是大约在六亿年以前,我们并不清楚地球上的气候。从六亿年前古生代震旦纪起一直到一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止,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六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 在第四纪大冰川期气候中,目前我们巳经确知其间气候仍是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并不一致,不过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有四次冰川时代
我们生活的地球大体上是一个两极收缩、赤道突起的稍有些扁平形状的椭球。赤道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两极之间的直径约为12714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的21次方立方厘米、地球的质量约为5.976×10的24次方千克。把质量相对较小的几个天体——水星、金星、火星、冥王星和月球加在一起,才相当于地球的质量,但若与质量较大的木星、土星比,地球又小得多。从北半球观察,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按逆时针方向自转,赤道处的转速最快,大约每小时1600多千米。正是因为自转的存在,形成了昼夜和北大西洋的飓风以及北太平洋的台风。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至今是一个处于活动中的星球。
我们生活的地球大体上是一个两极收缩、赤道突起的稍有些扁平形状的椭球。赤道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两极之间的直径约为12714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的21次方立方厘米、地球的质量约为5.976×10的24次方千克。把质量相对较小的几个天体——水星、金星、火星、冥王星和月球加在一起,才相当于地球的质量,但若与质量较大的木星、土星比,地球又小得多。从北半球观察,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按逆时针方向自转,赤道处的转速最快,大约每小时1600多千米。正是因为自转的存在,形成了昼夜和北大西洋的飓风以及北太平洋的台风。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至今是一个处于活动中的星球。

5,地球从古至今的变化一百字左右

最古时,人们认为世界天圆地方,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天圆如穹顶,地方若棋局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望采纳
最主要的变化点是太阳辐射能量到地球储存,增加地球质量。其次是地球辐射能量到太空减少地球质量。最次是陨石坠落,地球卫星,外太空飞行器发射等等。总体来说地球现在质量同早期地球相比应该是有所增加。

6,地球的尽头是啥

有没有可能一步踏出地球?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在外面。有没有这种可能?
地球真正的尽头是大气层,地球是走不出去的,只能飞出去。
地球的尽头其实是大气层外界,基里巴斯仍然在地球上,而且基里巴斯这个答案是从行政区角度回答的。
基里巴斯,是地球上距离文明国度最远的地方,也可以勉强成为地球上的尽头。旅游手册上就根本找不到基里巴斯这个国度,但是在澳大利亚乘坐飞机飞行1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基里巴斯,
世界的尽头在哪里?有人说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基里巴斯,按照国际日期变更线把地球切开得话,它非常接近边界;有人说地球是圆的,根本不存在尽头这个说法;现在大部分人认为,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世界的尽头,应该是南北极点。这里是最神秘的地球两极,这里曾经是人类无法征服的禁区,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那么这个地区有多大?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呢?通常,人们把以北极点为中心,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在北极地区的另一面, 以南极点为中心,南纬60°以南的地区为南极地区,总面积约5200万平方千米。从太空望向地球,南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正好相反。南极地区是大洋围绕着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大陆包围着大洋。南极大陆面积约1261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陆地面积约1409万平方公里,大小十分相近。北冰洋深约1200米,是世界上最浅的大洋;相反,南极大陆的海拔则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北极地区的中心是极点,这里有许多奇妙现象。1.地球上所有的经线都汇集到了这两点,这个地区无所谓时区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这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共同标准,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只好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在南极考察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啦”,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南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2.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或最北端,由极点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或向南,不论什么风向都是北风或南风。3.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仅有感地震就有近5万次。然而到目前为止,南极大陆却从未记录到什么地震,北极地区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也是如此。极地——这个地处世界尽头的地区,是地球上最为奇特的地区之一,有着很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7,地球的自述作文400字

过去我很年轻,现在我很衰老,将来我很…… 过去 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有形象的NAME——地球。过去我很年轻,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其组成部分有: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河流,巍峨的高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无数的动物……你知道吗,我还有一个神奇而又无形的保护伞,它可以保护我免受外界的刺激。这两样东西是我生命的灵魂。 过去,没有任何东西影响我,破坏我。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幸福的星球了。哈哈,是不是有点羡慕我呀。 现在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身上出现了一种能干的动物——人类。从此,我的命运掌握在了他们手中。 他们把我的身体搞得遍体鳞伤,以至我的心脏都受到了损伤——得了心脏病。心脏病经常发作,发作时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这也算是对他们的惩罚吧。我对他们的做法有了一点不满。不知怎的,他们越来越聪明,千奇百怪的工厂如雨后的春笋,烟囱林立,黑烟滚滚,污水纵横,以至新鲜的空气被污染,清澈的河水变成淡黑色,我的心脏再次受伤,心脏病越来越严重,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 他们把一片片森林砍伐,导致洪水泛滥,沙漠肆虐,他们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危害了他们的健康,什么爱滋病,什么非典……唉!他们把某些物质排放到大自然中,不知扼杀了多少小生命。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一次又一次的惩罚,他们为什么还没有警觉呢?我对他们便有了一些憎恶感,和他们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他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以及一次性塑料碗筷在市场上流行极快。他们把那些所谓的白色垃圾任意投放,须不知自己已生活在了垃圾的世界里,这也导致了了那些可怕的后果。 不仅如此,就连我的保护伞也被他们破坏了,现在我面临的是外界的刺激和内部的攻击,照照镜子,自己已经成了衰老的破球了。 现在,我好可怜。 将来 将来,我的命运如何,只有看人类如何待我。假使他们继续像以前那样虐待我,摧残我,那将是一个可怕的局面:天空成了黑色,河流也成了黑色,动植物稀少罕见。那时,我的生命已到了尽头,人类也将会灭绝。我的死因是心脏病和保护伞的失去。假使他们拯救我,不再任意折腾我,我将会恢复到过去的英姿焕发、神采飞扬的年轻时代。人类也将会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样我也好,人类也好,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和人类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何必自相残杀呢? 我含泪而鸣:“救救我吧!救救你们自己吧!”
《地球的自述》 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地球,一个如水晶般美丽的水蓝色星球。广阔的海洋给我披上蓝色的薄纱,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树木,是我的“衣服”;一条条清澈见地的小溪河流,是我的“血管”;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是我的“肝脏”;一亩亩肥沃的土地,是我的“肌肤”;在我身体上幸福生活的人类,就是我的儿女们……我带着我可爱的儿女们,在世界上快乐地生存了亿万年。 记得从前,我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我的儿女们在爱护我的同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我。现在的我,可谓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你们只顾自己,不注重可持续发展,滥砍树木,使水土大量流失,滥捕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你们大肆砍伐森林,使得我逐渐沙暴化,70%的地盘被沙漠所吞,毫无节制地开采地下能源,特别是水资源不可思议地浪费水源及排放废水,使得海洋逐渐变成蓝黑色。我的气候变暖,飓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非典”、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威胁和许多不便。同时你们还不断地互相残杀进行战争,甚至爆发了几次大战,我变成了伤痕累累的大战场,你们还因战争需要研制了大量武器,污染严重威胁着我,也同样威胁着你们的生命,不是吗?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长久不能平息,硝烟弥漫震的我胸口直疼,你们也有无数生命被战争吞噬. 就在前几年,印泥发生的海啸事件,吞噬了近五百万生命,大多数都是儿童,多么可怕的悲剧啊!这正是你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的结果啊!以灰色为基调筑成的都市中难得见几只小鸟,甚至连麻雀也没有。失去往日百鸟争鸣的清平景象,失去当年的好多动物朋友。人类是万物之灵万物之本。人有生命,动物也有生命,都是我的儿女啊!你们伤害我这个你们赖以生存的母亲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相互残杀呢?! 人类啊,觉醒吧!我只有一个,生命属于你们自己也只有一次!珍惜我——你们的地球妈妈吧,让我从死亡的边缘上看到存活的希望,重新变回以前那美丽的摸样吧!觉醒吧!人类……我已经不能再承受你们的打击与伤害了,如果你们还不拯救我,后悔的将是你们自己啊……

8,地球经过了怎么样的经历

海底扩张和地球板块构造学说 1906年4月18日星期三的清晨,在美国西海岸700英里范围之内地区(即:从库斯(coos)海湾到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洲的洛山矶地区)的居民在睡梦中被大地的震动所惊醒。旧金山的震感尤为强烈。据地震发生时正在三蕃市街道上的警察回忆时说:“当时突然听到大地在轰鸣,眼前的大街小巷在上下振动,就好象海浪一波接一波向我扑来。”由于当时没有一个较系统测量地震强度的标准,所以无法估算其强度,直到1935年里氏震级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据科学家后来估计1906年在洛山矶发生的地震其强度约为里氏7.8级。当日地震发生后,由地震引发的大火,无情地吞噬了这个城市。据估算约有700多人死亡;250000人无家可归;28000座建筑物被摧毁。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 历史图片 1906年地震发生后的照片 旧金山的地震将被人们永远记住,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惊人破坏性,而是它发生时间不能为科学家准确的预测。当时的科学家就已经了解了圣·安第里斯山脉附近的断层构造,并且熟知这样一个理论:“地壳断裂时,地壳一边向上或向下运动,就会促使另一边向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就引发了地震。”而当时地理学家在一开始解释地震时,就对地震的能量级无法做清楚的解释。引起三蕃市地震的段层,它的规模和范围是闻所未闻的,它的跨度约300多英里,从圣 贝尼特(San Benito)郡的圣 朱 博蒂斯塔(San Juan Bautista)到三蕃市以南地区及哈伯特(Humboldt)郡的马托(Mattole)河上游以北地区,然后向西一直延伸到大海。对地震成因的解释经历了60年的研究,随着板块学说的发展而演绎出来。 板块学说是现代科学伟大发现之一,它描述地球表面是由几个巨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托负着各大洲围绕着地球作相当缓慢的漂移。当两个板块发生作用时,它们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自然灾害。例如:火山爆发,地震等;而火山爆发和地震又会引起海啸。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地球板块学说就被广大科学家所认同,以下文章向我们介绍海底结构和地球构造的基本知识。从中使我们了解地壳运动的成因和原理;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那些应急措施。 从地震的研究到大陆漂移理论 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有位在东京帝国工程学院任教的地理学家,叫约翰 米尼(John Milne)。他和同事共同发明了第一台能够精确测量地震强度的测震仪,这种仪器能记录有关地震的数据。但是仅仅过了几年,一场意外的火灾,不但烧毁了米尼的家和实验室。而且烧毁了米尼所收集十余年的地震数据,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他返回了家乡——英国以后,米尼继续从事有关地震的研究工作。到十九世纪初,米尼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研究地震的方法。米尼在当时的大不列颠王国内的许多地方共设立了27个测量地震的测量仪器网。直到1913年米尼逝世,全世界已经建立了40个用来监测地震发生的观测站。 测震仪是用来测量地球断层突然运动而造成的地震及其引起的震动强度,震动的形式有许多种:上下震、左右震和前后震。首先,地震学家应能区分两种以不同速度前进的地震波。P波(原生波):速度最快,首先到达地震测震仪。它是以前后震动的形式进行传导的波,在图表中可画出的它线性传导状态。S波(次波),它速度慢,振动波形象蛇形,并且以特定的相位角进行运动。通过P波和S波到达仪器的时间间隔可以算出监测站和地震震中之间的距离,地下震源到地表的距离,通过三个监测站的距离测定,用三角测量定位的方法就可以在地图上标注地震发生的准确位置。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地球学家约翰 米尼致力于测震仪的发明 (本图片由科学与社会图片资料馆提供) 米尼建立的测震网络开创了远程测震的先驱,为科学和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地震学家惊奇地发现,测震仪不仅可以测量地震强度,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地球内部结构的情况。截止到一次大战前,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形的研究已经了解到我们行星中心的结构情况,地球内核是液体还是固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地核是被高密度岩石层和地幔包围着。地幔据地壳表面30英里。 抛开以上所讲的背景知识,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德国气象学家,他提出了有关地球表面本质的大胆设想。1915年阿尔弗雷德 韦戈纳(Alfred wegener)出版了一本书叫“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在书中他指出:“巴西的版图突出的部分,正好和非洲西南部版图凹进去的部分相吻合,所以巴西和非洲西南部最初是一体的,后来逐渐分开的。另一个大陆漂移理论的证据就是在美洲的东西部和非洲的西部都发现了生活在27亿年前的Mesosaur化石(蜥蜴的一个物种)。而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解释说:“有可能是大陆之间存在着大陆桥,而这些大陆桥慢慢被海水淹没掉了。韦戈纳(Wegener)却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非洲和美洲同时发现Mesosaur化石是由于1亿两千五百年前,两个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板块漂移后,把它们的化石分别带走了。韦戈纳(Wegener)把大陆漂移之前组成的大陆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 当时的气象学者不能肯定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巨大的板块移动的,而韦戈纳(Wegener)解释说大陆漂移是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经过许多有影响的地球物理学者的研究与争论,发现这个假设不成立,三力共同作用力太小,不可能使大陆漂移。随后,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解释在1929年出现了转机,学说的一位支持者英格兰的Holmes发现在地壳下地幔中,炽热的岩石之间的对流所产生的力足以使大陆产生漂移;即:地幔中坚硬的岩石类物质被加热,从而密度变小向地表移动,在地表处冷却下降,然后再次进行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由于缺少机理上的证据,所以大陆漂移学说,在当时很少有人接受。
文章TAG:地球的回忆  古今中外关于地球的故事  地球  回忆  古今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