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刘禅有没有什么功绩
作者:本站作者
1,刘禅有没有什么功绩
没有刘禅赵云的威名也不会那么大呀(在曹操军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从此威名远播)
没有刘禅成就了赵子龙的威名 使三国鼎立持续了更长点的时间
投降了的皇帝 没多少功绩·
2,刘禅该怎么念
刘禅的拼音是:liú shàn。禅有两个读音:chán和shàn。[ chán ]1、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坐~。参~。2、泛指佛教的事物:~林。~杖。[ shàn ]禅让:受~。~位。根据《三国志·蜀书·杜琼传》中引用谯周的话: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思是:先主的名字叫做“备”,意思是“具”;后主的名字叫做“禅”,意思是“授”。就好比说,刘氏的天下已经“具备”了,应当“授予”别人了。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禅”是“授予”的意思,或者更直白点,是“让给”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禅做chán读音时并没有这层意思,做shàn读音才有。所以综上所述,现代人应该把刘禅的“禅”读作shàn。刘禅(shàn)(207年-271年),男,汉族,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
3,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大智慧,大智若愚之人。三国终结,唯刘禅一支得以善终留后。刘禅】刘禅不是扶不起的,相反是一代明君.baidu://tieba! http是个吊炸天的人,孙亮亡国后死了,据说是被污,而刘禅,因为说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就把司马昭给笑死了,这样蜀国,吴国的大仇都报了,其实说刘禅扶不起是错的,他其实一个,大智大勇的人
4,三国刘禅的简介
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中文名: 刘禅 别名: 公嗣(字),阿斗 国籍: 中国(三国·蜀汉)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207年 逝世日期: 公元271年 职业: 皇帝 主要成就: 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后自摄国事 生肖: 猪 谥号: 怀皇帝 庙号: 仁宗 爵位: 安乐公 目录人物简介《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生平概括《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三国志》著名典故历史评价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知人善用乐不思蜀 “没皮没脸”刘禅墓家族资料妻室子女兄弟“阿斗”的意思“刘禅”读音评价相关歇后语人物简介《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生平概括 《汉晋春秋》 《华阳国志》 《三国志》著名典故历史评价 有容人之量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乐不思蜀 “没皮没脸”刘禅墓家族资料 妻室 子女 兄弟“阿斗”的意思“刘禅”读音评价相关歇后语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刘禅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刘炎的妻子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炎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夏侯霸因司马氏篡位怕受曹爽牵连逃于蜀汉,其父夏侯渊乃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之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消释前嫌。又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之堂妹乃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故有此说。然后又对夏侯霸厚加赏赐,封官爵。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使的十分娴熟。 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新三国刘禅幼年形象此时,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李邈所说或是其真实想法,或者是为了迎合刘禅。但是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这说明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内乱不可避免。 但是,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襄阳记》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刘禅尽管如此,在邓艾一支偏师突入蜀境,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刘禅轻而易举就投降,这实在让人不可思议,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袁松也就此事评论道:“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三国演义中刘禅(9张),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编辑本段《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①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② ①《礼记》曰:行一物而三善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郑玄曰:物犹事也。 ②《魏略》曰: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于政,遂总内外。 臣松之案:《二主妃子传》曰“后主生于荆州”,《后主传》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则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败于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如此,备与禅未尝相失也。又诸葛亮以禅立之明年领益州牧,其年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而鱼豢云备败于小沛,禅时年始生,及奔荆州,能识其父字玄德,计当五六岁。备败于小沛时,建安五年也,至禅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禅应过二十矣。以事相验,理不得然。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馀言,异也!又案诸书记及《诸葛亮集》,亮亦不为太子太傅。 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①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嶲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①《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于越嶲,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① ①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① ①《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脩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秋八月,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① ①《汉晋春秋》曰: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南郑;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四月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①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馀户于广都。 ①臣松之案:湔,县名也,属蜀郡,音翦。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三年春,使越嶲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祎还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将军费祎至汉中,行围守。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① ①《魏略》曰: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秋八月戊寅,宣皇帝司马懿崩于洛阳。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十五年四月,吴帝孙权崩于建业。是岁,立子琮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钟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于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①绍、良与艾相遇于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②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③因承制拜后主为骠骑将军。诸围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宫,身往造焉。资严未发,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钟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①《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②王隐《蜀记》曰:艾报书云:“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③《晋诸公赞》曰: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①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② ①《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②《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刘禅画像(13张)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① ①《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于“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5,刘禅是谁生的
刘禅的父亲是刘备,母亲是甘氏(甘夫人).刘备的亲生儿子有三个.他们是:刘禅 刘永 刘理 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碌碌无为之君.但具<>记载和易中天先生认为:刘禅智量甚大,有"容人之量.知人善用.他“乐不思蜀”的麻木和愚懦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刘禅的母亲是甘夫人 因为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梦见吞掉北斗,所以取乳名叫阿斗
6,关于刘禅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公元223-263年在位。刘禅是一名傀儡君主,后匈奴族刘渊称帝,尊刘禅为“汉怀帝”,庙号仁宗。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又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也就是把原来集权于诸葛亮一身的这个职务和权力,他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人,而且还让两个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而且后来蒋琬去世以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自己主政,亲政了,这也不像弱智的人的作为啊。——摘于易中天的品三国,个人觉得很有道理……
7,历史上的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禅是什么人,不管历史小说把他写成什么.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别的费话不多说,他是历史上少数寿终正寝的黄帝之一,就凭这一点就说明他很聪明!让我们用通俗的话讲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1.刘禅这人白痴一样,什么都不会,懦弱无能,还是亡国君!2.刘禅以大局和老白姓为重,在一大群人打进咱家、胜算渺茫时主动给人家开门,使白姓免遭战害;另外,这人还是求生的好手,在俘于魏时以“此间乐,不思蜀”精明强干,只不不过诸葛亮专权,他就没了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大愚若智
阿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只是罗贯中要神化诸葛亮,而刘阿斗就不得不成为诸葛亮成为神的牺牲品!以至于后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而认为阿斗是弱智一样的
8,关于刘禅
《三国演义》看多了,其实正史中的刘禅绝非庸主,你说的很对,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朝纲,几乎将自己的丞相府视作蜀汉的第一行宫。后人为了美化诸葛亮,几乎否定了刘禅。另不得不说,诸葛亮充其量就是一枚出色的政客,军事才能远不及周瑜,更不及曹操。简直是被妖化的垃圾一枚。刘禅,做皇帝是分两个阶段的。前段是诸葛亮以及蒋琬、费祎等把握朝政的时期,这时候的刘禅中规中矩。等几位丞相相继去世以后,刘禅开始信任宦官黄皓并纵情声色。蜀国的灭亡与自身的实力有直接关系,诸葛亮的独揽大权或说是励精图治和刘禅的昏庸无能都不是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推在刘禅身上主要是因为其在位后期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加速了蜀国灭亡的步伐。刘禅这哥们就别提了,可能被赵云捂过,被刘备假摔过,脑袋不太机灵!有几次诸葛亮都差点灭了魏国,都被他招回去了。另外还相信宦官!东汉怎么灭亡的他不知道么!没教训!不赖他赖谁?赖貂蝉?懒的上人家么?诸葛亮没死时蜀国还算可以,后来诸葛亮死了阿斗没人管了听信宦官,亲小人远贤臣;把刘备遗德和诸葛亮嘱咐都忘了,最后把蜀国给败了;被俘虏了还成天吃喝玩乐,乐不思蜀
9,刘禅到底是谁的儿子三国演义里说是糜夫人的 还有人说刘禅已经在长
刘禅是糜夫人与刘备的儿子。小名叫阿斗,后来继承了刘备的皇位。(长板坡一战中,刘禅被赵云所救。)刘禅是甘夫人和关羽的儿子,本来应该叫关禅,长板坡的时候甘夫人死前将刘禅(关禅)身世告诉了赵云,而赵云又告诉了刘备,刘备一怒之下本想摔死刘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决定留下刘禅(关禅),事后确实证明了刘备的先见之明。而刘备在死前还曾向诸葛亮提出如若发现刘禅有什么异样举动,直接废黜的命令,并让诸葛亮和李严一起监视刘禅,怕的就是刘禅发现自己身世后武圣之魂觉醒,有可能毁掉蜀汉刘氏。诸葛亮六出祁山,倚靠的正是刘禅武圣之后的威风,而曹魏也一直忌惮关禅的觉醒,事实证明刘备确实很有识人之术,一开始就发现了刘禅继承了关羽的武圣之魂,所以留下他来震慑曹魏东吴,而刘禅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武圣之魂觉醒,令司马氏大为惶恐,然而随着武圣之魂一起觉醒的还有关羽的大义之魂,在大义之魂的指引下,刘禅选择以天下苍生为重,接受了曹魏的招降,免去了一场生灵涂炭。而乐不思蜀的典故,其实是司马昭畏惧刘禅的武圣之魂,害怕他是想扮猪食虎,所以有意试探,而刘禅则用大义之魂告诉他,如果我的快乐可以拯救万千黎民百姓,那么我很高兴可以忘掉这个害死了父亲(关羽和刘备)和诸葛丞相的国家。一番话说得司马昭哑口无言,彻底拜服,从此再不怀疑刘禅的大义之心。刘禅就是阿斗,是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没有死在长坂坡,糜夫人投井前将他托付给了赵云,赵云也是通过这一战成名的,后来刘禅继承了刘备的皇位,蜀国也是在他手中葬送的,所以他是没有死在长坂坡的。当然,更详细的你可以参考三国志,毕竟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能完全算史实 遥想赵子龙长坂坡一战,有万夫不挡之勇,击退曹军数万,还在这场鏖战中只身救了那个傻阿斗(刘禅),至此, 子龙可谓是声名鹊起, 天下闻名~~~~~~~~·
文章TAG:
刘禅 刘禅有没有什么功绩 有没有 没有 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