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段谷之战攻略,七雄争霸过56到60层怎么布阵 我的武将是弓步弓步弓战力6900可
作者:本站作者
1,七雄争霸过56到60层怎么布阵 我的武将是弓步弓步弓战力6900可
你说的是打层楼么!!我的阵形和你一样! 过60要7000+的战!运气好点的话可能会在低点!我是7100过的60! 想过60关键是过59层!59有3个车不好打! 2步3弓个人的经验是:首先把你最牛X的步兵放到第一位!第2和3位放弓兵!第4位放步兵!5位在放弓兵。也就是 步(最强)弓弓步弓 这是我个人当时的过59的经验! 最后就是只要过59就能60!!60没有挑战性~ 希望楼主游戏愉快! 51——60攻略????补充一点!!51-58你的布阵都可以按照弓步弓步弓 !!就59不好过!!
2,三国志姜维传攻略
1、简单模式,属于简单的,需要第的的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二个是困难模式可能需要对这个游戏有一定的理解。 红线代表杨兰,蓝线代表诸葛果,会因选项而有所变动,但是不影响娱乐度。2、在第32关之后就分为两条分主线了,一个是历史线另一个是幻想线。进幻想是有条件的1、襄武之战张嶷存活2、段谷之战全灭敌军(要先达成1并在段谷派出张嶷才能完成)3、在剑门关之后的选项选择布置伏兵在阴平小路(选择不布置则进入历史线)满足上面的条件进入幻想其他都是进入历史。3、三国志姜维传人物分析。因为涉及的任务众多,就简单给大家举个栗子,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人物。例如:赵统。虽然加入时能力偏低,但觉醒后能力暴增,敏运一定要各吃一个提档。4、三国志姜维传宝物的属性。这些都是在游戏简介找到,大家多看看就好也了。给举个例子,比如:丈八蛇矛:穿透攻击两格,七级后变三格,江油之战张遵生还之下的战利品。
3,绝情谷一战若一灯大师与金轮法王一直打下去最终胜负如何
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大家好,欢迎乘坐游戏探索机!在本世纪初,光荣公司推出的游戏《三国志曹操传》在我国曾一度非常火爆,逐渐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策略战旗类游戏的粉丝。在那个技术不完善的年代,很多玩家纵使玩着文字乱码的版本,也依然乐此不疲,表现了玩家们对曹操传的喜爱程度。曹操传没有繁琐的内政过程,游戏还原的是曹操一生经历的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除此以外,各个战役之间还插入了丰富的剧情:我们能看到吕布和貂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能看到官渡之战后名门袁家迅速败亡;能看到曹操赤壁之战的惨败……这些都是曹老板波澜壮阔一生的一部分,游戏的剧情能够把玩家带入其中,我觉得这是曹操传的魅力所在。姜维传是后来众多曹操传MOD其中的一部,而它被认为是剧情写的最好的。该MOD的作者是一位台湾同胞,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史学功底,将鲜有人在意的后三国时代向玩家展现了出来。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玩到三国后期惊心动魄的战斗,还能从剧情中认识到各种残忍诡谲的阴谋,各个人物(包括一些小人物)性格鲜明的形象特点,还有姜维苦苦支撑蜀国的不易以及他和三个女主之间爱恨情仇。很难想象,一款游戏当中竟然能包含这么多深刻的历史和复杂的情感,所以这不单单是一款普通的游戏,而是一款倾注了作者个人心血的作品,会给玩过的玩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姜维传于2013年完结,这个时期算是曹操传MOD时代的尾声了,感谢作者能出这样这样一款佳作给那个时代一个完美的落幕。我是游戏探索机,喜欢三国游戏的朋友们点点关注!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大家好,欢迎乘坐游戏探索机!在本世纪初,光荣公司推出的游戏《三国志曹操传》在我国曾一度非常火爆,逐渐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策略战旗类游戏的粉丝。在那个技术不完善的年代,很多玩家纵使玩着文字乱码的版本,也依然乐此不疲,表现了玩家们对曹操传的喜爱程度。曹操传没有繁琐的内政过程,游戏还原的是曹操一生经历的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除此以外,各个战役之间还插入了丰富的剧情:我们能看到吕布和貂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能看到官渡之战后名门袁家迅速败亡;能看到曹操赤壁之战的惨败……这些都是曹老板波澜壮阔一生的一部分,游戏的剧情能够把玩家带入其中,我觉得这是曹操传的魅力所在。姜维传是后来众多曹操传MOD其中的一部,而它被认为是剧情写的最好的。该MOD的作者是一位台湾同胞,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史学功底,将鲜有人在意的后三国时代向玩家展现了出来。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玩到三国后期惊心动魄的战斗,还能从剧情中认识到各种残忍诡谲的阴谋,各个人物(包括一些小人物)性格鲜明的形象特点,还有姜维苦苦支撑蜀国的不易以及他和三个女主之间爱恨情仇。很难想象,一款游戏当中竟然能包含这么多深刻的历史和复杂的情感,所以这不单单是一款普通的游戏,而是一款倾注了作者个人心血的作品,会给玩过的玩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姜维传于2013年完结,这个时期算是曹操传MOD时代的尾声了,感谢作者能出这样这样一款佳作给那个时代一个完美的落幕。我是游戏探索机,喜欢三国游戏的朋友们点点关注!姜维北伐最大的一场败仗:段谷之战。此次大败,人们归因于胡济失期未至坑队友。但仔细回顾此战,或许并非如此,姜维失败——还真就只能怪自己遇到了邓艾。简要回顾:一般认为胡济未如期而至是主要原因,实则未必。256年,刚升大将军的姜维开始再次北伐。6月,他与胡济约定时间,会师于上邽;7月,姜维移兵祁山,见邓艾有备;于是,姜维攻南安,但邓艾已抢占武成山;地形已失,姜维连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取上邽。到段谷,姜维遭遇邓艾军,两军激战,胡济失机未至,姜维大败,“星散离落”,损失惨重!姜维大败,真的赖胡济吗?段谷之败,很可能赖不着胡济在汉中的胡济,要会合于上邽,只能从下辩走大道过来。姜维与邓艾作战的段谷在哪里呢?目前学术上尚有争议(一说在今天水东南,一说在清水东南)。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段谷在出山路取上邽的路上,不在大路上!因此,胡济要“如期”抵达段谷,就要先攻取上邽,否则,一旦不利,魏军把口一封,那汉中军也要全军覆没的!显然,既然是要会攻上邽,单以胡济一支军,是攻不破上邽守军的。而且,胡济得到的指令是会合于上邽,鬼知道你和邓艾在段谷就干上呢?此战后,姜维自贬职位,而胡济反升迁为右骠骑将军。此次大败,关键,还在于邓艾识破姜维计谋,料敌于先,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北伐进入高潮,姜维胃口巨大姜维的北伐,最初是在蒋琬、费祎的节制下展开的,规模不大。费祎死后,姜维亲自主持北伐,北伐进入高潮。从结果上看,姜维亲自主持的近两次北伐战果不错。陇西之战,斩首徐质,掠夺狄道三郡人口;洮西之战,更是大破王经,陇西动摇!姜维此时已升大将军,能协调更多资源北伐。上邽,关键处!此次北伐,姜维连续机动,但目标早就定下了:上邽!他或许企图先效法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佯攻于西,调动魏军后,夺取上邽!当时,陇西残破,陇西战场的魏军补给主要有三种方式:1、沿渭水由关中补给;2、找羌人换取;3、上邽屯田获取。(上邽经过司马懿时期的开发,上邽已是产量地)蜀军一旦攻取上邽,魏军由渭水的补给线会被威胁,而上邽产粮地将直接为蜀军所资!对蜀军来说,上邽与祁山一样,能通水路,一旦巩固此地,可以极大摆脱“蜀道难”的困扰,更从容对魏军作战!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正是春季,青黄不接,诸葛亮尽割上邽麦,只能起到破坏作用,但却无法食用!因此,当司马懿回军上邽时,诸葛亮只得返祁山,继续机动诱敌。而此次姜维北伐的时间,正是夏秋时节,以此地产麦为食,会和汉中军,攻略陇西!大将军姜维,胃口不小!料敌于先,占据先手邓艾上任后,魏军多认为姜维疲敝,不会马上发起大的攻势。但邓艾认为,姜维必来,而且是很快就会来:1、姜维有趁胜之势:洮西大败后,魏军伤亡惨重。姜维主力未受到打击,仍有趁胜之势;2、姜维有趁虚之时;魏军刚换将,补充士兵,磨合不够;姜维此时不攻,更待何时?3、姜维有机动之便:姜维军以水路协助运输,我军步行。姜维悠哉悠哉坐船上休息就能机动,我军要哭哈哈的步行!4、姜维有集中之利:姜维可集中大军选择攻击目标,而我军却有多处要点要守!5、姜维有粮草之优;自祁山而出,到处麦浪,补给方便;而我军在陇西只有靠找羌人买粮!邓艾积极备战,加固各处防御,控制机动部队,寻找制胜之机。从后来的情况看:邓艾也看出了要点:上邽。邓艾的先手,是姜维大败的关键!姜维的声西击东,打的就是魏军的软肋,也就是邓艾所说的:“要害多,分兵把守,姜维可专而为一”。因此,姜维企图以连续机动迷惑蜀军,集中主力趁虚攻取上邽!魏军的对策,要么分兵加强各处,要么判断准确,大兵阻击。分兵把守不现实。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曾劝司马懿留兵后路。司马懿就对张郃说:“蜀军精锐,我们分兵几处,打不过,只有集中大军,才能稳妥”。如果分兵,上邽依然很可能会被姜维军攻取。因此,邓艾只有及时看出蜀军机动目标,集中主力于上邽方向,才可能破坏蜀军计划!姜维山路行军,未多带辎重、粮草,显然,辎重、粮草,是要由从大道而来的胡济携带的!但是,姜维未抵上邽,在段谷就遇到了邓艾!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遭遇战!对姜维来说,这是遭遇战。但对邓艾来说,这可是早有准备的主动防御战!当姜维与邓艾在段谷遭遇时,胜负已分了!因此,段谷大败,赖不着胡济未至(胡济失期不至,值得批判!但这不是姜维败于段谷的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邓艾料敌于先,吃死了姜维!邓艾面对纷繁复杂的假象,能把握要领,占据先机,不愧良将!姜维并没有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虽然姜维在蒋琬、费祎去世后,长期充任大将军职位,但其时蜀汉全国有10万军队,留守成都的大约有3万,汉中2万,各地驻军2万,姜维避祸沓中所率之军不过3万人。而且沓中所屯之田,并没有能够收获多少,每逢作战,还需要成都供应军械粮草,因此,姜维虽然在沓中屯军,但是并不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刘禅是否昏庸且不谈,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臣了。蒋琬、费祎居于中枢,调度全国,是十足的鸽派人物,反对北伐。姜维自认为继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矢志北伐,因此,蜀汉朝廷将相失和的局面一直存在,费祎一直压制姜维,每次姜维北伐,兵士堪堪不足万人,只能打一些小型的游击战斗。(姜维)公元246年,费祎在年初的宴会上,被郭循刺杀身亡,这是蜀汉政坛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能是姜维避祸沓中的真正原因。史书上说,郭循是魏国安排的刺客(魏国确实喜欢使用刺客),在郭循刺杀成功敌国大员(丞相)后,魏国下诏书追封其为长乐乡候,并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间回到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43年,姜维再一次进攻西平。毫无疑问,西平依旧没打下来,但姜维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蜀汉朝廷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哪里知道这个郭循竟然身在蜀汉心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这里有很大的疑问:费祎是蜀汉的鸽派人物,在当政期间一直压制着鹰牌姜维的北伐,每次只给万人规模,使得魏国国富民安。这样一个人物掌握朝政对魏国来说是好事啊,魏国没有理由要换一个鹰派人物当政来打自己啊。在《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这说明姜维爱好功名,不屑于做生意等芝麻小事。可是阴养死士意欲何为?《军师联盟》里司马懿可是阴养死士3000,最后高平陵政变一击得手,奠定司马氏天下。联系到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郁郁不得志,在费祎死后,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立刻姜维统兵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从不足万人,到数万人。姜维明显是费祎遇刺案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个郭循还是姜维俘获并举荐给朝廷的,姜维算是引路人。郭循在宴席上光天化日下当众刺杀费祎,根本没有考虑退路,当场被杀死,这分明是死士的作为。因此,虽然史书上记载郭循是魏国派遣的刺客,但是蜀汉朝中并非无人,难道看不出端倪?姜维明显有很大的嫌疑。如果蜀汉朝廷对这件刺杀案存有疑虑,那么姜维就不可信任了,但是朝廷苦无证据,或者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军中的核心,在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名丞相,难不成还要再损失一个大将军?蜀汉朝廷匆匆结案后,默认了魏国派遣刺客行恐怖主义的事实,等于洗脱了姜维的嫌疑。但是姜维并没有能够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大权在握的权臣,刘禅开始亲近黄皓。接任费祎职位的是陈坻。在黄皓的引荐下,刘禅十分信任陈坻——没办法,大将军统兵在外,内政必须要找一个信的过的人。陈坻与黄皓交好,因此刘禅也越加宠信黄皓。(黄皓与刘禅)姜维曾写过奏章,说黄皓等人弄权,不能信任,让刘禅杀死黄皓。可是刘禅回复的文件非常佛系:黄皓是一个宦官、是个小人,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了。姜维没有扳倒黄皓,反而把自己弄成了黄皓的对立面。姜维担心继续留在成都有性命之忧,于是自请屯田沓中。后来诸葛瞻、樊健等人继续执掌朝政,但是他们也选择了与黄皓交好,蜀汉朝政继续在混乱的道路前行。公元263年,诸葛瞻带领士兵前往江油阻止邓艾奇袭成都失败,慨然说道:身为国家之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守江油,此三罪也,何得返?于是自杀谢罪。(诸葛瞻死难)可见,在诸葛瞻这样的名臣之后的眼里,黄皓、姜维是一样需要得到制约的人物,也可以看出,姜维已经有些不听从朝廷制约了,所以诸葛瞻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但是姜维统管大兵在外,这些在朝廷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如果直接制约姜维,就会形成费祎一样的将相失和的局面。黄皓居中制约,这些朝臣反而可以将得罪姜维的工作都说成是黄皓从中作梗。如此,大家面子上都能过的去。姜维如果以死士刺杀黄皓这样的实权派,费祎之事殷鉴不远,难保不会惹火烧身。上奏章请求皇帝诛杀黄皓,皇帝一个太极打了回来,明显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权臣。中国历朝历代,在王朝初期的开创期和上升期结束之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皇帝开始越来越信任太监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对外臣越来越不信任,所以要用太监和牵制和制衡外臣。所以,姜维之所以不能铲除区区一个黄皓,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的文官势力对于姜维武将势力的制约,这体现了刘禅皇权对外臣执掌军权的不信任,以宦官代行制约之权。黄皓最后做到了奉车都尉,是给皇帝亲自赶马车的工作,在西汉时期,霍光曾经做过这个职位。可见,黄皓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姜维自身都难脱丞相遇刺嫌疑,此时更难有所动作了。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大家好,欢迎乘坐游戏探索机!在本世纪初,光荣公司推出的游戏《三国志曹操传》在我国曾一度非常火爆,逐渐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策略战旗类游戏的粉丝。在那个技术不完善的年代,很多玩家纵使玩着文字乱码的版本,也依然乐此不疲,表现了玩家们对曹操传的喜爱程度。曹操传没有繁琐的内政过程,游戏还原的是曹操一生经历的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除此以外,各个战役之间还插入了丰富的剧情:我们能看到吕布和貂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能看到官渡之战后名门袁家迅速败亡;能看到曹操赤壁之战的惨败……这些都是曹老板波澜壮阔一生的一部分,游戏的剧情能够把玩家带入其中,我觉得这是曹操传的魅力所在。姜维传是后来众多曹操传MOD其中的一部,而它被认为是剧情写的最好的。该MOD的作者是一位台湾同胞,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史学功底,将鲜有人在意的后三国时代向玩家展现了出来。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玩到三国后期惊心动魄的战斗,还能从剧情中认识到各种残忍诡谲的阴谋,各个人物(包括一些小人物)性格鲜明的形象特点,还有姜维苦苦支撑蜀国的不易以及他和三个女主之间爱恨情仇。很难想象,一款游戏当中竟然能包含这么多深刻的历史和复杂的情感,所以这不单单是一款普通的游戏,而是一款倾注了作者个人心血的作品,会给玩过的玩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姜维传于2013年完结,这个时期算是曹操传MOD时代的尾声了,感谢作者能出这样这样一款佳作给那个时代一个完美的落幕。我是游戏探索机,喜欢三国游戏的朋友们点点关注!姜维北伐最大的一场败仗:段谷之战。此次大败,人们归因于胡济失期未至坑队友。但仔细回顾此战,或许并非如此,姜维失败——还真就只能怪自己遇到了邓艾。简要回顾:一般认为胡济未如期而至是主要原因,实则未必。256年,刚升大将军的姜维开始再次北伐。6月,他与胡济约定时间,会师于上邽;7月,姜维移兵祁山,见邓艾有备;于是,姜维攻南安,但邓艾已抢占武成山;地形已失,姜维连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取上邽。到段谷,姜维遭遇邓艾军,两军激战,胡济失机未至,姜维大败,“星散离落”,损失惨重!姜维大败,真的赖胡济吗?段谷之败,很可能赖不着胡济在汉中的胡济,要会合于上邽,只能从下辩走大道过来。姜维与邓艾作战的段谷在哪里呢?目前学术上尚有争议(一说在今天水东南,一说在清水东南)。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段谷在出山路取上邽的路上,不在大路上!因此,胡济要“如期”抵达段谷,就要先攻取上邽,否则,一旦不利,魏军把口一封,那汉中军也要全军覆没的!显然,既然是要会攻上邽,单以胡济一支军,是攻不破上邽守军的。而且,胡济得到的指令是会合于上邽,鬼知道你和邓艾在段谷就干上呢?此战后,姜维自贬职位,而胡济反升迁为右骠骑将军。此次大败,关键,还在于邓艾识破姜维计谋,料敌于先,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北伐进入高潮,姜维胃口巨大姜维的北伐,最初是在蒋琬、费祎的节制下展开的,规模不大。费祎死后,姜维亲自主持北伐,北伐进入高潮。从结果上看,姜维亲自主持的近两次北伐战果不错。陇西之战,斩首徐质,掠夺狄道三郡人口;洮西之战,更是大破王经,陇西动摇!姜维此时已升大将军,能协调更多资源北伐。上邽,关键处!此次北伐,姜维连续机动,但目标早就定下了:上邽!他或许企图先效法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佯攻于西,调动魏军后,夺取上邽!当时,陇西残破,陇西战场的魏军补给主要有三种方式:1、沿渭水由关中补给;2、找羌人换取;3、上邽屯田获取。(上邽经过司马懿时期的开发,上邽已是产量地)蜀军一旦攻取上邽,魏军由渭水的补给线会被威胁,而上邽产粮地将直接为蜀军所资!对蜀军来说,上邽与祁山一样,能通水路,一旦巩固此地,可以极大摆脱“蜀道难”的困扰,更从容对魏军作战!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正是春季,青黄不接,诸葛亮尽割上邽麦,只能起到破坏作用,但却无法食用!因此,当司马懿回军上邽时,诸葛亮只得返祁山,继续机动诱敌。而此次姜维北伐的时间,正是夏秋时节,以此地产麦为食,会和汉中军,攻略陇西!大将军姜维,胃口不小!料敌于先,占据先手邓艾上任后,魏军多认为姜维疲敝,不会马上发起大的攻势。但邓艾认为,姜维必来,而且是很快就会来:1、姜维有趁胜之势:洮西大败后,魏军伤亡惨重。姜维主力未受到打击,仍有趁胜之势;2、姜维有趁虚之时;魏军刚换将,补充士兵,磨合不够;姜维此时不攻,更待何时?3、姜维有机动之便:姜维军以水路协助运输,我军步行。姜维悠哉悠哉坐船上休息就能机动,我军要哭哈哈的步行!4、姜维有集中之利:姜维可集中大军选择攻击目标,而我军却有多处要点要守!5、姜维有粮草之优;自祁山而出,到处麦浪,补给方便;而我军在陇西只有靠找羌人买粮!邓艾积极备战,加固各处防御,控制机动部队,寻找制胜之机。从后来的情况看:邓艾也看出了要点:上邽。邓艾的先手,是姜维大败的关键!姜维的声西击东,打的就是魏军的软肋,也就是邓艾所说的:“要害多,分兵把守,姜维可专而为一”。因此,姜维企图以连续机动迷惑蜀军,集中主力趁虚攻取上邽!魏军的对策,要么分兵加强各处,要么判断准确,大兵阻击。分兵把守不现实。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曾劝司马懿留兵后路。司马懿就对张郃说:“蜀军精锐,我们分兵几处,打不过,只有集中大军,才能稳妥”。如果分兵,上邽依然很可能会被姜维军攻取。因此,邓艾只有及时看出蜀军机动目标,集中主力于上邽方向,才可能破坏蜀军计划!姜维山路行军,未多带辎重、粮草,显然,辎重、粮草,是要由从大道而来的胡济携带的!但是,姜维未抵上邽,在段谷就遇到了邓艾!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遭遇战!对姜维来说,这是遭遇战。但对邓艾来说,这可是早有准备的主动防御战!当姜维与邓艾在段谷遭遇时,胜负已分了!因此,段谷大败,赖不着胡济未至(胡济失期不至,值得批判!但这不是姜维败于段谷的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邓艾料敌于先,吃死了姜维!邓艾面对纷繁复杂的假象,能把握要领,占据先机,不愧良将!绝情谷一战,若一灯大师跟金轮法王一直打下去,最终胜负如何?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品《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一灯大师就是五绝之一的南帝,和金轮都是功夫鼎峰级别高手。如果俩个人在绝情谷一直打下去,个人认为金轮法王的功夫稍强些也就胜出!我们先把俩个人的各自武功具体分析一下,再进行PK!1一灯大师,五绝之一!一灯大师,俗名段智兴,也就是《射雕英雄传》出五绝之一的:南帝!既然是五绝之一,功夫自然不俗!一灯大师最擅长的功夫就是:一阳指。先天功和九阴真经!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一灯大师最拿手的绝技就是一阳指,还运用一阳指帮黄蓉疗过伤!这个一阳指,是大理段式家传绝技,运用内功通过手指点对方穴道,可快如惊雷,也可缓缓而就,挥洒自如,防不胜防啊!2金轮法王!在《神雕侠侣》中,初涉中原武林的金轮法王,那时还没炼成龙象般若功,在跟郭靖交手时,败于郭靖降龙十八掌的“飞龙在天”!作为密教金刚宗的代表人物,金轮法王在输给郭靖后,回到蒙古苦炼龙象般若功到最高境界——第九层,就觉得天下无敌了,就第一时间再踏中原武林!金轮法王,除了会龙象般若功,还会无上瑜伽密乘,还有五轮大转。这个龙象般若功,也是靠着高深的内功,使用时是排山倒海的气势,让对方输在凌厉的劲道之下。纵观在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反派人物中武功最强的数金轮法王了!!!3一灯大师pK金轮法王!在绝情谷,一灯大师跟金轮法王绝斗时,当时各自使用武功绝学:一阳指PK龙象般若功!关键时刻,年纪稍长的一灯大师头顶全冒白气,那是内功消耗太大的缘故。而金轮法王年轻,内功深厚又持久,源源不断……当时在场的黄蓉看到后,担心一灯大师受伤,就用计……总结:如果一灯大师与金轮法王一直打下去,结果是金轮法王胜出。一灯大师输在内力不济上!
4,王者荣耀挑战灭国的战场刺秦之帝大师难度怎么通关
刺秦之地,那一关也是挺难玩的。建议的升级符文再去吧。一个符文,在冒险模式里面可以加几百血或者几百攻击力法强什么的,所以,你的符文很低的话,去冒险模式会被秒!所以通关不了,建议弄合适的阵容,找合适的方法,带合适的符文!你好!刺秦之地,那一关也是挺难玩的。建议的升级符文再去吧。一个符文,在冒险模式里面可以加几百血或者几百攻击力法强什么的,所以,你的符文很低的话,去冒险模式会被秒!所以通关不了,建议弄合适的阵容,找合适的方法,带合适的符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5,新三国志姜维传南中之战怎么过
主攻最好给关索~战前给关索李广弓~弓骑兵.弩兵也就是关索.马忠别进入树林.张凝跑树林里打或者放毒..灭掉一队后孟获花髪来援 张嶷 vs.刘胄(敏捷果,选敌军强大者需只剩他才能单挑)此战只有张嶷、马忠、关索参战。先将好装备先给他们并多买一些米,因为南蛮兵不但攻击力强而且超爱用毒烟。第三回合花鬘出现,第八回合孟获出现。刘胄被挑死後敌人全军会混乱。若选敌军强大者,敌人会复活一次,且刘胄要等战场只剩他才能单挑击败否则无限复活,而且我军不能有任一人撤退。战後得南中马。是不是只有张嶷,马忠和关索三人。看攻略,单挑,等到孟获和花鬘来援是不是只有张嶷,马忠和关索三人。看攻略,单挑,等到孟获和花鬘来援
6,三国姜维传成都之战如何打根本打不过只要是时间问题求大神请
成都之战的难点在于boss战,刘关张加诸葛亮四个无双大员,如果你依然习惯用许褚的话,就坚持用吧,打关羽和张飞时很好用。龙在这一关是无敌的,所以稍微无视一下,如果你还是用消耗战的打法呢,属性就用木,如果想要速战速决,那武器属性可以用火。另外第一张地图的跳高部分是个难度,首先可以借助炮台做目标,冲刺跳跃飞上去。然后利用平台之间跳跃就可以了。难点:第一张地图的跳跃,和boss战的打法。可以根据你的手法选择属性,毕竟这一关我们不是打龙,总的来说,这关难度不大。讲解不够具体,如果仍然有问题,可以把具体问题再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希望能帮上你的忙。继丞相之遗志,讨窜汉之逆贼 克服中原,指日可待 汝等小儿,可敢杀我。 贼将早降,可免一死。 先帝之志,丞相之托,不可忘也! 丞相厚恩,维万死不能相报!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7,斗罗大陆魂师对决阵容搭配攻略有哪些
技巧一:以原著为参考组建阵容。技巧二:留意新手引导。技巧三:注意不同魂技之间的技能效果。游戏里面大佬还是占少数的,大部分都是平民小氯玩家,强大的魂师基本玩家也能抽到,比较好参考。斗罗大陆魂师对决是斗罗大陆的最新手游,游戏中玩家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的角色来组成不同的阵容,每个阵容有不同的优势,很多的玩家不知道阵容要怎么搭配,宁荣荣和奥斯卡,或者换鬼魅,这三个算是最百搭的卡,游戏里面大佬还是占少数的,大部分都是平民小氯玩家,强大的魂师基本玩家也能抽到,比较好参考。阵容搭配攻略:1、技巧一:以原著为参考组建阵容宁荣荣与奥斯卡,两位魂师的魂技能够为整个团队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奥斯卡的香肠为同伴提升大量的攻击力与魂力,让团队每一位魂师能快速积攒魂力释放魂技。另一方面,宁荣荣的强力辅助能够让团队每一位魂师先人一步,快速发起攻击。技巧二:留意新手引导在游戏初期随着新手引导的深入,逐渐会通过实战教学的方式,让各位魂师对魂师阵容搭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同时也将在帮助玩家组建一个初步的魂师队伍。通过唐三、小舞、大师组建的阵容,在实战中不仅能够让每位玩家了解到阵容搭配的大致方向,更重要的是在组建一个强力的阵容之后,在战斗时,魂技的释放先后顺序也将在指引中有所体现。技巧三:注意不同魂技之间的技能效果不同的魂师释放的魂技将会出现一定的技能效果,玩家们可以在【魂技预览】中进行详细了解,并根据不同魂技中附带的效果进行阵容搭配组合,以“让技能效果发挥最大化”为核心,构建出强力的魂师阵容。例如部分魂师的魂技将会对敌方施加“重伤效果”,通过上阵魂技为群攻有“破甲”效果的魂师,即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敌人造成成倍的伤害。
8,三国志11那个南郡争夺战怎么过关本人跪求攻略
其实这关不难,我胡乱玩了三次都失败了,才知道这关不像前面的简单,有点难度,后来好好认真考虑的一下才过关的,此后每次都很顺利过关。
但是你想要每回合的走势图,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曹军的走法是程序规定的,是不确定的,敌变则我必须变。
我尽力说的详细一些:
前两布很关键,第一步无需多说,距离尚远。第二布:除周瑜、黄盖之外的部队在曹仁与已建的火球(好像是升级后的)之间再建一个火球(目的是让曹仁对遭二次火攻),周瑜去点火(记住一定得周瑜去点火,他是火神,他一把火点下去伤亡是别人点火的两倍),然后黄盖在火圈外射一场曹仁(建议不用战法火矢,因为下一回合曹仁不是灭火就是远遁,而且攻城全靠战法,节约点好),最后再走另两对步兵队(后走是为了避免水火无情烧了自己人,同时避免先走万一占了黄盖的位置使其无法攻击到曹仁),这时候全曹军都在火中,好几个部队都已经被烧的差不多了,高防御力的曹仁10000戟兵也只剩2000-3000。。。
其后很遗憾无法为你详解,因为曹军的部队动向如何有很多种,火灭的时间也不一样。关键的地方和你说说:
一、灭曹操切不可硬攻,那厮的防御力太强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其他部队建造火球,周瑜(火神)点火,一次烧死2000多,几次就搞定了。。。
二、靠近江陵城时,小心城中
会出兵点燃火球拒敌,想想看他出来几个人点一个那玩意,自己方一下就得死上千人甚至更多,心疼啊!切记切记。。。
三、攻城时主要得靠周瑜点燃火球,那样对城池耐久的伤害会高达1000好几,跟撞车差不多了,很强的。。。
四、整个战役靠的就是三个(人数、金钱、气力),要人数靠得就是抗打,反正不能近战、要金钱主要就是见火球、气力呢,用来点火,尤其是周瑜的气力尤其重要,强烈建议周瑜部队千万别用火矢攻击曹军部队。
五、在刘备部队出现四、五个回合后还没攻下江陵,那你就重新开始吧!输定了,襄阳100%被刘备拿了。(不过希望你不会这样,但愿你看完后一次成功)
我最顺利的一次是在刘备军出现一个回合后攻下江陵的,攻襄阳的时候顺带着还把刘备部队烧的差不多。。。。。嘻嘻!
攻下江陵以后,火速赶往襄阳,记住能拦住刘备的井栏车就拦,拦不住就用火球在后面追烧,人追不到他,火球能追到嘛!燃烧好几格呢。(襄阳会出兵阻拦刘备军,通常是张辽,之后襄阳兵力不足,刘备的井栏对襄阳守军杀伤太大)
言尽于此,本人电脑中的三国志11年前已经删了,不然肯定再玩一遍,好好和你说说。其中有些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大体上还是不差的。自己再好好实践一下,过这关就一小case。
以上仅供LZ参考,不求追分,但愿对你有益!分享分享心得,祝你玩得开心。。。
文章TAG:
姜维传段谷之战攻略 七雄争霸过56到60层怎么布阵 我的武将是弓步弓步弓战力6900可 姜维传 段谷之战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