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装甲洪流,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作者:本站作者

1,前苏联的装甲洪流是什么

战斗机:在战争早期,德国的空军飞行员素质可以说是最高的,当时世界上空战王牌第一第二都是德国的,上百架的战绩。并且德国的战斗机Bf-109性能十分先进。后期德国的飞行员素质急剧下降,远不如盟国的力量。坦克装甲战:德国和苏联在美英法等国的封锁下,且装甲战术发展较完善。二战最厉害的坦克虎式,Is-3坦克,都是这两个国家的。后期,苏联的钢铁洪流震惊世界。关于海军,前期是英国,但最强的还是美国!美国现在的海军力量就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兵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就是中国,其次就是苏联。战争前期,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德国人!

装甲洪流,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2,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当年怕,的确是怕,但现在不怕了坦克海说白了就是兰开斯特方程式的体现,让你来不及打当年缺乏对抗手段,自然挠头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科技进步,精确制导武器越来越普及,火箭炮配合末敏弹,一个营一次齐射足以瘫痪半个师,更别说空中撒布器武装直升机配合其他反坦克手段和数据链,坦克海就是死路

装甲洪流,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3,为何有人说苏联的装甲装备超越德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为了解决上一次战争遗留给军事将领们困惑的,二战也不例外。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相互间大残杀,交战双方实力接近,运用的战争技术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消耗,从1915年起,战争进程胶着。号称一战“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余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30余万,,是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其次是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00万,伤亡70余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战争中,自古以来杰出将领赖以青史留名,自由驰骋的军事艺术平淡无奇,战争进程胶着失彩,就是靠机枪,堑壕,铁丝网给对方造成重大杀伤。经被历史学家称为巴黎和会签订的二十年休战协议,1939年战火重燃,这一次杰出的德国军事将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针对上一次大战机枪、堑壕、铁丝网造成的战争困局,以装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闪电战推出了新军事革命,让停留在过去战争记忆中的英、法、波兰、前苏联等国的军事将领惊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兰出现骑兵挥舞马刀向坦克冲锋,在法国出现士兵静静呆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德国钢铁洪流突然从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现;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前苏联几百万军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一触即溃,被分割、包围、被俘…二战以后,侥幸的战胜国们很长时间心有余悸,德国的钢铁洪流和闪电战带来的战局瞬间突变留下的记忆实在太深,纷纷强夺纳粹德国留下的军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战争经验,大力发展坦克技术,以前苏联的坦克为例,从T34开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级;资料显示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部署有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而北约的坦克数量最多只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么叫钢铁洪流。同时战场上山呼海啸,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的苏联士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国军队规模扩大到惊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国动辄养百万军队,认为这样就可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中崛起的伊拉克装备了数量惊人的苏式坦克,加上有战争经验的众多老兵,让周边的阿拉伯兄弟们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总统萨达姆倚仗麾下的钢铁洪流和百万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战文明世界的底线。大战前夕,各国军事评论家们吐沫乱飞,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战的好戏上场。然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再一次颠覆了军事评论家的战争记忆,让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也看得目瞪口呆,不难想象,如果苏美爆发常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隐形战机首先踹门打掉伊拉克的战争预警系统,几千公里外发射的战斧导弹摧毁萨达姆的战争指挥体系和防空体系,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树梢超视距攻击伊拉克的战车坦克,双方士兵连见面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说好的钢铁洪流呢?说好的军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战术呢?统统看不见战争就以伊拉克惨败结束…于是海湾战争后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现了,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隐形战机,精确打击,以争取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强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可能吗?《孙子兵法》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下一次战争的具体形态只有让下一次战争的胜利者告诉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为了解决上一次战争遗留给军事将领们困惑的,二战也不例外。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相互间大残杀,交战双方实力接近,运用的战争技术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消耗,从1915年起,战争进程胶着。号称一战“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余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30余万,,是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其次是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00万,伤亡70余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战争中,自古以来杰出将领赖以青史留名,自由驰骋的军事艺术平淡无奇,战争进程胶着失彩,就是靠机枪,堑壕,铁丝网给对方造成重大杀伤。经被历史学家称为巴黎和会签订的二十年休战协议,1939年战火重燃,这一次杰出的德国军事将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针对上一次大战机枪、堑壕、铁丝网造成的战争困局,以装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闪电战推出了新军事革命,让停留在过去战争记忆中的英、法、波兰、前苏联等国的军事将领惊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兰出现骑兵挥舞马刀向坦克冲锋,在法国出现士兵静静呆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德国钢铁洪流突然从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现;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前苏联几百万军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一触即溃,被分割、包围、被俘…二战以后,侥幸的战胜国们很长时间心有余悸,德国的钢铁洪流和闪电战带来的战局瞬间突变留下的记忆实在太深,纷纷强夺纳粹德国留下的军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战争经验,大力发展坦克技术,以前苏联的坦克为例,从T34开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级;资料显示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部署有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而北约的坦克数量最多只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么叫钢铁洪流。同时战场上山呼海啸,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的苏联士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国军队规模扩大到惊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国动辄养百万军队,认为这样就可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中崛起的伊拉克装备了数量惊人的苏式坦克,加上有战争经验的众多老兵,让周边的阿拉伯兄弟们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总统萨达姆倚仗麾下的钢铁洪流和百万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战文明世界的底线。大战前夕,各国军事评论家们吐沫乱飞,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战的好戏上场。然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再一次颠覆了军事评论家的战争记忆,让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也看得目瞪口呆,不难想象,如果苏美爆发常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隐形战机首先踹门打掉伊拉克的战争预警系统,几千公里外发射的战斧导弹摧毁萨达姆的战争指挥体系和防空体系,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树梢超视距攻击伊拉克的战车坦克,双方士兵连见面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说好的钢铁洪流呢?说好的军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战术呢?统统看不见战争就以伊拉克惨败结束…于是海湾战争后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现了,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隐形战机,精确打击,以争取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强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可能吗?《孙子兵法》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下一次战争的具体形态只有让下一次战争的胜利者告诉你……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还有这样的。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为了解决上一次战争遗留给军事将领们困惑的,二战也不例外。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相互间大残杀,交战双方实力接近,运用的战争技术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消耗,从1915年起,战争进程胶着。号称一战“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余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30余万,,是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其次是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00万,伤亡70余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战争中,自古以来杰出将领赖以青史留名,自由驰骋的军事艺术平淡无奇,战争进程胶着失彩,就是靠机枪,堑壕,铁丝网给对方造成重大杀伤。经被历史学家称为巴黎和会签订的二十年休战协议,1939年战火重燃,这一次杰出的德国军事将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针对上一次大战机枪、堑壕、铁丝网造成的战争困局,以装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闪电战推出了新军事革命,让停留在过去战争记忆中的英、法、波兰、前苏联等国的军事将领惊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兰出现骑兵挥舞马刀向坦克冲锋,在法国出现士兵静静呆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德国钢铁洪流突然从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现;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前苏联几百万军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一触即溃,被分割、包围、被俘…二战以后,侥幸的战胜国们很长时间心有余悸,德国的钢铁洪流和闪电战带来的战局瞬间突变留下的记忆实在太深,纷纷强夺纳粹德国留下的军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战争经验,大力发展坦克技术,以前苏联的坦克为例,从T34开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级;资料显示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部署有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而北约的坦克数量最多只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么叫钢铁洪流。同时战场上山呼海啸,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的苏联士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国军队规模扩大到惊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国动辄养百万军队,认为这样就可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中崛起的伊拉克装备了数量惊人的苏式坦克,加上有战争经验的众多老兵,让周边的阿拉伯兄弟们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总统萨达姆倚仗麾下的钢铁洪流和百万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战文明世界的底线。大战前夕,各国军事评论家们吐沫乱飞,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战的好戏上场。然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再一次颠覆了军事评论家的战争记忆,让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也看得目瞪口呆,不难想象,如果苏美爆发常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隐形战机首先踹门打掉伊拉克的战争预警系统,几千公里外发射的战斧导弹摧毁萨达姆的战争指挥体系和防空体系,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树梢超视距攻击伊拉克的战车坦克,双方士兵连见面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说好的钢铁洪流呢?说好的军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战术呢?统统看不见战争就以伊拉克惨败结束…于是海湾战争后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现了,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隐形战机,精确打击,以争取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强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可能吗?《孙子兵法》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下一次战争的具体形态只有让下一次战争的胜利者告诉你……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还有这样的。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1991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斯大林时代苦心经营的苏东体系彻底崩塌,而庞大的苏联帝国也就此解体成多个国家。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也被彻底肢解,几乎失去了对欧洲国家进行攻击的能力。在为苏联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苏联当年的陆军实力,放到现在如何?苏联陆军的实力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不依靠核武器情况下,单纯常规技术装备进行动员、短动员和兵营攻击的能力。其二,在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依靠核、常武器装备实施核突击和常规攻击的能力。从第一点来说,苏联武装力量毫无疑问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最强大的地面武力。其装备序列囊括超过200个就绪师和非就绪师,超过6万辆各种型号主战坦克,超过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的第三代坦克产量达到了全球所有第三代坦克产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对于拥有更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军、俄军和当今解放军来说,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也是极大的挑战。目前,美国陆军装备的M1系列主战坦克数量仅为2100辆左右,而武装直升机数量则为800余架。国民警卫队则装备有不超过1000辆主战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武装直升机。对于苏军来说,其装甲兵规模显然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全面战争。即使美军依靠装甲部队的优秀技战术水平和坦克性能可以在局部达成一定优势,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苏联陆军完全可以绕过美军各“装甲支撑点”,依靠大量装甲兵器摧毁美军脆弱的步兵旅级战斗队和中型旅级战斗队。而对于俄军和解放军来说,苏联陆军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有了战胜的希望。俄军目前装备有超过4000辆各型主战坦克,而库存数量则在4800辆左右。而俄军在进行一系列装甲单位升级后,其主战车型相比于冷战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随着3BM-46、3BM-48等一系列先进穿甲弹的服役,俄军装甲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在3千米距离交火的能力,有一定可能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而解放军目前则装备有超过4000辆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接近1000辆第二代、第一代改进型主战坦克,总体规模属世界第一。毫无疑问,凭借更为先进的装甲兵和炮兵力量,解放军在面对大兵团进攻时会更加轻松。而从第二点来说,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在苏联陆军的相关作战设想分析中普遍认为,苏军会在战役开始前将战术核武器下发到陆军师级,并且在战役前48小时投入110-160枚战术核武器作为核火力准备或打击关键目标。而苏军所有陆军师普遍列装的“蛙”系列远程地对地火箭、“圆点”系列战术导弹普遍支持这一战术的广泛应用。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战术核武器实力都无法和拥有超过12000件战术核武器的苏联相媲美,在核火焰的冲击下,几乎没有任何一只军队能够幸免遇难。综上所述,冷战末期的苏军是地面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为了解决上一次战争遗留给军事将领们困惑的,二战也不例外。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相互间大残杀,交战双方实力接近,运用的战争技术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消耗,从1915年起,战争进程胶着。号称一战“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余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30余万,,是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其次是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00万,伤亡70余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战争中,自古以来杰出将领赖以青史留名,自由驰骋的军事艺术平淡无奇,战争进程胶着失彩,就是靠机枪,堑壕,铁丝网给对方造成重大杀伤。经被历史学家称为巴黎和会签订的二十年休战协议,1939年战火重燃,这一次杰出的德国军事将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针对上一次大战机枪、堑壕、铁丝网造成的战争困局,以装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闪电战推出了新军事革命,让停留在过去战争记忆中的英、法、波兰、前苏联等国的军事将领惊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兰出现骑兵挥舞马刀向坦克冲锋,在法国出现士兵静静呆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德国钢铁洪流突然从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现;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前苏联几百万军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一触即溃,被分割、包围、被俘…二战以后,侥幸的战胜国们很长时间心有余悸,德国的钢铁洪流和闪电战带来的战局瞬间突变留下的记忆实在太深,纷纷强夺纳粹德国留下的军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战争经验,大力发展坦克技术,以前苏联的坦克为例,从T34开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级;资料显示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部署有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而北约的坦克数量最多只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么叫钢铁洪流。同时战场上山呼海啸,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的苏联士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国军队规模扩大到惊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国动辄养百万军队,认为这样就可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中崛起的伊拉克装备了数量惊人的苏式坦克,加上有战争经验的众多老兵,让周边的阿拉伯兄弟们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总统萨达姆倚仗麾下的钢铁洪流和百万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战文明世界的底线。大战前夕,各国军事评论家们吐沫乱飞,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战的好戏上场。然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再一次颠覆了军事评论家的战争记忆,让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也看得目瞪口呆,不难想象,如果苏美爆发常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隐形战机首先踹门打掉伊拉克的战争预警系统,几千公里外发射的战斧导弹摧毁萨达姆的战争指挥体系和防空体系,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树梢超视距攻击伊拉克的战车坦克,双方士兵连见面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说好的钢铁洪流呢?说好的军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战术呢?统统看不见战争就以伊拉克惨败结束…于是海湾战争后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现了,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隐形战机,精确打击,以争取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强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可能吗?《孙子兵法》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下一次战争的具体形态只有让下一次战争的胜利者告诉你……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还有这样的。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1991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斯大林时代苦心经营的苏东体系彻底崩塌,而庞大的苏联帝国也就此解体成多个国家。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也被彻底肢解,几乎失去了对欧洲国家进行攻击的能力。在为苏联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苏联当年的陆军实力,放到现在如何?苏联陆军的实力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不依靠核武器情况下,单纯常规技术装备进行动员、短动员和兵营攻击的能力。其二,在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依靠核、常武器装备实施核突击和常规攻击的能力。从第一点来说,苏联武装力量毫无疑问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最强大的地面武力。其装备序列囊括超过200个就绪师和非就绪师,超过6万辆各种型号主战坦克,超过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的第三代坦克产量达到了全球所有第三代坦克产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对于拥有更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军、俄军和当今解放军来说,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也是极大的挑战。目前,美国陆军装备的M1系列主战坦克数量仅为2100辆左右,而武装直升机数量则为800余架。国民警卫队则装备有不超过1000辆主战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武装直升机。对于苏军来说,其装甲兵规模显然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全面战争。即使美军依靠装甲部队的优秀技战术水平和坦克性能可以在局部达成一定优势,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苏联陆军完全可以绕过美军各“装甲支撑点”,依靠大量装甲兵器摧毁美军脆弱的步兵旅级战斗队和中型旅级战斗队。而对于俄军和解放军来说,苏联陆军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有了战胜的希望。俄军目前装备有超过4000辆各型主战坦克,而库存数量则在4800辆左右。而俄军在进行一系列装甲单位升级后,其主战车型相比于冷战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随着3BM-46、3BM-48等一系列先进穿甲弹的服役,俄军装甲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在3千米距离交火的能力,有一定可能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而解放军目前则装备有超过4000辆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接近1000辆第二代、第一代改进型主战坦克,总体规模属世界第一。毫无疑问,凭借更为先进的装甲兵和炮兵力量,解放军在面对大兵团进攻时会更加轻松。而从第二点来说,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在苏联陆军的相关作战设想分析中普遍认为,苏军会在战役开始前将战术核武器下发到陆军师级,并且在战役前48小时投入110-160枚战术核武器作为核火力准备或打击关键目标。而苏军所有陆军师普遍列装的“蛙”系列远程地对地火箭、“圆点”系列战术导弹普遍支持这一战术的广泛应用。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战术核武器实力都无法和拥有超过12000件战术核武器的苏联相媲美,在核火焰的冲击下,几乎没有任何一只军队能够幸免遇难。综上所述,冷战末期的苏军是地面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曼不群: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如果说二战中德国最强的将军是谁,那真不好说,但是要说最强的战略家那一定是曼施坦因了。二战刚开始他策划的白色方案就拉开了闪电战的序幕。他主张长距离大纵深直取波兰首都华沙,让军事实力号称世界第六的波兰在短短三周内就迅速沦陷。而在各国的军事家还没有从震惊中醒来的时候,号称陆军军事实力排名第一法国还在沉迷于堑壕战的时候,曼施坦因又拿出来了他的巅峰之作黄色方案——曼施坦因计划。仅用了十几天时间里,德国的装甲部队就横穿了整个法国,40万最精锐的英法联军被压缩到了一个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镇敦刻尔克。而在东线,曼施坦因的表现同样不俗。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中,曼施坦因担任第56军统帅,他带着它的部队4天就向苏联境内突进了200公里。次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更是打出了自己的封帅之战,以伤亡两万四千人的代价,攻克了号称不败要塞的塞瓦斯托波尔,20万苏联士兵被杀或者被俘。如果说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的话,那么次年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就是曼施坦因的封神之战。曼施坦因收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溃败下来的10万残军绝地反击,一举击败了士气正盛的50万苏军,遏制住了苏军的进攻势头。这一战不但让溃败的德军稳住了阵脚,避免了德军的全线崩溃,还重新夺取了重镇哈尔科夫,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库尔斯克战役埋下了伏笔。尽管战功赫赫,但是曼施坦因却一直不受希特勒喜欢,同样容克贵族出身的曼施坦因也有着自己骨子里的傲气,他也一直瞧不上这个奥地利出身的下士。在他撰写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他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希特勒的瞎指挥,盟友不给力还有队友的不配合。德国历史学家伯格曼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它的标题就已经说明了内容。”网友们也把它的标题戏称为《希特勒是个大撒比》《苏联除了人多啥也不是》《美国这个二五仔有本事出来单挑》。总结起来就是除了我以外都是撒比,只有我才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他也被网友戏称为曼不群。古不帅:海茵茨·威廉·古德里安。如果说曼施坦因是战略大师,那么古德里安就是一个战术大师。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敢说他比古德里安更加了解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在1933年,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的摩托化部队时大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在曼施坦因制定黄色方案时,曾亲自拜访古德里安询问装甲部队能否通过阿登森林,得到古德里安的肯定的答复后,曼施坦因才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在战场上,古德里安率领着他的装甲部队横冲直撞,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堡垒,在他的装甲部队面前敌军的防线被轻易刺穿。波兰战役中他仅用于了五天时间就切断了波兰走廊,在进攻法国时他率领的19军率先穿过阿登森林,然后一路贯穿整个法国,在装甲洪流面前,法国也仅仅支撑了三十天就沦陷了。毫无疑问,古德里安为德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遗憾的是古德里安一辈子也没能封帅,最高的军衔也只是大将。而与他并称三大名将的隆美尔和曼施坦因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古德里安未能封帅,除了时运不济外主要还是他自身的原因,与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种全能型选手不同,古德里安严重偏科,他对战场全局的把控并不如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莫不攻:沃尔特·莫德尔,他算是一个后起之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相比。但实际上莫德尔从资历和年龄上来说也并不晚,只是莫德尔更擅长防御战,在二战初期他与这些进攻型选手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与三大将相比,莫德尔更像一个传统的军事家,他没有古德里安的冒险,也没有曼施坦因的出奇制胜,他更注重于稳扎稳打,他喜欢搜集情报,在获得足够的情报的情况下他能够敏锐的发现敌人的薄弱点,然后针对其做出战略部署。在莫斯科战役中就很好提现出来了,德军战败后莱因哈特军团向向拉马河防线撤退,面对100万苏军的步步紧逼,负责撤退的莫德尔不但没有慌乱,还抓住苏军后勤不足的弱点组织了有效的反攻,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当然他自己的伤亡也不小。包括后来的后来为莫德尔赢得防御之狮美誉的勒热夫战役也是打的狠仗,他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硬抗住了苏联140万大军4次猛攻,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虽然没有打出曼施坦因那种神来之笔一样的战绩,但是也稳住了局势。在莫德尔崛起的时候,德国已经进入了防御阶段,所以莫德尔基本上都是打的防御战,所以它也被网友戏称为莫不攻。然而,事实上莫德尔也并不是只会防守,它还曾在古德里安的手下放过坦克师师长,作为古德里安的前锋同样也有不俗的表现,古德里安这样一个大前锋手下的小前锋说它不会进攻也实在是说不过去,只是他已经没有进攻的机会了而已。隆不在:这个当然是指的隆美尔,隆美尔的战绩我们就不用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为隆不在呢?其实这主要是,每到大战时,隆美尔总是莫名其妙不在现场。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隆不在。戈不灵:赫尔曼·戈林,在英法联军被压缩到敦刻尔克时,戈林声称只要他的空军出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结果导致33.6万人从德军眼皮子底下溜走。他还曾拍着胸脯向希特勒保证,德国本土永远不会遭到敌军空袭,否则他就就改名叫赫尔曼·迈耶,结果他就真成了赫尔曼·迈耶。苏联空军直接飞到了柏林上空,不但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还全部全身而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包围,戈林再次向希特勒保证德国空军有能力通过空投维持他们的补给,希特勒又相信了他的鬼话,命令保卢斯原地固守,结果导致第六集团军向苏联投降,保卢斯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投降的德国元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直升机只有在己方基本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的空军不能占据哪怕前线局部制空权,直升机就没什么用处。任何一种固定翼战机,打武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尤其是武直,只是一种配属武器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战中,西方装备了大量的武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苏联的装甲洪流。这是因为北约的坦克数量比较少,相对苏军是严重不足的。西方认为,华沙条约组织部署的师级单位数量是北约的两倍多,坦克更是达到北约的三倍多。冷战后期的勃列日尼夫时代,苏联拥有兵力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除此以外,苏联还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每年制造的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坦克没有代差,西方坦克性能只是占一些优势而已。由于双方坦克数量差距太大,一旦开战北约地面部队根本就挡不住万般无奈下,北约才大量装备武直用来对付苏联和华约的坦克,就这么简单。当时武直唯一的目标,就是反坦克,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原则上,如果敌人坦克部队没有装备野战防空体系,是无法对付武直的,甚至无法逃走。武直打坦克是立于不败之地,单机一次就可以消灭多辆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坦克部队同伊拉克坦克交手之前和同时,大量武直已经发动了打击。在短暂的地面战斗中,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摧毁了近300辆伊拉克坦克,自己伤亡轻微。这就是北约装备武直的目的。但是,北约是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时候,随便使用武直的。面对苏联的前线制空战机比如米格21米格29,武直简直就是活靶子。另外,苏军也装备大量野战防空武器,比如近距离防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对武直,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即便己方占据完全的优势,武直都会有损失。还有,苏联也不是傻蛋,它也装备了不少武直,最有名的就是米24,苏联生产了2000多架,主要装备欧洲。武直可以互相对抗,苏联的武直也可以抑制北约的武直。说来说去 ,北约的武直只有在己方占优势的时候,才能大规模使用。但这种场景较少,最大可能是苏军装甲部队全面进攻,北约被迫防御。这种情况下,北约武直其实很难升空的,一旦升空就比较危险。此时北约武直就是消耗品了,尽量消灭苏军坦克装甲车,在被击落之前能消灭多少算多少!所以,北约武直其实没有把握对付装甲洪流,只是尽力罢了。其实大家也不要神话武直,只是一种增强类型的武器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厉害的武直,就是它。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俄乌开打这两天,北约暂且还是暗流涌动 ,不敢明目张胆介入战争,如果俄罗斯再继续狠打乌克兰,北约有可能按耐不住 。那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为了解决上一次战争遗留给军事将领们困惑的,二战也不例外。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相互间大残杀,交战双方实力接近,运用的战争技术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消耗,从1915年起,战争进程胶着。号称一战“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余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30余万,,是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其次是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00万,伤亡70余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战争中,自古以来杰出将领赖以青史留名,自由驰骋的军事艺术平淡无奇,战争进程胶着失彩,就是靠机枪,堑壕,铁丝网给对方造成重大杀伤。经被历史学家称为巴黎和会签订的二十年休战协议,1939年战火重燃,这一次杰出的德国军事将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针对上一次大战机枪、堑壕、铁丝网造成的战争困局,以装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闪电战推出了新军事革命,让停留在过去战争记忆中的英、法、波兰、前苏联等国的军事将领惊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兰出现骑兵挥舞马刀向坦克冲锋,在法国出现士兵静静呆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德国钢铁洪流突然从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现;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前苏联几百万军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一触即溃,被分割、包围、被俘…二战以后,侥幸的战胜国们很长时间心有余悸,德国的钢铁洪流和闪电战带来的战局瞬间突变留下的记忆实在太深,纷纷强夺纳粹德国留下的军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战争经验,大力发展坦克技术,以前苏联的坦克为例,从T34开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级;资料显示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部署有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而北约的坦克数量最多只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么叫钢铁洪流。同时战场上山呼海啸,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的苏联士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国军队规模扩大到惊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国动辄养百万军队,认为这样就可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中崛起的伊拉克装备了数量惊人的苏式坦克,加上有战争经验的众多老兵,让周边的阿拉伯兄弟们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总统萨达姆倚仗麾下的钢铁洪流和百万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战文明世界的底线。大战前夕,各国军事评论家们吐沫乱飞,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战的好戏上场。然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再一次颠覆了军事评论家的战争记忆,让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也看得目瞪口呆,不难想象,如果苏美爆发常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隐形战机首先踹门打掉伊拉克的战争预警系统,几千公里外发射的战斧导弹摧毁萨达姆的战争指挥体系和防空体系,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树梢超视距攻击伊拉克的战车坦克,双方士兵连见面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说好的钢铁洪流呢?说好的军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战术呢?统统看不见战争就以伊拉克惨败结束…于是海湾战争后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现了,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隐形战机,精确打击,以争取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强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可能吗?《孙子兵法》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下一次战争的具体形态只有让下一次战争的胜利者告诉你……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还有这样的。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1991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斯大林时代苦心经营的苏东体系彻底崩塌,而庞大的苏联帝国也就此解体成多个国家。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也被彻底肢解,几乎失去了对欧洲国家进行攻击的能力。在为苏联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苏联当年的陆军实力,放到现在如何?苏联陆军的实力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不依靠核武器情况下,单纯常规技术装备进行动员、短动员和兵营攻击的能力。其二,在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依靠核、常武器装备实施核突击和常规攻击的能力。从第一点来说,苏联武装力量毫无疑问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最强大的地面武力。其装备序列囊括超过200个就绪师和非就绪师,超过6万辆各种型号主战坦克,超过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的第三代坦克产量达到了全球所有第三代坦克产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对于拥有更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军、俄军和当今解放军来说,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也是极大的挑战。目前,美国陆军装备的M1系列主战坦克数量仅为2100辆左右,而武装直升机数量则为800余架。国民警卫队则装备有不超过1000辆主战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武装直升机。对于苏军来说,其装甲兵规模显然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全面战争。即使美军依靠装甲部队的优秀技战术水平和坦克性能可以在局部达成一定优势,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苏联陆军完全可以绕过美军各“装甲支撑点”,依靠大量装甲兵器摧毁美军脆弱的步兵旅级战斗队和中型旅级战斗队。而对于俄军和解放军来说,苏联陆军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有了战胜的希望。俄军目前装备有超过4000辆各型主战坦克,而库存数量则在4800辆左右。而俄军在进行一系列装甲单位升级后,其主战车型相比于冷战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随着3BM-46、3BM-48等一系列先进穿甲弹的服役,俄军装甲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在3千米距离交火的能力,有一定可能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而解放军目前则装备有超过4000辆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接近1000辆第二代、第一代改进型主战坦克,总体规模属世界第一。毫无疑问,凭借更为先进的装甲兵和炮兵力量,解放军在面对大兵团进攻时会更加轻松。而从第二点来说,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在苏联陆军的相关作战设想分析中普遍认为,苏军会在战役开始前将战术核武器下发到陆军师级,并且在战役前48小时投入110-160枚战术核武器作为核火力准备或打击关键目标。而苏军所有陆军师普遍列装的“蛙”系列远程地对地火箭、“圆点”系列战术导弹普遍支持这一战术的广泛应用。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战术核武器实力都无法和拥有超过12000件战术核武器的苏联相媲美,在核火焰的冲击下,几乎没有任何一只军队能够幸免遇难。综上所述,冷战末期的苏军是地面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曼不群: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如果说二战中德国最强的将军是谁,那真不好说,但是要说最强的战略家那一定是曼施坦因了。二战刚开始他策划的白色方案就拉开了闪电战的序幕。他主张长距离大纵深直取波兰首都华沙,让军事实力号称世界第六的波兰在短短三周内就迅速沦陷。而在各国的军事家还没有从震惊中醒来的时候,号称陆军军事实力排名第一法国还在沉迷于堑壕战的时候,曼施坦因又拿出来了他的巅峰之作黄色方案——曼施坦因计划。仅用了十几天时间里,德国的装甲部队就横穿了整个法国,40万最精锐的英法联军被压缩到了一个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镇敦刻尔克。而在东线,曼施坦因的表现同样不俗。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中,曼施坦因担任第56军统帅,他带着它的部队4天就向苏联境内突进了200公里。次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更是打出了自己的封帅之战,以伤亡两万四千人的代价,攻克了号称不败要塞的塞瓦斯托波尔,20万苏联士兵被杀或者被俘。如果说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的话,那么次年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就是曼施坦因的封神之战。曼施坦因收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溃败下来的10万残军绝地反击,一举击败了士气正盛的50万苏军,遏制住了苏军的进攻势头。这一战不但让溃败的德军稳住了阵脚,避免了德军的全线崩溃,还重新夺取了重镇哈尔科夫,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库尔斯克战役埋下了伏笔。尽管战功赫赫,但是曼施坦因却一直不受希特勒喜欢,同样容克贵族出身的曼施坦因也有着自己骨子里的傲气,他也一直瞧不上这个奥地利出身的下士。在他撰写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他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希特勒的瞎指挥,盟友不给力还有队友的不配合。德国历史学家伯格曼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它的标题就已经说明了内容。”网友们也把它的标题戏称为《希特勒是个大撒比》《苏联除了人多啥也不是》《美国这个二五仔有本事出来单挑》。总结起来就是除了我以外都是撒比,只有我才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他也被网友戏称为曼不群。古不帅:海茵茨·威廉·古德里安。如果说曼施坦因是战略大师,那么古德里安就是一个战术大师。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敢说他比古德里安更加了解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在1933年,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的摩托化部队时大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在曼施坦因制定黄色方案时,曾亲自拜访古德里安询问装甲部队能否通过阿登森林,得到古德里安的肯定的答复后,曼施坦因才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在战场上,古德里安率领着他的装甲部队横冲直撞,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堡垒,在他的装甲部队面前敌军的防线被轻易刺穿。波兰战役中他仅用于了五天时间就切断了波兰走廊,在进攻法国时他率领的19军率先穿过阿登森林,然后一路贯穿整个法国,在装甲洪流面前,法国也仅仅支撑了三十天就沦陷了。毫无疑问,古德里安为德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遗憾的是古德里安一辈子也没能封帅,最高的军衔也只是大将。而与他并称三大名将的隆美尔和曼施坦因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古德里安未能封帅,除了时运不济外主要还是他自身的原因,与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种全能型选手不同,古德里安严重偏科,他对战场全局的把控并不如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莫不攻:沃尔特·莫德尔,他算是一个后起之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相比。但实际上莫德尔从资历和年龄上来说也并不晚,只是莫德尔更擅长防御战,在二战初期他与这些进攻型选手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与三大将相比,莫德尔更像一个传统的军事家,他没有古德里安的冒险,也没有曼施坦因的出奇制胜,他更注重于稳扎稳打,他喜欢搜集情报,在获得足够的情报的情况下他能够敏锐的发现敌人的薄弱点,然后针对其做出战略部署。在莫斯科战役中就很好提现出来了,德军战败后莱因哈特军团向向拉马河防线撤退,面对100万苏军的步步紧逼,负责撤退的莫德尔不但没有慌乱,还抓住苏军后勤不足的弱点组织了有效的反攻,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当然他自己的伤亡也不小。包括后来的后来为莫德尔赢得防御之狮美誉的勒热夫战役也是打的狠仗,他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硬抗住了苏联140万大军4次猛攻,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虽然没有打出曼施坦因那种神来之笔一样的战绩,但是也稳住了局势。在莫德尔崛起的时候,德国已经进入了防御阶段,所以莫德尔基本上都是打的防御战,所以它也被网友戏称为莫不攻。然而,事实上莫德尔也并不是只会防守,它还曾在古德里安的手下放过坦克师师长,作为古德里安的前锋同样也有不俗的表现,古德里安这样一个大前锋手下的小前锋说它不会进攻也实在是说不过去,只是他已经没有进攻的机会了而已。隆不在:这个当然是指的隆美尔,隆美尔的战绩我们就不用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为隆不在呢?其实这主要是,每到大战时,隆美尔总是莫名其妙不在现场。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隆不在。戈不灵:赫尔曼·戈林,在英法联军被压缩到敦刻尔克时,戈林声称只要他的空军出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结果导致33.6万人从德军眼皮子底下溜走。他还曾拍着胸脯向希特勒保证,德国本土永远不会遭到敌军空袭,否则他就就改名叫赫尔曼·迈耶,结果他就真成了赫尔曼·迈耶。苏联空军直接飞到了柏林上空,不但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还全部全身而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包围,戈林再次向希特勒保证德国空军有能力通过空投维持他们的补给,希特勒又相信了他的鬼话,命令保卢斯原地固守,结果导致第六集团军向苏联投降,保卢斯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投降的德国元帅。二战爆发的时候,苏联的装备是比德国先进很多的,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性能上都要超过德国。可是整个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死亡总数有866万,苏联虽然地方大,但是 人口并不多,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庞大了。二战前期,苏联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斯大林虽然为这场战争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当时的苏联军队刚刚经过大清洗,部队里面都是新兵,军事素质没有训练有素的德军高。而且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是二战的水平,但是作战模式却依然停留在一战。当时的苏联军队只知道一味向前直冲,根本不知道利用战术,管理和指挥上都远远落后于德国。当时德国两个人看守一个碉堡,苏联700个人,牺牲了600个人才将这个碉堡拿下。斯大林当时只知道下令,但是他对于基层和战士们的具体情况根本就不清楚。整个苏联军队上下全都是官僚主义,作战形式十分刻板,在德国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装甲洪流,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4,冷战时法国如何对抗苏联坦克洪流

没有办法对抗,整个北约组织都没办法,苏联自身的坦克保有量基本在7到8万辆,如果加上华约其他国家的话,估计有十几万辆,首先,T54/55大概有十万辆,T-62大概两万辆,T-64大概8000辆,T-72超过20000辆,T-80大约4500辆,LZ可以去看看81西方军演,你就会明白装甲洪流是什么意思了。当时苏联对于攻击西欧的计划是,从德国中部的富尔达沟发起进攻。就连当时的美国也承认:在欧洲大陆根本没有办法抵挡苏联的坦克攻势,如果开战,苏联将在几个月内占领整个欧陆。美国的A-10攻击机就是专门针对苏联的坦克海而研发的,但是当时的美国也没有把握用B-52和A-10挡住苏联的坦克。 有人说,装甲洪流纯粹胡扯,但是数据摆在面前,整个北约,包括欧洲本土和美国本土在内的坦克数量也没有人家苏联多,除非美国重新开始造M4谢尔曼……更不要说整个华约体系的坦克了,要不为什么人家苏联从70年代后就转入攻势,而美国转入守势了呢?就因为苏联的常规力量太强大了。苏联的装甲洪流之所以这么可怕,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美国无法把所有的飞机都运到欧洲来,可苏联却又办法让自己的飞机全都飞到西欧去,比如中国不一定会帮助苏联,但是绝不会让美国通过自己的领土捅苏联一刀。
文章TAG:装甲洪流  苏联的装甲洪流就问你们怕不怕  装甲  洪流  苏联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