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作者:本站作者

1,我国古代让官员们回家洗澡的假期叫

我国古代,让官员们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休沐”。休沐的意思是“休息和沐浴”,其出自《汉律》,原句如下:“吏员五日一休沐。”这句话的意思是:官员每五日休息一天,而这一天的时间,是用来沐浴更衣的。在古代,官员们是集中在衙门一起办公的,他们只能在衙门里睡觉、吃饭、办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回家的,但古人是长头发,梳洗比较麻烦,长时间不洗澡,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这种现象是不符合当时的礼仪制度的,所以从汉朝开始,朝廷就设置了“休沐”这个假期,其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2,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1、休沐在古代的意思是休息洗沐,同时也是休假的意思。有关“休沐”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据《汉律》记载,有关于朝廷官员的假期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也就是“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官员只要工作四天就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去洗澡休息。2、除此之外,据《史记》中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由此可见,在休息日,官员不但可以洗澡休息,还可以回家看望家人。而且除了“五日一休沐”的假期以外,还有冬至、夏至这样的节庆类别的假日。全部加起来,当时的官员一年有70天左右的假日。

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3,古人是如何休假的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就现代社区来说,沐浴和洗澡已经是一样的流程,基本上也就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古代,沐浴和洗澡还是有这较大区别的,我们可以详细来讨论一下。 概括一下,可以说洗澡是一个生活用语,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而沐浴是一种礼仪用语,用于比较正式的事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沐浴是指洗头洗身体,相当于泡澡,全身清理,十天半个月能沐浴一次已经算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而洗澡指的是洗手洗脚,比较生活性,基本上可以每天都清洗一下。 古代对待“沐浴”是很虔诚的。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古代沐浴是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制度,在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们必须在沐浴之后才能参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举办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员领导百姓进行斋戒。可以说,此时的沐浴,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净身。这种形式的沐浴,不但洁净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洁净了灵魂,让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一种纯洁与安宁。总体来说,洗澡是一种生活,而沐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礼仪。说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完记得关注哦,一起交流讨论!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就现代社区来说,沐浴和洗澡已经是一样的流程,基本上也就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古代,沐浴和洗澡还是有这较大区别的,我们可以详细来讨论一下。 概括一下,可以说洗澡是一个生活用语,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而沐浴是一种礼仪用语,用于比较正式的事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沐浴是指洗头洗身体,相当于泡澡,全身清理,十天半个月能沐浴一次已经算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而洗澡指的是洗手洗脚,比较生活性,基本上可以每天都清洗一下。 古代对待“沐浴”是很虔诚的。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古代沐浴是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制度,在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们必须在沐浴之后才能参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举办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员领导百姓进行斋戒。可以说,此时的沐浴,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净身。这种形式的沐浴,不但洁净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洁净了灵魂,让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一种纯洁与安宁。总体来说,洗澡是一种生活,而沐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礼仪。说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完记得关注哦,一起交流讨论!如今的我们有五一、清明三天假,国庆春节七天假。学生老师有寒暑假,平时每周还有周六日。在我国古代,假期制度是怎样的呢?1. 汉代以前汉朝以前并没有严格的假期制度,只可以请假,比如身体生病、比如父母去世等。但是诸如此类请假,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少则一俩月,多则两三年。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自己的位置早就被人顶替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为了保留势力,父亲去世以后就没有回去奔丧三年。所以不论是汉代前,还是汉代后都很少有官员愿意去请假。2. 汉代目前史料记载的,是汉代开始有假期制度的。可能是吸取前朝秦国的教训,也可能因为当时的官员吃住都不回家,皇上想让他们回家洗澡。所以就有了“沐休”,就是在这两天里回家洗个澡,休息一下。五天一休,和今天一样。另外,由于农业对我国影响深远,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也都会休息五天。还有一些探亲假之类的,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可以休几十天了,其实汉代的官员还是很幸福的。汉代为中国古代假期制度建立了基础,而后的朝代都根据其所进行改动。3. 唐宋。唐宋以前,假期制度和汉代也近似,也或许是那时候的社会都比较动乱,所以没有什么史料去详细记载假期。也没有很大的代表性。唐朝的假期改成了十天一休息,虽然从五天改为了十天,但新增了许多别的假期,比如每冬至、清明7天假,中秋、夏至3天假,还有许多类似的小假期,所以从整体上看,唐朝的假期也很多,官员们也很幸福。宋朝便是更幸福了,不但保留了唐朝的放假的节日,又新增了几个,一年休息一百多天不是梦啊。而且他们逢假必放,不加班。让现代人羡慕啊!4. 元明清元明清的人就要惨了,而且非常惨。元朝就只有16天假期,不过元朝并没有统治多少年,就改朝换代了。到了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一年休息18天,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日。后来增加了月假,一个月3天,一年有五十天可以休息。清朝也很少,一个月休息一天多,皇帝生日休息七天、冬至休息三天,春节休息几天,一年下来最多也就30天以上就是有书君总结的各朝各代的假期制度,看来哪个朝代越繁盛,哪个朝代的福利制度越好啊!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就现代社区来说,沐浴和洗澡已经是一样的流程,基本上也就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古代,沐浴和洗澡还是有这较大区别的,我们可以详细来讨论一下。 概括一下,可以说洗澡是一个生活用语,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而沐浴是一种礼仪用语,用于比较正式的事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沐浴是指洗头洗身体,相当于泡澡,全身清理,十天半个月能沐浴一次已经算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而洗澡指的是洗手洗脚,比较生活性,基本上可以每天都清洗一下。 古代对待“沐浴”是很虔诚的。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古代沐浴是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制度,在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们必须在沐浴之后才能参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举办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员领导百姓进行斋戒。可以说,此时的沐浴,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净身。这种形式的沐浴,不但洁净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洁净了灵魂,让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一种纯洁与安宁。总体来说,洗澡是一种生活,而沐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礼仪。说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完记得关注哦,一起交流讨论!如今的我们有五一、清明三天假,国庆春节七天假。学生老师有寒暑假,平时每周还有周六日。在我国古代,假期制度是怎样的呢?1. 汉代以前汉朝以前并没有严格的假期制度,只可以请假,比如身体生病、比如父母去世等。但是诸如此类请假,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少则一俩月,多则两三年。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自己的位置早就被人顶替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为了保留势力,父亲去世以后就没有回去奔丧三年。所以不论是汉代前,还是汉代后都很少有官员愿意去请假。2. 汉代目前史料记载的,是汉代开始有假期制度的。可能是吸取前朝秦国的教训,也可能因为当时的官员吃住都不回家,皇上想让他们回家洗澡。所以就有了“沐休”,就是在这两天里回家洗个澡,休息一下。五天一休,和今天一样。另外,由于农业对我国影响深远,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也都会休息五天。还有一些探亲假之类的,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可以休几十天了,其实汉代的官员还是很幸福的。汉代为中国古代假期制度建立了基础,而后的朝代都根据其所进行改动。3. 唐宋。唐宋以前,假期制度和汉代也近似,也或许是那时候的社会都比较动乱,所以没有什么史料去详细记载假期。也没有很大的代表性。唐朝的假期改成了十天一休息,虽然从五天改为了十天,但新增了许多别的假期,比如每冬至、清明7天假,中秋、夏至3天假,还有许多类似的小假期,所以从整体上看,唐朝的假期也很多,官员们也很幸福。宋朝便是更幸福了,不但保留了唐朝的放假的节日,又新增了几个,一年休息一百多天不是梦啊。而且他们逢假必放,不加班。让现代人羡慕啊!4. 元明清元明清的人就要惨了,而且非常惨。元朝就只有16天假期,不过元朝并没有统治多少年,就改朝换代了。到了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一年休息18天,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日。后来增加了月假,一个月3天,一年有五十天可以休息。清朝也很少,一个月休息一天多,皇帝生日休息七天、冬至休息三天,春节休息几天,一年下来最多也就30天以上就是有书君总结的各朝各代的假期制度,看来哪个朝代越繁盛,哪个朝代的福利制度越好啊!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古人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讲卫生,从对洗澡的重视便可以看出。汉律,五日一赐休,得以归休沐出谒。——《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洗澡假是源自于汉朝,只是针对官员的一种假期,期限是工作五天后有一天时间是专门用来洗澡的。在先秦时期洗澡更是一种礼仪,孔夫子觐见鲁国君主之前每次都要沐浴更衣,即使上午回来下午还要去,中午还要沐浴更衣一遍,当然特殊情况列外。直到后来地方官员进京面见天子述职时也保持着这一礼仪。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礼记·内则》古代人针对洗澡还专门制定了一套流程,“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不仅如此,古代还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沐浴露”,不过多是以草药制成,出来清洁以外还带有驱寒、预疾、香体等作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浴池,唐朝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的浴池还参杂了政治因素,参考杨贵妃给她干儿子安禄山洗礼,具体就不过多介绍了,华清池也是在唐明皇和杨贵妃之后才出名的,白居易一诗《长恨歌》中曾写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南宋时,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了煤炭,所以热水浴池开始在城镇中普及,热水浴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能消费得起的项目。明朝时期部分地区到了农历六月六男女老少以及家畜都会聚集到河里去沐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是古代人民利用天然资源预防疾病的典型例子,清朝时期澡堂子开始流行,以京津为代表,据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还曾体验了一把搓背和足疗,并且亲自提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清末到民国的一段时间内老北京的泡澡堂子就已经成为老少爷们离不开的项目了。中国的沐浴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头百姓,都有自己独特的沐浴文化圈。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就现代社区来说,沐浴和洗澡已经是一样的流程,基本上也就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古代,沐浴和洗澡还是有这较大区别的,我们可以详细来讨论一下。 概括一下,可以说洗澡是一个生活用语,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而沐浴是一种礼仪用语,用于比较正式的事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沐浴是指洗头洗身体,相当于泡澡,全身清理,十天半个月能沐浴一次已经算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而洗澡指的是洗手洗脚,比较生活性,基本上可以每天都清洗一下。 古代对待“沐浴”是很虔诚的。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古代沐浴是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制度,在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们必须在沐浴之后才能参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举办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员领导百姓进行斋戒。可以说,此时的沐浴,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净身。这种形式的沐浴,不但洁净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洁净了灵魂,让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一种纯洁与安宁。总体来说,洗澡是一种生活,而沐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礼仪。说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完记得关注哦,一起交流讨论!如今的我们有五一、清明三天假,国庆春节七天假。学生老师有寒暑假,平时每周还有周六日。在我国古代,假期制度是怎样的呢?1. 汉代以前汉朝以前并没有严格的假期制度,只可以请假,比如身体生病、比如父母去世等。但是诸如此类请假,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少则一俩月,多则两三年。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自己的位置早就被人顶替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为了保留势力,父亲去世以后就没有回去奔丧三年。所以不论是汉代前,还是汉代后都很少有官员愿意去请假。2. 汉代目前史料记载的,是汉代开始有假期制度的。可能是吸取前朝秦国的教训,也可能因为当时的官员吃住都不回家,皇上想让他们回家洗澡。所以就有了“沐休”,就是在这两天里回家洗个澡,休息一下。五天一休,和今天一样。另外,由于农业对我国影响深远,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也都会休息五天。还有一些探亲假之类的,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可以休几十天了,其实汉代的官员还是很幸福的。汉代为中国古代假期制度建立了基础,而后的朝代都根据其所进行改动。3. 唐宋。唐宋以前,假期制度和汉代也近似,也或许是那时候的社会都比较动乱,所以没有什么史料去详细记载假期。也没有很大的代表性。唐朝的假期改成了十天一休息,虽然从五天改为了十天,但新增了许多别的假期,比如每冬至、清明7天假,中秋、夏至3天假,还有许多类似的小假期,所以从整体上看,唐朝的假期也很多,官员们也很幸福。宋朝便是更幸福了,不但保留了唐朝的放假的节日,又新增了几个,一年休息一百多天不是梦啊。而且他们逢假必放,不加班。让现代人羡慕啊!4. 元明清元明清的人就要惨了,而且非常惨。元朝就只有16天假期,不过元朝并没有统治多少年,就改朝换代了。到了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一年休息18天,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日。后来增加了月假,一个月3天,一年有五十天可以休息。清朝也很少,一个月休息一天多,皇帝生日休息七天、冬至休息三天,春节休息几天,一年下来最多也就30天以上就是有书君总结的各朝各代的假期制度,看来哪个朝代越繁盛,哪个朝代的福利制度越好啊!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古人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讲卫生,从对洗澡的重视便可以看出。汉律,五日一赐休,得以归休沐出谒。——《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洗澡假是源自于汉朝,只是针对官员的一种假期,期限是工作五天后有一天时间是专门用来洗澡的。在先秦时期洗澡更是一种礼仪,孔夫子觐见鲁国君主之前每次都要沐浴更衣,即使上午回来下午还要去,中午还要沐浴更衣一遍,当然特殊情况列外。直到后来地方官员进京面见天子述职时也保持着这一礼仪。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礼记·内则》古代人针对洗澡还专门制定了一套流程,“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不仅如此,古代还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沐浴露”,不过多是以草药制成,出来清洁以外还带有驱寒、预疾、香体等作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浴池,唐朝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的浴池还参杂了政治因素,参考杨贵妃给她干儿子安禄山洗礼,具体就不过多介绍了,华清池也是在唐明皇和杨贵妃之后才出名的,白居易一诗《长恨歌》中曾写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南宋时,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了煤炭,所以热水浴池开始在城镇中普及,热水浴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能消费得起的项目。明朝时期部分地区到了农历六月六男女老少以及家畜都会聚集到河里去沐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是古代人民利用天然资源预防疾病的典型例子,清朝时期澡堂子开始流行,以京津为代表,据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还曾体验了一把搓背和足疗,并且亲自提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清末到民国的一段时间内老北京的泡澡堂子就已经成为老少爷们离不开的项目了。中国的沐浴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头百姓,都有自己独特的沐浴文化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起假期我们都很兴奋,据说前一段时间有些地区在讨论每周四天半工作制。不过,后来也不了了之了。那么古代公务员是怎么休假的呢?秦代无法定节假日,官员很苦逼,百姓很自由秦代没有法定节假日,未见具体的休假制度。那么如果公务员有事怎么办呢?需要提前请假,比如要结婚生孩子等,就要提前告知上级部门,经过皇帝或者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才能离开岗位。公务员还是挺惨的,一直就是坐班啊。但是,民间就放羊了,很随意。汉代始有休假的雏形据《汉律》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归谒亲。”这个就有点像现在周末的意味了。这是因为当时的官员小吏统一在衙门里办公和吃住,没有特殊允许不能随便溜回家打牌、玩游戏的,哈哈!平常不回家,也有问题,衣服不能不换啊,否则就馊了。于是政府就规定五天回去换一次衣服,洗洗澡,刮刮胡子,打扫一下个人卫生,这些干完了就可以在家干点儿别的了。想一想比秦代的公务员幸福多了。唐朝延长了工作日,但是有了“黄金周”到了唐代,休假的规定有了新规,该“五日休沐”为十日一休的“旬假”。或许这也是唐朝出现盛世,GDP大增的原因吧,这都是干出来的。延长工作日看起来比较惨,但是作为补偿,皇帝老儿给了大家“黄金周”,可以有一周的时间去长安大街上溜达,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唐朝有三个“黄金周”,分别是春节、冬至、清明,各休七天。另外,还有“小黄金周”,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等等,只要有节气都可以休假3天。我们看了真是羡慕嫉妒恨啊。那时的假期还没完,还有呢,还有探亲假、拜扫假,天数都相当多。据说父母居住在3000里以外的三年有30天探亲假,500里以外,每五年有15天。据杨联陞在《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中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假日多得几乎不用上班了。哈哈!到了明朝公务员就不如唐朝了,假期少了。据《古今事务考》载:“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也就是这些节日共计18天,还有每月三天的例行假,一共也50多天。清朝延承明朝,后效仿西方清朝基本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清末,受西方影响,假日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假,变为周日休假。说完古代的公务员,顺便也提一下隋唐的学生吧隋唐之时,官方有全国最高的“国子监”。当时为了培养人才,国子监就有严格的休假制度。那时就有一种叫旬假,类似于我们的周六日,但是十天休息一天。这种假对于家在京城的学生可以回家看看,与父母团聚。外地的就没办法了,只能大街上溜达一下,游游逛逛。参考文献:《乌鲁木齐晚报》,2018年10月
古代“星期”一词都没有出现,何来星期天一说,但是休假的基本章程还是有的,只是各朝代不尽相同罢了。在古代,官员休假通常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休息。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作例假,也就是正常工作期间的休息,如同现代的“周双休”;二是事假,也就是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才可以请假,如:直系亲人病故、自己身体病重等;三是节庆假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中、端午节等。工作例假1、秦汉《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早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官员就有明显的休假制度,明确规定官员上5天班,接着就可以休假一天。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洗洗澡,调换一下穿过的脏衣服,与亲人小聚,处理处理家中事宜等。如果按照6天休一天,一年365天,共计可休60天。2、唐代《假宁令》记载:官员休旬假。相对于秦汉,唐代官员的休息差不多缩水了一半,实施的“旬假”制度。即:连续工作9天,才会有1天的休假时间。3、宋代宋代依旧沿袭的是唐代官员的工作休假制度,即:每旬一日。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休假3天。4、元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形式,所以取消了先前历朝的旬假休假制度,全年休假仅有16天。5、明代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所以当有官员提出,恢复唐宋时期的例假制度时,便被皇上臭骂一顿。因此,当时的明朝没有平时的工作例假制度。待朱元璋和朱棣死后,“旬假”制度才开始出现,即:每月可休假3天。再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每年可休假18天。6、清代清代基本沿袭的是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因此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星期休假1天制度,也被清政府借鉴使用,直至影响到现代。事假1、秦汉秦汉时期官员请事假,称为“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即作战归来,国家给予将士的特别休假,而休假长短并没有明显规定。赐告,即正常请事假批准的假期。同时,汉代又明确规定,事假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罢免官职。但是,官员守孝的假期并不在事假之列。2、唐代唐代事假,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对于婚、丧、探亲等事假,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 里以外的,每五年有15天。再如:儿子冠礼3天假、亲戚儿子冠礼1天假,子女婚事9天假,丧假文官需休官三年守孝、武官假期100天,皇帝诞辰3天等等。3、明清有父母丧假3年,其它所有事假一概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皇上进行特批。节庆假日1、秦汉《周礼.春官》周代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秦朝和两汉时期,对于夏至、冬至两大节庆都非常重视,当天会举办祭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而不参加当天祭神活动的官员,就会享受节庆假日福利。但是,具体休息几天,并没有明确的记载。2、唐代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放假时间则以《假宁令》的通告为主,有点类似后世的放假通知。如:春节、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各2天;中秋、夏至、腊八各3天等。同时,学生还专门有田假15天、授衣假15天。3、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宋代时,夏至节庆官员有3天休假。但是,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是有7天。同时,宋代各类节庆假日有54个,比唐代还要多1项,但是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自由活动,而其余的36个节庆,官员是需要出席相应的节庆活动的,以示与民同乐。4、明代明代时期,节庆假日少得可怜,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三种,一年共3天。后来,由于官员反映较多,又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有1个月时间。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古代官吏开始有休假制度,并且有明文规定的休假,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能休五天。同时还享有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还可以请假,但请假超过三个月可以免官,上级或皇帝特批的除外。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的完善。唐朝时期的休假制度更加的人性化,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和节令假外,还非常细致的规定了“婚假、“探亲假”、“病假”、“丧假”等等。并且已经建立了退休制度,就是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上经常看见官员“致仕”。宋朝的官吏是最幸福的,他们的法定休假时间是每年六十八天,其中包括节令假三十三天。最可喜的是春节假期,从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整整一个月呀。这样宋朝官吏的休假时间就达到九十八天,差不多休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简直没谁了,幸福吧?明朝的休假制度跟宋朝比就弱多了,全年假期只有五十四天。具体是每月三天旬假,加上节令假十八天,比宋朝少了近一半。清朝的休假制度沿袭的明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因为受西方制度的影响,把每月三天的旬假改为了七天一休的周日休假。从整个中国古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立开始直至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改进,逐步人性化的合理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未来的休假制度将会更趋完美。洗澡在现代就是日常行为,要说多久洗一次澡?的确不好回答,有的人一天洗十几次,有的人三五天不洗一次,洗不洗,主要在于心情,而不在于时间的久与长!(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但是,既然说到古代多久洗一次澡,显然题主是个内行,知道古代洗澡不易,都需要时间规定“多久洗一次澡!”古代洗澡其实是一种奢侈行为,是有等级区分的,普通人能不洗就不洗,大冬天没个取暖设备,贸然洗澡都得冻病了,古代生病是大事,医疗条件有限,搞不好就得要了小命,徐达不是背上起了个疖子就挂了吗?那么贵族阶层多久洗一次澡呢?在秦汉时期有“隔三差五”的区别,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而且是放假给你洗,必须洗,特别是一些京城的官员,经常入宫见皇帝,搞得身上味味的确实不太合适。而且古代有面见君王沐浴的传统,孔子面见周天子,就是先洗澡,再觐见,显得重视庄重,毕竟冒死洗个澡,无论如何不能再挑理了。到了唐代,可能大家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医疗水平提高,偷着洗澡的多了起来,就有了十天洗澡的规定。古代的皇帝洗澡简直就是享受,这种在普通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帝王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就有完整的洗澡沐浴设施――二川融融,流入宫墙,其实说的就是洗澡设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则是皇宫内的人洗澡过后排水的情况,其实这里还说明了阿房宫洗澡设施的规模,放个水渭河水都随之上涨,吓人不?现代式的澡堂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在宋元时期,当时洗澡、搓背的公共浴室已经出现,里面还有剃头修脚的服务,与现在已经没有差别了!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就现代社区来说,沐浴和洗澡已经是一样的流程,基本上也就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古代,沐浴和洗澡还是有这较大区别的,我们可以详细来讨论一下。 概括一下,可以说洗澡是一个生活用语,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而沐浴是一种礼仪用语,用于比较正式的事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沐浴是指洗头洗身体,相当于泡澡,全身清理,十天半个月能沐浴一次已经算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而洗澡指的是洗手洗脚,比较生活性,基本上可以每天都清洗一下。 古代对待“沐浴”是很虔诚的。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古代沐浴是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制度,在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们必须在沐浴之后才能参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举办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员领导百姓进行斋戒。可以说,此时的沐浴,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净身。这种形式的沐浴,不但洁净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洁净了灵魂,让人的身体和灵魂达到一种纯洁与安宁。总体来说,洗澡是一种生活,而沐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礼仪。说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完记得关注哦,一起交流讨论!如今的我们有五一、清明三天假,国庆春节七天假。学生老师有寒暑假,平时每周还有周六日。在我国古代,假期制度是怎样的呢?1. 汉代以前汉朝以前并没有严格的假期制度,只可以请假,比如身体生病、比如父母去世等。但是诸如此类请假,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少则一俩月,多则两三年。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自己的位置早就被人顶替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为了保留势力,父亲去世以后就没有回去奔丧三年。所以不论是汉代前,还是汉代后都很少有官员愿意去请假。2. 汉代目前史料记载的,是汉代开始有假期制度的。可能是吸取前朝秦国的教训,也可能因为当时的官员吃住都不回家,皇上想让他们回家洗澡。所以就有了“沐休”,就是在这两天里回家洗个澡,休息一下。五天一休,和今天一样。另外,由于农业对我国影响深远,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也都会休息五天。还有一些探亲假之类的,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可以休几十天了,其实汉代的官员还是很幸福的。汉代为中国古代假期制度建立了基础,而后的朝代都根据其所进行改动。3. 唐宋。唐宋以前,假期制度和汉代也近似,也或许是那时候的社会都比较动乱,所以没有什么史料去详细记载假期。也没有很大的代表性。唐朝的假期改成了十天一休息,虽然从五天改为了十天,但新增了许多别的假期,比如每冬至、清明7天假,中秋、夏至3天假,还有许多类似的小假期,所以从整体上看,唐朝的假期也很多,官员们也很幸福。宋朝便是更幸福了,不但保留了唐朝的放假的节日,又新增了几个,一年休息一百多天不是梦啊。而且他们逢假必放,不加班。让现代人羡慕啊!4. 元明清元明清的人就要惨了,而且非常惨。元朝就只有16天假期,不过元朝并没有统治多少年,就改朝换代了。到了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一年休息18天,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日。后来增加了月假,一个月3天,一年有五十天可以休息。清朝也很少,一个月休息一天多,皇帝生日休息七天、冬至休息三天,春节休息几天,一年下来最多也就30天以上就是有书君总结的各朝各代的假期制度,看来哪个朝代越繁盛,哪个朝代的福利制度越好啊!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古人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讲卫生,从对洗澡的重视便可以看出。汉律,五日一赐休,得以归休沐出谒。——《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洗澡假是源自于汉朝,只是针对官员的一种假期,期限是工作五天后有一天时间是专门用来洗澡的。在先秦时期洗澡更是一种礼仪,孔夫子觐见鲁国君主之前每次都要沐浴更衣,即使上午回来下午还要去,中午还要沐浴更衣一遍,当然特殊情况列外。直到后来地方官员进京面见天子述职时也保持着这一礼仪。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礼记·内则》古代人针对洗澡还专门制定了一套流程,“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不仅如此,古代还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沐浴露”,不过多是以草药制成,出来清洁以外还带有驱寒、预疾、香体等作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浴池,唐朝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的浴池还参杂了政治因素,参考杨贵妃给她干儿子安禄山洗礼,具体就不过多介绍了,华清池也是在唐明皇和杨贵妃之后才出名的,白居易一诗《长恨歌》中曾写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南宋时,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了煤炭,所以热水浴池开始在城镇中普及,热水浴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能消费得起的项目。明朝时期部分地区到了农历六月六男女老少以及家畜都会聚集到河里去沐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是古代人民利用天然资源预防疾病的典型例子,清朝时期澡堂子开始流行,以京津为代表,据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还曾体验了一把搓背和足疗,并且亲自提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清末到民国的一段时间内老北京的泡澡堂子就已经成为老少爷们离不开的项目了。中国的沐浴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头百姓,都有自己独特的沐浴文化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起假期我们都很兴奋,据说前一段时间有些地区在讨论每周四天半工作制。不过,后来也不了了之了。那么古代公务员是怎么休假的呢?秦代无法定节假日,官员很苦逼,百姓很自由秦代没有法定节假日,未见具体的休假制度。那么如果公务员有事怎么办呢?需要提前请假,比如要结婚生孩子等,就要提前告知上级部门,经过皇帝或者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才能离开岗位。公务员还是挺惨的,一直就是坐班啊。但是,民间就放羊了,很随意。汉代始有休假的雏形据《汉律》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归谒亲。”这个就有点像现在周末的意味了。这是因为当时的官员小吏统一在衙门里办公和吃住,没有特殊允许不能随便溜回家打牌、玩游戏的,哈哈!平常不回家,也有问题,衣服不能不换啊,否则就馊了。于是政府就规定五天回去换一次衣服,洗洗澡,刮刮胡子,打扫一下个人卫生,这些干完了就可以在家干点儿别的了。想一想比秦代的公务员幸福多了。唐朝延长了工作日,但是有了“黄金周”到了唐代,休假的规定有了新规,该“五日休沐”为十日一休的“旬假”。或许这也是唐朝出现盛世,GDP大增的原因吧,这都是干出来的。延长工作日看起来比较惨,但是作为补偿,皇帝老儿给了大家“黄金周”,可以有一周的时间去长安大街上溜达,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唐朝有三个“黄金周”,分别是春节、冬至、清明,各休七天。另外,还有“小黄金周”,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等等,只要有节气都可以休假3天。我们看了真是羡慕嫉妒恨啊。那时的假期还没完,还有呢,还有探亲假、拜扫假,天数都相当多。据说父母居住在3000里以外的三年有30天探亲假,500里以外,每五年有15天。据杨联陞在《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中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假日多得几乎不用上班了。哈哈!到了明朝公务员就不如唐朝了,假期少了。据《古今事务考》载:“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也就是这些节日共计18天,还有每月三天的例行假,一共也50多天。清朝延承明朝,后效仿西方清朝基本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清末,受西方影响,假日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假,变为周日休假。说完古代的公务员,顺便也提一下隋唐的学生吧隋唐之时,官方有全国最高的“国子监”。当时为了培养人才,国子监就有严格的休假制度。那时就有一种叫旬假,类似于我们的周六日,但是十天休息一天。这种假对于家在京城的学生可以回家看看,与父母团聚。外地的就没办法了,只能大街上溜达一下,游游逛逛。参考文献:《乌鲁木齐晚报》,2018年10月谢谢邀请:查看了一下资料;古代有星期,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代表一周七天,秦汉时期,除了节假日,平时五天里休息一天……谢谢??????

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4,中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中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休沐。“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洗澡观念早在我们国家的先秦时期就有了,到了汉代官员们有专门的洗澡假期叫做“休沐”,也就是说官员们工作5天以后可以有一天的休假专门用来洗澡。所以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休。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并臻完备,正是沐浴深入到社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总结,作为定制为世人所遵循,这在世界沐浴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注重沐浴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沐浴的历史发展: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据史书记载,公元334年,东晋石虎在邺城盖了“龙温池”,这是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临潼闻名中外的温泉浴室“华清池”,则建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至16世纪,我国的公共浴室就相当普遍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沐浴
文章TAG:我国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  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我国  古代  官员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