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鱿鱼游戏》爆火 押送犯人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

为什么有的犯人赴刑场时是被执法人员全程架起来的?

为什么有的犯人赴刑场时是被执法人员全程架起来的

我参与过犯人执行枪决的现场,以下内容一般人都没有见过,我来个最权威、最客观的回答:一般犯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是非常严重的暴力犯罪,我记得我曾经参与的那次,罪犯就是因为当了上门女婿,然后处处受气,把女方一家灭门,最后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那么犯人被押赴刑场,是怎么被架起来的呢?期间有什么秘密呢?听我娓娓道来。

1,一般判决死刑(立即执行)到真正的枪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短则1年,长则2-3年,因为一般判处死刑的一审都是在各中级人民法院,而一审过后,可能涉及到被告上诉到省法院,即使没有二审,也要报省法院复核后,最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发现案件有问题,可能会提审、重审、再审,时间非常漫长。2,罪犯被判处死刑后,一般关押在公安看守所,而不是在监狱,罪犯会穿红色的衣服,和其他罪犯区别开。

同时,最高院也会直接派人到看守所对这位死刑罪犯进行调查讯问,充分了解案情。当时我在看守所,就遇到了穿“奶奶灰”的最高法的工作人员。等待一切都调查清楚,最高法核准完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签发执行死刑命令,一般下了命令后,1周内就执行了。3,然后,执行死刑的主体,一般是作出判决的中级人民法院的法警支队(之前是武警执行)。

在各级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都有一帮特殊的警察,专门负责执行死刑。等待中院接到命令以后,中院会将执行死刑的命令交付给法警支队,具体由法警支队负责实施。在具体实施之前,中院要会同公安、检察、交通等部门进行场地安全勘察和交通保通、安全保卫等工作进行沟通协调。而中院法警支队呢?会和各基层法院的法警大队协调,抽调警力,做好执行死刑的安全保卫工作。

4,执行死刑的时间的前一天,公安看守所的民警,会和死刑罪犯沟通,甚至要让家属和其见面、通话,同时会给死刑罪犯做一顿好吃的,死刑罪犯想吃啥,基本都能满足,同时还会给死刑罪犯留下遗嘱和遗言,一般罪犯在这个时候都会痛哭流涕,民警也会安抚一下情绪,做一下心理疏导。5,这一天要执行死刑,死刑罪犯一早就会被叫醒,中院的法警支队的人早早就到了看守所。

然后民警们负责给死刑罪犯带铐子,脚上和手上单独带,这个铐子和一般铐子不一样,是那种很重的,需要手动上锁去“拧”的铐子,要上两次才能上好,很麻烦,但是这个铐子一旦上了,罪犯是不可能脱逃的。然后手上的铐子属于背铐,一般用警绳将罪犯“绑起来”,给罪犯带上头套,黑色眼罩,然后由负责押解的若干法警直接押上囚车,将罪犯直接从公安看守所押赴刑场,这也回答了楼主一开始的问题。

6,刑场附近的路早就被控制了,一般是由公安的交警直接把囚场附近的路封掉,其他车辆和人都进不去。公检法的人全部到齐,检察院的人负责法律监督,还有法医,有些时候还会联系好火葬场的人等着,同时家属在外面等着,所有人都等待着囚车赶赴刑场。7,囚车到达刑场,罪犯直接被押解警察押下囚车,周围全是执勤的、负责安保的警察,然后下命令让罪犯跪下来,负责执行开枪任务的是中院法警支队的警察,一般有2—3个人,主要分为主射手、副射手,然后整个过程非常非常快,快到可能罪犯都没有反应过来,执行人员一般拿手枪,从后面对准脑袋“呯、呯”两枪,罪犯倒地。

然后法医第一个过来验尸,确保罪犯是否死亡,如果没有死亡,副射手还会直接上前,补上几枪,确保罪犯死亡。然后检察院和法院的人上前看,是否死亡,确保死亡。最后,由法院的同志抬尸体,抬到车上,让外面的家属将尸体领走,如果家属没有来,直接开车将其拉到火葬场。8,再最后,就是打扫刑场。整个过程需要全部结束,所有的人员才能撤离。

执行死刑的整个过程大概就是这样,死刑在我国是最严重的犯罪,有些地区已经实行了“注射死刑”,但是该方式成本高,费用高,一般在十几万以上,所以并没有在全国实行。创作不易,感兴趣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转发哦!(我是法律大V鹏,一名高校教师、律师,专注高考、职业规划、公考、教育领域,立志帮助孩子们成长的创作者,欢迎关注交流。

在押解特殊身份的死刑犯去刑场的时候,会加派人手吗?

会。不过这些年也没什么“特殊身份”的犯人就是了。一般来讲,提押一个极刑犯需配三个法警,押解过程中,犯人身边随时有两个FJ,防止犯人有异常举动。提去刑场的时候,也就是早上7点半提出来的时候,要把死镣换成法绳。其中一位FJ抓犯人的颈绳,两人左右抓住犯人手臂,防止犯人有异常举动。这个押解动作是有规范技巧的,而且不止一种。

在特定的姿势下,尤其是被两个人用押解动作控制住,犯人除非有变形金刚的血统,否则就算是蝙蝠侠那样的也未必挣得脱。而且他们都是配备全套警械和武器的,能够保证押解工作的安全。基本上每一次出任务,FJ方面都至少出动一个支队。再加上其他相关警力,人数不少。为了防止意外,如果真有特殊身份的犯人,会加派人员执行押送工作。

但具体加派多少人就不固定了。验明正身是在到达刑场以前,这时就开始绝对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犯人。到达刑场后,会把犯人交给“架手”,也是至少两位,将犯人押到预定位置,令其跪下,背对射手。如果犯人这时还挣扎,架手是可以采取强制手段的,或者说这时架手制服犯人的惟一手段就是“强制”,怎么强制咱就不说了,总之是为射手制造射击条件,犯人如无法采用跪姿的,可以让两个架手架立,也可用坐姿,还可以用凳子。

然后架手退出射击线。之后由监督人员录像,执行管理人员发令:立姿装弹——预备——射击——退出射击线——验枪——关保险。点背的犯人可能会听到全部命令,但也就坚持几分钟而已。射手不止一批,还有一批预备射手,再加上其他警力,这时候就算打个小型攻坚战也马马虎虎了。而且,押解人员这时候是不会撤离的。他们要一直等到犯人尸体被移送。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说到押送犯人,水浒传想来大家一定都看过,水浒中有很多押送犯人的场面,比如林冲被刺配沧州,武松发配孟州,就是把犯了法的犯人从一个地方押送到边疆等偏远的地方去服役充军等,途中为防止犯人逃跑,政府会派官差一路押解护送犯人到目的地,押送犯人通常一名罪犯由两名衙役押送,犯人一路要披枷带锁,衙役虽无需带枷,但和犯人一样,都必须步行到边关,忍受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折磨。

押送目的都是当时极为偏远的地区,好像宋朝时网红流放点沧州、海南等,明朝多为云贵地区,清朝则是宁古塔,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偏远,人烟稀少,来回大都数都是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之久,古代的交通又极为不便,没有火车飞机大轮船,这一路上就像“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般。在很多人看来这的确是件苦差事,按理说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去做,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古代押送犯人其实是件挺受欢迎的事,可算是个肥差,有很多衙役都会争着去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押送犯人“油水很大”!古代的衙役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衙门里的各种体力活就先不说,还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抓捕逃犯,县太爷家里的私事也经常要劳烦衙役,而衙役获得的回报却与付出的劳力根本不成正比。

压抑属于古代衙门中的最底层,收入极其微薄,每天几文钱的收入,一年也就几两的收入,养家糊口都难,所以对于一些有好处的差事,衙役们自然都不会拒绝。押送犯人虽然要经历一些长途跋涉之苦,但却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金钱,看过水浒就知道,很多犯人的家属为了让犯人少受些苦,通常会给衙役一些报酬,用钱贿赂负责押解的衙役,让衙役一路上对犯人好点,犯人的亲属会给衙役一些好处,或者这些犯人本身就很有钱会给衙役一些金银货物,而这些报酬通常比衙役在衙门里的工资要高很多。

如果碰到家里比较有钱的犯人,那就更舒服了,一些有钱的家属为让犯人少受点罪,甚至会打点好犯人一路的行程,出门用马车,不用步行跋涉,到了比较繁华的城镇,住客栈,喝好酒,吃好菜好肉,伙食不知道要好多少,这就相当于一趟免费的旅游,比呆在衙门里的待遇要好得多。不仅免了衙门里乱七八糟的体力活,还被好吃好喝招待,还有更多的收入,而且出门在外,不用受衙门里条条框框的约束,是相对自由很多的,虽然要忍受些奔波之苦,但相比而言利要远远大于弊,衙役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押送犯人也是一件肥差啊!总的来说,押解犯人这门差事虽然看着很苦, 但其中的好处也是很多的,起码比呆在衙门里要强的多。在衙门里被捕头、县太爷呼来喝去还不如押送犯人。在押送路上两个衙役押着一个披枷带锁的犯人,危险系数很低,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追捕逃犯,并能得到平日里根本没有的不少的额外收入,一路伙食也挺好,不受衙门拘束,自由,而且时间也很长,唯一可能要忍忍的就是跑路的幸苦,孰轻孰重衙役们不会分不清,所以这门差事是很受衙役欢迎的。

在死刑犯被枪毙的最后一刻,执法人员为了顺利执刑会安慰犯人吗?

那时候,我们县死刑犯多由武警二中队执行,二中队退役的一个叔叔后来在采购站工作,我们爱听他讲抓坏人的故事,其中就讲到了执行枪决任务。他说,无论多么穷凶极恶的犯人,临死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当人看,该保障的权利给予保证,有时候,也会在行刑前,安慰他们,以平复他们的心情,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记得有个女犯叫“节连梅”,恰好,我们邻居也姓节,因为跟女犯同姓,搞得我看到他也居然有点害怕,这是后话,我们先说说“节连梅”——那个退役武警说,节连梅的罪行是用老鼠药毒死了他的丈夫,据说是因为忍受不了长期的家暴,而家暴这事儿又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她毒死亲夫却是证据确凿的,所以很快判了死刑。

在等待行刑审核的日子里,还算平静,执行前会见家属时,看到了两个孩子,情绪忽然激动起来,嚎啕大哭,害得女警们都流了眼泪。激动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公判大会会场,一个劲儿的念叨,说自己太冤,给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临上刑车前,我们的女警告诉她,你别闹,你一哭闹,孩子更难受,别吓着孩子好吗?她忽然安静下来,只默默的流泪……我们的女警拿了精致的木梳,一寸一寸的给她梳头,梳了很久,帮她整理衣领,轻轻的抚摸她的后背,对她说: 我们都理解你的心情,你要好好的上路。

她点点头,说谢谢。那个女犯临刑前的样子我好像看过,在南关水道窑厂执行的,她下车前还扫了一眼人群,无数个面孔,却没有一张脸,是她的孩子,这世上,再也不会有人叫她妈妈,她的孩子,也永远失去了妈妈。人生在世,要懂得不和烂人纠缠,必要时远离或报警,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烂人同归于尽,是不明智的。但事到临头,谁又能完全清醒?武警退役叔叔说,其实,要被执行的人,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是怕死的,也都有很多话想说,到生死分界线上,很多话说了也没有用了。

有个抢劫犯用锤子杀害了一个老人,只得到了五块钱。临刑时,他哭得直不起腰来,脑袋快趴到车顶上了,我们的法警把他的脑袋扶起来,对他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到了,他含糊不清的说:别让俺娘看见。临死的时候,他惦记的是他娘,而他杀死的老人,又是谁家的父亲呢?他是被拖下车的,他的两条腿软得像泥巴,浑身散发着屎尿味道,枪一响,他就向前扑倒在地上,好像终于不用直起身子了,趴在地上的样子好像终于如愿以偿。

死刑犯被五花大绑已经无法逃跑,为什么还需要两名法警左右押着?

死刑犯被五花大绑已经无法逃跑,为什么还需要两名法警左右押着?犯罪嫌疑人被初审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告人上诉于上级人民法院。终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移送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死刑”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初审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负责执行死刑命令。人民法院执行法警从羁押死刑犯的看守所提人并“验名正身”。

行刑当天,凌晨6点整,死刑犯会以什么样的状态等待武警押送刑场?

一个战友,他所在的连队执行的就是监狱警戒任务。据他所说,监狱的犯人会分不同的监所服刑。而死刑犯作为重点看守对象,一般都会设置重重关卡,并由重兵把守。他曾执行过一次死刑犯绑缚刑场的任务,那场面让他至今难忘。执行死刑的一般程序:执行死刑前2个小时左右,由法警到监所提出犯人。这个时候,武警一般都会把犯人的脚镣手铐取掉,换成用绳索五花大绑,并用绳子捆住犯人的裤腿(特意针对大小便失禁),而后,由公、检、法共同对死刑犯验明正身,并宣读死刑判决书,再由犯人自己画押确认。

随后,监狱会给犯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作为犯人的最后一顿饭,可以由犯人自己提出要求,也可以由监狱自行提供)。完成以上程序后,监狱一般都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犯人见家人亲属最后一面,交待后事,这个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死刑犯此时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其实死刑犯在得知自己判决书的那一刻,就已经明白自己的死罪难逃。

有的犯人在临刑前,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淡定,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只能坦然面对。但大部分死刑犯在被提出监狱时,就已经吓得身体如筛糠,心里崩溃,有的甚至屁滚尿流。等到与家属见面时,都会表现出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情景。大部分死刑犯面对作为人的最后一顿饭时,都是吃不下的。有的犯人则会提出抽一根烟或者喝口水。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再多安慰与悔恨都是无助的。死刑犯的前一天:在大多数人看来,处决死囚只需一枪或者一个针剂,但事实并非普通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临刑前一天,管教干部一般都会进到号子里转转。这是因为一旦终审裁定下达,监狱就会在管理上采用预案了。先是调号(房),这一夜管教干部必须要进号。基本上是轻刑犯负责看死刑犯,防止他们自残、自杀或者伤害他人。

再就是,几乎所有的死囚在临刑前,都会给家人写遗书,即使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也会请别的犯人代写。也有的会整夜一言不发,也有的会哭。死囚临刑前的那一夜是很震撼人心的。出于人道,这时候基本上会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想吃什么就给他们做什么,想抽烟也会无条件地供给,但酒是不能喝的。可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吃下去,也没有人能睡得着。

他们大多都在给家人写遗书,不停地写。几乎所有的死刑犯都是瞪着眼到天亮,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后记:许多死刑犯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忠厚,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可实际上,他们在作案时却穷凶极恶,视人命如草芥。就是这样的人,在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内心的那种因为极度恐惧而导致五官扭曲和精神崩溃的场景也时有发生。

据一名老兵讲述,他在执行一次押解死刑犯任务时,这名犯人在听到对自己的宣判后,当即口吐白沫,瘫倒在地,他和另外一名战友根本扶不起来,犯人的两条腿就像是不听话似的不停的打摆。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如此恐惧死亡的人,在绑架、杀害一名儿童时,不管孩子如何撕心裂肺地呼喊,他都麻木不仁,十分残忍。在死刑犯与家属诀别后,犯人即被押送上车,赶赴刑场。

以前都是枪毙,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出于人道主义,现在大多是注射死刑,这也保留了死刑犯作为人的最后体面。总结:其实,大多数死刑犯在真实的面对死亡时,当初犯罪时的嚣张与疯狂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恐惧。最后,一声枪响或者一针毒剂结束一个罪恶的生命,随后法医验尸,全程完!人,无论任何时候,千万不要以身试法,父母给了生命,是让你来体验这世间的精彩,而不是让你作奸犯科,草菅人命的。

古代发配犯人到边关,衙役是不是也要同行押送?来回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非常受罪?

犯人发配边关,来回一去数千里,在古代确实是一件十分受罪的事情,但即便如此,衙役们还是抢着去。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古代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一个情节就是,犯人们因获罪,而被发配边关,这种刑罚,称之为“流放”。相对于直接处以极刑而言,流放就要好上不少,毕竟性命尚在,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不过这流放也并不好受。

古代流放犯人的地点,一边是偏远未开发的地区,唐朝时,一般以流放到岭南为主,而到了清朝,由于不少地方已经被开发,因此,大名鼎鼎的“宁古塔”就成了流放之地。无论是岭南,还是宁古塔,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环境恶劣,还有一个就是,路途十分遥远。如唐朝时的岭南,是指如今广东、广西以及海南部分区域,而著名的宁古塔,则是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两个地方,都在地图的边沿区域。

包括一些其他的流放之地,如房陵(今湖北十堰)、黔州府(包含重庆、贵州、湖北、湖南等部分区域)等,在古代而言,都是路途遥远的所在。少则一两千里,多则几千里,如果算上来回,那这路途真的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不同于我们现代,古代没有太多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即便是有马匹之类的,单作为犯人,肯定没这个待遇,因此,绝大多数犯人在被流放的时候,都要靠着两条腿,一路走向那几千里之外的受刑之地。

犯人们如此,那衙役们呢?是不是也要押送同行呢?答案是必须要去的。作为大小衙门最底层的“公务人员”,古代的衙役们是各种政令下达后,最终的执行者和落实者,依靠千千万万的衙役,朝廷和地方的种种举措,才能有效的实施。自然而言,在一个犯人被宣判为流放之后,陪着这名犯人上路的,就是衙门里的衙役。前文讲过,古代流放之地路途遥远,来回数千里那是常有的事情,同时,古代的各种设施较为落后,即便是有类似于驿站之类的中转之地,但那是给朝中大臣或者传递情报使用的,作为犯人和衙役,是不能住在这里的。

那一路上如何解决食宿问题,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具体的做法很简答,那就是风餐露宿。也就是说,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至于吃的,同样也是,能喝口热水,吃口热乎饭,在途中都不是随时随地能做到的。更多的,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是吃的,还是住的,亦或是路上花费的功夫,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数千里的距离,在古代可真不是容易的事。

如此辛苦,那可不可以不去?不可以,押解犯人是朝廷公务,作为朝廷的“公务员”,违抗皇命,胆敢罢工,那就是自寻死路。因此,这份押解犯人的差事,但凡谁被指派上,那绝对是跑不了的,去也的去,不去也的去,由不得衙役自己。路途遥远,一路舟车劳顿,吃不好住不好睡不好,按理说,这种苦差事理应能躲就躲,但实际上,这种“苦差事”,很多衙役却挤破头的抢着去干,甚至为了争一个名额,还大打出手。

是不是很奇怪?但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叫做无利不起早。要详细了解这其中缘故,还要从衙役这个古代特有的工种讲起。衙役,顾名思义,就是在衙门里的差役,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在衙门里,供各级官员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的人员。既然被驱使奔走,那就说明,衙役是在衙门中地位最底下的人,事实上,以清朝的衙役为例,其来源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父子相承,父亲干这个,儿子日后同样干这个;另外一种,就是从市井民间临时招募,等公差结束后,该干嘛干嘛去。

因此,这些人的地位,自然不会高,清代的衙门里,对衙役有内外班之分,内班包括门子、侍役等,而外班,则有三班和仵作、粮差等。押送犯人的衙役,就是出自于三班之中,隶属外班。但不管是外班还是内班,这些人虽说在衙门内部有高低之分,但是皆为贱役,在当时,但凡稍微有点别的门路,都不会让家里的孩子去干衙役。所以,所招募上来的衙役,大多是一些市井中的无赖之徒,这些人尤其善于依仗官府之势,并与贪官恶吏相互勾结,为害乡里,在清朝中晚期,这种情况尤其常见。

同时,这些衙役的俸禄极低,比如清朝时期,衙役的年薪,只有三到十二两银子,算下来的话,每天也就几文钱的收入,这点钱,吃顿饭都勉强。俸禄不够吃的,这些衙役就会想方设法地从别的渠道增加收入,而这些渠道,那可就多了去了。最大的收入就是规费,规费的名堂更多,比如某地发生一桩杀人案件,从接到案件开始,到勘探现场,再到审结案件,衙役们可以向当事人收取的规费,能达到数万钱,如果遇到有钱的当事人,那就更多了。

最主要的是,这些规费,在古代是合法的,古代的很多州县都有一个默认成规的条例,就是对于向当事人收取的车费、茶水费等,均属于“正常收费”,只要衙役不堂而皇之的借机勒索,都“无伤大雅”。借助这些规费,有些大城市的衙役,一年的额外收入,能达到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而在这些收入之中,押送犯人,就是典型的“油水”工作。

首先,押送犯人朝廷会有一定的补贴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差旅费”,补贴的标准不算太高,但要比只在衙门当差多一点。同时,朝廷也会根据犯人的数量,给与一定数额的路上花销,虽说古代的犯人没什么人权,但基本的吃饭,还是有的。不过,这部分费用,大多被衙役克扣,毕竟犯人已经是戴罪之身,饿上几顿也不能怎么着,所以,衙役们就会能“节省”就“节省”。

其次,这是重要的收入途径能够得上流放这个罪的,大部分不是市井小民,像那些犯了小偷小摸的罪犯,一般都关押在当地,再或者大一点的罪,比如作奸犯科,能处决就处决了,犯不上劳心费力的把他们流放。而能被处流放之罪的,要么是朝中官员,要么是地方上的人物,再不济,也是个有点名气的人,这些人,都是衙役们的最爱。为何?因为能从这些人身上,榨出油水。

只要稍微有点经济能力,这些犯人的家属亲友,都会“打点”一下衙役,怎么打点,自然是用银子,而这就是衙役们另一个重要的收入渠道。比如在《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提前对衙役进行打点后,之后一路都顺风顺水,不仅吃喝拉撒样样到位,甚至衙役对宋江的态度,都十分不同。两个公人自说道:“我们虽是吃了惊恐,却赚得许多银两。

”---水浒传还有就是武松,在其被发配孟州时,虽然武松没钱,但有人为他打点,因此,一路上衙役也并没有过多为难他。这种例子,在古代各个时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管皇帝姓什么,这种规矩,几乎从来没变过,打点衙役,让自己的亲人在路上好受点,成了古代人尽知的事情。因此,这个打点,就是让衙役对押解犯人这份苦差事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有道是无利不起早,平时收入不高的衙役,看着能轻易到手的银子,哪有不要的道理?最后,即便是遇到没钱的犯人,衙役们也有“乐趣”前文讲过,衙役们收受犯人家属的打点,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数额大小不一,总之是其收入的途径之一,但有时也会遇到穷犯人。

毕竟不是每个犯人都有钱,也不是每个犯人都有能力打点,遇到这种犯人,衙役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要知道这可是朝廷公差,怎容一个小小的衙役挑肥拣瘦?但即便如此,衙役们也有一定的乐趣,当然,这种乐趣是建立在犯人的痛苦之上的。在水浒传中,卢俊义被发配至沙门岛时,就是这种情况,卢俊义没钱打点,朝廷派发的路上花销,把衙役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受不到额外好处的衙役,就在一路上,开始了对卢俊义各种的折磨。

比如不等卢俊义受刑的伤好,就马上上路,路上又只给卢俊义吃残羹剩饭,还有,就是把路上所用的衣包雨伞等杂物,全部让卢俊义背着。可怜卢俊义,原本是小有富贵的财主,却遭到这两个衙役的百般羞辱,但即使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卢俊义道:“小人今 日受刑,杖疮疼痛,容在明日上路。”薛霸骂道:“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晦气, 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 摆!”卢俊义忍气吞声,只得走动。

行出东门,董超、薛霸把衣包雨伞,都挂在卢员外枷头上。---《水浒传》这只是衙役们的“乐趣”之一,如果押解的犯人中,有姿色尚可的女犯人,那就更让衙役们有乐趣可言了,这些曾经是官太太或者富贵人家出身的大小姐,平日里见到见不到,如今却成为了任自己侮辱的对象,这种事情,让一些别有用心的衙役,上赶着去干这份“苦差”。

而那些可怜的女囚犯,一路上可以说是受尽这些恶差衙役的羞辱,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纵然是万般不愿意,又能如何呢?总之,在古代如果发配犯人到边关,作为衙役是必须要同行押送的,主要原因是这项工作是朝廷分派的公差,不去就是违抗朝廷的指令,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过,纵然这份差事因路途遥远而十分辛苦,但衙役们还是对此趋之若鹜,毕竟这里面有很多能增加其收入的地方,对于日常俸禄很低的衙役来说,一趟辛苦的背后,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TAG:《鱿鱼游戏》爆火  押送犯人游戏  鱿鱼  游戏  押送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