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大明王朝游戏下载 游戏大明王朝

作者:本站作者

国内有哪些电视剧可以媲美《权利的游戏》?

国内有哪些电视剧可以媲美《权利的游戏》

我觉得没有。这不是看不起国内的电视剧。从国内的电视剧来说,没有出现很好的剧本,很多大爆的电视剧的剧本有一定局限性,传递的感情过于单一。《权利的游戏》包涵的情感很多,很让人热血沸腾。而且制作并比不上《权利的游戏》,平均一集600万美元左右。国内的剧…大部分都钱都给了演员,经常出现的三毛钱特效,让人很出戏。

最重要的是演员…有的为了明星的影响力,选择一些演技尴尬的明星,根本看不下去啊。从个人的观看体验来说,看《权利的游戏》一般不敢干别的事情,因为下一秒不知道死的是谁,就好像高数课,错过一点,你就听不懂了。同样,就是因为剧情紧凑,才会认认真真看心情,才会被它吸引。国内的大部分电视剧,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大明王朝1566》和《万历十五年》有没有一点点联系?

《大明王朝1566》和《万历十五年》有没有一点点联系

公元1566年,是大明嘉靖四十五年,也是嘉靖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随着嘉靖的驾崩,海瑞出狱,而张居正作为万历的帝师,开始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公元1572年,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公元1587年,是大明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海瑞去世、戚继光去世,而张居正已经去世了五年。

当世间已无张居正,当海瑞、戚继光、李贽纷纷谢幕,大明无可奈何的走向了深渊。年份,只是一个符号。这两年相差21年,二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历史上只不过是一瞬,但黄仁宇却从1587年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看到了整个中国帝制时代。从1566到1587,张居正中兴大明的改革随着自己的离世戛然而止,万历亲政后,随着清算张居正改革也付之流水。

海瑞虽然是天下儒家道德典范,但终究无法适应大明官场,抱负无法伸展,仅仅被树立成了大明的一个模范招牌成为全国的典范。李贽试图改革儒家,最终被捕入狱,最终自尽。戚继光,一代注重战术的名将,有《练兵实纪》、《绩效新书》传世,这是大明规范的军事手册,为大明军队的正规化提供了可能。然而随着张居正的被清算,失去后台的戚继光也迅速失势,包括他的“戚家军”。

《大明王朝1566》可以看作《万历十五年》的前传,是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的成长,而《万历十五年》则是《大明王朝1566》的结局,张居正也好,海瑞、戚继光也罢都没能拯救大明。这只是大明本身的问题吗?《万历十五年》由此追溯了我国整个帝制时代的症结。记得十几年前《大明王朝1566》播出后,网上一直在传《大明王朝1587》,但始终没有下文,或许刘和平认为大明官场他已经再《大明王朝1566》中写尽了吧。

琅琊榜中的权谋与逻辑水平,是否已经超过了大明王朝1566?

琅琊榜中的权谋与逻辑水平,是否已经超过了大明王朝1566

《琅琊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但是单论权谋和逻辑水平,是完全不能够和《大明王朝1566》相比较的。说到底,《琅琊榜》和《大明王朝1566》是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因为《琅琊榜》更偏文学性质,有点类似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挑动的是人的感情,会让人喜欢上某个人物,而《大明王朝1566》则不一样,它是为了反映现实的,让大家思考一些东西。

最简单的,看《琅琊榜》的时候,你是很难与现实联系起来。因为《琅琊榜》的人物是过于理想化的,即使《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怕也是赶不上梅长苏的。梅长苏几乎无所不能,兄弟是禁军统领兼武功高手,恋人是拥兵十万的将军,身边各种人才应有尽有。试问在一个王朝太平的时候又怎么会允许有这样一个人存在?琅琊阁本是江湖组织,又怎么能够对朝廷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太子和皇子居然会相信“得麒麟才子者得天下”。

在古代的时候,谁要敢说这种话,估计会被株九族的。文学作品容易忽视的便是自然规律。比如梅长苏建立一个如此大的组织,需要多少时间,需要钱财。他年纪不到40岁,如何服众?《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海瑞,只能穿粗布衣服,只能吃自己妻子为他准备的干粮。押送粮草的时候,他遇到齐大柱结婚的时候,也只能送几个铜钱。自己母亲大寿,他也只能买二斤肉。

在北京做官的时候,家里也只有破棉被。《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皇帝看上去最厉害,但是还得靠着严阁老帮着自己弄银子,帮自己摆平那些和自己作对的官员;严嵩执掌内阁20年,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海瑞看上去天不怕,地不怕,可是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还时不时被自己的母亲嫌弃。这部剧中的人物谁都有自己的难处,谁又都不傻,但是谁也改变不了什么。

嘉靖、严嵩、徐阶、高拱、吕芳、沈一石、杨金水,甚至田县丞,太多鲜明的人物了。这便是生活,大部分的时候,人和人更多的只是立场不同而已。整个《大明王朝1566》中所有的人,所有的势力,都是按照几千年来的玩法,做个各自的事情。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里,杨金水为什么不让审邓泌昌、何茂才?

其实很简单,我只需要从杨金水从京城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能看出来:一、内阁已经注意到“改稻为桑”是一步死棋了,现在处于进退两难境地,严嵩和徐阶瞒着严世藩,火速让赵贞吉借粮给浙江,以免浙江动乱。与此同时,浙江淳安的“通倭”百姓在何茂才的安排下,正在等待海瑞到来行刑。而织造局的杨金水,也已经秘密潜回杭州,并且警告手下的人:“打招呼,有谁露出风声说我从北京回来了,立刻打死!”从他这句话上就能看出,京城出现了变故,杨金水代表嘉靖帝,也就是说嘉靖帝那边的态度出现了转折。

我们要搞明白,嘉靖帝知不知道严党把守的浙江吃私贪污之事?他当然知道,之所以纵容他们,就在于严党会搞银子,会搞银子给朝廷,朝廷也就默许他们吃一些,就当他们在抽提成。但是,嘉靖帝容许他们抽提成是有两个条件的,一个条件是不能抽的太狠,最多抽四成,不能再多了。关于这个问题在胡宗宪第一次进京的时候嘉靖帝就说过分成比例,后来严世藩手下鄢懋卿追盐税,因为克扣太多,导致了嘉靖帝的发怒:“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分朕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后来,严党就被一网打尽了,可见,嘉靖帝的底线就在此,严党分成比例不能超过四成!二、第二个条件就是不能把宫里和皇帝扯进去:这一点从杨金水这次回来,极力撇清跟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关系就能看出,他是奉(揣测)嘉靖帝的命令,现阶段工作重点就是使得自己和宫里能从织造局抽身出来。

而严党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一方面想尽办法让嘉靖帝扯进来,另一方面抽成比例还照样多。这才是嘉靖帝恼火的原因,既然把朕扯进去了,朕为什么不杀掉你们这些蛀虫,却还要跟你们分成?杨金水一回来,就喊热,四个太监高矮胖瘦赶紧端盆的端盆,擦脸的擦脸,洗脚的洗脚,伺候的那叫一个滋润。想想这四个太监当初把杭州知府高翰文围的团团转,那叫一个飞扬跋扈,那叫一个趾高气昂,可惜在大太监杨金水面前,完全换了一副嘴脸,想想也是够讽刺的。

随后就是经典的“脏”理论……四个太监能跟着杨金水这样的人精,自然也是人精,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意思,都把沈一石给的银票拿了出来,说是进贡给干爹。之所以杨金水没有明说这件事,一方面他并不清楚实情,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底下的人能主动交代,如果连主动交代都没有,那么必杀无疑!几个太监跪倒在地,苦苦哀求,想来也是悲哀。

春节的时候,杨角风跟一群朋友吃饭,其中有当公务员的,他那天喝多了,哭了,说自己活得委屈。说自己在单位跟上级喝酒,让喝多少就得喝多少,哪怕喝吐了,一句不是也不敢说,为的仅仅是头上那顶乌纱帽……而且,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喝酒的,有些人梦寐以求也想替上级喝醉酒……三、杨金水可谓是整部剧中数一数二的高人,论权谋并不在吕芳或严嵩之下。

你看他,跟外国人谈生意的时候,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跟地方官员又能做到敬而远之,虽然参与做事,又能保留余地;对待吕芳和嘉靖帝,又是忠心耿耿,背的了黑锅,受得了委屈;对芸娘也是情深义重,难得表露真情;对待手下更是恩威并施,发起狠来毫不手软。即使惩罚这四个太监,也得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还得感恩戴德,当然,他还是比较在意芸娘的:“那个高翰文沾了芸娘没有?”在得到否的回答后,杨金水仿佛是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一个太监,难道也在乎头上绿不绿?这里面也有一个镜头,那就是杨金水一不注意,那个胖太监就把嘴里的银票吐了出来,偷偷塞进了靴子里,其他的太监同样这个举动。

由此可见,整个大明朝,真是烂到家了,连这么严厉的杨金水手下,都会这么耍心眼,或许应了那句话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确定了自己的地位之后,杨金水再次询问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胖太监回答:“儿子们确实不知道啊,粮船挂灯笼的时候,郑大人、何大人他们都在场啊,沈老板出行时轿子前,打的也是织造局的灯笼。

”四、杨金水听完汇报,立马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郑泌昌和何茂才这是要鱼死网破啊?很多人后来的剧情没有看懂,不明白杨金水为什么会把沈一石的账本原封不动送往京城,这不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吗?其实这也是杨金水最终能保住命的原因所在,他的诀窍就是忠诚,只要是有利于嘉靖帝的事,他都会做,即使得罪整个浙江官场,即使得罪整个严党,甚至裕王。

四个太监拉下去打板子去了,还留下一个随从,随从已经搞明白了郑泌昌他们的打算:“干爹,刚听到的,郑泌昌、何茂才他们摆平了高翰文,现在又叫裕王举荐的那个淳安知县杀灾民去了,一边杀人,一边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买田。”这句话威力巨大:郑泌昌和何茂才此举就是摆明了告诉大家,为了能“改稻为桑”,也就是为了能拿到更多的钱。

当今皇帝不惜杀百姓,不惜逼大家卖田,底下的人员只是替嘉靖帝办事而已。一旦后来追究罪责,首当其冲的就是嘉靖帝,嘉靖帝如果定郑泌昌和何茂才有罪,也就等于定自己有罪。这就是郑泌昌和何茂才的自保之道,扯断骨头连着筋。正是听到这里,杨金水才急了,马上快马加鞭,让人把情况送回了宫里:“等不及了,你现在就去……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宫里。

”安排好了送信,芸娘也进来了,随后杨金水难得表露真情,替芸娘做了主,让她以后跟高翰文,同时也预测了沈一石的死:“我就替你挑吧,跟沈一石,是没有下场的!”后来杨金水极力阻止海瑞等人审郑泌昌和何茂才,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毕竟他们的后面扯上了皇上啊!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为什么我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或者说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这部剧?

剧中写的是明朝故事,谈的是官场套路,不在体制内工作二十年,没做过地方党政主职,还真有点看不懂其中三昧。现在我们将剧中几个主角分个类,为大家看这部剧时作个参考。第一个人物,权术高手嘉靖皇帝嘉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他的特点是四要:要江山,就是不能把政权搞跨了,不能当亡国之君。嘉靖前期也曾大刀阔斧推行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

在北面和南面,分别顶住了蒙古俺答汗和倭寇的入侵,国家大体上是太平的。要权力,就是皇权不能旁落,不能当傀儡皇帝。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居然牢牢掌握大权,驭人权衡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操纵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人管理朝政,但始终没有哪个人可以独大。他知道严嵩贪污,还是照样重用;他看到夏言厉害,就放任严嵩诬陷夏言,导致夏言被弃市处死。

但别看严嵩父子纵横大明朝无人可敌,在嘉靖面前依旧孱弱至极。在用人上,他是标准的功利主义者,把人性都看透了。《大明王朝1566》的最后,嘉靖向儿子托付身后事时,说过一段话: “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这可能是嘉靖用人的最聪明之处。要名声,嘉靖的皇位是捡来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当时内阁以血脉亲疏来挑选皇位继承人,最后选中了嘉靖,当时的嘉靖皇帝年仅十五岁。

即位后,嘉靖想把自己亲王身份的的爹妈追封为皇考皇妣,拉进太庙供奉起来。但当时的首辅杨廷和不同意,还非要把明武宗和嘉靖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想让嘉靖换爹妈,导致“大礼仪之争”。最终嘉靖如愿以偿,称生父为皇考,生母为皇妣。一百多名抵制的官员被逮捕,并当场廷杖。要享乐,嘉靖迷上了修仙修道,自称为飞元真君、万寿帝君,一心想要长命百岁,后来干脆不上朝了,日日夜夜的修炼仙丹,还要拉着大臣和他一起炼丹修道,并由此引发历史上第一次由宫女发动的政变,也就是“壬寅宫变”。

但他不论怎么迷恋仙道,都不让道士干政,将修仙修道限制在个人享乐的范畴内,荒唐而不荒废,对国政始终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这一点,宋朝的那位同样迷信道教的徽宗皇帝就差远了。第二个人物,职场高手首辅严嵩严嵩是明朝官员中的一个异类。他能而不贤,忠而似奸,老而益壮,有五大特点:即“忠、勤、忍、狠、贪”。没有前四个特点,他不可能担任内阁首辅、把持朝政20年。

没有最后一个特点,他不可能晚年翻船、身败名裂。先谈他的忠,对皇帝忠不忠,是官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平时有一个错觉,认为忠就是与昏君对着干,就是大义凛然,就是杀身成仁。其实,历史上既没有那么多昏君,也有那么多杀身成仁的场合。真正的忠是只要皇帝不昏庸,只要国政无大错,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皇帝安排的事做好,把皇帝本人服务好。

这种忠有点谄媚,但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忠(现代职场难道不是如此,试问有那一位老板不喜欢这样的员工)。严嵩的忠就是这样。他的忠,忠得赤诚。比如嘉靖笃信道教,要定期向上天诸神用焚香的方式,呈送一种特殊文体的贺表,即青词。撰写青词的工作,往往委托亲近的大臣。当时,中国以儒教治国,许多大臣认为写青词不是官员的本职,不愿写。

内阁首辅夏言就多次拒写靑词,让皇帝很没面子。严嵩就不同,他文笔颇佳,对皇帝的青词亲自拟稿,尽心尽力,而且所作无不合乎上意。这样居然一写就是二十年,人称“青词宰相”。这还不算,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皇帝尝丹药,勇当“小白鼠”。嘉靖皇帝酷好神仙方术,荒淫无度,不断服用稀奇古怪的丹药,而事先往往让严嵩先试服,严嵩便将服后的感觉,逐一写成文章上奏。

请看严嵩的奏疏:“臣昨岁八月服丹只五十粒,乃致遍身燥痒异常,不可以忍……其热始解……伏乞圣明俯察“。若非严嵩体质特好,恐怕早就由活“白鼠”成为死“白鼠”了。这样做,算不算忠,除了严嵩,别人谁做得到。 看了这,大家就明白为什么严嵩可以给皇帝送六必居酱菜,因为嘉靖皇帝对他放心。他的忠,忠得有为。在服务嘉靖皇帝个人喜好的同时,对于国政大事,严嵩也是尽到了首辅之责。

比如,面对明朝国弊民穷,内忧外患的局面,严嵩执行着与民生息的政策。公元1541年,明朝宗庙发生火灾。严嵩以国库入不敷出为由,上书进言皇帝应该自省,暂停内外一应工程。对于“北虏南倭”之患,严嵩对“北虏”实行以防御为主、辅以通贡互市的羁縻之策,对倭寇则采取安抚与镇压并举之方略,并知人善任,为国家擢拔任用了大批社稷之才,如翁万达、杨溥、赵文华、胡宗宪、戚继光等,起了积极的作用。

公元1552年,黄河泛滥,淮安数十个州县被淹。严嵩又下令对黄河下流进行修浚工作,使黄河水流复归原有水道。可以说严嵩对社稷黎民是有功劳的。再谈他的勤,严嵩勤政敬业,循规蹈矩、勤勤恳恳,经常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明史记载,嘉靖十八年以前,皇帝虽常居西苑,但从侍诸臣在此尚无固定住所,随召而至,“日或再或三,夜分始退”。

其时严嵩寓居城西四里,每遇皇上宣召,来不及乘轿,便“单骑疾驰”以赴。为了能够最及时地应召入见,后来他特在靠近西苑的西长安街营建宅第,“以便趋入”。嘉靖十八年,命将西苑无逸殿左右厢房辟为“值庐”,赐予侍值大臣居住。自此严嵩日夜守候值庐,未尝一归休沐。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入阁,特别是二十七年身任首辅以后,更是随时陪侍,不离左右。

再谈他的忍,所谓忍就是自律。为官后的严嵩私生活很正派,和妻子感情深厚。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年长他一岁,两人是娃娃亲。严嵩的整个青壮年时期,仕途并不如意,干的都是无职无权的文字工作,而妻子一直陪伴在左右,相互扶持。后来,即使严嵩做到了首辅的高位也没有妻妾成群,做到了从一而终。严嵩当首辅期间,掌握全国官员提拔任用之权,却没有提拔一个家乡的沾亲带故者。

他的独子严世藩走的是普通的荫官之路,入仕后还请皇帝只给以简僻闲职。他的亲弟弟在家乡务农,终其一生,也没有当官,这在当时的官场是非常罕见的。在从政的同时,严嵩惟一的爱好就是诗文,留下来的诗有1300多首,各种文稿、文章200多万字。再谈他的狠,就是在官场中会装会哭,能斗善斗,打垮了一大批对手。首辅夏言受宠时,他利用同乡身份对夏言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如奴仆一般服侍巴结。

夏言拿他当自己人,结果严嵩联合崔元、陆炳等人,借”复河套议“攻击夏言,称其"轻启边衅",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使得夏言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个被砍头的内阁首辅。当上首辅后,为了保住权位,严嵩残酷打击异已官僚,轻者去之,重者致死。太子太保仇鸾原是严嵩一党,后与严嵩争宠失和,被严嵩唆使陆炳揭其私下不轨之事,革职忧惧而死。

锦衣卫经历沈炼(电影《绣春刀》的主角原型)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上疏论严嵩十罪、五奸,都被他设计害死。再谈他的贪,严嵩的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贪财。在这方面,严嵩还算不上厉害,他晚年被抄家后,真正从他家搜出的只有白银十万两。徐阶当首辅六年,光田产就有四十余万亩;张居正当首辅,给太监冯保送礼金3万两,银10万两,夜明珠9颗,珍珠帘5副,其个人财产可想而知。

严嵩与他们一比,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是贪权、贪位。这是严嵩倒台的根本原因。严嵩大器晚成,62岁入阁,68岁成为首辅,85岁革职罢官,其间入阁二十三年,任领首辅十七年。到后来,老态龙钟,昏招迭出,被嘉靖嫌弃,被徐阶等人算计。假设严嵩不贪权恋位,急流勇退,以多年服侍嘉靖的功劳,即便有人要整他,嘉靖也能保下来。

明朝的历史、他本人的命运很可能就要改写了。这是严嵩最大的悲哀。第三个人物,“搅屎棍子”海瑞海瑞是明史的一个奇葩,他骂皇帝是昏君,居然保住小命;他群僚得罪干净,居然没穿小鞋;他志大才疏,居然官至右佥都御史;他几无建树,居然清史留名。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他是一根官场搅屎棍。在搅屎棍面前,再厉害的粪耙、粪桶都要靠边,大明朝,海瑞来也!海瑞这根搅屎棍子,有五大特点:真浑、极端、臭硬、敢搅、无敌。

海瑞的真浑: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任淳安知县。淳安县是往来三省的交通要道,兵部在此设有驿站。一些过境官员甚至官员亲属只要领到一纸勘合(兵部证明文书),经过驿站时,淳安县就要提供饮食住宿和马草供应。一次,总督(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胡宗宪的公子经过淳安,随带大批人员和银两,并向地方索要招待。换了别的县,知县会第一时间贴上去拍马屁。

海瑞反其道而行之,他声称这位胡公子是骗子,理由嘛,胡宗宪总督清正廉洁,对家属和身边人管理严格,又多次发文要求各地不许超标接待,现在这个人排场大,随身金银财物多,肯定不是胡公子,肯定是骗子。既然是骗子,那就钱财没收入官,骗子(胡公子)拘捕并押送到总督衙门请功。胡宗宪知道后,吃了个闷亏,因为怪罪海瑞,就会闹出一个明朝版的“我爸是李刚”事件。

再一次,左副都御史(监察部长)鄢懋卿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清理盐务,要过境淳安。在到达每一个地方之前,鄢懋卿总是先期发出通令,内称本院“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供帐俱宜简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摩费里甲”。总之是接待不要超过四菜一汤,住宿不要搞豪华单间。这种官样文章当然只是说说而已,所过之地,接待起来都是山珍海味、总统套房外加红包土产。

但海瑞对这一通令可是毫不含糊。鄢懋卿尚未到达淳安,海瑞就先给他写出一份禀帖(文书),称“台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听者皆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并有金花金缎在席间连续奉献,其他供帐也极为华丽,虽溺器亦以银为之”。最后又声称他绝不相信这些谣传,请鄢懋卿到淳安后,严守相关规定,用实际行动辟谣,给干部们做个榜样。

据说,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没有进入淳安,而是绕道他去。你说,海瑞浑不浑。海瑞的极端:以海瑞这样的性格和作风,上司大多恨之入骨,但是他做人极端,毫无一点把柄。一是极端清廉。明朝的官俸很低,官员大多靠额外的收入生活;但海瑞不拿官俸以外的一分钱,不收一分礼物。他家人口众多,过得非常清贫,平时穿粗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在衙后种菜,让妻子纺织补贴家用。

有一次,为了给母亲过大寿,买了两斤肉,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的耳中,被官场引为奇谈。海瑞去世时,连下葬的钱的没有,安葬费都是一些士大夫出的。海瑞这样极端清廉,政敌无法通过经济问题整他。二是极端守纪。明朝官场有很多行为规范,诸如要官员们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百姓、当好亲民榜样等等。这些规定,只停留在纸上,从没有人当真过。

海瑞不这样,他可是要认真执行滴。担任南直隶巡抚(省长)时,他公布“督抚条约”三十六条,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县官不得出城迎接,但巡抚可以传询耆老听取他们的控诉。巡抚在各府县逗留,地方官供给的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银二钱至三钱,鸡鱼肉均可供应,但不得供应鹅及黄酒。境内的公文,今后一律使用廉价纸张;过去的公文习惯上在文后都留有空白,今后也一律废止。

自条约公布之日起,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包括特殊的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在南直隶(今天的南京一带)这样的全国富庶之地,连公文用纸都要用廉价的、劣质纸张,估计也就只有海瑞能做得出来。这些规定,海瑞执行起来,一点都不含糊,虽不近人情,甚至影响政务,却政治正确。满省官员怨声载道,但没一点办法。

海瑞的臭硬:为人严苛。海瑞是坚定的儒家信仰者,封建礼教深入骨髓。有一天,看见5岁的女儿吃糕饼,海瑞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男仆给的,海瑞训斥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女儿从此不吃不喝,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终于饿死了。家风古怪。海瑞四岁死了父亲,母亲谢氏靠十几亩薄田和替人作些针线活糊口度日,对海瑞的管教十分严格。

由于过分依附母亲,海瑞有“恋母情结”,史称其“尽孝如禽兽”,在家里一切看母亲的眼色行事,四十多岁仍然伺候母亲入睡,是个妈宝男。海瑞娶过三位妻子,前两个都由于生不出儿子被休了。娶第三个妻子王氏时,同时还娶了一个妾韩氏。王氏肚子争气,生了两个胖小子。但蹊跷的是,受不了这种家风的王氏几年后郁郁病死,韩氏也跟着上吊自杀。

为此,言官(纪委委员)戴凤翔参劾过海瑞,最后也不了了之。因为大明朝以孝治国,海瑞事母至孝,是有名的大孝子,这可是大节,谁能动他。海瑞的敢搅:上敢搅皇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京任户部主事(财政部司长)的海瑞上《治安疏》,直言嘉靖皇帝失德慌政,其中竟有一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资财用也。”要求皇帝能“翻然悔悟”。

嘉靖皇帝接到海瑞的奏疏大怒不已,命左右“快去抓海瑞,休使逃遁”!但那又能咱的。下敢搅豪绅。海瑞理政的主要手法是,对于疑难案件,"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对于产业诉讼,"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总之是,片面站在弱者一边,片面支持贫民,片面压制富民乡宦,穷人称他为海青天,富户称为他海阎王。

他还鼓励百姓随意告状,并且不收钱,诉讼费都不收。一时告状的人络绎不绝,据说最多的一天海瑞处理了三千多分状子,最终搞乱了地方秩序。在海瑞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当时对海瑞的评语就是“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说白了就是只会闹,不会干,是不是有点象非洲的曼德拉。中敢搅群僚。由于海瑞治才平平,隆庆四年(1570年)春天被迫辞职回乡,在提出辞职的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把整个大明朝的官员都骂遍了、搅遍了,过了不几年,海瑞又照样升官。

你说厉害不。海瑞的无敌:海瑞真浑极端又臭硬敢搅,但由于他无经济问题、无作风问题(虽然娶过三妻一妾),加之又是大孝子、大青天,敢死谏,简直是个完人;虽然政绩平平,但足以成为天下官员的榜样,成为大明朝吏制先进的象征,可以“于圣朝为阙典”。所以,海瑞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入仕,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故,纵横官场33年,没有人能动得了他,没有人不怕他。

海瑞当南平县当教谕(县中学校长)时,迎接视察工作的督学官(教育局长),不下跪只行了个抱拳礼,督学把他无可奈何。海瑞当淳安知县时,自己不拿不占,也不许下级创收,第三产业都不能搞,衙门书吏们没有办法,只能罢工。海瑞担任直隶巡抚时应天巡抚,人还未到,当地的豪绅们一夜间将朱色大门改成黑色,以避免招摇,任监江南织造的太监将八抬大轿改成四人肩舆。

你说,大家怕不怕他。海瑞痛骂皇帝后,嘉靖皇帝气得浑身发抖,以手抵地,动了杀心。太监黄锦对皇帝说:“海瑞这个人素来有痴名,他知道触犯皇上必死,已经买好棺材,与妻子诀别,在家待罪了。他家的仆人们也都逃走了。他自己是不会跑的。”嘉靖皇帝听了默默无言,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海瑞又躲过了一劫。最厉害的是,海瑞能以清誉要胁朝庭,居然成功。隆庆三年(1569年)年初的京察(干部自评和考评),海瑞表示自己虽然能力平平,很想干点实事报答朝庭,现任的职务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无权无责,不适合于我,建议干脆把我革退。这是公然的嫌官小权小,最后,内阁和吏部(组织部)终于向他低头,只好又给他加官进位,最后一直升到右佥都御史。

总之,海瑞就是这样一根官场搅屎棍子,家人抱怨,朋友反感,敌人痛恨,管理者头疼,人民也嫌弃,最终却成了千古传颂的海青天。第四个人物,亦正亦邪首辅张居正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张居正戏分并不太多,算不上主角。但在明朝的历史上,张居正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任内阁首辅10年,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其裁决,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是个亦正亦邪的铁腕人物。

一.知进退。张居正智商情商特别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被授庶吉士(相当于内阁的资料员和文字秘书),给内阁重臣徐阶当助手。任庶吉士期间,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迅速成长起来。当时,内阁斗争激烈,严嵩得势,徐阶受压。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历练,对朝廷的政治腐败有了较深的认识,上了《论时政疏》一文,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

但奏章并没有引起重视,张居正明白了,他是徐阶的人,只要严嵩还在位,他向上提任何意见建议都是浪费感情,搞不好还会惹来横祸。此后,终嘉靖一朝,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不上疏,并不意味着不表现、不出头。张居正开始老练地“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徐阶的帮助下,张居正改任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并与贬入裕王府的太监冯宝同为裕王子朱翊钧的老师。

这样,一方面,离开了权力核心,避免了官场斗争;另一方面,攀上了潜力股裕王。裕王是嘉靖第三子,前两个哥哥都因病去世,一旦嘉靖殡天,裕王极有可能成为新皇帝。后来裕王果然登基,是为隆庆皇帝,张居正也随之走红,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二.精权斗。隆庆皇帝寿命不长,登基六年即去世,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皇帝。

高拱、张居正以及礼部尚书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当时的内阁首辅是高拱,张居正屈居次辅之位。由于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影响力不亚于高拱。万历的另一位老师冯保担任司礼太监,已与张居正结成同盟。为了赶走高拱,万历元年(1572年)六月十五日,张居正指使冯保,在皇贵妃李氏(万历母亲)和陈皇后面前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声称高拱有谋反之心,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大惊失色,只能依靠张居正。六月十六日两宫宣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旨后,“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被张居正假惺惺扶起来。就这样,高拱仅仅做了7天的托孤大臣就被张居正取代。

担任着首辅后,张居正一方面结好冯宝,掌控内庭动向。另一方面,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加大对官员的监管力度。具体方案是:在六部各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是底册,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另两本同样的账簿:一本送六科给事中(谏言和监察官员),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定期检查,如果有积压未按时完成的,就由各科上奏候旨。

再一本送到内阁备查。各省、各府亦是如此。这样,张居正将明朝祖制六科控制六部,变为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督促六部抓落实,从而将所有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几乎震主”。三.善理财。这是张居正最大的贡献。中国明代税制:田赋(土地税)以田亩纳课,徭役(农民为国家做义务工)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经过长期的演化,田亩集中到官绅地主手中,这些人利用权力隐瞒田地,不纳税、不服徭役,造成财政困难。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实行田亩清丈并推行一条鞭法。其中清丈土地,增加了税田2.8亿亩,扩大了征税面。—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这样简化了手续,使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搜刮农民。

一方面,增加了国家收入,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农民负担。随着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根本好转。太仆寺(国库)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国家粮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存放的粮食可供北京城老百姓及驻军十年之用。四.太专横。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斥责皇帝。张居正在任首辅的同时,继续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

他每天布置功课,如果小皇帝没有认真背诵或领会,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有一次,小万历读《论语·乡党》时,把“色勃如也”读成了“色背如也”。张居正当着众大臣的面,厉声吆喝,吓得小皇帝连忙低头纠正。第二个故事,夺情风波。万历五年(1577年)秋天,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广江陵去世。按明制,张居正应当停职,回原籍丁忧,守孝二十七个月。

张居正当然不想走,他一方面照例报告丁忧,另一方面,又暗示皇帝慰留。这样,在万历皇帝三次慰留后,张居正“终于答应”留在京城办公不丁忧了。由于是居丧期,张居正用布袍代替锦袍,以牛角腰带代替玉带,穿着这样的丧服在文渊阁照常办事。皇帝停发他的官俸,但同时命人按时致送柴火油盐和酒宴,以示关怀优待。这套慰留把戏,骗不了大臣。

翰林院的几十名官员以及吏部尚书张瀚等人,当面向张居正提出劝告,要他离职丁忧。两名翰林和两名刑部官员上书参奏,称张居正贪恋禄位,不肯丁忧,置父母之恩于个人名利之下,恳请帝勒令他回籍,闭门思过。最后的结果是,锦衣卫把四名参奏官员逮到午门之外。两个翰林各受廷杖六十下,并被予以“削籍”,降为庶民。另外两名刑部官员再加打二十下,充军边省,终身不赦。

五.贪财色。先谈他的贪财。张居正生前,就有贪财的恶名。“入阁未几,而富冠全楚”“宫室舆马,妻妾奉御,有同王侯”。陕西道御史杨四知告发张居正有十四大罪,其中一条就是“贪滥僭窃”,“银火盆三百,诸公子碎玉碗玉杯数百”。张居正死后,万历抄了他的家,抄出黄金两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另有玉带十六条。

据说张居正坐的轿子,需要32个人才能抬得动,有个特别雅致的名字——如意斋。这如意斋空间广阔,不下于五十平方米,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办理公务,接见客人;卧室供张居正休息。轿内还配备有卫生间,两侧带有观景走廊,可凭栏远眺,欣赏风景。再谈他的贪色,张居正沉溺声色,常有美人拥戴左右,家中有名分的妻妾高达7位,还有大量的宠姬。

抗倭名将戚继光曾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到后来,由于身体不行,又大量使用“春药”,张居正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服了大量的春药有关。贪财贪色之外,张居正还特别贪美食,他在与官员们谈话时,直言不讳地说:“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想保吃和穿,当好这个官”。虽然话说得不受听,道理却极其深刻。到后来,张居正嘴巴越吃越刁,平时吃饭,一餐百菜,尚嫌“无下着处”,逼着厨师不断变换花样,独创了一道名菜“鸡舌羹”。

有没有类似《大明王朝1566》和《琅琊榜》那样有智商的古装朝堂争斗剧?

如果说智商古装,那我必须得给你推荐一下《神探狄仁杰》,别看拍的时间久了,但是剧情逻辑推理都不必现在拍的烧脑影视差。这个有好几部《神探狄仁杰》是由钱雁秋执导,梁冠华、张子健、吕中等主演的长篇古装推理悬疑剧,于2004年08月05日在CCTV-8播出。本片生动、悬疑、风趣、不受体裁限制、老少咸宜,是推理悬疑剧中不可多得的好片。

剧中唐朝名探狄仁杰、及大将军李元芳等人与各大反派的斗智斗勇,扑朔迷离而悬疑的剧情,加上李元芳与如燕隐隐约约的爱情、狄仁杰与曾泰的师生之情、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君臣际遇,以及各式各样的卧底人物都为本剧增添了不少色彩。《神探狄仁杰》由《使团惊魂》、《蓝衫记》和《滴血雄鹰》三个各自独立又息息相关的故事组成。《使团惊魂》讲述武周年间,突厥战争结束,举国上下迎接突厥议和使团的到来。

然而就在使团逗留期间,京城接连突发了几件举国震惊的大案。严峻的内忧外患令武则天(吕中饰)忧思如焚,急调狄仁杰(梁冠华饰)进京火速破案。《蓝衫记》中狄仁杰与护卫李元芳(张子健饰)正在乡间暗查民情,然而一起一天内连发两起命案的案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滴血雄鹰》则由一幅用鲜血图画的滴血雄鹰引出。   本部历史侦探悬疑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已有四部推出,部部故事悬念迭出,情节扣人心弦,《神探狄仁杰5》也即将在2014与观众见面。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不仅融合扑朔迷离的悬疑剧情与恐怖的视觉元素为一身,更加入了李元芳与狄如燕的爱情、狄仁杰与曾泰的师生之情、以及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君臣际遇等情感戏码,使得本系列电视剧在惊险刺激的段段案件中增添了不少温情色彩。获奖▪2016 2011江苏电视剧颁奖礼 最佳男演员奖(吴卓翰)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获奖)▪2008 春季最受欢迎男演员(张子健)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 (获奖) ▪2007 金猪奖华语电视剧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 (获奖) ▪2006 CCTV-8年度收视冠军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 (获奖) 。

为何有人说《大明王朝1566》可能是大陆最好的电视剧之一,或者没有“之一”二字?

堪称奢华的全明星老戏骨演出阵容、精心打磨的优秀剧本、业内最顶尖的主创团队,这样华丽的形容用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丝毫不为过。然而这部优秀电视剧却经历了种种是非,期间被下架雪藏十年之久,最终与观众见面赢得一片喝彩。张黎导演、刘和平编剧,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郭东文、赵立新、闫妮等人主演,在中国电视剧史上能与此阵容相比的剧集恐怕没有几部。

这部电视剧作品曾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等中国电视剧最高奖,被观众称为“说透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权力斗争”、“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巅峰之作”。“禁播”疑云:十年“雪藏”,全赖芒果台的独播合同关于所谓的“禁播”,其实都是捕风捉影的民间传闻。2007年1月8日,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首播,因为《大明王朝1566》被那年仍属一家独大的湖南卫视买断了版权,这意味着,这部盛装上映的电视剧只能在湖南卫视一家电视台播出。

电视剧播了一段时间后,湖南卫视忽然发现这部被业内盛赞的作品观众却不太买账,收视率还不如从韩国引进的二流青春偶像片。为此湖南卫视经过权衡,决定停掉这部片子,由韩国引进的爱情偶像剧《达子的春天》接档,收视率果然又回来了,只是这么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作品却遗憾的与观众失之交臂。由于湖南卫视与本片出品公司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独播合同,因此直到独播合同到期的2017年,《大明王朝1566》与在线播放平台优酷网签约,才得以在优酷平台播放。

十年后的2017年,观众群体更加多元、更有品味,早已不是2007年一窝蜂追偶像剧的水准了,再加上优秀网络剧带来的便利性和分众效应,使得《大明王朝1566》在优酷网一经播出,引发井喷式的口碑效应。很多观众不禁赞叹,原来中国的影视人早在十年前就拍出了这么优秀、这么有内涵的电视剧作品。剧情内涵:朝野政治斗争背后的名声之争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嘉庆与海瑞》,这直接点名了本片的主旨和内涵。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最后五年的故事: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已经练道修玄了二十年,朝政被奸臣严嵩及其党羽严密把持,世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实际上,这个王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始终还把握在嘉庆皇帝手中。打破这个历史“均衡”的,是以清官海瑞为代表的忠臣良将们,他们眼见着百姓生活困苦,奸臣权倾朝野,因此誓为百姓讨回公道,匡扶朝廷的种种乱象。

本片并没有局限于老谋深算、嚣张跋扈的奸臣严嵩与正义凛然、一脸正气的清官海瑞之间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跳出了惯常的官场戏、宫斗戏的范畴,在不漏声色中把根子挖得更深,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倒掉了严嵩和他的朋党背后却浮现出王朝危亡的罪魁祸首,那个看起来始终无为而治、痴迷于得道成仙,却始终独掌大权、暗中翻云覆雨的嘉靖皇帝本人……剧中成功塑造了正义凛然、公正无私的海瑞,他勇敢揭露封建社会的官场潜规则,试图打破荒唐与黑暗的旧有制度,直指封建制度的弊端与不足,却毫无悬念的倒在了时代局限性的最前沿。

陈宝国饰演的嘉靖皇帝看起来一直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然而却是一个独掌权谋、把持朝政的幕后主脑。直到严嵩一党的倒台,高高在上的皇帝才真正付出水面。从这部剧的字里行间中,观众能深切的感受到严嵩之所以如此狂妄而不自知,背后是皇权的纵容甚至默认,严嵩的所作所为虽然罄竹难书,然而这一切的因果,却与明哲保身、追求名声的嘉靖皇帝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明王朝1566里面,严党明知道江山迟早是裕王的却还跟裕王一党势同水火,难道就不知道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在《大明王朝》电视剧中,严嵩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大明朝也只有一个人可以替皇上遮风挡雨,而这个人就是我。而这句话,其实就是严嵩与嘉靖之间君臣关系的总结。注定了他不可能倒向裕王。因为站在嘉靖的立场来说,大明朝的皇帝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大明朝的绝对权力必须要掌握在他的手中!裕王虽然是储君,但是诸君也是君主的臣子。

在嘉靖的眼里,严嵩和裕王其实都是自己的臣子。只有让儿子和臣子斗,他才能安心。若是让自己的心腹大臣和自己的儿子搞在一起,他的皇位还能不能坐的稳?只不过,裕王毕竟还是储君,嘉靖也必须为他铺平道路,默认他搞自己的小圈子,并且还要让他身边的那些人逐渐进入内阁参与决策。如若不然,裕王在登基之后是坐不稳皇位的。所以裕王的心腹,张居正可以亲近裕王,高拱也可以接近裕王,包括内阁次辅徐阶也可以接近裕王。

因为他们都是嘉靖留给裕王的辅佐班子,并且他们相比于严嵩来说,也不是嘉靖的心腹,不属于嘉靖的权力核心圈之内。嘉靖对他们的定位就是辅佐新君。有不少人说历史上的嘉靖不喜欢裕王,他还有另一个儿子景王朱载圳,历史上的严嵩是支持景王的。历史上的事,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因为这个问题问的是电视剧。所以这里就从电视剧里面来看。

至少在电视剧里,嘉靖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他再不喜欢裕王,也只能把皇位传给裕王,因为他没有选择。同样的道理,严嵩也只有一个诸君可以巴结,而这个诸君就是裕王。然而严嵩却巴结不了这个储君。这就是他身为嘉靖心腹臣子的悲哀。一仆不能服侍二主,除非老爷子主动发话才行。与严嵩一样,处境非常尴尬的人,还有吕芳和陈洪。

当嘉靖狠心赶走吕芳,扶陈洪那种小人上位,看到陈洪那副小人得意的画面后,估计很多观众一定是气的牙痒痒,觉得嘉靖薄情寡义。但是这恰恰是嘉靖对吕芳仁义的地方,因为嘉靖没有让吕芳干过脏活,而且吕芳平时也非常会为人处世。虽然他也是嘉靖的人,也跟严嵩合作过,但是他和裕王没有结过深仇大恨。他在宫里面也没有像陈洪那样为了往上爬,四处树敌。

无论以裕王为首的清流党,还是以严嵩为首的严党,都对吕芳尊敬有加。后来,吕芳认准的时机,及时得向裕王身边靠拢,再加上嘉靖顾及了主仆情谊,吕芳才得以善终。 相比之下,嘉靖就不关心陈洪的死活了。他赶走吕芳用陈洪,让陈洪替自己继续干那些丑事和脏事。待自己驾崩,所有的黑锅都让陈洪去背,嘉靖则继续一世英名。当然了,陈洪也不傻,他非常想往裕王小圈子里靠,给自己谋条后路。

裕王表面上很重视陈洪,实际上也不拿他当个人。后来,因为冯保的事情,裕王妃打了陈洪一巴掌。陈洪因为想往裕王身边靠,也就把这事给隐瞒了,没报告给嘉靖。裕王听说这事后,先是一惊,后来也坦然了,因为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嘉靖身边的人,他也只能敬而远之。陈洪想往自己身边靠,他若是接纳了陈洪,他和陈洪都会死的很惨!并且,他已经有冯保做内廷心腹了,留着陈洪有何用?陈洪为了搞死冯保,已经得罪了裕王和万历。

他名声那么差,裕王登基后迟早要收拾他的。这一点,陈洪看不透,严嵩却看的很透。裕王已经有张居正、高拱作为自己的外朝心腹了,他们哪个不比严嵩有能力?裕王要严嵩有何用?不管他严嵩怎么朝裕王靠,裕王也不会容他。并且,他不是吕芳。他对于嘉靖来说,他的存在价值就是如陈洪一样——替嘉靖在朝中平衡以裕王为首的清流党势力。

严嵩即使想投靠,嘉靖能允许吗?一个王朝最有权势的大臣和将来要继位的太子居然团结在一起,嘉靖晚上又怎么能够睡得着?严党和裕王身边的清流争斗了多年,双方之间积怨太深了(比如周云逸之死)。就算裕王能够容忍严党,裕王手底下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也不可能容忍严党继续存在。他们和严党斗争了那么多年,目的就是取代严党,得到严党的权势。

所以,严嵩要想死的不那么难看,他就只能尽职尽责的做好他首辅的工作,不能让朝廷的俗务烦到嘉靖,并且满足嘉靖无休止的欲望。只有这样,他才能活的更久一点。说不定哪天嘉靖高兴了,让他从首辅的位子上能够体面得退下来,最后让他回到老家安度晚年。只是很可惜,他的儿子严世蕃做事情做得太过分了,太欠打了。嘉靖也曾经多次敲打与他,只是他还是执迷不悟。

最后严世蕃害了他自己,也害了严嵩。严嵩、吕芳、陈洪,这是嘉靖最信任的三个心腹。但嘉靖这三个心腹的感情,确实完全不一样的。嘉靖对陈洪,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完全就是拿他当狗使唤,替自己背锅。陈洪也想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但是没有退路可走了。他的命运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进尽量死的不那么难看。因为嘉靖需要有人在他死后给他背锅,不可能给所有的心腹都留退路。

与陈洪截然相反的是吕芳,嘉靖虽然把他赶到了南京。但是南京远离政治中枢,远离政治斗争。嘉靖送给了吕芳一个作为先帝心腹最希望得到的大礼——善终。夹在吕芳和陈洪中间的是严嵩。与陈洪那种背锅侠想比,严嵩的下场好很多,但是与吕芳想比,他的下场又凄凉了很多。嘉靖后来算是发了善心,在自己没死前,就让严嵩倒了台,起码还给她留条命。

文章TAG:大明王朝游戏下载  游戏大明王朝  大明  大明王朝  王朝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