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别称为,能分别说出下列城市所在处山水的位置吗1江长江阴 2洛洛河
作者:本站作者
1,能分别说出下列城市所在处山水的位置吗1江长江阴 2洛洛河
2,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他生得面圆身高鼻直口方
鲁智深(花和尚) 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3,古代南面和北面分别叫什么
南北朝时代,宋朝时期河南河北叫中原,再北叫北国挞子先天八卦的方位 南面为坤位,北面为乾位,所谓天乾地坤
4,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分别是怎样形成
我的简练一点:
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隆起而成。
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隆起而成。
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而成。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5,古人把山的南面反之水的南面称为
第一二题答案正确。第三题答案错误,山之南水之北谓之南,所以洛阳市在洛河的北面,那么,洛河则在洛阳市的南面。第四题答案错误,山之南水之北谓之南,所以衡阳市应在衡山的南面,那么,衡山在衡阳市的北面。第一二题答案正确。第三题答案错误,山之南水之北谓之南,所以洛阳市在洛河的北面,那么,洛河则在洛阳市的南面。第四题答案错误,山之南水之北谓之南,所以衡阳市应在衡山的南面,那么,衡山在衡阳市的北面。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三山五岳分别指的是什么山
黄山;庐山;雁荡山三山五岳是中国八大名山的统称,三山指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五岳泛指中国各大名山。三山一般指旅游胜地黄山、庐山、雁荡山,也有说法认为三山指道教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五岳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三山五岳遍布华夏大地,或绵延千里,或高耸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险峻。三山五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
7,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别称为什么
南为阳,北为阴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东升西落的太阳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无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为阳,而山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也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等。古人云:山以南为阳,山以北而为阴;水则反之。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毂梁传·僖公廿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带有"阴"或"阳"的地名,正是体现其地理方位,如:"华阴"在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
8,五岳是指哪五座山分别在哪个省
五岳,分别是山东省泰山、陕西省华山、湖南省衡山、山西省恒山、河南省嵩山。五岳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五岳分别是指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岳”在东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中原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上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豫、晋、陕、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
9,用古代称谓表示年龄
1、20岁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20岁。2、30岁而立:而立之年。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半老徐娘:女子30岁。3、40岁不惑:不惑之年。4、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6、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译文:赊账买酒的人太平常太普遍了,到处都有,又何必为无钱买酒(壮志难酬)而苦恼呢,能活到70岁的人自古也不多见,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当及时行乐、开怀畅饮。)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扩展资料1、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2、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中寿:指80岁以上。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3、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上寿:九十为上寿。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4、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5、100岁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上寿:百岁6、108岁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7、140岁双稀、双庆。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称谓襁褓 未满周岁 孩提 两三岁 垂髫 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豆蔻 指女孩儿十三、四岁 及笄 指女孩儿十五岁 束发 指男孩儿十五岁 弱冠 20 岁 而立 30 岁 不惑 40 岁 知天命 50岁 花甲 60 岁 古稀 70 岁 耄耋 80至90 岁 期颐 100 岁古代年龄代称 婴儿:人初生时;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 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期颐:称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其它称谓,是指一些代称和别称,如年龄的代称,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不满周岁称为“襁褓”,幼年又称为“总角”,十岁以下称为“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是指少年。嫂子的年龄还有专门的称谓,如: 十二岁——金钗之年 十三岁——豆蔻年华 十五岁——及笄之年 十六岁——碧玉年华 二十岁——桃李年华 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三十岁——半老徐娘 男孩八岁称“韶年”,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等。其中,“弱冠”和“及笄”分别表示男、女自成年。五十岁称“年 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渐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 年”、“致仕之年”,一百岁称“期颐之年”等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zuì,婴儿周岁);孩提(2-3岁的儿童);龆龀(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小孩10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上寿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1、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2、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3、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4、知命:指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5、花甲(耳顺):指60岁。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6、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译文:赊账买酒的人太平常太普遍了,到处都有,又何必为无钱买酒(壮志难酬)而苦恼呢,能活到70岁的人自古也不多见,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当及时行乐、开怀畅饮。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文章TAG:
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别称为 能分别说出下列城市所在处山水的位置吗1江长江阴 2洛洛河 古人 南北 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