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送郭嘉的三国游戏 有郭嘉的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诸葛亮到底有多么怕郭嘉?
最近可能是因为《军师联盟》的播出,让《三国》又火起来了。开始讨论诸葛亮与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怕郭嘉这一类的问题。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被神话的角色。大家提到诸葛亮怕郭嘉,主要是因为那句话“奉孝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据说出自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而司马徽似乎也如鬼谷子一般的存在。他的弟子不是王佐之才就是王霸之才。
但似乎司马徽的弟子都有一个特点,都非士族,诸葛亮兄弟三个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只能躬耕南阳。庞统也是傻小子醉汉一个,没有家道背景。至于徐庶就更神奇了,游侠一个,典型寒门人士。而司马徽本人却是豪门郡望。他的兄弟司马防是京城的公安部长。但好像和他兄弟侄子都尿不到一个壶里。整天钟情于山水文墨。心中有天下,却不愿入世为官改造社会。
郭嘉的牛逼是可以见于正史的。他有个轰动当时的《十胜十败论》。而且这货工于心理学,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的人性阴暗面洞悉指掌。所以他每次出谋划策的时候,他不从战事格局这些方面出发。而是只戳要害。他清楚地看到袁绍再牛逼势力再大,终究要败。他清楚地看到刘备这货得赶紧杀,不然这货一离开曹操控制就立马跟你曹操对着干。
小霸王孙策打得那么凶,横扫江东。他肯定地说,这货迟早要被刺杀,而且把孙策的日期都算个八九不离十。所以他把人都看得透透的。关键他还年轻。曹操对他是钟爱有加。你喜欢喝酒让你放浪形骸地喝,你不按时上班经常迟到早退,我就当没看见。曹操一心是想自己走了后事都可以托付郭奉孝的。曹操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荆州地盘的时候,以为天下大势可定了。
没想到赤壁之战一败涂地。当时曹操就哭了,“如郭奉孝在,不至让孤自此啊!”有些当时的野史和部分所谓的正史就用玄幻的笔法给说法了,说郭奉孝是昆仑镜,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啊!诸葛亮能掐会算,算不透他究竟是个啥玩意。所以司马徽一说话,诸葛亮就不敢随随便便下山了。这不好说就完全是假的,毕竟那个年代的人世界观你不能拿现在的说事。
就当时论当时事么。但我们可以拿现在的某些方法论来客观分析一下。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联系下《三国志》一类的正史,分析下他们究竟谁厉害。郭嘉精于心理学,我们讲他是研究人的。也就是他占人和之利。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她是研究天象的么,所以他占天时之利。而庞统在刘备如川时,和刘璋翻脸时,提出了三策。最终刘备选择了中庸的中策,打“雒城”。
为何曹操的谋主是荀攸,很多人都只说郭嘉厉害?
曹操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可谓人才济济。仅就谋士团队而言,就有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等等杰出的人才先后为其服务。究竟谁更厉害,这个真不好说,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各人的境界决定了各人的偏好;各人的偏好又决定了各人的评价。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人完美的人,也就不可能处处比别人优秀。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有道理的。作为武将来说,不服就试试,一试就明了;不服就再试,直到服了为止。而谋臣却不是如此,是否高明,不仅仅在于其自己本身的能力,还在于主公的决策。再好的计谋,没有决策施行也是没有用的。曹操善于决策,但即便是曹操,也有决策失误的地方。由于最近在写作三国时期的一些东西,对这段历史资料查阅的不少,就题主这个问题,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01谋主荀攸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行事非常周密细致,为人很低调,计谋百出,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深受曹操赞赏,被称之为“谋主”。荀攸生前曾经创作奇策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没有完全整理完毕就去世啦,因此后世也就不得而知啦。
另著有《魏官仪》,现在也已遗佚。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忠正密谋,抚宁内外,仅次于荀彧;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荀攸之谋也。对于荀攸的人品,曹操也是高度认可,说:“荀公达真贤人也,与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从荀攸的为人处世,可以看出其是很精心的人,体现在军事才能上,看到的更多是一些战术层面的策划和运用。
细小而繁琐,缜密而详备。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战役的双方不常是碾压式局势,而往往是势均力敌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小的细节就可能决定最终的胜败。任何一个战役,都是由许多层级战斗组合而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能因为荀攸经常考虑的是一些具体的战术和战役细节,就否认其杰出的才能。简单说一个斩文丑的实例,就清楚啦。
官渡之战,曹操率轻骑袭击白马,关羽斩了颜良。解围之后,曹操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却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机会,为何要退哪?”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袁军果然争抢辎重,诸将就要出击,荀攸说再等等。
等到袁军逼近,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出击,大破袁军,斩杀名将文丑。真精彩,我都想穿越到三国去跟随曹操干一仗啦。而且,荀攸善于密谋。从曹操的实战来看,经常是战役结束啦,许多的将领还不明白其中的套路。荀攸又是低调的人,所以其很多的密谋并不为人所知。02“奇佐”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先投奔袁绍,认为其不能成就大事,就辞职不干啦,在家赋闲六年。曹操一向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一番交流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啦。”出来后,郭嘉大喜过望,对人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郭嘉善于出奇计,一般人不敢采纳啊。君臣心有灵犀,相得益彰。看一下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吧。曹操说:郭奉孝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我往南方,则不生还,云当先取荆州。在军旅十多年,曹操与郭嘉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朝夕不离左右。
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郭嘉与荀攸相比,更善于对对手的分析判断,从整体的战略上考虑问题。特别是其《十胜十败》对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郭嘉是属于军事战略家层次的谋士,只可惜英年早逝,没有给后人展示其更杰出的成就。郭嘉的神奇从对孙策被刺这一准确的判断就可知一二。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东吴孙策欲乘虚进攻许都,众将十分惊慌。
郭嘉却说:“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当地豪强都心生怨恨;孙策自恃骁勇,经常独自出行,其一人敌而已。”郭嘉断定,孙策必定被刺客所杀。果然,不久之后,孙策被许贡的三门客杀死。曹操严于治军,而郭嘉却不拘常理。负责督察的官吏陈群,就奏了郭嘉一本。曹操赞许了陈群的表现,却对郭嘉不闻不问,说:“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鬼才郭嘉,三国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为何英年早逝?
郭嘉的死,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郭嘉同志二十七岁时投靠曹操,从此开启了他精彩短暂的军旅生涯。征讨吕布时,曹操士卒疲倦,曹操打算撤回大本营,郭嘉却极力建议曹操抓紧进攻,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最终消灭了吕布。后来,在与袁绍父子的战斗中,郭嘉屡献奇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郭嘉还为曹操平定辽东再次献计。
为什么有人说郭嘉很厉害,他提出的十胜十败算不算纸上谈兵?
十胜十败的宣传意义更大,既然能够流传出来的,肯定不叫密策,不叫奇谋。而曹操认为,郭嘉是成王成霸的奇佐,郭嘉真实的能力更多是我们看不到的,但可以推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可以写出来,用做于宣传的。郭嘉临死前让曹操缓一缓,预测辽东公孙会杀了袁尚兄弟,这份预测还叫情理之中。但他之前预测孙策会遇刺身亡,这就有点神乎其神了,简直不是军师祭酒,而就是祭酒了(祭酒为汉中张鲁五斗米道的神官)。
以往三国志游戏中,诸葛亮有项绝技叫神算,郭嘉有项绝技叫鬼谋,呵呵,这两项绝技设计得挺好,恰恰说明了郭嘉的许多本事是面上看不到的。汉初的大谋士陈平说他一生多阴谋,因为都是阴谋,因此大多没有流传下来。那郭嘉这个鬼谋,似乎比阴谋还要藏得深,属于阴谋里最隐秘的部分,更不可能流传下来。前段时间看演司马懿那个军师联盟,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与历史相悖、甚至是篡改处很多,但编剧还是比较懂历史的。
其中的郭嘉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比较到位。其中一点就是,郭嘉可能负责了有点类似于现在间谍系统的部门,他不但是军师,更是间谍的大头目。历史上的郭嘉,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能够预测孙策会遇刺,他必然是掌握了什么可靠的情报。历史上的郭嘉当然很厉害,十胜十败不过是表面上给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个宣传噱头,他做的更多的工作,恐怕只有他和曹操才知道。
有人说曹魏阵营中郭嘉最多算是二流谋士,程昱的功劳都比他大,为什么现在网络上有些人吹捧郭嘉?
跑了的鱼都是大的,死了的人都是好的,这就是吹牛者惯用的伎俩,有些人标新立异吹郭嘉,是牢牢地把握住了一点:反正你们也不能把郭嘉挖出来跟诸葛亮司马懿来一场对决,我说的都是假设,既然是假设,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我就是把郭嘉吹成宇宙第一,你又能奈我何?事实上郭嘉在曹营的位置,还真就是二流谋士,而且在二流谋士中还不是领衔主演,这一点我们从《三国志》中就能看得出来——陈寿是写《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他可不敢乱点鸳鸯谱把曹魏谋士排序给搞错了,因为他本人的身份就是一个亡国降臣,位高权重的曹魏乃至司马谋臣,弄死陈寿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轻松。
咱们还是来看看《三国志》中罗列的曹魏第一档次的谋士,只有三个人,那就是荀彧荀攸贾诩,对他们三个人的评价是这样的:“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曹营中的萧何,非荀彧莫属,荀攸贾诩可以充当张良陈平的角色。那么郭嘉在哪里呢?这可得费劲找一找了:二荀贾诩之后是“袁张凉国田王邴管”,再往后是“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再再往后是“锺繇华歆王朗”,这些人都说完了,才轮到郭嘉等人的合传,而且相当不好意思,在这个合传里,郭嘉上面还有个程昱压着,细算曹魏谋士(司马家的除外,那些人都进了后来的《晋书》了),郭嘉在史书中只能排在第二十三位。
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最高的职务军师祭酒。郭嘉不但一直没有被知人善任的曹操提拔,而且还经常被被曹操的组织部长(西曹掾)陈群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曹操也认为陈群批评得对:“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同时郭嘉的食邑也少的可怜,这一点那连曹操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在郭嘉死后,替他从汉献帝那里要了一些食邑:“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增加了八百户,才算凑齐了一千户,也就是说,郭嘉跟曹操混了十一年,只得到了二百户食邑。读者诸君都知道,曹操不但知人善任,而且对功臣宿将一向不吝赏赐,可是他对郭嘉如此漠视,就说明郭嘉此人才德均不出色,可能连曹操都看出来了:郭嘉那磨磨唧唧的“十胜十败论”是抄袭了荀彧言简意赅的“四胜论”,只不过郭嘉的马屁拍得更响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