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正九品是什么官 游戏正九品

作者:本站作者

清朝的九品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九品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官制,一品到九品,又有正从之分,所以共九品十八级。按品级算,一品最大,九品最小,至于九品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官员,只要有品就是官。但是,九品还不是最小的官员了,下面还有从九品,还有无品的一大堆,有可能是吏,有可能是办事员,也有可能也是个官。九品文官练雀补子。九品的官员有哪些,各衙门口子里的京官、外官、文官、武官,都有九品的官员,总的来说,就是各衙门的最基层官员。

比如京官文官里,礼部有个会同馆大使,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是正九品,他还有左右副手,是从九品。钦天监,古代专门看天气制历法观天象的部门,这是个垄断衙门,别人不可以学的,这个部门的有两名监侯,专门推演历法的,是正九品,专门管漏刻和报时的,是从九品,漏刻是古代一种靠水流来计时的工具。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可以比作一支庞大的乐队,这里面的赞礼郎,专门忙前忙后,就是正九品,还有司乐,专门带着一帮子人喊口号的,为从九品。

各部衙门里都有大量从事文书的办事员,管理这些办事员的官叫司书,为正九品,相当于现在秘书科的小头头。九品武官海马补子。武官里,禁卫军里的蓝翎长,是正九品,这是禁军里最低级别的武官;地方部队有个外委把总,是从九品,本来有个武官叫把总,为正七品,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这个外委把总,就是编外的,差不多镇上的派出所长吧。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从秦朝到清朝,除了国家政治制度体系外,官僚制度也发展得相当完善。清朝入关后,在明朝官僚制度上做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大体上还是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九品十八级’的官僚体制。清朝的官僚制度,其实最被大家熟知的是九品官,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芝麻官。那么九品的芝麻官究竟手中掌握的权利有多大,若是详细说其实并不能感觉到他手中微弱的权利,那么我们把当时一品大官权利结合起来,与今天的官僚相对比,就明白了。

清朝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文一武各司其事。而清朝为了区分官员的等级,因此在官员的衣服上缝制了不同的兽类。而一品文官的补服是仙鹤,一品武官则是麒麟,这两类补服上的动物是古人认知中除了龙凤之外最为尊贵的神兽,因此也对应了他的官职。但是对于九品官员的职位,当然是古人认知中最为低下的动物,文官为蓝雀武官则为海马。

古人的阶级制度是森严的,因此官职与服装也是严格契合。而同时隐藏在官职下面的,不只有权利的大小,更有薪水的高低。清朝中的正一品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此外还有领侍卫内大臣、三殿三阁大学士、伊犁将军、绥远将军、大学士衔总督。当然,大多时候来说,正一品的三公,基本属于荣誉官职,没啥实权。

当然官职大,自然而然所受到的俸禄也多。正一品的官员年俸为180两,而禄米是180斛。这样的俸禄放在现在年薪差不多是八万左右,这样的俸禄在如今的二三线城市勉强还算个中等阶级。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收入,国家为了防止贪污腐败,特地还设置了养廉银,而一品大官的养廉银是按照总督的规格发放的,一年是一万六的白银。

所以一品大员的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如今的300万。而九品官员相比之下压根就不够看了,九品官员既有京官,如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也有地方官,如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是当时县官的从属官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主任科员。九品官的工资更是让人捉襟见肘,九品官员的工资大约是33两1.14钱,而所受的禄米是33斛1.14斗。

由于清朝的养廉银只发放到七品也就是知县的官位上,所以从八品到九品是没有养廉银的。因此把九品官员的年薪折合成如今的金钱大约是1.8万元。一品大员的300万和九品官员不到两万元的薪水,一个是国务院级别的官职,而另一个只是知县的从属人员,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是云泥之别的差距!当然,九品官除了上面所说的正九品之外,还有从九品,京官和地方官都有。

如翰林院侍诏、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刑部司狱、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其实在清朝来说,九品官员根本不算是最微小的官员,因为九品官员起码还在清朝官僚制度的“九品十八级”中,而有些官员根本无法入了编制,比如说驿丞、典使和盐茶大使,这些都是未入流的官员,相当于现如今的班长或者是组长。

知县作为正七品官,实力权力很大,为何无法压制九品的巡检?

知县作为正七品官,实力权力很大,为何无法压制九品的巡检

首先,我们看一下知县的地位。在六部九卿的老爷们看来,知县这个级别的官员多如牛毛,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知县却是自己的大老爷。知县的管辖区并不大,但是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知县属于土皇帝一样的存在。知县负责全县各方面的事务,出现了“灭门府尹,破家知县”的说法。因此,新任知县上任以后,地方上的乡绅们,通常都会设宴接风,并且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与知县相比,八品县丞和九品主簿的地位非常尴尬。由于和知县在一起办公,知县是绝对的一把手,其余二人被称为摇头老爷,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在衙门的实权排行中,县丞和主簿甚至还不如知县身边的师爷。 在一个县里,基本上有知县、县丞、主簿、教谕、税关等官员。其中,知县拥有绝对的权力。师爷虽然没有品级,但由于协助知县工作,很多时候被称为四老爷。

从实际权力来说,师爷的权力很大。但是还有一个官职不容忽视,那就是巡检。巡检这个官职出现于宋朝,但真正成熟则是出现于明朝。按照明朝的规定,在全县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巡检,一般来说,每个县都有两三名巡检。每个巡检拥有100多官兵,这是巡检的强悍之处,比县衙的武装力量还强。巡检负责缉拿罪犯、检查私盐、维持治安等工作,类似于民兵连。

从品级来说,正七品的知县比正九品的巡检高出很多,但按照朝廷的规定,知县不能直接管理巡检。 换句话说,巡检不在知县的管辖范围之内。由于是九品官,在朝廷的眼里,属于最低级的官员。无论是吏部还是兵部,都不会理会这样的微末官员。因此,逐步养成了一个惯例。巡检一辈子不可能升官,一直都是九品,但是能够世袭,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的亲戚。

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能够世袭,巡检逐步成为了盘踞一方的土皇帝。对于那些乡绅们来说,宁可得罪知县,不愿意得罪巡检。知县都有任期,基本上干几年就调走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几年内老老实实,熬走这一任知县。但是巡检的情况不一样,由于能够世袭,一旦得罪了巡检,自己家族从此很难安宁。 巡检能够世袭,久而久之,形成了地方势力。

虽然这种势力非常小,但对于朝廷的统治不利。知县对巡检需要客客气气,因为因为自己有可能需要巡检的帮助。尤其是进入王朝统治后期,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依靠县衙的衙役,根本就挡不住数量众多的农民。在这样的时候,需要巡检率领部队镇压。当然,如果农民起义的规模太大,巡检什么作用也起不到。虽然巡检仅仅是九品官,但比七品把总的日子还舒服。

自己的关系在地方上盘根错节,有的巡检甚至拥有自己的生意和店铺。对于巡检尾大不掉的情况,朝廷并非不知情,但已经无暇顾及。这样的情况直到清朝入关以后,最高层才开始改革。 清朝入关以后,发现了巡检的问题。在清朝的统治局面稳定以后,清朝开始改革巡检制度。当地人不能在家乡担任巡检,最少需要距离家乡300里,防止出现家族势力。

巡检都有任期,和其他的官员一样,由朝廷任命和调动。经过这一轮改革,曾经盘根错节的巡检被连根拔起,沦为了地方上的普通武官。在明清时期,由于县衙的人手有限,根本无法深入各乡各村。因此,知县基本上需要依靠各地的乡绅们维持各地的稳定。在农村地区,如果发生一般的矛盾,根本不需要去县衙,而是找当地的乡绅评理。乡绅们德高望重,而且有一定的家产,为各地百姓评断是非。

文章TAG:正九品是什么官  游戏正九品  正九品  是什么  什么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