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国象棋楚汉争霸攻略大全 楚汉相争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楚汉之争为什么刘邦得天下?
刘邦成功三大因素:一.亲和,二.听话,三.內助。可能大家看不懂我说三个因素。就拿亲和来说,如果为人不亲和,就不会一大帮人跟着她,为她孝忠。二听话,如果不听萧何的话,就不会起用韩信,更不会有后面霸王自杀乌江。三.还是听话,可不听别人的,听老婆的,她的一生都在听,沒有这个智慧老婆,就沒有他的天下。大家认为我分析得这么样,认.为对的点个赞,不对的留个评论。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从下面四个价段分析,刘邦的确是一个无赖之徒。【发迹前】刘邦发迹之前,娶妻吕氏(吕雉),可是他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混吃混喝。在当泗水亭长时,一次知县宴请,按礼金多少排座。刘邦不掏分纹,竟然对登记贺礼的萧何说“贺金万钱!”作为有妻之夫,竟然在外面和一曹姓女人私混,并有了私生子刘肥。他不管把私生子刘肥交给妻子吕氏在家抚养,还对这对不是亲生母子不顾不问,经常外出不归。
对于吕氏来说,真是一位贤妻良母,带着丈夫的私生子不怨不恨,默默无闻以苦度日。不久,刘邦当了秦王的泗水亭长,由于私人原因私放刑徒,被迫逃亡,落为山寇,而吕雉因此被监禁。【楚汉战争前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由于疆域与文化及刑法的阶限,陈胜、吴广被迫起义,不久起义失败。公元前209年,天下从暂时稳定走向大乱,刘邦借机占领沛县,慢慢招兵买马。
天下诸候四起,由于刘邦的势力太弱顶不住秦军的镇压,只好投靠项羽的叔伯项梁。为了扩充实力,项梁将楚国宗室后裔熊心立为楚怀王,由刘邦和项羽领兵作为楚地反秦的义军总盟主。公元前208年9月,秦主将章邯率领40万大军,将秦末复国的赵王歇围困在巨鹿,赵王向各路反秦诸候求救,大多诸候都拥兵观望不动。楚怀一面派项羽带兵北上救赵,一面会刘邦从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相约,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项羽带兵北上,引渡漳河后破釜沉舟,摔甑烧庐舍,经过九个回合大战,大败章邯于巨鹿。一战成名令各路诸候府拜不敢仰视。而当时由于秦军主兵力基本在巨鹿,刘邦使用了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杀伐加诱降,很快攻入关中,迫秦王子婴带玉印、兵节投降。项羽控制了兵权,刘邦也控制了政权。项羽在新丰鸿门拥兵40余万,而刘邦在霸上拥兵10余万,因兵力悬殊,加上项羽的巨鹿之功,项羽入驻咸阳掌控天下。
项羽有条件效仿秦皇称帝,但他却恢复周天子的分邦制。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将统一的秦分为19个诸候,分别为: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把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霸王,是向各路诸候宣示自己是老大!(如图一)【楚汉战争时期封赏出尔反尔】国家分裂,始终走向失败,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是统一。就在项羽分封后的第3个月,天下又大乱。东、北有12路诸候不满分封,互相残凶改王换地,刘邦借机打回关中,逐鹿中原,正式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在丞相萧何的举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以项羽违背楚怀王之约,趁项羽在东北讨伐田荣之际,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军从陈仓故道攻入关中,占邻关中、陇西、北地上郡、河上、中地渭南,接着杀掉韩王韩成,占领韩国。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讨伐项羽杀害义帝为名,正式向项羽宣战!出战之前,刘邦向九江王田荣、彭越等许以城域。劫集5个诸候国56万人马杀奔项羽大本营彭城,此时项羽在齐国征战。知道刘邦要掏自己老窝,便率领3万精兵,日夜兼程,绕道彭城西侧的萧县,对刘邦意想不到的背后猛攻,由于刘邦兵马是劫集,加上条件是口许,光是人在心不在,背腹受敌无心应战,急忙乱逃窜被打得满地找牙!刘邦血战不抵,只带十余名精兵败走而逃出。
刘邦在彭城两次战败中,为了快速逃命,曾让纪信穿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扮成士兵逃命;他曾经两次从车上踹下儿子,后因车夫夏候婴劝说方休!韩信极力劝刘邦实现对张耳及各诸候的封赏,公元前204年10月就占了赵国,而刘邦对占赵有功的张耳迟迟不理。直到公元前203年11月才落实。刘邦实现分封赏后,稳定人心加强兵力,频频蚕吞弱国,使形势与逐步壮大。
刘项双方以鸿沟为界。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彭越等集结各路兵马60余不,抵达蕲县东南垓下,进退并合与项羽决死一战,项羽引兵败退,自勿乌江。(图二)在垓下之战中,项羽曾想把扣押自己手中的刘父烹了,与刘邦分享想以此逼项羽投降。而刘邦却对项羽说“我父就是你的父,你把你的父烹了分我一羔……”项羽怕失信义而放弃该想法。
【登基称帝后剪除异姓王、斩杀功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汜水之阳登基,马上入定陶夺回将军韩信兵权。登基后包括前期的诸候刘邦封有赵王赵耳、齐王韩信、燕王藏荼、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韩王信。不久,刘邦便把与自己家乡邻居要好卢绾代了燕王。(图三、四)接着用儿子刘如意代替赵王,刘肥代替齐王,刘交代替楚王,作为农民的刘贾也封为荆王。
项羽若退回江东,还能东山再起,一争天下吗?
汉高祖四年十一月。正当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时,韩信出奇制胜,灭了齐国,后又打败项羽派去增援齐国的大将龙且。从而威胁到了项羽的后方。项羽知道后,非常恼火。但也没办法。他不可能分身,同时对付刘邦和韩信。于是,项羽便派使者前往齐地游说韩信。说出了自己一生之中的第一次软话。使者对韩信,传达了项羽的三点意思:①:刘邦不可信,多次落入我手中,因我怜悯他,才苟活至今。
但他呢?每次逃脱就背盟弃约。出兵来打我。这样的人,不可信。②:刘邦贪得无厌,不吞并天下,他绝不会罢休的。 你现在没被刘邦干掉,完全是因为我的牵制。要是没我,你肯定也会被干掉。③:你与其等死,不如先与刘邦翻脸。主动权在你。你完全可以与我和刘邦三分天下。实事求是的说。楚国使者对韩信说的话,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不过韩信并没有搭理项羽。他一直惦记着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没有刘邦,就没有淮阴侯韩信。知道韩信的态度后,刘邦长舒一口气。 他自彭城之战惨败后,被项羽整整追杀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是吃不好,睡不好,不是窝在城里被项羽揍。就是守不住了,逃跑,换个地方再继续挨揍。这耗来耗去,只要项羽一天不死,他刘邦就一天没有好日子过。
所以,当刘邦正式封韩信为齐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去跟项羽议和。希望项羽能归还刘太公与吕雉。双方划地分治。不过,此时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的项羽也没搭理刘邦。他很自信。想当年在巨鹿,他以少打多,碾压秦军。在彭城,没有盟友,又是以少打多,还是碾压了刘邦联军。楚汉两军于荥阳相持三年,他未遭一败,始终碾压刘邦。
未尝败绩的项羽,怎么可能投子讲和呢?于是,项羽在荥阳又与刘邦对峙了数月。时间来到汉高祖四年八月。(秦历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所以八月在十一月的后面)。随着灌婴率汉军骑兵渡过淮河,攻掠项羽后方的下邳、彭城、砀郡等地。项羽在前线再也坐不住了。无因而在这个月,项羽最终决定以鸿沟(原址已不可考)为界,与刘邦中分天下。
并主动归还羁押了多年的刘太公和吕雉。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约定”。签完协议后,项羽率十万楚军向南,准备兜个圈子,再迂回撤往彭城。刘邦见项羽撤走,本来也想撤兵西归。但被张良、陈平劝阻。他们对刘邦说了一点意思——现在我们已据天下三分之二,诸侯都归附于你。而且楚军已是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要亡项羽之时。你怎么能退兵呢?你现在应该趁此机会消灭项羽,不能养虎为患。
刘邦想了想,听从了他们的建议。随即便派人联络韩信、彭越、英布。决定以四家的兵力干掉项羽。汉高祖五年十月(十月是一年岁首,即鸿沟约定后的第三个月)。刘邦亲自统领汉军主力从荥阳出发,由西而东尾随项羽军开启攻击,迫使项羽军不得不且战且向东撤退。与之同时,韩信、彭越分别南下。预备攻取楚国首都彭城地区,端掉项羽的老巢。
英布则在刘邦堂兄刘贾的协助下,回到九江故国,攻取寿春,并由南向北推进,预备堵截项羽南下的退路。力求在淮北全歼楚军。面对这四面围攻,项羽起初被打得很被动。没办法,他是被突然袭击。换谁来都被动。但打着打着,项羽发现,韩信和彭越两路人马都没能如期而至。他们都按兵不动,真正追自己的,只有刘邦。于是,项羽调转队形,一个反击,狠揍了刘邦一顿。
结果,刘邦大败。可谓颜面尽失。气的他破口大骂。事后,刘邦听取张良建议。封彭越为王,还增加了韩信的封地。韩信、彭越得了好处,这才出兵。而他们出兵后,项羽又吃不消了。一个月后,项羽在被围追堵截之下,被迫沿颍水南下,准备渡过淮河,撤退到淮南,在楚国的南部地区重整旗鼓。但此时,英布已经拿下淮南。楚国在以北的领地,大部分都沦落了。
项羽没办法,只好退到垓下(安徽灵璧)布置防线,与刘邦做最后的决战。此时的项羽,还有十万兵力。虽然是身处绝境,但所谓的绝境,项羽是再熟悉不过。以前历次绝境,他都成功翻盘。所以在垓下布防时,项羽并不慌。他并不觉得自己就完犊子了。项羽麾下的十万楚军也是如此。这些年,只要项王羽在,军魂就在。只要项羽指挥,他们就能无往不利。
所以,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就完犊子了。然而,项羽和楚军这次是真的遇到对手了。刘邦联军完成对项羽的包围后,刘邦把联军的指挥权交给了韩信。而韩信,有办法对付项羽和楚军。关于这一战的过程,史料记载的很粗略。拢共也就几十个字。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韩信)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费候陈贺)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大概意思就是说,韩信拿自己当诱饵,吸引项羽来攻。然后韩信打不过,撤退。撤着撤着,先前韩信布置的预备队杀出,楚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韩信顺势反击,以三倍兵力优势将楚军击溃。最后,项羽败了。被韩信指挥联军,团团包围。当时,楚军缺医少药,粮食濒临耗尽,军心已然涣散。韩信见机,又使出杀手锏——四面楚歌。最终从心理上彻底击垮楚军的抵抗意志。
眼见大军已然心理崩溃。无奈之下,项羽只得在当晚率八百亲兵突出垓下,向南而去。他此时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江东。但刘邦怎么可能放过他呢?听说项羽突出包围圈,刘邦令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并下了死命令——若提不回项羽的脑袋,就别回来了。就这样,项羽在前面跑,灌婴在后面死追。追到阴陵县(安徽定远)境内时,项羽身边的士兵仅剩28人。
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还不是最倒霉的。项羽当时竟然还迷失了方向,找当地的一个农夫问路,居然指的还是错误的路线。项羽和随行的28骑,误入了一片沼泽地。等到他们走出沼泽地后,灌婴已经追上。最后,项羽就这么被灌婴堵在了乌江边。也许是老天爷不想项羽就这么死了,还想给他一次机会。乌江亭长当时整船靠岸,等待多时。亭长对项羽说:渡江过去,就是江东。
江东虽然不大,但也是地方千里,数十万民,足够一隅称王了。此时乌江仅有此船,汉军追至,他们也无法渡过大江。大王,您应速速渡江。伺机东山再起。但项羽不想过江。他说:当年八千江东子弟陪我渡江,如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爱不弃,又有何面目面对江东父老?既然天要亡我于此,我又何必渡江。说罢,他把自己所骑的乌骓马交给亭长,又令部下也将战马放生。
然后,二十多个人背靠乌江列阵,以必死之心,静候最终一战。最终,除项羽外,众人都战死在了乌江。而项羽,他在杀死数百汉军后(“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有夸大嫌疑),选择自刎而死。看了前文,如果当初项羽只身过江,你觉得他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吗?我觉得,没有。因为首先,江东虽然有数十万老百姓。但把老百姓训练为军人,是需要时间的。
项羽率八百精骑突围时,他肯定想渡江,并以八百亲兵为军队骨干,重塑一支军队,再与刘邦决战。但无奈,他行至乌江边上时,八百亲兵只剩下几十人。且乌江亭长的船,也只能载上项羽一人而已。没有了重建军队的种子。项羽只身一个人渡江而去,他在江东又能有什么作为呢?难道要让他既做总司令,又做教官吗?第二,项羽并不是江东人。
江东也不是项羽的大本营,他的大本营是淮北。项羽出生于泗水郡下相县(江苏宿迁),因为他父亲不在了,且叔叔项梁又被通缉,他才随叔叔避祸于江东。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寻机起义。所谓的八千江东子弟,是项梁组建的。而非项羽。项羽后来的数十万楚军,那是他在淮北组建的部队。换而言之,项羽在江东,其实并无根基。他对江东,也没有故乡情节。
乌江亭长说,江东人都支持项羽。可现实情况是,项羽自杀后,汉军渡江,江东很快就传檄而定了,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反倒是项羽的淮北大本营,在被汉军围困数月的情况下,还坚持了一段时间才投降。人心所向,在这里体现的很明显。所以,项羽如果渡江。他不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军队,抵抗汉军。甚至,他还有可能被江东人出卖,绑了交给刘邦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