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二战历史战役 历史名将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解放军将军中,胜率最高且战果最辉煌的是林彪。林彪从南昌起义开始红军生涯以后,从广东打到黑龙江,又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东面打到东南沿海,西面杀到四川、甘肃,赫赫战功,无人能及。21岁的林彪任第10师第28团1营长以后,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哪怕是红军已经陷入颓势的大环境下。林彪一生的大败仗如下:第一,五次围剿时的失败。
五次围剿,红军对付不了国军碉堡战术。虽林彪获得温坊战斗等一些胜仗,但武力改变大局,自己也打了很多消耗战,窝囊仗。但这一时期,林彪尚且没有大败仗。第二,湘江会战。林彪在湘江打了一个大败仗,但也是没有办法。当时林彪接到命令务必在湘江死守,掩护主力部队过江。林彪11月25日赶到湘江后,发现桂军故意让出正面,放红军通过。
林彪急忙汇报,要求红军主力全力高速行军,务必尽快通过湘江。然而,李德博古指挥不利,红军直到12月2日,用了长达7天才通过湘江。尤其是最后2天,林彪被迫死守阵地,同数量优势的敌人死拼阵地上,伤亡惨重。此战后,虽然林彪的红一军团是各部伤亡最少的,仍然很多部队损失一半左右兵力。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四团政委杨成武和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四千人。
林彪指挥历史上,从没有这么大的牺牲。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第三,血战四平。时间跳到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率领十多万国军,包括精锐的美式装备驻印军北上杀入东北。当时林彪名义上有20多万部队,但很多都是临时参军的乌合之众,包括:伪满官兵、伪警察、地痞、土匪,还有从没有摸过枪的年轻农民。
这些军队虽然接受了大量满洲国军的先进武器,但兵员素质太差,给他们核武器也赢不了。林彪赶到关外的十多万八路军和新四军,此刻立足未稳,没有得到先进武器,甚至连吃饭和穿衣问题还没有解决。相反,杜聿明手中的美式驻印军是国军精锐,曾经在缅北滇西歼灭过10万精锐日军。当时毛泽东的意见是务必死守死拼,尽量保住南满,独霸东北。
但林彪认为,目前东北解放军兵力虽多都是虚的,战斗力不如国军。如果强行在四平决战,只能被杜聿明借机重创甚至歼灭,到时候不要说南满,怕是连北满都保不住。所以,林彪力排众议,果断放弃四平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四平战役解放军伤亡1万多人,随后又逃散1万多人,但主力尚存,元气没有大损失。这边杜聿明又被伟大的马歇尔拖住了手脚,无法越过松花江进攻。
由此,林彪很快恢复了实力,清除了内部的投机分子,消化了苏联转交的大量武器和兵工厂,很快建立了战斗力强悍的东北野战军。从第二次四平战役以后,林彪也就在第三次四平战役吃了点小亏而已,其余都是百战百胜,再没有输过一场关键战役,占领东北全境。抛去政治因素,林彪是新时代的战神。林彪为什么会这么牛?人家有真材实料的。
看看他的总结: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
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在中国历史当中,为何有人说三国名将知名度最高,被改编成游戏最多?
应该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功劳。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的《三国演义》,写活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场面,忠奸善恶,是非曲直,演绎地淋漓尽致,深入人心。这就是文学的功能,文学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文学有教化社会的功用,文学有塑造人类灵魂妙用,文学揭示的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产生出来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不可喻言的妙用,才使得三国热经久不衰。
有人说文学不是历史,只是作者的观点,真实的历史是《三国志》。其实《三国志》拥曹抑刘的观点就客观公正吗?正是这种观点才引起后来历代学者的不满,修正《三国志》倾向的书籍才层出不穷。罗贯中的拥刘抑曹正统观点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决不是他个人的杜撰。从裴注,《汉晋春秋》《后汉书》等民间传说及历代名人的题咏中即可找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