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活动迎立夏 立夏游戏活动
作者:本站作者在立夏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是立夏,祝各位有缘人福气满?,心想事成!立夏的含义是进入夏季、告别春季的意思,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重要节气。立夏时节之后日照时间会明显增加,而且气温也会逐渐升高,雷雨增多,此时农作物都已经进入了茁壮生长阶段。立夏有三候,分别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其中第一候蝼蝈鸣指的是立夏时节土里的蝼蛄会开始在田地里鸣叫;第二候蚯蚓出指的是地龙开始出土、掘土;第三候王瓜生指的是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生长。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
在农村“立夏节”都有哪些民间习俗?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岭南进入了夏天,但北方刚刚进入春天。“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立夏习俗各地不一。我所知道的家乡立夏节有煮立夏蛋、吃立夏糍粑、称体重等习俗。吃立夏蛋。立夏那天,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无论输赢,最后鸡蛋都带回家一人一个吃了。相传立夏吃蛋拄心,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吃立夏糍粑。每年立夏节,家家户户做立夏糍粑。大体七分粳米兑三分糯米,用磨推成浆,滤干,然后做成一个个圆圆的扁扁的或者如筷子大小的糍粑。因这种糍粑粳米比糯米多,所以比较硬,煮之前需要泡发半个小时。吃的时候也性急不得,需要慢慢咀嚼。
老人说,吃了立夏糍粑做事有力气。立夏"过秤"。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村里男女老小一个个过完秤,大家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长大了还是没长。小孩儿最喜欢"过秤",并且很在乎自己比去年"长了几斤",特别快乐。最逗人乐的是司秤人,他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的顺口溜,让大家很是开心快乐。
大家知道立夏有哪些习俗,应该吃什么吗?
立夏习俗:1、古代要在立夏这天举行天子迎夏礼仪,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礼毕要派官吏巡游,慰劳勉励农民抓紧耕作。2、民间立夏之日要用新果实祭祀,供给神明和祖先。3、农人要在立夏日祭雹神,祈祷去雹灾收获丰收。4、明代立夏要启冰,由皇帝赏赐官员。5、立夏民间举行称人活动,就是称量体重。立夏食俗:1、温州有立夏吃鲥鱼的习俗。
2、建德有立夏吃红枣烧鸡饭和黄芪炖鸡的习俗。还有吃五虎丹和三两半的习俗。3、嘉兴有立夏吃烧野米饭的习俗。4、嵘洲有吃五色饭的习俗,认为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日,要补充营养。5、湖南有立夏日吃立夏羹的习俗。6、上海立夏吃麦蚕。7、湖北立夏吃泡、虾、竹笋。8、闽南立夏吃虾面,闽东吃光饼。9、浙东立夏吃七家粥、七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