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致仕待遇大不同 明朝游戏待遇
作者:本站作者明朝七品县令的收入有多少?能够养活自己吗?
说出来恐怕要吓诸位一跳,不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有区区七石半而已。至于能不能养活的起自己,红尘君只能说,若是不贪污不受贿不拿灰色收入的话,如果顿顿喝稀粥还是可以的,但想吃馒头那就是奢望了。接下来红尘君仔细道来:明朝官员的收入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贫农出身,而且还是最贫穷的那种,当过和尚,讨过饭,几次差点饿死,所以朱重八对当官的是发自骨子里的憎恨和鄙视。
所以他建立明朝之后,不仅乱找借口胡乱杀了多达四万以上的官员和家属,同时把官员的俸禄定的低的不能再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二十九年的官员收入: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县令乃是正七品,所以俸禄是七石五斗,也就是七石半。什么,你说除了粮食还有什么?对不起,大明朝只发粮食,什么银子,茶叶,衣服统统别想,更不要像宋朝那样的取暖费,餐费,交通费,甚至安家费的一大堆了,这就是您全部的收入。能否养活自己这一石大约是现在的120斤左右,七石半如果我没算错的话,应该是900斤的样子。
有朋友可能说了,谁一个月能吃900斤粮食啊,这足够了,但是您别忘了:第一,这粮食就是你全部的收入了,你不穿衣服了?不吃别的了?不买其它东西了吗?第二,除非你是光棍一条,否则你上有老,下有小,还得养家,而且明朝的官员家属还是不允许经商之类的,所以只能靠你的死工资。第三,这古代当官不可能全靠自己做事,你还得养一些随从,比如师爷啊,护卫啊,小吏啊,马夫轿夫啊等等。
所以,这些都算下来的话,您还觉得900斤粮食够用吗?比如明朝那位著名的清官海瑞,他的职级已经是三品了,算是相当不错了,可由于他非常清廉,不该拿的一分不拿,所以一家老小顿顿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他死了以后连下葬的费用都不够,要不是国家帮忙他只能暴尸街头了,惨不惨?红尘君说综上而述,只能说朱重八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官员们不要贪婪,但是方法简直错的一塌糊涂,在明朝除非你想要过海瑞这样的生活,否则绝不可能一尘不染,这等于变相逼着手下去搞外快,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俸禄包括银子和田地,亲王每年的禄米,每年可达1万石,除此之外还会赐予一百顷以上的田地。
朱元璋实行这一政策的本意在于赡养子孙,但他所没有料到的是,到了明朝末年,他的子孙已经多达数百万,以至于成了朝廷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亲王没有政治权力,不需要工作,但却拥有极高的经济特权,这使得他们成了朝廷身上的蛀虫,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痼疾。这些亲王的财产有多少?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河南地区在万历六年时,以福王为首的九位宗室藩王大概占有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其中福王由于颇受万历宠爱,竟然拥有田地3万顷,还获得了河南部分地区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仅仅这九位王爷就占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这还不算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其他较小的亲王,保守估计,朱氏宗亲占有的土地至少占据当地的三分之一。明朝末年,由于小冰河期到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打击,贫富差距在此刻顿时暴露无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缩影。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陕北,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面对如此大的饥荒,明朝政府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除了满清入侵消磨了军费,赡养朱氏宗亲也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根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全国的宗室人口已经多达15万7000人,按照朱元璋规定的待遇,每年需要供给他们的钱粮已经超过了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这意味着明朝政府的财政即使赡养宗亲就已经极为勉强,更遑论救济灾民或充当军费。
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1854万两白银,光在宗室上就花了552万两,近乎三分之一。而同时万历三大征耗去的白银总数不过才1280万两白银,仅相当于两年多赡养宗室的数目,可见宗室花费之大。万历年间就如此严重,更遑论崇祯年间,这些明朝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却在朝廷危难之际选择袖手旁观、醉生梦死,继续花天酒地,他们的奢靡可以说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在农民军到达河南时,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备军费,其依然醉生梦死,当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看到福王白白胖胖,便立即将其烹杀解恨。在比如蜀王和楚王,虽然家里钱财堆积如山,依然不肯为国家出半分力,最终全都落入了张献忠手里,史料记载,张献忠从他们家中搜刮出的财宝达金银数百万,载数百车不尽,足见其富裕。对朱氏宗亲的纵容更显出崇祯皇帝的愚蠢和软弱,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依然供养着这些寄生虫一样的家伙,耗尽了国家的财政,以至于明朝由于无力赈灾和筹集军费而亡于李自成和满清之手。
明朝锦衣卫高达6万人,分散各地不能转账他们怎么领的工资?
去年云闪付和银联为了宣传转账支付,做了一个有“屎”以来最长的广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故事内容是:大唐有一支部队驻守漠北42年,士兵从青年熬成了都白发兵。朝廷为了给这支部队送军饷买物资,派了一支骑兵押运。结果,半路上这支骑兵遇到敌人,只剩下一个老兵和一个前来趁机捡钱的流民。两人结伴而行,历经艰辛万苦。
虽然身负千万钱财,却不肯私花一分钱。饿了,也只能讨一碗水喝。幸好遇到大唐商人,才让二人没有饿死。不过,老兵后来在和土匪的战斗中也死了,剩下那个流民(其实是逃兵)继续执行任务。最终,成功将军饷送到了龟兹城内。结尾挺煽情的。看着满城白发兵,让人非常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人尚未还。但愿龙庭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回归正题,说下以明朝为例,说下朝廷发工资的事。明朝朝廷在中央和地方都有铸钱局和银库。京城的官员可以在京城领取银两,外地的就在当地番库领取工资。当时的工资,除了银钱外,还有粮食布匹等等实物东西。不过,工资都不高。官员们挣钱的门路很多,工资只是最少的。他们获取钱财的途径,最“稳定”的是田租。当官的,基本都有地,都有租户。
做官前再穷也没关系。就是《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刚中举就有人给他送田地。甚至,还有人带田地给他当佃户。这是因为,明朝有功名的人不用交田税。举个例子,田税如果是每亩两石。这些小土地所有者可以把他的地挂名到某个官老爷名下,官老爷可能只要他一石。这么一比较,有赚头啊。所以,部分小土地所有者就会自愿给官老爷当佃户。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常例钱”。种类很多,很繁琐。基本上,只要找官吏办事,就要给钱。而且,古代一个县城能够从朝廷领工资的只有三五个人。例如:知县、县丞、主簿,等。其他人都是不从朝廷领取工资的,靠县级官员掏腰包发工资养活。所以,领取工资的压力也不大。军队的工资都是送到驻地发放,外出打仗时会送到前线驻地。如果时间短的,可能提前或者推后发放。
也有由家属在原驻地带领的。锦衣卫这样的特殊机构,都是从京城领工资。如果他们放外差,会根据任务时间领取饷银、费用。外出时间短的,只会领取出差费用,回来再领工资。当然,锦衣卫如果有“潜伏”任务的话,工资会另外提前安排。双方协商好如何领取,可能会直接让家人领取。不过,这点钱真不是他们惦记的。完成任务以后,会有更大的奖赏,甚至还会升官。
明朝一个国公有多少俸禄和田产?会像红楼梦宁荣二国公那样吗?
多多少少是有出入的,毕竟曹雪芹是以一个清代没落贵族的眼光,代入的一个“类明代国公”家族的情景,两者之间,本身就有数百年的时间差,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总体来说,红楼梦中,对贾家的描写,基本上符合封建后期大贵族家庭的情况。但之所以说是“类明代”是因为,红楼里面的朝代基本上是架空的…虽然可能参考了明朝,特别是明朝一门两国公的徐家…但实际上,二者的地位和经济实力差距都不是一般的大…先说地位,明朝的国公爵位可是很值钱的!哪怕是在文官当政的明末,一个国公家族的权力也远远超过红楼里面的贾家。
按照明代标准,国公是“超品”,也就是比正一品更高,虽然中后期武将、武勋地位下降,但高级武勋的地位依然不低…比如留守南京的魏国公家族,基本出任的官职也是南京守备!职权在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可简单理解为副职)之上…或者至少出任南京五军都督府之一的都督,官阶为正一品。而同宗(徐达后代)的定国公家族,则基本一直出掌北京五军都督府之一,后来虽然权力也被架空,但朝会排班站位依然在兵部之上(兵部尚书为正二品,五军都督府都督为正一品),而且大多能加封三师三少,还有参加廷议(相当于内阁会议)的资格,地位依然是举足轻重。
(就算张居正做了内阁首辅之后,见到定国公徐文壁也要先行礼,另外,张居正还亲自给成国公朱希忠写了神道碑…)从这一点上来说,明朝的国公天生就是超品,不可能自降身份去担任什么见鬼的员外郎!另外再说财产。明朝国公正规工资为“食禄”,根据功劳和地位不一样,大约为二千二百石到五千石之间(实封公爵,也就是亲自去拿了俸禄的,当中,徐达最高:五千石;朱能最低二千二百石)。
折算成白银,大约就是一千多到四千两(后期白银有贬值,折算下来会多一些),再加上国公夫人、以及其他人担任一些虚职(比如领锦衣卫千户、某某位指挥)的俸禄收入。仅是这一块的“铁饭碗”,估计一个国公家族,大概在明初就能拿到三千石至七千石(明初的两千至五千两白银)。另外,国公家族占据大量田产,根据隆庆年间的一个数据,定国公(徐文壁)名下即拥有良田五百余倾(古代一倾为50亩,总量高达二万五千亩以上),成国公(靖难大将朱能后代)朱希忠,更是高达一千三百余倾!(定国公家族和魏国公家族曾经分过家,两家相加应该比成国公家族更多)根据平均亩产和收租比例简单算一下,一万亩良田,最少可以收租三千石,于是定国公府田租一项,又至少有八千石。
此外,明朝的国公家族还有一些垄断、半垄断,或者正常的经营产业…这样粗略估算下来明代一个国公家族,最保守至少年收入也在白银一万两左右(明初白银价值很高,到清朝至少有三倍通胀),而且几乎不会出现贾府这种越来越少的情况…后期捞钱更恐怖…另外,明朝的时候,这种国公家族,根本不用去买丫鬟下人…官奴基本上就已经够了…(教坊司收押的人,不是全部都去做特种行业的,也要负责分配给高官、勋贵家族)…而官奴,实质上就是奴隶,月钱之类的完全看主人家的心情…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是正常领工资的“员工”。
再说关系,明朝国公家族多半是和皇族有姻亲关系的(哪怕是后来尽量避免):定、魏两个国公家族,以及朱棣唯一的皇后:仁孝徐皇后,都是徐达的亲生子女…也就是说,朱高炽是徐家亲侄子…英国公张辅的妹妹是朱棣的贵妃,徐皇后死后为实质的后宫之首,其女为朱高炽敬妃…所以从明朝现实的历史来看,只要不是直接牵涉到谋反这种大案,一个国公家族是很难作死的,何况是一门两国公…而红楼梦里面的贾家,在这种巨佬面前,算什么玩意儿?贾政这种家族唯一的正式官员,居然只是个员外郎!从五品,上面还有郎中(六部分司主官,员外郎为副职)…这种官职,在明朝,送给国公家的庶次子都算比较丢人的了…而经济方面具体数据好像没有准确的说(抱歉,红楼梦我就看了一半),但他们的农庄收入,一年也就是两三千两,王熙凤能把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年也就能节约出来千把两。
元妃省亲,大概用了三万两,就让整个家族的财政都崩了…(这还是清朝物价水平)最后至于元妃的地位,不但是从女史爬上去的,最后还疑似因为怀孕而被宫斗对手毒杀,这地位,不提也罢…(像徐皇后、张贵妃这种级别的,谁敢动她们一根汗毛?)其实红楼里面的贾府,从地位上来看,更像是唐宋的国公家族(甚至实际权力都还略有不足,虽然人家不世袭,但至少人家要官做得比较大了才会有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