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封疆拓土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

围棋复杂还是中国象棋复杂?

围棋复杂还是中国象棋复杂

本人围棋水平业余初段,象棋水平9-1,所以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谁也别和我抢。单纯的论复杂程度,围棋肯定要比象棋复杂。其实关于围棋和象棋两者孰优孰劣的争论古已有之,大体上是一个“贵弈贱象”的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围棋较象棋更复杂多变。比如下围棋的“棋圣”聂卫平就认为,“围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围棋越下会越复杂,象棋越来越简明。

”而且,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两人对弈,仙气飘飘,显得颇有高人风范。象棋则大多在街头巷尾,三五成群,或蹲或站,贩夫走卒,皆可下场,总给人一种档次不高的感觉。现在的小孩,学围棋的多,学象棋的少,不知道是否有这方面的原因。书归正传,根据计算机计算,象棋的总变化数为10的150次方,围棋的总变化数是10的360次方。

象棋高手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被电脑击败,而围棋直到几年前才击败了围棋高手李世石,前后相差了二十年。这样看来,围棋的确要比象棋复杂,然而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因为对人脑来说,无论象棋还是围棋,其变化数之多,都不是人脑可以计算清楚的,所以所有的棋手在下棋时,并不纯粹是依靠计算,而是依靠感觉。而这种感觉被称之为“棋感”,是每一个优秀棋手所必须具备的天赋之一。

事实上,当他们在下棋时,99%的着法在第一时间被他的棋感否定掉了,棋手只需要考虑自己“第一感”的棋是否合理,并计算对手可能的反击手段。如果他计算的结果是对方所有的反击手段都不能阻止自己取得优势,或者缩小劣势,那么他就会走这一步棋。任何一个棋手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变化都计算清楚,甚至连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变化总数都无法计算清楚。

优秀的棋手,第一感觉是非常优秀,且非常准确的。而更加优秀的顶尖棋手,则是能跳出第一感限制的范围,别出心裁地走出新的着法,进而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进而取得优势。比如,象棋棋手胡荣华、围棋棋手李世石等,都是顶尖棋手的代表。就好像当你面对一座大山时,你可以根据高度来判断哪座山更高一些。但如果有两座山高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你目力所及之处,只是一片云雾缭绕,根本看不到头,你怎么能判断哪座山更高呢?又比如你去工地搬砖,三十块砖当然要比二十块砖重一些,你上手搬一下自然就能分得出来。

但如果是一万块砖,和十万块砖呢,对你来说是一样的,因为你都搬不动。象棋和围棋的复杂程度比较,也是这个道理。理论上来说,围棋比象棋的变化要多得多,但实际上对人脑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人脑不可能将它们的变化算清楚,即便再过几百上千年,还是不可能算清楚,那么在下棋时又有什么区别呢?在棋类项目上,电脑击败人类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你用电脑来分析这步棋的时候,电脑会非常明确地告诉你答案,对了,错了,或者不够好。

然而,这正是掐死了下棋的乐趣,以前不用电脑的时候,我经常和棋友们在一起讨论,某一步棋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几个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很长时间相持不下。然而,现在已有了争论,马上拿出电脑,点开软件,输入着法,电脑啪啪啪给你一顿分析,结果很明确,无须继续争论了,乐趣也就减少了很多。而且当你下棋遇到难题时,也不会深入地思考了,直接让电脑来帮忙分析,就好像考试的时候,答案就放在考卷旁边,哪里有人能忍得住不去看呢?综上所述,我的结论是,就棋而言围棋比象棋复杂,但对人而言围棋和象棋一样复杂!。

PC端有什么适合养老的游戏?

PC端有什么适合养老的游戏

我六十多了,最近把win10换成7,就为了玩游戏,网上买了一大把游戏,暗黑老滚泰坦三国志,说养老不全,我玩游戏就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多动动大脑,多手指活动,也是一门运动。不过老年人反应慢了,手速不那么快的游戏,建议可以玩玩战棋,比如英雄无敌,曹操传,而且这类老游戏不吃配置,儿女不用的老电脑正好派上用场。

为什么古代建国后要裂土封侯?

为什么古代建国后要裂土封侯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三个裂土封候主要原因1 政治需要一个朝代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往往容易不被认可。要么怕地位太低,要么怕名不正言不顺,怕发生叛乱。比如周初建国,情况错综复杂,西周本来是为商朝放马起家的小国,乘纣王出征讨伐别国时,在内奸配合下夺取商王朝,周朝想以小国统领万邦,怕大家不服,担心有人造反,政权不稳,于是周武王,立刻封弟弟周公旦、召公、太师姜尚等71人为候,派他们整守四方,牵制以前诸侯。

2 垦边戍防建国后,有些人会封好一点地方,比如汉朝淮南王,吴王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特殊产业,富的流油,那么封到北方燕寒之地就幸苦了,比如刘邦四子刘恒封在代国,就是今天河北一代,那边连接匈奴,匈奴骑兵天天骚扰边地,杀人越货,导致田地荒芜流民失所。刘邦把亲儿子派过去了以后,刘恒迅速有效组织兵力反击,然后发现经济,很快稳定了下来,国力也恢复了元气。

还有明朝初年封燕王朱棣也是这样目的。3 完善宗族制度在中国封社会里,统治者很相信宗亲关系,毕竟有血缘关系,比较亲近,不会轻易背叛自己。所谓一人得到鸡犬升天,在封建社会中,屡见不鲜。开国统治者,开国第一件事修族谱,王侯公卿,自己家本家的,记的清楚禀告太庙,所以王候受封后都是要去太庙的,就是为了用于约束他们。

比如刘邦非刘姓不得封王,西晋司马炎封司马氏为王。二 裂土封侯次要原因1 表彰功臣一个朝代把另一家推翻了,那么跟着你干的事业人呢,怎么办,不能你们家亲戚封完了,下面不管了啊,那会出乱子的。人有那么多,怎么办,按功劳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爵五等来封,于是大家都满意了。古代封侯是极难的,除非天大功劳,侯爷是享受免死权利的。

2 宣示皇威有些人从开始跟着开国皇帝几十年,中间遇到各种难打仗不计其数,那肯定要鼓舞士气啊,封官许愿一定常有,如果目的达到了,人家到时提及,你也不能说你忘了吧,何况一个之君,说话也不能不算话。所以一定时刻也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信。总之,封疆裂土是为了让自己亲戚族人有地位,巩固政权国防。不至于说君主六亲不认薄恩寡义。

请问玩过的游戏中最肝的是哪个?

让我来分享下曾经玩过的最累最肝最24小时全天在线的游戏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很久以前,有一款叫做《SSW-超级宇宙战舰大战》的游戏,一开始是电脑版,后来也开发了手机版,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多人联网战略型游戏,封面大概是这样:这个游戏的广告里介绍说,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战略游戏,每天只需花一点时间,就可以体验到游戏乐趣,那还得了?赶紧下载啊!然而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首先,这个游戏是宇宙背景,玩家通过建造舰队,为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经营领地。每个国家各成实力,三个月一轮回结算,而游戏中胜利的条件就是在期限内成为领土最大的国家,或是消灭所有其他国家,成为宇宙中独一无二的霸主。这样看,只是一个普通的战略游戏,也还好啊,那么赶紧注册个账号玩玩看好了。但这游戏真正坑人的进程开始了,首先,这个游戏的地图非常非常的大:图中每一个交点,就是一个星系,而一个星系内大概有10-30颗星球,而占领了星球不算完,还要建设星球,生产战舰。

因为游戏分为好几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领导层都是有玩家自己票选出来的,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完全靠玩家自己外交嘴炮,有时候光是开会研究,外交谈判,都能刷出上千条QQ聊天记录来。在这种战略游戏中,个人的力量是敌不过集体的力量的,如果说人多的国家还好,还能有农民和军人分工协作的可能,然而人少的国家,就只能依赖“小号战术了”。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肝帝们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开5个号,10个号,24小时不停的造船,然后再建5个号专门带兵打仗,而一旦战争开启,小小的星系内会有几百上千人混战,几百支主力舰队,上万支炮灰队,一场仗打上个一两个星期是常识,往往为了稳住星门,防守方要24小时不间断的空投炮灰,睡觉时间往往不超过4小时/天,而且还都是分散时间,据说有几位肝帝打完一个轮回,发际线已经达到了鲁尼的水平。

作为弱鸡萌新的我,刚加入“银河帝国”,就遇到帝国与“亚特”开战,萌新当然要好好表现啦,主动帮忙军团大佬空投炮灰,本以为大佬会通过QQ给我发个账号密码,登陆上把船发出去就好了,没想到,我收到了一个TXT文件 =。=打开文件,我哭了,这里面是接近50个账号,都是大佬自己一个人倾情打造的炮灰专用号。据说每次开战,他都亲自手控,设定闹钟,每次睡觉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马上起来,一个一个的登录,空投,登出,换号,继续这样的循环。

而那一仗,打了将近20天!最后我军主力后路被截全体自爆,而大佬依然能谈笑风生,开始为了下一场战斗继续肝了起来。萌新我见势不对,只好溜了,这游戏真心肝不起啊,如果说评选一个最肝最累的游戏的话,这部“每天只需上线几分钟”的2D平面大作,怕是会独领风骚。如果有人看了这个答案想下来玩玩,大抵是没有了,因为肝到爆,这游戏很快就倒了。

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何不招兵买马,广纳天下贤士,效仿其他诸侯国壮大自己?

周天子可不傻。战国时,周室一直在想办法吸纳人才,企图改善生存环境。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周要想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已经不可能了。重视吸纳士人的周室张仪去投秦时,路过东周。东周君在客人的建议下招待了张仪,看出张仪是个人才,表示:“如果你将来找不到好机会,这里随时欢迎你!”随后,亲自资送张仪。(《吕氏春秋.报更》)其实,企图“截胡”张仪,只是战国时周室的常规操作。

战国时,周一直想延揽、吸纳人才。早在晋国还没亡国时,周室就曾请教宁子取士之道,礼重士人。此外,周室还注重吸纳六国混得不如意的“穷士”。因此,东周吸纳的外来士人是不少的。翻开《战国策》,颜率、赵累、韩庆、郑明、吕仓、齐明等人,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些人未必不是大才,只不过周这个平台实在不好,他们也只能在纵横中展现才能而已。

薄弱的实力:招兵买马是不可能了春秋初年,周室虽衰,有地六百里的周,不小于当时的齐鲁郑宋,又内拥崤函之险,外有宗邑之盟,如果励精图治,未必不能复振。可是,战国时,周室仅剩七邑之地。只有今天河南的孟津及洛阳大部,偃师北部、巩县西北部及温县南境一小部分。说实话,在地图上,不仔细看,你都找不到他了。其实力,不但无法与战国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比宋鲁都相去甚远,大约与莒国差不多。

想在诸侯中找一个比周更弱软柿子都不容易呀!比莒国这样的小国更惨的是:你是天子呀!周室虽弱,但好歹是共主,还要保持王朝体制,保持许多职能。除了周室的王族,还有大量官族要生活,会同、祭祀、丧葬等事务都要按照相应的礼仪来进行。所以,周连维持基本的王朝体制运转都非常困难,根本没有钱去招兵买马了。东周的最后时刻,周赧王费尽力气征集了5000军队,就创造出了“债台高筑”的成语。

招兵买马?不要丢人了···没有任何喘息之机实力弱小,但如果能有清净的环境,也是有机会励精图治,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没有喘息之机呀!当初,周人选择经营洛邑,是因为这地方四通八达,可以“制四方”。实力强时,可以“制四方”,实力弱时,就只能“为四方所制”咯。“秦假道于周以伐韩”、“楚请道于二周之间以临韩魏”、“五国攻秦反,西周巩魏之籍道也”···每次诸侯过境,作为天下共主,周天子都必须“表示表示”。

本来就穷,还一天到晚被人敲诈勒索,“贫且微”的命运也就注定了。你已经在富国强兵了?恭喜恭喜。我正要去帮你打楚国,多借我点钱和兵呗!不过,幸亏是周实在太弱了,诸侯灭了他既要染上恶名,还没什么好处,所以,周也就继续延续了许多年。病入膏肓周室弱是弱了,但内部问题一点不小。依周制,周天子的兄弟,都是要封邑的。

世袭的大夫、官员,也是要有封邑的。旧族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新的近支王族也要获取自己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周室几乎没有办法把蛋糕坐大,所以,各派只能在一亩三分地上相互竞争。早在春秋时,周天子就已经摆平不了自己家里这些争斗了,还要去找晋国帮忙仲裁。战国时,一不小心,本就弱得不得了得周,还闹出了东西周分家···另一方面,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者,又一致反对外来新竞争者。

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战国中后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开始迅速崛起,然而未曾出过昏君的秦国,为何仍然用了足足七世一百二十余年才完成统一呢?原因便在于,秦国崛起的同时,山东六国中魏国、齐国、赵国也曾先后强盛,再加上山东六国合纵抵御秦国东出,导致以一隅敌天下的秦国始终无法对山东六国形成压倒性优势。事实上,秦始皇继位前的六代国君,尤其是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四代国君,在坚持发展自身国力的同时,始终在不断蚕食列国国力,这才使得秦国在秦始皇时期,拥有了以一敌六的实力,进而一统天下。

秦孝公嬴渠梁:持续消耗魏国国力,秦国东部压力骤减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推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加强集权,开阡陌、促生产,通过彻底的变法,使得秦国开始走上富强之路。然而,此时的秦国虽然完成了变法,但只是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于秦国羸弱,想要一统天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其面临的首要对手,便是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

进入战国之后,虽然中原霸主晋国已经解体,但新生的魏国给秦国带来的压力,却一点也不比晋国少。由于河西之地的丢失,秦国不仅东出之路断绝,甚至连拒敌于国门之外都很难做到,虽然秦献公多次发动收复河西的战争,可面对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秦国始终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趁着魏国与赵、齐等国征战之机,秦国迅速完成变法,并趁着“桂陵之战”后魏国军队被诸侯联军包围于襄陵之机,夺取了魏国河西的少梁和安邑,但刚刚完成变法的秦国显然还不是魏国的对手。

魏国在赢得襄陵之战后,便又迅速收复了河西失地,秦国仍然无法与之匹敌,而魏国也不过是由于国力损耗,对秦国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而已。直到秦孝公晚年,魏国由于在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惨败,紧接着又被齐、秦、赵三国夹击,接连遭遇战败,连年征战之下,魏国这才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即便如此,秦国夺取战略要地河西之地,已经是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的事情了。

秦惠文王嬴驷:五国合纵迫使秦国放弃东出,战略重心转向南北秦孝公去世之后,其子嬴驷即位,虽然族灭了商鞅,却将其变法成果保留了下来。在地位稳固之后,又任用公孙衍于“雕阴之战”中大败魏军,这才使得河西之地重新回到秦国之手,然而魏国战败之后,却接连与三晋、齐楚等国修好,山东六国逐渐形成联手抗秦之势。面对山东列国的合纵,秦惠文王则通过重用张仪,以连横破之。

后张仪游说魏惠王不成,秦遂于前322年发兵攻魏,夺取曲沃、平周,意图迫魏就范。与此同时,魏惠王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失败,遂任用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根本目的乃是以连横之势破坏合纵。前319年,由于秦国的东扩和张仪的连横,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魏惠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推行“合纵”之策。

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并联络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形成前后夹攻。结果,由于楚、燕持观望态度,义渠又收受重礼出兵较晚,导致三晋军队在修鱼被秦国击败,被斩杀近25万。五国合纵攻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秦国当时面临的局面同样极度危险,一个处理不慎,便有亡国之危。

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列国更为剧烈的反弹,秦国只好将战略重心转向南北两端,进而通过灭蜀败楚、伐取义渠扩充国力,消除侧背威胁,同时继续蚕食魏国国力。秦武王嬴荡:整顿内部继续扩充国力,拔取宜阳再度谋求东出武王嬴荡虽然因举鼎绝膑而亡,导致一直以来评价不高,但实际上对于秦国的贡献一点也不小。即位之初,便通过连越制楚而使秦国东南威胁消除,并通过平定蜀地叛乱、设立丞相,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方式,进一步扩充了秦国国力。

在内部稳定、国力日渐强盛之后,秦武王嬴荡开始再度谋求东出,而这次他的目标是韩国军事重镇宜阳。宜阳乃是周王畿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出兵函谷关,就必须掌控此地,如此才能确保物资和兵员的输送通畅。此后,秦武王嬴荡先以丞相甘茂瓦解韩魏联盟,促使魏国答应出兵助秦攻韩,后以甘茂为主将,率兵斩首韩军六万,攻取韩国宜阳,设立三川郡。

之后,秦军又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则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拿下宜阳后,周王畿已是近在咫尺,秦武王嬴荡遂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率兵来到周王畿,进而成为了继楚庄王之后,第二位“问鼎中原”的君主。要知道,九鼎乃是象征国家政权、天子权力的传国重器,秦武王嬴荡虽然最终因举鼎绝膑而亡,但此举无疑极大动摇了周天子统治的正统性。

秦昭王嬴稷:齐赵先后退出争霸行列,秦国国力力压山东六国秦昭襄王即位之后,延续了秦武王嬴荡的东出之策,在王位稳固之后,便开始频繁向魏、韩、楚、赵等国用兵,先后攻占蒲阪、阳春、封陵、武遂、穰城、襄城等地,齐、韩、魏等国深怕秦国继续东进,遂于齐闵王三年(前298年)再度合纵攻秦。此战历时三年,齐、魏、韩、赵、宋五国联军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最终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秦昭襄王战败之后,不得不再度休养生息,并与楚、齐交好,历经数年准备,于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再度东出,趁楚国、齐国无力关注中原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魏,先于“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后在数年内连下韩国的宛、邓和魏国的桓、轵等大小61座城邑,韩魏两国日衰。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又与齐国并称东西二帝,意图瓦解齐国与列国关系。

中原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魏赵于是再度联合各国共同反秦,苏秦也说服齐湣王自去帝号,与列国联手反秦。于是在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再度联手攻秦,然而由于诸侯联军各怀鬼胎,此次合纵在逼退秦国后,最终不了了之。此后,中原列国再度陷入混战,秦国则趁齐国得罪三晋和楚国的情况下,联合燕、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连下七十三城,齐国就此国力大损。

齐国退出争霸行列后,秦国继续向东蚕食,虽然赵国此时已经崛起,并在269年的“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国。但秦昭襄王却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先于“鄢郢之战”中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国都;又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夺取南阳地区;后在“长平之战”中歼灭战赵国大军45万,结果三晋、楚国国力被大肆削弱,新晋强国赵国也就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接连与齐、魏、楚、韩、燕等国交好,再度合纵抗秦。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拒绝割让六城,遂起兵二十万攻赵,“邯郸之战”双方激战三年,因魏、楚援军到来,秦国战败。兵败之后,秦国遂与赵国修复关系,送嬴异人入邯郸为质。此后,秦昭襄王继续蚕食三晋,连败韩、赵、魏三国。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在位期间接连战败山东六国,虽然由于常年征战,导致秦国国力有所损耗,且在诸国合纵之下几乎丢掉所有战果,但山东六国的国力损耗比秦国还要严重,尤其是齐国和赵国的惨败,使得秦国国力开始力压山东六国。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抵御六国合纵,持续恢复国力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两代秦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孝文王在位仅有一年(正式即位仅三天),但却停止了对山东各国的攻伐,使得秦国国力得以一定程度恢复。秦庄襄王即位之后,东周君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得知后命令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后延续了孝文王休养生息的策略,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才再度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则以信陵君为将抵御秦国,赵、韩、楚、燕也纷纷出兵救魏。

秦军与五国联军于黄河以南大战,秦将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率联军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后信陵君声威大震,结果反遭魏王猜忌而被罢免,交出兵权后的信陵君郁郁不乐,整日饮酒作乐,最终因酒色过度而死。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去世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吕不韦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数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攻占上党郡、重建太原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山东列国于是在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次组成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由赵将庞煖指挥攻秦,联军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打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秦军则集中精锐军队,突袭联军之中最为强大的楚军,楚军得知后撤军,列国军队军心动摇之下最终撤军。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一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身边的幕僚在评比中兴三杰,有人这样解释:左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仁慈,人不忍欺。至于曾国藩是不是仁慈,我们暂且不论,今天重点来谈一谈左宗棠和李鸿章。左宗棠以性格刚直著称,几乎骂遍了整个大清官场,自己爽的结果是最终没朋友。李鸿章则不同,他的精明和圆滑在当时的官场无人可比,当然已经过世了的胡林翼除外。

李鸿章曾经说过一句话:太后面前无小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慈禧太后独揽朝政,权倾朝野,身边的太监自然也狗仗人势,利欲熏心。以李鸿章的聪明,不用太监向他索要过路费,他都会主动打点的。李鸿章和李莲英之间的关系一向交好,李莲英有香港脚的毛病,一旦发作起来就难受的要死。有了这个毛病也不敢告诉慈禧太后,担心太后腻歪这个。

但细心的李鸿章还是从西洋人那里搞到了治脚臭的药,专门带给了李莲英。连这点小事都办得这么圆润,过路费什么的就更不是问题了。二左宗棠从来就是傲视天下的性格,老天爷老大,他就是老二。再加上他中年以后才步入大清官场,本来就对这些陋规看不惯,现在是更加无法容忍了。话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以后,回到北京接受两宫皇太后接见。

太监们以为左宗棠办了这么大的一个差事,花掉了朝廷那么多钱,自己应该从中捞了不少,就主动向左宗棠索要过路费。左宗棠从来就没拿太监当人看,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不让我进皇宫,那我就回去了。正在这时李鸿章赶到,他帮助左宗棠给太监了一张价值几千两银子的银票,才没有耽误左宗棠觐见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见左宗棠立了这么大功,自然要追加封赏。

慈安太后见左宗棠的眼睛不好,就把咸丰皇帝的眼镜送给了左宗棠。但按照当时朝廷的规矩,这些礼物只能由太监从皇宫的仓库中取出来后,送到大臣们的府上去。当太监们把这些御赐礼物送到左宗棠府上后,自然又免不了索要孝敬。左宗棠早就对这个厌烦了,当场大发雷霆,表示坚决不给。最后还是左宗棠的幕僚拿了几百两银子,把太监打发走了。

三左宗棠早在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府上当幕僚时,就飞扬跋扈,独断专行。湖南官场就有了“只知道左宗棠,不知道张亮基”的传闻和说法,张亮基听了以后,大度的笑了笑,不置可否。以他这样的性格,幸亏当初没有考中进士,否则在当时的官场上,早就被踩的七荤八素了。当他中年加入官场后,因为屡立大功,提拔的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晋升为闽浙总督,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别人就是想踩他,也没那么容易了。

但左宗棠一生的政绩基本上都在军事上,在其他方面他的作为就比较少。很显然像他这样的性格,在推行政务时,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抵触和阳奉阴违。表面上看起来左宗棠雷厉风行,实际上像他这样的性格很难有所作为。这是因为他有另外的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听奉承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只要马屁拍得好,都很容易得到左宗棠的重用。

有一个爱听马屁的长官,下边的管理自然都把心思放在拍马屁上了,哪里还有心思做正事。四李鸿章早年也是目空一切,但经过曾国藩的教诲后,改正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这就让他在精明之外又多了几分厚重,为人处世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李鸿章明白满清皇帝根本就不会完全信任汉人大臣,取得满族官员的支持是做成大事的基本条件,皇太后身边的太监自然也要发展成自己的耳目。

李鸿章在孝敬这两类人时从来都不遗余力,这也为他做事减少了不少麻烦。李鸿章晚年曾感慨的说,自己只是大清的一个裱糊匠,四处风雨飘摇,只能缝缝补补;当雨下大时却只能于事无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这么说,李鸿章是以一人之力与日本军队作斗争,他身边从来就不乏那些与他勾心斗角争宠的人。这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区别,也导致了两个人之间的成就不同。

文章TAG: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封疆拓土游戏  最新  章节  在线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