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师友邮差团千里送书,天刀手游巴蜀大宋邮差在哪里

作者:本站作者

钓鱼城在哪里?在如今重庆的合川城东5公里。金人在地上作战,哪里是宋军对手?金军大败,打算移营黄牛堡(今陕西勉县西),恰逢刮起大风、天降冰雹,只好逃走了。在神岔关遭到吴璘早已在山涧的埋伏。其次,在1237年,在黄州打败了围攻的蒙古军队。首先,在1236年,孟珙在江陵挫败了敌人南下的企图。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南宋总共存在了152年,仅比北宋少了15年。但是,南宋从实力、疆域上来看,远远不如北宋,他们是怎样坚持了152年的?说起此事,要分两个阶段。一、南宋和金国的107年南宋和金国是世仇,没有金国,也就没有所谓的北宋灭亡,在金国的重拳之下,北宋变成了南宋,首都从开封变成了杭州。而早期的金国,亡宋之心不死,动不动就要南征,但是,他们还是“年轻”,把握不住啊!南方的山多水多,金国的骑兵实在是费劲。

不过,金国和南宋能相处107年,是有两大原因的。1、南宋和金旗鼓相当,打打和和,不断重复。一是南宋的武将其实并不弱,特别是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人能力都不俗,特别是岳飞尤其勇猛,让众多金国名将成了其背景布。可是君心难测啊,岳飞是个愣头青,想的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后期只有宋钦宗了),但这正是宋高宗担心的,这父亲哥哥回来后,自己该去向何处?另外,岳飞等人就知道打打打,经济能不能跟得上,也不考虑,他宋高宗可不想过贫苦的帝王生活。

总之,宋高宗顾虑重重,这不是个胸怀宽广、目光长远的皇帝。不过,趁着岳飞等人的胜绩,宋高宗和金国是愉快地签了“绍兴和议”,这使得两国安然无恙地相处了一些年头。1161年,海陵王大举南侵,结果虞允文击退。此时的主政者是宋孝宗,此人一心想创造北宋时期的辉煌,因此有了“隆兴北伐”,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此,南宋和金国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

不甘心的人还是很多,恢复祖业,完成伟大复兴,是无数南宋文臣武将的梦想。于是乎,到了1206年,南宋首相韩侂胄力主抗金,而我们熟知的陆游、辛弃疾大力支持,关键是当时的宋宁宗也是无比支持北伐的,因此就在这一年有了“开禧北伐”。说实话,此时的金国虽然不如之前猛,但南宋也不强,真是一个比一个烂。最后,获胜的还是金国。

1207年,礼部侍郎史弥远,杨皇后等互相勾结,将韩侂胄杀害了。说白了,找了个替死鬼开刀了,接下来又是熟悉的操作了: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签订:嘉定和议。一句话,宋金之间相处的107年,就是打仗,求和;再打仗,再求和。2、蒙古对金的影响在后期,金国越来越不堪,内部管理一塌糊涂,外部的敌人又特别强大。

这个敌人说的不是南宋,而是蒙古。蒙古越来越强大,金国越来越不安,从1211年开始,金国开始主动和蒙古干仗,只是,胜利的少,失败的多。甚至,金国不得已迁都到了开封。即使如此,金国就像饿死的骆驼,依然比马大,还有不少兵马。成吉思汗思索再三,选择了慢慢磨,一部人被他带回到漠北修整,一部分人继续和金国对战。一个强大的蒙古在和金国对阵,金国也就没有时间和南宋纠缠,因此,南宋还算安全,安然活着。

成吉思汗纵然雄才大略,一度西征,打下无数土地,但对于金国,还是没有完全攻克。1227年,成吉思汗死了,把金国灭了的重任,到了儿孙头上了。经过多次战争,最终蒙古拿出大计划“联宋灭金”,经过多次的交涉,1233年,蒙古和南宋合作了,没过几个月,金国就嗝屁着凉四脚朝天了。说白了,最后与蒙古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南宋和不和蒙古联合,金国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在强大的蒙古面前,金国长期活着不容易。

从金国和蒙古开战算起,仅仅23年。没有出人意外的是,仅仅一年,蒙古就变脸了,从1235年开始,蒙宋战争就发生了,整体战争经过了三大阶段,耗时44年,南宋倒下,元朝彻底建立。问题来了,为什么南宋和蒙古能对抗44年?二、南宋和蒙古对抗44年南宋和蒙古能够对抗44年,而金国只坚持了23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南宋辖区的地形我们看看南宋辖区的地形,彼时,南宋掌握了四川、重庆、湖北以南、安徽以东以南的区域。

看这些区域,要么就是山多,要么就是水多,攻打起来是不容易的,不像金国所在的北方,相对平原更多,这对于蒙古的铁骑发挥,是有绝对的帮助作用的。所以,蒙古攻打宋,在地形上,南宋是有一点点地利的。2、两个名将,对于延缓蒙古的攻打,作用非常大蒙古攻打南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窝阔台阶段,第二阶段是蒙哥阶段,第三阶段是忽必烈阶段。

当窝阔台在1235年攻打南宋的时候,三路大军杀了过来,一路从陕入川,二路向襄阳和樊城扑去,三路进攻两淮。也就是西、中、东三路。从大面上来说,三线战事皆不利,但两淮情况较好一些,南宋完全顶住了。四川这边,虽然曹友闻等人非常拼命,但是实力差距太大,最终,曹友闻等人全部战死。而荆襄这边,有窝阔台的皇子阔出攻打,襄阳一线也是丢了个七七八八。

看起来,南宋命不久矣。可是,华夏民族,总是在关键时间会有关键人物出现。这一次,出来的人才叫孟珙,此人很猛。首先,在1236年,孟珙在江陵挫败了敌人南下的企图。其次,在1237年,在黄州打败了围攻的蒙古军队。第三,在1238年,孟珙展开了大反攻,成绩不俗,拿下了襄阳、随州、荆门等地。一时之间,孟珙成了南宋的最佳狙击者。

还没完,1239年,窝阔台的人杀到了重庆奉节,这是要从重庆杀到湖北。看清楚了敌人的企图,孟珙带人赶了过去,在奉节打败蒙古人,让蒙古人东去难上加难。蒙古人不甘心,从1240年起,想要打造战船,卷土重来。不过,在孟珙的安排下,偷袭放火,让窝阔台的人马无比狼狈。1241年,窝阔台死了。那时,蒙古偌大的家业,大汗死了,前线的人们无心恋战,各个皇子、皇弟、皇侄们,都开始惦记汗位之争了。

于是,在孟珙的带领下,反攻的号角开始吹响。这时,朝廷给他添了一个副手,名字叫余玠。这人有大才,他负责四川的收复工作。余玠一到四川,开始对四川的军事、政治、经济进行大改革,他做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一套非常适合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这套体系有多牛?这样说吧,南宋朝廷倒了时,西边还有一些地点靠这防御体系在支撑着。

最关键的是,这一套体系下,在后面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导致南宋生命的延续。简单来说,这一套山城防御体系,利用水路,将沿线各个城市连接了起来,在每一个关键的碍口,设置坚固的堡垒,一个地方被攻击,其它地方通过水路进行大力支援。请记住这两个人,孟珙、余玠,他们对南宋的作用很突出。可惜,孟珙影响力太大,皇帝有了疑心。

这就是宋朝皇帝的毛病,武将能力太大时就会限制,怕成为军阀,夺了江山。孟珙要接受一个降将范用吉(汉人),皇帝宋理宗多心了,于是,孟珙辞职了。辞职那一年是1246年,孟珙郁闷而死,年仅51岁。孟珙走了,过了七年,余玠被莫须有的罪名给贬了。这很气人,余玠愤慨满胸,最后竟然暴卒。据说,是有人下了毒。呜呼,两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竟然有如此待遇。

从他们的死开始,南宋注定了会很快覆灭,因为皇帝脑袋里的水实在太多了。3、那一场关键的战役:钓鱼城之战。蒙古内部汗位的争夺,导致内部不稳,因此,从1241年到1257年,南宋还是渡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而1258年开始,蒙古大汗蒙哥,发三路大军来攻打南宋,这是拖雷的儿子,是忽必烈的哥哥。哪三路大军呢?第一路大军仍然有陕入川,有蒙哥亲自带领;第二路继续攻打湖北鄂州,有忽必烈带领;第三路大军有兀良合台带领,从云南绕过来打广西。

三路中,最关键的战役,还是在蒙哥这边,他在攻打四川时,前期很猛,直到打到钓鱼城。钓鱼城在哪里?在如今重庆的合川城东5公里。当时是1259年,蒙哥手下有7万精锐,还有十万左右的投降军人,号称20万。而钓鱼城的主将,名字叫王坚,此人防守很有一套,当时能调配的人只有两万左右,不过还有十余万的百姓。战争开始了。

因为钓鱼城属于山城防御体系的上游城市,沿江而下,防御体系中的涪陵、万州、云阳等纷纷支援,于是,这仗打的就好看了。蒙古大军够努力了,竟然还攻击不下。两个多月后,看似,双方都有疲劳之意了,实则,蒙古大军更是熬不住了,因为他们里面很多人水土不服,还要面对瘟疫,粮食不足等情况。而王坚的人马动不动还搞个袭击。终于,蒙哥怒了,直接到钓鱼城下指挥。

很不巧,一个飞石打来,蒙哥应声而落,就此去了阎王殿。(也有人说瘟疫致死)总之,蒙哥汗死了。蒙古大汗死了,权力再次出现真空,蒙古的进攻态势暂缓,蒙古的战线开始收缩。而忽必烈开始返回漠北,他要争夺汗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他开始了蒙古内部的整顿,攻打南宋,暂时放缓了。不过,我们需要记得这一场 战争:钓鱼城之战,它延续了南宋的生命。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否,钓鱼城就是著名的将领余玠创建的“山城防御体系”中的著名的堡垒。哎!如果不是南宋自毁长城,也许情况还好一点。4、忽必烈的手段忽必烈是个精明的人,善于放权,也善于使用降将,可以这样说,南宋整个一朝,能比得上忽必烈的皇帝都找不出来。忽必烈在1260年当了大汗,而从1267年开始,忽必烈的攻击开始了,此时,宋理宗已经挂了,上任的是宋度宗(1264年上位),此人脑子不太好使,有点弱智。

于是乎,朝廷里面,权臣当道,贾似道等人一手遮天。南宋朝廷越来越衰弱了,而忽必烈却大肆采用降将汉人,并且转换思路,适应汉文化,学习汉文化,重用人才,是不是汉人都没有关系。对于不擅长于水战的情况,忽必烈开始训练自己的水军,制造各种船只。也许,忽必烈的攻势并不猛烈,是属于循序渐进,但效果却最好。窝阔台猛攻6年,不得志,人死了,大军跑了。

蒙哥汗,大刀阔斧两年,人挂了,军队没斗志了。而忽必烈尽量做着各种准备,从1264年开始,坚持了15年,在1279年统一了全国。可以这样说,忽必烈的进攻看似慢,实则稳健,看似延长了南宋的生命,但最后却一击致命。厉害!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明白了,为何南宋可以坚持152年?前107年,南宋和金国在打打和和中过着日子,谁都没能把对方完全摁倒在地使劲摩擦,因此,胶着的情况较多。

岳飞死后,宋和金熄战了吗?为什么?

岳飞死后,宋和金熄战了吗为什么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宋向金纳贡、称臣,割让已收复的北方地区,划定疆界,两国休兵。次年打压主战派,冤杀岳飞。让南宋迎来了二十年和平时期。二十年后,1161年,金人撕毁协议,大举南侵。宋金战火再起。岳飞死后,宋金之间只是迎来了暂短的和平,军事冲突并没有彻底平息。一、绍兴和议和难得的20年和平从靖康事变开始,宋金之间的战争已经又打了14年了,早已打得国力不支,生灵涂炭。

金人原本以为可以灭掉宋,可现在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南宋政府想光复中原,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岳飞一直主张北伐。不幸的是,皇帝没有这个信心了,于是绍兴议和,丧权辱国。南宋放弃了整个淮河以北收复的失地,对金纳贡称臣。为打击主战派,岳飞、张俊、韩世忠等人兵权被解除,又制造冤狱杀害岳飞、张宪等人。

为了这屈辱的和平,主和派的赵构、秦桧等人真是煞费苦心!绍兴议和之后,宋金休战,南宋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喘息机会。这二十年可真不容易,民间得以休养生息,朝廷得以重置百业。由于失去了关中,南宋政府在这二十年时间里,将巴蜀地区发展成了重要的战略资源来源地。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海陵伐宋和兴隆北伐岳飞死后,主战派人物基本上一一罢权,文臣当政局面形成。

但绍兴议和并没有投降派们想象的劳靠。1161年,靠政变夺得帝位的金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率军南下,想要一统华夏。但这位暴君前脚走,亲弟弟完颜雍后脚就登基称帝了。本想打个大胜仗,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士气回去找弟弟算账,可惜军队也不争气,采石矶一战,大败而归,最终,落得个兵变被杀。完颜亮死了,金军退了。宋军的采石大捷大大鼓舞了士气,抗战情绪空前高涨,南宋朝廷主战呼声日高。

此番金人毁约南侵,正式宣告了以皇帝赵构为首的主和派投降主义的破产。心力交瘁的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宋孝宗赵昚登基。宋孝宗是南宋时期的最想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就一心想光复中原。于是重新启用主战派将领,并开启为岳飞平反之路。1163年,宋孝宗绕过主和派控制的三省和枢密院直接下达了北伐命令,历史上称为“兴隆北伐”。

虽然这次北伐也收复了一些失地,但由于军事上的不争气,且金人内乱未息,后方不稳,最后,又坐回到谈判桌上。签订的兴隆和议将绍兴和议认定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岁贡改为岁币,数量减少,疆域恢复到绍兴和议时期的疆域。三、岳飞之死是宋金息战的结果,并不是宋金息战的条件宋金之间的连年征战能得以暂时平息,是因为两个国家都打累,国力、民力透支严重,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文学作品上加入了绍兴和议以杀岳飞为前提条件太过夸张,但岳飞之死又是“战和”抉择之间决定的。主战派人物一心北伐,但皇帝的宝座还没有完全坐稳,甚至部分军饷开支都需要皇帝省吃俭用,截流后宫支出来解决。赵构、秦桧等人陷害岳飞,打压了主战派势力,得以让半壁江山苟延残喘。杀了岳飞,可能大家没有人敢再次提议北伐,但并不代表金人同意息战。

南宋时期,吴玠在四川是怎样抵抗金军的?

南宋时期,吴玠在四川是怎样抵抗金军的

吴玠(1093-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名将。因其父吴扆(yǐ)葬于水洛城(今甘肃平凉庄浪),所以全家迁居在这个地方。吴玠年少时深沉果敢而崇尚气节,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读书能精通大义并可资运用。不满二十岁,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在泾原路投军入伍,御西夏戎边。吴玠治军严厉,驭将有方,以身作则,威望甚高。

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军与西夏鏖战,因作战勇敢晋升为“进义副尉”、权任小队副头目,不久擢升为队长。宣和二年(1120年),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破其众,擒酋长一人”;等到攻打河北盗贼(农民军)时,因多次立功,任泾原第十将。靖康二年(1126年),西夏军队进攻南宋怀德军,吴玠率一百多名骑兵追击,斩杀夏军一百四十人,擢升为第二副将。

西夏再次进攻怀德军,吴玠凭借这多次战功,补授为秉义郎,吴玠在军中崭露头角。建炎二年(1128)春天,金军西路军(完颜宗弼军)强渡黄河,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扑泾原路。泾原路都统制曲端守卫麻务镇,命令吴玠为前锋,率军迎战。吴玠在青溪岭大败金军,追击三十多里,金军一向目中无人,这次才开始感到害怕。

吴玠被任命为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金军攻打延安府,延安经略使王庶命令曲端进兵,吴玠向曲端建议:“不如扫荡金军巢穴,攻敌必所救,延安围可解”。曲端于是攻打蒲城,吴玠则东进攻打华州,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吴玠严禁士兵烧杀掠夺,不许骚扰百姓。建炎三年(1129)冬天,北宋“宋江起义”的余部、起义军首领史斌,率起义军攻打兴元(今陕西汉中),史斌没有攻克下来,只好转攻长安。

曲端得知,急调吴玠前去增援。吴玠在长安城外交战中,斩杀了起义军首领史斌。当时南宋宣抚处置使张浚巡视关、陕,这时正在长安。听到军事参议刘子羽报告了吴玠兄弟军事才能、战绩和胆量后,张浚专门招吴玠面谈,谈得非常投机。当即任命吴玠为统制、忠州刺史,让吴玠与他的弟弟吴璘共掌帐前亲兵。建炎四年(1130)春天,吴玠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完颜撒离喝攻下潼关,曲端急派在彭原的吴玠前去防御,自己亲率大兵到玠州作为援兵。金军前来进攻,没有想到被吴玠打得大败,撒离喝因损失过大,大哭不止,金军私下把他看成“啼哭郎君”。金军又调重兵、重整旗鼓接马再战。曲端援军迟迟不到,吴玠势单力薄作战失败。曲端趁机弹劾吴玠,说他不听指挥,擅自行动,罢免了吴玠的职务,降为知怀德军。

张浚了解事情的原委经过后,发现吴玠是冤枉的,不久升任他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忠州防御使等职。这年秋天,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之压力,张浚会合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陕西都统制吴玠“五路大军“于陕西富平,任命刘锡为统帅,准备同金军决战,吴玠建议应该把守各个要害地区,等到敌军困敝时乘机出击。

军队到达富平时,都统制又会合众将商议决战,吴玠说:“军队因为有利才行动,现在地势对我不利,没有看出可以和金兵决战的理由。应该选择高山占据,使敌人难以战胜”。众将却认为:“我众敌寡,前面又有沼泽芦苇阻碍,敌人骑兵难以施展,何必转移到其他地方”? 刘锡否决了吴玠风建议。不久,金军杀到,用车载柴皮囊包土,填平沼泽顺利冲了过来,宋军大败溃逃,五路沦陷敌手,关中腹地失守,巴蜀地区由此变为抗金前线。

金军以奸相秦桧以为内应。军事战略上,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所谓“两个拳头”打人。把一支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陕西一线,由完颜宗弼(金四太子金兀术)率领,打算从秦陇攻入巴蜀,控制长江上游,再顺江东下,然后与从开封、江淮南下的金兵另一支主要力量、由完颜宗辅(金三太子讹里朵)的形成一个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目的是一举将南宋小朝廷置于死地。

吴玠当然不会知晓金军的战略。为了抗金,他只能尽快收集散兵游勇保卫大散关(今宝鸡清姜河岸)东面的和尚原;他和弟弟吴璘积聚粮饷、修缮兵器,筑列栅栏围杆,准备做死守的打算。有人劝说吴玠退军屯驻汉中,控制扼守入蜀口,以安定人心。吴玠认为:“保住此地,使敌人不敢越过这里前进,我们在此坚壁清野等待敌人,敌人害怕我等从它后面进攻,就达到了拖住敌人,这才是保卫巴蜀的最好办法”。

吴玠在和尚原上,凤翔民众为感激他过去的恩惠,不分白天、黑夜加紧运送粮草。吴玠则赏赐感榭。金军大为恼怒,在渭河设伏兵截击、斩杀运送粮物的百姓,还实行“保伍”、“连坐”等法;严防民众偷运送粮草。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大散关率数万骑南侵,两路金军会师于和尚原。金别将乌鲁折合从阶、成州出大散关,约期会攻和尚原。

乌鲁折合提前赶到,在北山列阵挑战。吴玠因敌众我寡,命令诸将坚固阵地。利用有利地形,分军两队,轮番作战。当一队杀到疲惫时,另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这样宋军如虎添翼,奋勇冲杀。和尚原山谷道路狭窄、乱石众多,金兵马匹不能行走,只好下马在地上交战。金人在地上作战,哪里是宋军对手?金军大败,打算移营黄牛堡(今陕西勉县西),恰逢刮起大风、天降冰雹,只好逃走了。

金兀术(完颜宗弼)闻知大怒,亲率十万大军,跨过渭河,进抵宝鸡,所到之处,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一举打开入川门户。吴玠为了引诱金兀术到和尚原,主动放弃了神岔关,让弟弟吴璘引骑兵三千,在原北的神岔沟设伏。吴玠精选强弓劲弩,将弓箭手分成三排,列队于阵地前沿,当金兵冲锋,第一队弓箭手瞄准放箭,随后迅速蹲下,第二队、第三队依次放箭。

如此轮番射击,箭如雨下,粉碎了金兵多次猛攻,金军大败,死伤甚众。吴玠一鼓作气,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这天夜里,金军收兵,埋锅造饭,吴玠命神射手持强弓对准火光射击,吓得金兵不敢点火。夜半十分,吴玠组织奇袭,向完颜宗弼的大营发起攻击,金军人困马乏,在睡梦中又被痛打了一顿。次日凌晨,完颜宗弼下令向宝鸡北撤。在神岔关遭到吴璘早已在山涧的埋伏。

金军急忙后撤,准备转守为攻。吴玠则从背后从和尚原一路掩杀过来,金军见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损失惨重,只好弃尸躲避。金人粮草辎重均为吴玠所得,金兀术本人身中数箭,直到金人援兵赶到,这才得以突围而逃。此战是宋金战争中,金军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惨败。20余名金将被生擒,数以千计的金兵被俘,就连完颜宗弼自己也是死里逃生。

和尚原大捷的消息传到朝廷,热衷于逃跑的宋高宗这时也为之兴奋,忙遣人慰劳前线将士,钦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康州团练使。吴玠也因此成为南宋以来第一个因军功而拜为节度使的大将。“和尚原之战”虽然成就了吴玠的威名,但没能阻止金军大举进攻四川的步伐。敌众我寡,宋军在宋金战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不久之后,金人卷土重来,他们绕过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较为薄弱的饶风关(今陕西安康石泉西北)发起进攻。

“饶风关之战”时,吴玠已经转移到祁山道上的仙人关(甘肃徽县东南)驻防。得知金军进攻,吴玠星夜兼程三百里,增援饶风关。到达后,吴玠一边修筑防御工事,一边派人给金军大将撒离喝送去一筐柑橘,并写上一张纸条:“贵军远道而来,用它聊以止渴大军远来。今日决战,各忠所事”。撒离喝收到吴玠这个礼物后,大惊失色。以手杖击地道:“怎么来得这么快呢”!撒离喝认为吴玠善用强弓硬弩,就不再采取此前密集进攻的战术,而是改派一批精心挑选的士兵,身披重铠,登山攻险。

每名重甲金兵身后都有两名士兵助推登山,也就是一人先登,后面两人紧跟;前面的士兵战死,后面的取代他继续进攻。吴玠军弓弩齐发,并用巨石向下滚压,就这样打了六昼夜,金军虽尸体堆积如山,但并没有后退。吴玠部下有一位下级军官因犯罪怕遭到处罚,偷偷投降了金军,引导金军通过祖溪小路,偷偷潜入饶风关背后。吴玠难以抵挡,于是溃败,退守西县(今甘肃陇南)。

金军进入兴元,刘子羽退保三泉(今陕西宁强),筑建潭毒山城以自卫,吴玠到三泉同刘子羽会合。不久,金军北撤,吴玠急忙派兵在武休关拦截金军,掩击金军后卫部队,金兵堕落深涧而死的数以千计,遗弃全部辎重逃走。金朝开始谋划攻宋时,本以为吴玠在西边,因此通过隘阻地区从东边发起进攻,没想到吴玠奔驰而至。虽然侵占宋三郡,但得不偿失。

朝廷晋升吴玠为检校少保,充任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绍兴四年(1134)二月,伤愈复出的完颜宗弼亲率10万精兵攻打仙人关。吴玠麾下的兵力才不过3万,金兀术认为一旦击败吴氏兄弟,就可乘势攻入四川,然后顺流而下直逼江南。完颜宗弼休整数日后开始向杀金坪发起猛攻。先前,吴璘在和尚原,粮饷供给不上;吴玠认为该地距离四川太远,让吴璘放弃和尚原,专门经营仙人关右边的杀金坪,吴璘率领轻兵从七方关兼程倍道赶到,同金兵连续交战七个昼夜,才得以同吴玠会合。

金兀术废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拿下杀金坪。吴玠在第二道防线布置了熟悉的“驻队矢”,还是用老办法,以神臂弓猛击金兵。神臂弓是北宋神宗年间发明的一种弓弩,射程可达240余步,可穿透榆木,射穿铠甲。金兀术列开阵势,反复冲锋,双方死伤无数,阵地上尸体遍野。金兀术在仙人关久攻不下,始终未能突破吴玠的防线,金兵早已疲惫不堪,携带的粮草也所剩无几,许多士兵萌生退意。

这天夜里,吴玠派出一支奇兵,手持长刀、大斧,擂鼓呐喊,从左右两翼杀入金兵大营。金军遭遇夜袭后,更是成了惊弓之鸟。顷刻之间,完颜宗弼的营寨就被攻破,金兵在大营丢失后的连锁反应下,全线溃败,丢盔卸甲。狼狈逃回了凤翔。金兀术失败的历史再度重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仙人关之战,金兀术对这首诗终于有了深刻的理解。

此后,完颜宗弼再也没有踏上蜀道,在随后宋金战争中,他的作战重心也由川陕地区转移到了两淮之间。仙人关一役,吴玠兄弟威名大震。吴玠与敌对垒近十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川陕和家乡德顺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减轻了金人对东南的压力,金人再也不敢窥视蜀地。吴玠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陕蜀人民的拥戴。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和议再次达成。宋高宗因为吴玠功高,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川陕宣抚使。吴玠因长期鞍马劳顿,此时已经重病缠身,这年三月上疏请求解职卸任,高宗不允。同年六月,吴玠在仙人关病逝,年仅四十七岁。高宗专门为其停止朝议两日,封赠为少师,谥号“武安”。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高宗下诏在仙人关为吴玠立庙,号“思烈”庙。

淳熙三年(1176年),宋孝宗赵昚追封吴玠为“涪王”,位列南宋异姓七王之一。关于吴玠的死因,《宋史·吴玠传》说吴玠晚年有不少不良嗜好,抢取美女,喜服丹石,咯血而死。但南宋洪迈《夷坚志·吴少师》认为:吴玠死因是其夏夜出师时本就免疫功能下降,仓促间饮用了含蚂蝗虫卵的脏水,致使体内幼虫滋长,并侵入内脏,造成寄生虫穿孔发作而咯血,引起并发症,终告不治。

在历史长河中,宋朝军事到底是强还是弱?

答:宋朝,在世人眼中,以一种畸形状态发展。经济在当时的世界中碾压任何国家,至少占当时世界经济的50%以上。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也独树一帜,产生了宋词,儒家思想集大成程朱理学也诞生在此时段。军事上,也是养了至少100万大军(边军、厢军、禁卫军)。军队规模也是在历朝历代中空前的强大。宋朝建立后,一直处于同草原帝国辽国、金国战争,还同地方割据的西夏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耗死了这三个国家,最后还和一代天骄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交战50多年,才完全灭亡。可以说,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最起码,防御战做的还是不错的,天生“腿短”,注定不能出彩。宋朝军队天生“腿短”,战争不出彩,是和他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战略防御有关,这和宋朝建立之初的两件事有关系。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重文亲武关系莫大。

当初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本是后周的一个实权将军,在部下的拥戴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在之后的十数年里,平定了其他国家,建立了宋朝。由于当时上位手段不甚光彩,心比较虚,在宋朝建立以后,为了断绝手下有兵权的将军起而效之,听了文官宰相赵普的建议,消减将军手中的军权,取尔高官厚禄已代之,军队的指挥权和拥有权绝对控制到了皇家手中。

但是就是这种方式,葬送了宋朝将军的开拓的锐气,当需要军队出征时,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然后再安排将军指挥,造成了军不知将,将不知军,没有磨合,没有联系,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有一条就是,宋朝自建立之处,就没有收回自秦汉以来,就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这个地方,不但是防御骑兵部队进攻的好地方,更是一处饲养马匹的天然牧场。

失去了此地,宋朝就失去了骑兵这一开拓性的兵种的资源,不能提供大量军用马匹。大家看古代剧的时候,可以看到秦汉军队、隋唐军队、元明军队、清朝军队有很多骑兵部队,但是很少看到宋朝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到了南宋时期,南宋改变了一些策略,才有了韩世忠、岳家军等一些将知兵,兵知将的军队,这些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也组建少量的骑兵,也取得了对金国作战的胜利。

北宋、南宋在中国版图上那么小,为啥排在主要朝代里?

谢谢邀请:北宋的国土不算小的,比唐朝小一点点,南宋国土面积小的很多,被大金朝赶到了淮河以南。两宋朝代皆为汗人所统制,搞史记的写书的民间流传的故事等等多数记载,都是弘扬汉人的。两宋虽然国土面积不算大,但它的经济繁荣度是历朝历代不能比美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说的北宋时期,黄城开封城门夜间不关,这在历朝历代是没有的。

北宋的经济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的,欧洲当时人均年收入合现在美元二三十,北宋人均达到年收入七十多美元。南宋国土小了很多,但经济比北宋还好很多,朝庭有专门外贸机构,主要挣钱的项目是瓷器丝稠,那瓷器在世界各地可和白银一比,西亚欧洲谁家有宋瓷就象现在谁家有国宝似的,也证明是有钱人富人,夸张的说一船宋瓷运到西方运回一船银子,那东南沿海遇恶烈大风天气翻船是常有的事,为了挣的真金白银冒险家无所畏惧。

说话说书唱戏说盛唐,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真正的有钱是两宋,除去两宋从古到今没有那个朝代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南宋如果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蒙古大元朝打南宋一打就四五十年,打西亚到欧洲几天就打下一个国家,根本没有那个国家和大元抗衡,那战斗民族俄罗斯被蒙古几天就打到京城,吓的投降年年进贡。两宋是没有得到史学家们颂扬,真实的面目知道的人少。

寻根问祖太远太久无从考究,如果从你往上数个三代五代的,弄得清楚你的根在哪里吗?

如果有族谱家谱的话,不要说三代五代,就是十八代二十八代,也是能够知道的。比如我们杨姓,是从义乌迁过来的,始祖是杨虎。我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曾跟我们聊天,说那时村里专门有人管族谱,哪一家生了男孩,取了名字,就在族谱上写上,过上几年还要修订。我们出生的时候好像就不讲究了,到现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修订了。我爸说他看到过族谱,但我们就不知道了。

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期节目说的是金姓,说他们是活金死刘,当时好像是看传说一样。原来还真的有这样的事,我有一个同事,他是姓金的,可是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他又说他姓刘,可把我给搞糊涂了。我就问他,你到底是姓金姓刘啊,他说他们是活金死刘。祖上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宗亲,因为王莽篡位,诛杀刘秀九族宗亲,当时有一房宗亲,逃出了京城。

来到当时的会稽,为了躲避追捕,就把刘改成了金姓。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他们又恳求刘秀,允许他们死后复姓为刘。后来就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我的同事呢,他的爷爷后来又迁到了我市,他说在他们村里就他们一家姓金的。可是他们有家谱。他爷爷死后就葬在了这里,墓碑上就是刘姓。我们隔壁村有郭姓家族,他们说他们的祖上是郭子仪,是郭子仪的一个儿子迁过来的,他们有族谱,有家谱,有郭子仪的画像,每年都要祭拜呢。

族谱家谱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记载了每个家族的历史,也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族谱家谱因为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原因,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断层,沉寂。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修订族谱,寻根问祖的热情又在各地开始兴起。前段时间我老公他们村里也说是要修订族谱、家谱。还专门打电话来问我们的信息。

文章TAG:邮差  送书  大宋  师友  刀手  师友邮差团千里送书  天刀手游巴蜀大宋邮差在哪里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