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原理,能解释一下核爆是怎么回事吗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能解释一下核爆是怎么回事吗
2,求问核爆炸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核反应过程中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既不是物理反应也不是化学反应,在物理和化学反应中,原子本身质子数不发生变化,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变化。
3,什么是核爆炸
核爆炸
nuclear explosion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4,原子弹的原理
1、质能方程 即 e = mc^2 在特定的情况下(包括特殊的环境以及特殊的材料),物质的质量能够转换成能力,其变换的公式即质能方程。方程中e为产生的能量,m为转换的物质的质量,c为光速即3*10^8 m/s。 2、重核裂变(特殊的材料与环境) 某些特殊的材料(如铀等放射性物质)在受到中子轰击后,能够分裂成中子以及比其更轻的原子,于此同时损失质量,这些损失的质量即转换成能量的质量,即质能方程中的m;而进行重核裂变需要一定的温度,以及需要将一定质量的反应元素(铀)压缩在一定的体积中,这样裂变才能发生,这个体积叫做临界体积。 3、链式反应() 即使裂变不停发生,直至反应材料耗尽。用中子轰击处于临界体积中的反应材料(一般为铀),然后使其分裂成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以及3个中子,这3个中子继续去轰击下3个铀原子,使其继续分裂,从而往复不停直至材料耗尽。 4、原子弹 原子弹里面是由2块铀(一块大,一块小)以及一个普通炸弹组成。开始时,两个铀块是分离的,在原子弹内部有中子不停轰击,由于2块铀分离的,故没有达到临界体积,无论中子怎么轰击都是不会发生反应的。当需要引爆的时候,只需引爆其内部的普通炸弹,通过炸弹的冲击力使小块铀块与大块铀块粘在一起,从而达到临界体积;炸弹爆炸产生的能量迅速提升原子弹内部温度,于是链式反应发生,重核裂变不停止直至铀完全耗尽。由于质能方程中,能量与质量成正比且该系数为光速的平方,故即使质量非常小,但是产生的能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5,科学问题求教原子弹爆炸的原理是什么物质都有物理化学性质吗
1.原子弹主要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来起杀伤作用的一种武器。依据的原理是核裂变链式反应。 简单地说就是核反应产物之一又引起同类核反应继续发生、并逐代延续进行下去的过程。一个铀核在一个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如果裂变时放出两个次级中子,这两个次级中子又引起两个铀核发生裂变,放出四个次级中子,这四个中子再引起四个铀核发生裂变……。如此下去,反应的规模将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人们利用这种原理制成原子弹。
2.不一定。任何物质都有其物理性质,但是不一定都有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就连磁场和电场可以利用仪器测知,所以说物质都有物理性质。
但是化学性质就不一定了,因为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磁场电场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化学性质了~
3.不一定。除了楼上说的墨水之外,即使是其他电解质溶解也不是化学变化。既有旧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为化学变化,溶解只有旧化学键断裂,没有新化学键形成。(当然除了溶质与溶剂反应的情况比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4.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也就不同。
4Zn+10HNO3(极稀)====4Zn(NO3)2+NH4NO3+3H2O
4Zn+10HNO3(一般稀)====4Zn(NO3)2+N2O+5H2O;
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
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5.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稀盐酸滴到大理石上实际上发生了如下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为气体当然形成气泡了~
6.理解这句话关键是在“全部”二字上。也就是说酸中的阳离子,只能是氢离子,不能有其他阳离子存在(当然指的是那种化合物电离来的~)比如说硫酸溶液中,硫酸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为氢离子,没有其他的阳离子。而硫酸氢钠电离,虽然有氢离子,但还有钠离子,不符合“全部”的标准,所以它不是酸。(但硫酸氢钠是显酸性的)
费了半天劲,连扔了好几个月的我又学习了一遍。终于结束了。希望采纳啊!谢了
6,现在的核爆炸是采用什么方式
核爆炸(nuclear explosion)核武器或核装置在几微秒的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浅层地下核爆炸的爆炸深度较浅,火 球冲出地面,外观景象与触地核爆炸相似, 有大量土石被抛出地面形成发散状尘柱, 并造成比触地核爆炸尺寸更大的弹坑。放 射性物质儿乎全部封闭千地下的封闭式地 下核爆炸,地面不出现火球,核爆炸生成的 高温、高压气团猛烈压缩周围的土石介质, 形成冲击波,伴有较强的地震,同时在爆心 周围形成空腔。空腔塌落后形成烟囱,一般 不形成弹坑。浅层水下核爆炸时,也可以观 察到火球,但尺寸较小,发光时间也短得 多。构成火球的高温、高压气饱迅速膨胀并 上浮,形成水中冲击波和表面波。当其上浮 到水面时喷发大量蒸气并形成巨大水柱, 稳定后形成菜花状烟云,其高度比空中核 爆炸蘑菇云低。当巨大水柱下落时,在水中 形成向周围扩张的巨浪。由小水滴组成的 带放射性的环状云雾及放射性烟云随风飘 移,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雨。深层水下核 爆炸时,火球不明显,其他景象与浅层水下 核爆炸类似,由于气泡的振荡,会产生多次 水中冲击波。 爆心海拔高度在80千米以下的高空核 爆炸与空中核爆炸的外观景象和毁伤因素 很相似,只是火球尺度较大,发展速度较 快。爆心海拔高度在80千米以上的高空核 爆炸,由于高空大气密度不足地面的一卜万 分之一,其爆炸景象的特点是:爆心与火 球分离,在爆心下方距地面60一80千米高 度上,可能形成厚度约10一巧千米、温度 约为104开的饼状火球,其半径与爆高有 关,持续时间一长达数分钟。核爆炸威力小 时,不形成饼状火球。另外,高空核爆炸还 能造成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 核爆炸方式选择核爆炸方式不同,毁 伤特点也不同。在实施核袭击时,要根据作 战任务、目标性质、地形以及气象条件等选 择核爆炸方式,以充分发挥核武器毁伤因 素的作用。为了摧毁地下重要设施或阻滞 部队行动,采用浅层地下核爆炸;为了摧 毁地面和浅地下设施,则采用触地核爆炸。 为了大面积杀伤地面有生力量,摧毁城市, 一般采用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可用于 破坏对方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可用于反弹 道导弹、摧毁其他飞行器。水面核爆炸和水 下核爆炸主要用于海上作战,毁坏对方舰 船、海上设施和杀伤兵员等。核爆炸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向上对流的空气,这股气流有助于把核尘埃带到地球大气层中的逆温层顶部,即人们所熟知的对流层顶。对流层顶以下就是对流层。在这里,空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降低并且易于形成不稳定的对流。大多数气候现象都在对流层生成,如云、暴风雪、锋(即冷热团的分界处)等。对流层顶以上是同温层。空气的温度在这里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而空气的运动变得相对稳定。地面至对流层顶的高度,在极地为6英里,在赤道则为11英里。同时,对流层顶在不同地区上空的高度还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当核尘埃烟柱到达对流层顶时,便开始沿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形成人们所熟知、然而却决不愿亲历目睹的蘑菇状烟云
7,核裂变的本质原理
原子核的裂变可以用液滴模型来说明。当原子核处于基态时可以看作球型,此时原子核能量最低,最稳定。当核子吸收一个能量较高的中子后,处于激发态,会发生形变变成扁形,导致表面积增大,表面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原子核内同时存在着核子间的核力(引力)和质子间的库仑力(斥力),由于核力的短程性,核力会迅速减小 ,而库仑力相对减小少,这样就失去了平衡,就会导致核发生裂变。如下图所示。每个重原子核裂变后会放出几个中子,然后这几个中子又会去轰击其他的重原子核而使其裂变,这种情形连续进行下去,形成所谓的链式反应。核裂变(Nuclear fission)又称核分裂,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yóu)、钍(tǔ)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1千克铀-235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足以让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与燃烧300万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另见裂变和聚变。 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由于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核裂变被首先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就是来自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目前,人们除了将核裂变用于制造原子弹外,更努力研究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造福,让核裂变始终在人们的控制下进行,核电站就是这样的装置。 裂变释放能量是因为原子核中质量-能量的储存方式以铁及相关元素(见核合成)的核的形态最为有效。从最重的元素一直到铁,能量储存效率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所以,重核能够分裂为较轻核(到铁为止)的任何过程在能量关系上都是有利的。如果较重元素的核能够分裂并形成较轻的核,就会有能量释放出来。然而,很多这类重元素的核一旦在恒星内部形成,即使在形成时要求输入能量(取自超新星爆发),它们却是很稳定的。不稳定的重核,比如铀-235的核,可以自发裂变。快速运动的中子撞击不稳定核时,也能触发裂变。由于裂变本身释放分裂的核内中子,所以如果将足够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235)堆在一起,那么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将触发近旁两个或更多核的裂变,其中每一个至少又触发另外两个核的裂变,依此类推而发生所谓的链式反应。这就是称之为原子弹(实际上是核弹)和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通过受控的缓慢方式)的能量释放过程。对于核弹,链式反应是失控的爆炸,因为每个核的裂变引起另外好几个核的裂变。对于核反应堆,反应进行的速率用插入铀(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堆的可吸收部分中子的物质来控制,使得平均起来每个核的裂变正好引发另外一个核的裂变。 核裂变所释放的高能量中子移动速度极高(快中子),因此必须透过减速,以增加其撞击原子的机会,同时引发更多核裂变。一般商用核反应堆多使用慢化剂将高能量中子速度减慢,变成低能量的中子(热中子) 。商营核反应堆普遍采用普通水、石墨和较昂贵的重水作为慢化剂。 http://baike.baidu.com/pic/3/1145686861426382.jpg麻烦采纳,谢谢!
文章TAG:
核爆炸原理 能解释一下核爆是怎么回事吗 核爆炸 爆炸 爆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