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加强后的曹操重回巅峰,游戏曹操去哪了后期刘备有用吗

作者:本站作者

为了对母亲尽孝,徐庶离开了刘备阵营,在临去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假如刘备最终打败了曹操,我认为他不会权回汉献帝,更不可能如曹操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曹操打败吕布,班师回朝时顺便把刘备也带上了。刘协盼啊盼,都把曹操盼死了,可刘备是没来,最后曹丕等不及了,直接把刘协给撵下皇位,当了皇帝。

刘备的综合能力真的强过曹操吗?

刘备的综合能力真的强过曹操吗

世上的能人有两种类型,一种能人擅长于琢磨事,另一种能人擅长于琢磨人。曹操的长处在于,擅长于琢磨事。因此曹公谋事十谋九成!“盛世宠臣,乱世奸雄。”就是当世对曹公能干事,能干成大事的赞誉。因为在盛世之时,能干成大事的人,一定会得到朝廷的倚重;在乱世之时,能干成大事的人,一定是称霸天下的一方雄主!刘备的长处在于,擅长于琢磨人。

因此玄德公,能倚仗他人之才,成就自己的功业。有知人之智,有识人之能,是成就大业的必备条件。玄德公与孟德公,是两种类型的能人。玄德公之所以没有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不得天时;二是没有看清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去尽力争取世家大族的倾力支持。孟德公之所以没有一统江山,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与玄德公的出现有关;二是没有去争取世家大族的倾力支持;三是对人性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识人、用人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总的来说,孟德公、玄德公的综合能力是不相上下的,只不过以一方之主的标准来看,拥有擅长于琢磨人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假如刘备灭了曹操,会还政于天子吗?

假如刘备灭了曹操,会还政于天子吗

你说的这里面的“政”值得我们详细的分析分析,刘备在身份上和曹操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有“皇”族身份,打引号的皇族也是皇族,为了这个身份,刘备也许会还政于天子,做一个闲散王爷,至少是在对天下人这样说的,可能还会进行所谓的避嫌,藏起来之类的进行退隐,天下舆论导向说他是个忠君爱国的皇叔,但是刘备手下的那些谋臣武将可能会制造一些意外,因为刘备在哪个时候盯上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政”了,这里的意外就是“天子”,天子可能会被这些手下弄死;千万不怀疑我说的这件事情的实际操作性,宋朝有黄袍加身的典故,虽然事情的时代背景不同,导致宋太祖成功了,曹操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但是很显然的是刘备用皇叔这个身份可以很名正言顺的进行大统的继承,不要说什么宗府之类的,谁手里有兵,谁手里有权,谁强势,他们就会被碾压,曹操苦心经营一辈子才潜移默化的将汉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让自己的后代登上大宝之位,刘备完全可以凭借身份走捷径跳过曹操那个时间淡化政策,刘备要做的不仅是不还政于天子,他还要做的是取代天子的位置,自己来做天子的事情,而且只要这一系列事情操作下来,极有可能会给汉朝再延续几百年的江山;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做才是最好的,而且权利这个东西有时候是上瘾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即使刘备最初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最后绝对不会有“还”政这一说,从现实意义来说,刘备还政相当于是对打天下的部下的不负责,从自我内心来讲,刘备真的原因吗?从正统行来说,刘备具备统一三国登上帝位的先天条件,但是历史的假设有用吗?。

如果徐庶不去曹操那,刘备会统一三国吗?

假如刘备灭了曹操,会还政于天子吗

在刘备的一生中失去的谋士里,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徐庶。在刘备来到荆州后,徐庶便主动投入他的阵营。徐庶不但为刘备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长坂坡之战后,徐庶因为母亲落入曹操之手,被迫离开了刘备。如果徐庶不离开刘备,三国的形势会变成怎样呢?一、对刘备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徐庶。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单福担任了刘备的军师。

在徐庶的指挥下,刘备的军队脱胎换骨,打得来犯的曹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曹操在得知是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把徐庶的母亲骗来,模仿她的笔迹召唤徐庶。为了对母亲尽孝,徐庶离开了刘备阵营,在临去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现实中,徐庶的离开并不是中了曹操的奸计,被骗离开的。他是在长坂坡之战后,母亲被曹操所俘虏离开的。

在离去时徐庶还向刘备辞行,说自己为刘备效力靠的是自己的智谋,可是母亲被俘,自己心乱如麻,无法再为刘备效力。因此向刘备辞行,去找寻母亲。刘备理解徐庶的心情,放他离去了。在现实中,诸葛亮确实是徐庶推荐的。在徐庶推荐的情况下,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在现实中徐庶的作用要比《三国演义》中重要得多。在现实中,并没有水镜先生和其他人的推荐,完全是靠徐庶的一己之力。

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徐庶在刘备阵营中深得大家的信任,他的推荐才得到了刘备等人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就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的第二年,曹操的大军就南下了。在曹军的凌厉攻势下,刘备被迫南撤。我们可想而知,如果刘备错失了请出诸葛亮的时机,那么他与诸葛亮可能就此错过了。那么,三国的形势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很可能就不会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二、如果徐庶没有离开刘备集团。如果徐庶没有离开刘备集团,他将是刘备集团中作用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在刘备集团中,由于人才匮乏,使得刘备的人员使用捉襟见肘。诸葛亮长于治国理政,庞统长于战略战术指导,在入川后,得到擅长奇谋的法正辅佐,却失去了庞统,这种情况让刘备十分头痛。在刘备实施《隆中对》时,由于把控制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蜀中和荆州两部分,这种人员调配的难题更是严重。

如果徐庶没有离去,刘备手下的人才就会有更多的组合。尤其是在留守荆州的人员中,徐庶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庞统战死,诸葛亮要和刘备一起入川,法正则是夺取益州时加入的,也留在了益州。这样荆州就只能依靠关羽独力镇守,身边没有得力的谋士辅佐。这一点给荆州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直接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关羽的败亡。

由于关羽心高气傲,对手下目高于顶。他盲目地迷信自己的武力,不屑于使用计谋。这样,当关键的时候,关羽身边没有智谋之士的缺点就暴露无遗。比如在湘水之争时,面对东吴三万人的袭击,拥有三万多精兵的关羽,竟然不对东吴发动反击,白白错失战机。在荆州之战时,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敌方援军,已经没有可能夺取襄樊的情况下,关羽还贪恋战果,淹留不去。

甚至在曹军把孙权要袭击荆州的迷信射进关羽大营的时候,关羽依然不采取断然措施,撤军回荆州,错失了最后挽救荆州的机会。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曹操想要迁都躲避锋芒,遭到了司马懿、蒋济的劝阻。在曹仁失去信心,想要放弃樊城撤走的时候,也遭到满宠的阻止。这说明再英明的主帅也有错判的时候,这就需要手下明智的谋士纠正了。

可是关羽自始至终就没有得到过任何有用的建议,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行事,不亡何待?缺乏明智的谋士是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不过为关羽选择谋士也是一个难题。关羽此人熟读《春秋》,文武双全,而且自视甚高,看不起同僚。就算是为他配备像潘濬那样的明智之士,也难以左右关羽的行动。如果徐庶没有离开,他将是辅佐关羽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在刘备阵营中,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的态度是尊敬但不亲近,而对徐庶的态度则是亲如一家。这与徐庶的出身经历有关,他们都拥有共同语言。关羽早年因为打抱不平,杀人后流亡到涿郡,投入刘备的部下。徐庶则也是因为为人报仇,险些因此丧命。他们经历相同,脾气相似,自然能够和睦相处。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并不挑剔徐庶的指挥,在徐庶的指挥下破敌也不是虚言。

如果徐庶辅佐关羽镇守荆州,就会补足关羽的短板。在关键时刻,徐庶就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让关羽做出正确的选择。关羽也会虚心采纳徐庶的建议,让东吴没有可乘之机。更重要的是,徐庶出身荆州士族,在荆州有着自己的关系网,能够获取各方面的情报,不让关羽遭受东吴的暗害。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荆州内部完全被东吴渗透。荆州从上至下,几乎都成为东吴的内应。

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帅关羽,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可见他被部下蒙蔽到了何种地步。正是因为荆州的世家大族完全抛弃了关羽,才造成了这种情况。如果徐庶在荆州的话,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如果徐庶辅佐关羽留镇荆州,就可以保证荆州万无一失。东吴想要渗透荆州,袭取荆州的计划也难以实现。如果荆州不失,在曹操去世后,天下就可能发生对蜀汉有利的变化,实现《隆中对》的计划,夺取天下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最终刘备打败了曹操,他会把权位让回给汉献帝吗?

东汉末年,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汉桓帝刘志,是国舅梁冀和梁太后扶上马的。宦官们将梁冀兄妹杀死后,朝权基本上握在宦官手中,加重赋税,卖官鬻爵,后宫每天要花费数百万钱,在当时贪污成了合法行为,人民不堪重负,这就有了著名的 “党锢之祸” 。

汉灵帝刘宏时,公开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官两千万。花了这么多钱买官的人一上任跟红眼儿狼似的使劲捞钱,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爆发了黄巾起义。而灵帝刘宏却在挖空心思尝试着玩乐的新花样,不专心朝政。汉献帝刘协,幼时丧母,少时丧父,中年丧子,在不想当皇帝的时候被董卓逼着做了皇帝,在想把皇帝当好的时候被曹操挟持着,都说皇帝是天下至尊,可对于刘协来说却是生不如死。

当曹操打败吕布,班师回朝时顺便把刘备也带上了。刘备本是织席贩履之辈,草根出身,唯一时刻挂在嘴边的就是自己是汉室后裔,最成功的广告标语: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协犹如大海中抓住了根救命稻草,认刘备为皇叔。其实,刘协根本就不在乎刘备是否真的是汉景帝直系后裔,他需要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牵制住曹操,这样自己才能真正的当皇帝。

为了能够从曹操手里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利,刘协密授刘备等人擒杀曹操,不幸事情败露,刘备侥幸逃脱。这成了刘协的唯一希望,刘协在皇宫里一直都在焚香祷告,祈求上天保佑刘备,早日亲率勤王之师来解救自己,为自己保驾护航。刘协盼啊盼,都把曹操盼死了,可刘备还是没来,最后曹丕等不及了,直接把刘协给撵下皇位,当了皇帝。但是曹丕并没有为难他的这个亲妹夫刘协,而是给了他一块地方,封为山阳公,享福养老去了。

可刘备得知曹丕做了皇帝,却迫不及待的向世人宣布曹丕杀了刘协,而后夺了大汉的江山。于是刘备一边骂着曹丕,一边自己也当了皇帝。当刘协得知刘备在益州做了皇帝后,心都在滴血,当年他怎么能把复兴汉室、重振朝纲的希望,寄托在这个伪君子身上。可是自己现在明明还活着,他刘备怎能向世人说自己已经死了呢?他刘备倒是很着急,刘备你有负皇恩啊。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曹髦在诗中自嘲为井中龙,把司马昭这些奸臣比作泥鳅黄鳝,受苦的黄龙却要时常被这些泥鳅黄鳝欺侮。曹操的曾孙曹髦当上皇帝后写了这首诗,使得司马昭想除掉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曹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龙是帝王之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愿做汉献帝第二,也不愿做司马昭的傀儡,宁可战死,在魏国历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当年曹操欺负汉献帝一家孤儿寡母,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后代同样会被他人欺凌。曹髦感慨自己困境的同时,也在写曹芳、曹奂两位皇帝的处境,这何尝又不是汉献帝当年的境遇。曹操在四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完成了很多帝王都无法完成的事情,终其一生也没能更进一步。假如刘备最终打败了曹操,我认为他不会权回汉献帝,更不可能如曹操般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什么王者荣耀现在出了刘备,出了曹操,不出孙权呢?

谢邀。主要是因为孙权地位不如曹操和刘备。论辈分,孙权比曹操和刘备低一辈。论功业,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占领了两个州成就三分天下。曹操从一个普通将军起兵,占领天下大半,建立三国中最强大的一个集团。孙权虽然也在位上拓展了荆州、交州,绝对开拓领土面积不比刘备小,但毕竟有父亲和哥哥打下的扬州之地作为基础,显得没那么突出。

为什么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则接连大败?

为什么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则接连大败?这一句话有点偏颇,因为这只是相对而言的结果两人出身不同曹操起点高,刘备草根出身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曹操出身好,20岁不到就当上典军校尉,一出场就有人赞助,有自己的队伍。参加了剿灭黄巾军,实力不算强大,但也是当时几路军阀之一。后来也参加了讨伐董卓,平定李傕、郭汜,救驾有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下子占据了舆论和实力的最高点。

身边也收拢了一大堆谋士和武将。灭二袁、和北方的大多数诸侯。统一了北方。刘备虽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经过当时汉武帝的实施的《推恩令》,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卖草席为生,好不容易结识了张飞、关羽。在张飞的赞助下,参加了灭黄巾的军事运动。但最后只是封了一个很小的差事。后来一路寄人篱下,处处投靠别人,包括:袁绍、曹操、刘表。

一直到曹操赤壁兵败,刘备才得以喘息的机会。以荆州为据点,攻打西川,总算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分析说刘备走向军事巅峰,也只是相对刘备的前半生而言,由四处颠簸游离。到开始可以与曹、吴抗衡。实际际上其军事实力与曹、吴相比,还是有一点的差距。为什么呢,因为综合国力的问题。而蜀将关羽在镇守荆州,水淹于禁,打樊城也只是局部战争的胜利。

最后不也是被吕蒙打得败走麦城。刘备伐吴也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兵败。所以基本谈不上什么“军事巅峰”。赤壁之战大部分功劳都是东吴立的,刘备只是配角,也不能说明刘备的军事有多强大。至于进军西川,有内应张松与西川刘璋本身实力有限,加之为了抵御张鲁,求助于刘备,犯了引狼入室的错,才让刘备得手。除此之外,看不出刘备绝对的“走向军事巅峰”,如同一个穷人,突然有一点钱,显得像暴发户一样。

而曹操因为赤壁一战伤了元气,军事力量上暂时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加上郭嘉等人的去世。力量受损,如同一位一直很富裕的人家,遭受到一些挫折后,损失了很多钱财,相比之下有点落魄。但是整个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的军事实力都是强于其他两国,只是已经没有绝对“灭对方的实力”而已。所以三国之间相互打仗的胜负也就难以避免了。

曹操死了夏侯渊和刘备死了关羽,都是死了弟弟,为什么区别那么大?

我的回答曹操损失夏侯渊刘备损失关羽看似差别很大,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相似之处看差异且听我一一道来。(本文基于《三国演义》)相似之处壹·都是损失了国家军事的二号人物并成就了一位名将。有很多人会说,曹魏的二号人物始终是夏侯惇。但事实上自打夏侯惇眼睛受伤以后,曹操就对他倍加的爱护。虽然加官进爵一次也不落下,位置不断上升但是出于对他的爱护逐渐让他远离战场,兵权不断交给曹仁、曹洪、夏侯渊。

东汉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所以魏王国时期:夏侯惇转入魏国官职体系,任前将军。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负责西北军事,曹仁成为征南将军负责荆襄军事。此时夏侯惇排第一(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仁、夏侯渊并列第二,曹洪第三。

所以此时的夏侯渊就是曹魏货真价实的二号人物。图·新三国 夏侯渊关羽从刘备起事开始,就一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二号人物的角色就从来没有变过。关羽去荆州之兵进攻曹仁防守的襄阳的时候,刘备进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和夏侯惇是平起平坐的)。图·新三国 关羽夏侯渊的战死成就了黄忠,讨伐汉中的时候黄忠也就是讨虏将军,也就是说官职和夏侯渊比还低一级。

黄忠斩杀夏侯渊以后,黄忠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提着人头进征西将军。刘备进汉中王以后封黄忠为后将军。此战也成为黄忠的成名之战和最重要一战。图·新三国 黄忠关羽被杀成就了吕蒙,水淹七军以后的关羽如天神下凡一般,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了。吕蒙此时虽然在东吴官职是大都督,但是相比较前任周瑜和鲁肃威望并不高,斩杀关羽以后吕蒙才算真正的坐稳了大都督这把交椅。

图·新三国 吕蒙贰·都丢掉了战略要地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荆州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因为蜀汉政权本来土地和人口数量就是三个国家当中最小的。至于荆州市是富裕还是贫穷在后世还有很多争论。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在那个战争年代人口和土地都是宝贵的战争资源。关羽丢失了荆州让东吴的版图直接扩大到了永安城,这样蜀汉政权就失去了从荆南向北边进攻与汉中出兵两面夹击曹魏政权的可能。

图·荆州、汉中的重要性跃然纸上但很多人不知道汉中对于曹魏政权的重要性,汉中属于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处,属于又川入陕和由陕入川的交通枢纽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以汉中为中心辐射上庸、梓潼、陇右、陇西、长安。蜀汉得到汉中,可以随时骚扰拢右、拢西、长安让曹魏版图的西边永无宁日,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诸葛亮的多次北伐都是从汉中出阳平关行军攻魏,北伐失败也可以退回阳平关和汉中不伤蜀汉国体。

曹魏得到汉中,便可以以汉中为跳板威胁梓潼,并且可以用精兵从汉中取阴平小道,直接袭击成都。而这些计谋都必须要汉中在曹魏势力手中才能得以实施。事实也证明在姜维守汉中一年后丢失,为蜀汉政权灭亡埋下祸根,邓艾正是利用汉中以北的阴平小道精兵陈列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国灭。叁·国家一号人物都率兵复仇但都铩羽而归,智谋之士一战定乾坤。

夏侯渊战死以后,曹操大怒,率大军为夏侯渊报仇为名,实际是想要夺回汉中。此战当中诸葛亮继续谋划全局,刘备军团以逸待劳,以少胜多,曹操则损失了近20万国中精锐。从此曹魏西北战事以守势代替了攻势。图·新三国 诸葛亮关羽死后,又失去张飞刘备哀痛,举国之兵水陆并进名为复仇,实为取荆州灭江东二分天下。在猇亭一线与东吴军队发生激战。

东吴第四任大都督陆逊在夷侯渊复仇发动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此战蜀汉后起之秀和沙场老将损失殆尽。蜀汉成为三国最弱一方势力。图·新三国 陆逊不同之处态度不同如果一定要说不同之处那就说曹操骂了夏侯渊是莽夫,那也是丢失汉中情急脱口而出,但内心还是以悲痛为主,毕竟是自己的胞弟。刘备是泣不成声,几近奔溃。毕竟桃源三人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毕竟关羽在刘备最困难挂金封印的时候还挂金封印过五关斩六将来投寸心未改。

影响不同整个三国形成以后毫无疑问,曹魏一直都是实力最强的一方,死了夏侯渊还有曹仁、曹洪来补,丢失汉中虽然影响严重,但依靠曹魏地区广袤土地、稠密人口可以快速恢复战力,并可以夺回汉中。图.三国各方实力图对于蜀汉来说,关羽身死最强战力失去,无人能接替他的重任,丢失荆州蜀汉失去二分之一领土,光凭益州之地无力再与孙吴、曹魏对抗,成为三方最先灭亡一方。

文章TAG:加强后的曹操重回巅峰  游戏曹操去哪了后期刘备有用吗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