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也能这么玩,和指上谈兵一样的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从战局上看,韩信的处境和赵括当年在长平的情况很像,并且事实上,赵军的军师李左车也向陈余献上了这样的计谋。韩信的首战对手是阉割版的章邯,而赵括、马谡的首战对手是处于巅峰状态的白起和张郃。先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典故和喻义,就能更充分的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首先来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和草木皆兵的区别是什么?
诗曰:三千年前一赵括,纸上谈兵惹大祸;后世皆知莫空谈,实干兴邦能强国。又曰:兴兵小挫自慌乱,草木皆兵怎能战;人生处处藏凶险,沉稳拼搏了无憾!“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带有“兵”字,但其意义确是截然不同的。先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典故和喻义,就能更充分的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首先来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记载:战国时候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他年轻时就学兵法,只要谈起兵书中的兵法、布阵等等这些事来,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括接替老将廉颇成为赵国大将军。后来,在赵国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由于他只知道照搬兵书里的战法,不知道随机应变,结果被秦军打的大败,四十万赵国降兵也被秦军坑杀了。
后人把这个事例用“纸上谈兵”来讥讽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空谈、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就会跟赵括一样,结局悲惨。有人说,人之所以会长了一张嘴、两只手,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习主席说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就是在教导和鼓励我们每个人少说空话,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然后再来说说“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晋国。谁料,他的先头部队在寿春一带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看看后面的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了!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接着,秦军和晋军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中箭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最后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人把这个战例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形容和讽刺那些胆小、多疑,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失败后的人,他们能把什么事情都想的非常可怕,做事也是畏手畏脚、疑神疑鬼,最后什么事也干不成!因此,做人要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意见;做事要满怀信心,坚定必胜的信念!遇到困难要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就算是失败了只要能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一定能够成功!综上所述,在你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之后,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和教育意义了呢!谢邀,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玩游戏,在游戏里骂人的装大哥的,现实是啥样的?
您好,烨枫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1-一般来说这种人多半是输了好几把,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心态,如果你遇见可以禁言或者无视出去之后举报就可以了。2-通常连输好几把,他的心态很低,然后他就会想办法坑队友的(反正这局要输就把你们一块儿拖下水,别人坑我我就坑你们)这时候他的心态就有问题,可以选择和他好好的沟通一下,然后在玩游戏。
3-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他肯定是一个脾气很差的人,当然喜欢他的人就少了。现实中也有可能是个非常好的人,就是在游戏中发泄发泄也有可能。4-总之我们见到这种人一定不要骂,因为你骂他之后他会态度十分恶劣的回报你。如果输赢比较重要的话,我还是建议您先和他沟通一下,毕竟团队才是最好的。如果队员心态都不稳,那么输肯定是必然的。
马谡、赵括都是纸上谈兵,一战就挂了。韩信纸上谈兵为什么不一样?
韩信、赵括、马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首先,赵括和马谡对战争的心态不端正,韩信没有这个毛病。这里要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赵括和马谡不是没有作战经验,而是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经验。赵奢的两场著名战役,阏与之战和麦丘之战,赵括都有参与,甚至在麦丘之战中,赵括还献计取城,立了大功;诸葛亮平南中,马谡也随军参加了,也献计立了大功。
所以他也不是没有战场经验。赵括和马谡的问题,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他们在独立领兵作战之前,没有受过挫折,顺风仗打得太多了,心态过于膨胀,以至于他们把战争视为了儿戏。总以为对手一定会跟着自己的节奏走。相比之下,韩信就没有心态不正的毛病。他打仗的作战准则就是必须要先保证自己处于不败的境地,而后寻求与敌军作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就拿井陉之战来说,很多人认为此战是韩信军事生涯的一次大冒险,但其实井陉之战跟长平和街亭相比,还真不算上是冒险。当时韩信军三万,攻打附属项羽的赵国。前往赵国,韩信要经过井陉隘口。而在井陉隘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赵军统帅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守候在井陉,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
如果赵军正面坚守不战,派兵绕到韩信背后,切断韩信粮道,然后再前后夹击,韩信必败。从战局上看,韩信的处境和赵括当年在长平的情况很像,并且事实上,赵军的军师李左车也向陈余献上了这样的计谋。但是,韩信就是韩信,他不是赵括。他在对形势做了基本了解后,没有采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来激励士兵一鼓作气冲出井陉,击败赵军,而是在离井陉很远的地方驻扎下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这就是韩信的高明之处,打不过敌人,就先不打,即便对手是陈余那种二逼,他也不能轻视了对手。后来,当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谋没有被陈余采纳后,他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30里远的地方扎下营来。但韩信还是没有发动进攻,而是继续等。(害怕被赵军伏击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再后来,韩信确认了赵军没有伏击后,派出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
而后,韩信在反复探明井陉隘口附近确实没有埋伏后,他才迅速指挥部队通过井陉隘口,在河边背水列阵。 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了。背水一战的汉军和赵军主力死磕,先前被韩信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趁赵军营垒空虚时,顺利攻入赵军大营,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见大本营被抄,且营垒插满汉旗,顿时军心大乱。韩信见势,指挥汉军发动反攻,将20万赵军杀得丢盔弃甲。
此一战,韩信背水列阵固然是冒险,但他派出奇兵偷袭赵军营寨,用换军旗的方法来动摇赵军军心,这才是取胜最重要的一招。慢慢下套,让对手失去主动权,把对手带入自己的节奏,这是韩信;完全不管对手是怎么排兵布阵,自以为是的认为对手会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行动,这是赵括和马谡。如果说赵括和马谡是纸上谈兵,韩信还真不是纸上谈兵。
第二,对手不一样。韩信的首战对手是阉割版的章邯,而赵括、马谡的首战对手是处于巅峰状态的白起和张郃。有很多人说章邯也是名将,不能因为他被汉军消灭了,就否认他的军事才能。这里我强调一点:我不否认章邯很厉害,但是高手和高手,是有差距的。就拿诸葛亮和司马懿来说,都是高手吧?司马懿只要不跟诸葛亮打,不管是伐吴,还是伐辽东,他简直就是战神。
没吃过亏。但他只要跟诸葛亮打野战,那就是被暴打。同理,章邯是高手,王离也是高手,但他们碰见“我是高手高高手”的项羽,那就是被项羽一通暴打。所以不要因为章邯是名将,就把他捧到跟白起一个水平。事实上就以他的战绩来说,他跟白起的差距还真不小。(巨鹿之战前,别看章邯把起义军打的鸡飞狗跳,但其实他的胜仗大多都是击溃战,没有多少歼灭战。
他到处给秦二世扑火,表面上看,好像很忙,然则起义军数量不仅没减少,反倒越来越多,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无用功。等到巨鹿之战败给项羽后,他就彻底凉了)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项羽分封后,章邯其实是个被“阉割”的废人!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多万。尽管这事不是章邯干的,但这笔烂账被算在他的头上,秦地父老没有不恨他的,他在秦地就跟过街老鼠一样,没有多少支持者。
所以,当刘邦和他决战时,韩信面对的章邯,早就不是当年追着起义军跑的章邯了。另外,韩信也没有跟章邯硬碰硬,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是把章邯调走后,才策划了汉军入秦。并且入秦之后,韩信玩的是运动战,没直接跟章邯决战。待把章邯累了个半死,才突然开战。相当于是遛狗一样,用套路把章邯打蒙了。蒙了之后的章邯退守孤城,心态加上实力的总崩盘,最后被彻底击垮。
最后说说马谡。马谡这个人其实挺有能力的,他比赵括那种人要强。他的问题主要是两点:一是搞错了自己的定位;二是运气不好。先说定位问题。马谡的理政理能力很强,作为随军参谋也非常称职,统筹军中事物,出谋划策都非常优秀,是个人才。但是他非要扬短避长,不当参谋,要跑到一线部队指挥作战,并且首战对手还是身为“五子良将”的张郃,真是想不输也难呐。
(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未必就能胜任掌握战场态势,随机应变的将领工作。让张良去一线部队指挥打仗,估计也跟马谡一样)再说运气不好。汉末三国,打败仗是很正常的事,当时根本就没有常胜将军。曹操、司马懿、关羽、张飞,包括张郃,都打过败仗。败了没事,以后找机会补回来就可以了。但马谡点背,他在街亭兵败,直接就输掉了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