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大陆之血战八方攻略,武林浩荡177攻略怎么过鬼劫
作者:本站作者
1,武林浩荡177攻略怎么过鬼劫
穿着S的套装然后去找那个终极任务NPC接渡鬼劫任务,前提是你已经做完杀死三届守卫的任务了。然后去杀三界boss,分别是在神秘高人下面的洞进去BOSS:鬼仇,蛇洞变异蛇王下面有个洞进去BOSS:妖姬,深渊魔王旁边的洞进去:BOSS魔尊,杀完就可以去找接任务的人,然后传送到一个地方杀40只怪,有提示的(注意里面有个鬼神,杀死加300属性,一般先把小怪搞完然后去杀鬼神),杀完之后会传送回去然后脱下S套装去找那个NPC就完成了,你再穿上S套的会发现在套装效果那里套装名字会写上 (已激活),这个时候套装效果会大幅度上升。穿着S的套装然后去找那个终极任务NPC接渡鬼劫任务,前提是你已经做完杀死三届守卫的任务了。然后去杀三界boss,分别是在神秘高人下面的洞进去BOSS:鬼仇,蛇洞变异蛇王下面有个洞进去BOSS:妖姬,深渊魔王旁边的洞进去:BOSS魔尊,杀完就可以去找接任务的人,然后传送到一个地方杀40只怪,有提示的(注意里面有个鬼神,杀死加300属性,一般先把小怪搞完然后去杀鬼神),杀完之后会传送回去然后脱下S套装去找那个NPC就完成了,你再穿上S套的会发现在套装效果那里套装名字会写上 (已激活),这个时候套装效果会大幅度上升。
2,鸿蒙大陆91攻略八荒是材料还是装备
在天下HD手游中鸿蒙炼化炉的作用被分为宝石升级转化、玄晶升级、珍稀材料升级、装备升级合成这四种,现在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天下HD 1、宝石升级转化。在鸿蒙炼化炉中,玩家可以用同类和同级的宝石来合成更高一级的宝石,同时也可以将同级的宝石随机转换成其他属性的宝石 2、玄晶升级。玄晶,是玩家升级翅膀和装备开孔的必备材料,如果玩家想要获得高级玄晶,那么可以在鸿蒙炼化炉对低级玄晶进行升级,合成更高级的玄晶 3、珍稀材料升级。除了宝石和玄晶以外,在鸿蒙炼化炉中玩家还可以对逆天石和强化石等珍稀材料进行升级,同时经书也可以升级,消耗3到5件相同品质的经书,就可以在鸿蒙炼化炉中合成更高等级的经书了 4、装备升级合成。在鸿蒙炼化炉中,玩家使用三到五件装备,就可以合成更高级的装备,这是玩家获得高级装备的一个重要途径
3,李密功劳盖世投靠唐高祖李渊后为何被杀
从古到今,一个“情”字,无数个故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总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打动无数的人。人世间究竟什么是情,情到底是何物?总是这般的叫人生死相许,让世人难忘。这首一往情深的悲壮感,富有无限的感伤情怀,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发问和感悟,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诗词之一。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沂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捕捉大雁的人,这人抓到了两只大雁,一只大雁死去了,另一只大雁挣脱捕网,在低空中盘旋多时,哀鸣不已,不多时从空中撞向地面,死在了那只大雁的身旁。深受感动的少年元好问,花钱买下了两只大雁。然后把它们葬在了汾水旁边,垒起石头作为标记,称为“雁丘”。然后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的这首词上片以发问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振聋发聩,问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犹如奔腾长河,喷涌而出,顿时使人陷入沉思。作者继续勾画烘托气氛,在这种气氛下,继续渲染出一副悲壮的大雁殉情图,塑造出大雁悲壮的爱情赞歌,一步步的带入情感之中,赋予大雁比翼双飞、世间恩爱夫妻的理想色彩。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从古到今,一个“情”字,无数个故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总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打动无数的人。人世间究竟什么是情,情到底是何物?总是这般的叫人生死相许,让世人难忘。这首一往情深的悲壮感,富有无限的感伤情怀,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发问和感悟,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诗词之一。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沂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捕捉大雁的人,这人抓到了两只大雁,一只大雁死去了,另一只大雁挣脱捕网,在低空中盘旋多时,哀鸣不已,不多时从空中撞向地面,死在了那只大雁的身旁。深受感动的少年元好问,花钱买下了两只大雁。然后把它们葬在了汾水旁边,垒起石头作为标记,称为“雁丘”。然后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的这首词上片以发问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振聋发聩,问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犹如奔腾长河,喷涌而出,顿时使人陷入沉思。作者继续勾画烘托气氛,在这种气氛下,继续渲染出一副悲壮的大雁殉情图,塑造出大雁悲壮的爱情赞歌,一步步的带入情感之中,赋予大雁比翼双飞、世间恩爱夫妻的理想色彩。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从古到今,一个“情”字,无数个故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总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打动无数的人。人世间究竟什么是情,情到底是何物?总是这般的叫人生死相许,让世人难忘。这首一往情深的悲壮感,富有无限的感伤情怀,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发问和感悟,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诗词之一。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沂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捕捉大雁的人,这人抓到了两只大雁,一只大雁死去了,另一只大雁挣脱捕网,在低空中盘旋多时,哀鸣不已,不多时从空中撞向地面,死在了那只大雁的身旁。深受感动的少年元好问,花钱买下了两只大雁。然后把它们葬在了汾水旁边,垒起石头作为标记,称为“雁丘”。然后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的这首词上片以发问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振聋发聩,问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犹如奔腾长河,喷涌而出,顿时使人陷入沉思。作者继续勾画烘托气氛,在这种气氛下,继续渲染出一副悲壮的大雁殉情图,塑造出大雁悲壮的爱情赞歌,一步步的带入情感之中,赋予大雁比翼双飞、世间恩爱夫妻的理想色彩。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其实李密对于大唐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就算有功劳,也不是李密为大唐朝主动贡献的。李密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祖上是八柱国之一,论家族地位,跟李渊也差不了多少。在隋末年间,李密跟杨素家族关系好,在杨素之子杨玄感起义时,他是杨玄感的参谋。曾经贡献了三计,上计是阻击从辽东往回赶的杨广,使杨广没有退路;中计,夺取长安,下计夺取洛阳。杨玄感弃上、中计不用,偏偏选择下计,最终因围攻洛阳失利而兵败身死。其后,李密就成为了逃亡犯,走投无路之下上了瓦岗,因为善于谋略,又有号召力,很快成为瓦岗的头目。在演义中,李密常常被塑造成了一个傀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是反隋武装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他主攻洛阳一带,东边受到王世充的进攻,而等李渊起事,从太原进入长安后,西部也受敌。此时李渊也面对武威军阀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威胁。于是,两人心照不宣讲和,各自对付自己的对手。不同的是,李渊平定了西边以及北边的威胁,成为了胜出者,而李密则败给了王世充,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李渊。所以,李密对李渊是没有什么大功劳的。接着说,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原因也很简单,李密太有威胁了,李密虽然是失败了,但他的瓦岗将领很多,而且大多都投靠了李渊。像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这些人如果再团结到李密的周围,显然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时,恰好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密投唐之后,他的力量被徐世勣接管。一年后,徐世勣也准备投唐,这时候就需要献上图籍之物。徐世勣投唐,这些东西应该拿给李渊,但徐世勣表示这些土地都是魏公(李密封魏国公)的,现在魏公已经归唐,我要是献出去,就是拿魏公的东西谋求富贵,所以,我应该献给魏公,然后由魏公献给朝廷。所以,徐世勣归唐的时候,降表没有写给李渊,而是写给李密。当然,李渊知道后,对这个行为大加赞赏,称之为纯臣,这其实是坑了李密。这说明,瓦岗的人对李密还有想法啊。这种人能留吗?再解密一下,徐世勣这样做,是真的不想拿李密的东西做功劳,还是有意坑李密呢?史书当然是往好的说,但我认为,徐世勣是故意坑了李密一把。因为以徐世勣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样做会引起李渊的猜忌。第二,徐世勣有动机。我们知道,瓦岗的第一任寨主不是李密,而是翟让。李密是火并掉了翟让,然后当上了寨主,而徐世勣跟单雄信是翟让的亲信。关于那场火并,我在今日头条脑洞历史观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写,这里就复制过来。【瓦岗军的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李密只取将来,不取金银,翟让偏好金银,两人交换了位置,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但裂疑还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开始延伸。翟让永远搞不清楚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身材短小,其貌不扬,连个性都低调得让人无法理解,都已经坐了大当家的,却还是穿着布衣,平时也不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房间里也只收藏了一些书,夺来的珍宝,俘虏的女子,李密一个也不收藏。这实在没个山大王的样子。他这是要干什么?翟前当家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大家上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你搞得像苦行僧一样干什么?想不明白之后,他就单纯的将李密归为软弱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从此以后,翟让虽然从大当家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却依然保留了大当家的作派,据史书记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李密抓获了江都郡丞冯慈明,此人是当朝名士,李密亲自劝说,想拉其入伙,但冯慈明反而做了李密的策反工作。无奈之下,李密将此人关了起来。进了牢房之后,冯慈明又做起了牢头的策反工作,竟然说动对方放了他。冯慈明骨头硬,舌头活,但也有技术短板,潜伏不成。下山后,又被瓦岗军抓住,在山上吃了两天山寨食堂,李密一看,养着也是浪费粮食,关又关不住,干脆把他放了。没过一会,翟让进来,告诉他,那个冯慈明我已经将他斩杀了!李密愣住了,好半天才反映过来:将军杀得对!翟让颇为得意地离开,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干会引起李密的不满。但他毫不在乎。他不高兴又怎么样呢?他能打得过我?他现在的位子都是我让给他的!在翟让转身时,李密的脸色冷得像秋后的霜,那是凝结杀气的霜。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让李密感到不安全,他很快又听到了一个消息。翟让的老部下劝说翟让夺过李密的权力,重新当老大,他的老哥翟宽更表示,天子只有自己做,那有让人的,你要是不当,我来当!看来,翟让的哥哥更有野心。听到这些话,翟让哈哈大笑。当然,翟让本人早已经放弃了当老大的想法,但他依然很享受那种众望所归的感觉,于是,对这种追捧,他没有认同,但也没有严词拒绝。在权势斗争里,这种不置一词的态度简直是找死的态度。在劝进事件之后,翟前寨主又干过如下事情。事迹之一:翟让叫来了瓦岗总管崔世枢,这位崔世枢上山之前是隋朝官员,是早期投靠李密的人之一。叫来崔世枢后,翟让也能坦诚,直接让对方孝敬点钱。瓦岗军管物资的被瓦岗军二把头敲竹杠,这简直闻所未闻,崔总管脑子没转过弯来,直接被翟让关了起来,要不是李密及时赶到,估计屁股就要开花。事迹之二:有天,大概三缺一,翟让叫人传元帅府记室邢义期前来打牌(也就是李密的机要秘书),考虑到这极有可能是工作牌,再数数口袋,邢义期决定不去。不陪翟二当家打牌的后果是八十大板。事迹之三:有一天翟让很生气,因为他发现山寨攻打汝南郡分红时,竟然没他的份,于是,他把负责进攻的左长史房彦藻叫来,这一回,翟让不再客气。他恶狠狠地说出了下面的话“你破汝南郡搞到的钱,竟然全部送给了魏公,而不给我。你知道不知道,魏公都是我立的。你搞清楚状况!(事未可知!)”够了,翟让终于触及了死亡的底线。要知道,领导最忌讳的是部下说出没我,他那有今天之类的话。无论你救过领导的命,还是跟领导同生共死过,又或者共创了大业,但唯一的应对是忘记,至少永远不要主动提及。违反这一原则的人最终都会很惨,喝毒酒死掉的吕不韦,惨死长乐钟室的韩信,已经一个个被朱元璋收拾掉的明初开国大臣们都曾经触犯过这条底线。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团结瓦岗,李密已经忍了很久了,蒲山公营曾经受到翟让部的欺负,他忍了,翟让分红多拿多占,他忍了,翟让故意折他的面子,他也忍了。但这一次,已经无法再忍。翟让,我已经受够了,我不再忍受你的狂妄,我要让天下人知道,瓦岗只有一个领袖。隋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一日,兴洛仓城,石子河。王世充又一次向驻扎在兴洛仓城的瓦岗军发动了攻击,这应该是例行攻击,主要作用是向上面表示自己确在干活。大概是王世充对瓦岗军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一开战,王世充就先找上了翟二当家的。毫不意外,王世充就打得翟让连连撤退。同样,在危难时刻,李密又及时出现,会同单雄信前来救援,再一次反败为胜。在李密没上瓦岗之前,也不知道翟让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翟让很生气,特别是单雄信,李密又在身边,顿时气壮山河,表示要立刻追击,就是王世充逃到洛阳城也要将他抓出来。刚要打马出发,李密叫住了他:“翟将军,不要追了,天色已黑。”翟让抬头,果然,日已暮。“翟将军,还是回去吧!”苦劝之下,翟让终于气消了一点,勉强同意先放王世充一马。大军收兵,走到一半,该是各回各营的时候,李密突然说了一句:“王世充此败,短期必不敢再来,明天,翟让将到我那里喝两杯。”第二天,翟让来赴宴。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浩浩荡荡地领了数百人,但从后面的事情来看,翟让倒不认为他是赴什么鸿门宴,所以多带些人以防万一。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是抱着你敢请客,我就组团来吃你的心理。进了蒲山公营,李密将翟让引了进来。接下来,就是排座位了。这是鸿门宴能否成功的关键。主桌前很快坐满了人,上席人员翟让、李密,裴仁基、郝孝德,这都是自有派系的人员,单雄信虽然是资深瓦岗将领,但没有嫡系部队,也只有站着的份。后面站了一堆人,李密的保镖,裴仁基的保镖,郝孝德的保镖,当然,还有翟让的保镖,把会餐奇挤得满当当。这些保镖五大三粗,平时也不太注意卫生,这么人挤在后面,确实影响就餐心情,于是,李密转过头,对自己的保镖说道:“今天跟达官喝酒,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在后面了,你们先下去,留两个服侍的就行。”李密的保镖退下了,裴仁基、郝孝德的保镖也退下了,唯独翟让还没发话。显然,翟前寨主的部下只听翟让的指挥。这麻烦了,翟让的还站着不动,李密的人不见了,这怎么看都像翟让要火并大当家的。关键时刻,有一个靠了上来,此人是左长史房彦藻,就是前面被翟让训斥不分他红的那位。大长史倒是管着这些酒宴杂事。房彦藻走到李密身边:“今天大家饮宴作乐,正是快活的时候,现在天气这么冷,还请给司徒的身边人赐以酒食!”司徒,翟司徒翟让也。李密笑了,他望向了翟让:“这个事情你还是要请示一下翟司徒!”翟让没有让保镖退下,也不是察觉到了为什么,他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翟司徒的部下只听他一个的号令。现在翟让的需求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就没必要让手下在这里站着喝西北风了。“这个提议很好!(甚佳。)”翟让的部下全部退了出去,这个举动说明翟让确实是马大哈型。让部下下去时也没有注意到,李密的后面却还站着一个大汉,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这大概就是李密所说留一两个人下来服待的吧,只不过,这么个大汉拿着刀要服侍什么?风从掀开的营门里吹进来,刚还拥挤的大厅突然显得有点冷意。酒菜还没有上来。将进酒,奈何酒未至。风吹过大厅,大厅里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搞不清楚这声音从那里来。为了打发这段空白时间,李密唤人拿出了一把良弓,请翟让鉴赏。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名弓馈草莽乎?翟让沉气,猛拉弓弦,好一个满月!翟让没有说出好弓之类的赞叹。因为一直站在后面的待卫突然举起了大刀朝他的头部挥了下来。牛鸣一般的怒吼响震整个大厅,翟让轰然倒在了血洎里。曾经雄霸运河,割据一方的枭雄就此结束了草莽的一生,他大概临死都不会理解这一切。那一声巨牛怒啸里充斥着恐惧与疑惑。我让出了第一把交椅,为什么还遇到这样的事情!是的,翟让,你还是合适讲道理啊,到了今天,你还是没有脱离一个法曹的境界,不想讲理时就不讲理,想讲理时就讲理。他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李密冷酷无情的脸。营门大开,伏兵袭来。没用多久,李密的伏兵进行了扫场,翟让的亲信受到清除,包括号称要当天子的翟让他哥翟宽。现在,他总算明白了,翟让为什么应该把老大的位子让给李密做,心不狠,手不辣,光凭资格是做不成老大的。场面一片混乱,蒲山公营的士兵经常受翟让部的欺压,这下总算可能出一口恶气。但显然,扩大化的清除是不对的。王伯当连忙大喝了一声,手下留人!被救下的是徐世勣,徐世勣同志比较聪明,一看情况不对,撒手就往门外跑,可李密早就布下了伏兵,刚出门,就被迎头的大刀斩伤了脖子。与时同时,李密在另一边救下了单雄信,单雄信倒没有受伤,在关键时刻,求生的欲望战胜了尊严,单雄信跪了下来,叩头求饶。够了,杀戳到此可以结束了。李密站到高处,大厅里响起了他的声音:“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我们有共同的理想,翟让暴虐是自取其亡,他之罪过,与诸君无关。混乱的局面平息了下来,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翟让的大本营很快就会知道这里的一切,怎么稳住那一群人成为这次击杀翟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密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他将受伤的徐世勣扶进来,亲自为他傅疮。又找来单雄信。“单将军,请跟我去一趟翟司徒的大营吧。”要安抚翟让的部属,只有两个人:徐世勣跟单雄信。李密骑上了马,领着单雄信,王伯当前往翟让的大营,他告诉部属,不用派兵,我们几个人去就可以了。关键不是去多少人,而是什么人去,当李密出现在翟让大营里,或许还有些骚动,但当单雄信出现时,一切都安静下来。李密告诉他们,翟让已经死了,但以后统领你们的依旧是徐世勣、单雄信。你们可以入下心来。当然,李密也没忘了在统领翟让部的将领里塞进去一个王伯当。从此以后,瓦岗军里再没有蒲山公营,没有翟让旧部,瓦岗军只有一支部队,一个领袖。仅仅吃了一顿饭,李密不仅击杀了翟让,还降伏了翟让的部属,效率不可谓不高。这样的成绩,项羽就绝办不到。李密终于真正成为瓦岗的领袖,再没有人对他的地位构在威胁。但这绝称不上胜利,失败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在这场鸿门宴中,李密违背了最基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叫道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天经地义的,是无论无何也绕不过去的.比如受人恩惠,必当相报,同称兄弟,不得相残。翟让不过是一个贪财好利爱虚荣的人,他没有真正想过要谋害李密,这样的人够不上动用家法,退一万步,就算要处置翟让,也不该李密动手。当年,李密被所有的义军谢绝入内,是翟让给了他机会,因为翟让,李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更何况翟让还让出了头把交椅。没有李密,翟让依然是翟让,可没有翟让,李密绝成不了今天的李密。至少,李密应该让翟让死在沙场上,给他留一个体面的退场,就像宋江对晁盖。违背基本道义的谋略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换不来最终的胜利。】所以,徐世勣是有可能对李密,然后用一个计坑杀李密的。最后,再讲一下,李渊是怎么杀死李密的。这其中当然也有技巧,得让李密自己寻死。具体的内容,就不重写了,把我我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复制过来:【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包他工作,包他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二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善,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当年宋江领众兄弟招安,梁山上人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吃西北风喝东南风?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经过这么多年的交道,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当然,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极其善于拉扰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同志,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接下来,该让李密自己离开长安了。最近李密很烦恼,李渊虽然一如即往地称他老弟,可李密还是感到了不自在,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该轻视于我?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了。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报告一下工作情况,跟两会差不多。当然,开完会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潘桃园门口的孙候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皇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悲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怀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此时,李渊正注视着李密的一切。李密,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太具威胁吧。另外,你什么时候离开我的长安啊。李渊相信,大凡尝过金戈铁马的人是不会安于三尺案头,何况是菜板肉案。李密确是要走了,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不是菜单,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到长安没多久,李密就被指派了一件差事,去迎李世民。李世民刚刚在西边战线以得了一场艰苦卓越的大捷,战胜了薛仁果,这位薛仁果是秦州薛举的儿子,隋末有名的万人敌。李密同志因为当过大领导,又有些持才自傲,持功自负,李渊特地让他去接李世民,大概是想杀一杀李密的傲气。见到李世民着金甲,跨大马,得胜过来的英气,李密私下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这句就不翻译了,反正是为了抬高李世民的个人形象,连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谁?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据本人猜测,李密在仰视李世民的形象时,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且涌出一股酸楚。是的,这种仰视的感觉李密并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这般年轻,可他却在大兴宫的大殿内仰视着杨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逃亡过,奋斗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可最后,竟然回到了原点。兜兜转转,我依然是那个屈居人下的李密。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人生的轨道上转圈,区别是,有的人愿意沿着轨道重复人生,有的人愿意冒险脱离这个轨道,去寻找另一条道路,李密无疑是后一种人。羞愧让李密的热血开始沸腾,内心那头沉睡的猛兽再次觉醒。俯首的这人绝不是我,每天审阅菜谱的人这个人绝不能称之为李密。李密,当世之智雄,心有伟略,腹有奇计,气吞万里,纵驰天下。我,绝不承认现在的我!离开长安吧,长安于我,是喧哗却荒凉的闹市,做为一头猛兽,我应该重新回到那逐鹿的中原去。为了顺利离开长安,东山再起,李密找了一个理由,他打报告表示河南境内还有许多他的旧部属,而被王世充招过去的兵马也有弃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抚,一定能为陛下招来那些山东豪杰。打了报告后,李密开始忐忑的等待,要骗过李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长安的一个多月,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李渊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批示很快下来了,李渊十分高兴,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李密又提了一个要求,让贾闰甫跟他一起去。因为瓦岗人才太多,没有来得及介绍这位贾闰甫,此人是李密在瓦岗时的参谋,才能出众,也是李密的亲信,此人后来还写了一本《浦山公传》,算是李密的传记作者。李密没有提让王伯当一起走,大概是怕拉得人太多,李渊起疑心。对于这个要求,李渊满口答应,还特别交待,他将亲自设宴为二位送行。关于吃饭,从来都不只是吃饭。这是老辣的苍狼跟狡黠的灵狐之间的直接对话。李渊在等两位,他将用这一顿饭再刺激一下对方。很快,两位都来了,照例,李渊说了两位大家辛苦了的客气话,突然,李渊停住了笑容,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有人不想兄弟前去河南,他们告诉我,你一去便是投鱼于泉,放虎于山!”图穷匕见,气氛猛然紧张起来。李密反应相当快,马上离席,跪地,表示自己决无两心。同时跪下的当然还有贾闰甫。李渊心满意足,他挥挥手,示意两位站起来。“他们的话朕是不信的,朕对兄弟推心置腹,岂是他们可以离间的。”不信?不信还拿出来说干什么,吓出心脏病算谁的。李密抬头,轻轻说了一句:“臣入朝的时间很短,实在不愿意离开,现在朝中公卿,又不信任我,还请陛下派一位心腹跟臣同去。”所谓心腹,李密不好点名,大概是想裴寂跟他走一趟吧。听到这个请求,李渊愣了一下,但马上恢复了平静。李密啊李密,你不愧为智人,到了这时还反将我一军,让我的心腹跟你去,怕不是监督你,而是给你当人质吧,到时,我要下手就有点投鼠忌器。李渊盯着李密,对方脸色不变,神形疑重,一付赤诚的样子。李渊露出了一丝笑容,表示自己对李密是无比信任,根本不需要再派什么人。李密你大胆去干。最后,李渊说出了一个让李密略显吃惊的话:“让王伯当给你当副手!”饭就这样吃完了,这一顿饭吃进去多少营养不重要,重要的是赴宴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东西。李密终于离开了长安,出城之后,他大口而粗野的呼吸着这自由并狂野的空气。谁也无法拒挡我的未来。我的霸业死而得活,岂非天意!李密打马离去,身后,是高深莫测的李渊。在李密狂奔的身形上,已经有一根隐形的线,线的另一头正握在李渊身上。行到华县,李渊轻轻扯了一下线头。从长安追上来使者,给李密下了一个命令:“留下一半人在关内,你可率一半人出关!”想了一会,李密决定执行这个命令,自己就要回到河南,十万兵马指日可行,留一半又有何忧。李密又中计了,要知道高明的人从来都奢望一棍将人打死,他们只是慢慢出招,每次都提出让你难受但又无法拒绝的要求,渐渐地消除你的实力。领着剩下的一半人行至陕州,这里处于长安洛阳的半途。李渊再一次扯了线头,这一下动作有点大。长安的使者赶上来,下了另一个命令。这是一道催命符,李渊终于甩出了杀手锏。“李密留下所部慢慢前行,李密单骑入朝,另有节度!”开什么玩笑,李渊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单骑入朝,你是想节度我,还是超度我?李密转身,面对贾闰甫:“你还记得那次吃饭吗?天子说过有人不愿意我们此行,我要是回去,决无生还的道理。”到了这里,也不必再装了,大家摊牌吧。李密召集众人,说出了他的计划。计划如下,进攻附近的桃林县,搞到粮食后,迅速渡过黄河,投奔在黎阳的徐世勣。说完,他望向了贾闰甫:“你认为怎么样?”让李密没料到的是,贾闰甫马上表示了反对,从现实情况以天下大势,最终还扯出了当年李密杀翟让的事,表示现在去河南,没有人会听从李密的安抚。“明公还是回朝吧。”贾闰甫一盆冷水浇下来,却让李密火冒三丈,李密当场拔刀,表示不跟我走,就斩了你。最终,经过王伯当求情,贾闰甫才逃走。事情还没开始,就有人当了逃兵,但仔细推敲一下,贾闰甫加入到这个复辟团以及他的逃跑可能是李密早就布下的棋子。走了贾闰甫,还有王伯当。李密领着剩下的人奔向了桃林县,李密的聪明才智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给桃林县令写了信,表示接到旨令要单骑回京,走之前,先把家眷寄存在这里。考虑到对方是妇孺,桃林县令打开了城门,数十名妇女鱼贯而去,进来后,就撩起了裙子,因为非礼匆视,大兵们将目光转到了另处,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些家眷们举起了大刀。这些妇孺是如假包换的铁血硬汉子。李密很快控制住了桃林县,抢到了一批物资,抓了一批壮丁。马马虎虎拉起了一队伍。接下来,就该原计划向北渡黄河奔黎阳。出桃林县后,李密下令:“向东进军!”在逃亡路线的选择上,李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早在长安,他订下的计划就不是投奔黎阳的徐世勣,而是在襄阳的一位老部下。而此前,他宣称去黎阳,不过是布一个疑阵。现在,贾闰甫已经逃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吧,他也已经将我的计划告诉了对方,唐军正发兵前往黄河一线拦截我们吧。对不起,我们要去襄阳了。李密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理。逃亡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多年前,我就经历过样的逃亡,从那之后,我占据了瓦岗,成就了大业,现在只不过是另一段辉煌的开始。李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许,可惜,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同样的机会。前面,就是熊耳山。那是他的终点。经过数天艰苦的跋涉,李密率领部下穿过了熊耳山,正从山南出山。此时,是公元六一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密这一年三十七岁。刚出山南,伏兵四出,高处有强弩利箭,溪谷有刀斧头。李密的队伍顺利被冲开。伏击他的是唐朝的熊州行军司马盛彦师,李密虽然布下疑阵,可依然没有骗过他,分析了李密的动向,他准确判断出李密将越熊耳山,并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这说明,再聪明的人都有智穷的一刻。李密战死,与他同亡的是王伯当。在桃林时,他跟贾闰甫一样不赞成李密的计划,但他依然选择了跟李密踏上这条死亡这路。因为义士之心,不以存亡而易,因为跟随李密之初,王伯当便许下了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的诺言,王伯当用生命实践了他的承诺。在李渊一步步的安排下,李密终于走向了死亡,可事情还没有结束。李渊紧接着下了一个命令: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的徐世勣,并告诉他李密谋反之事。徐世勣在李密之后,也已经投诚唐朝,据记载,从中牵线的是魏征。降唐后,李渊格外开恩,赐李姓,于是,徐世勣成了李世勣,又过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字不能随便用了,李世勣又变成了李勣。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徐世勣吧。杀死李密很容易,但要让原瓦岗的人心不散才是难事,李渊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李密之外,徐世勣是瓦岗的核心。接到李渊的通报,徐世勣无法可说,这能怪谁呢,李密谋反在先,李渊不过是正当防卫。最后,他提了一个要求,收葬李密。徐世勣以君臣之礼收葬李密,将他埋葬在黎阳山南,这是李密统率豪杰,称霸中原的地方。如果李密自己选,这也是一个适合的地方吧。下葬那天,许多人痛哭流涕,这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李密将他们从山贼带到了更大更高的舞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身高贵,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的李密,不会忘记那个轻财重义,慷慨激昂的领袖。倘若草木有情,泥土非物,他们也不会忘记李密吧。最后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在得知李密去世后,瓦岗一位叫杜才干的将领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给新上任的滑州刺史写了一封信,要求率自己的部下归降。这封信得到了回应,滑州刺史亲自前来会合,见面后,杜才干抽刀,斩下了滑州刺史的头颅,然后送到了李密的墓上。滑州刺史是洛阳封的官,此人是出卖李密出卖瓦岗位的邴元真。死后有人复仇,江湖快意,李密泉下有知,当稍心慰吧。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史书对李密的评价为李密盖下棺定下论吧:风云际会,聚八方豪杰,率百万之师,亡暴隋之政,解兆民之困,声动四方,威行万里,何其伟哉。简单一个字:牛!以上是关于李密的奋斗史。个中人生起伏,不屈,愤怒,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俱往矣。】好了,回答完毕,打完收工!欢迎大家订阅《隋唐不演义》,打开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进入其专栏就可以看到了。从古到今,一个“情”字,无数个故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总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打动无数的人。人世间究竟什么是情,情到底是何物?总是这般的叫人生死相许,让世人难忘。这首一往情深的悲壮感,富有无限的感伤情怀,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发问和感悟,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诗词之一。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沂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捕捉大雁的人,这人抓到了两只大雁,一只大雁死去了,另一只大雁挣脱捕网,在低空中盘旋多时,哀鸣不已,不多时从空中撞向地面,死在了那只大雁的身旁。深受感动的少年元好问,花钱买下了两只大雁。然后把它们葬在了汾水旁边,垒起石头作为标记,称为“雁丘”。然后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的这首词上片以发问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振聋发聩,问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犹如奔腾长河,喷涌而出,顿时使人陷入沉思。作者继续勾画烘托气氛,在这种气氛下,继续渲染出一副悲壮的大雁殉情图,塑造出大雁悲壮的爱情赞歌,一步步的带入情感之中,赋予大雁比翼双飞、世间恩爱夫妻的理想色彩。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其实李密对于大唐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就算有功劳,也不是李密为大唐朝主动贡献的。李密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祖上是八柱国之一,论家族地位,跟李渊也差不了多少。在隋末年间,李密跟杨素家族关系好,在杨素之子杨玄感起义时,他是杨玄感的参谋。曾经贡献了三计,上计是阻击从辽东往回赶的杨广,使杨广没有退路;中计,夺取长安,下计夺取洛阳。杨玄感弃上、中计不用,偏偏选择下计,最终因围攻洛阳失利而兵败身死。其后,李密就成为了逃亡犯,走投无路之下上了瓦岗,因为善于谋略,又有号召力,很快成为瓦岗的头目。在演义中,李密常常被塑造成了一个傀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是反隋武装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他主攻洛阳一带,东边受到王世充的进攻,而等李渊起事,从太原进入长安后,西部也受敌。此时李渊也面对武威军阀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威胁。于是,两人心照不宣讲和,各自对付自己的对手。不同的是,李渊平定了西边以及北边的威胁,成为了胜出者,而李密则败给了王世充,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李渊。所以,李密对李渊是没有什么大功劳的。接着说,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原因也很简单,李密太有威胁了,李密虽然是失败了,但他的瓦岗将领很多,而且大多都投靠了李渊。像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这些人如果再团结到李密的周围,显然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时,恰好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密投唐之后,他的力量被徐世勣接管。一年后,徐世勣也准备投唐,这时候就需要献上图籍之物。徐世勣投唐,这些东西应该拿给李渊,但徐世勣表示这些土地都是魏公(李密封魏国公)的,现在魏公已经归唐,我要是献出去,就是拿魏公的东西谋求富贵,所以,我应该献给魏公,然后由魏公献给朝廷。所以,徐世勣归唐的时候,降表没有写给李渊,而是写给李密。当然,李渊知道后,对这个行为大加赞赏,称之为纯臣,这其实是坑了李密。这说明,瓦岗的人对李密还有想法啊。这种人能留吗?再解密一下,徐世勣这样做,是真的不想拿李密的东西做功劳,还是有意坑李密呢?史书当然是往好的说,但我认为,徐世勣是故意坑了李密一把。因为以徐世勣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样做会引起李渊的猜忌。第二,徐世勣有动机。我们知道,瓦岗的第一任寨主不是李密,而是翟让。李密是火并掉了翟让,然后当上了寨主,而徐世勣跟单雄信是翟让的亲信。关于那场火并,我在今日头条脑洞历史观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写,这里就复制过来。【瓦岗军的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李密只取将来,不取金银,翟让偏好金银,两人交换了位置,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但裂疑还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开始延伸。翟让永远搞不清楚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身材短小,其貌不扬,连个性都低调得让人无法理解,都已经坐了大当家的,却还是穿着布衣,平时也不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房间里也只收藏了一些书,夺来的珍宝,俘虏的女子,李密一个也不收藏。这实在没个山大王的样子。他这是要干什么?翟前当家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大家上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你搞得像苦行僧一样干什么?想不明白之后,他就单纯的将李密归为软弱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从此以后,翟让虽然从大当家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却依然保留了大当家的作派,据史书记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李密抓获了江都郡丞冯慈明,此人是当朝名士,李密亲自劝说,想拉其入伙,但冯慈明反而做了李密的策反工作。无奈之下,李密将此人关了起来。进了牢房之后,冯慈明又做起了牢头的策反工作,竟然说动对方放了他。冯慈明骨头硬,舌头活,但也有技术短板,潜伏不成。下山后,又被瓦岗军抓住,在山上吃了两天山寨食堂,李密一看,养着也是浪费粮食,关又关不住,干脆把他放了。没过一会,翟让进来,告诉他,那个冯慈明我已经将他斩杀了!李密愣住了,好半天才反映过来:将军杀得对!翟让颇为得意地离开,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干会引起李密的不满。但他毫不在乎。他不高兴又怎么样呢?他能打得过我?他现在的位子都是我让给他的!在翟让转身时,李密的脸色冷得像秋后的霜,那是凝结杀气的霜。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让李密感到不安全,他很快又听到了一个消息。翟让的老部下劝说翟让夺过李密的权力,重新当老大,他的老哥翟宽更表示,天子只有自己做,那有让人的,你要是不当,我来当!看来,翟让的哥哥更有野心。听到这些话,翟让哈哈大笑。当然,翟让本人早已经放弃了当老大的想法,但他依然很享受那种众望所归的感觉,于是,对这种追捧,他没有认同,但也没有严词拒绝。在权势斗争里,这种不置一词的态度简直是找死的态度。在劝进事件之后,翟前寨主又干过如下事情。事迹之一:翟让叫来了瓦岗总管崔世枢,这位崔世枢上山之前是隋朝官员,是早期投靠李密的人之一。叫来崔世枢后,翟让也能坦诚,直接让对方孝敬点钱。瓦岗军管物资的被瓦岗军二把头敲竹杠,这简直闻所未闻,崔总管脑子没转过弯来,直接被翟让关了起来,要不是李密及时赶到,估计屁股就要开花。事迹之二:有天,大概三缺一,翟让叫人传元帅府记室邢义期前来打牌(也就是李密的机要秘书),考虑到这极有可能是工作牌,再数数口袋,邢义期决定不去。不陪翟二当家打牌的后果是八十大板。事迹之三:有一天翟让很生气,因为他发现山寨攻打汝南郡分红时,竟然没他的份,于是,他把负责进攻的左长史房彦藻叫来,这一回,翟让不再客气。他恶狠狠地说出了下面的话“你破汝南郡搞到的钱,竟然全部送给了魏公,而不给我。你知道不知道,魏公都是我立的。你搞清楚状况!(事未可知!)”够了,翟让终于触及了死亡的底线。要知道,领导最忌讳的是部下说出没我,他那有今天之类的话。无论你救过领导的命,还是跟领导同生共死过,又或者共创了大业,但唯一的应对是忘记,至少永远不要主动提及。违反这一原则的人最终都会很惨,喝毒酒死掉的吕不韦,惨死长乐钟室的韩信,已经一个个被朱元璋收拾掉的明初开国大臣们都曾经触犯过这条底线。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团结瓦岗,李密已经忍了很久了,蒲山公营曾经受到翟让部的欺负,他忍了,翟让分红多拿多占,他忍了,翟让故意折他的面子,他也忍了。但这一次,已经无法再忍。翟让,我已经受够了,我不再忍受你的狂妄,我要让天下人知道,瓦岗只有一个领袖。隋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一日,兴洛仓城,石子河。王世充又一次向驻扎在兴洛仓城的瓦岗军发动了攻击,这应该是例行攻击,主要作用是向上面表示自己确在干活。大概是王世充对瓦岗军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一开战,王世充就先找上了翟二当家的。毫不意外,王世充就打得翟让连连撤退。同样,在危难时刻,李密又及时出现,会同单雄信前来救援,再一次反败为胜。在李密没上瓦岗之前,也不知道翟让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翟让很生气,特别是单雄信,李密又在身边,顿时气壮山河,表示要立刻追击,就是王世充逃到洛阳城也要将他抓出来。刚要打马出发,李密叫住了他:“翟将军,不要追了,天色已黑。”翟让抬头,果然,日已暮。“翟将军,还是回去吧!”苦劝之下,翟让终于气消了一点,勉强同意先放王世充一马。大军收兵,走到一半,该是各回各营的时候,李密突然说了一句:“王世充此败,短期必不敢再来,明天,翟让将到我那里喝两杯。”第二天,翟让来赴宴。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浩浩荡荡地领了数百人,但从后面的事情来看,翟让倒不认为他是赴什么鸿门宴,所以多带些人以防万一。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是抱着你敢请客,我就组团来吃你的心理。进了蒲山公营,李密将翟让引了进来。接下来,就是排座位了。这是鸿门宴能否成功的关键。主桌前很快坐满了人,上席人员翟让、李密,裴仁基、郝孝德,这都是自有派系的人员,单雄信虽然是资深瓦岗将领,但没有嫡系部队,也只有站着的份。后面站了一堆人,李密的保镖,裴仁基的保镖,郝孝德的保镖,当然,还有翟让的保镖,把会餐奇挤得满当当。这些保镖五大三粗,平时也不太注意卫生,这么人挤在后面,确实影响就餐心情,于是,李密转过头,对自己的保镖说道:“今天跟达官喝酒,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在后面了,你们先下去,留两个服侍的就行。”李密的保镖退下了,裴仁基、郝孝德的保镖也退下了,唯独翟让还没发话。显然,翟前寨主的部下只听翟让的指挥。这麻烦了,翟让的还站着不动,李密的人不见了,这怎么看都像翟让要火并大当家的。关键时刻,有一个靠了上来,此人是左长史房彦藻,就是前面被翟让训斥不分他红的那位。大长史倒是管着这些酒宴杂事。房彦藻走到李密身边:“今天大家饮宴作乐,正是快活的时候,现在天气这么冷,还请给司徒的身边人赐以酒食!”司徒,翟司徒翟让也。李密笑了,他望向了翟让:“这个事情你还是要请示一下翟司徒!”翟让没有让保镖退下,也不是察觉到了为什么,他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翟司徒的部下只听他一个的号令。现在翟让的需求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就没必要让手下在这里站着喝西北风了。“这个提议很好!(甚佳。)”翟让的部下全部退了出去,这个举动说明翟让确实是马大哈型。让部下下去时也没有注意到,李密的后面却还站着一个大汉,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这大概就是李密所说留一两个人下来服待的吧,只不过,这么个大汉拿着刀要服侍什么?风从掀开的营门里吹进来,刚还拥挤的大厅突然显得有点冷意。酒菜还没有上来。将进酒,奈何酒未至。风吹过大厅,大厅里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搞不清楚这声音从那里来。为了打发这段空白时间,李密唤人拿出了一把良弓,请翟让鉴赏。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名弓馈草莽乎?翟让沉气,猛拉弓弦,好一个满月!翟让没有说出好弓之类的赞叹。因为一直站在后面的待卫突然举起了大刀朝他的头部挥了下来。牛鸣一般的怒吼响震整个大厅,翟让轰然倒在了血洎里。曾经雄霸运河,割据一方的枭雄就此结束了草莽的一生,他大概临死都不会理解这一切。那一声巨牛怒啸里充斥着恐惧与疑惑。我让出了第一把交椅,为什么还遇到这样的事情!是的,翟让,你还是合适讲道理啊,到了今天,你还是没有脱离一个法曹的境界,不想讲理时就不讲理,想讲理时就讲理。他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李密冷酷无情的脸。营门大开,伏兵袭来。没用多久,李密的伏兵进行了扫场,翟让的亲信受到清除,包括号称要当天子的翟让他哥翟宽。现在,他总算明白了,翟让为什么应该把老大的位子让给李密做,心不狠,手不辣,光凭资格是做不成老大的。场面一片混乱,蒲山公营的士兵经常受翟让部的欺压,这下总算可能出一口恶气。但显然,扩大化的清除是不对的。王伯当连忙大喝了一声,手下留人!被救下的是徐世勣,徐世勣同志比较聪明,一看情况不对,撒手就往门外跑,可李密早就布下了伏兵,刚出门,就被迎头的大刀斩伤了脖子。与时同时,李密在另一边救下了单雄信,单雄信倒没有受伤,在关键时刻,求生的欲望战胜了尊严,单雄信跪了下来,叩头求饶。够了,杀戳到此可以结束了。李密站到高处,大厅里响起了他的声音:“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我们有共同的理想,翟让暴虐是自取其亡,他之罪过,与诸君无关。混乱的局面平息了下来,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翟让的大本营很快就会知道这里的一切,怎么稳住那一群人成为这次击杀翟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密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他将受伤的徐世勣扶进来,亲自为他傅疮。又找来单雄信。“单将军,请跟我去一趟翟司徒的大营吧。”要安抚翟让的部属,只有两个人:徐世勣跟单雄信。李密骑上了马,领着单雄信,王伯当前往翟让的大营,他告诉部属,不用派兵,我们几个人去就可以了。关键不是去多少人,而是什么人去,当李密出现在翟让大营里,或许还有些骚动,但当单雄信出现时,一切都安静下来。李密告诉他们,翟让已经死了,但以后统领你们的依旧是徐世勣、单雄信。你们可以入下心来。当然,李密也没忘了在统领翟让部的将领里塞进去一个王伯当。从此以后,瓦岗军里再没有蒲山公营,没有翟让旧部,瓦岗军只有一支部队,一个领袖。仅仅吃了一顿饭,李密不仅击杀了翟让,还降伏了翟让的部属,效率不可谓不高。这样的成绩,项羽就绝办不到。李密终于真正成为瓦岗的领袖,再没有人对他的地位构在威胁。但这绝称不上胜利,失败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在这场鸿门宴中,李密违背了最基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叫道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天经地义的,是无论无何也绕不过去的.比如受人恩惠,必当相报,同称兄弟,不得相残。翟让不过是一个贪财好利爱虚荣的人,他没有真正想过要谋害李密,这样的人够不上动用家法,退一万步,就算要处置翟让,也不该李密动手。当年,李密被所有的义军谢绝入内,是翟让给了他机会,因为翟让,李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更何况翟让还让出了头把交椅。没有李密,翟让依然是翟让,可没有翟让,李密绝成不了今天的李密。至少,李密应该让翟让死在沙场上,给他留一个体面的退场,就像宋江对晁盖。违背基本道义的谋略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换不来最终的胜利。】所以,徐世勣是有可能对李密,然后用一个计坑杀李密的。最后,再讲一下,李渊是怎么杀死李密的。这其中当然也有技巧,得让李密自己寻死。具体的内容,就不重写了,把我我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复制过来:【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包他工作,包他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二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善,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当年宋江领众兄弟招安,梁山上人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吃西北风喝东南风?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经过这么多年的交道,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当然,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极其善于拉扰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同志,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接下来,该让李密自己离开长安了。最近李密很烦恼,李渊虽然一如即往地称他老弟,可李密还是感到了不自在,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该轻视于我?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了。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报告一下工作情况,跟两会差不多。当然,开完会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潘桃园门口的孙候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皇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悲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怀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此时,李渊正注视着李密的一切。李密,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太具威胁吧。另外,你什么时候离开我的长安啊。李渊相信,大凡尝过金戈铁马的人是不会安于三尺案头,何况是菜板肉案。李密确是要走了,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不是菜单,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到长安没多久,李密就被指派了一件差事,去迎李世民。李世民刚刚在西边战线以得了一场艰苦卓越的大捷,战胜了薛仁果,这位薛仁果是秦州薛举的儿子,隋末有名的万人敌。李密同志因为当过大领导,又有些持才自傲,持功自负,李渊特地让他去接李世民,大概是想杀一杀李密的傲气。见到李世民着金甲,跨大马,得胜过来的英气,李密私下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这句就不翻译了,反正是为了抬高李世民的个人形象,连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谁?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据本人猜测,李密在仰视李世民的形象时,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且涌出一股酸楚。是的,这种仰视的感觉李密并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这般年轻,可他却在大兴宫的大殿内仰视着杨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逃亡过,奋斗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可最后,竟然回到了原点。兜兜转转,我依然是那个屈居人下的李密。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人生的轨道上转圈,区别是,有的人愿意沿着轨道重复人生,有的人愿意冒险脱离这个轨道,去寻找另一条道路,李密无疑是后一种人。羞愧让李密的热血开始沸腾,内心那头沉睡的猛兽再次觉醒。俯首的这人绝不是我,每天审阅菜谱的人这个人绝不能称之为李密。李密,当世之智雄,心有伟略,腹有奇计,气吞万里,纵驰天下。我,绝不承认现在的我!离开长安吧,长安于我,是喧哗却荒凉的闹市,做为一头猛兽,我应该重新回到那逐鹿的中原去。为了顺利离开长安,东山再起,李密找了一个理由,他打报告表示河南境内还有许多他的旧部属,而被王世充招过去的兵马也有弃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抚,一定能为陛下招来那些山东豪杰。打了报告后,李密开始忐忑的等待,要骗过李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长安的一个多月,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李渊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批示很快下来了,李渊十分高兴,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李密又提了一个要求,让贾闰甫跟他一起去。因为瓦岗人才太多,没有来得及介绍这位贾闰甫,此人是李密在瓦岗时的参谋,才能出众,也是李密的亲信,此人后来还写了一本《浦山公传》,算是李密的传记作者。李密没有提让王伯当一起走,大概是怕拉得人太多,李渊起疑心。对于这个要求,李渊满口答应,还特别交待,他将亲自设宴为二位送行。关于吃饭,从来都不只是吃饭。这是老辣的苍狼跟狡黠的灵狐之间的直接对话。李渊在等两位,他将用这一顿饭再刺激一下对方。很快,两位都来了,照例,李渊说了两位大家辛苦了的客气话,突然,李渊停住了笑容,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有人不想兄弟前去河南,他们告诉我,你一去便是投鱼于泉,放虎于山!”图穷匕见,气氛猛然紧张起来。李密反应相当快,马上离席,跪地,表示自己决无两心。同时跪下的当然还有贾闰甫。李渊心满意足,他挥挥手,示意两位站起来。“他们的话朕是不信的,朕对兄弟推心置腹,岂是他们可以离间的。”不信?不信还拿出来说干什么,吓出心脏病算谁的。李密抬头,轻轻说了一句:“臣入朝的时间很短,实在不愿意离开,现在朝中公卿,又不信任我,还请陛下派一位心腹跟臣同去。”所谓心腹,李密不好点名,大概是想裴寂跟他走一趟吧。听到这个请求,李渊愣了一下,但马上恢复了平静。李密啊李密,你不愧为智人,到了这时还反将我一军,让我的心腹跟你去,怕不是监督你,而是给你当人质吧,到时,我要下手就有点投鼠忌器。李渊盯着李密,对方脸色不变,神形疑重,一付赤诚的样子。李渊露出了一丝笑容,表示自己对李密是无比信任,根本不需要再派什么人。李密你大胆去干。最后,李渊说出了一个让李密略显吃惊的话:“让王伯当给你当副手!”饭就这样吃完了,这一顿饭吃进去多少营养不重要,重要的是赴宴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东西。李密终于离开了长安,出城之后,他大口而粗野的呼吸着这自由并狂野的空气。谁也无法拒挡我的未来。我的霸业死而得活,岂非天意!李密打马离去,身后,是高深莫测的李渊。在李密狂奔的身形上,已经有一根隐形的线,线的另一头正握在李渊身上。行到华县,李渊轻轻扯了一下线头。从长安追上来使者,给李密下了一个命令:“留下一半人在关内,你可率一半人出关!”想了一会,李密决定执行这个命令,自己就要回到河南,十万兵马指日可行,留一半又有何忧。李密又中计了,要知道高明的人从来都奢望一棍将人打死,他们只是慢慢出招,每次都提出让你难受但又无法拒绝的要求,渐渐地消除你的实力。领着剩下的一半人行至陕州,这里处于长安洛阳的半途。李渊再一次扯了线头,这一下动作有点大。长安的使者赶上来,下了另一个命令。这是一道催命符,李渊终于甩出了杀手锏。“李密留下所部慢慢前行,李密单骑入朝,另有节度!”开什么玩笑,李渊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单骑入朝,你是想节度我,还是超度我?李密转身,面对贾闰甫:“你还记得那次吃饭吗?天子说过有人不愿意我们此行,我要是回去,决无生还的道理。”到了这里,也不必再装了,大家摊牌吧。李密召集众人,说出了他的计划。计划如下,进攻附近的桃林县,搞到粮食后,迅速渡过黄河,投奔在黎阳的徐世勣。说完,他望向了贾闰甫:“你认为怎么样?”让李密没料到的是,贾闰甫马上表示了反对,从现实情况以天下大势,最终还扯出了当年李密杀翟让的事,表示现在去河南,没有人会听从李密的安抚。“明公还是回朝吧。”贾闰甫一盆冷水浇下来,却让李密火冒三丈,李密当场拔刀,表示不跟我走,就斩了你。最终,经过王伯当求情,贾闰甫才逃走。事情还没开始,就有人当了逃兵,但仔细推敲一下,贾闰甫加入到这个复辟团以及他的逃跑可能是李密早就布下的棋子。走了贾闰甫,还有王伯当。李密领着剩下的人奔向了桃林县,李密的聪明才智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给桃林县令写了信,表示接到旨令要单骑回京,走之前,先把家眷寄存在这里。考虑到对方是妇孺,桃林县令打开了城门,数十名妇女鱼贯而去,进来后,就撩起了裙子,因为非礼匆视,大兵们将目光转到了另处,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些家眷们举起了大刀。这些妇孺是如假包换的铁血硬汉子。李密很快控制住了桃林县,抢到了一批物资,抓了一批壮丁。马马虎虎拉起了一队伍。接下来,就该原计划向北渡黄河奔黎阳。出桃林县后,李密下令:“向东进军!”在逃亡路线的选择上,李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早在长安,他订下的计划就不是投奔黎阳的徐世勣,而是在襄阳的一位老部下。而此前,他宣称去黎阳,不过是布一个疑阵。现在,贾闰甫已经逃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吧,他也已经将我的计划告诉了对方,唐军正发兵前往黄河一线拦截我们吧。对不起,我们要去襄阳了。李密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理。逃亡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多年前,我就经历过样的逃亡,从那之后,我占据了瓦岗,成就了大业,现在只不过是另一段辉煌的开始。李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许,可惜,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同样的机会。前面,就是熊耳山。那是他的终点。经过数天艰苦的跋涉,李密率领部下穿过了熊耳山,正从山南出山。此时,是公元六一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密这一年三十七岁。刚出山南,伏兵四出,高处有强弩利箭,溪谷有刀斧头。李密的队伍顺利被冲开。伏击他的是唐朝的熊州行军司马盛彦师,李密虽然布下疑阵,可依然没有骗过他,分析了李密的动向,他准确判断出李密将越熊耳山,并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这说明,再聪明的人都有智穷的一刻。李密战死,与他同亡的是王伯当。在桃林时,他跟贾闰甫一样不赞成李密的计划,但他依然选择了跟李密踏上这条死亡这路。因为义士之心,不以存亡而易,因为跟随李密之初,王伯当便许下了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的诺言,王伯当用生命实践了他的承诺。在李渊一步步的安排下,李密终于走向了死亡,可事情还没有结束。李渊紧接着下了一个命令: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的徐世勣,并告诉他李密谋反之事。徐世勣在李密之后,也已经投诚唐朝,据记载,从中牵线的是魏征。降唐后,李渊格外开恩,赐李姓,于是,徐世勣成了李世勣,又过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字不能随便用了,李世勣又变成了李勣。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徐世勣吧。杀死李密很容易,但要让原瓦岗的人心不散才是难事,李渊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李密之外,徐世勣是瓦岗的核心。接到李渊的通报,徐世勣无法可说,这能怪谁呢,李密谋反在先,李渊不过是正当防卫。最后,他提了一个要求,收葬李密。徐世勣以君臣之礼收葬李密,将他埋葬在黎阳山南,这是李密统率豪杰,称霸中原的地方。如果李密自己选,这也是一个适合的地方吧。下葬那天,许多人痛哭流涕,这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李密将他们从山贼带到了更大更高的舞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身高贵,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的李密,不会忘记那个轻财重义,慷慨激昂的领袖。倘若草木有情,泥土非物,他们也不会忘记李密吧。最后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在得知李密去世后,瓦岗一位叫杜才干的将领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给新上任的滑州刺史写了一封信,要求率自己的部下归降。这封信得到了回应,滑州刺史亲自前来会合,见面后,杜才干抽刀,斩下了滑州刺史的头颅,然后送到了李密的墓上。滑州刺史是洛阳封的官,此人是出卖李密出卖瓦岗位的邴元真。死后有人复仇,江湖快意,李密泉下有知,当稍心慰吧。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史书对李密的评价为李密盖下棺定下论吧:风云际会,聚八方豪杰,率百万之师,亡暴隋之政,解兆民之困,声动四方,威行万里,何其伟哉。简单一个字:牛!以上是关于李密的奋斗史。个中人生起伏,不屈,愤怒,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俱往矣。】好了,回答完毕,打完收工!欢迎大家订阅《隋唐不演义》,打开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进入其专栏就可以看到了。哈哈,我是行者顾勇,一个标准的艺术男,但我也有一头”秀发”。我就纳闷了,你是如何知道的?先上图首先一点,我喜欢长发飘飘的飘逸之古风,由于本人自小酷爱书法,二十岁以后就不再轻易剪头发。最长时50厘米,常常被人误解为女子,也是啼笑皆非,始料不及也。只好自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二十多年我也习惯了,我不会无故剪去长发。实际上,男人留长发几千年了,民国期间才渐渐没有长发男了。古人秉持身体发肤,父母精血,不可伤害的原则,无可厚非的传统观念。如今新时代了,个性彰显的年代,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还是应该尊重的。只要不违反社会公德,不伤风败俗,不妨碍他人,长发男子,同样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我不会剪去长发。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不妨说说。从古到今,一个“情”字,无数个故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总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打动无数的人。人世间究竟什么是情,情到底是何物?总是这般的叫人生死相许,让世人难忘。这首一往情深的悲壮感,富有无限的感伤情怀,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发问和感悟,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诗词之一。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沂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捕捉大雁的人,这人抓到了两只大雁,一只大雁死去了,另一只大雁挣脱捕网,在低空中盘旋多时,哀鸣不已,不多时从空中撞向地面,死在了那只大雁的身旁。深受感动的少年元好问,花钱买下了两只大雁。然后把它们葬在了汾水旁边,垒起石头作为标记,称为“雁丘”。然后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的这首词上片以发问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振聋发聩,问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犹如奔腾长河,喷涌而出,顿时使人陷入沉思。作者继续勾画烘托气氛,在这种气氛下,继续渲染出一副悲壮的大雁殉情图,塑造出大雁悲壮的爱情赞歌,一步步的带入情感之中,赋予大雁比翼双飞、世间恩爱夫妻的理想色彩。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其实李密对于大唐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就算有功劳,也不是李密为大唐朝主动贡献的。李密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祖上是八柱国之一,论家族地位,跟李渊也差不了多少。在隋末年间,李密跟杨素家族关系好,在杨素之子杨玄感起义时,他是杨玄感的参谋。曾经贡献了三计,上计是阻击从辽东往回赶的杨广,使杨广没有退路;中计,夺取长安,下计夺取洛阳。杨玄感弃上、中计不用,偏偏选择下计,最终因围攻洛阳失利而兵败身死。其后,李密就成为了逃亡犯,走投无路之下上了瓦岗,因为善于谋略,又有号召力,很快成为瓦岗的头目。在演义中,李密常常被塑造成了一个傀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是反隋武装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他主攻洛阳一带,东边受到王世充的进攻,而等李渊起事,从太原进入长安后,西部也受敌。此时李渊也面对武威军阀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威胁。于是,两人心照不宣讲和,各自对付自己的对手。不同的是,李渊平定了西边以及北边的威胁,成为了胜出者,而李密则败给了王世充,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李渊。所以,李密对李渊是没有什么大功劳的。接着说,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原因也很简单,李密太有威胁了,李密虽然是失败了,但他的瓦岗将领很多,而且大多都投靠了李渊。像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这些人如果再团结到李密的周围,显然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时,恰好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密投唐之后,他的力量被徐世勣接管。一年后,徐世勣也准备投唐,这时候就需要献上图籍之物。徐世勣投唐,这些东西应该拿给李渊,但徐世勣表示这些土地都是魏公(李密封魏国公)的,现在魏公已经归唐,我要是献出去,就是拿魏公的东西谋求富贵,所以,我应该献给魏公,然后由魏公献给朝廷。所以,徐世勣归唐的时候,降表没有写给李渊,而是写给李密。当然,李渊知道后,对这个行为大加赞赏,称之为纯臣,这其实是坑了李密。这说明,瓦岗的人对李密还有想法啊。这种人能留吗?再解密一下,徐世勣这样做,是真的不想拿李密的东西做功劳,还是有意坑李密呢?史书当然是往好的说,但我认为,徐世勣是故意坑了李密一把。因为以徐世勣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样做会引起李渊的猜忌。第二,徐世勣有动机。我们知道,瓦岗的第一任寨主不是李密,而是翟让。李密是火并掉了翟让,然后当上了寨主,而徐世勣跟单雄信是翟让的亲信。关于那场火并,我在今日头条脑洞历史观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写,这里就复制过来。【瓦岗军的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李密只取将来,不取金银,翟让偏好金银,两人交换了位置,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但裂疑还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开始延伸。翟让永远搞不清楚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身材短小,其貌不扬,连个性都低调得让人无法理解,都已经坐了大当家的,却还是穿着布衣,平时也不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房间里也只收藏了一些书,夺来的珍宝,俘虏的女子,李密一个也不收藏。这实在没个山大王的样子。他这是要干什么?翟前当家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大家上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你搞得像苦行僧一样干什么?想不明白之后,他就单纯的将李密归为软弱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从此以后,翟让虽然从大当家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却依然保留了大当家的作派,据史书记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李密抓获了江都郡丞冯慈明,此人是当朝名士,李密亲自劝说,想拉其入伙,但冯慈明反而做了李密的策反工作。无奈之下,李密将此人关了起来。进了牢房之后,冯慈明又做起了牢头的策反工作,竟然说动对方放了他。冯慈明骨头硬,舌头活,但也有技术短板,潜伏不成。下山后,又被瓦岗军抓住,在山上吃了两天山寨食堂,李密一看,养着也是浪费粮食,关又关不住,干脆把他放了。没过一会,翟让进来,告诉他,那个冯慈明我已经将他斩杀了!李密愣住了,好半天才反映过来:将军杀得对!翟让颇为得意地离开,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干会引起李密的不满。但他毫不在乎。他不高兴又怎么样呢?他能打得过我?他现在的位子都是我让给他的!在翟让转身时,李密的脸色冷得像秋后的霜,那是凝结杀气的霜。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让李密感到不安全,他很快又听到了一个消息。翟让的老部下劝说翟让夺过李密的权力,重新当老大,他的老哥翟宽更表示,天子只有自己做,那有让人的,你要是不当,我来当!看来,翟让的哥哥更有野心。听到这些话,翟让哈哈大笑。当然,翟让本人早已经放弃了当老大的想法,但他依然很享受那种众望所归的感觉,于是,对这种追捧,他没有认同,但也没有严词拒绝。在权势斗争里,这种不置一词的态度简直是找死的态度。在劝进事件之后,翟前寨主又干过如下事情。事迹之一:翟让叫来了瓦岗总管崔世枢,这位崔世枢上山之前是隋朝官员,是早期投靠李密的人之一。叫来崔世枢后,翟让也能坦诚,直接让对方孝敬点钱。瓦岗军管物资的被瓦岗军二把头敲竹杠,这简直闻所未闻,崔总管脑子没转过弯来,直接被翟让关了起来,要不是李密及时赶到,估计屁股就要开花。事迹之二:有天,大概三缺一,翟让叫人传元帅府记室邢义期前来打牌(也就是李密的机要秘书),考虑到这极有可能是工作牌,再数数口袋,邢义期决定不去。不陪翟二当家打牌的后果是八十大板。事迹之三:有一天翟让很生气,因为他发现山寨攻打汝南郡分红时,竟然没他的份,于是,他把负责进攻的左长史房彦藻叫来,这一回,翟让不再客气。他恶狠狠地说出了下面的话“你破汝南郡搞到的钱,竟然全部送给了魏公,而不给我。你知道不知道,魏公都是我立的。你搞清楚状况!(事未可知!)”够了,翟让终于触及了死亡的底线。要知道,领导最忌讳的是部下说出没我,他那有今天之类的话。无论你救过领导的命,还是跟领导同生共死过,又或者共创了大业,但唯一的应对是忘记,至少永远不要主动提及。违反这一原则的人最终都会很惨,喝毒酒死掉的吕不韦,惨死长乐钟室的韩信,已经一个个被朱元璋收拾掉的明初开国大臣们都曾经触犯过这条底线。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团结瓦岗,李密已经忍了很久了,蒲山公营曾经受到翟让部的欺负,他忍了,翟让分红多拿多占,他忍了,翟让故意折他的面子,他也忍了。但这一次,已经无法再忍。翟让,我已经受够了,我不再忍受你的狂妄,我要让天下人知道,瓦岗只有一个领袖。隋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一日,兴洛仓城,石子河。王世充又一次向驻扎在兴洛仓城的瓦岗军发动了攻击,这应该是例行攻击,主要作用是向上面表示自己确在干活。大概是王世充对瓦岗军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一开战,王世充就先找上了翟二当家的。毫不意外,王世充就打得翟让连连撤退。同样,在危难时刻,李密又及时出现,会同单雄信前来救援,再一次反败为胜。在李密没上瓦岗之前,也不知道翟让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翟让很生气,特别是单雄信,李密又在身边,顿时气壮山河,表示要立刻追击,就是王世充逃到洛阳城也要将他抓出来。刚要打马出发,李密叫住了他:“翟将军,不要追了,天色已黑。”翟让抬头,果然,日已暮。“翟将军,还是回去吧!”苦劝之下,翟让终于气消了一点,勉强同意先放王世充一马。大军收兵,走到一半,该是各回各营的时候,李密突然说了一句:“王世充此败,短期必不敢再来,明天,翟让将到我那里喝两杯。”第二天,翟让来赴宴。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浩浩荡荡地领了数百人,但从后面的事情来看,翟让倒不认为他是赴什么鸿门宴,所以多带些人以防万一。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是抱着你敢请客,我就组团来吃你的心理。进了蒲山公营,李密将翟让引了进来。接下来,就是排座位了。这是鸿门宴能否成功的关键。主桌前很快坐满了人,上席人员翟让、李密,裴仁基、郝孝德,这都是自有派系的人员,单雄信虽然是资深瓦岗将领,但没有嫡系部队,也只有站着的份。后面站了一堆人,李密的保镖,裴仁基的保镖,郝孝德的保镖,当然,还有翟让的保镖,把会餐奇挤得满当当。这些保镖五大三粗,平时也不太注意卫生,这么人挤在后面,确实影响就餐心情,于是,李密转过头,对自己的保镖说道:“今天跟达官喝酒,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在后面了,你们先下去,留两个服侍的就行。”李密的保镖退下了,裴仁基、郝孝德的保镖也退下了,唯独翟让还没发话。显然,翟前寨主的部下只听翟让的指挥。这麻烦了,翟让的还站着不动,李密的人不见了,这怎么看都像翟让要火并大当家的。关键时刻,有一个靠了上来,此人是左长史房彦藻,就是前面被翟让训斥不分他红的那位。大长史倒是管着这些酒宴杂事。房彦藻走到李密身边:“今天大家饮宴作乐,正是快活的时候,现在天气这么冷,还请给司徒的身边人赐以酒食!”司徒,翟司徒翟让也。李密笑了,他望向了翟让:“这个事情你还是要请示一下翟司徒!”翟让没有让保镖退下,也不是察觉到了为什么,他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翟司徒的部下只听他一个的号令。现在翟让的需求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就没必要让手下在这里站着喝西北风了。“这个提议很好!(甚佳。)”翟让的部下全部退了出去,这个举动说明翟让确实是马大哈型。让部下下去时也没有注意到,李密的后面却还站着一个大汉,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这大概就是李密所说留一两个人下来服待的吧,只不过,这么个大汉拿着刀要服侍什么?风从掀开的营门里吹进来,刚还拥挤的大厅突然显得有点冷意。酒菜还没有上来。将进酒,奈何酒未至。风吹过大厅,大厅里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搞不清楚这声音从那里来。为了打发这段空白时间,李密唤人拿出了一把良弓,请翟让鉴赏。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名弓馈草莽乎?翟让沉气,猛拉弓弦,好一个满月!翟让没有说出好弓之类的赞叹。因为一直站在后面的待卫突然举起了大刀朝他的头部挥了下来。牛鸣一般的怒吼响震整个大厅,翟让轰然倒在了血洎里。曾经雄霸运河,割据一方的枭雄就此结束了草莽的一生,他大概临死都不会理解这一切。那一声巨牛怒啸里充斥着恐惧与疑惑。我让出了第一把交椅,为什么还遇到这样的事情!是的,翟让,你还是合适讲道理啊,到了今天,你还是没有脱离一个法曹的境界,不想讲理时就不讲理,想讲理时就讲理。他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李密冷酷无情的脸。营门大开,伏兵袭来。没用多久,李密的伏兵进行了扫场,翟让的亲信受到清除,包括号称要当天子的翟让他哥翟宽。现在,他总算明白了,翟让为什么应该把老大的位子让给李密做,心不狠,手不辣,光凭资格是做不成老大的。场面一片混乱,蒲山公营的士兵经常受翟让部的欺压,这下总算可能出一口恶气。但显然,扩大化的清除是不对的。王伯当连忙大喝了一声,手下留人!被救下的是徐世勣,徐世勣同志比较聪明,一看情况不对,撒手就往门外跑,可李密早就布下了伏兵,刚出门,就被迎头的大刀斩伤了脖子。与时同时,李密在另一边救下了单雄信,单雄信倒没有受伤,在关键时刻,求生的欲望战胜了尊严,单雄信跪了下来,叩头求饶。够了,杀戳到此可以结束了。李密站到高处,大厅里响起了他的声音:“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我们有共同的理想,翟让暴虐是自取其亡,他之罪过,与诸君无关。混乱的局面平息了下来,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翟让的大本营很快就会知道这里的一切,怎么稳住那一群人成为这次击杀翟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密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他将受伤的徐世勣扶进来,亲自为他傅疮。又找来单雄信。“单将军,请跟我去一趟翟司徒的大营吧。”要安抚翟让的部属,只有两个人:徐世勣跟单雄信。李密骑上了马,领着单雄信,王伯当前往翟让的大营,他告诉部属,不用派兵,我们几个人去就可以了。关键不是去多少人,而是什么人去,当李密出现在翟让大营里,或许还有些骚动,但当单雄信出现时,一切都安静下来。李密告诉他们,翟让已经死了,但以后统领你们的依旧是徐世勣、单雄信。你们可以入下心来。当然,李密也没忘了在统领翟让部的将领里塞进去一个王伯当。从此以后,瓦岗军里再没有蒲山公营,没有翟让旧部,瓦岗军只有一支部队,一个领袖。仅仅吃了一顿饭,李密不仅击杀了翟让,还降伏了翟让的部属,效率不可谓不高。这样的成绩,项羽就绝办不到。李密终于真正成为瓦岗的领袖,再没有人对他的地位构在威胁。但这绝称不上胜利,失败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在这场鸿门宴中,李密违背了最基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叫道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天经地义的,是无论无何也绕不过去的.比如受人恩惠,必当相报,同称兄弟,不得相残。翟让不过是一个贪财好利爱虚荣的人,他没有真正想过要谋害李密,这样的人够不上动用家法,退一万步,就算要处置翟让,也不该李密动手。当年,李密被所有的义军谢绝入内,是翟让给了他机会,因为翟让,李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更何况翟让还让出了头把交椅。没有李密,翟让依然是翟让,可没有翟让,李密绝成不了今天的李密。至少,李密应该让翟让死在沙场上,给他留一个体面的退场,就像宋江对晁盖。违背基本道义的谋略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换不来最终的胜利。】所以,徐世勣是有可能对李密,然后用一个计坑杀李密的。最后,再讲一下,李渊是怎么杀死李密的。这其中当然也有技巧,得让李密自己寻死。具体的内容,就不重写了,把我我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复制过来:【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包他工作,包他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二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善,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当年宋江领众兄弟招安,梁山上人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吃西北风喝东南风?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经过这么多年的交道,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当然,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极其善于拉扰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同志,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接下来,该让李密自己离开长安了。最近李密很烦恼,李渊虽然一如即往地称他老弟,可李密还是感到了不自在,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该轻视于我?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了。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报告一下工作情况,跟两会差不多。当然,开完会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潘桃园门口的孙候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皇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悲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怀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此时,李渊正注视着李密的一切。李密,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太具威胁吧。另外,你什么时候离开我的长安啊。李渊相信,大凡尝过金戈铁马的人是不会安于三尺案头,何况是菜板肉案。李密确是要走了,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不是菜单,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到长安没多久,李密就被指派了一件差事,去迎李世民。李世民刚刚在西边战线以得了一场艰苦卓越的大捷,战胜了薛仁果,这位薛仁果是秦州薛举的儿子,隋末有名的万人敌。李密同志因为当过大领导,又有些持才自傲,持功自负,李渊特地让他去接李世民,大概是想杀一杀李密的傲气。见到李世民着金甲,跨大马,得胜过来的英气,李密私下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这句就不翻译了,反正是为了抬高李世民的个人形象,连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谁?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据本人猜测,李密在仰视李世民的形象时,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且涌出一股酸楚。是的,这种仰视的感觉李密并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这般年轻,可他却在大兴宫的大殿内仰视着杨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逃亡过,奋斗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可最后,竟然回到了原点。兜兜转转,我依然是那个屈居人下的李密。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人生的轨道上转圈,区别是,有的人愿意沿着轨道重复人生,有的人愿意冒险脱离这个轨道,去寻找另一条道路,李密无疑是后一种人。羞愧让李密的热血开始沸腾,内心那头沉睡的猛兽再次觉醒。俯首的这人绝不是我,每天审阅菜谱的人这个人绝不能称之为李密。李密,当世之智雄,心有伟略,腹有奇计,气吞万里,纵驰天下。我,绝不承认现在的我!离开长安吧,长安于我,是喧哗却荒凉的闹市,做为一头猛兽,我应该重新回到那逐鹿的中原去。为了顺利离开长安,东山再起,李密找了一个理由,他打报告表示河南境内还有许多他的旧部属,而被王世充招过去的兵马也有弃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抚,一定能为陛下招来那些山东豪杰。打了报告后,李密开始忐忑的等待,要骗过李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长安的一个多月,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李渊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批示很快下来了,李渊十分高兴,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李密又提了一个要求,让贾闰甫跟他一起去。因为瓦岗人才太多,没有来得及介绍这位贾闰甫,此人是李密在瓦岗时的参谋,才能出众,也是李密的亲信,此人后来还写了一本《浦山公传》,算是李密的传记作者。李密没有提让王伯当一起走,大概是怕拉得人太多,李渊起疑心。对于这个要求,李渊满口答应,还特别交待,他将亲自设宴为二位送行。关于吃饭,从来都不只是吃饭。这是老辣的苍狼跟狡黠的灵狐之间的直接对话。李渊在等两位,他将用这一顿饭再刺激一下对方。很快,两位都来了,照例,李渊说了两位大家辛苦了的客气话,突然,李渊停住了笑容,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有人不想兄弟前去河南,他们告诉我,你一去便是投鱼于泉,放虎于山!”图穷匕见,气氛猛然紧张起来。李密反应相当快,马上离席,跪地,表示自己决无两心。同时跪下的当然还有贾闰甫。李渊心满意足,他挥挥手,示意两位站起来。“他们的话朕是不信的,朕对兄弟推心置腹,岂是他们可以离间的。”不信?不信还拿出来说干什么,吓出心脏病算谁的。李密抬头,轻轻说了一句:“臣入朝的时间很短,实在不愿意离开,现在朝中公卿,又不信任我,还请陛下派一位心腹跟臣同去。”所谓心腹,李密不好点名,大概是想裴寂跟他走一趟吧。听到这个请求,李渊愣了一下,但马上恢复了平静。李密啊李密,你不愧为智人,到了这时还反将我一军,让我的心腹跟你去,怕不是监督你,而是给你当人质吧,到时,我要下手就有点投鼠忌器。李渊盯着李密,对方脸色不变,神形疑重,一付赤诚的样子。李渊露出了一丝笑容,表示自己对李密是无比信任,根本不需要再派什么人。李密你大胆去干。最后,李渊说出了一个让李密略显吃惊的话:“让王伯当给你当副手!”饭就这样吃完了,这一顿饭吃进去多少营养不重要,重要的是赴宴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东西。李密终于离开了长安,出城之后,他大口而粗野的呼吸着这自由并狂野的空气。谁也无法拒挡我的未来。我的霸业死而得活,岂非天意!李密打马离去,身后,是高深莫测的李渊。在李密狂奔的身形上,已经有一根隐形的线,线的另一头正握在李渊身上。行到华县,李渊轻轻扯了一下线头。从长安追上来使者,给李密下了一个命令:“留下一半人在关内,你可率一半人出关!”想了一会,李密决定执行这个命令,自己就要回到河南,十万兵马指日可行,留一半又有何忧。李密又中计了,要知道高明的人从来都奢望一棍将人打死,他们只是慢慢出招,每次都提出让你难受但又无法拒绝的要求,渐渐地消除你的实力。领着剩下的一半人行至陕州,这里处于长安洛阳的半途。李渊再一次扯了线头,这一下动作有点大。长安的使者赶上来,下了另一个命令。这是一道催命符,李渊终于甩出了杀手锏。“李密留下所部慢慢前行,李密单骑入朝,另有节度!”开什么玩笑,李渊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单骑入朝,你是想节度我,还是超度我?李密转身,面对贾闰甫:“你还记得那次吃饭吗?天子说过有人不愿意我们此行,我要是回去,决无生还的道理。”到了这里,也不必再装了,大家摊牌吧。李密召集众人,说出了他的计划。计划如下,进攻附近的桃林县,搞到粮食后,迅速渡过黄河,投奔在黎阳的徐世勣。说完,他望向了贾闰甫:“你认为怎么样?”让李密没料到的是,贾闰甫马上表示了反对,从现实情况以天下大势,最终还扯出了当年李密杀翟让的事,表示现在去河南,没有人会听从李密的安抚。“明公还是回朝吧。”贾闰甫一盆冷水浇下来,却让李密火冒三丈,李密当场拔刀,表示不跟我走,就斩了你。最终,经过王伯当求情,贾闰甫才逃走。事情还没开始,就有人当了逃兵,但仔细推敲一下,贾闰甫加入到这个复辟团以及他的逃跑可能是李密早就布下的棋子。走了贾闰甫,还有王伯当。李密领着剩下的人奔向了桃林县,李密的聪明才智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给桃林县令写了信,表示接到旨令要单骑回京,走之前,先把家眷寄存在这里。考虑到对方是妇孺,桃林县令打开了城门,数十名妇女鱼贯而去,进来后,就撩起了裙子,因为非礼匆视,大兵们将目光转到了另处,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些家眷们举起了大刀。这些妇孺是如假包换的铁血硬汉子。李密很快控制住了桃林县,抢到了一批物资,抓了一批壮丁。马马虎虎拉起了一队伍。接下来,就该原计划向北渡黄河奔黎阳。出桃林县后,李密下令:“向东进军!”在逃亡路线的选择上,李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早在长安,他订下的计划就不是投奔黎阳的徐世勣,而是在襄阳的一位老部下。而此前,他宣称去黎阳,不过是布一个疑阵。现在,贾闰甫已经逃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吧,他也已经将我的计划告诉了对方,唐军正发兵前往黄河一线拦截我们吧。对不起,我们要去襄阳了。李密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理。逃亡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多年前,我就经历过样的逃亡,从那之后,我占据了瓦岗,成就了大业,现在只不过是另一段辉煌的开始。李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许,可惜,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同样的机会。前面,就是熊耳山。那是他的终点。经过数天艰苦的跋涉,李密率领部下穿过了熊耳山,正从山南出山。此时,是公元六一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密这一年三十七岁。刚出山南,伏兵四出,高处有强弩利箭,溪谷有刀斧头。李密的队伍顺利被冲开。伏击他的是唐朝的熊州行军司马盛彦师,李密虽然布下疑阵,可依然没有骗过他,分析了李密的动向,他准确判断出李密将越熊耳山,并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这说明,再聪明的人都有智穷的一刻。李密战死,与他同亡的是王伯当。在桃林时,他跟贾闰甫一样不赞成李密的计划,但他依然选择了跟李密踏上这条死亡这路。因为义士之心,不以存亡而易,因为跟随李密之初,王伯当便许下了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的诺言,王伯当用生命实践了他的承诺。在李渊一步步的安排下,李密终于走向了死亡,可事情还没有结束。李渊紧接着下了一个命令: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的徐世勣,并告诉他李密谋反之事。徐世勣在李密之后,也已经投诚唐朝,据记载,从中牵线的是魏征。降唐后,李渊格外开恩,赐李姓,于是,徐世勣成了李世勣,又过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字不能随便用了,李世勣又变成了李勣。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徐世勣吧。杀死李密很容易,但要让原瓦岗的人心不散才是难事,李渊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李密之外,徐世勣是瓦岗的核心。接到李渊的通报,徐世勣无法可说,这能怪谁呢,李密谋反在先,李渊不过是正当防卫。最后,他提了一个要求,收葬李密。徐世勣以君臣之礼收葬李密,将他埋葬在黎阳山南,这是李密统率豪杰,称霸中原的地方。如果李密自己选,这也是一个适合的地方吧。下葬那天,许多人痛哭流涕,这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李密将他们从山贼带到了更大更高的舞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身高贵,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的李密,不会忘记那个轻财重义,慷慨激昂的领袖。倘若草木有情,泥土非物,他们也不会忘记李密吧。最后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在得知李密去世后,瓦岗一位叫杜才干的将领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给新上任的滑州刺史写了一封信,要求率自己的部下归降。这封信得到了回应,滑州刺史亲自前来会合,见面后,杜才干抽刀,斩下了滑州刺史的头颅,然后送到了李密的墓上。滑州刺史是洛阳封的官,此人是出卖李密出卖瓦岗位的邴元真。死后有人复仇,江湖快意,李密泉下有知,当稍心慰吧。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史书对李密的评价为李密盖下棺定下论吧:风云际会,聚八方豪杰,率百万之师,亡暴隋之政,解兆民之困,声动四方,威行万里,何其伟哉。简单一个字:牛!以上是关于李密的奋斗史。个中人生起伏,不屈,愤怒,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俱往矣。】好了,回答完毕,打完收工!欢迎大家订阅《隋唐不演义》,打开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进入其专栏就可以看到了。哈哈,我是行者顾勇,一个标准的艺术男,但我也有一头”秀发”。我就纳闷了,你是如何知道的?先上图首先一点,我喜欢长发飘飘的飘逸之古风,由于本人自小酷爱书法,二十岁以后就不再轻易剪头发。最长时50厘米,常常被人误解为女子,也是啼笑皆非,始料不及也。只好自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二十多年我也习惯了,我不会无故剪去长发。实际上,男人留长发几千年了,民国期间才渐渐没有长发男了。古人秉持身体发肤,父母精血,不可伤害的原则,无可厚非的传统观念。如今新时代了,个性彰显的年代,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还是应该尊重的。只要不违反社会公德,不伤风败俗,不妨碍他人,长发男子,同样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我不会剪去长发。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不妨说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提到诗词,大家都会想到唐宋时代的那些诗词大家们。在世人眼里,唐朝盛行诗歌,而在宋朝则是流行长短句,也就是词。然而这并非代表其他朝代就没有诗词大家了。在清朝,便有一人,足以与唐宋诗词各大家相抗衡,可以说代表了清时期的顶峰诗词,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少年得意,属于有钱还优秀有钱能拚爹的那种人。纳兰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在他诗词成就最为巅峰的时代,甚至出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现象,算得上古时候偶像级别的词人。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纳兰的传世之作,大家耳熟能详,极尽哀婉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不可以让一切不要发生,是不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没有开始,没有初见,没有相思,没有结束。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喜欢纳兰容若的诗词,如今再读他的词,还是那么美。他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尽了乡梦惆怅,抒发了情思绵长,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我也有仿纳兰词风的《长相思》一首,写自己长驻外地,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分享以结束回答。长相思风一程,雨一程,风雨伤花又远行,几时春日晴。莺一声,雁一声,啼断乡心一夜灯,月明已五更。其实李密对于大唐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就算有功劳,也不是李密为大唐朝主动贡献的。李密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祖上是八柱国之一,论家族地位,跟李渊也差不了多少。在隋末年间,李密跟杨素家族关系好,在杨素之子杨玄感起义时,他是杨玄感的参谋。曾经贡献了三计,上计是阻击从辽东往回赶的杨广,使杨广没有退路;中计,夺取长安,下计夺取洛阳。杨玄感弃上、中计不用,偏偏选择下计,最终因围攻洛阳失利而兵败身死。其后,李密就成为了逃亡犯,走投无路之下上了瓦岗,因为善于谋略,又有号召力,很快成为瓦岗的头目。在演义中,李密常常被塑造成了一个傀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是反隋武装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他主攻洛阳一带,东边受到王世充的进攻,而等李渊起事,从太原进入长安后,西部也受敌。此时李渊也面对武威军阀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威胁。于是,两人心照不宣讲和,各自对付自己的对手。不同的是,李渊平定了西边以及北边的威胁,成为了胜出者,而李密则败给了王世充,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李渊。所以,李密对李渊是没有什么大功劳的。接着说,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原因也很简单,李密太有威胁了,李密虽然是失败了,但他的瓦岗将领很多,而且大多都投靠了李渊。像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这些人如果再团结到李密的周围,显然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时,恰好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密投唐之后,他的力量被徐世勣接管。一年后,徐世勣也准备投唐,这时候就需要献上图籍之物。徐世勣投唐,这些东西应该拿给李渊,但徐世勣表示这些土地都是魏公(李密封魏国公)的,现在魏公已经归唐,我要是献出去,就是拿魏公的东西谋求富贵,所以,我应该献给魏公,然后由魏公献给朝廷。所以,徐世勣归唐的时候,降表没有写给李渊,而是写给李密。当然,李渊知道后,对这个行为大加赞赏,称之为纯臣,这其实是坑了李密。这说明,瓦岗的人对李密还有想法啊。这种人能留吗?再解密一下,徐世勣这样做,是真的不想拿李密的东西做功劳,还是有意坑李密呢?史书当然是往好的说,但我认为,徐世勣是故意坑了李密一把。因为以徐世勣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样做会引起李渊的猜忌。第二,徐世勣有动机。我们知道,瓦岗的第一任寨主不是李密,而是翟让。李密是火并掉了翟让,然后当上了寨主,而徐世勣跟单雄信是翟让的亲信。关于那场火并,我在今日头条脑洞历史观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写,这里就复制过来。【瓦岗军的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李密只取将来,不取金银,翟让偏好金银,两人交换了位置,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但裂疑还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开始延伸。翟让永远搞不清楚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身材短小,其貌不扬,连个性都低调得让人无法理解,都已经坐了大当家的,却还是穿着布衣,平时也不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房间里也只收藏了一些书,夺来的珍宝,俘虏的女子,李密一个也不收藏。这实在没个山大王的样子。他这是要干什么?翟前当家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大家上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你搞得像苦行僧一样干什么?想不明白之后,他就单纯的将李密归为软弱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从此以后,翟让虽然从大当家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却依然保留了大当家的作派,据史书记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李密抓获了江都郡丞冯慈明,此人是当朝名士,李密亲自劝说,想拉其入伙,但冯慈明反而做了李密的策反工作。无奈之下,李密将此人关了起来。进了牢房之后,冯慈明又做起了牢头的策反工作,竟然说动对方放了他。冯慈明骨头硬,舌头活,但也有技术短板,潜伏不成。下山后,又被瓦岗军抓住,在山上吃了两天山寨食堂,李密一看,养着也是浪费粮食,关又关不住,干脆把他放了。没过一会,翟让进来,告诉他,那个冯慈明我已经将他斩杀了!李密愣住了,好半天才反映过来:将军杀得对!翟让颇为得意地离开,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干会引起李密的不满。但他毫不在乎。他不高兴又怎么样呢?他能打得过我?他现在的位子都是我让给他的!在翟让转身时,李密的脸色冷得像秋后的霜,那是凝结杀气的霜。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让李密感到不安全,他很快又听到了一个消息。翟让的老部下劝说翟让夺过李密的权力,重新当老大,他的老哥翟宽更表示,天子只有自己做,那有让人的,你要是不当,我来当!看来,翟让的哥哥更有野心。听到这些话,翟让哈哈大笑。当然,翟让本人早已经放弃了当老大的想法,但他依然很享受那种众望所归的感觉,于是,对这种追捧,他没有认同,但也没有严词拒绝。在权势斗争里,这种不置一词的态度简直是找死的态度。在劝进事件之后,翟前寨主又干过如下事情。事迹之一:翟让叫来了瓦岗总管崔世枢,这位崔世枢上山之前是隋朝官员,是早期投靠李密的人之一。叫来崔世枢后,翟让也能坦诚,直接让对方孝敬点钱。瓦岗军管物资的被瓦岗军二把头敲竹杠,这简直闻所未闻,崔总管脑子没转过弯来,直接被翟让关了起来,要不是李密及时赶到,估计屁股就要开花。事迹之二:有天,大概三缺一,翟让叫人传元帅府记室邢义期前来打牌(也就是李密的机要秘书),考虑到这极有可能是工作牌,再数数口袋,邢义期决定不去。不陪翟二当家打牌的后果是八十大板。事迹之三:有一天翟让很生气,因为他发现山寨攻打汝南郡分红时,竟然没他的份,于是,他把负责进攻的左长史房彦藻叫来,这一回,翟让不再客气。他恶狠狠地说出了下面的话“你破汝南郡搞到的钱,竟然全部送给了魏公,而不给我。你知道不知道,魏公都是我立的。你搞清楚状况!(事未可知!)”够了,翟让终于触及了死亡的底线。要知道,领导最忌讳的是部下说出没我,他那有今天之类的话。无论你救过领导的命,还是跟领导同生共死过,又或者共创了大业,但唯一的应对是忘记,至少永远不要主动提及。违反这一原则的人最终都会很惨,喝毒酒死掉的吕不韦,惨死长乐钟室的韩信,已经一个个被朱元璋收拾掉的明初开国大臣们都曾经触犯过这条底线。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团结瓦岗,李密已经忍了很久了,蒲山公营曾经受到翟让部的欺负,他忍了,翟让分红多拿多占,他忍了,翟让故意折他的面子,他也忍了。但这一次,已经无法再忍。翟让,我已经受够了,我不再忍受你的狂妄,我要让天下人知道,瓦岗只有一个领袖。隋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一日,兴洛仓城,石子河。王世充又一次向驻扎在兴洛仓城的瓦岗军发动了攻击,这应该是例行攻击,主要作用是向上面表示自己确在干活。大概是王世充对瓦岗军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一开战,王世充就先找上了翟二当家的。毫不意外,王世充就打得翟让连连撤退。同样,在危难时刻,李密又及时出现,会同单雄信前来救援,再一次反败为胜。在李密没上瓦岗之前,也不知道翟让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翟让很生气,特别是单雄信,李密又在身边,顿时气壮山河,表示要立刻追击,就是王世充逃到洛阳城也要将他抓出来。刚要打马出发,李密叫住了他:“翟将军,不要追了,天色已黑。”翟让抬头,果然,日已暮。“翟将军,还是回去吧!”苦劝之下,翟让终于气消了一点,勉强同意先放王世充一马。大军收兵,走到一半,该是各回各营的时候,李密突然说了一句:“王世充此败,短期必不敢再来,明天,翟让将到我那里喝两杯。”第二天,翟让来赴宴。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浩浩荡荡地领了数百人,但从后面的事情来看,翟让倒不认为他是赴什么鸿门宴,所以多带些人以防万一。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是抱着你敢请客,我就组团来吃你的心理。进了蒲山公营,李密将翟让引了进来。接下来,就是排座位了。这是鸿门宴能否成功的关键。主桌前很快坐满了人,上席人员翟让、李密,裴仁基、郝孝德,这都是自有派系的人员,单雄信虽然是资深瓦岗将领,但没有嫡系部队,也只有站着的份。后面站了一堆人,李密的保镖,裴仁基的保镖,郝孝德的保镖,当然,还有翟让的保镖,把会餐奇挤得满当当。这些保镖五大三粗,平时也不太注意卫生,这么人挤在后面,确实影响就餐心情,于是,李密转过头,对自己的保镖说道:“今天跟达官喝酒,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在后面了,你们先下去,留两个服侍的就行。”李密的保镖退下了,裴仁基、郝孝德的保镖也退下了,唯独翟让还没发话。显然,翟前寨主的部下只听翟让的指挥。这麻烦了,翟让的还站着不动,李密的人不见了,这怎么看都像翟让要火并大当家的。关键时刻,有一个靠了上来,此人是左长史房彦藻,就是前面被翟让训斥不分他红的那位。大长史倒是管着这些酒宴杂事。房彦藻走到李密身边:“今天大家饮宴作乐,正是快活的时候,现在天气这么冷,还请给司徒的身边人赐以酒食!”司徒,翟司徒翟让也。李密笑了,他望向了翟让:“这个事情你还是要请示一下翟司徒!”翟让没有让保镖退下,也不是察觉到了为什么,他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翟司徒的部下只听他一个的号令。现在翟让的需求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就没必要让手下在这里站着喝西北风了。“这个提议很好!(甚佳。)”翟让的部下全部退了出去,这个举动说明翟让确实是马大哈型。让部下下去时也没有注意到,李密的后面却还站着一个大汉,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这大概就是李密所说留一两个人下来服待的吧,只不过,这么个大汉拿着刀要服侍什么?风从掀开的营门里吹进来,刚还拥挤的大厅突然显得有点冷意。酒菜还没有上来。将进酒,奈何酒未至。风吹过大厅,大厅里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搞不清楚这声音从那里来。为了打发这段空白时间,李密唤人拿出了一把良弓,请翟让鉴赏。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名弓馈草莽乎?翟让沉气,猛拉弓弦,好一个满月!翟让没有说出好弓之类的赞叹。因为一直站在后面的待卫突然举起了大刀朝他的头部挥了下来。牛鸣一般的怒吼响震整个大厅,翟让轰然倒在了血洎里。曾经雄霸运河,割据一方的枭雄就此结束了草莽的一生,他大概临死都不会理解这一切。那一声巨牛怒啸里充斥着恐惧与疑惑。我让出了第一把交椅,为什么还遇到这样的事情!是的,翟让,你还是合适讲道理啊,到了今天,你还是没有脱离一个法曹的境界,不想讲理时就不讲理,想讲理时就讲理。他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李密冷酷无情的脸。营门大开,伏兵袭来。没用多久,李密的伏兵进行了扫场,翟让的亲信受到清除,包括号称要当天子的翟让他哥翟宽。现在,他总算明白了,翟让为什么应该把老大的位子让给李密做,心不狠,手不辣,光凭资格是做不成老大的。场面一片混乱,蒲山公营的士兵经常受翟让部的欺压,这下总算可能出一口恶气。但显然,扩大化的清除是不对的。王伯当连忙大喝了一声,手下留人!被救下的是徐世勣,徐世勣同志比较聪明,一看情况不对,撒手就往门外跑,可李密早就布下了伏兵,刚出门,就被迎头的大刀斩伤了脖子。与时同时,李密在另一边救下了单雄信,单雄信倒没有受伤,在关键时刻,求生的欲望战胜了尊严,单雄信跪了下来,叩头求饶。够了,杀戳到此可以结束了。李密站到高处,大厅里响起了他的声音:“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我们有共同的理想,翟让暴虐是自取其亡,他之罪过,与诸君无关。混乱的局面平息了下来,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翟让的大本营很快就会知道这里的一切,怎么稳住那一群人成为这次击杀翟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密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他将受伤的徐世勣扶进来,亲自为他傅疮。又找来单雄信。“单将军,请跟我去一趟翟司徒的大营吧。”要安抚翟让的部属,只有两个人:徐世勣跟单雄信。李密骑上了马,领着单雄信,王伯当前往翟让的大营,他告诉部属,不用派兵,我们几个人去就可以了。关键不是去多少人,而是什么人去,当李密出现在翟让大营里,或许还有些骚动,但当单雄信出现时,一切都安静下来。李密告诉他们,翟让已经死了,但以后统领你们的依旧是徐世勣、单雄信。你们可以入下心来。当然,李密也没忘了在统领翟让部的将领里塞进去一个王伯当。从此以后,瓦岗军里再没有蒲山公营,没有翟让旧部,瓦岗军只有一支部队,一个领袖。仅仅吃了一顿饭,李密不仅击杀了翟让,还降伏了翟让的部属,效率不可谓不高。这样的成绩,项羽就绝办不到。李密终于真正成为瓦岗的领袖,再没有人对他的地位构在威胁。但这绝称不上胜利,失败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在这场鸿门宴中,李密违背了最基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叫道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天经地义的,是无论无何也绕不过去的.比如受人恩惠,必当相报,同称兄弟,不得相残。翟让不过是一个贪财好利爱虚荣的人,他没有真正想过要谋害李密,这样的人够不上动用家法,退一万步,就算要处置翟让,也不该李密动手。当年,李密被所有的义军谢绝入内,是翟让给了他机会,因为翟让,李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更何况翟让还让出了头把交椅。没有李密,翟让依然是翟让,可没有翟让,李密绝成不了今天的李密。至少,李密应该让翟让死在沙场上,给他留一个体面的退场,就像宋江对晁盖。违背基本道义的谋略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换不来最终的胜利。】所以,徐世勣是有可能对李密,然后用一个计坑杀李密的。最后,再讲一下,李渊是怎么杀死李密的。这其中当然也有技巧,得让李密自己寻死。具体的内容,就不重写了,把我我的专栏《隋唐不演义》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复制过来:【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包他工作,包他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二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善,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当年宋江领众兄弟招安,梁山上人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吃西北风喝东南风?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经过这么多年的交道,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当然,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极其善于拉扰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同志,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接下来,该让李密自己离开长安了。最近李密很烦恼,李渊虽然一如即往地称他老弟,可李密还是感到了不自在,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该轻视于我?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了。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报告一下工作情况,跟两会差不多。当然,开完会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潘桃园门口的孙候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皇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悲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怀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此时,李渊正注视着李密的一切。李密,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太具威胁吧。另外,你什么时候离开我的长安啊。李渊相信,大凡尝过金戈铁马的人是不会安于三尺案头,何况是菜板肉案。李密确是要走了,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不是菜单,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到长安没多久,李密就被指派了一件差事,去迎李世民。李世民刚刚在西边战线以得了一场艰苦卓越的大捷,战胜了薛仁果,这位薛仁果是秦州薛举的儿子,隋末有名的万人敌。李密同志因为当过大领导,又有些持才自傲,持功自负,李渊特地让他去接李世民,大概是想杀一杀李密的傲气。见到李世民着金甲,跨大马,得胜过来的英气,李密私下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这句就不翻译了,反正是为了抬高李世民的个人形象,连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谁?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据本人猜测,李密在仰视李世民的形象时,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且涌出一股酸楚。是的,这种仰视的感觉李密并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这般年轻,可他却在大兴宫的大殿内仰视着杨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逃亡过,奋斗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可最后,竟然回到了原点。兜兜转转,我依然是那个屈居人下的李密。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人生的轨道上转圈,区别是,有的人愿意沿着轨道重复人生,有的人愿意冒险脱离这个轨道,去寻找另一条道路,李密无疑是后一种人。羞愧让李密的热血开始沸腾,内心那头沉睡的猛兽再次觉醒。俯首的这人绝不是我,每天审阅菜谱的人这个人绝不能称之为李密。李密,当世之智雄,心有伟略,腹有奇计,气吞万里,纵驰天下。我,绝不承认现在的我!离开长安吧,长安于我,是喧哗却荒凉的闹市,做为一头猛兽,我应该重新回到那逐鹿的中原去。为了顺利离开长安,东山再起,李密找了一个理由,他打报告表示河南境内还有许多他的旧部属,而被王世充招过去的兵马也有弃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抚,一定能为陛下招来那些山东豪杰。打了报告后,李密开始忐忑的等待,要骗过李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长安的一个多月,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李渊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批示很快下来了,李渊十分高兴,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李密又提了一个要求,让贾闰甫跟他一起去。因为瓦岗人才太多,没有来得及介绍这位贾闰甫,此人是李密在瓦岗时的参谋,才能出众,也是李密的亲信,此人后来还写了一本《浦山公传》,算是李密的传记作者。李密没有提让王伯当一起走,大概是怕拉得人太多,李渊起疑心。对于这个要求,李渊满口答应,还特别交待,他将亲自设宴为二位送行。关于吃饭,从来都不只是吃饭。这是老辣的苍狼跟狡黠的灵狐之间的直接对话。李渊在等两位,他将用这一顿饭再刺激一下对方。很快,两位都来了,照例,李渊说了两位大家辛苦了的客气话,突然,李渊停住了笑容,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有人不想兄弟前去河南,他们告诉我,你一去便是投鱼于泉,放虎于山!”图穷匕见,气氛猛然紧张起来。李密反应相当快,马上离席,跪地,表示自己决无两心。同时跪下的当然还有贾闰甫。李渊心满意足,他挥挥手,示意两位站起来。“他们的话朕是不信的,朕对兄弟推心置腹,岂是他们可以离间的。”不信?不信还拿出来说干什么,吓出心脏病算谁的。李密抬头,轻轻说了一句:“臣入朝的时间很短,实在不愿意离开,现在朝中公卿,又不信任我,还请陛下派一位心腹跟臣同去。”所谓心腹,李密不好点名,大概是想裴寂跟他走一趟吧。听到这个请求,李渊愣了一下,但马上恢复了平静。李密啊李密,你不愧为智人,到了这时还反将我一军,让我的心腹跟你去,怕不是监督你,而是给你当人质吧,到时,我要下手就有点投鼠忌器。李渊盯着李密,对方脸色不变,神形疑重,一付赤诚的样子。李渊露出了一丝笑容,表示自己对李密是无比信任,根本不需要再派什么人。李密你大胆去干。最后,李渊说出了一个让李密略显吃惊的话:“让王伯当给你当副手!”饭就这样吃完了,这一顿饭吃进去多少营养不重要,重要的是赴宴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东西。李密终于离开了长安,出城之后,他大口而粗野的呼吸着这自由并狂野的空气。谁也无法拒挡我的未来。我的霸业死而得活,岂非天意!李密打马离去,身后,是高深莫测的李渊。在李密狂奔的身形上,已经有一根隐形的线,线的另一头正握在李渊身上。行到华县,李渊轻轻扯了一下线头。从长安追上来使者,给李密下了一个命令:“留下一半人在关内,你可率一半人出关!”想了一会,李密决定执行这个命令,自己就要回到河南,十万兵马指日可行,留一半又有何忧。李密又中计了,要知道高明的人从来都奢望一棍将人打死,他们只是慢慢出招,每次都提出让你难受但又无法拒绝的要求,渐渐地消除你的实力。领着剩下的一半人行至陕州,这里处于长安洛阳的半途。李渊再一次扯了线头,这一下动作有点大。长安的使者赶上来,下了另一个命令。这是一道催命符,李渊终于甩出了杀手锏。“李密留下所部慢慢前行,李密单骑入朝,另有节度!”开什么玩笑,李渊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单骑入朝,你是想节度我,还是超度我?李密转身,面对贾闰甫:“你还记得那次吃饭吗?天子说过有人不愿意我们此行,我要是回去,决无生还的道理。”到了这里,也不必再装了,大家摊牌吧。李密召集众人,说出了他的计划。计划如下,进攻附近的桃林县,搞到粮食后,迅速渡过黄河,投奔在黎阳的徐世勣。说完,他望向了贾闰甫:“你认为怎么样?”让李密没料到的是,贾闰甫马上表示了反对,从现实情况以天下大势,最终还扯出了当年李密杀翟让的事,表示现在去河南,没有人会听从李密的安抚。“明公还是回朝吧。”贾闰甫一盆冷水浇下来,却让李密火冒三丈,李密当场拔刀,表示不跟我走,就斩了你。最终,经过王伯当求情,贾闰甫才逃走。事情还没开始,就有人当了逃兵,但仔细推敲一下,贾闰甫加入到这个复辟团以及他的逃跑可能是李密早就布下的棋子。走了贾闰甫,还有王伯当。李密领着剩下的人奔向了桃林县,李密的聪明才智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给桃林县令写了信,表示接到旨令要单骑回京,走之前,先把家眷寄存在这里。考虑到对方是妇孺,桃林县令打开了城门,数十名妇女鱼贯而去,进来后,就撩起了裙子,因为非礼匆视,大兵们将目光转到了另处,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些家眷们举起了大刀。这些妇孺是如假包换的铁血硬汉子。李密很快控制住了桃林县,抢到了一批物资,抓了一批壮丁。马马虎虎拉起了一队伍。接下来,就该原计划向北渡黄河奔黎阳。出桃林县后,李密下令:“向东进军!”在逃亡路线的选择上,李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早在长安,他订下的计划就不是投奔黎阳的徐世勣,而是在襄阳的一位老部下。而此前,他宣称去黎阳,不过是布一个疑阵。现在,贾闰甫已经逃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吧,他也已经将我的计划告诉了对方,唐军正发兵前往黄河一线拦截我们吧。对不起,我们要去襄阳了。李密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理。逃亡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多年前,我就经历过样的逃亡,从那之后,我占据了瓦岗,成就了大业,现在只不过是另一段辉煌的开始。李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许,可惜,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同样的机会。前面,就是熊耳山。那是他的终点。经过数天艰苦的跋涉,李密率领部下穿过了熊耳山,正从山南出山。此时,是公元六一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密这一年三十七岁。刚出山南,伏兵四出,高处有强弩利箭,溪谷有刀斧头。李密的队伍顺利被冲开。伏击他的是唐朝的熊州行军司马盛彦师,李密虽然布下疑阵,可依然没有骗过他,分析了李密的动向,他准确判断出李密将越熊耳山,并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这说明,再聪明的人都有智穷的一刻。李密战死,与他同亡的是王伯当。在桃林时,他跟贾闰甫一样不赞成李密的计划,但他依然选择了跟李密踏上这条死亡这路。因为义士之心,不以存亡而易,因为跟随李密之初,王伯当便许下了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的诺言,王伯当用生命实践了他的承诺。在李渊一步步的安排下,李密终于走向了死亡,可事情还没有结束。李渊紧接着下了一个命令: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的徐世勣,并告诉他李密谋反之事。徐世勣在李密之后,也已经投诚唐朝,据记载,从中牵线的是魏征。降唐后,李渊格外开恩,赐李姓,于是,徐世勣成了李世勣,又过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字不能随便用了,李世勣又变成了李勣。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徐世勣吧。杀死李密很容易,但要让原瓦岗的人心不散才是难事,李渊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李密之外,徐世勣是瓦岗的核心。接到李渊的通报,徐世勣无法可说,这能怪谁呢,李密谋反在先,李渊不过是正当防卫。最后,他提了一个要求,收葬李密。徐世勣以君臣之礼收葬李密,将他埋葬在黎阳山南,这是李密统率豪杰,称霸中原的地方。如果李密自己选,这也是一个适合的地方吧。下葬那天,许多人痛哭流涕,这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李密将他们从山贼带到了更大更高的舞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出身高贵,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的李密,不会忘记那个轻财重义,慷慨激昂的领袖。倘若草木有情,泥土非物,他们也不会忘记李密吧。最后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在得知李密去世后,瓦岗一位叫杜才干的将领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给新上任的滑州刺史写了一封信,要求率自己的部下归降。这封信得到了回应,滑州刺史亲自前来会合,见面后,杜才干抽刀,斩下了滑州刺史的头颅,然后送到了李密的墓上。滑州刺史是洛阳封的官,此人是出卖李密出卖瓦岗位的邴元真。死后有人复仇,江湖快意,李密泉下有知,当稍心慰吧。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史书对李密的评价为李密盖下棺定下论吧:风云际会,聚八方豪杰,率百万之师,亡暴隋之政,解兆民之困,声动四方,威行万里,何其伟哉。简单一个字:牛!以上是关于李密的奋斗史。个中人生起伏,不屈,愤怒,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俱往矣。】好了,回答完毕,打完收工!欢迎大家订阅《隋唐不演义》,打开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进入其专栏就可以看到了。
4,DNF室息的悲呜之戒任务流程
前面的我忘了,叫什么也忘了:需要15个怨恨的任务-杀死勇士级骷髅的任务-与阿甘佐虐悲鸣王的任务-戒指任务戒指任务是每天最多做三个模糊记忆,100个模糊记忆换一个首饰(都真BT哈)一个任务给两个记忆,要几乎每天刷5次悲鸣王,另外一个任务给一个记忆,要10个虫子的眼睛,这两个任务都是每天一次呢~~先把悲鸣主线任务做完然后林纳斯那里会出每日任务。有一个是刷悲鸣得25个“无法忘却的噩梦”,换2个“朦胧记忆中的故事”。还有一个是10个戮蛊的眼睛(刷悲鸣爆)换1个故事。也就是说每天最多3个故事。 最后100个故事+200个眼睛就得到虫戒了··得这东西有点累人哟很容易的 做完了BM的主线任务就会出现一个叫老朋友的支线任务 完成了之后有3个首饰给你选室息的悲呜之戒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哪个任务做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和做泰拉那样 一般一个星期天天打BM 暴任务材料 然后每天上线交哪个每日任务就可以了 交到支线任务老朋友完成就可以获得室息的悲呜之戒了每天上交25个 噩梦与10个虫眼 得到100个故事就是随意换取三个之中的一个叻
文章TAG:
鸿蒙大陆之血战八方攻略 武林浩荡177攻略怎么过鬼劫 鸿蒙 大陆 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