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如何评价三国魏国的曹休呀
作者:本站作者
1,如何评价三国魏国的曹休呀
陈寿:“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17] 曹操:“此吾家千里驹也。”朱桓:“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18] 满宠:“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19] 曹植:“於穆公侯,魏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阐弘泛爱,仁以接物。艺以为华,体兹亮实。年没弱冠,志在雄英。高揖名师,发言有章。东夏翕然,称曰龙光。贫而无怨,恐以为难。嗟我公侯,屡空是安。不耽世禄,亲悦为欢。好彼蓬枢,甘此瓢箪。味道忘忧,逾宪超颜。矫矫公侯,不挠其厄。呵叱三军,躬奋雄戟。足蹴白刃,手接飞镝。终弭淮南,保我疆场。”
2,曹休有没有儿子
曹休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肇,字长思,袭爵长平侯,曹魏散骑常侍、屯骑校尉,死于正始年间,追赠卫将军。少子曹纂,魏文帝分曹休食邑三百户封曹纂为列侯,曹魏殄吴将军,追赠前将军。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视如已出。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3,请问三国时期曹操跟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是什么关系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记载曹氏和夏侯氏之曹操宗亲、姻亲,这些人均为曹操所重用。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祖父曹褒,父曹炽;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祖父曹鼎曾为吴郡太守。曹操赞其为“吾家千里驹”。夏侯惇,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从弟,曹操连襟,娶丁夫人之妹。[55]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曹昂:子脩,曹操长子,沛国谯县人。庶妻刘氏所生,但由于生 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长子;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曹仁:曹仁字子孝,曹操的从弟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从弟 曹纯:曹仁的弟弟。 曹彰:字子文。曹操与武宣皇后卞氏次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曹真:本姓秦,字子丹,曹操养子。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待若亲子。
4,曹休是曹操的后代吗
不是,他只是曹氏族里的,5月17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洛阳发布,曹操族子曹休墓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宋庄乡卅里铺村被发现。不是,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待若亲子。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征伐,曾统领虎豹骑做警卫工作。刘备派将军吴兰屯下辩,曹休随曹洪进兵征讨,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在他的建议下,大败蜀军。魏文帝时期,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后又任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惇驻守魏国东侧,与吴国多次交战,曾于洞浦大破吴将吕范,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一直负责扬州军务。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结果曹休被吴将陆逊杀得大败,不久背生恶疽而死。
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对安徽亳州南郊的曹操宗族墓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发现了曹鼎墓,并发现刻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等文字的墓砖,参照《三国志-曹休传》的记载可知,曹鼎正是曹休做吴郡太守的祖父。另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曹鼎是曹洪的伯父,由此可推知曹休的父亲是曹操的从祖兄弟、是曹洪的从父兄弟。
根据这一考古发现,也更正了三国志中记载的错误,从曹操角度讲,曹休并不是其族子,而是曹操的从子;但从曹休角度讲,曹操则是其族父,也大概因为此,陈寿才误推论出曹休为曹操族子的。
5,军师联盟曹休历史原型结局怎么死的 曹休和曹操什么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曹休(?-228),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从子(《三国志》记载为曹操族子,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指出此记载可能有误)。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赞为“千里驹”,如同亲生儿子般看待,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应该是从子,具体见下文“考古发现”),曹洪的亲侄。曹休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 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然后携带着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曹休在太守官邸里,见到壁上挂着昔日太守即其祖父曹鼎的画像,遂下榻拜于地上涕泣不已,当时同坐的人都对曹休感到赞许和惋惜。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对安徽亳州南郊的曹操宗族墓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发现了曹鼎墓,并发现刻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等文字的墓砖,参照《三国志-曹休传》的记载可知,曹鼎正是曹休做吴郡太守的祖父。另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曹鼎是曹洪的伯父,由此可推知曹休的父亲是曹操的从祖兄弟、是曹洪的从父兄弟。 根据这一考古发现,也更正了三国志中记载的错误,从曹操角度讲,曹休并不是其族子,而是曹操的从子;但从曹休角度讲,曹操则是其族父,也大概因为此,陈寿才误推论出曹休为曹操族子的。据《尔雅.释亲》:“父之从祖兄弟为族父,族父之子相谓为族兄弟。”从兄弟是有共同祖父的兄弟,从祖兄弟即为有共同曾祖父的兄弟;从祖兄弟、从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曹休的父亲是曹操的从祖兄弟,则曹休即是曹操的从子(也是从父曹洪的从子);根据“父之从祖兄弟为族父”,则对于曹休来说,曹操应为族父。曹操之子曹丕与曹休则为族兄弟,曹休之子方才是曹丕的族子。另据《朱子语类》卷八五:“据礼,兄弟之子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6,曹休与曹操一系子孙有何关系
被曹操“见待如子”:“此吾家千里驹也” 李凭说,《三国志》给予曹休的位置和评价都是很好的。《三国志·魏书》总共30卷,曹休传在第九卷,位于同辈的曹真之前。据书中记载,汉末大乱时,曹姓宗族四散离乡。曹休当时只有十余岁,安葬了刚刚去世的父亲之后,便和老母一起投奔了吴地。曹操兴兵之时,曹休绕道荆州北归,拜见曹操。曹操说:“此吾家千里驹也。”让他和曹丕住在一起,视同亲生儿子。曹操对曹休十分信任,让他统领虎豹骑,负责宫中警卫。曹休英勇善战,经历了魏武王、魏文帝、魏明帝三代,是常胜将军,官职也不断升迁。曹操时期对抗刘备,曹休官职先任骑都尉,曾经大败吴兰。曹操攻占汉中郡后,升为中领军。魏文帝曹丕时期,先封东阳亭侯,后任镇南将军。因历阳一战大败孙权军,升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为安阳乡侯。魏文帝征东吴时,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大败孙权军大将吕范,拜为扬州牧。魏明帝时期,曹休进封为长平侯。因大败吴国将领审德并斩下审德首级,升为大司马。公元228年统兵征讨吴国时,中计战败,回到洛阳后背生恶疮,不治而死。 曹家分两支:曹休应属于老曹家一脉 为什么说曹休和曹操没有血缘关系呢?李凭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不能生育,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但“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正史里对他的出身没有记载,后人猜测有曹嵩本姓夏侯一说。《三国志》里记载,曹休的父亲在曹休少年时就已经去世了。在裴松之注中提到:曹休的祖父曾经做过吴郡太守。曹休在太守的居所见到墙上有祖父的画像,边拜边哭,是有记载的。 他解释说,曹家是个大家族,曹腾把曹嵩认作了养子,曹家就从血缘关系上化为两支,一支是曹腾以上的,一支是曹嵩以下的,姑且叫做老曹家和新曹家。根据《三国志》记载,曹休是有父亲的,在他十余岁就死掉了,曹休的父亲和曹操同辈,曹休的爷爷吴郡太守和曹嵩同辈,曹休的曾祖父和曹腾同辈,宗族关系可以再往上推,确定曹休是老曹家的一脉。 亲戚有远疏:“从子”念zòng不念cóng 据李凭介绍,在宗族关系上,从子比族子近。从子的“从”音同“纵”,不念cóng子,应该念zòng子。李凭说,现在研究三国,最权威的文献就是《三国志》,陈寿在作书时,曹仁、曹洪写的都是“太祖从弟也”,而同卷的曹休、曹真则是“太祖族子也”,是有区别的。在《三国志·曹洪传》里,曹洪为“太祖从弟”,虽然用到“从”,但曹洪和曹操推算起来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过亲缘关系可能不超过四代。曹洪和曹操是一辈,但不是曹操的亲弟弟,就不可能是曹嵩的儿子。因为曹腾不能生育,曹洪的祖父也不可能是曹腾。有这样的可能,曹洪的祖父和曹腾或许是兄弟,曹洪的曾祖父和曹腾的父亲或许是同一个人。 为什么和曹操同样没有血缘关系的曹洪称为“从弟”,曹休却称“族子”?李凭说,只能说明曹休和曹操的宗族关系比曹洪和曹操的宗族关系更远。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待若亲子。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征伐,曾统领虎豹骑做警卫工作。刘备派将军吴兰屯下辩,曹休随曹洪进兵征讨,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在他的建议下,大败蜀军。魏文帝时期,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后又任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敦驻守魏国东侧,与吴国多次交战,曾于洞浦大破吴将吕范,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一直负责扬州军务。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结果曹休被吴将陆逊杀得大败,不久背生恶痈而死。
文章TAG:
曹休 如何评价三国魏国的曹休呀 如何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