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沙克战争营地,wow暮光高地的哥沙克战争营地在哪啊 点开成就发现只要到那里就可以
作者:本站作者
1,wow暮光高地的哥沙克战争营地在哪啊 点开成就发现只要到那里就可以
你就在那里飞几圈,地图是暗的方去找,还不信这种探索成就还会卡住做不成。
2,WOW 暮光高地 哥沙克战争营地坐标是多少
在地图右边。溅血谷地和龙喉港中间,焰须巡逻营正上方。洪堡焚烧峡谷一直灰。
3,WOW 暮光高地 哥沙克战争营地坐标是多少
在地图右边。溅血谷地和龙喉港中间,焰须巡逻营正上方。洪堡焚烧峡谷一直灰。
4,在俄罗斯与波兰之间乌克兰与谁的仇恨最大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克兰的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年轻的老兵,159万人流离失所,进入战争后第四年的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似乎是亲欧还是亲美的抉择。【写在前面 】“乌克兰”(Ukraine)的词源意为“边境”——这个除俄罗斯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是一片长久以来充满矛盾的边境。自2013年底以来,从基辅独立广场的亲欧盟示威,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与外逃,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顿巴斯的战事,乌克兰人正在经历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身份等等层面,无孔不入的“重新定义”。比革命更难的,是革命之后;比战争更让人困惑的,是战争之后。在乌克兰政府的邀请下,世界说专员从乌克兰一线发回报道:进入战争第四年,乌克兰都经历了什么?年轻的老兵乌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抗议、运动,到战争、改革,这四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9月初,我在基辅一家叫做“老兵披萨”的餐厅里见到一脸络腮胡的列奥尼德(Leonid Ostaltsev),他说《斯巴克300勇士》电影里,斯巴达的国王就叫列奥尼德。列奥尼德曾经是披萨店的一位厨师,他在2015年6月前往乌东前线,成了一位机枪手。他当时28岁。△ 列奥尼德在“老兵披萨”门口 宁卉摄“入伍前,我无法入睡、进食。”列奥尼德的父亲曾是一位上校,为乌克兰特勤局工作过,也参与过苏联-阿富汗战争,“我父亲知道关于战争的一切。他不想让我去。”开战时,乌克兰几乎没有正规军。这个以军事工业著称的前苏联国家,在2014年3月战事爆发时,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被派往前线。而后大部分派往前线的,都是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志愿军。在顿巴斯长大的波兰记者梅奇克(Igor T. Miecik)记录了负责训练士兵的一位上士的自白:“把平民压到烂泥巴里,毁灭他的身心,使他整个人四分五裂,然后再把这些碎块重新黏好,黏成一个士兵。”而志愿者们,“自视很高,但什么都不会。”列奥尼德说,“我看新闻时会想,为什么这些人在前线,我却在这里。F**k,所有的战争,战士们去参军,都只是为了帮助兄弟而已。”△ “老兵披萨”店内用弹壳拼成的乌克兰地图 宁卉摄这场战争,导火索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2013年11月的冬天,独立广场上持续了93天的示威与镇压,导致125人死亡,1890人受伤,65人失踪。起因是亲俄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影响下,拒绝签署乌克兰-欧盟联合协议。2014年2月23日,被废黜的亚努科维奇出逃至莫斯科。普京迅速做出反应,2014年3月,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并入俄罗斯联邦;紧接着,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s)地区,俄罗斯控制的亲俄势力和乌克兰政府军陷入交战,经历两次失败的停火协议,乌东的局面依然深陷泥潭。今天,独立广场仿佛恢复原状,石子路被重新铺平。只是东北角那栋被烧毁的、曾是抗议者总部的建筑,被一块巨大的宣传画盖住,上面是一段挣脱了的枷锁,写着“自由是我们的信仰”(Freedom is our religion)。广场的各个角落,残存的蜡烛、花束、遗照,纪念在四年前冬天的示威中丧生的人们。△ 2014年独立广场运动期间,位于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总部(原工会大楼)起火乌克兰志愿军营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其中的艾达尔营在其脸书页面上列有三个最高原则:“1. 我们是志愿军;2. 我们才不鸟你们的钱、军衔和升迁;3. 我们不是为你们而效力,而是为乌克兰。”一个“战时”,让“为了乌克兰”成为一个清晰的落脚点,整装、参军、上前线;然而,从战场退回,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了乌克兰”又是什么,变得更难回答。据联合国的数据,截止2017年8月15日,乌东交战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数为2803人。△ 东乌民间武装的坦克驶过顿涅茨克街头。乌政府军与东乌武装至今仍时有冲突列奥尼德在2016年6月退伍回到基辅,他说,老兵们开始相互成为朋友,“战争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兴趣再与平民沟通了。”他身边六成以上的老兵,退伍后就与原来的妻子离了婚(据乌克兰媒体,这个数字其实高达八成)。“当军人们回来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与之前的妻子继续生活下去。因为他变了,而她却跟以前一样。这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生活。”列奥尼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老兵披萨店,俨然是这一块老兵组织的领袖人物。他招聘老兵做披萨,帮助他们开店,替他们找心理医生;还照顾阵亡战友们的遗孀。在战前,这些年轻人是大学生、服务员、厨师,在战后,他们成了“老兵”。伴随着这个词的,还有高自杀率和药物滥用。据乌克兰媒体统计,到2017年8月,已有超过30万乌克兰士兵被派上过前线,他们之中只有4%接受过心理治疗。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Arsen Avakov)最近透露的消息,至今已有500位老兵自杀。列奥尼德给身边的老兵也列了三项指导原则:“1. 别人不欠你什么;2. 遵守法律;3. 如果你赚到了钱,帮助其他人。”159万人流离失所列奥尼德自己的亲哥,则在2014年就离开乌克兰去了美国,“他恨乌克兰,爱俄罗斯,但他却不去俄国。”列奥尼德一家人其实都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1989年,从阿富汗前线回来的父亲,在基辅分到一套房子,便举家搬到了乌克兰。他们在伏尔加格勒还有亲戚。“以前我们经常打电话,相互走动。”列奥尼德把手中的烟头熄灭,说,“但他们现在只支持普京,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到的新闻,乌克兰都是坏人。”俄罗斯彻底失去了乌克兰。基辅街头,人们开始使用乌克兰语,亲欧与亲美,成了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 象征俄语的大汉对象征乌克兰语的女性说:“小姑娘滚开!你挤到我了。”41岁的莱希雅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曾是电视导演,还是独立广场运动时积极的活动家,现在她被称作是“超级志愿者”。莱希雅(Lesya Litvinova)告诉我,顿巴斯地区30%以上的家庭,都因为或亲俄或亲乌的不合而家庭分裂。“其实,那边没有哪个家庭没有过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东部战争开始后,莱希雅在基辅建立了一个志愿中心,给因战争逃离东部的人提供食物、药品和衣物。当时给独立广场运动提供药物的志愿者,现在会把药物送到志愿中心来。△ “超级志愿者”莱希雅 宁卉摄“独立广场(运动)后,新的政府面临无数的问题,要建立合法性,要建立军队去作战。”采访莱希雅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我们绕着她在基辅郊区的住宅楼,一圈圈地走着,回忆她遇到的第一批“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那是一批急需衣物和食物的幼儿园孩子。根据乌克兰社会政策部今年9月25日的统计,乌克兰境内注册的流离失所者已达159万人。在此前的战乱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170万人。“可新政府有那么多优先要做的事情,照顾流离失所者,并不是优先项。”莱希雅眼神很锐利,在陈诉糟糕的现实时,语气也是坚定的。尽管因战乱而逃离家园,这些人却不能被称作是“战争难民”。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一直将东部的战事称作“反恐行动”(Anti-Terrorist Operation)而非战争。另一方面,在如此众多的流离失所者中,却未有很多人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从东部逃离的人,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难民”,他们大部分都无法在短期内再回去自己的家园——那些回去了的,则将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园。到现在,莱希雅的志愿中心已经记录了6万个曾经来寻求帮助的人。“如今有的人在慢慢往回走,”莱希雅说,“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无法在基辅生活下去,东部可能还有亲人,很多人慢慢觉得与亲人一起更重要,即便战乱还在。”△ 顿巴斯战区的断壁残垣 来源:Л?онк?нг CC by 4.0列奥尼德在战场上曾受伤被派回基辅疗养。他利用那几天与女朋友完婚,回战场前,妻子已经怀上了孩子。“如果我出事,她们能拿我的抚恤金。”无论是兄长离开家庭,还是在战争的阴影下组成家庭,列奥尼德的叙述,带着一份理智,更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希望现在在我们国家里发生的事,只是一场噩梦。”梅奇克记录了许多乌克兰孩子的愿望,这段话来自11岁的大卫,“早上,我们所有人会醒来,吃煎饼,然后在上学的路上,没有人会记得这场梦。那样真的会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眼里的噩梦,更像是这个国家所有人一起遭遇的巨型车祸。不是别人家的新闻头条,无人能从中幸免,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一个继续的人,都按捺不住疲惫:“哪里会是出路?”挣扎前行因为莱希雅这些年积累的公众影响力,她被任命为观察员,监督医疗改革。这番经历让她看到了改革派的势单力薄。“独立广场的运动只是除去了最高领导,整个体制并没有改变。当改革派进入这个体制的时候,”莱希雅停下脚步,说,“他们也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每个新人进来,从下至上每一个层级都像泉水一样冒着铜臭。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安插新人,体制要么灭了你,要么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乌克兰议会内爆发议员斗殴 来源:视觉中国一个政府部门或许有十多位激进改革派进入,但他们要面对的“体制内”人员可能数以千计。“他们会公开反对改革,不愿意只赚取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只有2000-4000格里夫纳(合人民币500元到1000元)。莱希雅说,“即便是明确下达的任务,都会回复说,指令没有被打印出来所以不算数。”“即便可以去聘请新人,”莱希雅问,“公务员工资也太低了吸引不到人才。”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但伴随着战事的“后运动”阶段才最为艰难。新的政府在独立广场运动一年后,到2014年的冬天才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又大多在总统与总理的割据中被消耗掉,2016年月,再次建立新政府。△ 2015年,乌克兰农民抗议政府农业政策调整 来源:视觉中国“国企私有化、农业土地市场化、医疗改革、教育、反腐法庭、退休制度、国防。”9月1日的《基辅时报》提醒乌克兰议会这些改革要务。2016年,乌克兰的经济停止下滑,银行系统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让乌克兰终止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然而,些远远弥补不了乌克兰整体基础设施的落后,2016年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约2186美金——波兰比乌克兰高出近5.7倍。亲欧与亲美,是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国际货币组织(IMF)和欧盟是最主要的外部支援。IMF对乌克兰经济改革的支持已达175亿美金;欧盟提供的除贷款以外,最重要的是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公民也在今年夏天实现免签进入欧盟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外高挂欧盟旗帜 来源:Dmytro Sergiyenko CC by 1.0乌克兰要完成结构性改革,道阻且长。乌克兰副议长格拉申科(Irina Gerashchenko)对世界说记者说:“不只是基辅需要布鲁塞尔的支持,布鲁塞尔也需要基辅的支持。”她说:“欧盟的官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和吃面包,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在不断对抗俄罗斯军队。”来自波兰的经济学家达布罗夫斯基(Marek Dabrowski)则在最近的一份政策报告上总结说:“2014到2015年,因政权更迭和应对外部侵略的动员所创造的政治机会,并没有成为改革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跳板。”△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 来源:美国国防部乌克兰明后年将再次迎来选举,已经有很多政党来请莱希雅参选议员。这些年,莱希雅一直在志愿服务,并没有收入,在家人的资助下勉强存活。但她的眼里,并看不到未来,也因为在医疗改革中的亲眼目睹,而不愿踏足政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决定就是投入一切去战斗。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艰难的谈判的路径。而以目前乌东的情况,至少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世 界 说 宁 卉发自 乌克兰 基辅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克兰的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年轻的老兵,159万人流离失所,进入战争后第四年的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似乎是亲欧还是亲美的抉择。【写在前面 】“乌克兰”(Ukraine)的词源意为“边境”——这个除俄罗斯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是一片长久以来充满矛盾的边境。自2013年底以来,从基辅独立广场的亲欧盟示威,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与外逃,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顿巴斯的战事,乌克兰人正在经历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身份等等层面,无孔不入的“重新定义”。比革命更难的,是革命之后;比战争更让人困惑的,是战争之后。在乌克兰政府的邀请下,世界说专员从乌克兰一线发回报道:进入战争第四年,乌克兰都经历了什么?年轻的老兵乌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抗议、运动,到战争、改革,这四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9月初,我在基辅一家叫做“老兵披萨”的餐厅里见到一脸络腮胡的列奥尼德(Leonid Ostaltsev),他说《斯巴克300勇士》电影里,斯巴达的国王就叫列奥尼德。列奥尼德曾经是披萨店的一位厨师,他在2015年6月前往乌东前线,成了一位机枪手。他当时28岁。△ 列奥尼德在“老兵披萨”门口 宁卉摄“入伍前,我无法入睡、进食。”列奥尼德的父亲曾是一位上校,为乌克兰特勤局工作过,也参与过苏联-阿富汗战争,“我父亲知道关于战争的一切。他不想让我去。”开战时,乌克兰几乎没有正规军。这个以军事工业著称的前苏联国家,在2014年3月战事爆发时,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被派往前线。而后大部分派往前线的,都是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志愿军。在顿巴斯长大的波兰记者梅奇克(Igor T. Miecik)记录了负责训练士兵的一位上士的自白:“把平民压到烂泥巴里,毁灭他的身心,使他整个人四分五裂,然后再把这些碎块重新黏好,黏成一个士兵。”而志愿者们,“自视很高,但什么都不会。”列奥尼德说,“我看新闻时会想,为什么这些人在前线,我却在这里。F**k,所有的战争,战士们去参军,都只是为了帮助兄弟而已。”△ “老兵披萨”店内用弹壳拼成的乌克兰地图 宁卉摄这场战争,导火索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2013年11月的冬天,独立广场上持续了93天的示威与镇压,导致125人死亡,1890人受伤,65人失踪。起因是亲俄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影响下,拒绝签署乌克兰-欧盟联合协议。2014年2月23日,被废黜的亚努科维奇出逃至莫斯科。普京迅速做出反应,2014年3月,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并入俄罗斯联邦;紧接着,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s)地区,俄罗斯控制的亲俄势力和乌克兰政府军陷入交战,经历两次失败的停火协议,乌东的局面依然深陷泥潭。今天,独立广场仿佛恢复原状,石子路被重新铺平。只是东北角那栋被烧毁的、曾是抗议者总部的建筑,被一块巨大的宣传画盖住,上面是一段挣脱了的枷锁,写着“自由是我们的信仰”(Freedom is our religion)。广场的各个角落,残存的蜡烛、花束、遗照,纪念在四年前冬天的示威中丧生的人们。△ 2014年独立广场运动期间,位于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总部(原工会大楼)起火乌克兰志愿军营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其中的艾达尔营在其脸书页面上列有三个最高原则:“1. 我们是志愿军;2. 我们才不鸟你们的钱、军衔和升迁;3. 我们不是为你们而效力,而是为乌克兰。”一个“战时”,让“为了乌克兰”成为一个清晰的落脚点,整装、参军、上前线;然而,从战场退回,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了乌克兰”又是什么,变得更难回答。据联合国的数据,截止2017年8月15日,乌东交战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数为2803人。△ 东乌民间武装的坦克驶过顿涅茨克街头。乌政府军与东乌武装至今仍时有冲突列奥尼德在2016年6月退伍回到基辅,他说,老兵们开始相互成为朋友,“战争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兴趣再与平民沟通了。”他身边六成以上的老兵,退伍后就与原来的妻子离了婚(据乌克兰媒体,这个数字其实高达八成)。“当军人们回来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与之前的妻子继续生活下去。因为他变了,而她却跟以前一样。这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生活。”列奥尼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老兵披萨店,俨然是这一块老兵组织的领袖人物。他招聘老兵做披萨,帮助他们开店,替他们找心理医生;还照顾阵亡战友们的遗孀。在战前,这些年轻人是大学生、服务员、厨师,在战后,他们成了“老兵”。伴随着这个词的,还有高自杀率和药物滥用。据乌克兰媒体统计,到2017年8月,已有超过30万乌克兰士兵被派上过前线,他们之中只有4%接受过心理治疗。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Arsen Avakov)最近透露的消息,至今已有500位老兵自杀。列奥尼德给身边的老兵也列了三项指导原则:“1. 别人不欠你什么;2. 遵守法律;3. 如果你赚到了钱,帮助其他人。”159万人流离失所列奥尼德自己的亲哥,则在2014年就离开乌克兰去了美国,“他恨乌克兰,爱俄罗斯,但他却不去俄国。”列奥尼德一家人其实都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1989年,从阿富汗前线回来的父亲,在基辅分到一套房子,便举家搬到了乌克兰。他们在伏尔加格勒还有亲戚。“以前我们经常打电话,相互走动。”列奥尼德把手中的烟头熄灭,说,“但他们现在只支持普京,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到的新闻,乌克兰都是坏人。”俄罗斯彻底失去了乌克兰。基辅街头,人们开始使用乌克兰语,亲欧与亲美,成了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 象征俄语的大汉对象征乌克兰语的女性说:“小姑娘滚开!你挤到我了。”41岁的莱希雅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曾是电视导演,还是独立广场运动时积极的活动家,现在她被称作是“超级志愿者”。莱希雅(Lesya Litvinova)告诉我,顿巴斯地区30%以上的家庭,都因为或亲俄或亲乌的不合而家庭分裂。“其实,那边没有哪个家庭没有过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东部战争开始后,莱希雅在基辅建立了一个志愿中心,给因战争逃离东部的人提供食物、药品和衣物。当时给独立广场运动提供药物的志愿者,现在会把药物送到志愿中心来。△ “超级志愿者”莱希雅 宁卉摄“独立广场(运动)后,新的政府面临无数的问题,要建立合法性,要建立军队去作战。”采访莱希雅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我们绕着她在基辅郊区的住宅楼,一圈圈地走着,回忆她遇到的第一批“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那是一批急需衣物和食物的幼儿园孩子。根据乌克兰社会政策部今年9月25日的统计,乌克兰境内注册的流离失所者已达159万人。在此前的战乱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170万人。“可新政府有那么多优先要做的事情,照顾流离失所者,并不是优先项。”莱希雅眼神很锐利,在陈诉糟糕的现实时,语气也是坚定的。尽管因战乱而逃离家园,这些人却不能被称作是“战争难民”。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一直将东部的战事称作“反恐行动”(Anti-Terrorist Operation)而非战争。另一方面,在如此众多的流离失所者中,却未有很多人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从东部逃离的人,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难民”,他们大部分都无法在短期内再回去自己的家园——那些回去了的,则将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园。到现在,莱希雅的志愿中心已经记录了6万个曾经来寻求帮助的人。“如今有的人在慢慢往回走,”莱希雅说,“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无法在基辅生活下去,东部可能还有亲人,很多人慢慢觉得与亲人一起更重要,即便战乱还在。”△ 顿巴斯战区的断壁残垣 来源:Л?онк?нг CC by 4.0列奥尼德在战场上曾受伤被派回基辅疗养。他利用那几天与女朋友完婚,回战场前,妻子已经怀上了孩子。“如果我出事,她们能拿我的抚恤金。”无论是兄长离开家庭,还是在战争的阴影下组成家庭,列奥尼德的叙述,带着一份理智,更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希望现在在我们国家里发生的事,只是一场噩梦。”梅奇克记录了许多乌克兰孩子的愿望,这段话来自11岁的大卫,“早上,我们所有人会醒来,吃煎饼,然后在上学的路上,没有人会记得这场梦。那样真的会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眼里的噩梦,更像是这个国家所有人一起遭遇的巨型车祸。不是别人家的新闻头条,无人能从中幸免,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一个继续的人,都按捺不住疲惫:“哪里会是出路?”挣扎前行因为莱希雅这些年积累的公众影响力,她被任命为观察员,监督医疗改革。这番经历让她看到了改革派的势单力薄。“独立广场的运动只是除去了最高领导,整个体制并没有改变。当改革派进入这个体制的时候,”莱希雅停下脚步,说,“他们也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每个新人进来,从下至上每一个层级都像泉水一样冒着铜臭。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安插新人,体制要么灭了你,要么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乌克兰议会内爆发议员斗殴 来源:视觉中国一个政府部门或许有十多位激进改革派进入,但他们要面对的“体制内”人员可能数以千计。“他们会公开反对改革,不愿意只赚取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只有2000-4000格里夫纳(合人民币500元到1000元)。莱希雅说,“即便是明确下达的任务,都会回复说,指令没有被打印出来所以不算数。”“即便可以去聘请新人,”莱希雅问,“公务员工资也太低了吸引不到人才。”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但伴随着战事的“后运动”阶段才最为艰难。新的政府在独立广场运动一年后,到2014年的冬天才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又大多在总统与总理的割据中被消耗掉,2016年月,再次建立新政府。△ 2015年,乌克兰农民抗议政府农业政策调整 来源:视觉中国“国企私有化、农业土地市场化、医疗改革、教育、反腐法庭、退休制度、国防。”9月1日的《基辅时报》提醒乌克兰议会这些改革要务。2016年,乌克兰的经济停止下滑,银行系统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让乌克兰终止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然而,些远远弥补不了乌克兰整体基础设施的落后,2016年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约2186美金——波兰比乌克兰高出近5.7倍。亲欧与亲美,是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国际货币组织(IMF)和欧盟是最主要的外部支援。IMF对乌克兰经济改革的支持已达175亿美金;欧盟提供的除贷款以外,最重要的是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公民也在今年夏天实现免签进入欧盟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外高挂欧盟旗帜 来源:Dmytro Sergiyenko CC by 1.0乌克兰要完成结构性改革,道阻且长。乌克兰副议长格拉申科(Irina Gerashchenko)对世界说记者说:“不只是基辅需要布鲁塞尔的支持,布鲁塞尔也需要基辅的支持。”她说:“欧盟的官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和吃面包,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在不断对抗俄罗斯军队。”来自波兰的经济学家达布罗夫斯基(Marek Dabrowski)则在最近的一份政策报告上总结说:“2014到2015年,因政权更迭和应对外部侵略的动员所创造的政治机会,并没有成为改革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跳板。”△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 来源:美国国防部乌克兰明后年将再次迎来选举,已经有很多政党来请莱希雅参选议员。这些年,莱希雅一直在志愿服务,并没有收入,在家人的资助下勉强存活。但她的眼里,并看不到未来,也因为在医疗改革中的亲眼目睹,而不愿踏足政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决定就是投入一切去战斗。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艰难的谈判的路径。而以目前乌东的情况,至少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世 界 说 宁 卉发自 乌克兰 基辅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哥萨克?这不是啥好鸟。打沙皇开始到红色苏联的建立这玩意几乎参与了所有老毛子对外对内的战役。挑战宗主国的底线历来就是他们的传统。请大家伙记住这哥萨克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犯下的罪行那海了去了,这帮子自誉为爷们的人,杀起老人妇女孩子,那是一点都不手软。当年海兰泡事件,积极的参与者就是这帮人。手无寸铁的大华夏子民,就是这帮人赶下了黑龙江,那可是东北地头上的冬天。妈妈为了让孩子活的一线生机,把孩子从河里抛到岸上,而这帮子老爷们用刺刀穿透了孩子,挑的高高深怕濒死的妈妈看不到被挑起的孩子而哈哈大笑,这帮老爷们一激动把这孩子用刺刀撕成碎片就为了听一听妈妈濒死的时候发出的惨叫。这就是咱某些同胞夸奖的自由的哥萨克,勇敢的哥萨克干的事。就这海兰泡事件发生之后,据老一辈人说,开头的江面上漂着的尸体和哪密密麻麻的和那木头桩子差不了多少,持续好了多天。咱这黑龙江的水两星期那江面上漂着一层油,大家伙自己个开动脑筋想想这是啥油,就没人敢喝这里的水。好了,咱把话头扯回来聊着哥萨克到底是个啥玩意。啥是哥萨克首先老梁告诉大家伙这不是一个民族,他是一个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杂合体。这开头的主体是有鞑靼人和斯拉夫人构成,这里边还有啥乌克兰人,啥白俄罗斯人,啥波兰人,啥土鸡国的土耳其人等等,总之一句话太杂了。就算是现在您拉出来一个哥萨克人,问他:“你祖上是啥人?”“管他呢?谁还会在乎这个?”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哥萨克给你的答案。那么他们是怎么就聚集起来的呢?这事得往老毛子起家的后盾金帐汗国说起,开头是一帮子鞑靼人和斯拉夫人从金帐汗国逃出来,窜到南俄罗斯地界搞游牧的。大家伙也知道后来建立起来的老毛子沙皇,玩的是农奴制,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压迫的农奴或者家养的奴隶,再或者城市那嘎达破了产的人,也往这南俄罗斯地界上窜。因为这地人烟稀少,那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羊贼拉多,还有那河里游的鱼,这鱼不仅多还特傻,您拿那大水瓢就这么一划拉,没三条也得有五跳蹲在水瓢里游。他就不缺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沙皇那胳膊伸不到这地来,所以这南俄罗斯这就成了这帮子人的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慢慢的就形成了几个定居点。而这些个住在定居点里的人就叫哥萨克,其实这帮人您用咱大华夏的土话说,就是一帮子盲流。而且这些定居点一般都选取河流经过的地界建立的,所以他们又有不同的名称。你比如说蹲在顿河中间建立的叫上游哥萨克,蹲在顿河下游建立的叫下游哥萨克,陪着伏尔加河玩的一帮子又叫伏尔加哥萨克,这大大小小,可以归纳为六个大群。至于是那六个?这不提也罢,老梁感觉咱大华夏的子民应该没人在乎这问题。(主要是名字贼拉别扭)哥萨克真的效忠老毛子吗这话说,他有人就有江湖,您就说这聚集起来的聚集点,那江湖的水就更加的深了。慢慢的这些定居点就出现了掌权者。大家伙记住一点,一个地头上的人是否彪悍这和他的居住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哥萨克居住的环境是大草原,这地野兽那叫个多如牛毛,这大半夜都能听到一波接着一波的狼吼。这哥萨克身体素质不强悍一点,在这地就混不下去,全得喂这野兽,所以这马上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彪悍。而这地他属于没人烟的地,贫瘠的很,那么这帮子哥萨克平时放羊之外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抽个空打家劫舍的当土匪。土匪都快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了。蹲在一边看热闹的沙皇,瞅着这帮子无法无天的家伙表示很开心,这就派人和这些定居点的掌权者勾搭。这勾勾搭搭的一来二去的这就走一起,这就组建了哥萨克骑兵,随后这帮玩意就成了沙皇的重要武力支柱。中亚,西伯利亚和咱大华夏东北这嘎达都成了这帮子土匪的肉,那祸祸的都听不下去。到处的烧杀抢掠,名声臭大街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帮子没啥钱的玩意,通过武力掠夺他人,就是他们的本质,所以下起手来也没啥底线。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这哥萨克是不是对老毛子很忠诚?”您想多了,这哥萨克的成分相当复杂,各个民族的人都有,而且各个定居点之间的掌权者还都勾心斗角,蹲在老毛子国土外边的各个国家还想给老毛子后院点把火,所以每个定居点都有不同的外国支持者,在加上他们本身就信仰拳头大的道理。效忠老毛子,这话你也信,老毛子虽然一直在使用哥萨克,但对他们的忠诚度都是打问号的。当年的彼得一世就说过所有的哥萨克除了俩其余都是变节者。那《静静的顿河》这书里主人公,一会跑红军,一会跑白军,整个就是一墙头草的存在,一般人觉的不可思议,但在老毛子眼里这正常。有奶便是娘这是他们的一贯风格。后来的哥萨克这么说吧,这哥萨克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有新成员加入的集体,您只要来他们就收,当然之后就靠你自己个的本事在他们的地界上生活,几乎所有的民族他都收,唯独就不收这犹太人。所以有人说自己是犹太哥萨克,您大可以一脚把他踹地上,朝他大脸蛋子上吐一口:“骗子!”这时间到了十月革命的时候,大部分哥萨克都跟着白军玩,只有少部分的哥萨克进入了红军。于是后来的苏联就采取了打压哥萨克上层,富农,有钱人,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下层哥萨克的手段将这哥萨克逐步的瓦解。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政策下被分解,这哥萨克也就逐步的和以前的哥萨克有了较大的变化。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那些个不甘心的哥萨克又建立了哥萨克共和国,结果让红军用十五天的时间给灭了。所以到了现在原有的哥萨克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祖辈有这哥萨克字号的子孙辈。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克兰的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年轻的老兵,159万人流离失所,进入战争后第四年的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似乎是亲欧还是亲美的抉择。【写在前面 】“乌克兰”(Ukraine)的词源意为“边境”——这个除俄罗斯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是一片长久以来充满矛盾的边境。自2013年底以来,从基辅独立广场的亲欧盟示威,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与外逃,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顿巴斯的战事,乌克兰人正在经历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身份等等层面,无孔不入的“重新定义”。比革命更难的,是革命之后;比战争更让人困惑的,是战争之后。在乌克兰政府的邀请下,世界说专员从乌克兰一线发回报道:进入战争第四年,乌克兰都经历了什么?年轻的老兵乌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抗议、运动,到战争、改革,这四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9月初,我在基辅一家叫做“老兵披萨”的餐厅里见到一脸络腮胡的列奥尼德(Leonid Ostaltsev),他说《斯巴克300勇士》电影里,斯巴达的国王就叫列奥尼德。列奥尼德曾经是披萨店的一位厨师,他在2015年6月前往乌东前线,成了一位机枪手。他当时28岁。△ 列奥尼德在“老兵披萨”门口 宁卉摄“入伍前,我无法入睡、进食。”列奥尼德的父亲曾是一位上校,为乌克兰特勤局工作过,也参与过苏联-阿富汗战争,“我父亲知道关于战争的一切。他不想让我去。”开战时,乌克兰几乎没有正规军。这个以军事工业著称的前苏联国家,在2014年3月战事爆发时,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被派往前线。而后大部分派往前线的,都是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志愿军。在顿巴斯长大的波兰记者梅奇克(Igor T. Miecik)记录了负责训练士兵的一位上士的自白:“把平民压到烂泥巴里,毁灭他的身心,使他整个人四分五裂,然后再把这些碎块重新黏好,黏成一个士兵。”而志愿者们,“自视很高,但什么都不会。”列奥尼德说,“我看新闻时会想,为什么这些人在前线,我却在这里。F**k,所有的战争,战士们去参军,都只是为了帮助兄弟而已。”△ “老兵披萨”店内用弹壳拼成的乌克兰地图 宁卉摄这场战争,导火索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2013年11月的冬天,独立广场上持续了93天的示威与镇压,导致125人死亡,1890人受伤,65人失踪。起因是亲俄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影响下,拒绝签署乌克兰-欧盟联合协议。2014年2月23日,被废黜的亚努科维奇出逃至莫斯科。普京迅速做出反应,2014年3月,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并入俄罗斯联邦;紧接着,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s)地区,俄罗斯控制的亲俄势力和乌克兰政府军陷入交战,经历两次失败的停火协议,乌东的局面依然深陷泥潭。今天,独立广场仿佛恢复原状,石子路被重新铺平。只是东北角那栋被烧毁的、曾是抗议者总部的建筑,被一块巨大的宣传画盖住,上面是一段挣脱了的枷锁,写着“自由是我们的信仰”(Freedom is our religion)。广场的各个角落,残存的蜡烛、花束、遗照,纪念在四年前冬天的示威中丧生的人们。△ 2014年独立广场运动期间,位于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总部(原工会大楼)起火乌克兰志愿军营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其中的艾达尔营在其脸书页面上列有三个最高原则:“1. 我们是志愿军;2. 我们才不鸟你们的钱、军衔和升迁;3. 我们不是为你们而效力,而是为乌克兰。”一个“战时”,让“为了乌克兰”成为一个清晰的落脚点,整装、参军、上前线;然而,从战场退回,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了乌克兰”又是什么,变得更难回答。据联合国的数据,截止2017年8月15日,乌东交战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数为2803人。△ 东乌民间武装的坦克驶过顿涅茨克街头。乌政府军与东乌武装至今仍时有冲突列奥尼德在2016年6月退伍回到基辅,他说,老兵们开始相互成为朋友,“战争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兴趣再与平民沟通了。”他身边六成以上的老兵,退伍后就与原来的妻子离了婚(据乌克兰媒体,这个数字其实高达八成)。“当军人们回来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与之前的妻子继续生活下去。因为他变了,而她却跟以前一样。这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生活。”列奥尼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老兵披萨店,俨然是这一块老兵组织的领袖人物。他招聘老兵做披萨,帮助他们开店,替他们找心理医生;还照顾阵亡战友们的遗孀。在战前,这些年轻人是大学生、服务员、厨师,在战后,他们成了“老兵”。伴随着这个词的,还有高自杀率和药物滥用。据乌克兰媒体统计,到2017年8月,已有超过30万乌克兰士兵被派上过前线,他们之中只有4%接受过心理治疗。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Arsen Avakov)最近透露的消息,至今已有500位老兵自杀。列奥尼德给身边的老兵也列了三项指导原则:“1. 别人不欠你什么;2. 遵守法律;3. 如果你赚到了钱,帮助其他人。”159万人流离失所列奥尼德自己的亲哥,则在2014年就离开乌克兰去了美国,“他恨乌克兰,爱俄罗斯,但他却不去俄国。”列奥尼德一家人其实都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1989年,从阿富汗前线回来的父亲,在基辅分到一套房子,便举家搬到了乌克兰。他们在伏尔加格勒还有亲戚。“以前我们经常打电话,相互走动。”列奥尼德把手中的烟头熄灭,说,“但他们现在只支持普京,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到的新闻,乌克兰都是坏人。”俄罗斯彻底失去了乌克兰。基辅街头,人们开始使用乌克兰语,亲欧与亲美,成了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 象征俄语的大汉对象征乌克兰语的女性说:“小姑娘滚开!你挤到我了。”41岁的莱希雅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曾是电视导演,还是独立广场运动时积极的活动家,现在她被称作是“超级志愿者”。莱希雅(Lesya Litvinova)告诉我,顿巴斯地区30%以上的家庭,都因为或亲俄或亲乌的不合而家庭分裂。“其实,那边没有哪个家庭没有过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东部战争开始后,莱希雅在基辅建立了一个志愿中心,给因战争逃离东部的人提供食物、药品和衣物。当时给独立广场运动提供药物的志愿者,现在会把药物送到志愿中心来。△ “超级志愿者”莱希雅 宁卉摄“独立广场(运动)后,新的政府面临无数的问题,要建立合法性,要建立军队去作战。”采访莱希雅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我们绕着她在基辅郊区的住宅楼,一圈圈地走着,回忆她遇到的第一批“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那是一批急需衣物和食物的幼儿园孩子。根据乌克兰社会政策部今年9月25日的统计,乌克兰境内注册的流离失所者已达159万人。在此前的战乱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170万人。“可新政府有那么多优先要做的事情,照顾流离失所者,并不是优先项。”莱希雅眼神很锐利,在陈诉糟糕的现实时,语气也是坚定的。尽管因战乱而逃离家园,这些人却不能被称作是“战争难民”。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一直将东部的战事称作“反恐行动”(Anti-Terrorist Operation)而非战争。另一方面,在如此众多的流离失所者中,却未有很多人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从东部逃离的人,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难民”,他们大部分都无法在短期内再回去自己的家园——那些回去了的,则将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园。到现在,莱希雅的志愿中心已经记录了6万个曾经来寻求帮助的人。“如今有的人在慢慢往回走,”莱希雅说,“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无法在基辅生活下去,东部可能还有亲人,很多人慢慢觉得与亲人一起更重要,即便战乱还在。”△ 顿巴斯战区的断壁残垣 来源:Л?онк?нг CC by 4.0列奥尼德在战场上曾受伤被派回基辅疗养。他利用那几天与女朋友完婚,回战场前,妻子已经怀上了孩子。“如果我出事,她们能拿我的抚恤金。”无论是兄长离开家庭,还是在战争的阴影下组成家庭,列奥尼德的叙述,带着一份理智,更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希望现在在我们国家里发生的事,只是一场噩梦。”梅奇克记录了许多乌克兰孩子的愿望,这段话来自11岁的大卫,“早上,我们所有人会醒来,吃煎饼,然后在上学的路上,没有人会记得这场梦。那样真的会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眼里的噩梦,更像是这个国家所有人一起遭遇的巨型车祸。不是别人家的新闻头条,无人能从中幸免,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一个继续的人,都按捺不住疲惫:“哪里会是出路?”挣扎前行因为莱希雅这些年积累的公众影响力,她被任命为观察员,监督医疗改革。这番经历让她看到了改革派的势单力薄。“独立广场的运动只是除去了最高领导,整个体制并没有改变。当改革派进入这个体制的时候,”莱希雅停下脚步,说,“他们也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每个新人进来,从下至上每一个层级都像泉水一样冒着铜臭。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安插新人,体制要么灭了你,要么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乌克兰议会内爆发议员斗殴 来源:视觉中国一个政府部门或许有十多位激进改革派进入,但他们要面对的“体制内”人员可能数以千计。“他们会公开反对改革,不愿意只赚取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只有2000-4000格里夫纳(合人民币500元到1000元)。莱希雅说,“即便是明确下达的任务,都会回复说,指令没有被打印出来所以不算数。”“即便可以去聘请新人,”莱希雅问,“公务员工资也太低了吸引不到人才。”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但伴随着战事的“后运动”阶段才最为艰难。新的政府在独立广场运动一年后,到2014年的冬天才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又大多在总统与总理的割据中被消耗掉,2016年月,再次建立新政府。△ 2015年,乌克兰农民抗议政府农业政策调整 来源:视觉中国“国企私有化、农业土地市场化、医疗改革、教育、反腐法庭、退休制度、国防。”9月1日的《基辅时报》提醒乌克兰议会这些改革要务。2016年,乌克兰的经济停止下滑,银行系统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让乌克兰终止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然而,些远远弥补不了乌克兰整体基础设施的落后,2016年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约2186美金——波兰比乌克兰高出近5.7倍。亲欧与亲美,是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国际货币组织(IMF)和欧盟是最主要的外部支援。IMF对乌克兰经济改革的支持已达175亿美金;欧盟提供的除贷款以外,最重要的是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公民也在今年夏天实现免签进入欧盟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外高挂欧盟旗帜 来源:Dmytro Sergiyenko CC by 1.0乌克兰要完成结构性改革,道阻且长。乌克兰副议长格拉申科(Irina Gerashchenko)对世界说记者说:“不只是基辅需要布鲁塞尔的支持,布鲁塞尔也需要基辅的支持。”她说:“欧盟的官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和吃面包,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在不断对抗俄罗斯军队。”来自波兰的经济学家达布罗夫斯基(Marek Dabrowski)则在最近的一份政策报告上总结说:“2014到2015年,因政权更迭和应对外部侵略的动员所创造的政治机会,并没有成为改革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跳板。”△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 来源:美国国防部乌克兰明后年将再次迎来选举,已经有很多政党来请莱希雅参选议员。这些年,莱希雅一直在志愿服务,并没有收入,在家人的资助下勉强存活。但她的眼里,并看不到未来,也因为在医疗改革中的亲眼目睹,而不愿踏足政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决定就是投入一切去战斗。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艰难的谈判的路径。而以目前乌东的情况,至少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世 界 说 宁 卉发自 乌克兰 基辅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哥萨克?这不是啥好鸟。打沙皇开始到红色苏联的建立这玩意几乎参与了所有老毛子对外对内的战役。挑战宗主国的底线历来就是他们的传统。请大家伙记住这哥萨克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犯下的罪行那海了去了,这帮子自誉为爷们的人,杀起老人妇女孩子,那是一点都不手软。当年海兰泡事件,积极的参与者就是这帮人。手无寸铁的大华夏子民,就是这帮人赶下了黑龙江,那可是东北地头上的冬天。妈妈为了让孩子活的一线生机,把孩子从河里抛到岸上,而这帮子老爷们用刺刀穿透了孩子,挑的高高深怕濒死的妈妈看不到被挑起的孩子而哈哈大笑,这帮老爷们一激动把这孩子用刺刀撕成碎片就为了听一听妈妈濒死的时候发出的惨叫。这就是咱某些同胞夸奖的自由的哥萨克,勇敢的哥萨克干的事。就这海兰泡事件发生之后,据老一辈人说,开头的江面上漂着的尸体和哪密密麻麻的和那木头桩子差不了多少,持续好了多天。咱这黑龙江的水两星期那江面上漂着一层油,大家伙自己个开动脑筋想想这是啥油,就没人敢喝这里的水。好了,咱把话头扯回来聊着哥萨克到底是个啥玩意。啥是哥萨克首先老梁告诉大家伙这不是一个民族,他是一个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杂合体。这开头的主体是有鞑靼人和斯拉夫人构成,这里边还有啥乌克兰人,啥白俄罗斯人,啥波兰人,啥土鸡国的土耳其人等等,总之一句话太杂了。就算是现在您拉出来一个哥萨克人,问他:“你祖上是啥人?”“管他呢?谁还会在乎这个?”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哥萨克给你的答案。那么他们是怎么就聚集起来的呢?这事得往老毛子起家的后盾金帐汗国说起,开头是一帮子鞑靼人和斯拉夫人从金帐汗国逃出来,窜到南俄罗斯地界搞游牧的。大家伙也知道后来建立起来的老毛子沙皇,玩的是农奴制,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压迫的农奴或者家养的奴隶,再或者城市那嘎达破了产的人,也往这南俄罗斯地界上窜。因为这地人烟稀少,那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羊贼拉多,还有那河里游的鱼,这鱼不仅多还特傻,您拿那大水瓢就这么一划拉,没三条也得有五跳蹲在水瓢里游。他就不缺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沙皇那胳膊伸不到这地来,所以这南俄罗斯这就成了这帮子人的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慢慢的就形成了几个定居点。而这些个住在定居点里的人就叫哥萨克,其实这帮人您用咱大华夏的土话说,就是一帮子盲流。而且这些定居点一般都选取河流经过的地界建立的,所以他们又有不同的名称。你比如说蹲在顿河中间建立的叫上游哥萨克,蹲在顿河下游建立的叫下游哥萨克,陪着伏尔加河玩的一帮子又叫伏尔加哥萨克,这大大小小,可以归纳为六个大群。至于是那六个?这不提也罢,老梁感觉咱大华夏的子民应该没人在乎这问题。(主要是名字贼拉别扭)哥萨克真的效忠老毛子吗这话说,他有人就有江湖,您就说这聚集起来的聚集点,那江湖的水就更加的深了。慢慢的这些定居点就出现了掌权者。大家伙记住一点,一个地头上的人是否彪悍这和他的居住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哥萨克居住的环境是大草原,这地野兽那叫个多如牛毛,这大半夜都能听到一波接着一波的狼吼。这哥萨克身体素质不强悍一点,在这地就混不下去,全得喂这野兽,所以这马上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彪悍。而这地他属于没人烟的地,贫瘠的很,那么这帮子哥萨克平时放羊之外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抽个空打家劫舍的当土匪。土匪都快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了。蹲在一边看热闹的沙皇,瞅着这帮子无法无天的家伙表示很开心,这就派人和这些定居点的掌权者勾搭。这勾勾搭搭的一来二去的这就走一起,这就组建了哥萨克骑兵,随后这帮玩意就成了沙皇的重要武力支柱。中亚,西伯利亚和咱大华夏东北这嘎达都成了这帮子土匪的肉,那祸祸的都听不下去。到处的烧杀抢掠,名声臭大街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帮子没啥钱的玩意,通过武力掠夺他人,就是他们的本质,所以下起手来也没啥底线。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这哥萨克是不是对老毛子很忠诚?”您想多了,这哥萨克的成分相当复杂,各个民族的人都有,而且各个定居点之间的掌权者还都勾心斗角,蹲在老毛子国土外边的各个国家还想给老毛子后院点把火,所以每个定居点都有不同的外国支持者,在加上他们本身就信仰拳头大的道理。效忠老毛子,这话你也信,老毛子虽然一直在使用哥萨克,但对他们的忠诚度都是打问号的。当年的彼得一世就说过所有的哥萨克除了俩其余都是变节者。那《静静的顿河》这书里主人公,一会跑红军,一会跑白军,整个就是一墙头草的存在,一般人觉的不可思议,但在老毛子眼里这正常。有奶便是娘这是他们的一贯风格。后来的哥萨克这么说吧,这哥萨克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有新成员加入的集体,您只要来他们就收,当然之后就靠你自己个的本事在他们的地界上生活,几乎所有的民族他都收,唯独就不收这犹太人。所以有人说自己是犹太哥萨克,您大可以一脚把他踹地上,朝他大脸蛋子上吐一口:“骗子!”这时间到了十月革命的时候,大部分哥萨克都跟着白军玩,只有少部分的哥萨克进入了红军。于是后来的苏联就采取了打压哥萨克上层,富农,有钱人,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下层哥萨克的手段将这哥萨克逐步的瓦解。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政策下被分解,这哥萨克也就逐步的和以前的哥萨克有了较大的变化。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那些个不甘心的哥萨克又建立了哥萨克共和国,结果让红军用十五天的时间给灭了。所以到了现在原有的哥萨克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祖辈有这哥萨克字号的子孙辈。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沙俄时代开始,到红军时代初期,哥萨克始终是俄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哥萨克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军事团体。哥萨克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蒙古人,甚至突厥人,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这些各民族人来到乌克兰大草原,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团体。自然,来到这里的原因各异。有的是不愿意被蒙古认压迫,有的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有的干脆是杀人后跑路了。他们自称为Cossack哥萨克,这是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在广阔的乌克兰大草原上,这些人跟蒙古牧民,突厥牧民学习了骑术,各种马上作战技巧和放牧,他们开始成为马背上的强大军事力量。乌克兰大草原是弱肉强食的地方。一个人成年人,无论是男还是女,如果不能保卫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哥萨克必须尚武,不然就无法生存。哥萨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各种军事技能,19岁以后就必须加入哥萨克团体的军队,一般要服役满25年才会退出现役。要知道,当时的人,一般最多只能活到50多岁。哥萨克尚武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他们崇尚暴力,以战死为光荣,鄙视病死在床上。哥萨克是军事团体,他们没有国王,没有国家。他们分为十几股力量,比如顿河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外贝加尔哥萨克、库班哥萨克等等。大家都是哥萨克,之间并没有亲密的联系。哥萨克部落的领袖大部分是选举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世袭的。本来沙俄历任统治者,对哥萨克都是镇压态度。但哥萨克太尚武了,又擅长小股部队的游击战,通过武力要想政府他们基本是梦想。武力镇压不行,就只能笼络了。沙俄政府通过给予哥萨克各种特权,让他们为自己作战。哥萨克的武器装备甚至战马都是自己准备,但必须听从沙俄军官命令作战。哥萨克人几乎参加了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搞笑的是,苏联内战期间,哥萨克分别投靠红军和白军,双方部队中都有大量的哥萨克。然而,随着苏联进行土地改革,试图动摇哥萨克几百年的传统,这就捅了马蜂窝。一时间,哥萨克群起反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叛。斯大林的方法是血腥的镇压。从20年代到30年代,红军使用了10多年时间,动用了几十万大军才大体将哥萨克征服。期间红军伤亡很大,一度被迫全线败退出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红军随后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斩尽杀绝。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曾经让高加索地区将军陪同去农村访问。当时已经是六七十年代,二战停止都二十多年了。然而,将军却要带着大量卫兵才愿意下乡。戈尔巴乔夫很奇怪。将军说:当年我奉命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的男人,不分年龄全部杀光。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万一还有哥萨克记得这件事,怎么办?还是小心为妙。二战中,哥萨克团体已经七零八落,一部分参加了苏军,成为苏联的英雄。但还有不少哥萨克则协助德军作战。二战后,斯大林几乎消灭了哥萨克团体,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恢复。《哥萨克古歌》(《静静的顿河》卷首)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克兰的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年轻的老兵,159万人流离失所,进入战争后第四年的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似乎是亲欧还是亲美的抉择。【写在前面 】“乌克兰”(Ukraine)的词源意为“边境”——这个除俄罗斯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是一片长久以来充满矛盾的边境。自2013年底以来,从基辅独立广场的亲欧盟示威,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与外逃,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顿巴斯的战事,乌克兰人正在经历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身份等等层面,无孔不入的“重新定义”。比革命更难的,是革命之后;比战争更让人困惑的,是战争之后。在乌克兰政府的邀请下,世界说专员从乌克兰一线发回报道:进入战争第四年,乌克兰都经历了什么?年轻的老兵乌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抗议、运动,到战争、改革,这四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9月初,我在基辅一家叫做“老兵披萨”的餐厅里见到一脸络腮胡的列奥尼德(Leonid Ostaltsev),他说《斯巴克300勇士》电影里,斯巴达的国王就叫列奥尼德。列奥尼德曾经是披萨店的一位厨师,他在2015年6月前往乌东前线,成了一位机枪手。他当时28岁。△ 列奥尼德在“老兵披萨”门口 宁卉摄“入伍前,我无法入睡、进食。”列奥尼德的父亲曾是一位上校,为乌克兰特勤局工作过,也参与过苏联-阿富汗战争,“我父亲知道关于战争的一切。他不想让我去。”开战时,乌克兰几乎没有正规军。这个以军事工业著称的前苏联国家,在2014年3月战事爆发时,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被派往前线。而后大部分派往前线的,都是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志愿军。在顿巴斯长大的波兰记者梅奇克(Igor T. Miecik)记录了负责训练士兵的一位上士的自白:“把平民压到烂泥巴里,毁灭他的身心,使他整个人四分五裂,然后再把这些碎块重新黏好,黏成一个士兵。”而志愿者们,“自视很高,但什么都不会。”列奥尼德说,“我看新闻时会想,为什么这些人在前线,我却在这里。F**k,所有的战争,战士们去参军,都只是为了帮助兄弟而已。”△ “老兵披萨”店内用弹壳拼成的乌克兰地图 宁卉摄这场战争,导火索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2013年11月的冬天,独立广场上持续了93天的示威与镇压,导致125人死亡,1890人受伤,65人失踪。起因是亲俄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影响下,拒绝签署乌克兰-欧盟联合协议。2014年2月23日,被废黜的亚努科维奇出逃至莫斯科。普京迅速做出反应,2014年3月,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并入俄罗斯联邦;紧接着,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s)地区,俄罗斯控制的亲俄势力和乌克兰政府军陷入交战,经历两次失败的停火协议,乌东的局面依然深陷泥潭。今天,独立广场仿佛恢复原状,石子路被重新铺平。只是东北角那栋被烧毁的、曾是抗议者总部的建筑,被一块巨大的宣传画盖住,上面是一段挣脱了的枷锁,写着“自由是我们的信仰”(Freedom is our religion)。广场的各个角落,残存的蜡烛、花束、遗照,纪念在四年前冬天的示威中丧生的人们。△ 2014年独立广场运动期间,位于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总部(原工会大楼)起火乌克兰志愿军营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其中的艾达尔营在其脸书页面上列有三个最高原则:“1. 我们是志愿军;2. 我们才不鸟你们的钱、军衔和升迁;3. 我们不是为你们而效力,而是为乌克兰。”一个“战时”,让“为了乌克兰”成为一个清晰的落脚点,整装、参军、上前线;然而,从战场退回,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了乌克兰”又是什么,变得更难回答。据联合国的数据,截止2017年8月15日,乌东交战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数为2803人。△ 东乌民间武装的坦克驶过顿涅茨克街头。乌政府军与东乌武装至今仍时有冲突列奥尼德在2016年6月退伍回到基辅,他说,老兵们开始相互成为朋友,“战争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兴趣再与平民沟通了。”他身边六成以上的老兵,退伍后就与原来的妻子离了婚(据乌克兰媒体,这个数字其实高达八成)。“当军人们回来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与之前的妻子继续生活下去。因为他变了,而她却跟以前一样。这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生活。”列奥尼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老兵披萨店,俨然是这一块老兵组织的领袖人物。他招聘老兵做披萨,帮助他们开店,替他们找心理医生;还照顾阵亡战友们的遗孀。在战前,这些年轻人是大学生、服务员、厨师,在战后,他们成了“老兵”。伴随着这个词的,还有高自杀率和药物滥用。据乌克兰媒体统计,到2017年8月,已有超过30万乌克兰士兵被派上过前线,他们之中只有4%接受过心理治疗。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Arsen Avakov)最近透露的消息,至今已有500位老兵自杀。列奥尼德给身边的老兵也列了三项指导原则:“1. 别人不欠你什么;2. 遵守法律;3. 如果你赚到了钱,帮助其他人。”159万人流离失所列奥尼德自己的亲哥,则在2014年就离开乌克兰去了美国,“他恨乌克兰,爱俄罗斯,但他却不去俄国。”列奥尼德一家人其实都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1989年,从阿富汗前线回来的父亲,在基辅分到一套房子,便举家搬到了乌克兰。他们在伏尔加格勒还有亲戚。“以前我们经常打电话,相互走动。”列奥尼德把手中的烟头熄灭,说,“但他们现在只支持普京,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到的新闻,乌克兰都是坏人。”俄罗斯彻底失去了乌克兰。基辅街头,人们开始使用乌克兰语,亲欧与亲美,成了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 象征俄语的大汉对象征乌克兰语的女性说:“小姑娘滚开!你挤到我了。”41岁的莱希雅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曾是电视导演,还是独立广场运动时积极的活动家,现在她被称作是“超级志愿者”。莱希雅(Lesya Litvinova)告诉我,顿巴斯地区30%以上的家庭,都因为或亲俄或亲乌的不合而家庭分裂。“其实,那边没有哪个家庭没有过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东部战争开始后,莱希雅在基辅建立了一个志愿中心,给因战争逃离东部的人提供食物、药品和衣物。当时给独立广场运动提供药物的志愿者,现在会把药物送到志愿中心来。△ “超级志愿者”莱希雅 宁卉摄“独立广场(运动)后,新的政府面临无数的问题,要建立合法性,要建立军队去作战。”采访莱希雅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我们绕着她在基辅郊区的住宅楼,一圈圈地走着,回忆她遇到的第一批“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那是一批急需衣物和食物的幼儿园孩子。根据乌克兰社会政策部今年9月25日的统计,乌克兰境内注册的流离失所者已达159万人。在此前的战乱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170万人。“可新政府有那么多优先要做的事情,照顾流离失所者,并不是优先项。”莱希雅眼神很锐利,在陈诉糟糕的现实时,语气也是坚定的。尽管因战乱而逃离家园,这些人却不能被称作是“战争难民”。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一直将东部的战事称作“反恐行动”(Anti-Terrorist Operation)而非战争。另一方面,在如此众多的流离失所者中,却未有很多人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从东部逃离的人,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难民”,他们大部分都无法在短期内再回去自己的家园——那些回去了的,则将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园。到现在,莱希雅的志愿中心已经记录了6万个曾经来寻求帮助的人。“如今有的人在慢慢往回走,”莱希雅说,“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无法在基辅生活下去,东部可能还有亲人,很多人慢慢觉得与亲人一起更重要,即便战乱还在。”△ 顿巴斯战区的断壁残垣 来源:Л?онк?нг CC by 4.0列奥尼德在战场上曾受伤被派回基辅疗养。他利用那几天与女朋友完婚,回战场前,妻子已经怀上了孩子。“如果我出事,她们能拿我的抚恤金。”无论是兄长离开家庭,还是在战争的阴影下组成家庭,列奥尼德的叙述,带着一份理智,更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希望现在在我们国家里发生的事,只是一场噩梦。”梅奇克记录了许多乌克兰孩子的愿望,这段话来自11岁的大卫,“早上,我们所有人会醒来,吃煎饼,然后在上学的路上,没有人会记得这场梦。那样真的会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眼里的噩梦,更像是这个国家所有人一起遭遇的巨型车祸。不是别人家的新闻头条,无人能从中幸免,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一个继续的人,都按捺不住疲惫:“哪里会是出路?”挣扎前行因为莱希雅这些年积累的公众影响力,她被任命为观察员,监督医疗改革。这番经历让她看到了改革派的势单力薄。“独立广场的运动只是除去了最高领导,整个体制并没有改变。当改革派进入这个体制的时候,”莱希雅停下脚步,说,“他们也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每个新人进来,从下至上每一个层级都像泉水一样冒着铜臭。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安插新人,体制要么灭了你,要么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乌克兰议会内爆发议员斗殴 来源:视觉中国一个政府部门或许有十多位激进改革派进入,但他们要面对的“体制内”人员可能数以千计。“他们会公开反对改革,不愿意只赚取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只有2000-4000格里夫纳(合人民币500元到1000元)。莱希雅说,“即便是明确下达的任务,都会回复说,指令没有被打印出来所以不算数。”“即便可以去聘请新人,”莱希雅问,“公务员工资也太低了吸引不到人才。”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但伴随着战事的“后运动”阶段才最为艰难。新的政府在独立广场运动一年后,到2014年的冬天才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又大多在总统与总理的割据中被消耗掉,2016年月,再次建立新政府。△ 2015年,乌克兰农民抗议政府农业政策调整 来源:视觉中国“国企私有化、农业土地市场化、医疗改革、教育、反腐法庭、退休制度、国防。”9月1日的《基辅时报》提醒乌克兰议会这些改革要务。2016年,乌克兰的经济停止下滑,银行系统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让乌克兰终止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然而,些远远弥补不了乌克兰整体基础设施的落后,2016年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约2186美金——波兰比乌克兰高出近5.7倍。亲欧与亲美,是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国际货币组织(IMF)和欧盟是最主要的外部支援。IMF对乌克兰经济改革的支持已达175亿美金;欧盟提供的除贷款以外,最重要的是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公民也在今年夏天实现免签进入欧盟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外高挂欧盟旗帜 来源:Dmytro Sergiyenko CC by 1.0乌克兰要完成结构性改革,道阻且长。乌克兰副议长格拉申科(Irina Gerashchenko)对世界说记者说:“不只是基辅需要布鲁塞尔的支持,布鲁塞尔也需要基辅的支持。”她说:“欧盟的官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和吃面包,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在不断对抗俄罗斯军队。”来自波兰的经济学家达布罗夫斯基(Marek Dabrowski)则在最近的一份政策报告上总结说:“2014到2015年,因政权更迭和应对外部侵略的动员所创造的政治机会,并没有成为改革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跳板。”△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 来源:美国国防部乌克兰明后年将再次迎来选举,已经有很多政党来请莱希雅参选议员。这些年,莱希雅一直在志愿服务,并没有收入,在家人的资助下勉强存活。但她的眼里,并看不到未来,也因为在医疗改革中的亲眼目睹,而不愿踏足政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决定就是投入一切去战斗。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艰难的谈判的路径。而以目前乌东的情况,至少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世 界 说 宁 卉发自 乌克兰 基辅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哥萨克?这不是啥好鸟。打沙皇开始到红色苏联的建立这玩意几乎参与了所有老毛子对外对内的战役。挑战宗主国的底线历来就是他们的传统。请大家伙记住这哥萨克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犯下的罪行那海了去了,这帮子自誉为爷们的人,杀起老人妇女孩子,那是一点都不手软。当年海兰泡事件,积极的参与者就是这帮人。手无寸铁的大华夏子民,就是这帮人赶下了黑龙江,那可是东北地头上的冬天。妈妈为了让孩子活的一线生机,把孩子从河里抛到岸上,而这帮子老爷们用刺刀穿透了孩子,挑的高高深怕濒死的妈妈看不到被挑起的孩子而哈哈大笑,这帮老爷们一激动把这孩子用刺刀撕成碎片就为了听一听妈妈濒死的时候发出的惨叫。这就是咱某些同胞夸奖的自由的哥萨克,勇敢的哥萨克干的事。就这海兰泡事件发生之后,据老一辈人说,开头的江面上漂着的尸体和哪密密麻麻的和那木头桩子差不了多少,持续好了多天。咱这黑龙江的水两星期那江面上漂着一层油,大家伙自己个开动脑筋想想这是啥油,就没人敢喝这里的水。好了,咱把话头扯回来聊着哥萨克到底是个啥玩意。啥是哥萨克首先老梁告诉大家伙这不是一个民族,他是一个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杂合体。这开头的主体是有鞑靼人和斯拉夫人构成,这里边还有啥乌克兰人,啥白俄罗斯人,啥波兰人,啥土鸡国的土耳其人等等,总之一句话太杂了。就算是现在您拉出来一个哥萨克人,问他:“你祖上是啥人?”“管他呢?谁还会在乎这个?”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哥萨克给你的答案。那么他们是怎么就聚集起来的呢?这事得往老毛子起家的后盾金帐汗国说起,开头是一帮子鞑靼人和斯拉夫人从金帐汗国逃出来,窜到南俄罗斯地界搞游牧的。大家伙也知道后来建立起来的老毛子沙皇,玩的是农奴制,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压迫的农奴或者家养的奴隶,再或者城市那嘎达破了产的人,也往这南俄罗斯地界上窜。因为这地人烟稀少,那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羊贼拉多,还有那河里游的鱼,这鱼不仅多还特傻,您拿那大水瓢就这么一划拉,没三条也得有五跳蹲在水瓢里游。他就不缺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沙皇那胳膊伸不到这地来,所以这南俄罗斯这就成了这帮子人的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慢慢的就形成了几个定居点。而这些个住在定居点里的人就叫哥萨克,其实这帮人您用咱大华夏的土话说,就是一帮子盲流。而且这些定居点一般都选取河流经过的地界建立的,所以他们又有不同的名称。你比如说蹲在顿河中间建立的叫上游哥萨克,蹲在顿河下游建立的叫下游哥萨克,陪着伏尔加河玩的一帮子又叫伏尔加哥萨克,这大大小小,可以归纳为六个大群。至于是那六个?这不提也罢,老梁感觉咱大华夏的子民应该没人在乎这问题。(主要是名字贼拉别扭)哥萨克真的效忠老毛子吗这话说,他有人就有江湖,您就说这聚集起来的聚集点,那江湖的水就更加的深了。慢慢的这些定居点就出现了掌权者。大家伙记住一点,一个地头上的人是否彪悍这和他的居住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哥萨克居住的环境是大草原,这地野兽那叫个多如牛毛,这大半夜都能听到一波接着一波的狼吼。这哥萨克身体素质不强悍一点,在这地就混不下去,全得喂这野兽,所以这马上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彪悍。而这地他属于没人烟的地,贫瘠的很,那么这帮子哥萨克平时放羊之外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抽个空打家劫舍的当土匪。土匪都快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了。蹲在一边看热闹的沙皇,瞅着这帮子无法无天的家伙表示很开心,这就派人和这些定居点的掌权者勾搭。这勾勾搭搭的一来二去的这就走一起,这就组建了哥萨克骑兵,随后这帮玩意就成了沙皇的重要武力支柱。中亚,西伯利亚和咱大华夏东北这嘎达都成了这帮子土匪的肉,那祸祸的都听不下去。到处的烧杀抢掠,名声臭大街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帮子没啥钱的玩意,通过武力掠夺他人,就是他们的本质,所以下起手来也没啥底线。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这哥萨克是不是对老毛子很忠诚?”您想多了,这哥萨克的成分相当复杂,各个民族的人都有,而且各个定居点之间的掌权者还都勾心斗角,蹲在老毛子国土外边的各个国家还想给老毛子后院点把火,所以每个定居点都有不同的外国支持者,在加上他们本身就信仰拳头大的道理。效忠老毛子,这话你也信,老毛子虽然一直在使用哥萨克,但对他们的忠诚度都是打问号的。当年的彼得一世就说过所有的哥萨克除了俩其余都是变节者。那《静静的顿河》这书里主人公,一会跑红军,一会跑白军,整个就是一墙头草的存在,一般人觉的不可思议,但在老毛子眼里这正常。有奶便是娘这是他们的一贯风格。后来的哥萨克这么说吧,这哥萨克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有新成员加入的集体,您只要来他们就收,当然之后就靠你自己个的本事在他们的地界上生活,几乎所有的民族他都收,唯独就不收这犹太人。所以有人说自己是犹太哥萨克,您大可以一脚把他踹地上,朝他大脸蛋子上吐一口:“骗子!”这时间到了十月革命的时候,大部分哥萨克都跟着白军玩,只有少部分的哥萨克进入了红军。于是后来的苏联就采取了打压哥萨克上层,富农,有钱人,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下层哥萨克的手段将这哥萨克逐步的瓦解。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政策下被分解,这哥萨克也就逐步的和以前的哥萨克有了较大的变化。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那些个不甘心的哥萨克又建立了哥萨克共和国,结果让红军用十五天的时间给灭了。所以到了现在原有的哥萨克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祖辈有这哥萨克字号的子孙辈。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沙俄时代开始,到红军时代初期,哥萨克始终是俄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哥萨克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军事团体。哥萨克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蒙古人,甚至突厥人,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这些各民族人来到乌克兰大草原,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团体。自然,来到这里的原因各异。有的是不愿意被蒙古认压迫,有的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有的干脆是杀人后跑路了。他们自称为Cossack哥萨克,这是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在广阔的乌克兰大草原上,这些人跟蒙古牧民,突厥牧民学习了骑术,各种马上作战技巧和放牧,他们开始成为马背上的强大军事力量。乌克兰大草原是弱肉强食的地方。一个人成年人,无论是男还是女,如果不能保卫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哥萨克必须尚武,不然就无法生存。哥萨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各种军事技能,19岁以后就必须加入哥萨克团体的军队,一般要服役满25年才会退出现役。要知道,当时的人,一般最多只能活到50多岁。哥萨克尚武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他们崇尚暴力,以战死为光荣,鄙视病死在床上。哥萨克是军事团体,他们没有国王,没有国家。他们分为十几股力量,比如顿河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外贝加尔哥萨克、库班哥萨克等等。大家都是哥萨克,之间并没有亲密的联系。哥萨克部落的领袖大部分是选举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世袭的。本来沙俄历任统治者,对哥萨克都是镇压态度。但哥萨克太尚武了,又擅长小股部队的游击战,通过武力要想政府他们基本是梦想。武力镇压不行,就只能笼络了。沙俄政府通过给予哥萨克各种特权,让他们为自己作战。哥萨克的武器装备甚至战马都是自己准备,但必须听从沙俄军官命令作战。哥萨克人几乎参加了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搞笑的是,苏联内战期间,哥萨克分别投靠红军和白军,双方部队中都有大量的哥萨克。然而,随着苏联进行土地改革,试图动摇哥萨克几百年的传统,这就捅了马蜂窝。一时间,哥萨克群起反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叛。斯大林的方法是血腥的镇压。从20年代到30年代,红军使用了10多年时间,动用了几十万大军才大体将哥萨克征服。期间红军伤亡很大,一度被迫全线败退出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红军随后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斩尽杀绝。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曾经让高加索地区将军陪同去农村访问。当时已经是六七十年代,二战停止都二十多年了。然而,将军却要带着大量卫兵才愿意下乡。戈尔巴乔夫很奇怪。将军说:当年我奉命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的男人,不分年龄全部杀光。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万一还有哥萨克记得这件事,怎么办?还是小心为妙。二战中,哥萨克团体已经七零八落,一部分参加了苏军,成为苏联的英雄。但还有不少哥萨克则协助德军作战。二战后,斯大林几乎消灭了哥萨克团体,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恢复。《哥萨克古歌》(《静静的顿河》卷首)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仇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苏联是个很奇特的国家,他的加盟共和国大多都和俄国人貌合神离,很多加盟共和国在德军打来之后,将德军看做是解放者拯救者,内心中也充斥着对俄国人的不满,在德国人打来之后,他们立刻就会调转枪口,对准他们曾经的“同胞”。哥萨克人也不例外,十月革命后的大清洗中,哥萨克人同样受到了清算。他们在国内战争中,大多是苏军的反对派,他们和白军站在一起,共同对付苏军。而苏军在获胜之后,就必须清算他们。对于不服从的哥萨克人,苏联坚决予以打击,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哥萨克人,都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回忆。正是苏联的清算,直接导致很多哥萨克人仇视苏联,很多哥萨克人在德军来了之后,就立刻投入到了德军的怀抱,他们的马刀也指向了苏联。希特勒向投降自己的哥萨克人许诺了美好的未来,这让哥萨克人全心全意为德国服务。不过也不是所有哥萨克人都支持德国,其实大多数哥萨克人,内心还是向往苏联,他们都被苏军教育过,大多数哥萨克士兵,还是为苏联服务。实际上,投降德国的哥萨克骑兵并没有多少,更多的一部分还是在国内。大批哥萨克人加入苏军,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是上层建筑之一!第三核大国在毛熊??解体后,国家精英们引入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以为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国家社会很快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层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操纵和欺骗蛊惑大众百姓(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成灾)!本应团结带领广大民众一起攻克时艰,却变成了贪婪无耻的瓜分国家民众的财产和利益!外部势力趁此机会介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外国投资渗透掌控国家命脉,政治上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文化上宣扬享乐主义时尚主义,娱乐至死,,),凡此种种,导致精英们拿国家大事如儿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力抵御外敌的进攻渗透演变和施压!国民民生福祉水平急剧下滑,日益穷困潦倒,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只有出走国外谋生(被挖走或者主动出国),,如此社会国家乱象丛生,更是证明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论述的正确性!人类社会发展中,军事(核弹也只是军事范畴里的一部分而已)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基础变了,一切都会变的!我国领导人说过,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广义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苏军著名将领瓦图京战死了。但打死瓦图京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乌克兰语和俄语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总体厌恶大于好感,还有深刻的仇恨。最近的一次,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为了实行集体农庄,对乌克兰采用强硬政策。上图是,1942年夏天乌克兰女孩和德国士兵在一起晒日光浴,这样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乌克兰历史这么记载:苏联政府禁止全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甚至宣布,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这次饥荒不是偶然的。目前研究乌克兰饥荒的专家,基本认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罗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饥荒与苏联的民族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饥荒是苏联领导人为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最终征服乌克兰而制造的。他们的观点得到С.库里奇茨基等乌克兰研究者的肯定,并继而提出,乌克兰“大饥荒”的发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现象,而是饥荒恐怖,以及种族灭绝政策和极权主义措施造成的后果”,旨在种族灭绝乌克兰人。随后斯大林还搞了大清洗,杀死了大量乌克兰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所到之处大部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认为德军解放了乌克兰。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乘车进入基辅时,街上到处都是欢迎我们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给了我一大包面包,叫我吃完之后再走。同时,乌克兰人还大量加入轴心国部队,总数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乌克兰人还组成了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加利西亚第一师”。截止到6月30日,这个师拥有的兵力为:军官346人、军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谢谢邀请问答在沙俄的历史上,哥萨克骑兵师一直受到重用的,但在进入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建立的苏联开始,就将它排斥在外了。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一直是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一支得力骑兵部队,在整个的苏联时代,他一直作为一个反动的形象被书写在苏联的历史之中。但在沙俄时代,他是很吃得开的。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场硬仗,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位列世界强国之一,是同沙俄的这一仗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日本在1905年的战争中不能战胜沙俄,那么二十世纪的世界诸多的列强之中是没有日本一席之地的。所以日本必须打好这一仗,因此日本打的很认真。反过来说,沙俄是一个老牌的扩张成性和野蛮的帝国,战争在未开打之前,傲慢的沙俄是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但相反的是,日本当时丝毫没有轻敌思想,再加上国内民众的强烈支持,以及全力一战的高昂斗志,结果是真的打赢了。其实,别看旧时代的沙俄是一个爱打仗的国家,但这是一个英勇但不善战的民族。有人说,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之所以被打得一败涂地和落花流水,是因为在肃反时期清晰了大批军队优秀将领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历数沙俄历史和整个的苏联时代,它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漂亮仗。它是一个帝国,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成立之前,他从来就不是一军事强国。如果是在同等技术装备和同等兵力规模的情况之下,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战胜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说在一九四五年的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但当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残。而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规模大约只有苏联远东兵力的一半左右,苏联红军的技术装备是日本关东军的数倍还要多。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时,当时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军队有充分的理由和实力打赢沙俄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那支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如果就骑兵的作战力量而言,当时的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如果在进攻的冲锋道路上,当时是没有那支骑兵部队能够和它进行正面抗衡的。日本人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二十世纪的作战模式早就进入热兵器时代,正面的骑兵砍杀只有在个别情况之下才会发生。但哥萨克骑兵是属于一支快速移动的轻装备骑兵,它所配备的武器除了马刀之外,就是用于骑兵专用的骑兵枪。而日本相比于沙俄那落后的作战思想要进步多了,它不仅也建立了完善的骑兵部队,而且还针对哥萨克骑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他的骑兵旅团配备了由马匹拖拽机动的、拥有6挺哈奇开斯机枪的速射机关炮队。而且还为骑兵部队配备了专用有线电话、骑兵枪,也就是最新式的卡宾枪。所有这一切,哥萨克哪里能比得上。虽说哥萨克骑兵作战勇猛,虽说他们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也一度突入日军阵地。但在日军指挥官秋山好古的指挥下,日本骑兵尽量从正面避开和哥萨克骑兵的较量,他们将战马隐蔽在掩体之中,把预先部署好的重机枪摆在阵地前面。这样一来就算是哥萨克骑兵作战再勇猛,哪里能够正面冲破日军的防御阵地。整个的一场战斗下来,哥萨克骑兵被打的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其实在整个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一场骑兵面对面的砍杀,如果从整体骑兵力量来说是哥萨克厉害。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人手一杆长矛的枪骑兵部队,是可以冲开日军薄弱的防御阵地的。但是他们作战思想太过落伍,这一点同苏德战爆发之后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的苏军技术装备是强于德军的,但由于战略和战术思想落后,德军硬是靠着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术素养围歼了大批的苏联军队。而在当时的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军的实力也是强于日本的,但日本人靠着灵活的战术作战思想,先是以强大的火力打击来消耗哥萨克的骑兵部队,继而利用地形地貌给予哥萨克骑兵予以重创。不得不说,这不是实力上的较量,而是战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爆发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谁的作战理念先进,谁就越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克兰的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年轻的老兵,159万人流离失所,进入战争后第四年的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似乎是亲欧还是亲美的抉择。【写在前面 】“乌克兰”(Ukraine)的词源意为“边境”——这个除俄罗斯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是一片长久以来充满矛盾的边境。自2013年底以来,从基辅独立广场的亲欧盟示威,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与外逃,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顿巴斯的战事,乌克兰人正在经历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身份等等层面,无孔不入的“重新定义”。比革命更难的,是革命之后;比战争更让人困惑的,是战争之后。在乌克兰政府的邀请下,世界说专员从乌克兰一线发回报道:进入战争第四年,乌克兰都经历了什么?年轻的老兵乌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抗议、运动,到战争、改革,这四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9月初,我在基辅一家叫做“老兵披萨”的餐厅里见到一脸络腮胡的列奥尼德(Leonid Ostaltsev),他说《斯巴克300勇士》电影里,斯巴达的国王就叫列奥尼德。列奥尼德曾经是披萨店的一位厨师,他在2015年6月前往乌东前线,成了一位机枪手。他当时28岁。△ 列奥尼德在“老兵披萨”门口 宁卉摄“入伍前,我无法入睡、进食。”列奥尼德的父亲曾是一位上校,为乌克兰特勤局工作过,也参与过苏联-阿富汗战争,“我父亲知道关于战争的一切。他不想让我去。”开战时,乌克兰几乎没有正规军。这个以军事工业著称的前苏联国家,在2014年3月战事爆发时,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被派往前线。而后大部分派往前线的,都是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志愿军。在顿巴斯长大的波兰记者梅奇克(Igor T. Miecik)记录了负责训练士兵的一位上士的自白:“把平民压到烂泥巴里,毁灭他的身心,使他整个人四分五裂,然后再把这些碎块重新黏好,黏成一个士兵。”而志愿者们,“自视很高,但什么都不会。”列奥尼德说,“我看新闻时会想,为什么这些人在前线,我却在这里。F**k,所有的战争,战士们去参军,都只是为了帮助兄弟而已。”△ “老兵披萨”店内用弹壳拼成的乌克兰地图 宁卉摄这场战争,导火索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2013年11月的冬天,独立广场上持续了93天的示威与镇压,导致125人死亡,1890人受伤,65人失踪。起因是亲俄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影响下,拒绝签署乌克兰-欧盟联合协议。2014年2月23日,被废黜的亚努科维奇出逃至莫斯科。普京迅速做出反应,2014年3月,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并入俄罗斯联邦;紧接着,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s)地区,俄罗斯控制的亲俄势力和乌克兰政府军陷入交战,经历两次失败的停火协议,乌东的局面依然深陷泥潭。今天,独立广场仿佛恢复原状,石子路被重新铺平。只是东北角那栋被烧毁的、曾是抗议者总部的建筑,被一块巨大的宣传画盖住,上面是一段挣脱了的枷锁,写着“自由是我们的信仰”(Freedom is our religion)。广场的各个角落,残存的蜡烛、花束、遗照,纪念在四年前冬天的示威中丧生的人们。△ 2014年独立广场运动期间,位于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总部(原工会大楼)起火乌克兰志愿军营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其中的艾达尔营在其脸书页面上列有三个最高原则:“1. 我们是志愿军;2. 我们才不鸟你们的钱、军衔和升迁;3. 我们不是为你们而效力,而是为乌克兰。”一个“战时”,让“为了乌克兰”成为一个清晰的落脚点,整装、参军、上前线;然而,从战场退回,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了乌克兰”又是什么,变得更难回答。据联合国的数据,截止2017年8月15日,乌东交战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数为2803人。△ 东乌民间武装的坦克驶过顿涅茨克街头。乌政府军与东乌武装至今仍时有冲突列奥尼德在2016年6月退伍回到基辅,他说,老兵们开始相互成为朋友,“战争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兴趣再与平民沟通了。”他身边六成以上的老兵,退伍后就与原来的妻子离了婚(据乌克兰媒体,这个数字其实高达八成)。“当军人们回来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与之前的妻子继续生活下去。因为他变了,而她却跟以前一样。这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生活。”列奥尼德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老兵披萨店,俨然是这一块老兵组织的领袖人物。他招聘老兵做披萨,帮助他们开店,替他们找心理医生;还照顾阵亡战友们的遗孀。在战前,这些年轻人是大学生、服务员、厨师,在战后,他们成了“老兵”。伴随着这个词的,还有高自杀率和药物滥用。据乌克兰媒体统计,到2017年8月,已有超过30万乌克兰士兵被派上过前线,他们之中只有4%接受过心理治疗。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Arsen Avakov)最近透露的消息,至今已有500位老兵自杀。列奥尼德给身边的老兵也列了三项指导原则:“1. 别人不欠你什么;2. 遵守法律;3. 如果你赚到了钱,帮助其他人。”159万人流离失所列奥尼德自己的亲哥,则在2014年就离开乌克兰去了美国,“他恨乌克兰,爱俄罗斯,但他却不去俄国。”列奥尼德一家人其实都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1989年,从阿富汗前线回来的父亲,在基辅分到一套房子,便举家搬到了乌克兰。他们在伏尔加格勒还有亲戚。“以前我们经常打电话,相互走动。”列奥尼德把手中的烟头熄灭,说,“但他们现在只支持普京,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到的新闻,乌克兰都是坏人。”俄罗斯彻底失去了乌克兰。基辅街头,人们开始使用乌克兰语,亲欧与亲美,成了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 象征俄语的大汉对象征乌克兰语的女性说:“小姑娘滚开!你挤到我了。”41岁的莱希雅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曾是电视导演,还是独立广场运动时积极的活动家,现在她被称作是“超级志愿者”。莱希雅(Lesya Litvinova)告诉我,顿巴斯地区30%以上的家庭,都因为或亲俄或亲乌的不合而家庭分裂。“其实,那边没有哪个家庭没有过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东部战争开始后,莱希雅在基辅建立了一个志愿中心,给因战争逃离东部的人提供食物、药品和衣物。当时给独立广场运动提供药物的志愿者,现在会把药物送到志愿中心来。△ “超级志愿者”莱希雅 宁卉摄“独立广场(运动)后,新的政府面临无数的问题,要建立合法性,要建立军队去作战。”采访莱希雅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我们绕着她在基辅郊区的住宅楼,一圈圈地走着,回忆她遇到的第一批“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那是一批急需衣物和食物的幼儿园孩子。根据乌克兰社会政策部今年9月25日的统计,乌克兰境内注册的流离失所者已达159万人。在此前的战乱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170万人。“可新政府有那么多优先要做的事情,照顾流离失所者,并不是优先项。”莱希雅眼神很锐利,在陈诉糟糕的现实时,语气也是坚定的。尽管因战乱而逃离家园,这些人却不能被称作是“战争难民”。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一直将东部的战事称作“反恐行动”(Anti-Terrorist Operation)而非战争。另一方面,在如此众多的流离失所者中,却未有很多人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从东部逃离的人,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难民”,他们大部分都无法在短期内再回去自己的家园——那些回去了的,则将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园。到现在,莱希雅的志愿中心已经记录了6万个曾经来寻求帮助的人。“如今有的人在慢慢往回走,”莱希雅说,“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无法在基辅生活下去,东部可能还有亲人,很多人慢慢觉得与亲人一起更重要,即便战乱还在。”△ 顿巴斯战区的断壁残垣 来源:Л?онк?нг CC by 4.0列奥尼德在战场上曾受伤被派回基辅疗养。他利用那几天与女朋友完婚,回战场前,妻子已经怀上了孩子。“如果我出事,她们能拿我的抚恤金。”无论是兄长离开家庭,还是在战争的阴影下组成家庭,列奥尼德的叙述,带着一份理智,更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希望现在在我们国家里发生的事,只是一场噩梦。”梅奇克记录了许多乌克兰孩子的愿望,这段话来自11岁的大卫,“早上,我们所有人会醒来,吃煎饼,然后在上学的路上,没有人会记得这场梦。那样真的会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眼里的噩梦,更像是这个国家所有人一起遭遇的巨型车祸。不是别人家的新闻头条,无人能从中幸免,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一个继续的人,都按捺不住疲惫:“哪里会是出路?”挣扎前行因为莱希雅这些年积累的公众影响力,她被任命为观察员,监督医疗改革。这番经历让她看到了改革派的势单力薄。“独立广场的运动只是除去了最高领导,整个体制并没有改变。当改革派进入这个体制的时候,”莱希雅停下脚步,说,“他们也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每个新人进来,从下至上每一个层级都像泉水一样冒着铜臭。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安插新人,体制要么灭了你,要么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乌克兰议会内爆发议员斗殴 来源:视觉中国一个政府部门或许有十多位激进改革派进入,但他们要面对的“体制内”人员可能数以千计。“他们会公开反对改革,不愿意只赚取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只有2000-4000格里夫纳(合人民币500元到1000元)。莱希雅说,“即便是明确下达的任务,都会回复说,指令没有被打印出来所以不算数。”“即便可以去聘请新人,”莱希雅问,“公务员工资也太低了吸引不到人才。”独立广场运动带来了一次动员力量极强的社会变革。但伴随着战事的“后运动”阶段才最为艰难。新的政府在独立广场运动一年后,到2014年的冬天才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又大多在总统与总理的割据中被消耗掉,2016年月,再次建立新政府。△ 2015年,乌克兰农民抗议政府农业政策调整 来源:视觉中国“国企私有化、农业土地市场化、医疗改革、教育、反腐法庭、退休制度、国防。”9月1日的《基辅时报》提醒乌克兰议会这些改革要务。2016年,乌克兰的经济停止下滑,银行系统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让乌克兰终止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然而,些远远弥补不了乌克兰整体基础设施的落后,2016年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约2186美金——波兰比乌克兰高出近5.7倍。亲欧与亲美,是乌克兰最现实的选择。国际货币组织(IMF)和欧盟是最主要的外部支援。IMF对乌克兰经济改革的支持已达175亿美金;欧盟提供的除贷款以外,最重要的是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公民也在今年夏天实现免签进入欧盟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外高挂欧盟旗帜 来源:Dmytro Sergiyenko CC by 1.0乌克兰要完成结构性改革,道阻且长。乌克兰副议长格拉申科(Irina Gerashchenko)对世界说记者说:“不只是基辅需要布鲁塞尔的支持,布鲁塞尔也需要基辅的支持。”她说:“欧盟的官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和吃面包,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在不断对抗俄罗斯军队。”来自波兰的经济学家达布罗夫斯基(Marek Dabrowski)则在最近的一份政策报告上总结说:“2014到2015年,因政权更迭和应对外部侵略的动员所创造的政治机会,并没有成为改革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跳板。”△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 来源:美国国防部乌克兰明后年将再次迎来选举,已经有很多政党来请莱希雅参选议员。这些年,莱希雅一直在志愿服务,并没有收入,在家人的资助下勉强存活。但她的眼里,并看不到未来,也因为在医疗改革中的亲眼目睹,而不愿踏足政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决定就是投入一切去战斗。但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艰难的谈判的路径。而以目前乌东的情况,至少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世 界 说 宁 卉发自 乌克兰 基辅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哥萨克?这不是啥好鸟。打沙皇开始到红色苏联的建立这玩意几乎参与了所有老毛子对外对内的战役。挑战宗主国的底线历来就是他们的传统。请大家伙记住这哥萨克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犯下的罪行那海了去了,这帮子自誉为爷们的人,杀起老人妇女孩子,那是一点都不手软。当年海兰泡事件,积极的参与者就是这帮人。手无寸铁的大华夏子民,就是这帮人赶下了黑龙江,那可是东北地头上的冬天。妈妈为了让孩子活的一线生机,把孩子从河里抛到岸上,而这帮子老爷们用刺刀穿透了孩子,挑的高高深怕濒死的妈妈看不到被挑起的孩子而哈哈大笑,这帮老爷们一激动把这孩子用刺刀撕成碎片就为了听一听妈妈濒死的时候发出的惨叫。这就是咱某些同胞夸奖的自由的哥萨克,勇敢的哥萨克干的事。就这海兰泡事件发生之后,据老一辈人说,开头的江面上漂着的尸体和哪密密麻麻的和那木头桩子差不了多少,持续好了多天。咱这黑龙江的水两星期那江面上漂着一层油,大家伙自己个开动脑筋想想这是啥油,就没人敢喝这里的水。好了,咱把话头扯回来聊着哥萨克到底是个啥玩意。啥是哥萨克首先老梁告诉大家伙这不是一个民族,他是一个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杂合体。这开头的主体是有鞑靼人和斯拉夫人构成,这里边还有啥乌克兰人,啥白俄罗斯人,啥波兰人,啥土鸡国的土耳其人等等,总之一句话太杂了。就算是现在您拉出来一个哥萨克人,问他:“你祖上是啥人?”“管他呢?谁还会在乎这个?”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哥萨克给你的答案。那么他们是怎么就聚集起来的呢?这事得往老毛子起家的后盾金帐汗国说起,开头是一帮子鞑靼人和斯拉夫人从金帐汗国逃出来,窜到南俄罗斯地界搞游牧的。大家伙也知道后来建立起来的老毛子沙皇,玩的是农奴制,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压迫的农奴或者家养的奴隶,再或者城市那嘎达破了产的人,也往这南俄罗斯地界上窜。因为这地人烟稀少,那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羊贼拉多,还有那河里游的鱼,这鱼不仅多还特傻,您拿那大水瓢就这么一划拉,没三条也得有五跳蹲在水瓢里游。他就不缺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沙皇那胳膊伸不到这地来,所以这南俄罗斯这就成了这帮子人的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慢慢的就形成了几个定居点。而这些个住在定居点里的人就叫哥萨克,其实这帮人您用咱大华夏的土话说,就是一帮子盲流。而且这些定居点一般都选取河流经过的地界建立的,所以他们又有不同的名称。你比如说蹲在顿河中间建立的叫上游哥萨克,蹲在顿河下游建立的叫下游哥萨克,陪着伏尔加河玩的一帮子又叫伏尔加哥萨克,这大大小小,可以归纳为六个大群。至于是那六个?这不提也罢,老梁感觉咱大华夏的子民应该没人在乎这问题。(主要是名字贼拉别扭)哥萨克真的效忠老毛子吗这话说,他有人就有江湖,您就说这聚集起来的聚集点,那江湖的水就更加的深了。慢慢的这些定居点就出现了掌权者。大家伙记住一点,一个地头上的人是否彪悍这和他的居住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哥萨克居住的环境是大草原,这地野兽那叫个多如牛毛,这大半夜都能听到一波接着一波的狼吼。这哥萨克身体素质不强悍一点,在这地就混不下去,全得喂这野兽,所以这马上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彪悍。而这地他属于没人烟的地,贫瘠的很,那么这帮子哥萨克平时放羊之外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抽个空打家劫舍的当土匪。土匪都快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了。蹲在一边看热闹的沙皇,瞅着这帮子无法无天的家伙表示很开心,这就派人和这些定居点的掌权者勾搭。这勾勾搭搭的一来二去的这就走一起,这就组建了哥萨克骑兵,随后这帮玩意就成了沙皇的重要武力支柱。中亚,西伯利亚和咱大华夏东北这嘎达都成了这帮子土匪的肉,那祸祸的都听不下去。到处的烧杀抢掠,名声臭大街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帮子没啥钱的玩意,通过武力掠夺他人,就是他们的本质,所以下起手来也没啥底线。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这哥萨克是不是对老毛子很忠诚?”您想多了,这哥萨克的成分相当复杂,各个民族的人都有,而且各个定居点之间的掌权者还都勾心斗角,蹲在老毛子国土外边的各个国家还想给老毛子后院点把火,所以每个定居点都有不同的外国支持者,在加上他们本身就信仰拳头大的道理。效忠老毛子,这话你也信,老毛子虽然一直在使用哥萨克,但对他们的忠诚度都是打问号的。当年的彼得一世就说过所有的哥萨克除了俩其余都是变节者。那《静静的顿河》这书里主人公,一会跑红军,一会跑白军,整个就是一墙头草的存在,一般人觉的不可思议,但在老毛子眼里这正常。有奶便是娘这是他们的一贯风格。后来的哥萨克这么说吧,这哥萨克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有新成员加入的集体,您只要来他们就收,当然之后就靠你自己个的本事在他们的地界上生活,几乎所有的民族他都收,唯独就不收这犹太人。所以有人说自己是犹太哥萨克,您大可以一脚把他踹地上,朝他大脸蛋子上吐一口:“骗子!”这时间到了十月革命的时候,大部分哥萨克都跟着白军玩,只有少部分的哥萨克进入了红军。于是后来的苏联就采取了打压哥萨克上层,富农,有钱人,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下层哥萨克的手段将这哥萨克逐步的瓦解。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政策下被分解,这哥萨克也就逐步的和以前的哥萨克有了较大的变化。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那些个不甘心的哥萨克又建立了哥萨克共和国,结果让红军用十五天的时间给灭了。所以到了现在原有的哥萨克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祖辈有这哥萨克字号的子孙辈。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沙俄时代开始,到红军时代初期,哥萨克始终是俄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哥萨克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军事团体。哥萨克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蒙古人,甚至突厥人,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这些各民族人来到乌克兰大草原,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团体。自然,来到这里的原因各异。有的是不愿意被蒙古认压迫,有的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有的干脆是杀人后跑路了。他们自称为Cossack哥萨克,这是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在广阔的乌克兰大草原上,这些人跟蒙古牧民,突厥牧民学习了骑术,各种马上作战技巧和放牧,他们开始成为马背上的强大军事力量。乌克兰大草原是弱肉强食的地方。一个人成年人,无论是男还是女,如果不能保卫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哥萨克必须尚武,不然就无法生存。哥萨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各种军事技能,19岁以后就必须加入哥萨克团体的军队,一般要服役满25年才会退出现役。要知道,当时的人,一般最多只能活到50多岁。哥萨克尚武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他们崇尚暴力,以战死为光荣,鄙视病死在床上。哥萨克是军事团体,他们没有国王,没有国家。他们分为十几股力量,比如顿河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外贝加尔哥萨克、库班哥萨克等等。大家都是哥萨克,之间并没有亲密的联系。哥萨克部落的领袖大部分是选举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世袭的。本来沙俄历任统治者,对哥萨克都是镇压态度。但哥萨克太尚武了,又擅长小股部队的游击战,通过武力要想政府他们基本是梦想。武力镇压不行,就只能笼络了。沙俄政府通过给予哥萨克各种特权,让他们为自己作战。哥萨克的武器装备甚至战马都是自己准备,但必须听从沙俄军官命令作战。哥萨克人几乎参加了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搞笑的是,苏联内战期间,哥萨克分别投靠红军和白军,双方部队中都有大量的哥萨克。然而,随着苏联进行土地改革,试图动摇哥萨克几百年的传统,这就捅了马蜂窝。一时间,哥萨克群起反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叛。斯大林的方法是血腥的镇压。从20年代到30年代,红军使用了10多年时间,动用了几十万大军才大体将哥萨克征服。期间红军伤亡很大,一度被迫全线败退出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红军随后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斩尽杀绝。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曾经让高加索地区将军陪同去农村访问。当时已经是六七十年代,二战停止都二十多年了。然而,将军却要带着大量卫兵才愿意下乡。戈尔巴乔夫很奇怪。将军说:当年我奉命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的男人,不分年龄全部杀光。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万一还有哥萨克记得这件事,怎么办?还是小心为妙。二战中,哥萨克团体已经七零八落,一部分参加了苏军,成为苏联的英雄。但还有不少哥萨克则协助德军作战。二战后,斯大林几乎消灭了哥萨克团体,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恢复。《哥萨克古歌》(《静静的顿河》卷首)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仇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苏联是个很奇特的国家,他的加盟共和国大多都和俄国人貌合神离,很多加盟共和国在德军打来之后,将德军看做是解放者拯救者,内心中也充斥着对俄国人的不满,在德国人打来之后,他们立刻就会调转枪口,对准他们曾经的“同胞”。哥萨克人也不例外,十月革命后的大清洗中,哥萨克人同样受到了清算。他们在国内战争中,大多是苏军的反对派,他们和白军站在一起,共同对付苏军。而苏军在获胜之后,就必须清算他们。对于不服从的哥萨克人,苏联坚决予以打击,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哥萨克人,都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回忆。正是苏联的清算,直接导致很多哥萨克人仇视苏联,很多哥萨克人在德军来了之后,就立刻投入到了德军的怀抱,他们的马刀也指向了苏联。希特勒向投降自己的哥萨克人许诺了美好的未来,这让哥萨克人全心全意为德国服务。不过也不是所有哥萨克人都支持德国,其实大多数哥萨克人,内心还是向往苏联,他们都被苏军教育过,大多数哥萨克士兵,还是为苏联服务。实际上,投降德国的哥萨克骑兵并没有多少,更多的一部分还是在国内。大批哥萨克人加入苏军,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谢邀请。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简单说,东乌克兰倾向于俄罗斯,西乌克兰倾向于波兰。乌克兰的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撕裂的历史。在公元900年左右,今天乌克兰生活着一群东斯拉夫人,称为“罗斯部族”。9世纪中叶,来自西欧的诺曼贵族诺夫哥罗德征服罗斯人,建立了留里克王朝。这个王朝定都基辅,史称基辅罗斯。后来,基辅罗斯分裂成为三支,就是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这些罗斯国家纷纷沦为蒙古金帐汗国的附庸。后来虽然赶走了蒙古人,但罗斯人的分裂已经成为定局。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人受当时西边强大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俄罗斯区别开来。换言之,乌克兰文化中本来就包含了罗斯和波兰双重特征。由于波兰人对乌克兰的统治比较严厉,导致部分乌克兰人,尤其是追求自由的哥萨克出来反抗。但他们实力比波兰弱小。为了抱大腿,他们求助于东边拥有共同血缘的沙皇俄国。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于是,乌克兰以第聂伯河为界,一分为二。东边的与沙皇俄国合并,西边的依然归波兰统治。这也开始了乌克兰东部亲俄,西部亲波的历史。从文化上,东部乌克兰基本信仰东正教,西部乌克兰则很多跟着波兰信仰天主教。过了一百余年,沙皇俄国后来实力越来越强大。到18世纪,沙俄勾结奥地利、普鲁士,三次瓜分了波兰。连波兰本土都有一大部分被沙俄吞并。到18世纪末,西乌克兰大部分也都进入俄国。只有加利西亚地区被奥地利吞并。此后一百余年,乌克兰基本就是这种格局。沙皇俄国是一心想要把乌克兰收归己有,因此严厉打击乌克兰独立势力。乌克兰人也只能忍气吞声。尤其是乌克兰西部的人,原本就亲近波兰,现在连干爹一起被按倒了,只能暗自血泪相合流。到了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俄国在战争中流干了血液,发生了革命。在俄国大地上,爆发了红军和白卫军之间的战争,乌克兰这块土地上也掀起了大乱。红军、白军、倾向白军的乌克兰人、倾向红军的乌克兰人、倾向德国人的乌克兰人、倾向独立的乌克兰人,在这块土地上相互厮杀。经过一场血战,东乌克兰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22年加入苏联。而此时协约国为了打击德国、奥地利、苏联,则扶持波兰复国。乌克兰西部的地区,被协约国划归波兰境内。(同时被波兰吞并的还有西白俄罗斯地区。)这样,乌克兰又回复到17世纪的格局。西部并入波兰,东部与俄罗斯联盟。但是苏联心中,对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被占,一直是耿耿于怀的。1939年,欧陆战云密布,希特勒窥觑波兰。斯大林最初寻求与英法联手遏制希特勒,遭到英法的敷衍后,转而与希特勒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约定瓜分波兰。1939年9月德军攻入波兰西部,歼灭波兰军主力。苏军趁机从东边夹击,不战而夺取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当然,在苏联自己看来,自己这不是入侵,是收复失地。但不仅波兰对此痛恨,西乌克兰的那些亲波兰的人,也对苏联此举非常愤恨。于是到了1941年,希特勒大举进攻苏联,很快占领了乌克兰地区。西乌克兰的许多人把纳粹德军看做救星,投奔纳粹当伪军,并且帮助德军大肆屠杀当地犹太人。直到现在,纳粹残余势力在乌克兰依然很有影响,包括前几年发动街头暴动。但是,邪恶的纳粹毕竟不能持久。没过几年,苏联又打了回来,不但把德军轰出乌克兰,还一路挺进到了柏林。战争结束后,苏联宣布将战前属于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并入乌克兰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作为补偿,将德国的东部领土割让给波兰,使得波兰整体西移。然而领土容易划,人心难得收。西乌克兰地区依然对俄罗斯有抵触心理。这种心理在苏联强大时尚且能被压制,到苏联衰弱时就会蠢蠢欲动。1991年,叶利钦搞垮了苏联。之后,叶利钦试图继续保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联盟,但是乌克兰政权却对俄罗斯比较冷淡,两国渐行渐远。终于有了2014年的暴动,乌克兰发生分裂。东部的亲俄乌克兰人和西部的亲波兰(也就是亲西方)乌克兰人各自排列阵营,刀枪相对。
5,一年战争秘录中的技术员和08MS中女主角的哥哥是否是同一个人
6,WOW 暮光高地 哥沙克战争营地坐标是多少
在地图右边。溅血谷地 和 龙喉港中间,焰须巡逻营正上方。洪堡焚烧峡谷一直灰。61 45
7,有没有和战地硬仗类似的游戏就是讲警察的
马克思佩恩。还有一个叫英雄本色还是什么,以发哥为原型的,手枪双枪慢镜头。
8,指挥官哥沙克在哪啊
http://db.duowan.com/wow/npc-9020.html在黑石深渊黄色路线,杀女狱卒拿钥匙,开门和哥沙克说话,然后找卡兰巨锤说话,回来再和哥沙克说话,然后杀7个经验怪就行了.
9,QQ烽火战国1或2级打据点个需要多少长枪兵和弓箭兵
一级据点一般一个骑枪战将或一个骑射战将单挑就可以了,具体选择那个就看据点的运防和近防了,不过一个战将功都在一千多,哪哥都行,而二级据点就到根据据点的的运防和近防来派兵,一般光派长枪兵或弓箭兵就可以来了,记得带个英雄,那样更容易点,看三级据点的防御跟你英雄的属性跟你科技家族宝物的加成属性一般三级据点防御从2W到8W左右如果不计算英雄等等的加成单纯的两万防御大概需要111个长枪或者弓箭。。。分开看具体据点是远防高还是近防高其实也就是你的兵不算加成初始攻击为180把据点防御除以你的兵的初始攻击力就是最多需要的兵的数量原文来源: http://www.goodask.info/
10,各位大哥哥今天我看见一个游戏叫使命什么6现代战争我正想买但我
使命6有12个G,,你内存太小了,显卡也不行,带不起来的,另外,画面效果比CF好的多的多得多,使命把好多细节做的特别好,你机子配置,cf带起来都困难好过个妹啊!,cf画质是垃圾是幻3吗?不是!连幻三都不是的游戏怎么和使命比?,,,你这显卡肯定玩不了,他解压要至少8个G,显卡至少1G,cf是,垃圾,,是使命召唤6,是单机版的,网上免费可以下载,不过是盗版没法联机除此之外和正版一样,穿越火线是网上对战,你那配置貌似不够,你上管网看哈,上面有电脑配置最低要求,手机打子好累,望采纳使命召唤的画面也不错…游戏里的内容很丰富。CF的竞技性强一些…毕竟是大型网络游戏…是使命召唤六现代战争2吧?这游戏很不错的你可以试试、、、你这配制应该能玩
11,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什么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的是一出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群像戏——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 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动荡时代背景下民国上海的众生百态,构筑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非线性叙事的剧情脉络,制作上对旧上海风貌出色的还原,使电影亦能在时代的脉搏中得见于电影鲜明的风格,但其所本当着点的罗曼蒂克,却还未开始便已然消亡于了导演的野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的制作,那就是讲究,无论是从背景道具,还是人物腔调,在导演程耳精简利落的镜头下,都形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可惜于这般的诚意却并没能使电影堪为佳作,非线性叙事用好了无疑会让人惊叹于逻辑的缜密,但如果用不好,则也会令电影看起来只是一盘散沙,而对《罗曼蒂克消亡史》来说,繁杂的人物关系,混乱的时间叙事,非线性叙事并不等同于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几乎无从所见导演对这种手法的善用,而正是这种不善,使电影所建立的人物显得尤为苍白,在这些满是苍白的人物关联所诱发的空洞之爱何以能得见“罗曼蒂克”式的美好?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作为一个本当“罗曼蒂克”式的故事,程耳又往电影融入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家国帮派的情怀,兄弟间的情谊,黑帮特务的暗杀等等,这些元素的交织使电影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信马由缰的故事里,实则早已将爱的命题抛诸于了脑后,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不如说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罗曼蒂克仅只能浮于表象的乱世众生相来的更为贴切。程耳尤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使电影处处有着如同昆丁或者韦斯式的佳句,但显然其还并没有能将一个人物繁多,故事繁杂的电影收放自如的能力,那还没开始,就已然要谈消亡的浪漫,正是电影难成佳章的症结。
文章TAG:
哥沙克战争营地 wow暮光高地的哥沙克战争营地在哪啊 点开成就发现只要到那里就可以 沙克 战争 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