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还是小霸王那个时代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还是小霸王那个时代特别喜欢我的世界,优美的画质,可以自由创造东西,十分有趣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还是小霸王那个时代特别喜欢我的世界,优美的画质,可以自由创造东西,十分有趣我84年的,今年34岁,说起自己玩游戏的故事,挺有意思的。那是91年,刚上小学没多久,回家写完作业和小朋友在楼下玩,老爸很神秘的把我叫回家,在黑白电视前鼓捣一个机器,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老爸用三个月的工资,偷偷背着老妈买的日本任天堂红白机,带着一个卡带,是魂斗罗。我们爷俩只要有空就玩这个游戏,老爸和我一块玩,后来卡带就借着玩,换着玩。九几年,卡带很贵,就是山寨的,也要上百元。在玩游戏的这条路上,我爸一直不管我,还鼓励我玩,所以截止现在,各种电视游戏机基本我都玩过。老爸给我买过世嘉机,给我买过PS1,给我买过DC,上大学怕我没事干,在2005年,给我买了PSP,后来工作需要在外地,我又自己买了各种掌机,目前正在玩PS4……老爷子现在也玩游戏,不过他走网游路线了,从传奇,奇迹,大话,后来玩梦幻,玩问道,玩魔兽世界等等,我对网游没感觉…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还是小霸王那个时代特别喜欢我的世界,优美的画质,可以自由创造东西,十分有趣我84年的,今年34岁,说起自己玩游戏的故事,挺有意思的。那是91年,刚上小学没多久,回家写完作业和小朋友在楼下玩,老爸很神秘的把我叫回家,在黑白电视前鼓捣一个机器,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老爸用三个月的工资,偷偷背着老妈买的日本任天堂红白机,带着一个卡带,是魂斗罗。我们爷俩只要有空就玩这个游戏,老爸和我一块玩,后来卡带就借着玩,换着玩。九几年,卡带很贵,就是山寨的,也要上百元。在玩游戏的这条路上,我爸一直不管我,还鼓励我玩,所以截止现在,各种电视游戏机基本我都玩过。老爸给我买过世嘉机,给我买过PS1,给我买过DC,上大学怕我没事干,在2005年,给我买了PSP,后来工作需要在外地,我又自己买了各种掌机,目前正在玩PS4……老爷子现在也玩游戏,不过他走网游路线了,从传奇,奇迹,大话,后来玩梦幻,玩问道,玩魔兽世界等等,我对网游没感觉…这个系列填坑,我推荐顺序是11-9-7-8-4-5-6-1-2-3。10代是网游,暂不计入。9代是当时DQ销量最高的一作,估计最终会被11超越。7、8和4、5、6分别是3DS和NDS上两个个批次的重制版,按顺序玩就好了。1,2,3代在手机上有重制版,但是毕竟原作年代太过久远,并没有填的必要,有的迷宫设计,现在的玩家肯定是玩不下去的。萌新一定要从最新,画面最好的入坑,不仅是勇者斗恶龙,所有游戏都是如此。因为老游戏不仅画面落后,更关键的是操控和设计上会有很多跟不上时代的设定(比如2代的无限循环迷宫),严重影响游戏体验。所以选勇者斗恶龙11是没错的,最好还是PS4版,这一作的画面非常漂亮,让人一看就有游戏的欲望。题主说刚入了3DS,那就玩3DS版也是不错的。两个版本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而且这次SE还针对3DS的特性设计了3D和2D两种画面模式,怀旧感满满。另外3DS版有一个独占要素:时渡迷宫,可以穿越回系列历代作品(1-10)。厉害了吧!至于题主说到的火焰纹章,我是不推荐萌新首选的。可能是个人原因,火纹那个存档机制和队友永久死亡设定我很难接受。有时候一场战役玩了半天不小心死了队友,还是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一时打击太大,重来又得耗费大量时间……一言难尽。玩得了黑魂,玩不了火纹。我是一个喜欢分享游戏经验的非资深老玩家,觉得这个回答有帮到你就点个赞吧,顺便关注一下。那些手游适合小白刚上手时去玩?其实纵观所有游戏种类,策略类和沙盒游戏类是新手玩家最容易上手的。不同于吃鸡等枪战动作类游戏,像是部落冲突,阴阳师百闻牌,皇室战争这种游戏,对于新手的接触难度来说反而低。因为这类游戏能够帮新手减少一个操作方面的上手门槛,反而更适合小白玩家上手。打瓦上小学时,我经常玩一种游戏,叫“打瓦”。这种游戏古代也有,如《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面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我小时候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乡下很流行这种游戏。现在想来,感觉有趣,又记忆深刻。小伙伴们一般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玩这种游戏。每逢有空,有四到十名,就可以呼朋引伴地分组对抗了。通常是自由组合,但大体上两队要旗鼓相当,不能实力相距太远,不然就散伙了。然后是找玩的场地。场地要求长八米以上,宽四米有余。在场地上划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的距离一般以某位伙伴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其中一条线为起步线,另一条为终点线,竖放瓦片。然后是瓦片的问题。瓦片一般其实是石块,一般看个人的力气选择其大小。但一般都是厚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方形。石块来源多样,有的是现场随意找,然后打造而成;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把人家垒墙或厕所的石块偷来打造,但这种多半遭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是提前准备,自己用着顺手,也稳妥。使用的石块,有一种我们称作“铁石”的,这种石头质地特别坚硬,不容易被击打破裂,是打瓦的最佳材料。事实上,这种石材,在农村应用很广,比如修建石窑洞,石块与石块之间需要小石头支撑,这种坚硬的铁石正是必需材料。而这种石材,需要去沟壑的那些砂砾石、板砾石里寻觅。而我们小伙伴呢,也多是自己去沟里找到,然后回家用斧头等敲击成自己需要的“瓦”。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打瓦”。两队一番谦让,有先有后。决定先后次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定两队的带头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向终点线投掷瓦片,看谁的瓦停留处距离终点线最近,就由谁代表的对占先。后发的先把自己几个人的“瓦”依次竖立在终点线。先发者在起点线各人那“瓦”向前跨一步,然后扔出自己手中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全部胜利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则有其他完成者补充完成。但也有因为距离远,大家准头不好,一次性不能完成,那么就由另一队开始自己的“征程”。当然下次轮到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继续完成的。打瓦的第二步:在起点线把瓦扔到两条线中间位置,然后迈一步,并单腿一步跳到自己瓦附近,单腿站立,然后一手从地上拿起瓦,并向前掷出,争取击倒对应瓦片。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瓦不能投得太远,一定要自己迈一步跳一步就能够得着;拿起瓦后,尽量瞅准对应瓦片,掷出击倒为准。打瓦第三步:把瓦投掷到对应瓦片之外(超过终点线),然后跨一步并单腿连续弹跳规定的几步(一般是四步到五步)。到位后,依旧是单腿站立,捡起瓦,扭转身,击倒对应瓦片。打瓦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的站在起点线上迈一步掷瓦击倒对应瓦片的动作。打瓦第五步:拿自己瓦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对应瓦片,争取一次性击到起点线之外。一般做不到,那就需要完成了的自家伙伴帮助了。如果也不能完成,那就让对家进行自己未完成的步骤或者项目。打瓦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一是两队轮流原则。一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那就让给另一队,也就是轮流“攻”与“守”。二是承继原则。就是轮到一队时,是接着上次的完成度进行的,不需要一切还原。三是帮助原则。一队里,加入某一成员没有完成某一步骤或项目,则由完成的成员帮助完成。注意:轮到自己队,完成的伙伴一人只能帮一次,不能同时帮几个人。好了,步骤清楚了。我说说其中发生的趣事。前面提到有的伙伴偷拿人家筑墙或厕所的石头。这不只是被小伙伴们鄙视,也往往被大人们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伙灰溜溜地跑了。还有场地问题。家乡属丘陵沟壑区,平整的土地很少。所以往往把打瓦的场地选到“场”上。这个场啊,就是农村秋季打谷子、黄豆、高粱等的场所。我们在上面又蹦又跳,尤其是拿石头砸,结果原来平整坚实的“场”,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也往往被大人训斥。还有一个事,特别有趣。八十年代,很多小孩不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以致不识数,不会数数,导致打瓦都玩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有个伙伴,名叫“兔小”(因喜欢养兔子得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只能数到数字“五”,再多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瓦很厉害,准头、单腿跳都是顶呱呱的,但一旦规定远跳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不干了。所以我们如果想与他玩耍,就定的两条线近点,最多跳五步就够的那种。记得我那时候身小体弱,但特别喜欢这个“打瓦”,而且技术还不错,跳一步自我感觉还挺远的。当拿瓦击倒对方的瓦时,当自己完成项目转身帮助小伙伴时,当我们队最先完成所有步骤取得胜利时,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了。而这种游戏相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培养了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等。现在想来,农村的这项活动记忆也是最清楚的,虽然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后来据我观察,这项游戏慢慢就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可以玩的越来越多了。最起码踢毽子、跳皮筋之类的很容易。更何况,电视、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没有孩子做这类显得“粗野”的游戏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5岁左右吧,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应该是在九几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的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后面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电视,黑白电视上站着一个小人一动不动。当亲戚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板子并且跟我说可以按的时候,我胡乱的拍打,电视上面的小人开始乱动。最终都会莫名其妙的黑屏。FC红白机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情形,没错,那就是正版的FC红白机。FC红白机的正是名字为Family Computer(简称FAMICOM)是任天堂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由于机身的外壳是红色与白色相间,故得名“红白机”。不少人经常听到的NES或者在网上下载FC模拟器的时候,经常会搜到NES模拟器,不少朋友可能纳闷怎么搜的总是不对呢?其实搜索结果并没有错。由于雅达利大崩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导致北美游戏市场震荡,美国人民当时已经对游戏机产生了心理阴影。远在日本的任天堂想要将FC推广到美国,但是又不想将FC包装成游戏机类的产品,并且Family Computer这个名字又不是特别能让美国人理解。因此就将FC换了个新名字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NES,意为任天堂娱乐系统)。在有了新的名字的同时,新的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并没有“红白机”一说的原因。第一款游戏当我识字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岛》1代。《冒险岛》全称应该是《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是由HUDSON公司发售的一款2D横版卷轴动作类游戏。游戏的主人公“高桥名人”确有其人,其名为“高桥利幸”,原就职于日本的HUDSON公司,高桥利幸先生当时由于创下了每秒钟按键16次的连发记录,而名声大噪,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HUDSON公司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以“高桥利幸”为主角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桥名人之冒险岛》。这款游戏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踩上滑板之后,强制前进的设定,另一方面是不吃水果就会持续减少体力的“时间限制”。强制前进这点还可以通过收到攻击强制取消滑板,而时间限制这个设定有些过于苛刻。不仅要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而且还是时刻掌握时间,这比隔壁的马里奥大叔的难度要高很多。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还是小霸王那个时代特别喜欢我的世界,优美的画质,可以自由创造东西,十分有趣我84年的,今年34岁,说起自己玩游戏的故事,挺有意思的。那是91年,刚上小学没多久,回家写完作业和小朋友在楼下玩,老爸很神秘的把我叫回家,在黑白电视前鼓捣一个机器,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老爸用三个月的工资,偷偷背着老妈买的日本任天堂红白机,带着一个卡带,是魂斗罗。我们爷俩只要有空就玩这个游戏,老爸和我一块玩,后来卡带就借着玩,换着玩。九几年,卡带很贵,就是山寨的,也要上百元。在玩游戏的这条路上,我爸一直不管我,还鼓励我玩,所以截止现在,各种电视游戏机基本我都玩过。老爸给我买过世嘉机,给我买过PS1,给我买过DC,上大学怕我没事干,在2005年,给我买了PSP,后来工作需要在外地,我又自己买了各种掌机,目前正在玩PS4……老爷子现在也玩游戏,不过他走网游路线了,从传奇,奇迹,大话,后来玩梦幻,玩问道,玩魔兽世界等等,我对网游没感觉…这个系列填坑,我推荐顺序是11-9-7-8-4-5-6-1-2-3。10代是网游,暂不计入。9代是当时DQ销量最高的一作,估计最终会被11超越。7、8和4、5、6分别是3DS和NDS上两个个批次的重制版,按顺序玩就好了。1,2,3代在手机上有重制版,但是毕竟原作年代太过久远,并没有填的必要,有的迷宫设计,现在的玩家肯定是玩不下去的。萌新一定要从最新,画面最好的入坑,不仅是勇者斗恶龙,所有游戏都是如此。因为老游戏不仅画面落后,更关键的是操控和设计上会有很多跟不上时代的设定(比如2代的无限循环迷宫),严重影响游戏体验。所以选勇者斗恶龙11是没错的,最好还是PS4版,这一作的画面非常漂亮,让人一看就有游戏的欲望。题主说刚入了3DS,那就玩3DS版也是不错的。两个版本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而且这次SE还针对3DS的特性设计了3D和2D两种画面模式,怀旧感满满。另外3DS版有一个独占要素:时渡迷宫,可以穿越回系列历代作品(1-10)。厉害了吧!至于题主说到的火焰纹章,我是不推荐萌新首选的。可能是个人原因,火纹那个存档机制和队友永久死亡设定我很难接受。有时候一场战役玩了半天不小心死了队友,还是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一时打击太大,重来又得耗费大量时间……一言难尽。玩得了黑魂,玩不了火纹。我是一个喜欢分享游戏经验的非资深老玩家,觉得这个回答有帮到你就点个赞吧,顺便关注一下。第一先去了解英雄 第二技术 第三意识 三者结合方能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