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简介,梦三国之陆逊
作者:本站作者
1,梦三国之陆逊
2,陆逊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3,陆逊简介
陆逊字伯言(183-245),汉族。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江东大都督。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陆逊字伯言(183-245),汉族。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江东大都督。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陆逊字伯言(183-245),汉族。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江东大都督。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4,陆逊能称的上是三国第一军事家吗你怎么看
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没问题,但不能称第一,在陆逊前面起码还有,称雄中原的曹操,还有用千多兵马,六年打下江东的孙策。曹操,孙策他俩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象周瑜,陆逊等次之。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没问题,但不能称第一,在陆逊前面起码还有,称雄中原的曹操,还有用千多兵马,六年打下江东的孙策。曹操,孙策他俩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象周瑜,陆逊等次之。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自古以来,格局决定大小。《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从格局决定大小,从“不看广告看疗效”[奋斗]从登高望远来分析,[送心]司马懿和提问者没有提到的鲁肃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若论军事大格局,应在被后人诟病的司马懿之下。若论战役和战术,徐庶、陆逊,郭嘉、贾诩、法正,周瑜、庞统、二荀、陈宫均是同一类型的高手!这里面以坦坦荡荡??善用阳谋的…陆逊??,郭嘉??,庞统??为最优。??谢邀。??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没问题,但不能称第一,在陆逊前面起码还有,称雄中原的曹操,还有用千多兵马,六年打下江东的孙策。曹操,孙策他俩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象周瑜,陆逊等次之。
5,孙权为什么不喜欢陆逊
陆逊是功高震主,而且他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孙权痛恨这些大家族。孙氏是外来统治者,所以对本地大姓豪族既有需要利用的无奈,又有排斥的心态。所以对陆逊(也包括对张昭等)不时流露不满。
6,陆逊简介与他的事迹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行,来表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个性得以显示,从而创造出神采飞扬的人物形象。陆逊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他曾经参与吕蒙袭击关羽的行动,并在平定荆州后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建议。吕蒙死后,他是孙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挫败刘备恢复荆州的意图,为稳定孙吴政权建立了功勋。以后,他长期坐镇上游,统帅着吴国的主要军队。传记记叙陆逊一生的主要事迹,突出他高明的军事政治才能和忠诚勇敢的性格特点。它着重描写夷陵之战,写陆逊认清局势,按兵不动,设法使吴军从退却变为与蜀军相持,又写他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一举击败蜀军,从中显现这位历史人物的足智多谋、因事制宜。 吴蜀交战,陆逊面临内外的矛盾冲突。一是吴蜀两国的矛盾,一是陆逊与吴军众将的矛盾。它们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当时,刘备率领大军到吴国的西部边界。他从巫峡、建平连营直至夷陵地界,建立了数十个营地,用黄金、锦缎、爵位的赏赐来引诱打动各少数民族,还任命了各路将军。他“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对于蜀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孙权曾试图求和,但是遭到拒绝。此刻,吴蜀矛盾势同水火,蜀军声势浩大,处于优势,吴军数战不利,处于劣势。孙权只得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 、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抵御。陆逊受命于吴国危难之际,置身于吴蜀矛盾之中。因此,他上书孙权,认为“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徙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目前吴国争夺这个地方,务必取得成功。他表示“臣虽不材”但是要“以顺讨逆,破坏在近”。所言明确地指出矛盾的焦点,深刻地分析问题的实质,坚定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还特别强调打败刘备、获得胜利是指日可待的。陆逊知彼知己,后发制人。他一度坚守不战,等到敌军疲惫不堪,显出致命弱点,就顺风放火,大败刘备。正如王鸣盛在谈到陆逊用火攻时曾说,“逊仍用周瑜火攻之策”,战地“多山林险阻”,他等到对方“傍岩依树结营既密,然后用之”,而且,“连营愈多,烧毁愈易”。“逊久有成算”,只是不泄机密,“故能成功也”(《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二)。 伴随吴蜀两国矛盾而来的是陆逊与吴军诸位将军的分歧和矛盾。在军事上,开始诸将看见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个个摩拳擦掌,“皆欲击之”。可是,陆逊不同意迎击敌军,认为蜀军举动“必有谲,且观之”。暂且观而不战显示他不逞匹夫之勇,不中计上当,更表明他深知这次夷陵之战与先前的赤壁之战不同,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对此,何焯说:“赤壁乘其疲,利速战。西陵避其锐,宜缓攻。”(《义门读书记》第二十八卷《三国志·吴志》)接着,吴蜀两军数月对峙。陆逊属下的将军都说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刚刚进犯的时候,现在已经让他深入吴境五六百里,相互对峙也有七八个月,许多要害地区都被他重点固守,“击之必无利矣”。但是,陆逊觉得攻打敌人“正在今日”。因为蜀军的情况有所变化,“其军始集”,刘备“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最后,陆逊抓住刘备指挥错误的机会,果断地进行战略反攻。他派人“先攻一营,不利”,诸将都说这是白白地损兵折将,陆逊却说他“已晓破之之术”。于是,他命令士兵“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从而正式点燃惊心动魄、狂烧蜀军的熊熊烈火。另外,在人事上,当陆逊带兵抵御蜀军时,吴军许多将领有的是老资格将军,有的是皇亲国戚,他们骄傲自负,不听指挥。对此,陆逊能够谦虚克己,忍辱负重,转化矛盾,消除隔阂。他向众人明确指出大敌当前,每人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军令,担负责任,和睦相处,共同铲除强敌,而不应计较私利,互不服气。后来,他还向孙权表示自己仰慕蔺相如的为人,不与同僚争论高低,一心成就国家大事。 作品通过反映吴蜀两国的矛盾斗争和吴军将领内部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主要人物的智勇特点。陆逊有审时度势之智。他努力创造战胜敌人的条件,坚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与孙吴的诸位将军搞好团结。因此,他的计划符合实际,他的行动无往不利。在火烧连营、重创蜀军后,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人都积极要求乘胜追击,擒获刘备。与之相反,陆逊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张立即撤回军队。这除了注意魏国集结大军、居心不善的情况外,主要考虑刘备是狡猾的对手,阅历丰富,蜀军败退之后,必然尽力死守,而吴军得胜难免产生轻敌情绪,继续攻敌难以获胜。正如何焯所说,“大胜之后,将骄卒惰。泝流仰攻,转馈又难。一有失利,前功尽弃。昭烈老于兵,得蜀已固,非若曹仁之在南郡可惧而走也。连兵于西,主客异势”,“盛、璋、谦如豕突耳”(《义门读书记》第二十八卷《三国志·吴志》)。陆逊有知人论事之智。他稳操胜券,劝孙权高枕无忧,就在于自己深知刘备用兵进军的情况。他回顾刘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他开始担心对方“水陆俱进”,后来观察到蜀军居然“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兵力部署没有变化,就不再担心,反而增强了克敌制胜的信心。这正如何焯指出:“水陆并用,则及锋而用。舍船就步,则师老运艰。渐见衅隙,敌得以逸待劳,伺变击怠也。”(《义门读书记》第二十八卷《三国志·吴志》)陆逊有担当重任之勇。当时,被天下称为英雄、连曹操都畏惧他的刘备攻势凌厉,敌多我少,蜀强吴弱,夷陵之战对于稳定吴国政权关系重大,吴军内部人事关系也很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兵抗敌显然有很大的难度。一般考虑私利、保全性命的人是不敢接受任务的。陆逊则不然,他不畏强敌,不顾危险,不怕困难,不辞劳苦,毅然出任大都督,而且一担负起重任,就胸怀全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治事用兵,从而使吴国转危为安,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栋梁之臣。陆逊有作战杀敌之勇。他先用火攻的办法,攻克蜀军的一处营寨。一见形成熊熊的火势,他就率领“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起四十余营”,使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被迫投降。等到刘备逃上了马鞍山、四周布置军队防守时,他“督促诸军四面”进逼,杀得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趁着黑夜逃遁。随后陆逊指挥的吴军奋勇追杀,大获全胜,而刘备勉强退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面对惨败,刘备惭愧愤恨地说:“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所有这些都充分表现出陆逊智勇兼备。 作者为陆逊立传,着重反映人物面临的事关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详细描述这些矛盾冲突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中曲尽其妙地展示出人物真正的内心世界。这就出色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出冷静观察、正确分析、巧用计策、善处矛盾、奋勇作战的古代名将形象。
7,徐庶 陆逊 严颜 谁没换过主公
陆逊 一直在东吴
徐庶先在刘备手下 后来在曹操手下
严颜先在刘璋手下 后来在刘备手下陆逊没有换过。
徐庶---刘备》曹操
严颜---刘璋》刘备
8,陆逊传中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是什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对陆逊作了很高的评价:“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意思是:刘备称雄天下,为世人所害怕。陆逊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享有威名,刘备想打败他,往往是不得志,不能够成功。搜一下:《陆逊传》中“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9,陆逊的资料
陆逊像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10,魏延VS陆逊哪个厉害啊
魏延是武将,陆逊是儒将,单挑,魏延胜,群P。陆逊胜陆逊能够火烧连营七百里,可谓说是有智
魏延武力一般,可以说有力
俗话说得好:有智者制人,有力者受制于人,所以,结果很明显游戏还是历史?
如果是历史,个人比较偏向陆逊。
陆逊最有名的战役就是联营烧了刘备700里
虽然魏延也向猪哥提出了偷袭长安的计谋,最后没有被猪哥采纳。
但是毕竟陆逊能混个都督回来,不简单啊
11,三国时期的吴国的陆逊的全面资料
陆逊:183~245 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世为江东大族,孙策婿。少孤,随叔父庐江太守陆康。汉献帝建安八年(203)从孙权,初为东西曹令史,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县事。天灾之年开仓济民,发展生产,深得民心。继募兵平会稽山越人之乱,渐有部曲2000余人。不久,任定威校尉。建议孙权大举平乱以稳定江东,得到赞许,任帐下右部督。随即率军攻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州)费栈等,乘夜潜入山,鼓噪而前,一举获胜。并整顿会稽、丹阳等东三郡,选强壮者为兵,得精卒数万。后屯芜湖(今属安徽)。 二十四年,蜀将关羽自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北攻曹魏襄阳、樊城(今襄樊)之时,吕蒙自陆口(今嘉鱼陆溪口)称病回建业(今南京),陆逊识其为骄兵之计,被吕蒙荐任偏将军、右部督,驻陆口。威名未著的陆逊致书恭维关羽,使关羽不以为虑,再调留守江陵的蜀军北上。陆逊乘机助吕蒙奇袭江陵,夺取荆州,任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继攻取秭归、巫(今四川巫山)等地,升右护军、镇西将军。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大举攻吴,陆逊为大都督率兵5万相拒,先避蜀军锐气,主动后撤,集中兵力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境)、猇亭(今枝城北)一线,坚壁不战。次年,待敌兵疲意懈,先用火攻,大败蜀军(见夷陵之战),升辅国将军,兼荆州牧。 吴黄武五年(226),陆逊建议扩大军屯,得孙权赞许。七年,魏大司马曹休举兵10万入皖(今安徽潜山),陆逊率军击破魏军,追至石亭,歼万余人,缴获甚多,使曹睿即位后的首次大举攻吴告败。黄龙元年(229),升上大将军、右都护,镇武昌(今湖北鄂州),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鄱阳、庐陵三郡事。嘉禾五年(236),奉命取襄阳,因军机泄露,又遇沔水(汉水)骤减,进军不利,便佯示进攻,并夺占安陆(今属湖北)等地,乘魏军惊疑不定,安然还师。赤乌七年(244)任丞相。次年病卒。 陆逊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最杰出的将领。长于谋略,用兵慎,变化多;治军严整,宽待士卒;顾全大局,善待老将。
文章TAG:
陆逊简介 梦三国之陆逊 陆逊 简介 梦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