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作者:本站作者
1,以下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2,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这个没有固定日期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日是由“清明”这一节气发展而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一说是经常会被提起的。节气是上古时期的古人根据气候变化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时间体系,该体系中共包含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排在第五位的节气便就是清明。因为节气与太阳运转息息相关,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清明节本就是源自于清明这个节气,所以这个节日自然也是“继承”了节气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清明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古人判断清明节气是否到来的标准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是否指向“乙”这个方位。一旦斗柄对准这个方位,那便意味着清明节气以及清明节的到来。现在确定清明节气的办法则是当太阳处于黄经15度位置的时候便就是清明。清明节这个节日形成之初其实主要就只是为了扫墓,祭拜先祖,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又慢慢将寒食节以及上巳节这两个节日的某些风俗给融入了自身。这个变化主要发生于宋元时期,待清明节融合了其他两个节日的风俗之后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这也是现如今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而寒食节与上巳节则逐渐被淡忘的原因所在。现如今每到清明节除了会去扫墓祭祖之外,也有很多人会外出踏青,而这踏青郊游原本是上巳节才有的习俗。清明节从寒食节那“继承”过来的风俗习惯则是吃冷食,像山东地区在清明节时便都会食用鸡蛋、冷饽饽以及冷高粱米饭。此外清明节还有植树、插柳等风俗。这个没有固定日期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日是由“清明”这一节气发展而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一说是经常会被提起的。节气是上古时期的古人根据气候变化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时间体系,该体系中共包含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排在第五位的节气便就是清明。因为节气与太阳运转息息相关,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清明节本就是源自于清明这个节气,所以这个节日自然也是“继承”了节气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清明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古人判断清明节气是否到来的标准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是否指向“乙”这个方位。一旦斗柄对准这个方位,那便意味着清明节气以及清明节的到来。现在确定清明节气的办法则是当太阳处于黄经15度位置的时候便就是清明。清明节这个节日形成之初其实主要就只是为了扫墓,祭拜先祖,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又慢慢将寒食节以及上巳节这两个节日的某些风俗给融入了自身。这个变化主要发生于宋元时期,待清明节融合了其他两个节日的风俗之后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这也是现如今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而寒食节与上巳节则逐渐被淡忘的原因所在。现如今每到清明节除了会去扫墓祭祖之外,也有很多人会外出踏青,而这踏青郊游原本是上巳节才有的习俗。清明节从寒食节那“继承”过来的风俗习惯则是吃冷食,像山东地区在清明节时便都会食用鸡蛋、冷饽饽以及冷高粱米饭。此外清明节还有植树、插柳等风俗。
3,24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是哪一个
凡是以二十四节气做为传统节日的,无论以阳历还是阴历或干支历,都不是固定在某一天,都是会有日变化。如立春节,如清明节,如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无论那个节气节日,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以阳历的公历论,节气相对固定在某几天,但不是绝对固定在某月某日。如立春节,一般固定在二月的三、四,五,六,七日,多在四、五两天,三,六、七少见,四、五两天也不是固定的。又如清明节,多是在四月四、五两日,也不是绝对固定。对于阴历,干支历而言,差别更大,更不固定。我国传统节日有多种,其中就有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节日的,如清明,冬至。我国使用的历法也相对复杂,现今既用世界公用的公历,又用阴阳合历一起用的农历,民间还用干支历。我国人许多习惯用阴历,许多节日是相对固定的,有特点的,如春节,固定是正月初一,除夕,是阴历腊月最后一天。二月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八月十五等,都是固定在阴历某一天的。阳历节日也是有固定的,如七一党节,八一军节,十一国庆节。为何以节气为节日会是不固定的呢,这就对历法有所了解了。公历是以阳历为主而改造过来的,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人造历法,日要计整,有余就取四舍五入法,所以阳历年一般取365天,积四年补回即闰回一天,就有366天。年的天数有一天误差,而二十四节气调配安排,完全不讲闰,是以365天5小时48分46秒来计算的,与阳历日计整做法,必会日之误差,一般是前后差一天,极少有差两天的。如清明多是4月4、5两天,也有出3,6之情况,这是因为大阳运行用时不是天的整数,而是有余数,而历法日天数必要计整,这样就有取舍之差别了。阴历与阳历年差超于十天,阴历还有闰月,所以从阴历着二十四节气,不固定就更明显,差别更大。干支历日,是以六十为周期的,从干支历看节气更是不固定的。凡是以二十四节气做为传统节日的,无论以阳历还是阴历或干支历,都不是固定在某一天,都是会有日变化。如立春节,如清明节,如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无论那个节气节日,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以阳历的公历论,节气相对固定在某几天,但不是绝对固定在某月某日。如立春节,一般固定在二月的三、四,五,六,七日,多在四、五两天,三,六、七少见,四、五两天也不是固定的。又如清明节,多是在四月四、五两日,也不是绝对固定。对于阴历,干支历而言,差别更大,更不固定。我国传统节日有多种,其中就有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节日的,如清明,冬至。我国使用的历法也相对复杂,现今既用世界公用的公历,又用阴阳合历一起用的农历,民间还用干支历。我国人许多习惯用阴历,许多节日是相对固定的,有特点的,如春节,固定是正月初一,除夕,是阴历腊月最后一天。二月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八月十五等,都是固定在阴历某一天的。阳历节日也是有固定的,如七一党节,八一军节,十一国庆节。为何以节气为节日会是不固定的呢,这就对历法有所了解了。公历是以阳历为主而改造过来的,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人造历法,日要计整,有余就取四舍五入法,所以阳历年一般取365天,积四年补回即闰回一天,就有366天。年的天数有一天误差,而二十四节气调配安排,完全不讲闰,是以365天5小时48分46秒来计算的,与阳历日计整做法,必会日之误差,一般是前后差一天,极少有差两天的。如清明多是4月4、5两天,也有出3,6之情况,这是因为大阳运行用时不是天的整数,而是有余数,而历法日天数必要计整,这样就有取舍之差别了。阴历与阳历年差超于十天,阴历还有闰月,所以从阴历着二十四节气,不固定就更明显,差别更大。干支历日,是以六十为周期的,从干支历看节气更是不固定的。 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最为盛大、最为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从腊月三十晚上(除夕)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地回家团聚(“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普天下到处都洋溢着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你问春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传说“春节”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期,舜帝根据天相,选择了这一天为吉日,以祭祀天地,以祈求神灵保佑。往后夏朝以立春为岁首,以春季一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元旦”,新年伊始,举行仪式,以拜祭天地,拜谢祖恩。周代,人们在秋季收获后酿酒,以十一月为岁首,杀鸡宰羊以祭祀神灵和庆祝丰收而欢聚。先秦时期,中国南北各地风俗各异。汉代是中国统一以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最为发达的时期,民间的风俗习惯互相融合,“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四月民令》东汉.崔寔)。汉代,夏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活动,在民间是越来越广泛。到魏晋时期,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唐代,过年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了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还用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于大臣。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或麻茎裹火药编串,做成“编炮”(鞭炮)燃放。明代,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清代,过年的气氛非常热烈,皇宫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民间猜灯谜是最为流行的欢乐方式。现在的“春节” ,古代称之为“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纪年(阳历)。春节,这一说法是1914年民国政府提出的“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因此,便把夏历(即农历,阴历)的1月1日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凡是以二十四节气做为传统节日的,无论以阳历还是阴历或干支历,都不是固定在某一天,都是会有日变化。如立春节,如清明节,如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无论那个节气节日,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以阳历的公历论,节气相对固定在某几天,但不是绝对固定在某月某日。如立春节,一般固定在二月的三、四,五,六,七日,多在四、五两天,三,六、七少见,四、五两天也不是固定的。又如清明节,多是在四月四、五两日,也不是绝对固定。对于阴历,干支历而言,差别更大,更不固定。我国传统节日有多种,其中就有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节日的,如清明,冬至。我国使用的历法也相对复杂,现今既用世界公用的公历,又用阴阳合历一起用的农历,民间还用干支历。我国人许多习惯用阴历,许多节日是相对固定的,有特点的,如春节,固定是正月初一,除夕,是阴历腊月最后一天。二月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八月十五等,都是固定在阴历某一天的。阳历节日也是有固定的,如七一党节,八一军节,十一国庆节。为何以节气为节日会是不固定的呢,这就对历法有所了解了。公历是以阳历为主而改造过来的,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人造历法,日要计整,有余就取四舍五入法,所以阳历年一般取365天,积四年补回即闰回一天,就有366天。年的天数有一天误差,而二十四节气调配安排,完全不讲闰,是以365天5小时48分46秒来计算的,与阳历日计整做法,必会日之误差,一般是前后差一天,极少有差两天的。如清明多是4月4、5两天,也有出3,6之情况,这是因为大阳运行用时不是天的整数,而是有余数,而历法日天数必要计整,这样就有取舍之差别了。阴历与阳历年差超于十天,阴历还有闰月,所以从阴历着二十四节气,不固定就更明显,差别更大。干支历日,是以六十为周期的,从干支历看节气更是不固定的。 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最为盛大、最为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从腊月三十晚上(除夕)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地回家团聚(“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普天下到处都洋溢着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你问春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传说“春节”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期,舜帝根据天相,选择了这一天为吉日,以祭祀天地,以祈求神灵保佑。往后夏朝以立春为岁首,以春季一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元旦”,新年伊始,举行仪式,以拜祭天地,拜谢祖恩。周代,人们在秋季收获后酿酒,以十一月为岁首,杀鸡宰羊以祭祀神灵和庆祝丰收而欢聚。先秦时期,中国南北各地风俗各异。汉代是中国统一以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最为发达的时期,民间的风俗习惯互相融合,“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四月民令》东汉.崔寔)。汉代,夏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活动,在民间是越来越广泛。到魏晋时期,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唐代,过年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了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还用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于大臣。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或麻茎裹火药编串,做成“编炮”(鞭炮)燃放。明代,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清代,过年的气氛非常热烈,皇宫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民间猜灯谜是最为流行的欢乐方式。现在的“春节” ,古代称之为“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纪年(阳历)。春节,这一说法是1914年民国政府提出的“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因此,便把夏历(即农历,阴历)的1月1日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冬至:吃饺子,祭祀。清明:踏青,放风筝,煮鸡蛋,旅游,纪念先人。
4,一年中没有固定非要是几月几日的节日有哪些
1、春节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按照农历计算,时间在1月末到2月末之间,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2、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3、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4、中秋节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5、重阳节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文章TAG:
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 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哪个 传统 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