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御前科举,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作者:本站作者

1,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第一个:十二门派闯关 第二个:御前科举 第三个:彩虹争霸赛 第四个:试剑英雄大会 第五个(不一定有):长安保卫战 一个月共计九次帮战,分别是第二、三、四个月的星期五、六、日。

御前科举,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2,梦幻西游假日新活动

十二门派闯关 争当“三界菁英” 每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15:00—17:00 御前科举大赛 挑战知识极限 每月的第二个周日,活动当天12:00至17:00举行,共5个小时。乡试、会试的时间为12:00至16:00;殿试在16:30举行。 守军之争: 每月的第三个周日,下午15:00—17:00,比赛前(周五)晚上18:00开始接受报名。 试剑英雄大会 成就盛世英名 每月第四个周日,下午13:00-15:00、15:00-17:00,比赛前一天12:00即可开始报名 长安保卫战: 每月第五个周日14:00-17:00
5个。

御前科举,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3,御前科举怎么玩 日常任务御前科举详细介绍

完成方式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20级以上的玩家可以参加,共有20道题,答题没有时间限制,连续答对会获得经验加成。科举乡试:达到20级以上的玩家可参加。科举会试:乡试获得20点文采值及20点以上的玩家,会试共有四张考卷,每张五道题。每张考卷答对四道题才能进入下一张考卷。科举殿试:通过会试的玩家,会试共有一张考卷,每张十道题。每道题15秒的限制,超时则即为失败。任务难度三种难度:乡试、会试、殿试获得奖励科举乡试:经验和文采值,每答对一道题目获得一点文采值。科举会试:经验和文采值科举殿试:按照答题数目、答题时间评出状元、榜眼和探花,并且依次获得额外的100、50、20文采值。文采值可以兑换药品,可从人物属性界面呼出文采值兑换商店。
可以私聊我~

御前科举,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4,这周大话任务

御前科举活动时间:2007年7月23日、24日(其中乡试、省试在活动当天9:00-16:30举行,殿试在17:00-18:00举行) 神农氏的礼物活动时间:2007年7月25日00:00 -25日24:00 勤勉慰问活动时间:2007年7月26日00:00 -27日24:00 天宫寻宝时间:2007年7月28-29日每天的下午14:00-17:00 http://xy2.163.com/news/2007/7/19/595_180199.html
杀流寇,就是杀小日本那个,能去皇宫换经验的那个。
盛世华夏杀小日本
这周活动 是杀小日本吧! 感觉这是一个月活动中最垃圾的一次..也算是最难完成的一次吧....活动占用时间也算是蛮多的

5,古代宫廷里的侍卫等级是怎样的

正一品:禁军都督 从一品:锦衣卫万户\禁军副都督 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挥使 从二品:御前带刀侍卫长、副留守都督指挥使 正三品:锦衣卫五千户、正留守指挥同知卫 从三品:副留守指挥同知卫 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 从四品:锦衣卫千户 正五品:仪卫正 从五品:仪卫副 正六品:锦衣卫五百户 从六品:锦衣卫百户 正七品:锦衣卫队长提举正 从七品:提举副 正八品:锦衣卫 从八品:宫廷侍卫 正九品:禁军侍卫 从九品:侍卫清朝侍卫:宫廷侍卫有 领侍卫府,由领侍卫内大臣统辖,八旗各一员,下有侍卫班领,一,二,三,四等侍卫,乾清门侍卫,蓝翎侍卫 (汉人),其最亲信者为御前侍卫,多以勋戚大臣子弟为之。其他如骁骑营,XX营只是在京的驻军。 一等侍卫为武职正三品 王府一等护卫为 从三品: 二等侍卫为武职正四品 二等护卫 为从四品 三等侍卫为武职正五品 四等侍卫,委署前锋侍卫、三等护卫 为武职从五品 兰翎侍卫为正六品
打出来的
御前侍卫是清太祖时期初建起了侍卫制度,而随着清王朝皇权的不断集中、巩固和发展,作为帝王近臣的侍卫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越来越详尽的侍卫制度建立起来,侍卫也被细致划分等级、规定名额。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侍卫以天子侍从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是侍卫的升迁调补途径比其他人员要宽得多。正是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的优厚待遇,成为满洲贵族官僚子弟不必通过考试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终南捷径。隶属于侍卫处的侍卫品级及编制为: 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 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 蓝翎侍卫——正六品,90人。 此外还有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编制: 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6人。后来增加了从五品的四等侍卫一职,这一职务仅仅作为宗室侍卫中三等侍卫被降职的一个等级。
1、正一品:禁军都督2、从一品:锦衣卫万户3、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挥使4、从二品:御前带刀侍卫长、副留守都督指挥使5、正三品:锦衣卫五千户、正留守指挥同知6、从三品:副留守指挥同知卫7、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8、从四品:锦衣卫千户9、正五品:仪卫正10、从五品:仪卫副11、正六品:锦衣卫五百户12、从六品:锦衣卫百户13、正七品:锦衣卫队长提举正14、从七品:提举副15、正八品:锦衣卫16、从八品:宫廷侍卫17、正九品:禁军侍卫18、从九品:侍卫清朝侍卫扩展资料:御前侍卫基本构成1、作为清朝常备的侍卫机构——侍卫处,曾改称“领侍卫府”,负责统领侍卫、亲军。其管理人员有: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其职责是挑选侍卫、亲军,训练弓马骑射等技艺,侍卫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卫值班,朝会、御门听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领侍卫内大臣均由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2、内大臣——从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辅佐领侍卫内大臣掌率侍卫亲军,一般由散秩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内选任。3、散秩大臣——从二品,食三品俸,没有员额限制。也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之一。其职多由皇帝特恩补授。如康熙七年,历蒙古额驸英吉德立、贝勒巴克在开国之初蒙古各部尚未归附之前投奔后金,入满洲八旗,因此,令此二人的后裔常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不使间断;雍正十年,其族阿齐图任散秩大臣时因事革职,雍正帝特地指出康熙时的恩旨,令其族中的担任奏事侍卫的宝德和安褚库均授为散秩大臣。可见,散秩大臣一职是皇帝除封爵外封赏功臣的一个手段,许多开国元勋的后裔都代代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一职。另外,散秩大臣也是宗室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宗室一等侍卫及公、侯、伯、子、男等世爵人员出职的一个出路,这些人授职之妆,经常就授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之职。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侍卫(古代官职)

6,古代皇宫等级头衔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妃,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扩展资料:在民间传说中,谈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时,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总之,皇帝是妻妾众多。这些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异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这种权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皇帝无止境的私欲,同时也为了子嗣众多,便于挑选皇位的继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渐确立和健全起来。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妃嫔等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都御史的头衔,就可以有弹劾权。这些都是空衔而不是实职。
妃嫔品级:(妃嫔从唐至明,没有多大变更)尊一品:皇后 【居:坤宁宫】  正一品:怜皇贵妃 【居:清韵宫】 又名 : 怜妃  从一品:贤妃 良妃 淑妃 德妃 【居:自拟宫 】  正二品:妃【居:自拟宫 】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 【居:梦倾宫 】  正三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 【居:芯裕宫 】  从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 【居:雨忻宫 】  正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 【居:烟玉宫 】  从四品:充仪、充媛、充容、充华 【居:芸纳宫 】  正五品:贵嫔 【居:惠琳宫 】  从五品:婕妤 【居:叶心宫 】  正六品:容华、婉容 【居:皖媛宫 】  从六品:舞娟 【居:舞倾宫】  正七品:嫔 【居:芳羽宫】  从七品:小仪 小媛 【居:风裕宫】  正八品:贵人 【居:丽芳宫】  从八品:淑女 【居:寒月宫 】  正九品:常在 娘子 【居:冰雨宫 】  从九品:美人 良人 佳人 【居:若慧宫 】  正十品:顺常、顺成 【居:悦颜宫 】  从十品::常在、选侍 【居:芳帒宫】  正十一品:女御、缓女 【居:紫若宫】  从十一品:泾娥、夫人, 【居:钰颜宫 】  正十二品:无涓、良使、夜者 【居:星辰宫】  从十二品:承衣、表衣 充衣 【居:裳芸宫】  正十三品:良媛 良娣 【居: 如意宫】  从十三品:答应 更衣 【居:如烩宫】  正十四品:御女 选侍 【居:砜飞宫 】  从十四品:宝林、 【居:仪叶宫】  正十五品:才人 【居:钟碎宫】  从十五品:采女 【居:兰莞宫】  正十六品:秀女 【居:储秀宫】太监品级: 正一品:总管公公  从一品:御前公公  正二品:殿前公公  从二品:首领公公  正三品:掌事公公  从三品:带班公公  正四品:内侍公公  从四品:大公公  正五品:公公  从五品:总管太监  正六品:御前太监  从六品:殿前太监  正七品:首领太监  从七品:掌事太监  正八品:带班太监  从八品:内侍太监  正九品:大太监  从九品:太监大内侍卫品级:  正一品:禁军都督  从一品:锦衣卫万户\禁军副都督  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挥使  从二品:御前带刀侍卫长、副留守都督指挥使  正三品:锦衣卫五千户、正留守指挥同知卫  从三品:副留守指挥同知卫  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  从四品:锦衣卫千户  正五品:仪卫正  从五品:仪卫副  正六品:锦衣卫五百户  从六品:锦衣卫百户  正七品:锦衣卫队长提举正  从七品:提举副  正八品:锦衣卫(包括大汉将军)  从八品:宫廷侍卫  正九品:禁军侍卫  从九品:侍卫(东厂、西厂不常设,所以大多仿锦衣卫)太医院品级: 正一品:太医  从一品:饮膳太医  正二品:正奉上太医  从二品:院使  正三品:副院使  从三品:左院判  正四品:右院判  从四品:内医正  正五品:御医  从五品:主簿  正六品:医官  从六品:吏目  正七品:医师  从七品:医员  正八品:医女  从八品:医生  正九品:实习医女  从九品:使唤医女

7,急古代总管官职官名 如御前总管

元朝廷与各地均设都总管府与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等长官管理,如管理全国诸色人匠都总管府,管理江淮地区财赋都总管府,负责守护行宫及皇帝游猎事务尚供总管府,管理屯田总管府等。清有内务府总管大臣,掌管宫廷事务,属官有行宫总管,专管热河行宫(在今河北承德)事务。又皇宫内宦官首领总管太监俗称总管。四、清宦官官名。清宦官职位以总管、副总管为最高。官品;总管四品或五品,副总管五品或六品。四品总管以宫殿监督领侍为衔者,惟敬事房设一人。五品总管以宫殿监正侍为衔者,仅敬事房、圆明园有之。   现在民间过红白喜事,担任事务的全面管理称总管。   大内总管:一些网络小说写得好,但经常不能把小说完本的网络小说作者,被称为大内总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将地方军事长官都督改称总管。北周武帝以王谦为益州总管,隋朝和唐朝初年沿用。唐高祖又改总管为都督。但作战的元帅一直称行军总管、行军大总管。五代至宋朝、辽朝、金朝有马步军都总管或兵马总管。元朝各地又有各种都总管府或总管府,管理各项事务,各藩亲王幕府,出兵时亦常设有总管。明清宦官首领称总管太监,俗称总管。清朝内务府的长官称为内务府总管大臣,行宫的主管也叫总管。 历朝历代没有御前总管这个官职
只能提供这个给你 供参考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古代秘书官制简介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译官令 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乐为三公尚书。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隋、唐时逐渐形成以尚书为尚书省长官的制度,这样尚书令就不是主管文书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监督各部门的最高首长。丞相: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重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说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职掌传宣诏令。曹丕即位后设中书监及中书令,监令同等,其权任相当于宰相,习惯上监在令前。隋、唐以后,中书监废止,只存中书令。中书监:魏时曹丕即位后所设,与中书令同等权位。中书省:魏晋以后,尚书令之权被中书监、中书令所代,开始以中书省为中央总机构。至梁、陈时,中书省内部事务官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中书舍人:唐、宋时中书舍人是相当尊贵的官职。明代设中书科中书舍人,仅掌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开始名为中书省直省舍人,后固中书省废而改称中书科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不为人重视,仅作为外观装点而已。其中有以工书得名实际担任缮写者,清仍其制,一般称中书科中书,是无是轻者之官。秘书令:汉末曹操为魏王,初置秘书令,掌机要文书。曹丕即位后,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等级与管理权限: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望君采纳 谢谢
文章TAG:御前科举  梦幻西游一个月几个星期天都是什么任务还有一个月几次帮战  御前  前科  科举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